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帝国风雨

蒋益文

首页 >> 元朝帝国风雨 >> 元朝帝国风雨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花豹突击队 战场合同工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大清隐龙 神话版三国 奥特格斗传说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德意志崛起之路 重生之铁血战将 
元朝帝国风雨 蒋益文 - 元朝帝国风雨全文阅读 - 元朝帝国风雨txt下载 - 元朝帝国风雨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2章 元仁宗网罗精英人才济济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52章元仁宗网罗精英人才济济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为了网罗全国英才,施行科举制度,命令中书省制定和颁布相应条例,规定科场每三年举行一次,从皇庆第三年的八月开始,参考人员由各地方官员从当地籍贯的人士中推举,蒙古族人员从各部落中推举,凡是年满二十五周年,对长辈有孝心,品德良好,受人称赞,以及熟悉经书和历史的知识分子,都可以向朝廷推举。

如果在推举的过程中,有营私舞弊,循情枉法,或者应该推举,而又不进行推举的官员,监察御史和肃政廉访司的监察官员,应该予以调查核实,给予相应处治。

科举考试的程序,蒙古和色目人,第一场考经问的有五条,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中,抽出相关内容进行考试,以朱子章句集注为答题标准,如果考生回答问题时,语义明确,说理透彻,语言典雅,就可以录取。

第二场考试,一道论述题,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出题,答题字数规定在五百个字以上。汉族人和南方人的第一场考试,从四书五经中抽出相关内容,设置两道考题疑,从《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内容中出题,以朱子章句集注作为答题标准,考生必须用自己的话,作为结尾,字数规定在三百个字以上。

科举考试中的一道是经义,各自考察一本经书的熟练程度,《诗经》以朱子集注为标准,《尚书》以蔡注释本为标准,《周易》以程朱注释本为标准,以上的三种经书,兼顾运用古代的注疏,《春秋》准许参照三传相关的内容,及胡氏传的内容,《礼记》用古代的注疏,字数规定在五百个字以上,文体不加以限制。

第二场主要是考察古代诗歌,朝廷公文,政府公文的写法。一道是朝廷公务类,文体限制用古代诗歌,朝廷公文,仿照古代的公文写法,政府公文,语言要工整,仿照古代文体的写法。

第三场考察的是一道政治时事题,从经书、历史或时事政治的内容中出题,不在于辞藻的华美,要求朴素无华,直接陈述,字数规定在一千个字以上。

蒙古人和色目人,如果想检验自己的汉学修养,愿意参与汉族人和南方人的考试科目,如果考中录取后,就会格外加一级注授的官职。蒙古色和目人录取的人选在一张榜文上公布,汉族人和南方人录取人选在一张榜文公布,获得第一名的,叫做赐进士及第,官职是从六品。

获得第二名以下的,到第二甲以内的,享受正七品官员待遇,三甲以内的享受正八品官员待遇,两张榜文的规定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朝廷专门为举行科举一事专门发布通告:

因为我们的祖宗,以威武神勇而平定了天下,元世祖忽必烈皇帝设置官吏,对各项公务进行分类管理,征集和录用了许多儒雅有才能的人士参与政治,重视学校这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提议设立科举考试,以选拔各类有用人才,真是高瞻远瞩,意义深远。

我的德行和才能浅薄,得以继承皇位,管理国家政务,发扬祖宗的光荣传统,继承先辈的辉煌事业,严格遵循祖宗的意愿,执行既定的规章制度。

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三代以来,科举考试的各个科目,分析其中的主次安排,我们不难看出,选举人才应该把品德表现作为首要考察内容,如果考察他们的文化才能,就应该首先考察他们对四书五经的熟练程度,文章的写作才能,那是次要的,如果考生写作的文章华而不实,空洞无物,于事无补,我们就不能录用他们。

因此我就下令中书省的相关官员,广泛参阅古今的有关文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举考试条例,决定从皇庆三年的八月开始。国内的所有郡县,都必须推举各地贤能的人,参与科举考试。第二年的二月,到京城进行统考,考取的人将由皇帝亲自面试,决定录用。

元朝到了皇庆三年的时候,改为了延祐元年,从延祐八年开始开设举人考试,到第二年举行朝廷考试,通过考试,任命护都沓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个人为状元及第,或者其他不同等级的身分和待遇,考试结果,分为两张榜文,进行公布。蒙古和色目人,放置在右边的前面,汉族人和南方人,放置在左边的后面,从那时起就形成了惯例,一直沿用了下来。

元朝的科学制度,从延祐年开始,录取许多杰出人物,在科技文化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录用了齐履谦、吴澄为国子的司业官。齐履谦,字伯恒,是汝南地方的人,幼年时学习推算和考察星历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到了他长大成人的时候,又深入研读了有关山川河流的,洙泗和伊洛之类的地理书籍,勤于钻研科学技术。

齐履谦,字伯恒,他的父亲名叫齐义,擅长算术。履谦六岁时,随从父亲到了京城;七岁开始读书,一行十行,记忆超人。他十一岁时,他父亲教他推算星昌历,他很快就熟练掌握尽;十三岁,拜师读书,学习古代儒家经典。他博览群书,不是洙、泗、伊、洛的书不读。

至元十六年,初设立太史局,重新修订新昌历,履谦担任星历人员。他的同行都是专门从事天文台官员的儿子,太史王恂问他们有关算数的问题,他们都不能对,只有齐履谦能随问随答,王恂感到非常吃惊。新历编纂完成,又准备修订《历经》、《历议》。二十九年,授星历完成后向全国颁布施行。齐履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至治元年,齐履谦被提升为太史院使。泰定二年九月,以官员的身份奉奉命视察江西、福建,黜罢官吏之贪污者四百多人,蠲免括地虚加粮数万石,州县以先贤子孙充房夫等相关人员都被解职。福建宪司职田,每亩年上交输米三石,老百姓很困苦。齐履谦下令减免令,因此引起了朝廷的埋怨,他还京后,监察部门果然诬告他。不久,诬齐履谦者都因为其他事件被免职,齐履谦才得始得平反,后又担任了太史院使。

齐履谦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无书可读。他担任星历官员后,在太史局,意外地获得了秘书监辇死亡后留下许多宋朝的旧书,被放置在本院,因此他就趁机昼夜讽诵,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因此得以博学精通,上自六经、诸史、天文、地理、礼乐、律历,下至阴阳五行、医药、卜筮,无不通晓,尤其精通经史典籍。

到了至元二十九年的时候,由于他的独特才能,受到朝廷的重用,被授予星历教授的官职,到了大德二年,又提拔为保章正的官职,到了至大三年,升任侍郎,副部长,兼管冬官正事的事务。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皇位后,下令用研究学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谦虚好学,道德高尚等等信条,教育和培养国子学的学生。下令吴澄等人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每天凌晨五鼓时间,就进入学校学习,纵使是刮风下雨,严寒和酷暑,都不得中断学习,稍有倦怠。

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地方的人,他宋朝的末年,多次参与朝廷举行的进士考试,但是都没有考取。后来就隐居在布水谷,坚持读书和著述,博得了很大的博得了很大的名声。在至元年中,也曾经被曾召唤到燕京城,皇帝想授予他的官职,吴澄却不想干,就向皇帝乞求回家,赡养年老的母亲,就辞去了朝廷,返回故乡。

吴澄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应乡贡中选﹔次年﹐就试礼部,考试失败。在乡里开门办学,修建了一所草屋居住,题名“草庐”,因此被人们称为草庐先生。进入元朝后,避兵乱隐居乐安布水谷﹐从事著述﹐至元二十年,1283年又回到草庐居住。

二十三年﹐程巨夫奉诏到江南网罗人才﹐他跟随着到了大都﹐不久即辞辞职回家。元贞年间﹐在龙兴讲学,今江西南昌﹐为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选所赏识﹐推荐到朝廷。大德五年,1301年﹐授应奉翰林文字﹐次年至京城﹐而那个职务已经改授他人﹐就返回南方。

八年﹐被任为江西等处儒学副提举﹐迁延不赴﹐後称病辞职。至大元年,1308年﹐授国子监丞﹔四年﹐升司业。当时国子监学官只知踵袭许衡成法﹐教学止於朱熹《小学》﹑《四﹐年年如此﹐毫无进步。吴澄到任后实行改革﹐亲自执教﹐辨析诸家传注的得失﹐融会不同学派的学说﹐并拟定教法﹐分经学﹑行实﹑文艺﹑治事四门﹐扩大了教学内容。

皇庆元年,1312年﹐辞职还家。次年﹐集贤院奏请召为国子祭酒﹐反对者指责他为陆学﹐不合许衡尊信朱子之义﹐不可为国子师﹐于是作罢。延祐五年,1318年﹐授翰林直学士﹐遣虞集驰驿召入朝﹐中途因病不行。

至治三年,1323年﹐超拜翰林学士﹐复遣近臣至其家征召﹐乃入京。泰定元年,1324年﹐被任命为经筵讲官﹐复命修《英宗实录》。二年﹐《实录》完成后﹐辞官南归。晚年仍致力於著述﹑讲学﹐南北士人来从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

到了至大元年的时候,复石担任国子学的督学监丞,在皇庆元年,授予他司业的官职,吴澄用宋朝程颢办学的方式向皇帝提出建议,胡瑗用六种学问教导学生,朱熹教学中的科举考试方法,简称为四条教学方法:一是经史学,二是行为学,三是文艺学,四政务学,每条教学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非常详细,不厌其烦。

后来因为齐履谦改任佥太史院事的官职,吴澄认为再也没有人和他研究学问了,真是相识遍天下,知音能几人?就向朝廷找借口说,自己身体生病,需要回家休养,学校制度建设的事就稍微放松了下来。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又调任齐履谦担任司业的官职。齐履谦要求自己更加严格,在教学上更加勤奋,曾经创立升斋积分等数学教学内容,以培养数学人才。

国子监学校每年都要考察学生的品行,以决定他们的升迁,如果得以升到上斋的级别,再过一年,就可以参与单独考试了。如果语言流畅,说理透彻,就能获得满分,如果言词平淡,但说理透彻,就可以获得半分,每年累计学分达到八分的,就可以评为高等,限制四十人,额满为止,集贤院及礼部每年都要在国子监学校选拔六个人,作为每年的贡生,予以录用。

国子监学校学生如果不勤奋学习,三年还不熟悉一本经书,以及在学校的时间不满一年的,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予以除名的处分。

由于元朝的国子监学校,办学思想明确,规章制度健全,所以在那里就读的学生都专心致志,勤奋学习,学识广博。元朝的治学和学术风气,在皇庆和延祐两个时代,是最旺盛的时期,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古话说,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树立起来,有品行有才能的人才就会不断涌现,元朝当时的事实的确如此。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又曾经中国的政治学经典著作《贞观政要》,文化经典《大学衍义》,还有程复心所著的《四书集注》,陆淳所著的《春秋纂例》、《辨微疑旨》,以及政治学经典著作《资治通鉴》,科技经典著作《农桑集要》等书,下令全部进行印刷和发行,作为学校的教材,供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识和才能。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又以宋朝的儒学大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张栻、吕祖谦等人的著作,以及元朝的儒学大师许衡的著作,作为学校经典著作,供学生反复研读。下令祭祀圣人孔子的寺庙,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真可以称得上是元朝历史上的第一个贤明君主。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奋发有为,励精图治,很得人心,但是事不凑巧,偏偏出了个铁木迭儿,长期和皇太后勾搭成奸,成为加班夫妻,受到皇太后的宠信,从不安分守己,在朝廷播弄是非,蝇营狗苟,结党营私,妒贤嫉能,把一个正在良性运行的元朝,搞得乌烟瘴气,这也许也是元朝的命运走向衰退,上天的有意安排。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官场之财色诱人 肆虐韩娱 大明1937 捡个飞碟送外卖 步步杀机之浴火凰后 在萌兽世界的日子 赶尸道长 十二天劫 高科技军阀 福艳之都市后宫 快穿之主角您的外挂已到期 清除毁灭者 贤者与少女 流浪的英雄 逸霄 人间泪根之案件背后 开宗立派当反派 豪门隐婚,盛爱亿万天后 穿到八零,麻辣警花变成反派后妈 我的纯情女上司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北宋大丈夫 在下潘凤,字无双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冰临谷 大唐躺平王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英烈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穿越之原始之路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水浒之往事随风 清宫秘史十二章 巨宋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元朝帝国风雨 蒋益文 - 元朝帝国风雨txt下载 - 元朝帝国风雨最新章节 - 元朝帝国风雨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