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

想要一只狸花猫

首页 >> 这个魏延不一样 >> 这个魏延不一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骠骑大将军 谍网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抗日之铁血使命 永不解封的档案 诡三国 千山记 大唐一品 明末钢铁大亨 
这个魏延不一样 想要一只狸花猫 - 这个魏延不一样全文阅读 - 这个魏延不一样txt下载 - 这个魏延不一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百零四章 提前出现的大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205章 提前出现的大泉

八月初

刘备领一众文武回到成都,不过和魏延一样,才歇息一两天就投入到繁杂的工作中,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

为此刘备每隔两三天就要召开一次大朝会,同时每天还要召见各级官员,不仅刘备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诸葛亮、魏延、糜竺等人也同样如此。

可见想要当一个好的君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而且季汉才四州之地,要是全据大汉十三州那还不得要人命啊,在这一刻,魏延无比庆幸当初没有另起炉灶,争霸天下的想法。

而当季汉这座庞大的国家机器在迎来了它的主人后,也开始以惊人的速度飞速运转,一些魏延、诸葛亮和糜竺等不便处理的事务,也在刘备的授意下迅速展开。

尤其是科举方面,在刘备的批准下近两万名汉军离开驻地,前往附近的郡县修建临时军营以充做科举考试所用,至于专门为科举考试修建的场所,此时还在存在于图纸上。

同时,已经完成命题的文、工两科试卷也在诸葛亮所领的印务总署中加紧印刷,不过印刷工作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先不谈排版问题,就单单印刷几万份试卷就够印务总署忙上一个月了。

虽然季汉高层在推动科举制的出现,但科举制的具体细则并未公之于众,就连很多九卿级别的官员都不知道,只知道朝堂上在酝酿大动作。

季汉这一点和曹魏差不多,都将新的选官制度引而不发,一切都在暗中做准备工作,当时机成熟时才能迅速推出,以减少察举制带来的麻烦,毕竟察举制存在四百年已深入人心,为避免国内动荡,双方都不得不小心翼翼。

不过双方都缺少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目前握在曹丕手上,就是不知道他何时引爆罢了。

至于三足鼎立的另外“一足”东吴,他们可没闲功夫关注这个,因为他们自身的麻烦,就已经够让孙权头疼的了。

之前为拿回豫章郡强征五万百姓的恶果可先不谈,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面对明晃晃的刀剑,百姓们就算有再大的怨念,也只能默默的忍着,而季汉之前颁布的贸易禁令,才是让东吴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长江自过宜都后水势就变得宽阔平缓,适合大小船舶的通行,那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的水利运输业自然就发达,也造就了长江沿岸的经济繁荣。

扬州的水产,木材,漆器等特产运送到荆州,然后再从荆州购买江东所需的粮食,家具,蔗糖、白纸等物品,以满足东吴的征伐和日常所需。

可以很负责的说,没有荆、扬两州的贸易所得,东吴根本无法剿灭山越,因为随着季汉商人不断拥入,被孙权玩坏的江东经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毕竟大量的财富、粮食、新货币的拥入,江东想不安定都难。

不过随着长江水运被断,导致东吴大量货物堆积在府库中,尤其是防水的漆器、以及江河湖海的水产等物。

益、荆二州多梅雨天气,很多木制或金属构件十分容易受潮从而氧化损坏,所以那具有防水能力的漆器自然受到季汉士民的青睐,这也是江东税收重要来源之一。

水产更不用说,东吴本身濒临大海就有十分丰富的鱼类资源,再加上江河湖泊遍布,很多江东百姓都靠捕鱼来补贴家用,不然在沉重的赋税下根本难以存活。

如今双边贸易一停,对季汉来说影响倒是不大,毕竟漆器又不是只有江东能产,荆南、南中等地同样能产漆器,虽然质量不如江东生产的好,但满足日常所用倒是没问题。

至于水产就更不用多说,如今交州在手,季汉有不输于江东的海岸线,再加上仆水正如火如荼的开拓中,以后益州也能吃到便宜实惠的海产了。

但贸易断绝对江东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东西卖不出去,就代表着依靠漆器产业链,水产产业链生存的百姓、士商都会损失惨重,大量的手工作坊会破产,靠捕鱼为生的渔民也活不下去,从而导致东吴陷入难以逆转的财政困境。

至于挖掘内需什么的孙权也想过,可看着剩下的五郡之地,以及仅有百多万人口的东吴,就算范蠡来了也不行啊。

其实对于这些人的生死,孙权和江东士族一点都不在乎,不过百业凋零就意味着税收要大减,而税收大减就意味着无法维持大军的日常所需,那最后只有裁军一条路可走。

可现在强敌环伺,一旦他们裁军自废武功,曹丕和刘备肯定不介意在他尸体上踩一脚,所以孙权为此茶不思饭不想的,同样也不再关注外部事务。

自古以来,当国家陷入财政困境时,一般都会选择加税来走出当前困境,可现在的情况不允许孙权这样做,因为江东的赋税本来就沉重,而凡事都怕对比,一旦再加税恐怕会导致百姓大规模逃离,这样的结果是孙权无法接受的。

直到现在,孙权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东吴经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季汉绑架了,魏延用心之险恶让他后怕不已。

既然不能加税,又要走出当前的财政困境,那就只能效仿季汉进行改革以走出当前的困境,很快孙权就想到一个解决办法——铸大钱。

孙权也是果决之人,在想到办法后就立即召集群臣议事,并将试图进行币制改革,铸大钱以解当前财政困局的想法告知了众人。

不过让孙权意外的是,除了诸葛瑾反对,严畯欲言又止外其他人皆默不作声,都以沉默来回应孙权的新政。

大钱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能走到今天这种地位的东吴重臣们一清二楚,但他们不会制止,也不能制止。

刘备对东吴的经济封锁,已经影响到东吴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军事、民生、经济、政治等方面,这就意味着他们若没有应对方法,不出三年,东吴将没有钱粮来维持近十万大军,没有钱粮来给官吏们发工资。

所以,尽管以东吴的情况铸造大钱百害而无一利,但他们也不得不饮鸩止渴,现在死和将来有可能会死,是个人都知道怎样选择。

见众文武沉默,孙权直接理解为默认,至于诸葛瑾的反对他视若无睹,于是让顾雍、严峻、张昭等人负责铸造大钱事宜,然后任命诸葛瑾为使者出使荆州,打算再做最后一番努力。

对此诸葛瑾只能长叹一声,随后领命退去,当初在夷陵离别时的寄语他终究没能完成,他愧对于文长的信任,愧对于那两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示之言呐!。

后面的事就很简单了,恢复与东吴贸易之事被关羽、蒋琬、张松等人拒绝,并表示此乃刘备所下的命令,他们也无权更改,若孙权想要重开两家贸易,可去成都找汉中王商讨。

在得到明确拒绝后,孙权立即命严畯等人开展铸造工作,不知是为对抗季汉的经济侵蚀,还是为了更好的搜刮民脂民膏,东吴铸造了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三种规格的大钱,用来对应季汉银行所发行的金币、银币。

大泉系列的货币和五铢钱的兑换比例是字面意思,即一枚大泉当千的钱币,可在市场上可兑换一千枚足额的五铢钱,其余的两种兑换比例同样如此。

而这样的大钱,就意味着只要东吴的印钞机开得够快,民间的财富很快会被搜刮干净,以后导致物价飞涨,略微好转的东吴经济会直接崩溃。

不过孙权不在乎,士族们也不在乎,在天下纷乱的几十年里,他们用这个方法不知道渡过多少次倾覆之危,其他的都是假的,唯有府库里的五铢钱才是真的。

同时,孙权为了推动大泉系列货币快速普及,特意下发旨意,言明季汉银行所发行的金币、银币为非法货币禁止在市场上流通,若有违反者以投敌罪论处。

不过为彰显孙权仁德,东吴特地溢价二成收购金、银币,以此来减少士商们的损失,孙权的做法终于在江东挽回了些许名声,虽然看起来杯水车薪。

而大泉系列货币一经推出,出乎预料到遭到所有人的哄抢,导致大量五铢钱、金币、银币等货币充实了东吴府库,让孙权最近脸都笑烂了。

然后孙权拿着金、银币找到北方商人,购买了大量的粮食、铁矿石、水泥等急缺的战略物资,这着实让孙权缓了一口气,总算将在悬崖边上的东吴给拉了回来。

大泉系列货币无疑是一种祸国殃民,百害而无一利的玩意儿,它们遭到百姓们哄抢的原因不在钱币于本身,也不在于东吴,而在隔壁的季汉。

季汉的币制深化改革,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它统一了辖区内纷杂无序的货币,使物价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持续两年的北伐战争期间,荆州的粮价一直保持百余钱一斛,陇西前线也才六百钱一斛不到,相比陇西曹军千余钱的物价何止低了一半。

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讲,陇西会战每拖延一天,曹魏的胜率就越低,毕竟几千里的后勤补给线,会让后方相对较便宜的粮价送上前线时翻上几倍,而这是正常的商业活动所产生的附加值,就算喜斩运粮官的曹操也无可奈何。

其二,为大规模的商业行为提供了便利。

自刘备在魏延的建议下,将粮食的收售权,铁、盐、酒、糖等商品等收为官营后,季汉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采用大宗交易的模式来进行交易,一般商品交易规模都能达到几十,上百吨,尤其是在粮食后和铁矿石方面更为明显。

前者不必多说,而大宗铁矿石交易的出现,则是因为在汉中阳平关一带又发现一座小型铁矿,而此铁矿并未由官府直营,而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开采权交给中标的南郡马氏,就是马良、马谡的家族来自主开采。

不过马氏虽然有开采权,但并没有自主销售权,季汉官方会以昨日市场价的八成收购铁矿石,以完成铁矿石的大宗交易。

魏延这种有违盐铁官营初衷的政策,不过是为了探索私营企业在大汉落地生根的可能性,毕竟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进步最终的结局无外乎是腐蚀,衰落,崩塌。

所以探索企业私营化的道路是非常有必要的,会为市场注入新活力,始终保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相对公平。

言归正传

在大宗交易模式下,成本相较普通交易会便宜许多,自然商业活动产生的附加值就越低,从而使商品的整体零售价降低,所以大宗交易对抑制物价的上涨非常有效。

不过在此交易模式下,使用五铢钱交易就无比麻烦,这种动辄上亿钱,甚至是十几亿钱的交易让士商们苦不堪言,出门做生意总不可能带上这么多钱吧,所以就衍生出以声誉或第三方担保制度。

不过这种担保制度,会扼杀小商人、小作坊的出现,毕竟涉及上亿钱的交易,不可能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这无疑对季汉的经济繁荣造成极大的阻碍。

因此,当大汉第一银行推出由存量稀少的金、银等金属制成的货币后,大受三国士族、商人、百姓们的喜爱,甚至在西域诸国已经出现正面印有[大汉银行],背面印有[益州督造]字样的货币,可见季汉货币政策的成功。

其三,对曹魏、东吴的经济的进行侵蚀,前者因为地域大,人口众多,需求旺盛所以不明显,但后者地域小,人口少,和季汉断绝往来的苦果已经渐显。

[关于货币这里不再展开谈,有兴趣的同学可参考《货币论》《货币战争》《伟大的博弈》等书]

季汉的币制改革成功,让江东士民误以为东吴模仿季汉进行货币改革同样会取得成功,所以对大泉系列货币充满了信心。

再加上孙权溢价两成兑换,这种送钱行为哪去找啊,要知道当初季汉兑换现有货币时,一般都是折价兑换,根本就没听说过还有溢价兑换这种事。

因此,大部分人一边高呼孙权仁德,一边拿出家中的货币换取大泉系列货币,只有少部分人在冷眼旁观,眼中的嘲讽以及叹息之色难以掩盖。

季汉敢这么玩是建立在粮食正向的增长率上,就连前几年的灾年都能保持正增长,可见在均田地的政策下,在配合曲辕犁、农家肥的相助下,百姓们暴发出来的能量有多大。

再加上还有蔗糖、海盐等硬通货为季汉的货币政策做后盾,所以根本不怕出现挤兑,以及有钱买不到粮食等现象,所以季汉的货币改革不可能出现问题。

但是你东吴有什么?

粮食前年才自给自足,今年因为战争的缘故还要依赖进口,要不是靠北方商人走私,恐怕东吴今年要饥一顿饱一顿的等到秋收。

甘蔗原本在会稽、庐陵、南海三郡有种植条件的,只不过季汉对甘蔗种子把控得太死,让他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连这三地都丢了,种植甘蔗制取蔗糖更是无稽之谈。

海盐虽然东吴能制取,但卖给谁呢?。

自从沟滩法制取海盐的技术出现,不管是北方的曹魏,还是东方的东吴,以及发明者季汉都已经摆脱缺盐的困境,甚至都开始出口赚取利润了。

季汉的出口方向是西边,通过商队运往西域、中亚,或者同周边的羌、戎、匈奴等异族展开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换取极其稀缺的战马、牛羊等牲畜。

曹魏的出口方向则是北边,通过边境互市同乌桓、匈奴、鲜卑等异族交易,同样换取战马、牛羊等战略物资。

至于会不会强大异族,这一点季汉和曹魏都没考虑过,这些异族不都是经验宝宝么,就算强壮一点也还不是宝宝一个,汉以强亡不是没道理的。

而东吴的海盐卖给谁呢,周边又没有缺盐的胡人,内需又挖掘到极限,所以最后只能以市场价卖给季汉和曹魏。

可这样一来就出现非常尴尬的情况,东吴赚的都是辛苦钱,而季汉和曹魏卖给异族却能赚几倍,相当于一釜盐东吴只赚两成,季汉和曹魏却能赚两三倍或者五六倍,这种贸易差只会让东吴越来越弱。

如今在粮食、蔗糖、海盐等方面获利都不及季汉十之一二,那孙权有什么资本模仿季汉进行币制改革呢,要知道所有改革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所以,东吴模仿季汉的币制改革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而当出现经济危急时就是东吴崩溃之时。

不过出现这种情况还早,可以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届时只需要一场小小的失败,将会为这场失败的改革,或者是东吴画上句号。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六道仙尊 把弟弟养歪了肿么破 血宋 海贼中的木木果实 大叔爱萌妻 修行在完美世界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听说,爱情回来过 混完西游才出世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林岚秦小雅 贴身老师 朕,君临天下!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重生九零我绑定了搞钱系统 巫术师 于怀阳古典诗词集 穿进古代后开局一块田 大神夫人有点萌 仙道释然清尘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战地军医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国术宗师在红楼的彪悍人生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大唐躺平王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玉符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清宫秘史十二章 
这个魏延不一样 想要一只狸花猫 - 这个魏延不一样txt下载 - 这个魏延不一样最新章节 - 这个魏延不一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