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首页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骠骑大将军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大清隐龙 抗日之铁血使命 我的老婆是土匪 修罗武神 灵剑尊 大明1937 北宋大相公 江湖的传说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全文阅读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txt下载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讲席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学为民而不为官,文为理而不为饰。”

“读书之人若不能助一地、一人,便是白费书本。”

他不单讲,也听。他在讲学之余设“公案茶堂”,每七日一次,令学子自选时政争议,自主辩论,旁听评断者,皆可发言。

他还请来市井匠人、盐商、农夫为客,讲述生活,令书院上下皆为之一变。

而正是这般风气,令朝中老臣惶然。

户部尚书赵廷赞连夜入宫,面见朱元璋,言语直白:

“陛下,沈昊之风,虽表面尊太子,实则借此拉拢天下士子。士者皆聚,则势将倾!”

朱元璋皱眉不语,沉吟半晌,却不发怒,只抬手道:“朕知晓了。”

赵廷赞退下,朱元璋却命来锦衣卫密探:“查沈昊,再查朱瀚,三日之内,必有交代。”

三日之后。

东宫内,朱标正在案前批阅沈昊送来的书院新政条目。

忽听殿外内侍快步入禀:“殿下,锦衣卫掌印赵侃求见,带有圣谕。”

朱标起身,神色一凛:“请。”

赵侃入殿,拱手行礼,沉声道:“奉陛下之命,欲召沈昊入内廷面问。”

朱标一惊:“为何如此急召?”

赵侃只低声一句:“坊间传言四起,御前需辨。”

朱标心知不妙,顾不得礼数,立刻命人备马,亲自随赵侃前往书院接人。

半刻钟后,沈昊已被请上马车,面色平静,只对朱标一笑:“太子勿忧,我这人最会‘讲’。”

朱标却沉声回道:“你若折了,我这太子之位,也就空了。”

车行入宫,朱瀚早已在文渊阁前等候,一身玄服,面如寒霜。

他抬眼看向沈昊,道:“从这一刻起,你说的每一个字,不再只是士林风声,而是太子的生死。”

沈昊拱手低头,缓缓开口:“学生明白。”

“那就进去吧。”朱瀚转身,衣袍翻飞,“你只需说实话,其他的,交给我。”

宫门缓缓开启,金銮殿前,灯火辉煌。

登阳山之后的第五日,宫中忽传密旨,朱元璋以“修养”为由,暂避朝政三旬,由太子朱标暂代监国。

此令一出,朝野震动,百官面面相觑,许多人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如雷鸣。

这道圣旨,无疑是朱瀚推动的第一块棋。

而在圣旨颁布后的当夜,礼部尚书刘秉昌便在府中设宴,广邀各方士林名宿与朝中重臣,名为“话春论道”,实则探风问势。

朱瀚未至,但沈昊却被特别请名入席。

灯火辉映间,厅中座无虚席。

朱齐安亦在,只是面色略寒,不再似书院一战前意气风发。他未言语,只冷眼旁观。

刘秉昌举杯,笑道:“今日请诸公前来,不为他事,只为一问——太子监国,诸位以为可否?”

一语既出,厅中一时寂静。

有人低声咳嗽,有人抿酒不语。

朱齐安终是冷笑开口:“此等大事,岂可一纸密旨而定?太子年少,何以服众?”

沈昊淡淡开口:“太子年少,但心思沉稳。况监国三旬,又非登基称帝,诸位何必惊疑?”

“话虽如此,”对面一名老臣捋须摇头,

“国事如江,不容小觑。陛下既暂避朝政,便该有辅政之臣。若无人辅之,岂不任小子行事?”

沈昊微微一笑:“既有王爷在旁,众臣又在朝堂,若太子独断,诸公岂无言谏之力?”

“你说得轻巧。”朱齐安忽然一拍桌,

“你沈昊不过初入朝堂,却三次两次为太子鼓呼,谁知你是否借太子之名,行私谋之实?”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微变。

沈昊眼神如水,沉静非常:“若我有私谋,便不该出入士林,受人质问。我之所行,众目可见。若齐安公子有证,尽管举来。”

朱齐安一时语塞,却又冷笑:“你言之成理,我却不信你清白。”

忽有一人拍案而起,却是户部侍郎宋允文,此人一向寡言,今日却怒道:

“我信!沈昊虽年轻,但其言行有据,讲理而不徇情。我等若连他说的都不敢信,那还谈什么天下共治?”

众人哗然。

沈昊却忽然望向窗外,语气平静如水:

“诸位——今日风起,但风向不在厅中,而在街头巷尾、书院军营。你们若真要知风从何处来,不如走出这厅堂,去听百姓、读书人、武卒怎说。”

“若他们信太子,诸位却不信,那是你们弃了人心,不是太子无德。”

一席话,说得铿锵,满座皆静。

良久,刘秉昌举杯叹道:“我老了,听不得这些热血话了。但……听了,还是心动。”

他望向沈昊:“若你说得是,那我们这些老骨头,也不是不能再为一人站一次。”

同时,东直门外,孙仲衍夜行于暗巷。

他接过密信,只一句:“目标三日后将至宣武营试讲,出手时机届时自定。”

他不语,只轻轻捏碎了纸条,望向夜空。

他的剑,仍在鞘中。

而他心中,一道声音不断重复:“出手,是扇太子的耳光。”

“若成,你得的不止军权,还有‘未来’。”

可另一道更深的声音,却在低语:“若此一剑刺中民心,你拿什么收回?”

孙仲衍一向冷峻如冰,此刻却握拳微颤。

第三日,宣武营。

沈昊应王命,前往兵营讲论兵法,原为太子之策,意在笼络军心,试探军中风向。

此行,看似寻常,却是局中关键一步。

他甫一登台,台下早聚数百军士,目光各异。

讲论未半,一名青年军士忽然怒斥出列:“你一介文人,何懂军政?我等沙场捐躯,岂容你纸上谈兵?”

声音滚滚,气势逼人。

众人皆惊,沈昊未动,眼神却落在那军士身后——孙仲衍,缓缓出列,手握佩剑。

四周肃然。

风,忽然停了。

孙仲衍站定,眼神冷冽,缓缓拔剑半寸——

就在此时,一道清朗声音自营帐外传来:

“沈大人确无军功,但他今日不是教军法,而是讲一件军中常被忘之事——何为兵之本?”

太子朱标,身着简服,步入军营。

他朗声开口:“兵者,凶器也。可凶中有义,才可成大军。”

“沈大人来,不是教你们如何杀敌,而是想问你们:为谁杀?为何战?”

全场皆惊。

朱标目光落在孙仲衍身上,一字一句:

“你若不服,可问我,不必问他。”

孙仲衍眼神动了一下,终缓缓收剑,低声道:“臣……失礼了。”

沈昊躬身一礼:“是我之言惹疑,愿承一剑之责。”

朱标却摆手:“你言尽理,风向未稳,仍需你引。”

众军士肃然起敬,目光已然不同。

朱元璋闭门养病后,太子朱标代行监国,已历时十日。

此日早朝,宫门初开,朝臣列班。

户部尚书许和、刑部侍郎曹英、兵部尚书吴兆连、礼部刘秉昌、翰林学士张孟坚等俱到。

太子朱标缓步登殿,身着素色朝服,神情温和,却含不可撼动之威。

无人不知,他身后有“鬼才”沈昊佐策,有“武魂”孙仲衍沉默追随,太子监国之势,已非最初无人问津之态。

可正因如此,此刻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人人屏息。

“户部可有银粮调度之策?”朱标问。

许和躬身:“有策三条,但需商议。”

“兵部可愿配合军改试议?”

吴兆连点头:“若调度得当,愿随太子共筹。”

忽然,东班中一人出列,朗声言道:

“启禀太子,微臣以为,当下监国一事虽成定局,然若无辅政大臣共同参议,恐生专断之嫌。臣请陛下明定辅政之人!”

此言一出,朝中哗然。

出言者,正是左都御史——姚廷芳,一向号称“清流铁笔”,实则与淮南王府往来密切。

朱标不怒,只微笑道:“姚卿言之有理。只是……朝政之上,群臣皆在,若无群议,我又岂敢一言独决?”

姚廷芳道:“若如此,还请太子明示——沈昊乃何身份,能于兵营、士林、礼部频频现身?太子倚之甚重,此非‘一言独断’又为何?”

此话剑指沈昊,直刺太子用人之策。

众人目光转向朱标,亦有人投来怜悯之意。

太子用一书生辅政,终是破绽。

却在此刻,右班中忽然有人缓缓出列,声音不疾不徐:

“姚公问得正好,在下沈昊,愿于此言明。”

群臣一惊,沈昊竟在殿外,衣冠整肃,步入金銮之上。

姚廷芳冷笑:“沈大人何以自入朝堂?你是翰林?尚书?御史?何职何衔?”

沈昊却笑:“在下,确无官衔。但今我一身,不代表我自己。”

他转身望向百官,一字一句:

“我代表三十六州书院推举之策问,代表宣武、广武、镇北三军士卒所书之问兵令,亦代表数万京中百姓递交之愿书——皆求太子维新振政。”

“这些,不够资格,入殿答问吗?”

全场死寂。

一纸职衔,不敌千人心向。

姚廷芳脸色铁青,却无法驳斥。

朱标见状,朗声道:

“今日所议,本是问政,而非问人。我愿沈昊为监国顾问,入内议事,不列班位,不干实政,只为献言,百官可有异议?”

四下无言。

姚廷芳环顾众臣,却无人再出列附和,只得退后,冷哼不语。

朝堂之上,风向分明。

当夜,密语于皇城地底流传。

朱瀚立于灯影之后,静听暗卫来报。

“朝中已分三路:其一依附太子者,其二观望未动者,其三,以朱齐安、姚廷芳为首,暗通淮南王府,意图立异。”

朱瀚点头。

“很好。风动之后,便是雷霆。”

“通知赵慎言,是时候让‘民间之声’显出锋芒。”

同时,永安坊口,“济民书会”设讲席,赵慎言登台。

他手执布卷,高声朗诵:“昔者,唐太宗纳魏征而成贞观之治,今者太子纳沈策士、孙武人,可为一局转世之策。”

“吾辈士人,当观风,不随权势,而随民心——今日若弃正而附旧,则天下百姓将弃吾儒矣。”

数百人围听,掌声如雷。

一位老妇攥紧纸张,颤声问:“赵先生,若太子真能治国,百姓真能安?”

赵慎言双手一拱,郑重作答:

“若他不能,我第一个骂;但若他能,我们要的,是护他成——而不是等他败。”

这一夜,京中数十处坊市皆传赵慎言之言。

永乐宫外,长街如墨,灯影疏斜,朱瀚静立于檐下,目光凝视远处宫门缓缓闭合之际,神情沉静如水。

“王爷。”角落暗影里,一人单膝跪地,低声禀报,

“赵慎言已将今夜言论传至齐鲁、燕中数地,‘百姓愿望集于太子’之论,已在民间铺开。”

“很好。”朱瀚微一点头,步履不急不缓地沿着宫墙缓行,“朱齐安那边呢?”

“仍无动作,只遣人暗查沈昊与孙仲衍动向,未露痕迹。”

“他不会那么快出手。”朱瀚轻笑,仿佛对一个孩童的把戏早已了然于心,

“他太聪明,太怕暴露,便只敢藏针于绵里。”

“属下不解。”暗卫低头。

“朱齐安不是要争位,他只想要权。”

朱瀚停住脚步,望向夜空,

“这类人最喜欢的局,是坐收渔翁之利——等太子与某方交锋到白热化,他再出手‘调和’、‘援助’,便可邀得正统之名。”

“可那样一来——”

“便是我出手之时。”

朱瀚的声音淡淡,仿佛夜色一般沉稳,深不可测。

翌日午后,皇宫御花园一隅,阳光洒落在老梅之下,朱瀚执扇而坐,淡茶一盏,神色慵懒。

“皇叔,您又独自一人偷闲。”朱标快步而来,神色松弛几分,“我今日才听说,您竟在御前茶局上提前退席。”

“年纪大了,坐久了腰酸。”朱瀚懒洋洋道,“再说你那几位大臣,个个精神抖擞,我插不上话,便退出来避避风头。”

朱标无奈一笑:“怕是您嫌他们太慢,不如你一个人快罢。”

朱瀚不语,抬手示意他坐下:“我听说,沈昊已开始接触国子监讲席了?”

“嗯。”朱标坐下,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

“他才思敏捷,说话也明快利落,可我隐隐有些担心……朝臣已然接受他的存在,若民间也认同他,恐会激起另一方的反弹。”

“你怕的不是反弹。”朱瀚端起茶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之千金媚祸 掳爱:错惹豪门继承人 炮灰女配也要被病娇男主强制爱 圣堂 把弟弟养歪了肿么破 一品邪凰三小姐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不负卿莫别离 那些年遇到的异事 谁敢与我食铁兽夺笋 从棋魂开始的无限 汉乡 女官 绿茵之谁与争锋 云间长生叹 阿苏尔纳克斯事记 鸾凤替,皇的神秘隐妃 霍门 总裁痴情蚀骨 霸宠一神秘娇妻 葛英与兴明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大楚武信君 寒门状元路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衣冠谋冢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txt下载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