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光头李三

首页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想当皇帝的领主 抗日之铁血使命 我真不是亮剑头号特种兵 调教太平洋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千山记 封侯 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光头李三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全文阅读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txt下载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39章 属国降级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徐有贞,你给朕整理一份大明官学的详细记录,朕要看一看。”朱见深对江渊说完话后,便转过头来对着徐有贞说道。

徐有贞赶忙站起身:“是,陛下。”

“你先下去整理,朕给江尚书再聊一些。”朱见深轻声说道。

徐有贞听完之后,看了一眼江渊,此时他心中虽然不舒服,可脸上还是表现如常:“是,陛下,臣先告退。”

朱见深没有应话,只是点了点头。

而后徐有贞转身朝着外面走去。

一转身徐有贞脸上就戴上了痛苦面具。

陛下要跟江渊单独聊天,让自己先行离开,自己还从未经历过这样子的待遇啊。

不行,下去之后,我还要好好的下些功夫,凭借实力,让陛下将这件事情交给自己来办,将圣宠从江渊这个糟老头子的身上再抢夺过来。

徐有贞走后,朱见深又跟江渊聊了很多。

此时的朱见深虽然有了新的想法。

可开创官报的打算也没有彻底消失,既然在全国推广起来,比较艰难,不切实际的话,那就可以从两京先行开始、

等到南京城北京城的官报接受度高了,就可以在各个地方州府开始推行官报,而后慢慢的朝着下面延伸。

因为成立一个官方性质的对话窗口,在朱见深看来很是重要。

对于皇帝陛下想在两京开展官报的想法,此次江渊并没有太多的排斥,这算是皇帝陛下的第一次让步。

半个时辰之后,江渊离开了乾清宫之后,下去安排事情的张保,也回来了,并且还带着一份石亨,韩雍两人的奏章给了朱见深。

朱见深心心念念的安南之战正式开打了。

朱见深从韩雍的奏章之中,看到了明军的准备情况。

广西,广东两省集结善于丛林作战的士兵三万余人,云南,四川善于丛林作战的五万余人,土司协助军一万余人,再加上石亨本部,共计十万大军,而其后的军需粮草,源源不断的运往镇南关,各地从旁征召之民夫二十余万人,用调用民间船只,从传统陆运军需粮草,稍作一部分的转移,由海上运输,直接运输到静安,减缓陆地供给的压力。

而石亨的奏章,就是进军路线与如何作战的想法。

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左路大军两万余人,由沐瓒率领,出镇南关,西进宣化,克太原。

中如大军六万余人,由石亨率领进军新安,兵压交州。

而右路大军两万余人,由王通率领,进攻静安,铲除交州新安东部的壁垒,并且获得天然海港,来接收粮草,军需,这两万人的部队就是要长期驻扎在静安。

采用的战略也是跟英国公张辅之时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进行,除了应对主力之外,还要对付小股的作战别部队,而除了常规的进军路线有所改变之外,其他的都是照本宣科。

说白了,对于这种灭国大战,石亨自己还是有些不自信的表现。

不过其残暴,石亨比去世的英国公张辅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他的一个优点,大军所到之处,不管老弱妇孺还是青壮年,全部被杀,让安南北部的百姓恐慌,纷纷南下,不敢响应黎朝官僚的响应,留在家乡,为国尽力,这也能再最快的时间内,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南后方。

而明军士兵在安南杀起人来,一点都不心慈手软,最大的原因就是这片土地上面曾经埋葬着数万的明军士兵,战争很是残酷,普通的士兵没有选择,一旦仁慈,就会敲响自己的丧钟。

而安南最重要的城池还是明治二十余年的期间,就已经摸得清清楚楚,他们甚至比交州城的皇帝都要清楚。

交州也就是河内,龙城,也是黎朝的东京城,在下面的清化城是为西京城,也是两京制。

朱见深看完这两封奏章之后,轻声说道:“希望五年王师能够平定安南。”

“陛下放心,陛下乃明君之典范,安辽东,平女真,定朝鲜,国运隆盛,我军也是士气正旺之时,而武阳候骁勇善战,韩尚书运筹帷幄,沿疆兵士皆是大明之精锐,此次安南之战,注定大胜。”张保赶忙开口说道。

朱见深看了一眼张保说道:“朕让彭时所写之讨安檄文,明日大朝会由你宣读,再给朕拟写圣旨一份,此番战死安南之将士,抚恤规格提高三成,所征调士兵之地,为广西三府,云南三府,广东六县,还有四川两府,免除赋税徭役三年。”

“是,陛下。”

说完之后,朱见深闭上了眼睛,仔细的想着。

历史的轨迹从曹吉祥发现美洲大陆,朱仪绕地球一周之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安南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了,即便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可为子孙后代争取诸多的海港,土地,甚至将南海定义为华夏的内海,不管这一代付出了什么,都是值得的。

而在这个时候,刺激生育的政策也要开始上马了。

人多力量大。

特别是在民族想要获得更多栖息地的时候,需要的就是人。

实际上石亨决定进攻之前,黎朝皇帝黎宜民就曾经为了避免战争的来袭,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

首先是派遣高规格的使团前往镇南关,言及,可献出户籍人口的详细信息,甚至自愿从属国降级为属地,这个奏章到了京师之后,朱见深只是给石亨,韩雍二人回信,一切按照原计划进行。

这都准备两年了,不打不就成笑话了吗?

在镇南关没有得到回应之后,那黎宜民就让自己的弟弟黎思诚,也是黎太宗的第四个儿子,带上礼物,前往明朝京师,想要通过大明高层的介入,来结束这场他没有准备好的战争。

不过黎思诚所带使团,刚刚到了广西,见到了韩雍之后,石亨就开始进军了,而韩雍也将黎思诚使团给扣了下来。

下去之后的徐有贞开始召集了礼部的官员,一起为了官学收集材料,用了三个时辰,就完成了大部分,而后他又开始走访了一些,在县学有过读书经历的官员询问。

到了傍晚的时候,徐有贞就拿着自己整理好的东西,前往了乾清宫。

在徐有贞的字典之中,今日事今日毕,更不用说,是为了皇帝陛下做秘书性质的工作了。

乾清宫中的朱见深看着徐有贞搞得竟然那么快,也有些诧异,抱着徐有贞想应付自己的心理,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知道徐有贞是下了真功夫了。、

对于大明的县学,还有私塾都有了详细的记载。

开办官学,洪武年间就在进行,不过只是止步于县学,对于生活在乡下的百姓,是没有涉猎到的。

并且这个官学,说白了发展的久了,也成为了给与地方特权组织福利的场所,除了你真的是天才,不然你根本就进不去。

明初建国之时,太祖高皇帝便成立学校。

国子监是大学,县府学为中学,社学就类似于小学。

因为经受蒙古的残暴统治以及数年战乱的影响,让刚刚成立的大明,在选士方面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大家都是文盲,怎么搞建设。

扫文盲就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

而后,朱元璋便将开创县学定义为:“最急务,当速行之”。

半月之后,太祖高皇帝就向全国发布了一份关于大建府、州、县学的诏书。

府、州、县学是在全国府、州、县衙门所在地设立的一种官办中学。

现在内地传统府衙为一百八十二个,州为两百八十三个,县为一千二百三十六个。

明初全国府、州、县学的总数有一千八百余所。

府、州、县学每年招生一次,考生有两大来源:一是“民间俊秀有才有钱”,二是“官员勋贵之子弟。”原则上六品官员孩子就可以直接进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官方设立的学校是跟普通的农家孩子是没有一点关系的,更不用说,最高的学府国子监了。

一千八百所学院,每年只能招收六万余名学生,这也是太祖高皇帝亲自定下的定额。

府学生员40名,州学生员30名,县学生员20名。

初看六万学生是极多的,可若是跟全国适龄百姓人口一对比,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而且经过发展,有天分需要上官学的人,是上不了的,而不需要上官学都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却都在官学之中上课。

只因为大明的种种优待,不仅给了官学学生一种政治上的肯定,也给了其实打实的好处。

这些学生从上学开始就开始享受大明朝廷给的优待,被称之为“廪膳生”,每月相对应的学政衙门都会给其“食米六斗”的补贴,还对他们实行免费供给以“鱼肉”的伙食优惠,此外这些学生还享有免役特权,并能荫免其家差徭“二丁 。

没有什么关系,日子还算过得去的百姓,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就会将这些孩子送往私塾里面读书识字,但也也是一小部分,而私塾的老师,也都是一些读过私塾的人,他们的水平并不高,教出来的孩子也根本无法跟县学中走出来的比较。

说白了,现在大明所有的上升通道,都是闭塞的,寒门出贵子,不假,可首要条件是你必须是寒门,祖上曾阔过的。

虽然朱见深想着要开创一个百家争鸣的大明社会体系,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为普通百姓心中对于成功的定义。

可他也清楚,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自己即便朝着一百活,都看不到这种转变。

他只能潜移默化的去影响,比如增加工匠的高度,待遇,比如解除一些商人的限制,而普通的农垦百姓,就要不留余力的树立他们是天下之根本的信心,慢慢的减轻士大夫的影响力。

即便是自己的上一世,世界都变了,大家心里面也都相信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事情,可他们的身体却很诚实,百万的年薪比不上月收入六千的铁饭碗。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埋藏在所有百姓内心深处的种子,上岸考公,也是百姓心中对于自己孩子的期盼。

这没有什么错,当然在另一方面来说,也并不可悲,五千年的传承,让所有的百姓,都知道安定的重要性………………

徐有贞看着陛下的脸色,时而轻缓,时而凝重,当下心里面也没底气,七上八下的,难道陛下觉得自己收集的信息不对吗?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之千金媚祸 掳爱:错惹豪门继承人 天官赐福 把弟弟养歪了肿么破 我女友是外星人 一品邪凰三小姐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三生降头 不负卿莫别离 谁敢与我食铁兽夺笋 从棋魂开始的无限 汉乡 女官 巧姻缘,暗王的绝色傻妃 绿茵之谁与争锋 云间长生叹 阿苏尔纳克斯事记 霍门 总裁痴情蚀骨 霸宠一神秘娇妻 葛英与兴明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大楚武信君 寒门状元路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衣冠谋冢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光头李三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txt下载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最新章节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