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帝国风雨

蒋益文

首页 >> 元朝帝国风雨 >> 元朝帝国风雨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护心 武神主宰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一个人的抗日2 修罗武神 永不解封的档案 红楼如此多娇 德意志崛起之路 灵剑尊 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 
元朝帝国风雨 蒋益文 - 元朝帝国风雨全文阅读 - 元朝帝国风雨txt下载 - 元朝帝国风雨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9章 和世瓎大漠封官张养浩天灾济民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89章和世瓎大漠封官张养浩天灾济民

元朝宫廷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波谲云诡,险象环生。兄弟之间了夺取帝王宝座,明争暗斗,假戏真做,大打出手,离奇曲折,异常惨烈。元代蒙古族大诗人萨都剌所作《纪事诗》“当年铁马游沙漠,万里归来会二龙。周氏君臣空守信,汉家兄弟不相容。只知奉玺传三让,岂料游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洒泪,世间骨肉可相逢?”记述元武宗两个儿子元文宗、元明宗手足相残的宫禁秘事。如果他们老爹白泉下有有知,看见两个儿子如此不能相容,斗得你死我活,一定会为他们流泪悲痛。

元明宗和世瓎假戏真做,在漠北和林登基称帝,成为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于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出生。天历二年,和世瓎在和林北部即位,年号“天历”,是为元明宗。

天历二年,即1329年,阴历正月乙丑,出于稳妥起见,和世瓎在和林即帝位,由此,这位周王脱胎换骨,成元明宗。从这个小动作可以见出,他不回大都即位而是在半路的和林即位,说明他心中还是对兄弟不是十分放心。毕竟兄弟元文宗已在大都当了皇帝,同先前的元仁宗受育黎拔力八达不同,那位怀王在大都是以代理的身份一直等着哥哥元武宗的到来。而且,与元仁宗、元武宗哥俩另一个不同点在于,那哥俩是一母所生,而元明宗与元文宗两人并非一奶同胞,元明宗之母是亦乞烈氏,元文宗母是唐兀氏。

元明宗称帝之后,元明宗摆出大哥架势。派使臣对在大都的弟弟元文宗说:“老弟你听政之暇,应该亲近士大夫,深习古今治乱得失,不要荒废时间。”言者可能无心,听者绝对有意,元文宗对这种教训的口吻心理很不爽快。当然。心中虽然不爽快,面子上的事情一定要做。元文宗遣燕帖木儿等人率大队人马,北来向元明宗奉上皇帝的几套玉玺,以示真正让位之心。这一大招麻痹计很管用,元明宗完全松懈下来。

元明宗和世瓎即位当上皇帝后,为了显示帝王的排场和威严,他下令制造皇帝专用的豪华马车,制造皇帝专用服饰和器具,大兴土木。大肆挥霍,他为了充分显示皇帝的气派,他边身边近侍的各种服装和用具,都备办得齐齐整整,辉煌气派,他耗费巨资,把这一切都备好整齐了然后才准备启行,到南方的大都去当皇帝。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是有人给他下套,他们前面充满着危险。他的旅途中布满了陷阱。

新皇帝元明宗和世瓎,命令中书左丞跃里帖木儿,负责筹办沿途的物资供应和接待事宜,物资供应充足,保证他们一路风风光光行进。和林行宫里所有人员,为了到京城就皇帝位。为了当上朝廷中的谋取到新官位,都忙得不亦乐乎。元明宗和世瓎这一班人,他们成为帝王执掌国家的大权,他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想怎样治理好国家,而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观的气派。追求生活享乐,他这样的君主如果做得长久,也未必有高尚的德行,能满足民众的厚望。

正当元明宗和世瓎,兴致勃勃地准备行装启程的时候,大都使臣燕帖木儿携带着皇帝的玉玺来到了北方大漠的行宫,燕帖木儿率领着所有的随员,到行宫里拜见了元明宗。元明宗和世瓎感谢他们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根据级别的不同,对他们进行了相应的嘉奖,为了讨好燕帖木儿,获得他的支持,元明宗和世瓎封燕帖木儿为太师,仍然任命他为中书右丞相,其余官职和爵位,一概照旧。元明宗和世瓎还让燕帖木儿转达他的口谕说:“凡是京城里的朝廷百官,既然经过朕我的弟弟录用,并都下令仍旧使用,不得更改,卿你等人可以把朕我的意思转告给我的皇弟。”燕帖木儿回答说:“陛下你现在君临万方,是人民的属望所在,但是负责处理国家大事的机要部门,是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个部门,应请陛下我知人善任,选择贤才担任,才能免于混乱和挫折。”

元明宗和世瓎听了燕帖木儿切中要害的建议,不住地点头称善,他立即下令,任命哈八儿秃为中书平章政事,伯帖木儿知枢密院事,孛罗为御史大夫。这三人都是元武宗海山的旧臣,很有才能,忠诚可靠,元明宗和世瓎以为了不忘记他们过去的功劳,所以提拔他们,让他们官居要职。元明宗和世瓎在大漠封赏官员后,行宫里大摆宴席,宴请各位王公和文武大臣。元明宗和世瓎在宴会上告诫大臣们说:“元太祖铁木真留有遗训:美色和名马,人人都喜悦,然而只要心中受到私利的连累,就要风雨名声和德行。你们这班人现在都身居要职,关系到朝廷风纪的好坏,你们是不是也很关心美色和名马?元世祖忽必烈最初设立御史台监察官时,首先任命塔察儿、奔帖杰儿两个人,齐心协力处理监察政务,制定出朝廷纲纪和法规。大凡天下的国家,就像一个人的身子一样,中书是右手,枢密是左手,左右手如果产生疾病,须请良优良的医生进行救治,朝廷省院各部门的得失,完全依靠御史台调治监察治理。从此以后,所有的各位王公和文武百官,如果发生违抗法律,超越礼仪的事,都要御史台监察检举,从重从严治理朝廷风纪,让那些贪赃的人知道畏惧,就像善于斧头砍伐木柴一样,砍得越深越准越好。就是朕我的有什么过失,你们都应该大胆地指出来,朕我一定不会追究你们的责任,不要顾及我的情面!”大臣们听了元明宗和世瓎的话,都不禁齐声回答说,一定遵照皇帝的口谕。但是他的话,恐怕不是燕帖木儿所爱听的,因为燕帖木儿就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他元明宗和世瓎想法很不对路。

燕帖木儿是钦察人,其先祖班都察等人皆是蒙古功臣。燕帖木儿父子一直深受元武宗信任,特别是燕帖木儿本人,元武宗当宗王当皇帝时,皆以其为侍卫长,受到的恩遇很多。元仁宗继位后。仍委他为“左卫亲军都指挥使。”泰定帝上台,对他也不错,升任太仆卿,同佥检密院事。前一个官衔很虚,后一个官职却掌握有调兵遣将的实权。燕帖木儿正是趁手中有印信又有人支持,才敢押下大注搞政变。此人多谋而且多疑,在禁宫内的一段日子里,一夜之中睡觉也要换好几个地方,心腹人都不知他到底宿在何处。当时。元武宗的两个儿子,周王和世悚远在漠北,猝未能至。燕帖木儿只得打他弟弟怀王图贴睦尔的主意,因为他离大都很近,人在江陵。

讲起元武宗的两个儿子,还要简单交待一下。元武宗当皇帝后,与弟弟元仁宗讲好是兄终弟及,但又约定说。元仁宗死后,应该把帝位再转给自己的儿子。元武宗的宠臣三宝奴在武宗活着时曾召集大臣议立武宗长子和世瓎为皇太子。康里脱脱明确表示反对:“皇太弟有定扶宗社大功,居东宫日久,兄弟叔侄相承帝位已经有约,怎么又能忽然变卦呢!”三宝奴问:“今日做哥哥的把储君位让给弟弟坐,日后能保证叔叔会把帝位传给侄子吗?”,康里脱脱回答得也干脆:“我个人认为盟誓不可渝更。但如果有人失信,苍天在上,定有报应!”结果,元仁宗继位后,在母后答己和贼臣铁木迭儿怂恿下。果然做出坏事,把皇太子位授与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他封和世瓎为周王,徙往云南,其实是变相的流放。

元仁宗延佑三年,即1316年,周王和世瓎一行人走到延安,其手下随臣教化等人皆武宗老臣子,愤愤不平,与时为陕西行省丞相的阿思罕秘密联络,忽然宣布要拥和世悚回大都争帝位。阿思罕原在朝中做太师,被铁木迭儿排挤到地方,为了报复,他兴兵拥护周王和世悚。不久,这一伙人窝里反,陕西行省的平章政事塔察儿杀掉阿思罕和教化等人。见势不妙,周王和世悚只得逃往西北。

蒙古宗王察合台人倒是厚道,拥众来附,接纳了这位落难王子。和世悚本人也识做,他不敢以血统高贵自居,与察合台部等宗王立约,冬居札颜,夏居斡罗斡察山,春天则与从人在野泥一带自耕自食,与当地王爷和诸部落和平相处。由于元仁宗心中有愧,他没有象明成祖朱棣那样一心想致侄子于死地,“十余年间,边境宁谧”。

元仁宗死后,元英宗即位。当时,权臣铁木失儿还未马上下台,他想到了上元武宗的二儿子图贴睦尔,把已经远贬琼州的王子又往南迁过海至海南岛边上。泰定帝即位后,他对元武宗的儿子其实很不错,把图贴睦尔迁回建康,封为怀王。不久,又迁至江陵。燕帖木儿让人密迎怀王于江陵的同时,又密令河南行省平章伯颜挑选精兵,护卫怀王一行前来大都。伯颜虽然只是行省地方官员,胆大能决,孤注一掷,杀掉持心不一的河南行省与自己差不多平级的曲烈等人,在汴梁迎接自江陵而来的怀王,扈从北行。

怀王图贴睦尔看出了其中的玄机,虽然还未坐上帝位,他马上下令任命燕帖木儿知枢密院事,统管军政大务。燕帖木儿确实有军事天才,在喜动伯颜迎怀王北来的同时,又派出其弟撒敦率军守住居庸关,其子唐其势屯军蒙古北口。很快,上都诸王协商后统一了意见,一致拥护泰定帝的儿子天顺帝,分道出兵进攻大都。双方正式开打。

都城陷后,泰定帝的儿子、时年九岁的天顺帝被元文宗密诏杀掉,泰定帝皇后八不罕被迁于东安州,即今天的河北涿州,后也被绞死。至此,元文宗坐稳龙椅,上都诸王失去了拥护的帝王靠山,只得承认失败现实。虽然诸王余波仍存,却无法再做大的折腾。

大功成后,元文宗对燕帖木儿感激不尽,给这位功臣以下一大堆官职爵号:复拜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领都督府龙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就佩元降虎符,依前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答剌罕、太平王。

元明宗和世瓎的暴病身亡与元文宗的恢复帝位。元文宗登基大典上。就明白表示:“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那时候,元文宗说这种话,倒有九分是真。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为当时上都的各位王公势力强大,蒙古诸行省不少人根本以大都政权为叛逆,还有不少人处于观望中。元文宗心中没根。他自己又非元武宗嫡长子,只能先继帝位,再打“大兄”牌,稳住己方的阵营和人心。

在元明宗和世瓎,在行宫里举行宴会后的第二天,他任命孛罗传达口谕给燕帖木儿等人说道:“元世祖忽必烈皇帝,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朝廷各个政府部门。齐心协力,共治天下,大小官员的职掌范围,已有明确的规定。元世祖忽必烈又命令朝廷大臣,集中商议制定各种律令和章程,作为永远遵守的法律规范法,元成宗铁穆耳以来,列代圣主一脉相承。无不严格遵守过去制定的宪法。朕我今天继承太祖、世祖的皇位,凡是省院台各部门的政治事务。都应该相互协调会商,然后全部向我报告。如果涉及军事机密,枢密院应该立即上报我知道。其他的事务,凡是新的报告,必须先报告中书省台,以下各部门里皇帝的近臣等人。都不得越级报告,应该通告各个部门,让他们得以知晓。如果违抗朕我的意图!必须予以重罚,不能赦免!”元明宗和世瓎的这一套施政措施,注重的是中书省台。通道能阻止权臣的弄权和蒙蔽吗?后果必然是很严重的。

过了几天,元明宗和世瓎派遣武宁王彻彻秃及哈八儿秃到京城大都,立怀王图贴睦尔为皇太子,怀王图贴睦尔用皇位换得了一个皇太子的位置,从皇帝变成了皇位的继承人,价值大大的缩水。这也完全是蹈元武宗海山当日的端着,哥哥当皇帝,弟弟当太子,引起了后来的朝廷动乱。元明宗和世瓎下令寻求已故太子的符宝印章,缴给还给怀王图贴睦尔。后来得知已故太子的符宝已经完全丢失,无法寻找,向皇帝提出申请,重新铸造。

彻彻秃等人遵照元明宗和世瓎命令到达了京城大都,传达了大漠行宫的诏命,怀王图贴睦尔恭恭敬敬地接受了诏令。一面派出快马驰往行宫,请元明宗和世瓎尽早启程。一面亲自出京城,就在中道恭迎元明宗和世瓎的圣驾,显得十分恭敬。

当时陕西发生严重的旱灾,人们缺少食物,无法生存,竟然发展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太子詹事铁木儿补化等人,请求解除职务以禳告上天减轻灾情。这时成为了皇太子的图贴睦尔发布口谕说:“现在皇帝远居沙漠,没有能够立即到达京城,我不过是暂时代理大位,处理朝廷政务。今年太阳炽热成为灾难,都是我的过失所致,你们应该勤奋努力,恪尽职守,办好朝廷实际政务,就可以上达天听,减轻天变和灾难,你们辞职有什么用呢?”皇太子图贴睦尔又重新起用前参议中书省事张养浩,担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任命前灾区赈济饥荒,解救灾民。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他少年时就很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即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即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

张养浩辞官回家居住,朝廷七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回应,这时接到朝廷任命,为了解救灾民他登车就道。立即启程,他看见道路旁边到处都是饿夫,他立即向他们施放大米,发现了沟渠旁边的饿死人的尸体,他都安排人用土进行掩埋。他经过华山的时候,到西岳祠祷告。流泪哭泣,跪拜在地上不能起来。他诚心感动了上天,忽然天空中四面八方,黑云密布,天色阴暗,雨水点点滴滴,淅淅沥沥,难得的甘霖,一降就是整整三天。他到了官府。又虔诚地建筑社坛向天祈祷,结果大雨如注,水满三尺,大大雨过后,天才开始放晴。

陕西自泰定二年,至天历二年,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只见每天的日光。没有听到过雨声,天气一直干旱。使得田野干裂,禾苗枯槁,百草不生,粮食颗粒无收,民众无法生存。这时遇到了这位张中丞,他诚心诚意。痛哭流泪,祷告天地,感到了天神,他诚意感天地,动鬼神。居然在暗地里派遣了风师雨伯,前来救救济陕西的灾民,当时的陕西三秦大地,原野得到了大雨的湿润,顿时肥沃起来,禾黍茁壮成长,过去的一片茫茫赤地,又变成青青的田野,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丰衣足食,民众又获得新生。

张养浩爱民如子,救灾有方,陕西的老百姓,无不对他感激涕零,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的一斗米要值十三缗钱,百姓拿出钞票购买,官府说钞票的颜色晦黑,不能使用,指令到国库里去掉换,遇到那里的奸刁的官吏蒙蔽,用十张钞票换五张,况且成年累日都不能得到现钞票,人民因此受到极大的困难。

张养浩不辞辛劳,深入基层调查走访,洞察了民众生活的艰难,他下令立即检查国库中的旧钞,凡是字迹还清晰可辨的钞票,可以辨认的钞数,获得了一千零八十五万五千余缗,在上面重新加盖官府印章,颁发给市中的民众,以便流通使用。又刻了十贯五贯的钱券,发放给极度贫困的民众,命令米商按照官府的印章,出售粮食米面,下令官库如数验收,变换成现银,流通使用。由于制度完善,措施得力,那些官吏再也不敢从中作弊。张养浩又亲自带头,率领富裕的民众捐出粮食粟米,请求朝廷颁面纳粟补官的新命令,作为他们捐献粮食的奖励。因此那些富民觉得有利可图,也慷慨捐献,打开粮仓,发放粮食,救济灾民。

张养浩调查得到一些穷困的民民众,缺乏粮食,导致杀儿子以喂养母亲的悲惨事件,他为之伤心不已,放声大哭。他拿出他自己微薄的私家钱财,予以救济。他命令拿出那些死去的小儿的**,让所有的属官观看,让他们深知民众的疾苦,指责他们身为官员,无所作为,不能向民众借贷,赈济灾民。张养浩勤政爱民,到了官府四个时间月,从来没有好好地在家居住过,都食宿在公署里,每到夜里他都要祷告苍天,每天白天他都外出寻查和赈济灾民,夜以继日,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他每每念及民生的痛苦,都抚摸的胸膛悲伤叹息,因此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死亡时才六十岁年纪。张养浩死亡后,陕西民众就像死去了爹娘一样,远远近近的民众,异常哀伤悲痛。朝廷也给予张养浩很高的褒奖,追封他为滨国公,谥文忠。张养浩真是元朝的一代忠臣。

张养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在堂邑县,他关心民众疾苦,他手段强硬,抑制豪强,采取措施,赈灾济贫,做了不少好事。他拜监察御史之后,他检举贪官,打击邪恶势力,他荐举品德决端正的廉正,检举坏人坏事,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怨,“进入朝廷能与天子争是非,走出朝廷则与大臣辨可否”,做事雷厉风行,意气风发,他认为做官是“道之所在,死生以之”。有人说他“力排权奸,几蹈祸而不悔”。元武宗时,曾因议立尚书省事,与权臣意见牴牾,被构罪罢官;元英宗时,又因谏在内廷张灯为鳌山事,险遭不测。怀有“致君泽民”理想的张养浩,本想干一番利国济民的事业,但统治集团中“忠直为国者少,阿容佞诈、惟己之为者多”,自己犯颜撄鳞,时有性命之虞,便借故辞官归隐,“远是非,绝名利”,回到自己的故乡济南。享年59岁

张养浩栖隐云庄,不求显达,优游于山水之间,敛迹于权贵之门,自以为远离世俗尘嚣,不与朝廷政事,然而元朝廷对这位“博学硕德,声名显赫”的儒臣,却时时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间,凡六下诏书,他均高卧不起。而当天历二年,即1329年,朝廷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召其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时,他却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无多惭,此心非为官。”使他赴召的不是官爵,而是灾情严重激发起他为民承重的精神。赴官途中经洛阳、渑池、潼关,直达长安。一路行来,目睹灾民惨状,感历代兴废,写了数首怀古曲,意绪苍凉,流露出对本朝前景暗淡的哀叹,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散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封建时代,像张养浩这样为民尽瘁的官儿实在并不多见!元朝廷对其旌表,不过是旌忠励节,激励臣下为其效忠,而人民都以自己的眼光来区分善恶,表明自己的爱憎。张养浩所维护的那个制度虽已过去,但他为民尽瘁的精神,及其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却可与济南山川同在,永远为人们所怀念。(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官场之财色诱人 竹马他有自闭症 大明1937 步步杀机之浴火凰后 百变武魂 十二天劫 高科技军阀 在仙侠世界拍电影 武装风暴 快穿之主角您的外挂已到期 天之炽之神圣帝国 流浪的英雄 修真四万年 大唐一品 纵灵传 人间泪根之案件背后 九龙至尊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穿到八零,麻辣警花变成反派后妈 九霄剑神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1989红色攻略 隆万盛世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超级少皇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冰临谷 大唐躺平王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英烈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穿越之原始之路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水浒之往事随风 清宫秘史十二章 巨宋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元朝帝国风雨 蒋益文 - 元朝帝国风雨txt下载 - 元朝帝国风雨最新章节 - 元朝帝国风雨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