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首页 >> 寒门宰相 >> 寒门宰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民国之谍影风云 百炼飞升录 霸天武魂 三国军神 德意志涅盘 修罗武神 德意志崛起之路 封侯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 寒门宰相全文阅读 - 寒门宰相txt下载 - 寒门宰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路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从太宗朝的‘息兵诏’,再到今日的献俘大典,大宋的国策从未内收正再度转至开扩。

而在章越府邸内,吕大忠和徐禧却给章越带来了韩缜的一份‘惊喜’大礼。

徐禧见章越拍案,垂头道:“丞相容禀……韩枢使并非有意,打破议和之事,只是要在横山方面筑以一城,好拱卫新收取的定难三州。”

章越冷笑,韩缜给自己来一套,以为自己是三岁孩童吗?以为换了一个说辞,我就不知道你心底怎么想吗?

你给我的套路,都是我当初走过的路。

他看着徐禧道:“你把此话再说一遍!”

徐禧闻言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章越质问道:“此在银州故城筑城与熙宁三年进筑罗兀城有什么区别?”

“党项又岂会容忍,必会来争!”

徐禧道:“丞相,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时候是党项撕破议和而非我们。”

章越道:“那党项来攻,你便能挡下?”

徐禧道:“下官有九成的把握在银州击败党项。”

章越扶额,韩缜这厮必是不肯议和,所以趁着宋夏议和之机,重新提出进筑横山一线的计划。

表面看来,这个计划表面上看来是,只要西夏不出兵,我在你割让的地方筑城,也不算违背和约。只要两三年,我屯田一成,后勤补给一上来那么西夏就肯定玩完。

但实际上西夏肯定不会容忍宋朝进筑横山的计划,必然出兵与宋决战。

章越对徐禧道:“两国相争,并非仅是兵马之争,乃制度、政策、经济,民生、技术之争。”

“岂是你想当然能胜,便能胜的。”

吕大忠接过话道:“下官明白,章丞相并非一意伐党项,而是通过伐党项,而对内进行改制。”

章越闻此容色稍缓对吕大忠道:“你倒有些见识。”

吕大忠道:“丞相谬赞,此番言语是兄长告诉下官。”

章越微微点头道:“是微仲吗?”

“是,下官曾听说丞相言过,帝王将相遇大事之际,都是审时度势,反复抉择。丞相固定下【西攻东守】的伐党项之策。”

“若部下若有建明,为何不可听之呢?”

章越定下的伐党项之策。

放在宋军部署上,就是秦凤路,熙河路向西进攻,面对的就是党项的凉州,兰州等河西走廊一线,而泾原路、环庆路,鄜延路、河东路向东防御,面对则是党项横山,天都山沿线。

因为不可能两个拳头打人。

所以在兵马钱粮的分配上,章越一直向秦凤路,熙河路方面的兰会熙河制置司给予最大的支持。

而对其余四路,便不免厚此薄彼了。

韩缜名义是六路行枢密使,但熙河制置司拥有独立财权,人事权,李宪直接向天子,章越汇报。

所以李宪根本不买韩缜的账,之前章越就听着二人彼此在奏报相互攻击,给彼此挖坑。

而今韩缜让徐禧和吕大忠,向自己提出进筑横山,既是进一步建功立业,也是与李宪抗衡,争夺朝廷的资源倾斜。

章越道:“自治平年,王韶立足于巩州以来,再到熙宁三年,我与王韶配合从横山出兵,火烧天都山,再到熙宁七年,我大抵熙河路复我汉唐故土,再到章质夫收复青唐,以及眼前兰州大捷,都是从此路去的。”

“熙河路方向我用兵几乎不败,你告诉我,凭什么下一次就会输?”

“而反观在横山方向,以熙宁三年罗兀城之战为例,本朝在此一直负多胜少,凭什么你告诉我下一次就会赢?此中道理何在?”

既是赢,就是一直赢下去,赢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下一次不会输还是大概率会赢。

而一直输,第一次输第二次输,凭什么第三次就不会输。

徐禧当即从袖中取出舆图给章越比画道:“丞相,这一次党项割银,宥,绥三州,但据此地却不能守,有割地却如同无割地。”

“如果不能尽城横山,则不足以俯瞰平夏。反观若城此地,平川千余里皆沃壤,可以耕稼,为屯田之计。屯劲兵以抗虏,则河北之地尽可耕种,破贼是迟早的事。”

章越拍腿道:“误也,误也,你所言的筑城之地,乃西贼所必争。且路险而远,胜不能相维,败不足相救,非战守之利也。你若真欲城横山,我以为当自石堡始,次啰泊、罗韦,非垒章山连之法不可,然而此法非数岁之力不可就。”

吕大忠道:“丞相,无论是西攻东守,东攻西守。”

“最后都是要攻下兴、灵二州,覆灭党项基业。要为此必须后勤之保障。为今之策,莫若先自近始,聚兵境上。”

“于银、宥二州之间,相地形险阻,量度远近,修立堡寨,储蓄粮草,以次修完银、宥。移挪兵粮,以为根本,俟其足备,徐图进取。如此则横山一带西贼不复耕,必使绝其生理,不烦王师,自当归朝,此实万全之策。”

章越盯着舆图上,徐禧吕大忠所标注的筑城位置,不由摇头。

同样是堡寨战法,横山进筑和天都山,兰会一线进筑的不同,就是脱离宋军补给线太远。

要是修堡垒一条路过去,耗费太大了。

但要是按照徐禧,吕大忠的办法,放弃章越在‘兰州,西安州’垒章山连的进筑方式,犹如蛙跳战术一般,一下子形成了一个非常深入的突出部。

无论是罗兀城,还是历史上的永乐城,都有这个严重的问题。

徐禧道:“只要银州筑城成功,三个月便可大功告成。所费一定比在兰会进筑省时省力。”

“下官受韩枢相之托,以此策禀告丞相,还请丞相能支持此策!”

章越看向徐禧心道,没错,你历史上就是因此而死在此地。章越生出一等痛心之感,我一再在救你的命,你却不知道。

章越揉了揉眉心,再度将徐禧,吕大忠所献的筑城横山的文案过目。

出此主意的事韩缜,徐禧和吕大忠作为幕僚起草的文书。

比历史上好一点是,徐禧这一次方案选择了筑银州故城,而不是永乐城。历史上种谔也是修筑银州故城,但是为徐禧和沈括二人反对,最后修筑了永乐城。

而这一次没有种谔的反对,徐禧,吕大忠直接选择在银州故城,其计划与种谔历史上的差不多。

从银州向横山推进。

下面的问题是自己要不要支持这个计划。

从章越心底肯定是不支持的,他现在要利用对党项征战所得的威望着手改革官制,弥补新法的事。

推迟两年再对西夏用兵,方是他理想的状态。而且进筑横山,也与他西攻东守的战略南辕北辙。

韩缜为了他进一步建功立业的野心,提出了进筑横山的计划,不仅打乱了他的步骤,也违背了他的战略。

不过徐禧,吕大忠这个计划可行性是有的,而且从灭党项而言,花费的时间以及消耗的钱粮都比章越的计划更省时省力。

章越对徐禧,吕大忠道:“你们也知道,此案本相是绝不会支持的。”

但见徐禧拜倒在地道:“还请丞相三思啊!”

吕大忠亦是拜下磕头道:“丞相,此乃灭党项之妙策,断不可坐失良机啊!”

徐禧泣道:“丞相,此策乃徐某一力主张的,若是失败,徐某愿全负其责。”

吕大忠道:“丞相,眼下兰州大捷,西军上下皆同仇敌忾,欲报种太尉与张太尉之仇,此军心可用之际,再过数年,人马都老了,壮志也不在了。”

章越见徐禧和吕大忠哭求不由色变道:“本相是为了你们好,为了西军十几万将士性命考量。若此战一败,好容易提振上来的军心士气便要毁于一旦。”

说完章越起身离席而去,徐禧立即上前扯住章越的袖子哭道:“丞相,西军十几万将士众志成城,不破党项誓不还,趁着党项上下沮丧之时,此立千秋大功之际,怎可错过。”

章越被徐禧扯住袖子哭泣,他欲扯之,但徐禧无论如何就是不放手。

吕大忠道:“丞相,下官听闻你御人向来以宽,下面的官员办什么事,你一般不过问,只要事后奖惩足以。”

“丞相与陛下也是事事商量,甚至屡有违背陛下之意,可这一次何不纳韩枢使之策呢?”

章越听了吕大忠之言脸色稍缓。

他一贯放手为之,便是要下面的人有主观能动性。

以辽沈战役为例,中央先让东野打锦州,但东野要打长春,中央虽觉得不可,但也没有反对。之后东野绕了一圈还是按计划打了锦州。

既是分权,就要给下面自主的权力的。给予下面主观能动性。

自己设行枢密院的用意不正是在此吗?

不然自己事事主张,也违背了自己意思。什么办法都要让下面去试一试,最后桥归桥,路归路。

路一定是自己走出来,而不是有人给你画出来的。

你既然一定要去办你便去,到时候后果自己承担。

章越平息怒容对徐禧道:“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愈达。我也未必是对的。你们二人一会入宫,将此案奏之官家。”

“但我还是那句话,我反对此案的。”

徐禧和吕大忠二人闻言大喜道:“谢过丞相!”

章越看着二人摇头,下面的路怎么走,我真不知道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天官赐福 三千世界漫谈 不要啊棺人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非主流清穿 林岚秦小雅 巧姻缘,暗王的绝色傻妃 刚遇退婚,就被偷听了心声 霍门 总裁痴情蚀骨 带着外挂重生,成为天选者 暖床王爷丑颜妃 鬼帝守护三世的小娇妻又逃跑了 忠犬神探 他又被季小姐迷住了 朕,君临天下! 北界邪说 悍女斗中校 盛宠之侯门庶女 你是初见的美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三国:乱世谋士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大时代1958 特战雇佣兵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水浒之柴进为王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周第一婿 冰临谷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唐代秘史 明朝的名义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浴血山河 笔架叉将军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明辽国公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 寒门宰相txt下载 - 寒门宰相最新章节 - 寒门宰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