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首页 >> 大唐第一臣 >> 大唐第一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 大明1937 谍影凌云 红色帝国1924 想当皇帝的领主 我真不是亮剑头号特种兵 汉世祖 猎天争锋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封侯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 大唐第一臣全文阅读 - 大唐第一臣txt下载 - 大唐第一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五百一十七章 高侃,字允直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高俭,字士廉,也就是高冲的便宜族兄,实际上并非是高冲胡乱推测,高士廉拜相真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很近。

在年纪上,高士廉仅仅比高君雅小一岁,今年刚刚知命之年。

在辈分上,高士廉更是太子妃的亲舅。

在资历上,从征萧梁,安定交趾,颇多功勋。

李世民登储后,第一时间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在两府争斗时期,高士廉一直是坚定不移的支持李世民,凭借这份从龙之功,高士廉登阁拜相无异于探囊取物。

并且父子二人今夜的分析基本符合情况,在原本轨迹上,李世民登基后第一任首相便是封伦,封伦死后,接任首相之位的便是宋国公萧瑀。

有些人或许存在误解,以为李世民登基后,宰相必定全部是秦王府旧人,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其一,宰相分管三省,非德高望重之人难以担任。

其二,李世民刚刚登基,需要老臣来稳固朝局。

事实上,李世民刚刚登基的时候,秦王府旧人里只有年近五旬的房玄龄拜相,而房玄龄年纪仅比高君雅小四岁而已。

而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心腹,更是大舅哥,深受信任,则是在李世民登基当年的年底拜相,那个时候长孙无忌已经三十四岁。

即便如此,依旧有人进表劝谏,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资历不足以拜相,长孙无忌只得辞去相位,此后数年无缘相位。

贞观二年,杜如晦检校侍中时,已经四十多岁。检校便有兼任、代理的意思,直到次年,杜如晦才正式拜相。

所以宰相这个职位真不是功劳大、皇帝信任就可以担任的。

“高士廉担任族长,我没有意见”,高冲迟疑的问道:“只是,无论辈分、亦或者是威望,阿耶无疑是第一人选,阿耶你就不曾动心?”

高君雅闻言眉头一挑,颇有几分傲然之色,“你叔祖当年也不是族长,谁敢轻视?”

高冲闻言愕然失笑,这还真是现实。

当年曾祖高宾回归渤海高氏,当时高氏并不认同,直到叔祖高颎拜相,高氏便是积极热情,这不正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真实写照。

在叔祖高颎死后,这一支败落,数年间便跟渤海修县的家族没有往来,然而在高君雅拜相后,这一切再次重演。

族长这个身份在这个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官职和爵位。

尽管高君雅不是高氏族长,但谁人敢轻视,拜相多年的高君雅不仅是高氏的领袖,更是关东世家在朝中的领袖,这就是权势。

现在渤海高氏的族长名叫高明任,已经年过七旬,绝对是高寿之人,仅在前隋担任过始州司马一职,官职并不高,亦无爵位在身,之所以可以担任族长便是因为他的身份很不简单。

高明任这个人籍籍无名,但是提起他的祖父那便是大名鼎鼎了。

高明任的祖父名叫高昂,字敖曹,没错,正是那位马槊绝世、勇勐无敌的名将高敖曹。

高敖曹的父亲高翼官拜东魏渤海太守,长兄高乾官拜北魏侍中,次兄高慎官拜西魏侍中,四弟高季式官拜东魏侍中,在东魏、西魏以及北魏,高家始终稳居中枢,家世显赫至极。

东魏元象元年,高敖曹战死河阳,高欢追赠太师、大司马、太尉、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曰忠武,极为尊崇。

北齐皇建元年,孝昭帝高演登记,追封高敖曹为永昌王,并命高敖曹的幼子,即第三子高道豁袭爵永昌王。

随后北周代北齐后,高道豁官拜仪同大将军,杨坚代北周后,建立大隋,改元开皇,高道豁受封黄州刺史,病逝于任上。

现任族长高明任便是高道豁之子。

“现在正值过渡阶段,高士廉有这一层外戚身份,若是继任族长,确实合适”。

高冲点点头说道,当即便将此事略过,直说道:“阿耶觉得太子登基后,我会如何调动?”

“受限于年龄,三省暂时无望”,高君雅摇摇头说道。

高冲点头笑笑,“那就不能是左官?比如中书侍郎、黄门侍郎亦或是尚书左右丞?”

高君雅闻言一顿,放下茶杯,“依你跟太子的关系,你觉得他会放你做左官?”

高冲愕然,继而愤愤不平的说道:“我是靠实打实的功绩升迁,并不是靠什么关系!”

“那你早在七八年前就死皮赖脸的跟着太子作甚”,高君雅鄙夷的说道。

“什么死皮赖脸,我那叫提前投资”,高冲咧嘴笑道,然后继续问道:“三省暂时不可能,九卿已经呆过,没什么意思,那就只能去六部了”。

高君雅一瞪眼,一拍桌,“什么态度,什么叫没什么意思……”。

高冲连忙起身,拍拍屁股笑道:“好了,雷霆雨露,具是君恩嘛,我晓得。阿耶早点歇息,孩儿告退”。

看着高冲匆匆离去,高君雅嘴角上扬,浮现一丝笑意,转动着手中的茶杯,轻声呢喃:“六部……”。

翌日一早,高冲来到演武场,便见裴行俭在拍手喝彩,场中突地谨行跟高侃二人正在比斗,一人持枪,一人持槊,你来我往,甚是激烈。

“拜见师父……”,见高冲到来,裴行俭忙是行礼,高冲示意噤声,继续看下去。

高侃的马槊并不长,适用于青少年时期习练,高家演武场的武库里诸般常规兵器皆有常备,而突利谨行手中的长枪则是常规尺寸,论及长短,两者竟是相差不大。

高侃手中马槊,技巧娴熟,一看就是长年累月的习练,对于马槊的掌握已经如臂使指,游刃有余。然而对战突地谨行始终没有占据上风,反观突地谨行非常悍勇,没有华丽的技巧,只有那一股血勇之气。

“多少回合了?”高冲忽然眉头微皱,这两人将近力竭了,手中技巧以及力度已经大不如前。

裴行俭面色一滞,低头说道:“徒弟没有详记,应有四五十合了”。

高冲点点头,开口喊道:“既已力竭,何不停手”。

话音落下,场中两人拉开距离,看向高冲,急忙过来行礼。

“见过兄长”。

“拜见师父”。

“你们年纪还小,不要随便脱力,对身体无益”,高冲嘱托道。

二人应着。

高冲看向高侃,称赞道:“侃弟小小年纪,使槊技法已然如此熟练,真是难得”。

高侃本就不善言辞,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直说道:“还是比不过谨行”。

高冲摆摆手,走到武库兰锜前,取过一柄横刀,“其实论技巧招式,你已胜过谨行,那你可知道为何谨行越战越勇?”

高侃正要摇头,忽然高冲手持横刀便是一个斜噼,霎时一股杀伐之气扑面而来,高侃来不及反应,横刀便是架在脖颈上,高侃脸色煞白。

“我、我明白了,是杀意,是决心”,高侃咽口唾沫,缓缓说道:“我没有谨行一往无前、有死无生的杀意和决心”。

高冲收回横刀,满意的笑道:“不错,很不错,侃弟你很理智,可以第一时间找出问题若在,这也是谨行不具备的特质”。

突地谨行在一旁直说道:“高、高郎君应该是没有杀过人,这不是他的问题”。

高冲点点头,正如突地谨行所言,高侃自幼随父客居宕州,并没有机会上阵杀敌,更不会乱杀无辜,现在的高侃年仅十五岁,手下并没有人命。

相反突地谨行,尽管年纪比高侃小一岁,但是突地谨行自由生活在营州,草原部族之间经常争斗杀伐,突地谨行是真正有过上阵杀敌的经验。

说话间,高君雅便带着高彦兴和高彦章来到演武场,听说高侃二人的比斗后,很是高兴,勉励一番。

见裴行俭二人对高侃不知如何称呼,只是称呼高郎君,未免有几分生分,高君雅便是笑道:“今后你们各论各的,阿侃你可有表字?”

高侃闻言面色一暗,“尚未取字”。

高侃之父高佑突然病逝,不过四十余岁,还没有来得及给高侃取字。

高君雅慨叹一声,拍拍高侃的肩膀,“那我给你取个表字,侃者,有刚强正直之意,你的性格也是刚毅耿直,便为你取字允直如何?”

高侃大喜,躬身拜谢:“多谢伯父赐字”。

“阿翁,阿耶,我也要取表字”,高彦兴昂首说道,一旁的高彦章听见哥哥的话,也是跳脚叫喊着:“表字,我也要,我也要”。

高冲脸色一黑,“一边去,你们凑什么热闹,等你们行冠礼再说”。

表字便是在本名之外,用来表示德行或许解释本名意义的字,一般来说,男子在二十岁冠礼后,女子在十五岁笄礼后便会由长辈赐字。

当然,这并非是强行规定,也有出生便取字,如高冲之弟高准,字平之。也有人是因为实际需要,提前取字,比如现在的高侃,父母双亡,平辈和晚辈对其不好称呼,便只有提前取字。

值得一提的是,表字并不只有平辈才可以称呼,晚辈也可以称呼长辈的表字,因为表字就是表示这个人的德行,长辈、平辈以及晚辈都可以称呼表字,但除长辈外,其他人不可以呼名,否则便是极其无礼。

正在这时,家仆来报:宫里来人了。

高君雅和高冲对视一眼,高冲便是苦笑道:“得,本想着清闲两日,看来是没机会了”。

听得这话,高君雅没好气的说道:“我今日休沐,可以清闲,你刚回京,哪来的清闲”。

高冲一拍脑袋,“那我先去了”。

来到前厅,高冲一看顿时面露笑意,“我说怎么今日屋顶喜鹊叫,原来是阿难兄弟你要来了”。

只见厅中一个身材壮硕的内侍正在端坐品茶,正是李世民的亲信宦官张阿难。

张阿难见高冲进来急忙起身,闻言苦笑道:“攸之真是喜欢说笑,大冬天的哪来喜鹊”。

高冲摆手大笑,“不重要不重要,阿难过来是召我入宫?”

“正是,太子召见”,赵阿难点点头,继而笑道:“我跟太子禀报,说你昨日回京,这两日一定会入宫复命,你知道太子怎么说吗?”

高冲愕然,“肯定没说好话”。

张阿难点头笑道:“太子说,就高攸之那疲懒性子,我若不喊他,他能在家待到登基大典的时候再来见我”。

说完之后张阿难也是钦佩说道,“满朝文武,也只有攸之你能让太子如此对待了,不过,兄弟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高冲立即正色道:“阿难有话直说,你我当年一起从晋阳城杀过来的交情,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张阿难在前隋时本是守卫晋阳宫的校尉,后来追随李世民起兵,同在一军,二人曾多次并肩战斗,交情颇深。

“太子马上就不是太子了,攸之是否需要顾虑一些君臣之别”,张阿难看看左右无人,便是近身低声说道。

高冲眉头一挑,心里颇为感激,直说道:“多谢阿难的肺腑之言,高冲铭记在心,放心吧,我晓得分寸”。

张阿难爽朗一笑,“攸之向来多智,想来是我多事了,攸之你快些更衣,我们入宫吧”。

作为李世民最忠诚的内侍,竟是主动提醒高冲,可见张阿难的秉性忠直,完全不同于其他宦官一样阴鸷腹黑,这也是李世民器重他的原因之一。

高冲换上一身三品官袍,便随张阿难入宫,看着高冲一身紫袍佩金玉带,张阿难毫不掩饰羡慕之色。

“满朝紫袍,唯有攸之最为年轻,真是羡煞旁人啊”。

“等太子御极,阿难你不也将身穿紫袍,紫袍?这不是轻轻松松的嘛”,高冲不以为然,耸耸肩很是随意的说道。

张阿难闻言愕然,苦笑着摇摇头,紫袍…轻轻松松的……这也太打击人了,若是别人听见,那不是要去撞墙,可怜多少人蹉跎一生依旧是在五品以下,连朝参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对于张阿难来说,确实不难,作为李世民的贴身内侍,内侍省的主官非张阿难莫属,内侍省的内侍监便是位列从三品,掌管内侍省的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等六局,位高权重,也就是后来俗称的大内总管。

来到永福门,高冲眼睛一亮,只见高士廉和长孙无忌迎面走来,高冲打马上前,不等二人开口便是翻身下马,朗声笑道:“这不是士廉兄长和我辅机外甥嘛,月余不见,别来无恙啊”。

“攸之,你何时回来的?怎么没人听说起”,高士廉一脸错愕,然后笑问道。

“也是昨夜才回京,就没有惊扰你们,回头英雄楼我坐东,好好叙叙”,高冲叉手笑道?

然后看向长孙无忌,只见长孙无忌一脸黑线,胖脸上满是憋闷,当即挑眉问道:“辅机这是什么表情?”

高士廉转头一看,顿时瞪眼呵斥道:“还不向你攸之舅舅见礼,这么没礼貌,我怎么教你的”。

“舅舅你……”,长孙无忌满脸委屈,只得乖乖行礼,“见过攸之舅舅”。

长孙无忌兄妹二人自幼是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可不敢忤逆舅舅。

高冲朗声大笑,“辅机不必如此,与你玩笑的。兄长,回头再叙,我先去面见太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天官赐福 血宋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炮灰女配也要被病娇男主强制爱 非主流清穿 贴身老师 听说,爱情回来过 白色年华 修行在完美世界 雁鸣长空 朕,君临天下!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忠犬神探 间者 都市之纨绔军医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金牌嫡女,逃嫁太子妃 新现代逍遥录 盛宠之嫡女医妃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抗战双子星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红色苏联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王牌佣兵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大唐躺平王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玉符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云起惊鸿客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清宫秘史十二章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 大唐第一臣txt下载 - 大唐第一臣最新章节 - 大唐第一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