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

想要一只狸花猫

首页 >> 这个魏延不一样 >> 这个魏延不一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武炼巅峰 想当皇帝的领主 大明1937 诡三国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千山记 北宋大相公 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 三国之终极进化 
这个魏延不一样 想要一只狸花猫 - 这个魏延不一样全文阅读 - 这个魏延不一样txt下载 - 这个魏延不一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百章 察举制版科举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201章 察举制版科举制

科举制度,一种始于隋,盛于唐宋,终于清的选官制度,它也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

科举制的出现,它打破了士族对知识、人才的垄断,使封建王朝能吸收大量出身中下层的人进入统治阶级,不断的为王朝注进新鲜血液,而这对一个王朝是否能延续是十分重要的,毕竟一潭死水是没有未来的。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消极的一面被无限放大,士大夫阶层知识固化,导致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举个栗子

在科举制最繁荣的大唐,科举考试就有:

秀才、俊士、进士、明经(通晓经学)、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等十数科目不能,考核内容也横跨多个领域。

可到宋朝,尤其是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他取消诗赋、帖经、墨义等科目,只以经义、论、策等科目取士。

至于最后的清王朝,干脆搞成了八股文,这无疑扼杀了文化的创造性。

这也是为何时间越往前推,华夏文明就越璀璨,名篇绝句层出不穷,文人骚客络绎不绝,而到清朝后只剩大猫小猫两三只,不是人变笨了,而是戴在头上的枷锁越来越重,直至将思想禁锢。

言归正传

不管科举制未来如何,但在科举制最开始的几百年里,它无疑是最完美的选官制度没有之一,而且不要忘了,科举制是经过上千年的沉淀才逐步完善的,但魏延拿出来的可是借鉴了现代教育,所以会少走很多很多的弯路。

就譬如科举制最重要的一项改革糊名法,最开始的科举制是没有糊名法的,直到武则天时期才被推出,而没有糊名的科举,只能说懂得都懂。

“主公,伴随大汉几百年的察举制如今已被各大士族把控,乡里推荐的茂才,官吏推荐的孝廉已不再是武帝时期那样,不论出身,不论社会地位,一心为国家选出优秀贤良之人的制度,而是成了士族为家族谋利的工具。

这一点,主公您从涿县一路走来应该深有感触,不然像主公这样有大志向的人,又为何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呢。

由此可见,出身的高低已经大于自身的能力,这种腐朽的察举制只能造就腐朽的王朝,致使吏治败坏,民不聊生,才让绵延四百年的大汉走到如今这一步田地。

对于察举制的弊端,曹魏一干文武恐怕看得很明白,所以陈群等人才会推出九品中正制,为曹魏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完成篡汉称帝之举。

不得不承认,在吏治改革上曹丕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

任何完美的制度,只要由人来执行,最后都会演变成权贵争权谋利的工具,察举制如此,科举制也是如此。

“是啊,孤和云长、翼德南征北战数十年,剿灭叛乱数不胜数,却始终得不到重用,而那些身无寸功的士族子弟,却能在家族庇佑下轻易走入朝堂议政。

这天下何其不公!!”

说到这里,刘备就有数不尽的苦水要倒,他虽然不是士族,但好歹也是汉室宗亲,而且在涿郡一带也有些许名声,要是放在汉武帝时期早他就被举茂才、孝廉,或者廉吏了,若真如此,他也不至于颠沛流离几十年。

所以,刘备早就对腐朽的察举制恨之入骨,要不是没办法他也不想用,如今看魏延的意思是要对选官制度动手了,这一点他当然乐意见到的。

“察举制的弊端,臣早在荆州为官时就察觉到了,所以一直在寻找破解之法,皇天不负有心人,臣在孝武皇帝提出的以教育为基础的国策上,总结出一种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科举制?”

刘备和法正对这个新名词很感兴趣,听起来不明觉厉。

“对,一种通过考试统一选拔人才的制度。

在察举制中,往往被举荐为茂才、孝廉者,基本不会再进行考核就会去地方为官,其能力高低无从知晓,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地方的吏治混乱,致使民不聊生,对江山的稳固会造成重大影响。

鉴于此,臣认为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变,在推选出来的人才中再进行一次考核,这样就能轻易甄别谁是大才、谁是庸才,谁适合治民、谁适合治军,这样就能分配到合适他们的地方去历练、成长,可杜绝出现德不配位,霍乱乡里的情况发生。

而在推荐人才参与选拔上,臣也做出一些改变。

天下能人何其多,倘若仅在茂才、孝廉中考核取士,恐怕会错过很多闲人,这一点是缺少人才的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臣认为可让治下村镇的百姓们进行不记名投票,以推选出品德、才学兼备者数人,而后到县府集中考核。

至于考核的内容,不管是由当地的太守、县令出题,还是由中枢统一出题都无伤大雅,而在考试期间为了公平公正,各地的监察使必须严格监督考试情况,严禁任何作弊行为,一经发现,证据确凿者可发配南中。

在学子完成作答后,在监察使监督下由佐官亲自糊名,再由指定官吏进行阅卷,这样一来,方可杜绝官员以权谋私,能最大程度保证考试的公平。

最后取成绩优异者数人,同茂才、孝廉一起前往郡城,参加由太守府组织的选拔考试,并重复上述的过程,最后取前三名入成都参加殿试,至于其他在郡试中成绩优异者可接受征辟,作为地方主官的佐官锻炼。

而这些经过考试层层选出来的贤才都具备真材实学,可直接任免其去何处为官,殿试,不过是对他们去向的一场考核罢了。

这样一来,我等不但解决了我国人才匮乏问题,又不会让有才能之人郁郁不得志,同时也给天下百姓指明了一条出路,一条改变命运的出路,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了,为吸纳大汉其余诸州的寒门子弟来投,允许士子向府衙自荐,只要能识文认字就可在此县参与县试,如此一来天下英雄皆入主公彀中矣。

不知主公和孝直,你们怎样看待科举制的。”

很明显,魏延提出的科举制并非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根据大汉现有的情况在乡试、县试、郡试以及殿试的基础上改革而来的,毕竟以现阶段的教育普及度,这种由百姓不记名推荐人才的制度完全够用了。

倘若有一天教育普及了,再来改良科举制也不迟,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活到那一天。

而这样的科举制,也能兼顾士族利益,降低士族对于科举制的抵触,毕竟由士族举荐的茂才、孝廉等,他们会直接参加能被授予官职的郡试,这和原本的察举制相差不大,只不过多了一道考核而已。

“妙啊!!”

刘备抚掌大叹,对魏延口中的科举制不乏溢美之词,虽然看起来和察举制差别不大,但往往就是这一点改变,就足以让季汉改变人才缺乏的现状。

而且在九品中正制下,那些被曹魏区别苛责对待的寒门士子,他们会做何选择呢,或许在没得选的时候他们会默默承受,但在有的选选的情况下,他们会忍受这种区别对待么?。

老话说得好,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

带着复兴家族、重振祖上荣光任务的寒门士子,他们往往会养成坚韧不屈的性格,在面对逆境时往往能比出身大士族的子弟做得更好更优秀,就比如程昱这类的谋士。

“文长,你先改良造纸术,再发明活字印刷术,而后大兴官学普及教育,依在下之见,你口中的科举制恐怕不会这样简单吧。”

法正先是高兴,而后又联想到这十年来魏延不遗余力的推动教育普及,为此还不远千里去长安带回蔡琰,单从这一点看科举制都不会这样简单。

“没错,眼下的科举制只是一个过渡,真正的科举是不会存在由百姓、士族推荐人来参与科举的,因为这其中的操作空间太大,久而久之就会被士族侵蚀,又变成如今的模样。

所以,真正的科举制是凭借自身能力,一步步从院试、县试、郡试、殿试考上来,这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的。

而且通过考核,也能达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公平竞争,而不是以出身,不是以名望来决定的,长此以往,大汉多年积弊定会被一扫而空,也会开启一个新的盛世。

不过这样的科举制虽好,但在眼下是行不通的,目前我国大小官学不过三十余座,学子也不过三四千人,和我国近五百万的人口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倘若一蹴而就,恐怕除了耗费人力物力外会一无所得。

而且这样的科举制恐怕会引起士族剧烈反抗,士族为何能传承百年不灭,那是因为知识始终掌握在他们手中,就算家族一时没落,但只要有种子在,凭借家族传承的知识很容易复起的。

譬如南阳邓氏,他们经历过光武皇帝时的盛极一时,也遭遇过汉安帝时的家破人亡,可现如今邓氏依旧繁荣,还不是因为经义传家的原因。

所以,像科举制这种能动摇士族根基的选官方式,我们只能用温水煮青蛙,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推出,切不可操之过急。”

世家始于察举制,盛于九品中正制,终于科举制,在大汉这个世族当家做主的年代,若直接推出科举制魏延绝对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只能用迂回战术。

“原来如此,看来我等的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刘备和法正恍然大悟,难怪魏延如此重视教育,原来是科举制的原因。

“文长,不知要完成真正的科举制,需要多少座学校呢?。”

刘备有点不甘心,作为从底层一步一步走来的君主,科举制的出现对季汉能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一清二楚,如今却因时机不成熟,以及士族的影响不能公之于众,只能假察举制之手,这让一心复兴汉室的刘备怎能甘心。

“不管是官学,还是私学,更或者是族学,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两座童学(男\/女)用于启蒙,每个县至少要有两座少学用于学习经、史树立正确的三观。

每个州至少要有一座综合性大学,让学子们可在学院里研习治国安邦之策、行军布阵之道、自然运转之理等等。

孙子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所以,除了上述的综合性大学外,还要在国内建立军事学院,除了培养优秀的将领外,也可让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将士到军事学院进行学习兵法,实战经验加上丰富的理论知识,肯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同时,军事学院也可招收军属子弟来培养,不但能稳定军心,也能培养出忠于汉室的将领,长此以往,主公还怕缺少能征善战的将领么?。

综上所述,以眼下我国四州之地来算,至少需要一千所学校,涵盖文、兵、工等学科。”

魏延意犹未尽的咂咂嘴,他感觉自己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收不住了。

“哎,文长,那此事就要劳烦伱费心了。”

刘备叹了口气,至少一千所官学,这得要多少钱啊,不知道他有生之年能不能见到。

“诺”

魏延自然不会推脱,借用一句懂王的话:

没有人比我更懂科举。

话谈到这里,刘备和法正算是明白魏延为何要放弃襄阳,除了南阳士族不好处理外,想要一个安稳的内部环境,来推动选官制度的改革也是另一原因吧。

“既然如此,不知文长可否主持交换、安置邓氏的工作呢?。”

既然已明白前因后果,刘备也不再耽搁直接说道。

“主公,此事还是让臣来吧,科举制兹事体大,让文长早日返回成都拿出个章程来,也好早日解决我国缺少官员的窘境啊。”

还不待魏延出声,法正就抢先说道,同时向刘备挤眉弄眼。

“理应如此,文长你速速返回成都,切勿耽搁分毫!。”

刘备突然恍然大悟,算算日子魏延的夫人快生了吧,他怎么会把这事给忘了呢,作为主公真是不应该啊。

“谨遵主公命!”

三人相视一笑,为今天的小会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六道仙尊 大明1937 把弟弟养歪了肿么破 绝妙江山 拯救男配计划 非主流清穿 暖床王爷丑颜妃 修行在完美世界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雁鸣长空 混完西游才出世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贴身老师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忠犬神探 重生九零我绑定了搞钱系统 穿进古代后开局一块田 大神夫人有点萌 仙道释然清尘落 皇上你后宫该裁员了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明末钢铁大亨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抗战双子星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红楼:绝世悍将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旅明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周第一婿 冰临谷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唐代秘史 明朝的名义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浴血山河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明辽国公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这个魏延不一样 想要一只狸花猫 - 这个魏延不一样txt下载 - 这个魏延不一样最新章节 - 这个魏延不一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