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

想要一只狸花猫

首页 >> 这个魏延不一样 >> 这个魏延不一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花豹突击队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修罗武神 调教太平洋 亮剑之军工系统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大唐一品 明末钢铁大亨 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 
这个魏延不一样 想要一只狸花猫 - 这个魏延不一样全文阅读 - 这个魏延不一样txt下载 - 这个魏延不一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百零二章 科举的施行方式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203章 科举的施行方式

六月初

刘备任命王甫为南郡太守,以恢复受到战争创伤的南郡地区,同时受南阳太守、征北大将军关羽的节制,不过考虑到关羽有过前车之鉴,在非军事的人事任免上被稍微限制了一下,需交由荆州州牧府审核后才能在各郡县施行。

任命先一步返回的刘循,在通城打了两年酱油的吴班,分别为南乡令、顺阳令,防备曹军南下或者西进,保护在武关驻守吴懿所部的安全,守护武关道的安全,归上庸总督庞统节制。

至于在两地起义投汉的南乡太守傅方,荆州刺史胡修两人也被刘备委以重任,前者为蜀郡太守,后者为成都太守。

不要以为从军政大权一把抓的太守和刺史,到如今的只有治民权的太守,就以为刘备是在刻意打压他们,要知道前者为季汉的政治中心,后者为季汉的经济中心。

就单单从刘备的安排看,他们俩人已经被树立典型,进入中央被重用不过是早晚的事,他俩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心生怨怼呢。

而将刘循和吴班放在这里,也是有法正的考量,如今曹魏在西线修筑了坚固的防线,汉军难以从渭水、萧关等地攻入汉中,而散关外陈仓是夏侯渊的中军所在地,屯驻身经百战的曹军精锐超过三万,非五万汉军不可破。

就如当初汉中之战一样,崎岖难行的道路,秦岭内部多变的气候条件会让后勤直接烂掉,很难支持季汉从陈仓道大规模进军。

综合下来,关中四关潼关、萧关、散关皆不可通行,现在只剩下武关还有点机会,所以武关道在此刻就显得十分重要,让汉室宗亲出身的刘循,外戚出身的吴班守武关道后路将万无一失,更何况吴懿是吴班的兄长。

至于南阳西部均县、顺阳、南阳一带战事的统筹工作,则交给上庸总督庞统,虽然他在此战中名声不显,表现得中规中矩,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谁也不能否认庞统的能力。

同时为保障荆州安全,避免潘濬、樊友之类的事再发生,刘备将邓贤调离庞统麾下,前往夷陵、宜都驻守,并由江州行营节制(张飞所部),军事上不再由荆州节制。

至于像李恢、邓芝、霍峻等人已领兵返回汉中,并在官职上都得到了晋升,而后继续在黄忠帐下听令,一边修缮、拓宽汉中四道,一边防备关中曹军可能发起的偷袭。

在东线

刘备首先将赵云从州陵前线撤回,在从其麾下遴选几千精锐后原地将大军解散、遣返,毕竟赵云所部从西线战场一路打到东线战场转战近万里,虽然胜利一直常伴他们左右,但也抵不住将士们思乡心切啊。

考虑到他们不是职业军人,解散了非但没任何影响,反而能交给地方拥兵自重的风险,促使地方生育、经济、治安等指数上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刘备索性大手一挥,直接解散大军让他们回家去生孩子去,季汉人口终究还是太少了。

在遣散州陵之兵后,刘备又从庐陵调回辅匡任命他为巴陵令,率领曾由李严从曹军俘虏中整编的万余大军驻守巴陵,一边在洞庭湖督造造船厂,一边防备东吴溯长江而上,虽然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但不得不防。

至于荆州州牧府,刘备还是没能定下主政人员,而是让张松、蒋琬两人共掌荆州事务,反正荆州已经走上正规,按照规章制度来短时间内出不了大问题,等返回成都后再和诸葛亮、魏延商量商量荆州主政人员就行。

……

随着季汉主动撤退,在扬州的防御压力大减,再加上有赣水、闽江等有利地势可依托,倘若继续在庐陵郡、会稽郡南部屯驻大军就变得十分冗余,也会造成无谓的军备竞赛,这对季汉接下来以发展自身为主的政治理念不符。

所以刘备同样遴选精锐,而后遣散所有民兵、老弱、民夫,并任命王芝总督扬州两郡兵事,偏将军士徽为庐陵太守,讨夷将军刘封为会稽郡太守兼任会稽郡总督,皆受安南将军王芝的节制。

随着刘禅逐渐长大,前几年存在的继任者威胁被消弭一空,再加上季汉缺少人才来治理地方,所以被闲置已久的刘封才得以被刘备委以重任,毕竟再怎么说刘封他也姓刘啊。

同时,刘备将闽江前线的神策军调回,被一分为二的神策军重新集结并在宜春驻守,时刻威胁着豫章郡的侧翼,让东吴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南下开启战端。

至于神策军的指挥权,刘备思索再三后想到个很巧妙的法子,在平日里由关羽节制,在战时由蒋琬节制,这样一来既能保持刘备对神策军的掌控,也能让东部战线高枕无忧,可谓一举多得。

至于闽江前线的费观、王平二人,前者返回交州总督交州七郡兵事,后者则返回南中,并在马良的帮助下征召南蛮,负责组建大汉第四支职业化军队——无当飞军。

后者没啥可说的,征召南蛮组建无当飞军是早就商量好的,只不过被东进战事耽搁了而已,至于前者别看总督交州七郡兵事就以为权利很大,其实就和王芝、庞统他们差不了多少。

交州虽然地域辽阔,但人口还不到长沙郡的一半,相应的兵力就不多,再加上沙梼、刘封等人先后领兵离去,导致整个交州兵力也才三万出头,这还是把邓方的一万海军加上才有的,所以严格的讲,偌大的交州只有两万兵马。

不过这也正常,随着庐陵、会稽郡先后被拿下,交州已经成为季汉的腹地,不会直面大汉内部的军事威胁,而交州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只有安南山脉西侧的扶南国,以及交州内部士族问题。

外部威胁有安南山脉,以及朱崖郡的海军阻挡,以扶南国的虾兵蟹将根本没啥威胁,而处理士家问题基本以怀柔为主,所以两万人绰绰有余。

而且仆水上游经过近一年的开拓已经能正常通行小舟,目前马良正在抓紧时间继续拓宽、加深,同时他还利用黑火药,打算沿河开拓一条陆路出来,用来加强益、交两州的联系,毕竟中南半岛的诱惑太大了,季汉无论如何也不会放手。

……

六月初

在刘备布置完荆、扬两州事务后,带着法正、陈到、李严、牵昭等一众文武踏上回成都的路时,魏延也紧赶慢赶抵达了成都,并在抵达成都的几天后就迎来了两个新的小生命诞生。

甄宓产一子唤做安,张筱竹产一女唤做喜,魏延也真正做到了儿女双全。

在此之后,魏延先在家里和张琪瑛腻歪了一段时间,严格贯彻自己所主张的鼓励生育政策,打算为季汉百姓做出表率。

不过快乐的时光往往总是短暂的,积压下来的政务必须要人去处理,糜竺和董和已经催促过好几次了,无奈之下,魏延只能依依不舍的和夫人们道别,回到官邸和他们一起处理政务,同时也在思考举办第一次科举事宜。

第一次科举考试虽然仓促,但必须把大致框架搭建起来,未来在主体框架上添砖加瓦才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首先是取士问题,作为现代来客的魏延清楚的知道,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不能像后世的大清一样,八股文大行其道,扼杀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因此由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理念已经不符合时宜。

当然,这里并不是抨击董仲舒所提出的儒家思想,因为此时的儒家还不是后世那样,它掺杂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思想,很好的体现了儒家兼并与发展的特性。

而其提出的大一统的理论,成为两千多年来华夏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它有效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自始至终的让华夏成为一个整体,妄图割裂华夏者皆被扫进垃圾堆。

所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说要消灭所有学说,而是要兼并在儒家学说中,以达到博众家之所长,集群英之荟萃的目的来使儒家学说不断进步,始终领先其他学说。

但思想是由人来传递的,不可能没有变化,每个人对儒家都有独到的见解,都有自己所秉持、所坚持的思想理念,久而久之,儒家学说就变成后世那种暮气沉沉、蝇营狗苟的模样。

但社会能否进步,单凭儒家是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让学科多元化势在必行,不过考虑到一次下药太猛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魏延就退了一步,提出三科取士的指导方针。

三科取士,即文科,兵科,工科三科。

文科,取上能治国安邦,下能平蛮治荒的士子,履职范围非常宽泛,上到朝中的三公九卿,下至乡镇的书佐小吏,政务、税务、教育等部门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因为没有规定取士范围,所以文科取士的范围很广,像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士子都能参与其中。

不管你是想走仕途为官,还是想弘扬学说来大兴教育,或者想凭借一张嘴来为国家谋取利益,反正只要你有本事,季汉都能以高官厚禄待之。

兵科,顾名思义,就是能取冲锋险阵的战将,能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或者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臣,主要履职范围为征伐、教育这一块。

目前兵科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取以行军布阵,出谋划策见长的指挥帅才,一个是取勇武过人的将才。

不过相较于后者,前者的要求无疑要严格许多,必须先要走到文科的殿试,才有资格去考取兵科指挥系,从而走向战场领兵作战。

毕竟古往今来只要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哪个不是读过浩如烟海的兵书,仅凭经验作战是走不远的,就连关二爷不也时常温习《春秋》来提升自己么。

工科,即自然科学,这个分类就太大了,除了有墨家、农家、杂家等士子参与其中外,还会有很多有一技之长的匠人会参与其中,对文化要求说高也不高,说不高也挺高的,毕竟马车和汽车都属于工科范畴的成果。

不过履职范围和前两者相比肯定大有不如,只能集中在工部、少府,以及教育上,很难走出这个小圈子。

而对于三科取士的方式,魏延在同糜竺、董和商议过后,决定将以后才推出的院试加入其中,毕竟季汉还是有几所综合性大学的,虽然他们早就被内定了,但再考一次好像也无伤大雅,更何况提前让学院体系加入科举体系,会极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院试则会分为两种,一种为少学院试,一种为大学院试。

前者为科举入门考试,只有通过了少学院试才有资格参加未来举行的科举制,以及参加接下来的大学入学考试,考不过就留级,直到十六岁仍未成功被退学为止。

而大学院试就简单得多了,优异者将同士族推荐的茂才、孝廉一样直接参加郡试,不用从乡试、县试一步步爬上来,这样可节约时间成本,也降低了竞争压力,毕竟卷王无处不在。

至于没有通过院试的学子也不用着急,对自己有信心的,可在当地报名参加县试,一步步从最底层爬上来强势打脸,上演一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戏码。

对自己没信心的,可选择继续在大学深造,或者来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接受县府的征辟从事书佐小吏的工作,一步步积累经验来个大器晚成。

魏延的意思很明确,只要你进入大学,不管将来从政也好,从军也罢,从事科学研发也行,甚至找不到出路朝廷还包分配,反正只要伱肯上进怎么都能找到出路。

毕竟在这个时代,能识文认字就算得上学问高深了,更何况从大学里出来的学子呢。

……

当确定取士范围后,魏延立即任命许靖、董和、糜竺为文科命题人,并从经义、治国、安民、律法等方面入手,由浅至深的将难度逐渐加深,以配合院试、县试、郡试等不同等级的考试难度。

魏延则负责工科命题,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农业工具的改良,种子的培育、钢铁冶炼技术的提升改良,自然界运转的规律等,多以实践为主文化知识为辅。

科学嘛,实践出真知。

至于兵科,魏延罕见的没有动手出题,虽然他征战近十年,早就不是当年在雒县轻兵冒进的他,但兵科指挥系的命题肯定是要引经据典的,引用过往的经典战例让他们来论述,从而寻找良将之才,而引经据典恰恰是魏延的弱项。

另外兵科指挥系要等文科殿试结束后才会开始,估计都要到明年年中去了,届时让诸葛亮、法正他们这些熟读经典之人来命题岂不美哉,自己何必操这个空心呢。

至于兵科的猛将系,魏延都懒得出题,能认识字固然是好,不认识也不要紧,只要能听懂最基础军令就行。

……

考虑马上就要举行科举了,而科举相关的官员,考试场所,考生临时居住地等都没有开始筹备,而且第一次科举魏延也没啥经验可借鉴,他也不敢直接下放到地方,毕竟华夏是讲究人情世故的社会,将权利下放很容易出现试卷泄露,徇私舞弊之类的事,这违背了科举制的初衷。

所以,为了保障科举公平、公正、公开顺利的进行下去,魏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算调兵前往各郡县,并在城外修建一座军营用于专门用于科举考试,这样就能杜绝作弊的情况发生,也便于管理避免考题泄露。

不过调兵一事兹事体大,更何况涉及荆、益、交、凉等三十多个郡,几百个县的调动,要是没刘备点头同意,就是给魏延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啊。

既然科举之事已有腹稿,魏延也就将注意力移开,将目光转移到凉州羌胡问题上,随后他一遍查阅当年凉州三明灭羌的作战方式,行军路线等。

同时,魏延也拜访了很多来自凉州的官吏、士商、百姓,从他们口中了解凉州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再配合斥候收集来的羌胡部落的分布情况,从而制定新一轮的灭羌战略。

不过情报收集得越多,魏延脸色就越不好看,羌胡骑兵的战斗力魏延反而不担心,因为他们缺乏统一调度,不具备大规模集团作战的条件,在正面对垒中随便找个人都能完虐他们。

可凉州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才是最大的敌人,还有道路崎岖补给损耗惊人,能送让前线的补给基本十不存一,所以灭羌之战就是打的国力,也难怪凉州问题才是大汉倾覆的罪魁祸首。

不过这对魏延来讲还是能找到办法克服的,天气寒冷可以使用棉衣、棉被来抵御,缺乏后勤补给可以使用压缩军粮来代替,反正凉州羌胡他灭定了,谁来都拦不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六道仙尊 把弟弟养歪了肿么破 拯救男配计划 暖床王爷丑颜妃 大叔爱萌妻 修行在完美世界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御寇群英录 林岚秦小雅 在炮灰游戏里极限逃生 贴身老师 枕中二十一克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忠犬神探 巫术师 于怀阳古典诗词集 穿进古代后开局一块田 大神夫人有点萌 仙道释然清尘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我给玄德当主公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大时代1958 北宋大丈夫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红楼:绝世悍将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唐躺平王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玉符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云起惊鸿客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清宫秘史十二章 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 
这个魏延不一样 想要一只狸花猫 - 这个魏延不一样txt下载 - 这个魏延不一样最新章节 - 这个魏延不一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