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

首页 >> >> 朕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临高启明 武神主宰 带着农场混异界 我的公公叫康熙 三国之至尊系统 谍影无声 逍遥太子爷 亮剑之独立大队 三国之终极进化 
朕 王梓钧 - 朕全文阅读 - 朕txt下载 - 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02章 【物议汹汹】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督察院的长官,是左右都御史,负责监督官员。一般由文官担任,偶尔会破例特招,主要跟内阁和刑部对接工作,也可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

国安院的长官,同样是左右都御史,对内负责邮驿站、监察豪强,对外负责打探军情、安插间谍等等。主要跟内阁、兵部和督察院对接,也可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

随着国内局势平定,徐颖当初招募的探子,由于素质良莠不齐,不断出现乱七八糟的问题。

比如,敲诈勒索,鱼肉百姓!

他们以前叫做黑衣卫,有的仗着身份胡作非为,地方官根本就不敢干涉。就连廉政巡视官,都不敢直接出手,只能回京之后向皇帝打小报告。

这种事情越来越多,赵瀚才决定将黑衣卫正规化。

不但黑衣卫改名国安院,还把全国的邮驿系统,全部划归国安院管辖。大量底层探子,转化为驿站的驿卒。高级探子,转化为驿丞,或者干脆调去督察院当廉政官。所以全国各地的驿站,那些驿卒基本都兼职密探,驿丞每天会把驿卒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

每个重要的边境地区,国安院会设立分院,负责对外打探情报、对外安插间谍。而国安院总部,负责分析全国送来的情报。

在失去缉捕权之后,国安院完全沦为情报组织和邮政单位。

接替徐颖掌控国安院的,正是当初黄家镇的客栈店小二。曾经只会写自己名字,只认得菜名的家伙,如今不但识字上千,而且还请先生改了大名——黄遵度。

跟那个黄老爷一样,是“遵”字辈儿的。

“可曾打听清楚,《儒林拾趣》是谁出钱办的?”赵瀚问道。

黄遵度说道:“《儒林拾趣》有六大股东,其中三家出资最多。一为南京李家,二为嘉兴张家,三为青州翟家。”

赵瀚感觉很稀奇:“京城和江南士绅办报,还算比较合理。怎么山东人也来南京投资办报了?”

黄遵度解释说:“翟氏祖籍安徽,明初大移民,先是到了河北枣强,又被分发到青州落户。天顺年间,徙居西河村,繁衍为大族,人称‘西河翟氏’。万历年间,翟凤翀中了进士,投身东林党,被阉党贬官罢职。崇祯二年复起,做了兵部右侍郎,转升兵部左侍郎。又兼督察院左佥都御史,督理辽饷,兼摄学校,巡抚天津等地。前线兵败,翟凤翀被罢职归乡。”

赵瀚冷笑:“原来督理过辽饷,难怪有钱南下办报。”

黄遵度继续说:“南下办报之人,叫做翟文贲,是那翟凤翀的族侄。翟文贲在崇祯年间中举,因兵祸和瘟疫,没有前往北京会试。我朝收复山东之后,翟文贲主动投效,但只做了普通吏员。估计是觉得吏员辛苦又没面子,于是辞职回乡读书。三年前的科举,他年限超了六岁,不能报考山东乡试,还在省城闹了一回,被抓去关了三天牢房。此后就到南京厮混,参加文会,结交朋友,又合伙办了《儒林拾趣》。”

“这是心怀怨恨啊!放眼全国,此辈不知凡几。”赵瀚感慨道。

翟文贲纯属自毁前程,大同军收复山东挺早的,他那个时候已经做吏员了。如果能勤勉工作,又有大明举人的文凭,估计现在都已经升任知县了。

他却不屑于做吏员,主动辞职回家。好不容易盼到科举,谁知朝廷又卡死年龄,现在只能办报纸冒酸水。

就算没卡死科举年龄,就算翟文贲成功考上,他的官职也不会比一开始就老实升迁更高。

赵瀚又问:“那个写文章的苍虚子又是谁?”

黄遵度回答:“嘉兴秀水人张天植,也是过了科举年限,而且第一届科举时,他的年龄只超了三岁。自那以后,此人就到处发恼骚,写文章埋怨朝廷的科举制度。因为有些文章写得太过火,没有报纸愿意刊载其文,他便跟翟文贲等人合伙自办报纸。”

“很好,你下去吧。”赵瀚对国安院的情报工作表示认可。

其实这些信息,根本不用离开南京,就能打听得一清二楚,因为翟文贲和张天植太高调了。

黄遵度离开之后,赵瀚再次翻开《儒林拾趣》。

与其说这是一份报纸,不如说是一本杂志。新闻篇幅很少,而且不是市井新闻,也不是什么政治新闻,全都是文人之间的风雅趣事。除此之外,便是各种文学作品,根本不是办给平民百姓看的。

但《儒林拾趣》的销量颇高,只因文章颇为出格,经常含沙射影抨击政策,对上了传统士绅的口味。

这篇反对女子科举的文章,通篇引经据典,甚至引用赵瀚的“格位论”。

格位论是赵瀚用来倡导男女平等的,到了张天植的笔下,却成为反对女子科举的理论。他死咬着“男与女,位不等,格相同”的字眼,反反复复说自己支持男女平等,但也要注意男女的实际差别。女人就该主内,该相夫教子,不应抛头露面,更不应参加科举考试。

仅从文章来看,并没有违规,也没有对皇帝不敬,且全篇多处高呼“圣天子在上”。

既然不违规,赵瀚也懒得去管,他不搞因言获罪那一套。

转眼就过年了,天气还是很冷,除夕夜里还下了一场大雪。

估计是发现《儒林拾趣》没有被处罚,其他报纸和杂志,开始跟风刊载类似文章。这些跟风的报纸,有些是在发泄不满,有些纯粹是为了销量。

毕竟反对女子科举,才是当下的舆论主流,报纸必须迎合广大读者!

一篇又一篇文章出炉,来来回回就那几套说辞,《易经》、《礼记》、《女戒》、《格位论》被反复引用。而且,每篇文章必然引用“格位论”,搞得赵瀚成了反对女子科举的急先锋。

刚开始只有报刊杂志在带节奏,渐渐的,民间议论也多起来。茶馆、酒肆、戏院、青楼、瓦舍……到处都在讨论此事,而且舆论一边倒,已经很少有人再敢公开为女子说话了。

东郊。

湖北富商冯泽,亲自带着女儿来科举。由于过年之后才到南京,贡院附近的客栈已经爆满,父女俩只能租住城外的民房。

“唉,英儿,咱们还是回去吧,”冯泽看着那一堆报纸,叹息道,“物议汹汹,这摊浑水不能去蹚。”

冯顺英低眉顺眼,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事实上,父女俩都没想过要科举做官。冯顺英来参加科举,纯粹是因为未婚夫死了,有着望门寡的身份,不好再找门当户对的好婆家。于是想考女进士,不管能不能考上,都能提升自己的身价,然后再让媒婆去寻觅亲事。

这才是当今的主流,绝大多数女学生,读书升学都是为了找到好婆家!

一听说谁家的女儿,考上了某某大学,媒婆立即蜂拥而至。放在前朝,这就相当于女举人。只要娶回家里,不但传出去有面子,而且今后生的孩子也更聪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用操心。

可如果谁家的女儿,大学毕业还没成亲,甚至要做官或者读研究生,情况立即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嫁都很难嫁出去!

究其原因,一是大学毕业,年龄肯定偏大了,十八九岁已经属于剩女;二是女子做官或做学问,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娶回家里肯定不消停。

所以现在的情况很尴尬,每年都有不少女子读大学。但这些女大学生,基本在大三之前,便利用寒暑假完婚,毕业时清一色的已婚妇女。

还有更极端的,完婚之后直接辍学,因为不便再到学校厮混。万一回到学校,发现自己怀孕了,那真是百口难辩啊。明明是丈夫的骨肉,偏有人说是在学校怀上的野种。

冯泽让仆人收拾行李,正准备去退房,冯顺英终于开口。

“父亲,既然来南京了,总不能白来一趟。”冯顺英心有不甘。

冯泽指着那些报纸:“乖女儿,你也看到了。女子科举,惹了众怒,你要是做了女进士,今后就更找不到婆家!”

冯顺英低着头说:“女儿的意思是,既然来了南京,便再等一些时日。至少……去礼部领了考票再走。”

“对啊!”

冯泽眼前一亮,认为这是个好主意。虽然没有参加科举,但有会试的准考证,传出去也光彩得很,媒婆可以拿着准考证去说亲。

这一届的会试,女考生还不到十人。

被报纸舆论一吓,直接就吓退一半。有的女考生,甚至准考证都不领,便提前离开了南京,生怕被旁人戳脊梁骨。

报纸上的笔杖,也完全打不起来。

确实有女子刊物,但只小范围流传。名气大的才女,能够声名远播,也是靠才子们推波助澜。

现在这种情况,很少有才子愿意发声。

女子写了文章辩驳,也找不到报纸刊载。有报纸愿意刊载,也都是些发行量不足的小报。

赵瀚的原意,是让民间自己辩论。

现在这种情况,让赵瀚非常失望。但他和《大同月报》,又不可能亲自下场。

这咋办啊?

赵瀚叫来黄遵度:“传下去,就说皇帝被报纸舆论影响,觉得女子确实不该抛头露面。从今往后,便连纺织工厂,都不准再雇佣女子做织工。”

这个消息,会让资本家们直接炸裂!

70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末世巨贾 大明1937 林岚秦小雅 不要啊棺人 王妃太彪悍:爷,休书拿来!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逍遥人生 恶灵龙骑 重生八八年 异度 重生之萌妻嫁到 一品呆萌妻 你是我兄弟 于怀阳古典诗词集 邪魅总裁冷傲妻 在炮灰游戏里极限逃生 重生之官道 一品邪凰三小姐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明末钢铁大亨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禁地猎人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王牌佣兵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韩娱之梦幻少时 大唐第一状元 神捕乱宋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岂独无故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铜镜约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史上最强县令 北宋第一狠人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朕 王梓钧 - 朕txt下载 - 朕最新章节 - 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