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宋

林二虎

首页 >> 风流大宋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天唐锦绣 民国之谍影风云 带着农场混异界 我在亮剑搞援助 谍影凌云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灵剑尊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封侯 明末1625 
风流大宋 林二虎 - 风流大宋全文阅读 - 风流大宋txt下载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14章 廷论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接下来的两浙局势,开始了明显的利好变化。

两浙路经略安抚司正式宣布:南下浙闽海域进行海上扫荡的赵驷已经发回消息,他们完成了清除航线威胁的任务,正在回师路上,这样的话,不出多久时间,东南水师将会回到钱塘江口,整个江防将不再会有问题。

同步能够发售到京城的《江南时报》上刊载:来自常州、湖州、睦州及婺州等内陆州城,也派出了各自的禁军援军,正努力向杭州城集结,为了呼应这样利好的消息,新任的吕帅守还在杭州城内的校军场上亲自敲响了演兵的战鼓,主持了三场声势浩大的阅兵与操练仪式,用来展示杭州守军高昂的战斗意志。

在如此高明的软硬兼施的努力之下,围困杭州东城墙一线的靖难海盗们,在谈判桌上的口气也开始越来越软,尤其是他们因为通过前面的赎放俘虏,也赚足了好处,终于决定在沿海水师回到明州并彻底堵住他们的退路之前,赶紧撤兵。

与此同时,两浙路的报捷喜报并着几份弹章同时向京城飞速传去!

汴梁京城。

两浙路之事,在朝廷中却处于一种非常奇怪的外松内紧之状态:明面上,各位宰执重臣都十分默契地不把这件事情当作重点去关注。而事实上,中枢却已经明确:一旦有来自杭州的奏报,都会第一时间飞入宫中。

如今的赵佶已经开始担心起自己的龙椅是否还能坐得安稳了?

他在单独召见蔡京的时候,老谋深算的蔡司空则用“对方捕风捉影、己方切莫自乱阵脚”来劝导。但是现在随着时间的推进,至少在江浙这里,相信元符太子在世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在京城的酒肆茶馆角落,也开始有了不少议论着那场壬辰宫变的声音。

虽然开封府尹梁子美很是下了不少功夫,抓了不少私议此事的人。然而,当这些议论已经开始渗入到在京官员中后,各种企图禁言的努力也就收效甚微了。

这两三年来,赵佶深深地体会到做皇帝的乐趣、做皇帝的威严、以及做皇帝可以带来的各种快乐。而他也开始担心哪一天会失去这一切——而当年的那场宫变,唯一没有能够彻底解决的就是,下落不明的太子赵茂以及那个让他一想起来就会心慌的秦刚。

两浙路的这次海盗骚扰,在实际举动上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却因为在他们自称名号中的“靖难”,给所有人带来了极大的不安与威胁。

黄昏的时候,宫里的人突然来到蔡京府上,虽然蔡府正在进行准确晚饭的时间,但是来人说:官家急召蔡相进宫入对。

“多半是两浙路回消息了吧?”蔡京摸了摸本来挺有胃口的肚子,嘴里小声嘀咕着,匆忙穿好朝服,扔下了正在准备中的一桌精致酒菜,急急忙忙地跟着宫使走了。

进入皇宫前便落了轿,蔡京正好遇上了同样也是刚刚被叫来的张康国、吴居厚、邓洵武以及何执中他们。蔡京自然是一边稳稳地踱着步,一边非常淡定地对其他各人的请安问好致以点头回礼。

大家都聚合到一起,正相互谦让着进入后宫的议事殿堂时,蔡京随口问了一声:“各位可知官家今天唤我们过来,是为了何事?”

“这个时间还能有何事?”张康国没好气地说道,“自然是两浙路那里又有了新的情况。如今两浙路的消息急报,不论时辰,都是立即直送入宫中御前的。”

众人刚开始议论,那边赵佶就已经过来了,大家连忙止声见礼。赵佶摆摆手,一边坐下一边说道:

“吕吉甫上任半月,在杭州城严防死守、调度得当,令围城海盗无隙可乘。只得被迫进行和议商谈。日前借助于沿海水师加防在即的利好条件,顺利赎回了被擒的宇文伯修以及一应官兵后,使得海盗被迫退兵!”

众人听了本都一片欣然,却是有点不太明白官家的烦恼从何而来,一直看到赵佶让身边的小黄门将一叠文书捧出交予下面的宰执们传阅,同时皱着眉头说道:

“这吕吉甫倒也是个做事之人,这一边在想法逼退海盗,一边就在整顿两浙路政事。所以这次的弹劾奏章倒是一口气送过来一大堆:最上面的是弹劾苏州应奉局应奉使朱勔,称其越权擅议组建毫无战力的水师船队。从而导致宇文伯修轻敌巡江,而且遇敌之后,竟然临阵脱逃,最终致使主帅被擒、江防失守,并直接导致了杭州城被贼寇逼临。”

“下面的那几份,有弹劾沿海水师不顾大局,擅自全军南下,实则中了海盗们的调虎离山之计;有弹劾两浙路漕司以及多州市舶司,说他们有勾结海盗、传递消息、欺行霸市之为;还有弹劾提点刑狱司的,具体各位细看。”

也就是说,除了他吕惠卿直管的帅司之外,漕司、宪司、市舶司,还有沿海水师所在的荆湖江淮巡检司等这些平行衙门,统统被他弹劾了个遍。

在座的都是修炼多年的官场老狐狸,回头再看吕惠卿的飞捷胜讯,大致就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这便是就妥妥的挟功自重,因为在眼下的杭州以及两浙路的局势之下,他提出了这些弹劾,也都是有理有据,朝廷若是不准,那么他吕惠卿在接下来的事情上,是不是尽力、甚至做事的效果与成绩都会自当别论了。但是,如果全部应允的话,那么所谓的分权制衡一策在两浙路也就不复存在了,无论是漕司、宪司,还是新兴的市舶司以及沿海水师,恐怕都会有经受重创之后,要对他吕惠卿所掌管的帅司俯首听命了。

只是,以在座几位宰执们的基本经验来看,却是觉得吕惠卿的此举有过于轻佻与急躁了。就算是他真的想借功邀功揽权,其实也没必要这么直接地通过明章弹劾来实现目的。他完全可以在公开的飞捷入京时,附上自己的密奏,将同样的情况与官家细细说明,相信赵佶也地体谅他临危受命,手头的确需要这样一些便宜行事的空间。自然也不会完全驳了他的面子,大部分弹劾也是可以认的。

可是,这次吕惠卿却是直接以公开的弹章上奏,直接攻击两浙路那里的同僚,却是将官家与宰执架了起来,逼迫着立即要给他一个说法。要是以此腹诽的话,这实在是大不恭敬,明显是没将宰执们、甚至是官家放在眼里。

蔡京眼睛瞥了瞥张康年,后者立即心领神会地站出来道:“臣以为弹劾应奉局朱勔一事须得一分为二来看才是。其一,海盗侵扰两浙路已有一段时间,两浙各州县都在叫苦水师力量不足,难以面对海盗。而这朱应奉以其本意,也是为国分忧,主动帮助杭州筹建水师,加强江防。其行为可以参照勇敢效用法,本属可鼓励之举。”

加了右仆射在身的门下侍郎赵挺之,由于已经正式与蔡京并相,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地,但凡有事,就会站出来与蔡京唱反调,此时他便站在那里哼了一声道:“按张枢密的说法,这个朱勔不仅是无罪,反而是有功喽?!”

“臣就是讲了要一分为二来看嘛。”张康国不慌不忙地说道,“朱应奉为国组建效用水师,当然是有功在先。至于其二,这匆匆组建的效用水师,理应要经过足够的训练才上阵迎敌,而这朱应奉应该是没有经验,加上可能是立功心切、过于自傲,自是也就导致了后面的错误结果。所以臣才有这‘功过两相论’的看法。而至于是否以功抵过,还是功不抵过,还请各位共同发表意见。”

张康年的这一番辩述的确是滴水不漏,表面上是对朱勔进行功过两番的分别确认,当然实际上表达的便就是功劳不小、过错却是可以原谅的意思。

邓洵武赶紧跟上道:“要说这朱勔不通军务也是难免的,关键问题是这宇文伯修也算是做过好几任的帅司主官,却是他的轻率出巡的决定,才是导致最终水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所以更多的罪责理应由他来承担。”

因为官家这次已经批准了宇文昌龄的致仕请求,所以邓洵武现在放心大胆地把主要责任推到的这位致仕老臣的头上。然后再加上张康年前面所讲的朱勔之功,这明显就向着“功大于过”的方向而来了。

“好一个‘功过两相论’、好一个‘不通军务’,我大宋立朝百余年,大小事务皆有法度,擅自组军这是形近谋逆大罪,临阵脱逃,这是军中问斩重责,几位宰执,竟连这样的大过都能轻飘飘地一带而过,简直是旷古奇闻!”赵挺之不禁愤言道。

赵佶听着,他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提拔赵挺之出任右相,目的自然是看中了他不阿附蔡京,并且起到可以制衡其的作用。但是眼下讨论的这个朱勔,却是一直以来深得其欢心的办事之臣,赵佶有心在这种不重要的小事上放其一马,蔡京的几个同党猜度得清楚,本不有了前面一番言语之后,正好他便可以顺水推舟就此赦免了他。可是,赵挺之“逢蔡就反”的犟脾气,可是一点边界与尺度都没有,实在是让他有些厌烦了。

“老臣以为,若依所作作为来看,苏州应奉局的朱勔此次应是功大于过。但是,若要从对地方政事的实际影响来论,却更是功不抵过。毕竟这次的失误还是让海盗进逼到了一路之首府城下。”蔡京此时开始了看似公正的发言,“所以,依老臣之见,当要对朱勔下诏训责,并要罚他半年的俸禄,以敬效尤!”

还是蔡京更懂官家的心意,赵佶原本就不想惩罚一直为他尽心尽力办事的朱勔,但是又不能明着不回应大臣的弹劾,听着此话,他的眉头略略有点舒展。

但是不上路的赵挺之又缠了上来:“陛下,关于苏州应奉局平日里的弹章,政事堂内也收到了不少,只因此衙门体系特殊,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纠察方式。眼下既然这主持两浙路局面的吕吉甫要弹劾这朱勔,不若也将这些事情交由他去查验复核,如果确因诬告,自然会让吕帅守知难而退;如果确有其事,自然也会数案并罚,算是给地方上一个恰当的交待。”

“赵相此举无异与与虎谋皮,恐将地方上官员失和,为乱大局。”张康年回道。

“只是让其复核查验,最终裁断还是会让其报至政事堂来决定,又有何乱之有?”赵挺之冷笑道。

“查验朱客省的过错,老臣以为派遣内官即可,两浙路眼下仍以稳定军政为主,不宜交至安抚司。”蔡京淡淡地说道。

“若在此前,派遣内官也无不可。只是眼下这朱应奉不是已经牵扯进了这次的两浙之乱局了么?”赵挺之丝毫不让。

眼看为了这事又要吵起来,赵佶头痛不已。关键在今天,他已经顾不得过多考虑朱勔的事情,而是后面的诸多问题,所以他便作势板起面孔道:“蔡相提出的诏训与罚俸之事是对眼前,赵相提的复核查验之策是对从前,两者都有些道理,朕便都允了,就这样办吧!众卿再议议其它之事。”

同知枢密院事的刘逵一直很少会有存在感,此时也抓住机会出来为沿海水师的事情辩解了几句,大意便是这海盗行踪难定,此前便就是两浙路各地皆有海盗的迹象,也多次要求水师出兵,总不能现在应其要求出兵了又埋怨其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张康国则因为沿海水师一直不听其调度的原因,便开口讥讽,问起这次他们南下剿灭海盗,可是得了什么明确的功绩么?而明明海盗都打到杭州城下了,他们如此大的失误,还不是有罪吗?

赵佶听着下面几人再起了争辩,眉头却是越锁越紧。

这几个宰执,有的说着场面话,有的顾左右而言他,也有的就理死认理,可是他们中间,居然却没有人看得起来最重要的问题所在:

这吕惠卿早就做过了副宰相,眼下上任前还恢复了观文殿学士的贴职,又是重地帅守,这次一出山即闪亮开局,干净利落。同时还毫不留情地将一众同僚尽数弹劾贬低,也就是很难再找出旁人去分润他的功劳。所以,一旦他最终完全稳住了两浙路的形势,立此大功,除了让他吕惠卿重入两府、再任宰相之外,却还有什么可封赏的呢?否则有功不赏、所赏不适,怕是会冷了满朝文武的心啊!

眼下的赵佶十分依赖于蔡京的总体谋划,当然也不甘心被其全盘掌控,所以才有着拉扯着赵挺之上位与之相抗,底下再安排了一个吴居厚作个帮衬。总算是费尽心机,才好不容易摆弄出了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局面。要是让吕惠卿这样的三朝老臣进入宰辅之列,那岂不会要引起天下大乱般的变化?所以赵佶才如此急切地把正在吃晚饭的各位宰执们统统叫过来,为的就是希望他们给自己出个好主意。

其实,宰执们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如果要他们现在就明着站出来,放着吕惠卿明明白白的功劳不论,就揪着他越权干涉其它司监、并肆意弹劾他人的事来建言治罪。其实谁也不愿干这个得罪人的差事。

不过,赵佶的本意也并非想对吕惠卿治罪,只是想着谁牵头批评一下对方,然后就可以为最终否定他进入政事堂的一个语气,也就够了。

只是,这么多的宰执,怎么就找不到一个真正能体贴上意的人呢?

赵佶阴沉着脸,眼神在面前臣僚的身上一个个划过,心情非常地不好。

而此时已经看完所有弹章的何执中则站出来说道:“以臣之陋见,两浙路此乱,虽然只是一路之地,但是却事关整个东南局势的稳定。况且如今东南海税收入日重,吕吉甫此番运筹帷幄,功劳非小。如今虽然可能会有些擅专越权、践踏同僚之嫌,但要是穷究治罪,一则也会闹个你是我非的局面,二则也不是优待功臣之法。算来算去,都不会让地方上的人心稳定。而人心一乱,日后海盗若是卷土重来,又将再能使用何人呢?”

何执中本是赵佶为端王时的侍讲,算得上是他登基之前的老师,这次也算是积累满了资历,从中书舍人、历迁兵部侍郎、工部、吏部尚书兼侍读,终于也能提拔到了尚书左丞之位,也算得上是能够认真揣摩其心意之人。

如果单纯要去抓吕惠卿的错,有轻有重,可以说他贪功好名,不过这却可以引为性格问题,而非理政能力。而且关键在于这次人家是真的有功劳,这与编造冒功是两回事。但是如果说他是恃功自傲、践踏同僚,那就是隐隐牵扯到了忠心的问题上,一旦这个罪名坐实,官家心里便会有疙瘩,别说晋身宰执,重为宰相了,最好也就是再加个赠官,体面地致仕好了。

“既然是兵马作战之事,又涉及到弹劾东南水师的说法,不妨由枢密院直接派人前去查验一下事实真伪,总归有个说法回来。”何执中继续说道,“以臣愚见。地方辄乱,主政大臣应急施政,就算是流程权限上有些个出格之处,都不宜深究。向来功疑惟重,罪疑惟轻。对于吕吉甫这次的行事不谨,其实陛下完全可以内降密旨,严加申饬。相信他必能体会到陛下的用心良苦!”

果然是做过帝师的人,何执中的这番话却是迅速让在场的众人都听出了真正的用意:

吕惠卿是做过副宰相的人,原本想着这次两浙路的事没那么容易平定,就算是最终好不容易收拾了,总是有点过错可以拿出来论说的。可是现在却没想到他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干净利落地解决了,立刻便就把如何封赏的难题丢给了官家——真要论功行赏,没个宰执之位是说不过去的;但要是就不想他进来,就必须要在吕惠卿身上寻个十拿九稳的过失。只是这种事情要做在明面上的话,赵佶将不得不担上一个寡恩刻薄的罪名。

何执中却提供了一个好思路:不去作明面上的过失追查,但就他眼下的这些行径,发一道密旨进行规劝斥责。难道他吕惠卿总不至于会公开上表反驳官家的话吗?这些话,无论对错,都是官家对臣子的爱护,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而这一认,也就说明他的两浙路的行为有失,这样也就顺理成章地抵消了相关的功绩,最多也就在两浙路帅守与知杭州这个位置上稳坐个一段时间,然后再致仕赠官算了。

终于有了这么一个明白的何执中,赵佶终于心情大悦地点点头道:“降旨申饬是有必要,但是语气还是得缓和些。不过功过总得两论。吕吉甫毕竟退敌有功,对外还是多少要给些封赏的,以朕之意,给他加赠文明殿学士,赏钱五百万,其子吕渊可荫补承奉郎。”

吕惠卿本来的观文殿学士就已经是正三品了,这次的文明殿学士同样是正三品,但其本就是为优待老臣而设,仅次于枢密副使。既是表现了官家对吕惠卿的厚待,同时也是十分清晰地表达了不希望他回到朝廷中枢的态度。至于赏赐,更是大宋官家的恶心之处,五百万钱听起来看巨款,实际上折合一下,也就五千贯而已,在物价飞涨的崇宁年间,实在是显出赵佶的抠门了。

一旁的蔡京,突然之间似乎一下子想到了什么,细琢磨了一会,又似乎未能抓住什么东西,再看看此时大多都松了一口气的君臣,他也摇摇头,感觉自己年纪大了后,确实有点多疑起来的,像吕惠卿这样的老臣,是翻不起身的。

结束之后,另一个还有疑惑的宰执就是吴居厚了,他回去后找了胡衍,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这吕惠卿也是历经三朝的重臣,这次本是他回归中枢的最佳时机,他怎么就越老越糊涂,犯下这低级错误,却是被何左丞与官家抓住了这点,实在是可惜啊!”

胡衍听了却是心里暗惊,因为他清楚所谓靖难军的底细,也明白两浙路风波背后的主角是秦刚,只是听了吴居厚这一番话之后,他却有了一实在是震惊不已的结论:“或许,或许吕吉甫的本意就是不想回中枢呢?”

“怎么可能呢?他都想了十几年了!可惜啊!”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三千世界漫谈 新现代逍遥录 法宝修复专家 快穿玩转逆袭 不负卿莫别离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雪淞散文随笔集 肆虐韩娱 李世民魂穿刘阿斗 近距离爱恋 贵女多娇 大宋游侠 护花状元在现代 超级电力强国 容少的下堂妻 都市之纨绔军医 叱咤风云 暖床王爷丑颜妃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佣兵天下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三国:乱世谋士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九鼎问道 水浒之柴进为王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高门庶子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风流大宋 林二虎 - 风流大宋txt下载 - 风流大宋最新章节 - 风流大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