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首页 >> 寒门宰相 >> 寒门宰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 红色帝国1924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我的老婆是土匪 谍影无声 猎天争锋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千山记 朕,君临天下! 明末1625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 寒门宰相全文阅读 - 寒门宰相txt下载 - 寒门宰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一千三百零八章 狂傲自信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千三百零八章 狂傲自信

官家已是决定泰山封禅。

官家命蔡确,章直二人辅佐太子监国,命王珪为禅礼仪使。

尽管之前,苏辙等官员因反对而被出外,随后司马光又上疏引用宋真宗当年封禅之事,时不时降下天书,祥瑞等批评至‘一国君臣如病狂’,但官家仍是不听。

不过封禅泰山之前,官家还是主持对永乐城筑城之事。

官家的话语在殿内回荡,章亘在起居注上奋笔疾书。

右正言彭汝砺奏道:“陛下,臣方闻陈睦之子陈彦文私递陈睦绝笔至通进司,状告当朝宰执构陷大臣,御史台大理寺竟无一人呈交御览,此非盛世所当有。”

官家却道:“此事已有御批,且候台谏勘劾再论。”

彭汝砺继续再进言道:“陛下,如今御史台被蔡相蒙蔽下,发往地方的诏札早已涉密,变生肘腋只在转瞬。”

章直联络数名言官一并弹劾蔡确。

彭汝砺耿直敢言,与章直是意气相投。之前彭汝砺为御史数度直言被外放,这一次被章直召回京中。

彭汝砺看不惯蔡确所为,弹劾修筑永乐城的战略乃以战固位之举,试图用军事冒险的行动来掩盖之前的陈睦之死。

“台谏官员莫非都是蔡相党羽?安敢聒噪!”作为王珪心腹的尚书左丞张璪出言。

章直见张璪出言,知道在这一场政争中,王珪已是隐隐站到了蔡确一边,准确的说是官家身边。

吕公着出班道:“黄河三次大规模决堤的直接救灾成本已逾千万贯,朝廷以赈灾为当务之急。”

“同时在河东方面虽击退辽军,但也是劳民伤财。机速房密告,辽军在边境仍陈列的十五万骑军。”

“这时候朝廷再大举发动永乐城之战,万一不胜,引来辽军再度介入,如何是好?”

“陛下,天命所归者,非恃强兵,而在仁德!”吕公着慷慨陈词道。

蔡确从始至终对彭汝砺的攻讦和吕公着的反对不作理会,其实这些日子百官言语相论,他何尝不狼狈。

蔡确此刻道:“陛下,臣主张将对辽岁币从五十万提高到七十万,以换取辽国的支持。”

大臣们闻言都是侧目,这话也敢说出来,对辽国岁币岂可一涨再涨,而且还是在宋军击败辽国的前提,居然还主动纳币。

但官家似已铁了心已推动修筑永乐城事宜。

章亘想到陈睦临死前的呈疏,耳边则听得章直在殿内高声争论。

章亘听出党争的苗条在彼此质问中暗长蔓延。接着传出官家的声音:“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众臣皆道:“陛下保重龙体,臣等告退。”

宰执和言官鱼贯出殿,蔡确为首等官员袍袖带风,落在最后的吕公着与章直则步履沉重。

章亘看着章直离去心底也是格外不好受。

但他看着殿上之状,官家固然有效汉武唐宗之志,发收服汉唐故土宏愿;而他眼中的‘奸相’蔡确好似也是忧国忧民,并不是大奸似忠之人。

章亘随着官家进入退至偏殿。

官家一脸疲倦,用巾帕拭脸后,看了一眼伺候在旁的章亘笑道:“陪朕聊一聊。”

“是。”

官家道:“听说你这几年在西北吃了不少苦,还手刃了几个西贼?”

章亘道:“臣保疆土尽职分,不敢言苦。”

内侍捧着药盏匆匆转出。许是御药局新增了朝鲜参,刺鼻药气里混着一丝异样的甘苦。

官家闭着眼睛一饮而尽,然后脸上似恢复些许血色。

内宦奉上果脯佐药。

官家注视着盘中色泽鲜艳的果脯道:“此临潼石榴杏脯,乃章卿素日最爱作茶点。卿且尝一尝!”

章亘心底对天子这等推心置腹的相待,不由感动言道:“臣谢过陛下。”

官家将药盏放在一旁道:“为君不易,天下之势,如逆水行舟,顺人意而为何不美哉?可奈何如此治不了天下。”

“帝王家非无情之辈,但有时用心不能太直白。因为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卿将西北事情,事无巨细,一一与朕说来!””

章亘称是。

一旁的石得一感慨不已,隔开多年,官家对章家父子的礼遇仍然。

殿中,章亘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述他在西北所经历的一切。

官家听着章亘的讲述,对方丝毫不带主观臆断地陈述,却有千钧之重。

章亘言下之意,宋军在西北的处境,能支撑起如此战役级别的战争吗?

章亘最后道:“陛下,臣此番私自回京面陈机宜,还有一事不得不言,永乐城之战胜算难料。”

章亘等待说话,但官家却迟迟没有回答。

章亘叩首待罪:“臣狂悖胡言,请陛下责罚!”

官家叹道:“卿据实而言,何罪之有。”

……

远处传来民夫夯土的号子声,混着猛烈的西北风,像是大地在呜咽。

鄜延路行营全面进筑永乐城。

徐禧站在山岭上,目光如炬,注视着永乐城的筑城进展。此刻暮色笼罩米脂川,永乐城已是逐渐成形。

曲珍等大将走上山岭抱拳道:“节帅,就地掘井两日未见滴水,永乐城缺水此为当务之急,一旦贼军四面来围,这就是死地啊!”

徐禧道:“当初老种经略相公(种世衡)筑青涧城,若不知难而求,则几不得水,最后掘地五十丈方得水脉,何曾因困难而废功。”

“可以先修水寨,再在城中挖井,必得水源!”

曲珍布满刀疤的手掌挥舞道:“大帅,永乐三面悬绝,夏人掘断湿滩则我军不战自溃!“

“另外城南高阜可瞰全城,若竖敌台则断我粮道。不如在银州再筑一城。“

“聒噪!“徐禧挥袖扫落茶盏,斗篷重重一甩后抚着腰间金带道:“你所言的银州城纵有无定河平川,虽有河堑所隔,却无山险可凭!分兵于此,便是自覆之道。”

曲珍闻言叫苦。

这时候一名小校策马而至道:“报西贼发十二军监司从泾原路大举而来!”

众将闻言神情一震,党项如今有十八军监司。

十二军监司兵马也就是党项三分之二的兵力。

徐禧则肃然道:“来得好,西贼来得急,正意在吾之永乐城切敌要害。”

“今贼若大至,是吾立功之秋也。”

“再过三日,永乐城可版筑成功!到时候民役返回鄜延路。景思谊!”

“末将在!”一名年轻的将领抱拳,景思谊的兄长景思立随章越出征熙河路,死在了鬼章的手下。

另一个兄长也是亡于国事,称得上一门忠烈。

“你到时候率军护城!”

“是。”

徐禧对曲珍道:“曲侯总行营就是,贼来便发!”

曲珍摇头道:“贼来凶猛,不如退往内塞,檄诸将来战。”

徐禧则道:“曲侯乃老将,乃尔胆怯否?”

曲珍被徐禧讥讽只好作罢。

徐禧继续发号施令道:“再飞报沈经略,让他命兵马至米脂寨随时接应我军。”

众将听徐禧布置都是叫苦。

数日之后,永乐城版筑毕工,民役散去。

八月六日,党项兵马抵至明堂川,于无定河西岸布阵。徐禧命斥候打探,探知党项兵马尚远。

次日凌晨,徐禧被告知党项兵马渐此而至。

当即徐禧率众将登永乐城西门观敌。

却见无定河疾驰的烟尘大作,黑压压的驼队填满河谷。

党项夏主李秉常的白牦大纛悬着七宝缨络,铁鹞子和步跋子的重甲在烈日下泛着寒光。

见党项大军逐渐抵至,刚从熙河路调来的番军大将高永能献策道:“羌人性子犹犬,趁其不意加以呵斥,则气折不能害人。若是迟疑不断,待其狂奔犬突,则无所不至。”

“党项兵马以精兵为先锋,欲以当我,可速与战,战则鸟兽骇散,后有重兵亦不敢跬步而进。”

景思谊道:“我观西贼兵马尘嚣遮天,莫约有十至二十万之众。如果齐至,我军有寡不敌众之危。”

徐禧手抚胡须对道:“城中也有七万兵马,何必惧之。”

“再说王师不鼓不成列!”

军中监军张禹勤对徐禧道:“陛下,对此战有旨意。圣言短兵相接,惟是刀斧为胜,可命劈阵大斧兵五千,选锐兵授之。”

徐禧道:“妙策!”

众将听闻官家千里之外,还要遥控军阵,也是无语至极。

高永能闻言悻悻而退,到了城下对几个儿子道:“以徐经略之之自负,怕是我等都要死在此城下了。”

“我死不足惜,但怕误了陛下与章公的大事啊!”

“平夏城之战后的大好局面啊!”

其子道:“徐禧为人狂傲,志大才疏,只是一味以为我等胆怯,到了上阵时后悔莫及。”

如此一直到了正午之时,党项兵马已是大至,并逼近了城下,只是在无定河边未曾渡河。

徐禧决定迎敌,他当即命曲珍率城中七万大军尽于城下布阵,城中只留下两三万民役。

而徐禧与李舜举二人坐于谯门上道:“我手执黄旗,尔等观我旗号进退。”

众将领领命而去。

徐禧见三军整装待发,将手中高高举起黄旗向前一落。

片刻间永乐城南西北三门齐开,宋军七万兵马分三路出城迎敌!

七万将士甲叶碰撞的铿锵响彻全城,而西夏军阵中也升起了狼头战旗。

(本章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僵尸男友 绝妙江山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非主流清穿 超级电力强国  我女友是外星人 大叔爱萌妻 刚遇退婚,就被偷听了心声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快穿之炮灰登顶计划 在炮灰游戏里极限逃生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贵女多娇 邪王盛宠 ,庶女狂妃 凤凰羽 金牌嫡女,逃嫁太子妃 穿越之极限奇兵 鬼帝守护三世的小娇妻又逃跑了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抗战双子星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谍海无名 左明天下 红楼:绝世悍将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周第一婿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乾风云起苍穹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唐代秘史 明朝的名义 道藏辑要 北宋第一狠人 穿越之原始之路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明辽国公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巨宋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 寒门宰相txt下载 - 寒门宰相最新章节 - 寒门宰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