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首页 >> 大唐第一臣 >> 大唐第一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临高启明 武神主宰 带着农场混异界 百炼飞升录 穿越之极限奇兵 我真不是亮剑头号特种兵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亮剑之独立大队 签到在红楼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 大唐第一臣全文阅读 - 大唐第一臣txt下载 - 大唐第一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五百二十九章 登基大典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532章 登基大典

岐州,仁寿宫。

李渊脸色阴鸷,紧紧攥着的拳头青筋暴露,极力的压制住怒气。

“尔等、非要如此逼朕?”李渊咬牙切齿,一字一句的盯着殿中三人说道。

三人闻言低头不语,满脸羞惭之色,尤其是裴寂,只差老泪纵横了。

“魏国公裴玄真,密国公封德彝,邢国公刘政会”,李渊恨声笑道:“好,你们很好”。

“陛下,既然已经禅位,何必再使新皇难堪”,封德彝咬咬牙,终究是壮起胆子说道。

“如此率性行事,于大唐江山无益啊”。

“封伦”,李渊见封德彝开口便是拍案怒喝:“莫要忘记当初是谁启用你?孤恩负德之辈,何敢在此犬吠?”

封伦老脸通红,气的胸膛起伏,捂住嘴巴一阵猛烈咳嗽,便是抬起头来,浑浊的眼睛里迸射出锐利的光芒直盯着李渊,“陛下也莫要忘了当初是臣献秘计……”。

说到这里,封德彝便是缄口不言,甚是无礼的直盯着李渊。

李渊脸色铁青,呼吸渐渐粗重,不再理会封伦,只是转头看向裴寂,“裴监,你也逼朕?”

裴寂终究是躲避不过,只是喟叹道:“陛下,事已至此,伱出不出席登基大典,已是无关紧要,何故非要自堕威严呢?”

李渊冷哼一声,看着刘政会,“刘司马,你在朕麾下多少年了?”

刘政会听得李渊唤他刘司马,便是心头一震,怯怯说道:“自前隋大业十三年起,至今已有十年”。

“十年”,李渊呢喃道:“你也要逼朕?”

刘政会慌忙趴伏在地,“陛下,臣不敢相逼,只是拒不出席登基大典,对于陛下威严有损,对于大唐江山稳固无益,还请陛下三思啊”。

李渊闻言,沉默良久,忽然朗声大笑,起身伸手说道:“都起来吧,朕先前所言,戏言耳,登基大典,朕自会亲临”。

三人一愣,裴寂一脸惊骇,绕是他跟李渊相识多年,他现在也是摸不清李渊心中的想法,只得问道:“陛下所言当真?”

李渊眼睛一瞪,“君无戏言,自是当真”。

说完之后,李渊捻着胡须笑道:“难得今日故友皆在,今日不醉不归,走,后苑畅饮”。

三人面面相觑,只得应着。

李渊转身就走,只是转身后那一刹那,眼中绽出一丝厉色。

东方亮起鱼肚白,三人畅饮一夜,晕头转向的离去,准备前往长安复命。

李渊挣扎起身,“扶朕回宫”。

回到寝宫,李渊驱散侍从,神色瞬间变得格外清冷,起身来到案桌前,伏案执笔。

“传旨,午后在碧城山行猎”,李渊将一封信揣在怀中,高声喊道。

门口侍立的王德闻言立马进来,看着醉醺醺的李渊,一脸担忧的劝道:“大家,宿醉后行猎,你这身体……”。

李渊猛的瞪眼训斥道:“你这狗杀才,让你去就去”。

王德惊慌失措,忙是伏地应诺。

看着王德离去的背影,李渊的眼神莫名。

碧城山,便是仁寿宫北边的山峰,景色秀丽,李渊经常在山中行猎,偶尔在山中宿营。

随李渊常驻仁寿宫的官员不少,但有资格跟随李渊一起行猎的人并不多。

一夜宿醉,李渊并不见疲惫之色,反而精神抖擞,一身胡服,手持硬弓,纵马来到围场后,李渊解下腰间的一块玉佩高手笑道:“今日朕心情愉悦,尔等各自散开,各显本事,头彩者,获此玉佩”。

众人闻言纷纷附和。

李渊当即纵马冲出,刚走不远,便见郇国公钱九陇率领数十精骑远远跟在身后,李渊便是喊道:“永业随朕来,其他人各自散去”。

钱九陇闻言一怔,便是应诺,驱散禁卫,策马跟上,“陛下今日兴致不错啊”。

李渊神色自若,捻须笑道:“难得好天气”。

钱九陇点点头,直笑道:“看见陛下心情畅快,臣心里便是一松”。

李渊心中一动,捻须问道:“难道朕这些时日心情不好吗?”

钱九陇愕然,只是咧嘴笑着。

前几日李渊拒绝出席登基大典,明显是心情焦躁,殿中时常传出怒吼咒骂之声,只不过钱九陇虽然为人忠耿,但也知道这种话题不宜深聊。

“永业,你跟着我多少年了?”李渊忽然放缓马速。

钱九陇闻言一怔,“那有些年头了,前隋大业十年,承蒙陛下不弃,没有因为罪人的身份将臣驱逐,至今已有十三四年了”。

“好,朕就知道永业你是忠直义士”,李渊点头很是满意的说道:“你去找一下陈福和夏侯端,便到前方湖中亭来见我”。

钱九陇闻言应诺离去。

陈福官拜殿中监,掌天子车驾服饰,总领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辇等六局,负责皇帝的衣食住行,位列从三品,乃是天子近臣,更是心腹之臣。

夏侯端官拜秘书监,掌典籍图册,负责皇帝身边的典司秘籍,位列从三品,同样是皇帝的心腹之臣。

李渊来到湖中亭,驱散在此休憩的官员,并严令任何人不得靠近湖边。

不多时,钱九陇将陈福和夏侯端召来,三人一同进入湖中亭,四人对坐,其他人只能在远处远远眺望,不敢靠近。

翌日傍晚,李渊终于赶在登基大典前一日回京。

武德八年,十二月初十。

这一天终于到来。

东宫,承恩殿。

李世民端坐主位,一身冕服在身,已是准备就绪,一切只等礼官安排。

看着济济一堂的文武重臣,李世民豪情万丈,沉声道:“我李世民十七岁从军,幸得诸公辅佐,东征西讨,扫灭群雄,始得今日,今日过后,当与诸公同享富贵”。

众臣闻言立即山呼,心中喜不自胜。

时辰一到,礼官入殿,引李世民以及众臣前往太庙。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冉冉升起的红日照耀之下来到太庙。

钟声响起,有司礼官逐一排班,然后示意祭祀典籍正式开始。

钟声止,鼓乐大作。

只见太庙前的园丘坛上,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迎着朝霞璀璨的金光,映照得无比庄严肃穆。

李世民一身冕服,大步登上园丘坛,香炉升,礼乐起,奏“始平之章”。

随着“始平之章”接近尾声,李渊终于缓缓出现。

礼官迎奉李渊登台,李世民瞬间精神紧绷,恭谨行礼,一双眼睛甚至不敢直视李渊。

“二郎,这个位子……希望你坐稳了……”,李渊搀扶起李世民,在其耳边轻声笑道。

李世民心中顿时一凛,抬头看向李渊,只见他的眼神耐人寻味。

绕是李世民沉稳持重,现在依旧是心中杂乱,艰难的张张嘴,“阿耶……”。

随着礼乐声响,李渊领李世民来到台中,对皇天上帝神牌主位行礼祭拜,随后祭拜列祖列宗配位,叩拜,回拜位,献祭玉帛。

“景平之章”、“咸平之章”相继大作。

告祭皇天诸神以及列祖列宗后,李渊下台。

李世民回到拜位前,乐奏“奉平之章”,有司奉上玉钺,李世民手持玉钺,开始舞“干戚之舞”。

舞毕,礼乐止,司祝跪诵祝文,祝文诵读结束后,礼乐再起,行三跪九拜大礼,来到配位前献爵。

这个场景,高冲还是第一次见,当年李渊登基时,礼制不全,多有疏漏,后来经过有司查漏补缺,逐渐完善礼制,今日便是完整的告祭之礼,这还真不是一般的麻烦。

正当高冲以为献爵结束便是结束时,只见礼官奉上天子剑。

李世民呲唥一声,拔出天子剑,对着主位皇天诸神舞“羽畲之舞”,同时乐奏“嘉平之章”,天子为皇天献爵舞剑,这便是上天之子。

然后依次为诸神献爵,奏“永平之章”,光禄卿卿供奉福祚,至乐止,回拜位,再奏“熙平之章”。

礼官钟鸣,百官跟随行三跪九拜之大礼,再奏“清平之章”,乐止,祭品送至燎炉焚烧。

李渊在礼官的迎奉下,再次登台,率先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乐止,李世民领文武众臣上前,观燎位,起“佑平之章”。

燎炉熄,礼乐止。

至此,祭天仪式宣告完毕。

这时已经临近午时,高冲敬佩的看着礼乐之人。

这一上午,礼乐之声未歇,这些人真是千锤百炼的狠人。

太庙园丘坛祭祀大礼完成后,便是进行加冕仪式。

内侍张阿难领头,身后内侍抬着金塌近前,再在金塌前摆放龙案,龙案上赫然摆放着天子冠冕。

礼官钟鸣,尚书左仆射封德彝、尚书右仆射高君雅依次出列,率领百官行礼叩拜,“告祭礼成,恭请即皇帝位”。

李世民上前,内侍迅速象征性的奉上冠冕,李世民端坐龙案。

监察御史高季辅随着钟鸣之声通赞唱道:“百官排班”。

在封高二位宰相的率领下,百官迅速排班,乐起,众臣拜,李世民伸手延请平身,乐再起,众臣再拜,如此往复三次。

礼乐止,读册官中书令宇文士及登台,举册高呼,“中书令臣宇文士及读册”。

宣读册文,读罢,宇文士及告退。

随后奉宝官司空裴寂、读宝官侍中高士廉、举宝官、捧宝官依次登台,乐奏“肃宁之章”。

“侍中臣高士廉读宝”,高士廉挺胸抬头,朗声唱道:“皇帝陛下登大位,臣等谨奉御宝”。

捧宝内侍上前,恭敬奉上玉匣。

礼官再唱,“拜”。

“再拜”。

文武百官按照排班指引齐声三拜。

“礼毕”。

至此,加冕奉宝之礼正是结束。

高冲暗地松一口气,今日虽是天气晴朗,但是这冬日凛风依旧是吹得手脸干冷。

随后新皇帝摆驾太极殿,来到太极殿后,百官再拜。

李世民意气风发,当即下诏,册封长孙无垢为皇后。

金册早已经准备妥当,李世民直接命令宣诏。

“敕曰:

命曰:

位亚长秋,坐论妇道。

听天下之内治,序人伦之大端。

御于邦家,式是风化。

惟尔赠已故司空、上柱国、齐国公长孙公晟嫡长女长孙无垢。

履礼维纯,有冲敏之识;

不资姆训,有淑慎之行。

自成嫔则……….贤良淑德,端赖柔嘉。

恭奉太上皇命,以金册长孙无垢为皇后。

尔其抵承懿训,表正掖庭。降情以逮下,诚事以防微。敬循礼节,以率嫔御。

膺兹嘉命,可不慎欤”。

李世民和长孙无垢相敬如宾,情比金坚,二人相互扶持多年,李世民对于这位结发妻子向来敬爱有加,这即位第一诏便是册立长孙无垢作为一国之母的皇后,这也是情理之中。

金册皇后属于意料之中,但令众臣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竟然直接一步到位,命张阿难继续宣诏。

“敕曰:

储贰之重,式固宗桃。

一有元良,以贞万国。

中山王承乾,器质冲远,风猷昭茂。

性聪敏,特敏惠。

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

遐迩嘱意,朝野具瞻。宜承鼎业,允膺守器,可立为皇太子。

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武德七年初,李世民功业鼎盛,名声愈胜,李渊便下诏将李承乾的恒山王改封为中山王。

年仅七岁的李承乾长相清秀,一身冕服穿戴在身上,低着头有些怯怯的接受册命。

随后,第三封诏书便是通传天下,新皇即位,武德八年结束后,改元贞观。

随着这些仪式的结束,李世民正式即位,成为大唐帝国第二位皇帝。

“传旨,五日后望朝,设在承天门听政,届时,朕将承天门唱名,封赏功臣”。李世民缓缓说道。

众臣闻言,顿时大喜,齐声山呼拜倒。

高冲心中直呼好家伙,李世民是懂人心的,这个举动可以深深抓住功臣的心啊。

宫门唱名,封赏功臣。

这是何等的荣耀,这远远比一封圣旨封赏的官爵更具有象征性意义啊。

今天初十,五日后正是十五,也是半月一次的朔望朝会。

“朔”是农历每月初一,“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朔朝便定在初一,望朝便在十五。

这两天的朝会不等于每日的朝参,每日朝参是五品以上官员以及各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才可以参加。

而初一十五的朔望朝会则是在长安城九品以上的官员参加。

以前每逢朔望朝会都是在太极殿外的广场举行,始终是在宫墙里面。

而现在李世民定在承天门外举行,其目的不言而喻,那就是为了给他的功臣扬名,给他的功臣长脸。

承天门外就是朱雀大街,可以想象得到,到时候一定是百姓云集,人声鼎沸。

在这种情况加官进爵,意义非同小可,可以说是相当的有仪式感,相当的有牌面。

显然这个举动是李世民自己想到的,高冲同样是有些期待,说是不期待那绝对是虚伪,人活着,谁不好名。

君不见,数百年后,流传一句话,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引得那些读书人狂热追捧。

现在则是,承天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

刚到家,累趴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六道仙尊 僵尸男友 血宋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超级电力强国 重生九零我绑定了搞钱系统  刚遇退婚,就被偷听了心声 雁鸣长空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贵女多娇 凤凰羽 桃运狂医 金牌嫡女,逃嫁太子妃 一宠成婚 鬼帝守护三世的小娇妻又逃跑了 入侵里世界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明末钢铁大亨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亮剑之烽火悍匪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世子无双 旅明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冰临谷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大乾风云起苍穹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浴血山河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巨宋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 大唐第一臣txt下载 - 大唐第一臣最新章节 - 大唐第一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