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宋

林二虎

首页 >> 风流大宋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谍网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谍影无声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逍遥太子爷 抗日之战将无敌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封侯 亮剑之独立大队 
风流大宋 林二虎 - 风流大宋全文阅读 - 风流大宋txt下载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7章 金花榜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八月初十,高邮军解试发榜之日。

虽然由于主考官的奋力加紧,解试的基本结果在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是初八这天就已经基本清楚。

但是,毕竟有近两百名的考生,每人四份试卷,每一份都得仔细核对原卷与誊抄卷,还有最终评分的抄录、合并计算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须一丝不苟地全部做完。

之前曾提到,元佑年间的科举提出了“经义、诗赋与策论皆重”的策略,而最终三者何以为重,最终的标准还是掌握在主考官的手上。

而这次高邮军的解试,秦刚四卷第一,其中赋卷又是全场唯一的“上中”高分,而这样的成绩,便无须考虑主考官的权重因素,便是当之无愧地定为本次解试的解元了。

当然,本次解试,高邮军所分配的解贡名额是十五名,所以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如何确定第二至第十五名的名单。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第十五名是“孙山”,第十六名就是“名落孙山”。为了最大程度的公平,从第十五名到第二十名的卷子都需要拿过来,再度细细地进行核查一遍,从这些卷子里挑出最合适的“孙山”之卷。

经过这些工作之后,解榜才算是最终敲定。

发榜时间定于当日巳时,但军学大门口的张榜处从卯时就已经开始有人占位了!

三年一次的解试,如果能够取中,那就是有了来年年初入京参加省试的资格,而省试再中,就是可以入朝为官的进士,最后的殿试只是重新确定考得进士的各位最终排名。

一直到了后世明清朝代的科举,要经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与殿试这六轮考试的磨砺,如此看来,大宋学子的登仕之路只需要三轮考试,还是相当幸运的。

高邮军内参加此次解试的学子大约两百人,除了少数学子本身就住在高邮城里或附近,其它来自于四乡八郭的学生,都会在这些天里在城里临时租住客栈或一些短期住所。

考完试后的两三天里,就算是中间劳累,也都基本恢复得差不多了。反正也是闲着无事,那还不如早一点过来,占着一个好位置,好及时看到发榜结果。

秦刚没有过来。他的两个好兄弟早就说好,让他在家里安心等候,两人一早就去了发榜处。

胡衍守在榜下,于第一时间察看结果,一旦看到消息,知道这个时候是很难挤出来的,也就不必花费力气了,直接喊话传给守在外围的谈建,再由谈建立即跑回家报信。

这是妥妥地按照金榜题名的节奏所做的安排啊。

“要是没中,衍哥在里面大声喊不就尴尬了吗?”黄小个听了后提出这个疑问。

“瞎说八道!”胡衍一瞪眼睛,“我大哥怎么可能中不了?我过去只是要最后确定一下大哥的排名!”

“是啊,黄小个,你敢说你家主子晦气话?是不是要掌嘴?”谈建也虚张声势吓吓黄小个。

黄小个慌忙说“不敢”,逃也似地回门房那边了。

巳时即到,军学门口的张榜栏下已经挤满了看榜之人。

军学门内响起三声炮仗之声,既而大门打开,出来一队军士,于前面驱开人群,在榜下让出一条通道。

当中一名校尉,手中高举一卷黄色的布榜走到张榜栏,先将黄布榜两端固定后,然后回头看了看后面已经开始鸦雀无声的人群。提气高喝一声:

“元佑八年高邮军解试,现在发榜!”

说完,便一下子扯开系在布榜两端红绸系着的活扣,一瞬间,十五人的姓名及其考籍便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姓名并不多,后面围观的人群中顿时开始喊炸开来了。

有人高呼:“我家少爷中啦!”

有人拼命叫:“前面看过的人让开一下啊!”

而早早守着前面位置的胡衍,愣是先看了一圈其它位置的名字,才最终敢把眼神锁定在榜单最上面、最显眼的那处:

秦刚,高邮县北窑庄坊。

他也顾不上骂自己前面的糊涂,拼了命地跳起来,向着外围谈建的方向大声吼道:“解元!我家大哥秦刚中了解元!”

他的这声吼叫,明显把其他人的声音一下子压下去了,所以,接着他重复的第二遍声音便显得清晰异常:

“我家大哥秦刚中了解元!”

不待其他人反应并露出羡慕崇拜的表情,谈建已经完全确认了胡衍传出的内容,立刻欢天喜地地向着家里方向狂奔而去,一路之上,还不忘连声高呼:

“我家大哥秦刚中了解元!我家大哥秦刚中了解元!”

人群之外,有一小个子丫环,也是听得仔细后,面露喜色,一溜烟地跑回城西的马员外府上。

“小姐,小姐,发榜了……”小丫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怎样?”郭小娘一把抓住丫环的手。

“解元,是解元,秦家小官人考中的是解元!”

“啊!”郭小娘一下松开了手,又紧紧在攥在胸前,“我果真没有看错此人。”

城东,北窑庄,秦家。

秦规受庄主所托,一早也来到了这里。原本他是也想和胡衍他们一同去看榜,后被秦刚劝了后,便留在堂内喝茶。

而秦盼兮则是坐在了门口,等候着谈建第一时间传回的消息。

发榜时间刚过不久,就听着街头那边一阵嘈杂,中间似乎听到了谈建似乎有些嘶哑但却音量极大的叫喊之声。

秦盼兮不由地站直了身子,马上就看到了一路飞奔的谈建,并终于听清了喊声里的具体内容:

“我家大哥秦刚中了解元!解试第一!”

又惊又喜之下,秦盼兮转身就冲进了家里,脆生生地报喜:“哥,建哥回来报信了,你中了,是解元!第一名!”

秦刚正在给秦规面前的茶杯续水,听到了小妹的声音,手里的水却没有一丝抖动,仍然是稳稳地续满了杯后,才回首笑道:“是吗?那敢情好,你去屋里帮我准备些红包与彩头什么的。待会儿一定会有不少人来。”

盼兮开心地“哎”了一声,就赶紧跑进屋里去准备了。

一旁的秦规在惊喜之余却是满眼的钦佩,赞道:“十八郎,我先不提这恭喜你高中解元的大喜事,单看你现在不惊不咋的沉稳气度,真是应了族长说的那句话,十八你就是一个天生能够做大事的人!”

秦刚苦笑道:“其实于我而说,只要解试能中,那便是喜事了。只是现在,如果我要说情愿不拿这个解元,能够省却太多的浮华之事,九哥你可相信?”

秦规笑着点头说:“万万说不得,就算为兄相信,他人也会骂你矫情啊!”

说完之后,两人哈哈大笑。

秦刚此时的确才有一种恍然晋级的感受。

虽说之前一直不曾担心过解试的考试,又尤其是在考前还拿到了金参军带来了试题样卷。

但考试毕竟是考试,唯有得知了最终考试成绩之后,方才感觉到自来此世间之后的转折点,才真正来临了。

入京赶考的“入场券”终于成功握在了手中。

秦规则赶紧提醒道:“十八弟你中了解元,想必不多时就会有官差前来报喜。你还是换上正服接报为好。家里的那些准备事宜还是由我来准备吧。”

“哦!”秦刚听着有理,便拱手谢道,“那我去里面准备,这里有劳九哥了。”

“什么话,都是自家兄弟,也是秦家的大喜事。”

秦规立刻出去,拉上已经笑得合不拢嘴的秦福去忙乎准备了。

果真,一柱香不到的时间,就听得街头传来阵阵喧闹乐声,引得北窑庄的所有人都涌上街来围观:

只见一行而来的军府报喜官差共有六人,前面一人敲锣开道,一人手捧红绸捆扎的特制精细木板,那便是上面记录考生姓名、中榜名次以及考官姓名的“金花榜子”。

接下来,中间的两人带着唢呐吹器,一进入街面便开始了喜乐的吹奏,再后面,两个人分别高高扛着写有“捷报登传”、“解元及第”两块木牌。

这一下子,整个北窑庄都哄动了。

“咱街上出了解元啦!这是谁啊?”

“还能有谁,秦家的秦刚啊!”

“现在可不能直接喊解元的名讳了,一定要喊秦宣义大爷!”

周围跟上了满满一圈的小孩,官差也不驱赶,保长王麻子不知什么时候喜笑颜开地赶来,与领头的官差询问了几句,便忙不迭地走在前面,往秦家的宅门口带去。

随着锣声与乐声接近,秦刚、秦福以及秦规三人早已迎出门外。

领头的报喜官差是认得秦刚的,赶紧上前,高举金花榜子,大声说道:“下官高邮军府司户参军,受毛知军所托,特来给秦宣义报喜。恭贺秦宣义高中高邮军解试榜首,解元及第!”

秦刚赶紧回礼并将金花榜子接过道:“多谢参军,多谢各位官爷。”

秦福在一旁赶紧将事先准备好的大红封拿出,给报喜的各种官差一人递了一封,又忙道:“几位官爷辛苦了,还请进来喝点茶水吧!”

秦规也跟着将几个人迎请进了大门。

秦盼兮此时正指挥着黄小个,将已经悬挂而好的两串鞭炮点燃。

顿时,噼哩啪啦地爆声齐鸣。跟随官差过来的小孩子们捂着耳朵尖叫着,却还一个劲地要往门前窜,胆大的还在地上去拾捡一些没有燃着的小鞭炮,胆小的则贴过去靠着大门往里瞧。

秦盼兮虽然并不比这帮孩子大多少,但是如今却是喜气洋洋地以主人家自居,笑着拿出准备好的篮子,抓起里面的崭新铜钱,使劲向街中洒去。顿时,那帮小孩便欢呼着冲向街中,去争抢掉落地上的铜钱。

王麻子没能跟着官差进门内去喝茶,此时便对着秦盼兮说着各种恭喜贺喜的话。

盼兮也是个精明人,也掏出了一个大红封子递过去,这下子可把王麻子给乐坏了,连着说:“原本是不好意思的,可这解元家的红封是大喜之物,老汉我就腆着脸收下了!”

进了正堂喝茶的官差也都只是意思一下,讨个彩头。坐了一会,转达了毛知军的祝贺之意之后,便回去了。

秦福郑重其事地将官差送来的金花榜子置于正堂中间的香案台上,口中不住地念叨着祖宗保佑,虽然还不是进士及第,但是出了一个解元,实在是荣耀的大事。

这种金花榜子,但凡接到的家庭,都会一直放在正堂之中供奉下去的。更有甚者,还会把它请至宗族祠堂里,供族人以及来访客人观赏,以示荣耀。

秦规也赶紧派了与他一起过来的人回秦家庄去,向秦三太爷与徐夫人等报喜。

眼下城里秦宅这里,少不得接下来会有大批的客人前来道喜拜访,这些事情,自然是缺不了他的张罗。

而随着解试锁院的结束,几位考官所抄录的《九州求才》与《少年华夏说》的一诗一赋,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传遍了高邮全境,再传向周边州县,更是传向了整个江淮大地。

临泽镇,菱川书院。

乔襄文正指挥人,将好不容易转抄而来的《少年华夏说》赋文精心誊录的一块大匾,高悬于书院正堂中央,并极其自豪地向众位学子宣称:

“此赋的作者秦宣义,就是我为本书院而请来的格致学教授。尔等休要看他年少!但是请读此赋,试问谁能有其笔下之雄壮之辞?谁能有其文中之豪言壮志?谁又能如其喊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至理明言?”

堂下学子一片鸦雀无声之后,出现了一个怯生生的问话:“敢问山长,这秦宣义可是今科高邮解试的解元?他真的是我们菱川学院的格致学教授?”

“嘁!本山长岂会诓汝等?!”

“哎呀呀!”

书院之中更是一片沸腾。

同一日,扬州,府衙。

众位官员正在前厅等候着新任的判知扬州苏颂的接见。

好长一段时间之后,却是一名家丁从后堂走出,对着一众官员施礼道:“各位官爷得罪了,学士长途跋涉,略感不适,今日就不能再与各位相见。各位还是先请回吧!”

在府衙的后院,发须皆白的苏颂并没有什么倦容,而是躺在长椅之上,手里拿的几页纸,上面正是如今已经传遍江淮各地的那篇《少年华夏说》。

“故兴邦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华夏之少年儿郎。”苏颂微微点颏,进而赞叹,“如此之雄劲文笔,如此之开阔胸襟。这个高邮军的解元,老夫还真是想见上一见呐!”

七十四岁的苏颂于去年四月,由高太后钦点升任为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正式成为大宋的宰相。但其耿直刚正、遇事从不妥协的立场与态度却并未因此有所改变。

今年三月,朝中蜀党与洛党在如何处置贾易一事上又开启了党争,苏颂在力阻无效的情况下,愤而请辞。

高太后多次挽留不成,最终只能同意他辞去相位,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职任集禧观使,之后于八月判知扬州。

知州的差遣,即使如扬州此上等州,正六品的文官便能做得,而苏颂的观文殿大学士已是正二品的高官,从中央下放而来,便是以高官品而任,因而前面要加“判”。

苏颂毕竟是朝廷前任的宰执,又非是因罪受贬,苏颂来到扬州的份量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不仅仅是扬州的主要官员,就连是同城的淮江东路的路一级衙门官员,都得老老实实地主动前来等候求见新知州。

只是此时的苏颂,却被这一份刚看到的赋文吸引住了。

“只是如今这朝堂之中的空气太乱,此文不知道会不会又被人拿去大作文章啊!”

注:史载苏颂出知扬州的时间是元佑八年九月,本章为了接续情节,便将其时间略略调前了一个月。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生活系游戏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法宝修复专家 不负卿莫别离 夫君,来种田 肆虐韩娱 云间长生叹 李世民魂穿刘阿斗 近距离爱恋 贵女多娇 大宋游侠 福艳之都市后宫 悍女斗中校 雁鸣长空 护花状元在现代 超级电力强国 容少的下堂妻 叱咤风云 宠婚之法医俏夫人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大叔凶猛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这个魏延不一样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最近更新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三藏还俗 铜镜约 北宋第一狠人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风流大宋 林二虎 - 风流大宋txt下载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 - 风流大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