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萧蓝衣

首页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抗日之特战兵王 带着农场混异界 三国之至尊系统 汉世祖 抗日之战将无敌 亮剑之军工系统 明末逐鹿天下 高危职业 朕,君临天下!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萧蓝衣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全文阅读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txt下载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23章 马六甲吞武万象篇:肤色自由、身高节节攀升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424章马六甲吞武万象篇:肤色自由身高节节攀升

马六甲省,最繁华的地区,都在海峡沿岸,吉隆坡之外,还有马六甲、芙蓉、麻坡、文律等城市,人口都在千万左右。

而随着朝廷将新加坡升级为新京之后。

沿线城市人口被虹吸去新京一部分,常住人口都跌破了千万。

截止到景泰六十六年,新京常住人口达到5300万,户籍人口仅有2100万。

人流主要是升级为京师后,虹吸附近城市引来的人流。

大明新建都城,对工农商业而言,都是发展良机,自然就虹吸大量人口,至于这座城市会消化掉多少人口,就要看后续工作机会多不多了。

大明的新加坡,包括对岸的三个大岛,很多小岛,并将马六甲省的柔佛划进了新加坡。

升级为新京后,将大城市文律也划给了新京,成为新京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因为朝廷不成立新直隶,那么就需要划入更多的城市进去,给新京提供充足的资源。

所以,新京将马六甲省东南角都划给了新京,包括小西的里、兴楼、扎梅等全部划给了新京。

在海上,环绕新京一圈的岛屿,全部划给了新京,距离沈国最近的岛屿,直线距离十几公里。

新京海军,分布在所有岛礁上,环绕拱卫新京。

好在沈王无欲无求,也不敢垂涎大明的土地,对于在眼皮子底下的驻军,也不敢反对,毕竟一直都有驻军。

不过,现在的新京还在扩建,这座兴起于景泰十四年的城市,经历五十多年的风雨,已经显得古老沧桑了。

确定升级为京师后,要翻新旧城,再在旧城基础上扩建。

新京的建筑风格,是仿照福州建造的,因为当时梁珤驻扎在这里时,请的是福建工匠修建的城池,所以延续了福建建筑风格,又融合了广西建筑风格。

因为第一批移民过来的是广西人。

后来移进来一些欧洲工匠,他们定居在此,又融合了欧洲的建筑风格,新京这座城市,建筑风格十分混搭。

却是一座包容并蓄的城市,这里人种十分驳杂,有土着、有东南亚逃民、有印度奴隶、有欧洲工匠、还有非洲黑人,再加上华夏诸族,在这里都能见到。

种族大融合,第一座城市就是新京。

经过五十年三代人融合,已经彻底融成了华夏。

新京人皮肤明显比吉隆坡人更白皙,因为北欧约有十几万船匠,被安置在这里,又吸引了欧洲三五十万偷渡客,经过三代反复混血后,相貌已经趋近于明人相貌。

但论皮肤白皙程度,还是不如大明北方人。

本来,北方人的肤色本就偏白,又融合了白肤色的血统,肤色自然就更白了,而且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些地区的人,会更白一点。

但大明最白的地区,是四川和重庆。

四川盆地的人因为阴天多太阳少湿气重,本来就白,再融入欧洲血统,就更白了,肤色比白人要偏黄一点,却比白人更细腻,少毛无狐臭,更符合华夏人的审美,所以川渝最盛产美女。

其次是吉林和黑龙江,因为寒冷的气候,造就了两地肤色偏白,虽然东北是景泰朝才开发的,移民才五十多年。

但饮用黑龙江、松花江的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肤色自然就会偏白。

再加上,开发东北,用的都是奥斯曼和帖木儿的奴隶,约有二百多万奴隶因功变成了明人,又融合了虎尔哈人、索伦人等,东北这些年,又陆续迁入几十万阿拉伯商人和上百万莫斯科奴隶,就造就了肤色进一步变白。

这几年越来越白,是那种冷白,比川渝人还要白一点。

全国肤色统计数字,重庆、四川、吉林、黑龙江稳坐前四,排名第五的是北直隶。

北直隶约有七千万人户籍人口,北直隶人肤色偏白,主要原因是天下权贵云集于此,天下美人汇聚于此,世界白肤美人也都云聚在北直隶,混血五十多年后,肤色就变白了。

再加上,北直隶引勒拿河水,冰原水改变了北直隶的水质,自然就造就了肤色偏白。

论颜值,北直隶的人颜值堪称第一,就这每年还会虹吸天下美人入京。

排名第六的是上海,上海是在江南所有市县之中,唯一一个肤色偏白的,因为上海是大明奴隶的两大中转站之一,白奴在上海中转比较多,就造就了上海人近水楼台,也是混血最多的城市。

排名第七的,恐怕谁也想不到,是广西。

广西本地人,是很黑的,因为广西的太阳毒辣,肤色肯定偏深,可是,广西兵是老皇帝心头宝,他们是最早和白女混血的,广西兵混血的可不止白女,东南亚土着、印度女奴,都是广西人第一个吃螃蟹的。

这就导致了广西和交趾,排在第七和第八。

被毒辣的太阳直射的地区,肤色变白,和混血有直接关系,旁边的广东,作为大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反而肤色是最黑的。

因为广东人排外且迷信,他们讨厌白女,认为白女不详,很少人愿意娶白女。

不过,广东也分地方,以奴隶中转站着称的香港,肤色就偏白,但香港人就被广东人歧视,广东并不以白为美,他们以健康肤色为美,以本色为美。

他们还嘲笑广西人,忘了自己的祖宗,居然和奴隶女混血,玷污了炎黄血统。

和广西人抱有一样想法的还有贵州人和云南人,他们都不喜欢白肤,认为健康才是美。

大明包罗万象,统一的审美才有问题,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容易被资本裹挟。

肤色健康就好,没必要过于追求,更该追求人性美,再美的人心如蛇蝎那也是个坏蛋,再丑的人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他们也很美。

排名第九的是费尔干纳。

别以为中亚有白人血统的各族,就是白人了,恰恰相反,他们肤色都很黑,肤色和气候息息相关。

大明占领这块最富饶的盆地,是清理土着的,移过去的多是西北人,西北人肤色不黑不白,肤色变白,主要是从商国购买了大批莫斯科奴隶,这些奴隶带来了白色肤色。

排名第十的西域也是这样,本身西域三十六国,就是东亚和中亚的过渡人种,其实并不在汉文化圈里,是老皇帝按照汉唐的版图,强行划进来的。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又在历史上被各族侵略,就造就了西域人口来源很复杂。

大明击败了蒙古,将西域人口从蒙古魔爪中解救出来,老皇帝视西域百姓如亲子。

之所以肤色变黑了,因为修建中华江时,几百万各种肤色的奴隶,变成了西域人,彼此融合后肤色就变黑了,所以排到了第十。

不然,还能往上走一走。

前些年,迁入一些莫斯科女奴,肤色也确实在变白,以后还有望升一升排名。

排名第十一的就是新加坡。

朱厚煐走在新加坡街道上,发现新加坡人真的白,相貌也和传统明人有区别,不过喜欢混血的朱厚煐,真的是三步一美女,五步一个大帅哥,非常养眼。

新加坡城市还在扩建。

扩建图纸在在朝堂上经过很长时间讨论,最后决定,仿照西汉长安建造一半,另一半仿照西班牙王都来建,再仿建一座阿尔罕布拉宫,当做新京博物馆用。

半中半西,吸引游客来新京旅游。

阿尔罕拉宫,一半对外开放,一半当做皇帝行宫,等皇帝巡幸新京时居住。

朱见漭对行宫不感兴趣,干脆一半做博物馆,一半做游览用。

允许百姓进入皇宫参观,绝对彰显朱见漭的大魄力,这会是百姓凌驾于皇权之上,就连老皇帝都是慎之又慎。

朱见漭不在乎,皇权是否在手,不看宫城是否被人参观,要看他说话管不管用,他要里子,面子要不要无所谓。

图纸中的新京,将会是两个北京城那么大,一跃成为大明最大京师,预计三十年建造完毕,总投资在30亿以上。

目前西班牙城已经开始建设了,大明本土缺石料,但马六甲省石料有多是。

有人会问,欧洲遍地城堡,华夏六千年历史中,却一直用木制建筑,为什么?

有傻鸟会说,石头城堡扛得住风吹雨打,扛得住被攻城,华夏不建城堡因为华夏落后。

有这想法的都是脑残。

六千年前,中国就离开石器时代了,走入奴隶制了,一千五百年前就从奴隶制走进封建制了。

当然不用石头建城了,因为我们会烧砖啊!因为我们会造木制建筑啊。

砖好,还是石头好?

看看现在的建筑,就显而易见嘛。

肯定是砖好啊。

如果石头那么好,为什么现在不用?因为石头贵?呵呵!

石器时代的石头城你没看到,所以就认为华夏建筑落后,这不纯脑残嘛。

棱堡是厉害,城墙就差了?

冷兵器时代攻城,有几座坚城是打下来的?都是弹尽粮绝熬下来的,甚至热武器时代,攻城也不容易。

而且!

这里面有一个巨大问题,砖墙倒了,守城士兵能够快速砌墙,石头倒了,你用个屁砌啊,倒了就被破城了。

至于建筑风格方面。

有人会说,华夏建筑也都是木制建筑,木制建筑容易着火、维修成本高、年久失修就会烂掉等等问题。

可就没想过吗?木头建筑舒服呀,冬暖夏凉的实际问题,没考虑吗?

年久失修,人都没了,修不修有什么用啊?古人造房子的目的又不是留给两千年后的人看的。

石头房子冬天冷夏天热,住得非常难受。

而且样式丑陋!

追求美观的华夏士族,他们的审美是非常高级的,西汉就有丝绸之路,汉武帝不知道中亚建筑风格吗?为什么没学?因为丑!因为不符合华夏审美,不然华夏也早就是欧式建筑了。

现代人看惯了华夏建筑,所以觉得欧式建筑好看。

同样道理,欧洲人也觉得华夏建筑好看,这是审美疲劳啊,很正常的。

最重要的是,木制建筑考验的是木工水平,对木工水平要极高,看看简单的榫卯结构,就看出华夏建筑的巅峰。

为什么后世人总低估老祖宗的智慧,别忘了,清朝早期之前,世界霸主一直是中国,方方面面都是领先世界的,如果东西不好,番邦早就进贡了,然后王朝就学了。

纵观世界历史,都是在学好东西,舶来的好东西一点点本土化,变成自己习惯的审美,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

华夏也是这样,华夏强大在于学习,没学就证明不适合这片土地。

而且,别用屁民的审美,去评估士大夫的审美,士大夫从小养尊处优,除了玩就是玩,又不是社畜,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人家还有一个个顶级圈子,他们的审美怎么可能比屁民低?

的确,清中期之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建筑水平确实超越了华夏,从选料、几何构图、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都超过了华夏,这一点无可厚非,落后了就得认。

为什么忽然就弯道超车了呢?

因为科技,建筑和科技息息相关,人家科技领先了,各种先进工具制造出来了,一些大胆构想的建筑也能建造出来,自然而然地就领先了,也自然而然的就全方位领先了。

话说回来。

新京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古现交融。

朱厚煐在新京盘旋三日后,便北上暹罗国。

暹罗被大明拆分成两个省,新荆和新扬两个省。

景泰六十五年,新荆省被改名为吞武省,简称泰,省治仍在吞武里,人口1.7亿。

初期定名字是湄南,因为吞武省内最大的河流是湄南河,曼谷就是湄南河冲刷出来的平原,也就是曼谷平原。

可是,湄南和湄公,容易混淆,还不如用城市名做省名,如果用暹罗的话,可能会唤醒某些人的记忆。

所以就从吞武里、春武里、沙拉武里、华富里、信武里等地,挑省治的名字,当做省名,泰国叫什么里的地方真的多,而大明没有这个习惯,就把“里”去掉,变成了吞武。

大城王朝的大城,就是大明的汴京,第三个京师,近几年汴京不断在扩大,已经将曼谷完全扩进了汴京。

大城距离曼谷很近的。

汴京设直隶的时候,包括曼谷、春武里、碧武里、夜功、芭提雅、巴真武里、沙拉武里、佛统等这些富裕地方,可以说整个曼谷湾全在汴直隶里。

汴直隶一直在吸血吞武省。

景泰六十五年,撤汴直隶,将汴直隶地区还给吞武省。

但保留曼谷。

汴京人口从巅峰3900万人,削掉这些城市后,仅剩2600万人,而常住人口却有3100万人。

因为汴京是大明第三京,又是靠海的京师,朝廷所有好政策都会倾斜于汴京。

而且,汴京是稳定百越地区的要地。

朝廷在这里设汴京京营,设一个都督府和军机大臣,常备水陆军队80万以上。

可以说,汴京是整个百越之地的政治中心。

火车没兴起前,朝廷要设一位阁臣,在汴京办公的。

虽然中枢裁撤了南京朝廷,但在汴京却有一个小朝廷,随时处置一些军过大事。

随着火车兴起后,才逐渐诏回一些官员。

但必须有一位阁部重臣,坐镇汴京,处置汴京诸事,即便电话、电报已经出现的今天,朝廷也没有裁撤。

工业革命后,汴京增设一位工业大臣,负责在汴京建厂,基本南北两京有的,汴京都要有。

所以,汴京才吸引了这么多外来务工人员。

随着汴直隶裁撤掉,周围人才正在往汴京聚集,估计用不了多久,汴京还会突破三千万人口的。

这么多人口,管理是很难的。

朝廷以市区县制,市内多个区,区县平级,汴京有十四个区,这次就剩下曼谷后,汴京所有资源都会倾斜进入曼谷。

未来十年内,曼谷会成为汴京最大的一个区县。

汴京就是原大城,佛教气息极为浓郁,在这里的伊教和基教,几乎没什么立足之地,只有很少的妈祖信徒,因为曼谷靠海,要靠海吃饭的。

基本靠海吃饭的人,都信妈祖。

根据统计,大明有6亿妈祖信徒,比黄教信徒要多,几乎挤掉了黄教,成为第五大教派。

汴京设立极早,又在大城的基础上建的,本身就佛教气息浓郁。

经过这些年扩建,并没有毁掉庙宇,原来的大城变成了内城,大城皇宫也被改为汴京博物馆,陈列物很少大城王朝的东西,更多的是国内运来的宝物。

但大成王朝建了很多庙宇,这些庙宇,都被老皇帝一一敕封,现在都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日日香火火爆。

汴京却不是佛都,佛都在辽宁。

老皇帝是什么好东西都往国内搬,像汴京虽然在建设,却在保证国家不分裂的基础上建设。

就像汴京设置官员,根本目的是控制整个百越之地,不会被分裂出去。

朝廷确实会花钱建设汴京,也在推动汴京工业化,却不会将核心科技放在汴京。

看看大明的军工厂设在哪,就看出朝廷的心思了。

百越之地只有一处小型军工厂,就是在交趾。

供应百越之地军工厂,主要靠琼州府,琼州府拥有最完善的军工产业链,交趾只是吃琼州府的剩饭罢了。

朝廷没在百越之地设一个军工厂,就是担心百越叛乱,等朝廷大军到了的时候,百越已经没了。

京汴铁路,在铁路技术刚刚成熟时,便提上日程,仅用三年时间,就修建成功。

连接了京汴铁路,就连接了整个百越之地,因为铁路是全国同时修的,各地一起修,速度自然就快了。

有了电力,汴京也是第三个连接电话的,可见朝廷多么重视这块地方。

不重视不行啊,整个百越之地,算上交趾、婆罗洲,人口超过十亿人,常住人口十五亿左右,怎么可能不重视?

而且,这里是大明最重要的产粮基地,战略位置等同于东北,出产了太多粮食,又都是沿海富裕地区,海运时代到来后,这块地方每年会为朝廷贡献十亿左右的赋税。

作为赋税重地,朝廷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朱厚煐却发现,汴京百姓很黑,他们并不追求白肤,而是追求健康肤色,这边热得不行,却还都喜欢户外运动,不晒黑才怪呢。

这里的女孩和京中的女孩不一样,京中女孩追求肤白貌美,这里的女孩追求健康本色,黄皮肤就是黄皮肤,没必要为了所谓的白,去改变自己的血统。

从这一点来说,汴京人更文化自信。

其实,民间的肤色之争,朝廷也发过圣旨,认为健康的本色就是最好看的,过度追求白皮肤,反而是病态行为。

汉人本就是黄皮肤,皮肤细腻汗毛较少无臭味,这很正常。

所谓的白皮肤,也是健康的白,而非病态的白。

有人为了让自己变白,饿着肚子,不肯吃饭,拥有病态的白,害的只有自己。

反而汴京人不过渡追求变白,就是非常好的。

朱厚煐却不知道,汴京是化妆品消费大市。

新京化妆品消费量排名靠后。

大明化妆品制作基地,有两个,一个是朝鲜汉城,一个是广东深圳,天下所有化妆品,基本都出自这两个地方。

汴京房价,却是非常高的。

因为这边气候好,适合北方人过来过冬,朝廷就在这里建了几百个疗养院,朝廷年纪大的官员都会跑到这边过冬。

而夏天,这边人就很少了。

候鸟走了,本地人都在工厂里打工赚钱,天气过于炎热,不会出来瞎溜达。

而本地的有钱人,则去北方避暑了。

因为天气异常炎热,整个百越之地,包括广西广东云南地区,人均寿命都很低。

大明平均寿命在67岁左右,而百越之地平均寿命却在61岁,因为天气太热了,出去劳作,完全是减寿。

这边最缺的,就是冰。

冬天的时候,有北方商人过来卖冰,储存不易,所以冰的价格比较高。

硝石制冰确实可以,但硝石的军工管制品,不允许民间售卖。

朝廷每年是给这些炎热地区用冰补贴的,每家都有,叫冰补,北方地区有冬天的热补,就是供暖补贴,老皇帝对天下人都是一视同仁。

这笔钱从景泰四十五年开始发放,发放了二十年了。

等电气革命发展起来就好了。

预计景泰六十七年,就会批量售卖电冰箱。

十年内,电冰箱就能进入千家万户。

大明最大的空调厂,就设在汴直隶,主厂在汴京,现在汴直隶并入吞武省里,等于说,吞武省和汴京联合,未来会成为该地区的支柱型产业链。

朱厚煐从汴京出来,在芭提雅看看娱乐项目。

芭提雅是娱乐城,本来想建成赌城的,可执照朝廷并不批准,但因为曾经明军士兵驻扎在此的时候,历史遗留下很多风月场所,经过这些年发展,这里就成为了娱乐之都。

朱厚煐可不敢在外面乱来,一旦出了事,他皇爷爷可不会惯着他。

他只是来看秀。

这里最出名的是歌舞秀和音乐秀,经典剧目很多,汇聚的演员也是国内最顶尖的舞台剧演员。

往往大腕儿来了,一票难求。

晚上还有烟花秀、灯光秀、铁花秀等等大秀,几乎来吞武省旅游的人,都会来芭提雅潜水和看秀。

除了看舞台秀之外,汴直隶的篮球队和棒球队,就在芭提雅。

每天还有篮球、棒球比赛。

前几年,还建了一条文艺风情大街,会卖一些手办、周边、纪念册、t恤衫什么的,这条街非常火爆,每天都是人挤人。

汴直隶拆分后,吞武省极为重视芭提雅,将喜剧、相声、小品、脱口秀等娱乐活动,都搬上了芭提雅舞台。

大明最出名的两个大舞台,一个在芭提雅,另一个在南京。

南京以音乐剧为主,被称为音乐之都。

芭提雅则是戏剧之都。

除了没有赌博外,芭提雅什么都有,有秀就必然有美食,天下美食汇聚于此,文艺接的旁边,就是一条全国最大的夜市。

朱厚煐玩得不亦乐乎,从芭提雅出发,坐火车去吞武省第一大城市清迈。

吞武里,并不是吞武省第一大城市。

省治人口仅仅1200万人,而清迈,人口却有1500万,因为这里是四省交界,云南、大理、南诏、澜沧,四省来往货物,都会经过清迈。

景泰六十三年,吞武省布政使想将治所挪到清迈去。

却遭到中枢的拒绝。

因为清迈是内陆城市,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口,1500万人已经严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了,如果再迁移治所的话,清迈附近的自然环境全都要报废。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人口达到1500万人,是很恐怖的数字。

现在是海运时代,全球化的大时代。

靠海做贸易,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

大明是世界制造工厂,运输业和制造业,是很多省份的支柱产业。

作为大明最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朱厚煐并没看到太多狗屁倒灶的事情,何况此时还在搜捕调查中,很多沉案旧案得以沉冤昭雪。

从吞武省东进,乘坐火车去万象省。

万象省就是新扬州,景泰六十五年改的名字,本来想叫金锡省,因为省内横向贯穿一条锡河,锡河里有金沙,所以想叫金锡省。

征集了很多意见,都觉得万象比金锡更有记忆点,而且万象作为老挝的首都,地名也算是历史沿袭,而且将老挝万象划给了万象省。

就定为万象省,简称暹。

和吞武省以栋帕那费山脉和巴塞河为界,和南面的湄公省以扁担山为界。

常住人口仅有3000万人,户籍人口7200万人,实际常住人口不超过两千万,而且多是老年人。

年轻劳动力,都被吸去了吞武省。

万象省建立之初,也是有一块海洋的,可地理隔绝因素,整个万象省都在群山缭绕之间,非得划进去一块大海,会让湄公省和吞武省,以及汴京脱轨,后来干脆万象省变成内陆省份,也就不近海了。

毕竟大明重要省份是吞武、汴直隶、湄公三个沿海省,万象吃点亏也是应该的。

朱厚煐看到的可不是一片祥和,而是问题巨多。

他去了几个城市,城市很破旧,还是大明初占时修缮的城池,这些年都没有再修缮,很多沥青路都已经烂掉了,甚至还能看到熟土路。

这在大明其他省份根本看不到的,大理再穷,也没有土路啊。

整个万象省,没有一个人口过五百万的城市,基本都是一百来万人口的特小城市,没什么竞争力。

沦落成这样,说明连朝廷都不重视。

来万象省任官的官员,自我感觉都是被流放过来的,来了更不干活了,都是熬一天是一天,干到退休拉倒。

景泰六十六年了,大明还有这么穷的省。

这是朱厚煐完全没想到的。

万象省不止人口净流出,尤其是女性人口,基本都去隔壁的吞武省、湄公省打工去了。

省内离婚率也高,现在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儿子儿媳都离婚了,有感情还好的,夫妻俩也都去隔壁省打工去了。

最奇葩的是,景泰六十三年,万象省的省治孔敬市,竟然有初中倒闭了,因为整个初中就招到了三个学生,无奈之下倒闭了。

像汴京的初中,都人满为患,老师不够用。

人口达到四十亿的大明,万象中学居然招不到学生,也是大明奇景。

万象属于是一处烂,处处烂。

人口流失,经济衰退,教育自然也跟着衰退了,好老师好医生都去汴京工作了,剩下的都是混子。

教育资源肯定是越来越差。

家里有能力的,肯定送孩子去汴京读书,家里没条件的,也得挑个好学校。

万象省是大明第一个被迫教育改革的地区。

小学、初中、高中能合并的合并,倒闭了一多半学校。

走在孔敬市街道上,朱厚煐都看不到几个年轻人,甚至连人都很少见。

万象省的省治,人口竟然只有120万。

最大城市万象市,人口才210万人。

面积广袤的万象省,已经在全国省级排名中彻底掉队了,在最后几名挣扎。

朱厚煐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万象省的人很矮。

在吉隆坡、新京、汴京、芭提雅并没有特别的感触,可在万象省的孔敬,却真的感受到到了矮。

朱厚煐并不高,也就178,穿着马面裙,看着不高。

可他走在孔敬街头,怎么有种巨人走进小人国的感觉。

大明在景泰六十五年时,进行过身高统计,目前大明男人平均身高173,而北方平均身高在175左右,南方平均身高在165左右,百越平均身高在160左右。

全国平均身高最高的省份,是吉林、黑龙江,两省平均身高在183以上。

在整个北方,低于175的被视为三等残疾。

现在的孩子营养都好,营养均衡,一代比一代人长得高。

北直隶平均身高在176左右。

西北地区的身高都在174左右,热河、蒙古地区身高也在175左右,辽宁、朝鲜也不矮。

整个北方,身高都比较高。

而女人,北方平均身高在165左右,南方女人的平均身高则在158左右,百越之地的女人平均身高在150左右。

而在景泰八年之前,估计全国男人平均身高在155左右。

北方高一些,平均身高在162左右,南方平均身高在150左右,当时的人营养不好,吃不上肉蛋奶,补充不到足够的蛋白质,再加上过早干活,导致身体累伤了。

百越之地的平均身高更矮了,明军来的时候,看见一群群140的小矮人,倭国也这个身高。

全国女人的平均身高也就在146左右。

真的矮。

就这么矮,大明绝对是同时期世界第一高的。

那些白人奴隶,都一米六十多,也真的没明人高。

五十多年来,大明最近三代人,营养跟得上去,身高是疯涨,现在十四岁的孩子,身高都快一米八了,不分南北方,都长高了。

汉人本身就有长高的基因,大明的身高已经是降级的身高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更高。

如今长高实在太正常了,汉人祖先就高。

但百越之地还是矮。

主要是太热了,人常年生活在如此炎热的地区,容易厌食,食物又以酸辣为主,这些食物不利于长高。

长高就得多吃肉,多喝牛奶。

气候炎热的地区,是吃不进去油腻食物的,人体营养摄入不足,长不高很正常。

但是。

朱厚煐却发现,万象省的人,好像比其他省份都矮。

万象省虽然穷。

但大明全体国民,肯定是吃肉自由,肉蛋奶肯定能供得上,而且价格不贵,吃低保的人家也能吃得起肉蛋。

为什么还长不高呢?

万象省生活的也都是汉人啊,固然有一点土着的基因,但更多的是汉人基因啊,还有欧洲人基因呢,怎么可能长不高呢?

朱厚煐发现本地吃的食物太辣了。

朝廷还有吃辣大统计。

全国最能吃辣的地区,第一就是万象省,第二是贵州省,第三是重庆省、第四是四川省、第五是云南省、第六是广西省,第七是大理省,第八是江西省,第九是交趾省。

汴直隶、吞武省、马六甲省都不吃辣的。

这几个省份是以甜食为主,他们和江南人的口味差不多,清淡、甜食,所以糖尿病多。

万象省和贵州人一样,都特别能吃辣,万象省人更胜一筹。

这项统计,是按照当地辣椒销售量来计算的。

而这些吃辣地区的肛肠医院开的最多。

不得不承认,辣的东西味道是香,但吃多了就不好了,不止伤皮肤也伤肠胃,胃病发病率高发,胃癌发病率极高。

朱厚煐随便买了几份饭菜,就放了一点点辣,结果他喝了一下午的水,都没解辣。

他不能吃辣,一点辣都不能吃。

他看见本地人吃饭时,放了很多辣椒,他以为不辣呢,谁知道差点吐血。

这边的辣椒,都种植特别辣的辣椒,香辣的辣椒没人喜欢,都喜欢超级辣,魔鬼辣是不能吃的。

魔鬼辣主要用于工业上,制作辣椒精,或者用来涂抹在船底板上,让海洋生物无法寄生在船底板上。

而魔鬼辣,就种植在万象省。

万象省是魔鬼辣椒的产业基地。

还是橡胶、甘蔗、茶叶基地,一个个种植园,却还是穷得令人发指。

作为一个穷省,有山有水的,应该成为旅游城市的,结果万象省的官员摆烂,导致全省彻底报废。

朱厚煐在游记上详细记录,回京后要禀报给皇祖父,要派来一个有能力的官员来万象省。

却不想想,这么简单的道理老皇帝想不到吗?

因为人口净流出呀。

无论发展什么行业都需要人力的,想吸引本地人回流,起码得先提供工作机会,贸然把人弄回来,却没有工作机会,岂不是耍流氓嘛。

问题是,发展旅游,也需要相应产业链的。

这些产业链是要投钱建起来的。

就说景泰八年前的大明,为什么不发展北方,反而将资源全都砸在了江南?

因为投江南一分能赚出两分钱来,投北方一分得赔两分。

同样的道理。

投资到万象省来,纯属赔钱,没办法。

就算老皇帝想投,也没人跟投,最后只是中枢补贴地方,地方还是发展不起来。

所以,万象省就这样烂着,朝廷也没办法。

矿产资源之类的,万象省很丰富,但朝廷不需要啊,而且人力资源少开采成本高,宁愿从国外购买,也不愿意自己采矿。

这就是万象省的窘境。

朝廷没辙。

所以从朝廷来的官员,也都毫不掩饰的摆烂,人家都不想升迁了,无欲无求,谁还能把他们怎么样?

所以,万象省是越来越烂。

(本章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生活系游戏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三千世界漫谈 法宝修复专家 艳海风波 不负卿莫别离 夫君,来种田 李世民魂穿刘阿斗 近距离爱恋 贵女多娇 大宋游侠 雁鸣长空 护花状元在现代 忠犬神探 超级电力强国 超神学院之万界英灵 听说,爱情回来过 洪荒之孔宣传 暖床王爷丑颜妃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三国江东霸主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无情江湖路 玛雅之小兵传奇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大楚武信君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寒门状元路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道藏辑要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萧蓝衣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txt下载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