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萧蓝衣

首页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民国之谍影风云 带着农场混异界 三国之至尊系统 想当皇帝的领主 汉世祖 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抗日之战将无敌 明末逐鹿天下 朕,君临天下!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萧蓝衣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全文阅读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txt下载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44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叶,大明的碎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皇帝对女子极力保护,鼓励她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之中。

大明的女将军不少,段思娥就封了崇左伯,苗瑶都有女将在军中效力,还有蒙古女将。

太医院还有一批女医官。

朱祁钰打算提拔一批地方女官员,鼓励女子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享受平等社会权力。

想鼓励女子走出家门,必须给女子最好的保护,让她们享受更高的社会权利,才能改变完全依附男人的生存状态。

树立女权,让明女走出家门,享受社会权利,为大明添砖加瓦。

建立诚信社会,降低犯罪率,实现社会安全。

让商贾在规则下经商,而非肆意生长,严禁形成为了利益而不顾家国的财团。

开海十年了,大明仍不允许商贾之子参加科举。

工匠的地位提升了,医者地位提升了,艺术从业者地位提升了,女子地位也提升了,唯独商贾社会地位没有提升。

俞士悦今年八十四岁了,精力不济,已经难以支撑刑部工作了,本想让轩輗接替他担任刑部尚书,奈何轩輗身体也不好,只能调项文曜回京。

老臣商辂、彭时等也调归中枢,地方几乎没有老臣,都是中年臣子督抚。

“俞卿,身体不好就该去三亚过冬,非在京师熬着干什么?”朱祁钰对老臣态度都还好。

“谢陛下天恩,老臣在京尚能帮衬些,刑部不比以前,年年要出新法,新人进来,搞不清楚,会乱了纲法的。”

俞士悦牙齿都掉没了,说话也慢。

年过八十岁的老臣,上早朝都有座位,他们不是天天上朝,而是有特殊情况,特意宣来。

“劳累俞卿了,商卿是这方面专家,项文曜未回京前,让他帮衬帮衬你。”

朱祁钰看向商辂:“商卿,您近来写的文章朕都看了,多少有些颓丧之气呀,不像是您的风采呀。”

商辂是全才,这也是当年留下他的原因。

商辂笑了两声,躬身道:“老臣也六十岁了,不年轻了,写不出三十岁时那般慷慨激昂的诗句了。”

“您的书法,堪称本朝第一。”

朱祁钰也没了当年的锐气:“朕想将您的书法,作为大明刊行的工本字体,供天下人去学,您为何不同意呢?”

“陛下,老臣书法虽还尚可,却当不了这第一。”

商辂十分谦逊:“若想通行天下,还是以古人字体更佳,老臣不过拾人牙慧罢了。”

“皇子们跟您学字,您觉得谁造诣最高?”朱祁钰问。

商辂略微思忖。

“别在乎朕的面子,直说。”朱祁钰道。

“老臣觉得七皇子的字,是有大出息的。”商辂说的就是老七朱见潮。

“若他给您当关门弟子,您愿意收吗?”

商辂顿时脸色便秘。

朱祁钰哈哈大笑:“商辂啊商辂,你还是那么滑头啊。”

“陛下莫怪。”商辂也绷不住了,朱见潮有书法天赋,但为人虚浮,不肯下苦功夫,这样是成不了大家的。

“姚夔,你觉得哪个皇子能学到伱身上的功夫?”朱祁钰又看向姚夔。

姚夔绷着手不想说话。

“彭时,你说。”

彭时蠕了蠕唇,也不说话。

给朱祁钰整乐了:“朕不管啊,你们都是皇子们的师父,他们学不好,丢脸的不止是朕,还有你们所有人。”

“是不是朕赐的戒尺不够多?”

朝臣狂翻白眼,这些年打断了多少根啊,哪个朝臣没打算过戒尺的?谁没打过皇子?

问题是皇子不肯努力呀。

人都是这样的,都家财万贯了,为什么要努力?

我们都是皇子了,要什么有什么,凭什么努力?

“老臣觉得二十皇子最是聪慧。”

俞士悦慢悠悠开口:“年龄虽小,却展露出惊人的天赋,老臣觉得他最有出息。”

很多朝臣点头,觉得小二十是天纵奇才。

“陛下,十七皇子是懂兵法的,微臣觉得前途不可限量。”李秉也是捡好听的说,要真是个奇才,他早就收为关门弟子了。

“李秉,那你可得倾囊相授啊。”

“朕的所有儿子,都是你们的徒弟。”

“以后他们虽是去继藩,那也是去其他地方当皇上。”

“你们也都是帝师,到时候给你们建庙供奉,也不失为美谈。”

朝臣翻白眼,这帝师也太多了吧?

满朝文武,谁没教过皇子?说没教过的,都不好意思开口。

早朝气氛轻松。

十年来,皇帝就很少动怒了,偶尔和朝臣调笑,朝臣仿佛都不记得当年那个大杀四方的皇帝了。

真正让朝臣舒服的是,皇帝对皇子的严厉管教,完全放权给重臣来管,从不偏袒、偏爱、怨言等等,都是以一国之君的方式,教导皇子,严令朝臣随便打,主打的一个棍棒底下出孝子。

其次,就是皇帝对朝臣身体的关心,到了极致。

听说打算在哈尔滨建立一个夏季避暑疗养院,让朝臣夏天过去避暑。

冯孝在皇帝耳边嘀咕几句,朱祁钰脸上露出笑容:“走,出去看个新鲜儿。”

说着走下御座,朝臣跟在身后,走出奉天殿。

一个太监推着一个由木头和铁制作的奇怪车子,停在奉天殿门口,收到指示后,骑着车子跑动起来。

“这、这是陛下说过的自行车?”李贤吃了一惊。

大明制作出自行车,并不稀奇。

在景泰二十一年,大明就制造出第一个生产钉子的机床,织机也在不停发展,还出现了吹瓶机,用来吹罐头瓶子。

景泰二十二年,江南布商注册了第一台水力机械织布机,此事传到宫中,朱祁钰还赏了一枚铜符出去。

自行车是死飞轮,主要是木头造的,并不抗造,骑几圈估计就会坏。

但是,自行车会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意义更大。

等自行车骑回来,一群老头围着这自行车啧啧称奇:“陛下呀,这要是能量产,骑这东西打仗,微臣能日行四十里!”

李秉立刻看到战争用途。

“这能改变人们出行环境啊,有了这东西,马车就要被淘汰了呀。”李贤道:“未来,还会发展出新的车子,这是出行革新啊。”

丘濬撩开衣服,亲自上去体验一把。

“这衣服不合适,得穿短衣。”丘濬下来后十分兴奋。

大明对奇装异服的接受程度很高。

景泰十七年,第一套西装诞生,比西方早了四百年,所以叫景泰装,但民间普及率不高。

稀奇古怪的衣服,国人爱看个乐呵,但真正让自己穿,都不太乐意。

比如皮鞋、皮包。

华人穿皮鞋,用皮包,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

但说实话,皮鞋穿着是真难受,远不如大明的靴子穿着舒服,大明的靴子畅销全球。

然而,皮鞋在东北比较流行,因为冷啊。

民间有人发明出丝袜,不知道是抄了西班牙的作业,还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反正专利已经注册了。

可销量很惨淡,女子觉得穿着东西不舒服,贵族觉得羞耻,也就不穿了。

做标记,这丝袜是给男人穿的。

其实是厚袜子,商贾换个名字做宣传,注册了专利,用的颜色也恶心,是白色的。

还得等尼龙材质的出现才行,黑色才是王道。

朱祁钰很少用强权催生发明创造,那样是揠苗助长,毕竟大明是摸着石头过河,万一给带歪了呢?

只是,他一直在投资这些创造行业。

并扩大制造业的市场,用市场倒逼发明创造,同时加速市场的卷,只有市场疯狂内卷,才能激发人的聪明才智。

比如说朝鲜开办第一批服装厂,皇帝就在朝鲜投资大量服装厂,逼得服装厂内卷,不断革新,如今朝鲜服装厂,称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全是卷出来的。

罐头厂市场庞大,大明遍地是罐头厂,什么都能变成罐头,景泰十六年,防腐剂就被发明出来了。

罐头厂越来越卷,食品添加剂也出来了,发展到现在,已经万物皆可罐,什么都能罐头一下,商人为了能赚钱,什么点子都有。

只要能让市场赚到钱,商贾就会疯狂内卷,卷出新技术。

中枢只负责把控大方向,并扩容市场容量即可。

在这方面,大明是专业的。

比如在东南诸国,大明的衣服、食物就挤爆了他们的市场,在印度诸国,传统小农经济,就被大明的商品经济给冲垮了。

大量奴隶、粮食、黄金涌入大明,印度就成为大明货物的倾销地。

最好玩的是,印度给大明生产无数生丝,运回大明,大明编织好衣服后,再卖给他们。

为了这个倾销地,大明和西葡荷意英法六国,打了几百仗。

甚至大明还想把奥斯曼帝国变成产品倾销地,这个不打几场大仗是做不到的,但是,奥斯曼帝国随处可见大明货物。

大量现金回流,又在大明催生出无数新企业。

而沦为产品倾销地的地方,就会越来越穷,但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三缅,很想买得大明产品,大明就不卖给他们。

他们只能高价从印度诸国去买,或者翻越大山,找乌斯贜去买,乌斯贜冒着杀头的风险卖一点。

只要市场足够大,就会产生工业革命。

只要皇帝不强行按下终止键,大明就会自发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只说那钟表,大明从景泰十二年引进来,至今发展十一年,已经称霸全球了。

已经有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倾向了,放弃低附加值的东西,比如粮食,去生产高附加值的东西,钟表。

madeinchina。

提前六百年出现在全球。

欧罗巴传统表商,被冲死90%,剩下的也只是苦苦支撑而已。

像欧罗巴,钟表企业,也就几百家,但大明有上千家,在国内卷得可怕,就连乡村,钟楼都建遍了。

乌斯贜都遍地是钟楼了。

新省还没打下来,订单都抢没了。

还能怎么卷?

只能出国去卷,卷死欧罗巴的钟表企业,垄断钟表行业。

景泰二十二年,世界第一块腕表诞生,为景泰表,是去年年终,皇帝赐给重臣的第一块腕表。

景泰二十三年,第一块腕表,在法国拍卖,法国皇帝路易十一,以一万个美人的代价,得到了这块腕表,并命名为路易十一。

引起欧罗巴表商的强烈关注,也有将怀表向腕表发展的倾向。

但他们有个疑虑,没有专利呀,他们有点不敢仿制。

大明领土庞大,人口庞大,同样的,内卷也最可怕。

腕表刚出现,民间就出现了上百个腕表品牌。

专利法,早已经细分,在基础上创新,只需要付少额专利费用即可。

若大创新是可以申请第二项专利的,不用付专利费,而是能收取专利费了。

专利法是保护持有者的利益,但不是注册了就永远是你的,其他人进行了重大创新,人家就可以申请专利的。

所以,同类型专利非常多。

大明是实行专利法最严厉的国家,在国外压根没这玩意,随便抄,但是,你别抄大明的。

你抄了,大明的军舰就去打你。

印度一个小国抄了织机,被大明率军攻打了几座城池,赔付了巨额黄金,毁掉所有织机,这才作罢。

而欧罗巴抄了,我打不着你,但我能打着你出海的船支,除非你永远不出欧罗巴。

往返在海上的船支,一概击沉。

逼着其他国家去攻打你,把这个公司老板人头献上,再赔付大明巨额抄袭费用,才算结束。

否则,就耗着呗,大明当海盗那是认真的。

大明的船支,最远只能走到马达加斯加。

没法绕行非洲大陆,通往欧洲,因为现在直布罗陀海峡还没有开凿,没办法从奥斯曼穿过去。

所以明人愿意遵守专利法,有事朝廷是真上啊。

而商贾抄袭专利,那就更好了,直接三族籍没家产,移民边疆,不许从商。

大明商贾,当然自觉遵守专利法了,想绕过专利法,那就得进行重大技术革新。

这么保护专利,就是让人不停发明创造,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就会受到保护,像一座金山永远传承下去。

同样的,也保护创新型专利,这就是鼓励民间去创造去发明,去革新,想绕过专利法,那就革新技术。

工业革命需要的原始积累,大明已经有了。

大量知识储备,大明翻译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书籍,给你们十年二十年时间去学。

那么工业化,还不会诞生在大明吗?

朱祁钰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

为了开花结果,中枢每年都会采买大量书籍,拿回来翻译,公开,让人学。

很多已经灭亡的文明书籍,他们国家都没有,却在大明。

比如埃及文明,奥斯曼帝国把书籍、文物全都打包卖给大明,包括木乃伊,然而木乃伊没人要,觉得那东西晦气,反倒是书籍,虽然谁也看不懂,还是愿意买回来储存。

就跟甲骨文一样,这年代人也看不懂,但都被珍藏起来。(甲骨文是光绪时期发现)

朱祁钰对看不懂的古埃及文字不感兴趣,只是对金字塔感兴趣,也搬不回来呀。

他拍了很多宫廷画师去画下来,传到国内,国内很多人去探险,都惊叹于古埃及文化的灿烂。

为了让人学这些知识,在科举考试中,增设一题,常识。

在这些翻译过来的书籍里面,随机挑一题出来考。

分值占比也不小。

永远别低估明人的学习能力,明人学习能力,从骨子里就是世界第一,千古第一,亘古第一,往前推三千年往后推三千年,还是第一,拿麻了。

就学四书五经,有人能考中进士,加上西学,还有人能考中进士,把世界文化都加进去,还会有人能看中的。

这就是民族优越性。

“做的不错,拿回去继续改良。”朱祁钰对自行车寄予厚望,这是工业化的缩影。

现在造出来,那是因为皇帝画了一幅画,想博取泼天富贵而已,这东西距离全民推广,起码还需要二十年。

返回奉天殿,朱祁钰笑道:“诸卿,机械会改变人们生活的。”

李贤也感慨,以前皇帝说,他不信,现在真信了。

“朕有时在想,大明疆域辽阔,真正拉长中枢和地方距离的,是空间吗?”

朱祁钰走上御座:“是语言。”

“大明通行汉字,从古至今皆用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六千年了,从未断过。”

“再看同样灿烂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是因为文字断了,他们的传承也就断了。”

“我华夏的汉字,历久弥新,生机勃勃。”

“所以,今天大明才如此强盛,疆域如此辽阔,却还在中枢统治之下。”

“这也是朕,讨厌夷民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懂汉话,听不懂咱们的话,想让他们学会,难之又难,还不如杀了了事。”

朱祁钰稍微沉吟,道:“但是,大明也不是没有隐患。”

“方言问题。”

“虽然同用汉字,但各地方言不一样,说话的口音不一样,整个河北,就有几种不同的方言。”

“就说这京师,说话南腔北调,有些话朕都听不懂。”

“虽然雅言是官方语言,但民间充斥着几百上千种方言,诸卿,这是隐患啊。”

“朕想革除方言,让孩子们学会雅言。”

朝臣面露难色,这个问题,任何王朝都没法解决,原因很简单,没有电视。

学普通话对着电视学就行,有收音机也行。

朝堂上说话都南腔北调呢,何况民间?朝臣来自各地,说话彼此都不太听得懂,方言很重的。

怎么派人去教?

“陛下,此事怕是无解。”白圭苦笑。

“暂时是无解,但还得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能推广雅言。”

朱祁钰道:“还有,选哪里的方言做官方话。”

“以前用雅言,但声调并不是特别标准,带着浓郁的口音,朕觉得无法让百姓通用。”

“得挑选出一种语言,清晰表达汉语含义,还能让所有人听得懂,字正腔圆,词语达意。”

朱祁钰还是想用普通话。

但是,大明的雅言,和普通话差距特别大,这年代还没找到普通话,甚至朱祁钰自己都不会说了。

那就集合百家之长,创造出普通话。

“陛下此言甚是,文字、语言乃传承大事,丝毫马虎不得。”

李贤十分重视:“老臣觉得可成立一个部门,把天下方言采集回来,然后根据天下方言,创造出一门语言,让天下人去学。”

“既然是官方话,那么就要简单易懂,起码说出来,无论说哪种方言的人,都能听懂,这是前提,不然根本没法学。”白圭补充。

朝臣议论一番。

“此事不急,慢慢来便是,用百年时间推广下去,就是好事。”朱祁钰知道,没有电,根本没法彻底推广普通话。

但电力革命是二次工业革命,中间跨度怕是要一百年。

下朝后,朱祁钰背着手往养心殿走,一路思考。

看见几个太监围着个东西,议论纷纷,冯孝立刻过去叱骂他们,他们过来请罪。

一个老太监慢慢走过来:“老臣拜见陛下。”

“许彬,你不在司礼监,来这作甚?”朱祁钰也惊叹于许彬是真能活啊,马上九十岁了,还在司礼监里担任秉笔太监。

看来六根不净,是活得短的根源啊,于谦是不是……算了,都那么大岁数了,万一挨一刀,不知道能不能活。

张永退下去后,司礼监由董赐和梁芳共同掌印,因为他们缺乏经验,皇帝就把许彬调到司礼监担任秉笔太监,一干就快十年了。

张永闲置几个月后,率船支下西洋去了。

许彬帮朱祁钰做了大事,所以他可自称臣,叫皇帝为陛下。

“陛下,皇家商行研制出了蒸汽机,老臣看了看,十分惊叹。”

什么?

朱祁钰吓了一跳,蒸汽机模型,在十年前就有人画出来了,但做出来的一直达不到标准。

正说着呢,几个太监搬来一个大东西,就是蒸汽机。

闵节见礼后,开始介绍蒸汽机。

确实是蒸汽机,但不是改变时代的蒸汽机,这是基于古希腊的蒸汽机模型,制造出来的高压锅蒸汽机模型。

你说这东西不是蒸汽机吧,确实是,但你说这东西能用吧?还真想多了。

其实蒸汽机,早在一世纪就提出来了,还做出了雏形,真正改变时代的是一千三百年后的瓦特蒸汽机,在瓦特之前,很多代人前赴后继的改良,最终才成功的。

看着闵节唾沫星子横飞的讲解。

“拿回去继续研究吧。”

闵节心里咯噔一下,知道皇帝不满意,但这不就是蒸汽机吗?哪里不对?

“朕不说其他的,这东西一年能造出来几个?”朱祁钰问。

闵节不说话了,他造了两千多个,就这一个成功了,别说应用了。

“你儿子闵珪不错,你要学他,做事脚踏实地,拿回去重做。”

朱祁钰刚抬脚进殿,又转过头来:“你将你所发现的一切,写一篇文章,发布在报纸上,中枢会下旨,让天下人研制这蒸汽机,朕希望快点看到成品。”

“冯孝,传旨的时候告诉天下人,能研制出可用于工业的蒸汽机,赐金符。”

冯孝大吃一惊,金符可是免死金牌啊,国朝赐的人不多。

进殿的时候,冯孝小心翼翼问:“皇爷,那蒸汽机,到底有何妙处?”

“有了它,大明疆域再翻一倍,也能统治得了。”

冯孝吃惊,但不怀疑。

朱祁钰还说得小呢,蒸汽机诞生后,工业革命就进入了快车道,有他在大明抄作业,能快速进行电力革命。

在西域。

春暖花开,物资再次运送。

封冻了一冬天的城池,也再次打开,无数还活着的人,哭着涌入城池之中。

上冻之前,驱赶出去总共1600万人,加上本地人。

活着熬过一冬天的,最多700万。

于谦下令设粥棚,安抚所有人,并发放户籍,安家落户。

西域明军约五十万,获得的俘虏女人约190万,还有些本地人400万,这些本地人多是孩子。

再加上释放的奴隶,人口才一千多万。

整个冬天,也陆续有物资进来,在路上设粥棚,不然不会只死这点人。

中枢尽力了。

恢复运输后,便集结千万民夫,往这边运输,尽量多多活人。

为了安抚奴隶情绪,于谦宣布奴隶剃头后,会给发放一个女奴做妻子,在西域安家落户。

西域人口本来在两千万左右,只剩下六百万人。

于谦收到圣旨,皇帝竟让他回京静养,把权柄移交王越、范广、杨信三人,他回京静养,等下一次打仗。

于谦都哭笑不得,老夫的身子骨差到这一步了?

他也没辙,下达最后一条命令后,就乘坐马车回京,他的马车是御驾,经过沥青路的时候,所有运输都要终止,给于谦车架让行。

于谦都表示很无语,他想夜间出行,却被医疗团队拒绝,因为夜间温度低,于谦身体出现一点问题都不行。

这是皇帝的严令,整个团队的富贵,都和于谦挂钩。

临行前的命令,就是推平西域式建筑,改建中式建筑,有些特殊的不能推,只能保留。

为了让建筑风格不遗失,中枢派画师将一切画下来,在北京仿制一座城池。

包括文献、宝物等,都要运送入京,甚至带有文字的,都要送入京师。

中枢会翻译成汉字,纪录在华夏历史之中,这些孤本,则会被妥善保存,还会誊抄几份,分别藏在不同地方。

这些都是惯例了,这些年大明占领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要不怎么说,很多国家的文化都断流了,比如印度,但在大明,却能找到印度完整的文化体系。

而这,在现阶段是不予对外公开。

像石碑、石像等宝物,则是妥善保护后,向公众开放,允许百姓花钱参观。

西域不是异国,从汉朝开始,华夏就统治这里,在地理志上,就说华夏的西边尽头是葱岭。

这里也是古传说中的共工、后羿等传说的发生地。

朱祁钰也不像对待异国那样残酷,尤其对文化的保护,极尽小心。

户籍登记,所有人落入汉籍。

新建的城池、道路,都会有很多石碑和庙宇,石碑主要纪念死去的兵卒,庙宇则是纪念将领。

这次兴建的石碑,则纪念了一些冻死的奴隶。

杨信征服的塔里木盆地,中枢会挑出一座城池,会以杨信的名字命名,在市中心,会为他建庙祭祀,等他百年之后,再从他诸子中挑一支出来,在此守庙。

不止他杨信,凡是做出卓越贡献的,都有这个待遇。

普通军将,则会在庙里立碑,碑文写出他们的贡献,以此作为纪念。

这一套已经非常成熟了。

不止武将,文官在当地治理有功的,都会立碑祭祀,并会挑出一条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为了增强汉文化,大明还会在征服地,为华夏先贤立碑,比如交趾,唐代诗人王勃曾经去过交趾,大明就会设王勃碑,碑文详细记录王勃的事迹。

汉人在西域留下的足迹太多了,张骞、唐玄奘等等,大明会在新城建庙祭祀。

景泰朝,祀祝文化很兴盛。

很多古人都被翻出来祭祀,祭祀的地方还不是他们的家乡,而是这些新地。

实在找不出来的,就开始编,瞎编乱造,比如李白的足迹踏遍整个东南亚,璀璨的诗篇,是在新益州写出来的,尤其是碎叶收复之后,修建了很多李白诗篇的石碑。

苏轼流放地的海角天涯,也变成了婆罗洲。

秦琼曾经率领大军,征伐过捕鱼儿海,捕鱼儿海就多了一位能祭祀的将领了。

李靖西征,把咸海打了下来。

秦始皇巡游之地,路过了吕宋。

编呗。

汉民族的足迹从华夏之地,忽然扩展到了全世界,不管全世界适不适应,反正我们就是走过的。

民间的膨胀文学,更是发展到了极致。

关羽的儿子关索退到了缅甸,在缅甸当王,张飞的儿子在印度称王。

各种虚构的人物,在文人的笔下,写的跟真的一样。

有的还真被官方录用了。

比如南柯府,南柯就出自一个小故事,南柯一梦的南柯郡,就出现在了交趾。

关索,也真出现在了缅甸,虽然这个人物是虚构出来的,但官方认定有这个人,那么就有。

脑洞大开的也有,商纣王没死,而是逃去了希腊,创造了希腊文明。

埃及金字塔不是埃及人建的,是秦始皇建的。

对此,中枢保持沉默,但很快推出了纣王考据录,准备在巴尔喀什湖建立纣王庙,遥祭纣王。

中枢和民间互动,膨胀文学大行其道。

反正西域,出现了很多华夏古人,山西的百里奚都冒出来了,百里奚能出现在江布尔,这脑洞是真的没谁了!

范广邀请帖木儿汗国官员来观礼,搞得挺轰动。

帖木儿汗国的官员都懵了,你们明人都这么能吹吗?

碑文也不知道谁写的,和张骞的撞车了,百里奚没有辅佐秦孝公,而是出使西域去了,大秦控制西域,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呀。

你在碎叶纪念李白,也就可以了,非得在江布尔纪念百里奚,尴尬不?

没错,碎叶就在热海边上,阿拉木图的南面,就在大明的控制之下。

王越还靠谱点,主要挑西汉的大臣进庙。

没有于谦的压制,三人彻底放飞了。

街道、乡村名字,多用本地古名,城池名字,则是中枢来定,定新名字。

起名局会亲自来考查,然后翻阅古籍,再根据地形定新名字,包括本地的山脉、河流,全都启用新名。

只有街道,延续本地名字,比如亦力把里,主街名就是亦力把里,城池名字就是伊宁。

入城的奴隶,获得户籍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这些奴隶,肤色各异,来自哪里的都有,肤色偏黑的就是来自印度的,肤色很白的,就是来自欧罗巴的,肤色中度的就是来自奥斯曼帝国的。

获得户籍第一件事,就是剃掉狗尾巴,穿上汉服。

他们不用经过汉文考核,就能自动变成汉人了。

不过,他们在大明最少的都有五六年了,不太会说,肯定能听懂,听不懂的早死了,基本都会说汉语的。

可忽然听到汉语,下意识的就是打钎:“喳”,脱口而出。

多年养成的条件反射,是无数道鞭子,把他们驯服成了狗,再想变成人,并不容易。

随着新女奴运送过来,他们就分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妻子。

他们会将自己受过的一切苦难,付诸在妻子身上,一个个像疯牛一样,不知道多少女奴,死在了第一天晚上。

对此,王越三人置之不理,圣旨对他们的辖区进行了详细规划,王越负责准噶尔盆地,杨信负责塔里木盆地,范广负责亦力把里往西。

成为汉人,他们就会和汉人一样,分到房屋、土地、农具等必需品。

然而,西域实行军管。

并不通行内地法律,一切以本地区内部具体情形为准。

对待汉人,搞地区建设就是雇佣制,这些被释放的奴隶,就能和明人一样赚取工钱了。

在工地上,他们还是二等人,他们因为自己的长相而自卑,因为和明人不一样,明人立刻就能分辨出他们来,甚至欺负他们。

他们也不想工作,朝廷发了东西,却不发钱,想糊口就得自己赚钱。

阿尔泰山以北的,准噶尔部。

一个冬天,冻死了十二万人!

阿失就像是发疯的公牛,天气刚解冻,就率领骑兵攻打西域,王越不急不缓,见招拆招,打得阿失没脾气。

军队杀进来也没办法,看跑的够不够快了。

王越对这等小节不看重,被屠城就屠城了,战争中都是在所难免的。

他收到密旨,告诉他,入冬前,他就要调去南方,去拿下两缅。

王越知道,晋升国公的机会来了。

他给皇帝回信,意思是郭登能接替他的职位,建议陈韶担任郭登的副将。

这是送功劳给皇帝的心腹。

陈韶最倒霉,干了这么多年,一场大仗没打,虽然晋了侯爵,却是皇帝念在他劳苦功高的份上赐的,不是靠战争打出来的。

郭登是皇帝的姐夫,回京后,和公主生了两个儿子,晋升国公指日可待。

王越认为,准噶尔部是狐假虎威,阿失已经有退兵的意思了,毕竟范广把帖木儿汗国拦腰斩断,已经让所有人看到帖木儿汗国的软弱了,崩溃就在眼前。

满速儿已经占据咸海边上,大有复兴之势。

准噶尔部若往西开拓,很快就能恢复元气,还能建立一个哈萨克汗国。

金帐汗国也维持不下去了,这里面全是机会啊。

王越却只能叹息,看着巨大的肥肉,却吃不进去,大明的战线到巴尔喀什湖,已经是极限了。

主要原因是气候问题,全是沙漠,没有补给地,从内地运粮食又太难了。

若非大明采用蒙古人的打法,根本就打不了这么远。

也得益于大明恐怖的财力,皇帝愿意在这荒凉之地,投入亿万块钱,完全看不出回报的投入。

以大明的体量,古代战争的距离问题,巴尔喀什湖是开拓的最远地方了。

大明无力进行西征了,哪怕愿意西征,也管不过来的,只要中亚出现强权,这块地盘就会丢掉。

除非大明能改变战争模式,尤其是运输模式,否则这里就是冷兵器王朝的极限了。

哪怕皇帝想分封诸王也无法牢牢控制此地的,因为此地太荒凉,不是王霸之基,在这里也就当一个小国国王,大国崛起就会被吞并。

王越有些叹息,大明的地理环境,和大唐不一样的。

唐初是长期暖冬,乌斯贜地区都绿草茵茵了,整个西域,因为气候原因而变得极为富裕。

现在的大明,明显是寒冬,热河一年冻死牲畜多少?

漠北诸族为什么年年南侵?因为活不下去。

大明控制了草原,每年往草原里搭多少钱?其实还不如放弃草原,维持长城防御更划算。

以前中枢岁入六百万,还有存余,现在财政岁入六千万,完全不够花。

维系整个草原,花的太多了。

别看热河、宁夏汉人多,却肉眼可见的胡化,这些地方人越多,吸血越厉害。

和西域一个道理。

看似打下万里河山,其实是万里包袱,都是没用的废地。

若是不要,陕甘宁就没法安心谋发展,除非继续修长城,把胡虏挡在长城之外。

这是皇帝不想看到的事情,皇帝是放任民间胡化,鼓励出去抢,出去杀。

殖民思想也是这样的,那是胡化思想。

为什么汉人不愿意抢,想和平,因为汉人高人一等,这也是为什么到了现代社会,全世界喊和平呢!

而华夏,在两千年就懂和平最重要。

朱祁钰却是个怪胎,他极力推进大明胡化,脱下衣服去当野人,跟野人抢地盘抢食物吃。

然后把野人屠杀掉,鸠占鹊巢。

这样做,也可以,但世界终究有尽头的,皇帝终究会死的,太子是维持不住如此庞大的疆域的。

再大的江山,终究会崩溃,甚至越大,崩得越快。

而当年把钱花在了为藩国打江山上,等到大明衰落了,这些藩国会疯了似的吃大明的肉。

这和遍地是夷人的世界,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和平思想的精髓。

亲兄弟,在利益面前,也会翻脸不认人,成为敌人。

王越幽幽一叹,在他看来,皇帝越折腾,越消耗大明国力,去填补藩国,反过来促使藩国做大,回来撕咬大明。

一枝独秀的文明巅峰,遍地夷人。

一个遍地是文明巅峰,举世皆敌,哪个情况更好过?

这就是大明不许东南夷汉化的原因,也不许中亚诸夷汉化的原因,这叫敝扫自珍,把好东西藏起来,我不给你用,气死你。

王越越往西打,越觉得这地方贫穷落后,大明将文化播撒过来,最终还得放弃,让他们学会了汉文化,然后用汉文化对付大明。

安南不就是吗,大明养的狗,处处咬大明!

(本章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生活系游戏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三千世界漫谈 法宝修复专家 快穿玩转逆袭 不负卿莫别离 夫君,来种田 大叔宠娇妻 李世民魂穿刘阿斗 近距离爱恋 贵女多娇 极品太子爷 恶灵龙骑 雁鸣长空 护花状元在现代 超级电力强国 超神学院之万界英灵 洪荒之孔宣传 暖床王爷丑颜妃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国术宗师在红楼的彪悍人生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无情江湖路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大楚武信君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寒门状元路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道藏辑要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萧蓝衣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txt下载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