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血狸奴

首页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秦:我靠读书入圣,开局召唤大雪龙骑! 谍影凌云 三国军神 谍影无声 亮剑之军工系统 千山记 明末逐鹿天下 重生之铁血战将 朕,君临天下! 明末1625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血狸奴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全文阅读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txt下载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史上最长的上架感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是的~

磕磕碰碰,终于还是等来了这一天。

要上架了,具体时间还不确定,可能是一号凌晨0:00,也可能是一号中午12:00,具体还要看编辑怎么通知,大概率是一号凌晨0:00,也就是今晚十二点。

怕各位大父事先不知道,就提前发个感言,希望各位大父能首订支持一波。

说来,这也算是我在起点认真写的第一本书了。

过去几年,都在外面的小站闯荡,也算是看尽了小说界的兴衰、沉浮。

可说是闯荡,又没闯出什么名堂;

说是吃这碗饭,却也从来没靠写书吃饱过饭。

而起点,一直是我心中极为神圣的存在,尤其是起点的历史栏,更是被我视作‘闲杂人等不可轻易触碰’的庄严。

所以,当我抱着忐忑的心情,如那句烂俗的明言一般,‘回到最初的起点’时,我对这本《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的态度,是极为严谨、严肃的。

或许是我的观念,还停留在几年前,对起点历史读者群体的刻板印象;

又或者是我离开太久,已经不再具备对起点历史类的了解,导致许多我自认为‘起点读者肯定能懂’的内容,在过去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给部分读者带来了困扰。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愿意相信:我认知当中的起点历史类读者,不是我的臆想,而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群体知道什么叫‘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具体到这本书当中,就是‘刘彘年幼未壮日,王娡默藏深宫时’。

——历史,并不应该是唯结果论,而应当是有发展过程,和特定历史时期所对应的特殊产物的。

历史上的汉武大帝,确实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是青史罕见的雄主;

但在书中的历史时间线,传说中的汉武大帝刘彻,确确实实就是一个还没断奶的婴儿。

历史上的废太子刘荣,或许真的是一无是处的蠢货,是比公子扶苏、孝惠刘盈、戾太子刘据更不堪的存在;

但在书中的时间线,刘荣就是板上钉钉的准太子。

至于主角作为穿越者,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去找刘彻、王娡抱大腿,而是和必将走向毁灭的刘荣、栗姬母子斗智斗勇,也正是我想表达上面所提到的这一点,也是我开篇部分的整体思路:

——主角本心上并没有主动夺嫡的意图,主角的存在,也并没有影响大的历史走向,只是主角有意无意的施加影响,让历史《合理的》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

比如,窦太后喜欢主角;

比如,申屠嘉没死;

以及最后,刘荣依旧被废太子,而景帝新立的太子,却成了主角刘胜。

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要通过主角,这个明明是穿越者,却对具体历史事件了解不深、明明来自后世,却自幼生长在深宫中的‘半土着皇子’视角,为大家剖析这几年时间里,汉室发生了哪些事。主角又在这些事件当中,获得了怎样的收获和成长。

换而言之,我想要给大家带来的,并不是‘我知道刘彘未来会成为汉武大帝,所以我要费尽心机,和一岁的弟弟刘彘斗智斗勇’,而是让主角尽量融入到那个时代,给大家带来最真实、最享受的沉浸式体验。

这么安排的原因也很简单:作为历史网文题材的荒土,西汉,很冷。

不得不承认,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对文中所写到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知之甚详,甚至能有极为独到的见解;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起点历史栏的读者,也依旧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个朝代不甚熟悉。

尤其是非高祖、汉武年间发生的事,读者的认知大都还停留在‘这个人名我听说过,并且通过这个人名,我能联想起一起大概的历史事件’的程度。

——如棋圣刘启之类;

也好比开篇部分,主角的母亲贾夫人与景帝出游,路上遇到野猪,明明是正史记载的历史事件,却还有读者指责我说:能不要瞎编吗?皇帝出行,怎么可能碰到野猪?

再后来,我写到太庙一事,还跳出来了许多十几年书龄的资深读者,指责我‘扭曲历史人物,抹黑景帝刘启’。

所以接下来,集中为各位大父们,解答心中的疑惑。

---------分割线----------

主角是穿越者,为什么不懂历史?

——因为网文的主角,就是读者代入自身的视角,既然大多数读者不了解这段历史,那我认为,主角也应该和读者保持一致,并和主角一起,去一点点了解这段历史。

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读者,本就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

但我正在努力做到的,就是让这部分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也依旧不会觉得我写出来的东西无聊,即便我只是在还原历史场景,并把主角刘胜这个变数悄无声息的混入其中。

我想要写的,并不是一本套路化的历史爽文,而是一本不太常见的传统向历史网文。

为什么你写到的很多人物,和史书上记载的不一样?

——这是因为史书惜字如金,很多事不会记载的太过详细,并且会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史料记载被‘笔削春秋’;

所以我正在做的,就是通过史书上的寥寥数字,还原出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并将之呈现在各位读者大父的面前。

还有,关于有读者质疑我扭曲历史人物的问题,也集中做一下回复。

关于刘启,我认为我的描写,应该和历史上的景帝,达到了八成以上的相似度,就连刘启的台词,我都尽量在用历史记载的内容,只是在描述过程中,稍微填入了一些艺术加工。

至于栗姬、程姬、贾夫人、窦太后,以及申屠嘉、晁错、郅都等人,则基本完全遵循史料记载来还原人物。

除刘彻以外的九位皇子当中,口吃的老四刘余、肌肉男老五刘非、隐身男老六刘发、机智男老七刘彭祖、阴阳人老八刘端,也都是以史料记载为准。

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那只能归咎于我笔力不够,我在这里向各位大父赔不是。

好文的老二刘德、宅男老三刘淤,则被我设定成了‘为了帮大哥刘荣,刻意立起具有迷惑性的人设’,这是艺术加工,希望各位大父理解(且真实历史上,这个可能性也不能说不存在)。

剩下的主角刘胜、皇长子刘荣二人,主角不必多说,毕竟是穿越者,人设自然不必再遵循历史,但后期也会尽量贴合真实的历史记载,却又不会完全盲从,一切以剧情需要为准。

而刘荣,就是我想要着重提到的一个人物。

当我写到刘荣‘并不很废柴’的内容时,很多读者都表达了极度的不理解;

——刘荣真有这本事,历史上能被废太子?

——能被吓到自杀的人,有个屁的本事!

这或许是评论区,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见。

而对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史书之上,从来没有只言片语,提到刘荣‘一无是处’‘不配太子位’;

关于刘荣被废太子,史书上唯一提到的原因,就是栗姬那句‘老狗’,也就是正史中的‘言不逊’。

所以,我对刘荣这个人物的理解,可能和大家有些许出入。

在我看来,作为汉景帝刘启的庶长子,刘荣就算不是按照储君太子的标准培养,也起码是按照诸侯王的标准培养的。

这样的培养力度下,刘荣再怎么不堪,也起码应该是‘中人之姿’,而非一无是处的草包。

再结合史书上,对这位废太子几乎没有负面记载来看,这位废太子殿下,应该是一个不算出众,但也至少勉强合格的储君人选。

毕竟直到栗姬那声‘老狗’喊出口之前,景帝刘启都没有动易储的念头,甚至差点就把皇位传给刘荣;

在刘荣太子之位被废之后,太子太傅窦婴、太尉周亚夫也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虽然这二人的举动,更大可能是‘窦婴不希望自己教育的太子被废,周亚夫想要维护嫡长子继承制’,但从侧面上,这就足以证明:刘荣再差,也绝对差不到哪去,起码也是‘勉强凑合’的程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点是:刘荣的年纪并不小;

根据景帝刘启,以及其他几位皇子的年纪推算,皇长子刘荣,应该是刘启15-17岁之间出生,文中时间点已经接近成年。

而在封建时代,一个成年的储君,和一个六岁的储君,是天差地别的两个选项。

刘荣唯一的问题在于:栗姬的存在,让刘荣失去太子之位,又因为后来的太子刘彻太过年幼,刘荣对刘彻造成的威胁过大;

再加上栗姬那声‘老狗’,让刘启恨屋及乌,这才不得不痛下杀手,杀废太子刘荣,为后来的汉武大帝铺路。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刘荣被废太子,还搭进去了一个周亚夫;

而对周亚夫的死,景帝刘启的评价是:此怏怏者,非少主之臣。

这就可以表明:在废刘荣之后,景帝所做的一切,基本都是在给年幼的汉武大帝铺路,以免将来的汉室‘主少国疑’。

至于‘临江王刘荣损毁太庙墙垣’,我认为大概率是景帝欲加之罪——毁先祖墙垣,并以此嫁祸他人,刘启有这个前科;

再到最后,刘荣的死因:因恐惧而自杀于中尉府,让我很难忍住援引一句俗谚的冲动。

——连死都不怕的人,还会怕什么?

刘荣就算是废太子,也好歹是刘氏宗亲,天底下能有什么事,能让刘荣吓的原地自杀?

所以我认为真实的情况,更大概率是:中尉郅都找上刘荣,跟刘荣进行了深入沟通,并代为转述了天子刘启的意志,最终说服刘荣按照当时的政治传统、约定俗成的社会风气‘自留体面’。

也就是说:刘荣的死,不是‘吓的自杀’,而是自知必死,索性自己来,保留最后一分体面。

至于太史公将其描述为‘吓到自杀’,也大概率是武帝继位,使得‘黑刘荣’成为zz正确。

后来,汉武大帝继位之后,以一句‘王自图之’逼死河间献王刘德,也能看出‘铲除栗姬所生的三个皇子’,是景帝到武帝一脉相承的政治需要(老三临江哀王刘阏,在景帝年间早亡,绝嗣)。

总结概括来说,我对刘荣这个人物的理解,在简介中就已经提到了:可怜的皇长子刘荣。

一个不算很出色,但起码达到了合格线,最终却被老娘坑死的可怜人。

而这,也对应了我在开篇部分,对刘彻、王娡母子二人的刻意淡化——比起天生具有‘半个屁股坐上储位’的先天优势,且已经接近成年的皇长子刘荣,这个时间点的刘彻、王娡母子,真的没有什么竞争力······

或许在许多读者看来,刘彻、王娡母子是上帝视角下的最终胜利者;

刘彻是青史闻名的汉武大帝,王娡是赫赫有名的孝景王皇后;

但我要说的是:在刘荣、栗姬母子没倒之前,刘彻、王娡母子,真的什么都不是。

如果不是栗姬这个极品的存在,甚至只要没有那一声‘老狗’,历史上的景帝十子刘彘,也几乎不可能成为汉武大帝刘彻,只可能成为胶东x王刘彘。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中,目前出场的主要人物的看法和理解;

对于后续出场的历史人物,则大都会以历史记载为准,并酌情进行适当,且合理的艺术加工。

关于内容,我要说的就这些。

--------分割线----------

还是不得不说,非常可惜。

回归起点后的第一本心血之作,只差一点点就能上三江,最终却还是失之交臂。

但我也并没有气馁。

毕竟三年前,我还是个收藏三百、订阅14的扑街,月度稿费更是一度达到了24块5的巨款;

而现在,我闯荡归来,虽然算不上神功大成,却也算是初窥门径——这本书已经有了近八千收藏,上千追读,大概率是接近1000订阅起步。

在外闯荡多年,我的心性、耐心、写作技巧都收获了长足的进步,近700w字的创作积累,也足够支撑我完成这样一本数百万字的长篇。

不能说是志得意满吧,也起码有必要的信心,不辜负目前,这一千多位付费读者的信任。

既然要上架了,就难免要说到更新。

原本的计划是新书期存稿,上架一起爆出来,但因为种种原因,不断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新书期非常的跌宕起伏,上架的消息也比较突兀——我前天才得知。

所以特意请教了一些在起点深耕多年的前辈,得到的建议是:上架默认10更。

我算了一下,10更,每章2000字,那就是字;

所以一号,也就是今晚十二点上架之后,开通vip章节的第一时间,我会发出首个vip章,并在明天下午发出另外三章,每章5000字,共字。

2000字的10更,和5000字的四更,也算一回事吧?

反正都是字。

至于上架之后,章节字数统一为5000字每章,我写着舒心,大家看着也痛快。

更新量的话,默认每天更新两章,共字,再视具体情况不定期加更。

比如某一天,我两章发完了,却觉得有断章,让读者大父们不爽的时候,我大概率就会加更一章,好让大父们舒心。

又比如某一天,我文思泉涌,多写了一章出来,那我也大概率会发出来,好让各位大父大饱眼福。

加更的话,首订目标1000,每高出100加一更;

盟主打赏加3更;

长期加更规则:均订每提高50加一更,上不封顶;

月度月票每满一千,次月一号加两更。

说了这么多,最后,也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写作不易,原创不易。

希望各位大父正版支持,好使我这个即将展露头角的新秀,早日走上全职码字的康庄大道之上。

呼~

接近两个月的资料、文献准备,以及一个半月的新书期,成败,就看上架这一哆嗦了;

订阅的事,就拜托各位大父。

竖子血狸奴,这厢有礼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末世巨贾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林岚秦小雅 大叔宠娇妻 玄鉴仙族 鬼帝守护三世的小娇妻又逃跑了 雁鸣长空 重生之不再做女生 忠犬神探 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 在炮灰游戏里极限逃生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间者 异度 一品邪凰三小姐 你擦肩而过 盛宠之嫡女医妃 宠婚之法医俏夫人 你是初见的美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烽火之铁血雄师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纨绔小侯爷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重生路易十六!和安托瓦内特幸福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周第一婿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三藏还俗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乾风云起苍穹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唐代秘史 明朝的名义 穿越之原始之路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明辽国公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巨宋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血狸奴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txt下载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最新章节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