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影美颜

德兰Y

首页 >> 侠影美颜 >> 侠影美颜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无敌修真系统 帝尊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道界天下 扎纸成兵,我当几年反派就转正 综武:前往武当山,中途救岳灵珊 苟在女魔头身边偷偷修炼 至尊仙朝 赘婿修真在都市 圣师魔命 
侠影美颜 德兰Y - 侠影美颜全文阅读 - 侠影美颜txt下载 - 侠影美颜最新章节 - 好看的武侠修真小说

第155章 韩非子·有度第六(节录)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韩非子·有度第六(节录)

《韩非子》,袁行霈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丛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2020-05-09

作者:【先秦】韩非

国无常强[1],无常弱。奉法者强[2],则国强;奉法者弱[3],则国弱[4]。

注释:

[1]常:永久的。[2]奉法者:奉行法度的君主。强:有力,指坚决依法办事,不顾私情。[3]弱:软弱,无力,指实行法治不坚决。[4]此下删去了“荆庄王并国二十六”至“乱弱甚矣”一段有关史事的述评。

原边注:

国家的强盛取决于方方面面,如政治策略、外交活动、战略战术等,而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搞好内政。要搞好内政,首先必须抓法治。韩非特别强调法治对于国家强弱的决定性作用,此乃法家本色。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1],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2],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3],则主不可欺以诈伪[4];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5],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6]。

注释:

[1]去私曲就公法者:除去臣下谋取私利的歪门邪道,而追求实施国法的国家。《韩非子》中,“私”指臣下的、个人的,与“家”“臣”相应;“公”指国家的、君主的,与“国”“君”相应。曲,不正直,奸邪。就,靠近,趋向。[2]私行:臣下图谋私利的行为。[3]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指审察是非得失时有法度的规定作为依据的君主。审,审察。制,制度,规章,规定,与“法度”意义相同。加:凌驾。以:介词,在。[4]这句是说:那么君主就不可能被臣下的狡诈虚伪所欺骗。[5]这句是说:审察是非得失时有秤(法度)作为标准的君主来听取远方的事情。权,秤锤。衡,秤杆。权衡,秤,比喻法度。称(chèng),同“秤”,与“权衡”意义相同,比喻法度。[6]轻重:比喻事情的真假。君主有秤(法度)作为标准,一衡量就可以知道是轻是重,所以说“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

今若以誉进能[1],则臣离上而下比周[2];若以党举官[3],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4]。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5]。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6],则好赏恶罚之人[7],释公行[8],行私术[9],比周以相为也[10]。忘主外交[11],以进其与[12],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矣[13]。交众、与多[14],外内朋党[15],虽有大过[16],其蔽多矣[17]。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18]。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19],则良臣伏矣[20];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21]。此亡之本也[22]。若是[23],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24]。数至能人之门[25],不壹至主之廷[26];百虑私家之便[27],不壹图主之国[28]。属数虽多[29],非所尊君也[30];百官虽具[31],非所以任国也[32]。然则主有人主之名[33],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34]。

注释:

[1]以:凭借,根据。誉:声誉,名声。进:晋升,提拔。能:有能力的人,人才,但这里不是指真正的人才,因为靠名声选拔的人,其声誉往往是臣下互相吹捧造成的,这种人往往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所以下文说这是“失能”。[2]离:背离。上:指君主。比周:勾结。群臣在下面互相勾结,是为了互相吹捧来博取名誉,从而得到君主的提拔。[3]党:朋党。举:推举。官:官吏。[4]务:从事,致力于。交:结交,结党,勾结。用于法:在合法中进用,即凭自己的功劳得到进用。[5]能:能力,才能。失能,失去了才能这一标准。官之失能即任命官吏不拿才能作为标准。这一句的意思承接上面几句而来,是对上面几句的总结,说明选拔人才、推举官吏只根据声誉与朋党关系而不根据才能,那么臣子就会在下面互相勾结、为非作歹而不依法求得进用,这样,国家就会混乱。[6]以毁为罚:用诋毁的坏话作为处罚的依据。毁,诋毁,毁谤。[7]好(hào):喜欢。恶(wu):厌恶。[8]释:抛弃,丢掉。公行:国家的法度。行,道,指法度。[9]行私术:干谋私的勾当,耍手段,施阴谋。[10]相为:我为你,你为我,即互相帮助照顾,这里指相互之间包庇利用。[11]忘主外交:忘记了君主的利益而在朝廷外面私下结交党羽。外,指朝廷外面。[12]进:推荐,进用。与:党与,党羽。[13]薄:少。由于奸臣不顾君主的利益而私下结交,进用他们的党羽,官职都被这些奸臣占了,所以臣下替君主着想和尽力的地方就少了。[14]交众:结交广泛。与多:党羽众多。[15]外:朝廷外面。内:朝廷内部。朋党:结成私党。[16]过:罪过。[17]其:指结交党羽、犯有大过的奸臣。蔽:蒙蔽,遮盖,指为他掩盖罪责的人。[18]“故忠臣危死于非罪”二句是说:(由于奸臣相互勾结,)所以忠臣在无罪的情况下也遭受到危难与死亡,而奸臣在无功的情况下却得到了平安与利益。[19]后“以”字:因为。[20]伏:潜伏,藏匿,隐退。[21]进:进用。[22]亡:指国家的衰亡。本:根源,根本原因。[23]若是:像这样。[24]行私重:玩弄自己的权势。重,权。轻:轻视,看轻。[25]数(shuo):屡次。能人:有才能的人,这里指那些结党营私而当权的奸臣。因为他们蒙蔽了君主,君主认为他们有才能,所以称他们为“能人”。[26]不壹:没有一次,一次也不。壹,一次。[27]这句是说:千方百计地谋取大臣私家的利益。虑,考虑,打算。《韩非子》中,“私”与“公”相对,“家”与“国”相对。卿大夫统治的地方叫“家”,诸侯统治的地方叫“国”;“国”的统治者称“君主”“人主”“君”“主”“上”,“家”的统治者称“人臣”“臣”“下”。有关君主的称“公”,有关臣下的称“私”,所以这里“私家”连称。私家,指大夫以下臣子的家庭。君主的家庭则叫“公室”。便,利益,好处。[28]这句是说:一点不考虑君主的国家。图,考虑,谋划。[29]属:下属,指君主手下的官员。数:数量。[30]尊:尊贵,此处为使动用法,使……尊贵。[31]具:具备,齐备。[32]非所以任国:不是用来担当国家大事的人。指(百官)不能胜任国事。任,担任。[33]然则: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34]托:寄托,依附。家:私家。

原边注:

政治的关键问题是用人,而能得到什么样的人又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选拔。如果根据大臣的赞誉来选拔人,那就只能得到靠吹捧来巴结大臣的政客;如果根据朋党关系来选拔人,那就只能得到与大臣紧密勾结的私党;如果凭自己的感觉来选拔人,那就只能得到阿谀奉迎、投自己所好的人。这些人其实只有歪才而没有真正的德才。

故臣曰[1]: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2];家务相益[3],不务厚国[4];大臣务相尊[5],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6],不以官为事[7]。此其所以然者[8],由主之不上断于法[9],而信下为之也[10]。故明主使法择人[11],不自举也[12];使法量功[13],不自度也[14]。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15],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16],故主雠法则可也[17]。

注释:

[1]臣:韩非自称。[2]“廷无人者”二句是说:朝廷没有臣子,并不是说朝廷上大臣太少了。朝廷之衰,朝廷的衰落,指朝廷上大臣稀少。衰,衰微,衰弱。[3]这句是说:臣下致力于相互帮忙来使对方富足。家,私家,指臣下,与下文的“大臣”意义相同。务,从事,致力于。相益,相互使对方富裕。益,富,此处为使动用法。[4]厚:富,此处为使动用法,使……富裕。[5]务相尊:致力于互相推崇。尊,使……尊贵。[6]奉:持,拿。禄:薪俸,俸禄。养:供养,豢养。交:结交,指私下结交的朋友、私党。[7]不以官为事:不把公职当作自己的职事。官,官职。[8]这句是说:这样的状况之所以会形成。然,如此,成为这样。[9]由:由于。上断于法:在上面按法裁决事情。[10]信下为之:任凭臣下去做事。信,信从,任凭。[11]使:用。法:法制。择:选择。[12]不自举:不按照自己的看法来提拔。[13]量:衡量。功:功劳,成绩。[14]不自度(duo):不凭主观看法来估量。度,估量,推测。[15]“能者不可弊”四句是说:(使用法律来衡量功劳,)有才能的人就不会被埋没,败坏事情的人就不可能被掩饰,徒有虚名的人就不能够升官,有功劳而被毁谤的人就不会被罢官。弊,通“蔽”,遮盖。非,通“诽”,毁谤,诽谤。退,撤职或降低职务。[16]明:明白,明确。辩:通“辨”,辨别。这句承上文而来,意思是:(君主使用法律来衡量臣下的功过,臣下依法来取赏受罚,这样,贤能的人和败坏事情的人都不能被毁誉所掩饰而被分辨得清清楚楚。)那么君臣之间就能够明确地辨别功过是非,国家也就容易治理了。[17]雠:用。

原边注:

要想真正得到对自己建功立业有帮助的德才兼备的人,就应该排除一切主观因素(包括自己的感觉与臣下的毁誉),完全根据法律的规定衡量功劳来选拔人才。依法择人,量功授官,无疑可使那些没有实际才能而只会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人没有空子可钻。

贤者之为人臣[1],北面委质[2],无有二心[3];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4];顺上之为[5],从主之法[6],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7]。故有口不以私言[8],有目不以私视[9],而上尽制之[10]。为人臣者,譬之若手[11],上以修头[12],下以修足;清暖寒热[13],不得不救入[14];镆铘傅体,不敢弗搏[15]。

注释:

[1]贤者:有道德有能力的人。为:做。[2]北面:向北。古代君主向南坐,臣下朝见时则向北,所以说“北面”。委质:指把身体托付给君主,表示愿意为君主效死(此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后儒服委质”《索隐》引服虔之说)。委,委托。质,体质,指身体。[3]无有二心:一心一意。[4]“朝廷不敢辞贱”二句是说:在朝廷上不敢推辞卑贱的官职,在军队中不敢拒绝参加危险的战役。意为在内不争荣华富贵,出外打仗不怕死。[5]顺上之为:听从君主的指使。顺,顺从,依顺。为,行为。[6]从:服从,遵守。法:法令。[7]这句是说:排除私心杂念来等待命令,对于君主的命令不加然否,只是顺从。虚心,指心里没有成见和私心杂念。无是非,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听从命令,不加批评。[8]不以私言:不为私家辩说,指为国君辩说。以,为。[9]不以私视:不为私家察看,指为国君察看。[10]上尽制之:君主完全控制它们。之,指臣下的“口”与“目”。[11]譬之若手:拿他们打比方就像手,指人臣好比手。之,指人臣。[12]修:治理,料理。[13]清暖寒热:偏指“寒热”,指身体受冷热侵袭。清,凉。[14]救:挽救,援助。入:加入,指插手。[15]“镆铘傅体”二句是说:锋利的宝剑逼近身体,不能不搏斗。镆铘,同“莫邪”,宝剑名,相传为吴国大夫莫邪所铸,这里泛指利剑。傅,通“附”,靠近。搏,搏斗。

原边注:

在韩非看来,是否死心塌地地为君主效力,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君主,是衡量臣子之德的唯一标准。从民主、人权的角度来看,这种学说显然具有残酷的非人性,但从一般的政治学角度来看,用人者任用忠于自己的人恐怕是一条政治通则。谁违背了这一通则,就不可能成为出色的政治家。因为没有忠于他的人拥戴他、为他效劳,他就会被别人甚至自己任用的人赶下政治舞台。

臣子“无是非”而唯命是从,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君主决策正确,臣子“无是非”而竭力尽忠,就能取得成功;如果君主决策错误,臣子“无是非”就会助纣为虐,结果将后患无穷。

无私贤哲之臣[1],无私事能之士[2]。故民不越乡而交[3],无百里之戚[4]。贵贱不相逾[5],愚智提衡而立[6],治之至也[7]。

注释:

[1]无:通“毋”,不。私:偏爱,不公道地对待。无私,不偏袒,指公道地使用。贤:贤能,有道德有才能。哲:明哲,聪明,有智慧。[2]事能:使用才能。事,通“使”。[3]越乡:到他乡。越,逾越,超越。交:结私交。[4]这句是说:没有百里以外的亲戚。[5]这句是说:高贵的与卑贱的臣子各守自己的职责,不超出自己的名分界限。逾,逾越,超越。[6]这句是说:(一切以法为准则取得任用和赏罚,)愚笨的和聪明的平等地生活着。君主“无私贤哲之臣”,所以使“愚智提衡而立”。提衡,拿着秤,引申为保持平衡,使两样东西保持平等。提,拿着,持。衡,秤,引申为平衡。立,存在,生存。[7]治之至:政治的最高境界,即治理得好到极点。

原边注:

依法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是韩非学说中至为重要的管理思想。应该说,也是古代的一条政治通则。

今夫轻爵禄[1],易去亡[2],以择其主[3],臣不谓廉[4]。诈说逆法[5],倍主强谏[6],臣不谓忠。行惠施利,收下为名[7],臣不谓仁。离俗隐居[8],而以作非上[9],臣不谓义。外使诸侯[10],内耗其国[11],伺其危崄之陂[12],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亲[13],怨非我不解[14]。”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15],卑主之名以显其身[16],毁国之厚以利其家[17],臣不谓智。此数物者[18],险世之说也[19],而先王之法所简也[20]。先王之法曰[21]:“臣毋或作威[22],毋或作利[23],从王之指[24];无或作恶[25],从王之路[26]。”古者世治之民[27],奉公法[28],废私术[29],专意一行[30],具以待任[31]。

注释:

[1]夫(fu):那,那种。轻:轻视,看不起。爵禄:爵位和俸禄。[2]易:轻易,此处为意动用法,把……看得很轻。去:离开(本国)。亡:逃亡(到外国)。[3]择:选择。主:君主。[4]臣:韩非自称,等于说“我”。廉:清廉,正直,有棱角。[5]诈:欺骗。逆:违反。[6]倍主:违背君主的意图。倍,通“背”,违背。强:强行,勉力。谏:谏说,劝说。[7]收下为名:收买民心来制造自己的声望。[8]离俗:避世,逃离现实。[9]作:是“诈”的误字。诈,欺骗,编造谎言。非:通“诽”,诽谤,毁谤。[10]外使诸侯:向外出使到其他诸侯国,指勾结外国。[11]内耗其国:在国内耗费自己的国家,指消费俸禄,损耗国家的财富。[12]伺:窥测,侦察。崄:同“险”。陂(bēi):山边,引申为边际。这句是指趁国家危险的时候。[13]交:指和外国结交。亲:亲近。[14]怨:指外国的怨恨。[15]以国听之:把整个国家都拿来听任他处理。听,听从,听任。[16]卑:低,此处为使动用法,使……低。显:显扬。身:自身。显其身,炫耀他自己。[17]毁:损耗。厚:财富。利:使……有利,便利。[18]此数物:指上文所批判的廉、忠、仁、义、智。物,事物。[19]险世:乱世。[20]先王:这里指韩非理想中推行法治的古代君主。简:简慢,抛弃。[21]下面五句见于《尚书·洪范》,文字不完全相同。[22]毋:不要。或:有。作威:逞威风,指私下大兴杀戮刑罚,建立自己的威势。作,行,做。威,威风,威严。[23]作利:施行恩惠,指私下进行奖赏施舍,以收取民心。[24]从:顺从,服从,遵循。指:通“旨”,旨意。[25]作恶:干坏事。[26]路:道路,指行动的途径,此指法度。[27]世治:社会治理得好。[28]奉:奉行,遵守。[29]废:抛弃。私术:谋取私利的手段。[30]专意一行: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集中在一点上(用来为君主办事)。专意,一心一意。一行,统一行动。[31]具:通“俱”,都,全部。待任:等待君主的任用。

原边注:

倍主强谏,未必不忠;但诈说逆法,必定不忠。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1],则日不足[2],力不给[3]。且上用目,则下饰观[4];上用耳,则下饰声[5];上用虑,则下繁辞[6]。先王以三者为不足[7],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8]。先王之所守要[9],故法省而不侵[10]。独制四海之内[11],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12],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13];势在郎中[14],不敢蔽善饰非[15];朝廷群下[16],直凑单微[17],不敢相逾越[18]。故治不足而日有余[19],上之任势使然也[20]。

注释:

[1]夫:发语词。为:做。身:亲身,亲自。察:考察。[2]日:日子,时间。足:够。[3]力:指精力。给(ji):足,够。[4]下:指臣下。饰观:装饰外观,指乔装打扮,使君主看不到真相。[5]饰声:修饰言辞,指玩弄花言巧语,使君主听不出其中的诡诈。[6]繁辞:使言辞繁多,指夸夸其谈,说了很多意见,让君主去选择以逃避自己的责任。[7]三者:指使用眼睛观察、使用耳朵探听、动脑筋思考。[8]因:依靠,凭借。数:术。审:审察,弄明白。审察赏罚是为了严格地实行它。[9]所守要:把握住法术赏罚这个关键。所守,所把握的,指“因法数、审赏罚”。要,要领,关键。[10]省:简要,简明。不侵:指君权不受侵犯。[11]制:控制。[12]这句是说:能说会道、喋喋不休的人不能施展他们谄媚的口才。险,能说会道。躁,通“噪”,多言,喧哗。关,措置。佞,善辩,巧言谄媚。者善于花言巧语,噪者说话多,所以“险躁”与“佞”相应。[13]“远在千里外”二句是说:臣子出使而远在千里之外,也不敢违反君主的嘱托而随便乱说。易其辞,改变君主的话。[14]势在郎中:指权位处在郎中。势,权力,职权。郎中,君主的侍从官,主管通报和警卫工作,臣下的事情一般都由郎中通报给君主,所以郎中的权势可以用来“蔽善饰非”。[15]蔽善饰非:隐瞒好人好事而掩饰坏人坏事。[16]群下:群臣。[17]直凑单微:直接聚集个人微薄的力量(给君主)。[18]不敢相逾越:不敢互相逾越职守,指各人只做好本职工作。[19]治不足:治理国家的事不够做,也就是说,费力不多。[20]任势:运用权势,指上文的“因法数、审赏罚”。使然:使它这样。

原边注:

官事民政繁多复杂,君主只凭个人的智能,即使日理万机,也忙不过来。只有依靠法治,在全国制造一种严格的法治环境,使所有臣民都依法办事,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1],即渐以往[2],使人主失端[3],东西易面而不自知[4],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5]。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6],不为惠于法之内[7],动无非法[8]。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9];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10]。威不贷错[11],制不共门[12]。威、制共[13],则众邪彰矣[14];法不信[15],则君行危矣[16];刑不断[17],则邪不胜矣[18]。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19];上智捷举中事[20],必以先王之法为比[21]。故绳直而枉木斫[22],准夷而高科削[23],权衡县而重益轻[24],斗石设而多益少[25]。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26]。

注释:

[1]“夫人臣之侵其主也”二句是说:臣下侵害他的君主,就像地形(迷惑走路的人那样)。[2]即渐以往:逐渐地下去。[3]失端:迷失方向。[4]东西易面:东西颠倒。易面,改变方向。[5]立:设置。司南:古代测定方向的一种仪器,功能与现在的指南针一样。端:正。朝夕:早晨和傍晚,此指东方和西方。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所以朝夕也指东方和西方。立司南以端朝夕,设置司南来判断东方和西方。言外之意是:用国法来辨别正邪。[6]不游意于法之外:不在法度的规定外打主意。游,纵,放纵。意,意图,意念。[7]这句是说:不在法度的规定内私下施行恩惠。韩非认为,即使法律所规定的奖赏,也应由君主独揽,如果臣下使用了,就会得民心而给君主造成威胁,所以臣下“于法之内”也不能“为惠”(施行恩惠)。[8]动无非法:行动没有不合法的。[9]这句是说:法是用来打击违法行为和摒弃私行的工具。凌,侵凌,打击。过游,越轨放纵,承上文“游意于法之外”而言,指违法行为。外,使……在外,摒弃,排除。私,承上文“为惠于法之内”而言,指谋私利的行为。[10]这句是说:严厉的刑法是用来贯彻法令、惩罚臣下的工具。遂令,使法令通行。遂,通,贯彻。[11]贷:当作“贰”,因字形相近而误。错:通“措”,施行。威不贰错,威势不能在君臣两方面都施行,指君主要独揽大权。[12]制不共门:权力不能出于君臣两个门户。这也是说君主要独揽大权。制,权力,政权。[13]共:指君臣双方共有。[14]众邪:各种邪恶,指众多的奸臣、坏人。彰:明显,这里指明目张胆,肆无忌惮。[15]信:讲信用。[16]行:将。[17]刑不断:执行刑罚不坚决果断。断,决断。[18]不胜:承受不了,指很多。胜,堪,能承受。[19]“巧匠目意中(zhong)绳”二句是说:高明的木匠用眼睛测度就能和墨线一样笔直,但必定先把圆规和角尺当作标准。意,臆测,揣度,估计。中,合。绳,木匠用的墨线。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度,标准。[20]这句是说:才智极高的人靠他的聪慧来行事就能符合事理。捷,敏捷,聪慧。举,行动。中,合。[21]比:比较,参照。[22]这句是说:所以墨线拉直了,弯曲的木头就可以被砍削。枉,曲。斫,砍削。[23]准:水准,测量水平的仪器。夷:平。高科削:凸出的木节被削去。科,通“瘣”,木节。[24]权衡:秤,称轻重的工具。县:“悬”的古字,悬挂。重益轻:减去重的而增加轻的。这是为了使秤平衡。[25]斗石:量容积的工具,十斗为一石。多益少:减去多的而增加少的。这是为了使斗和石满平。[26]举措:做与不做,指合法的就做,不合法的就弃置不做。举,实行。措,放置。而已矣:罢了。

原边注:

没有严厉的法治,人就没有恐惧感,其贪欲往往就会恶性膨胀,再加上臣子有权力作支撑,其腐败就难以避免了。可以说,没有严刑重法的约束,绝对的权力就会孕育绝对的腐败。对于嗜贪成性的贪官污吏,更不能指望他们能以道德准则来自律,只有加大依法惩处的力度,才会有成效。

法不阿贵[1],绳不挠曲[2]。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3],勇者弗敢争[4]。刑过不避大臣[5],赏善不遗匹夫[6]。

注释:

[1]阿(ē):偏袒,曲从。贵:权贵,地位高贵的人。[2]绳不挠曲:比喻法度不迁就不正直的邪恶行为。绳,墨线,喻指法律的准绳。挠曲,向弯曲屈服,迁就弯曲。挠,通“桡”,屈服。[3]辞:辞说,用言辞辩解。[4]争:抗争。[5]刑过:惩罚罪过。[6]遗:遗漏,漏掉。匹夫:普通民众。

原边注:

执法时对臣民一视同仁,是与现代法治精神相通的。法治的可贵,就在于大公无私,以法权代替君权,打破贵族特权,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故矫上之失[1],诘下之邪[2],治乱决缪[3],绌羡齐非[4],一民之轨[5],莫如法。属官威民[6],退淫殆[7],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8];法审[9],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10],故先王贵之而传之[11]。人主释法用私[12],则上下不别矣[13]。

注释:

[1]矫:纠正。上:指君主。失:过失。[2]诘:责问,追究。邪:邪恶。[3]治乱:治理混乱。决:解决。缪(liǎo):通“缭”,缠结,比喻纠纷。[4]绌:通“黜”,削减,除去。羡:羡慕,贪欲。齐:整治,纠正。非:错误。[5]一民之轨:统一人民的行为规范。一,统一。轨,法则,规范。[6]属:当作“厉(厉)”,字形相近而误。“厉”通“励”,劝勉,激励。威:威吓,威慑。[7]退:打退,消除。淫:荒淫,淫乱。殆:危险。[8]易:轻视。上文说“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所以这里说臣下不敢凭高贵的地位去轻视那些卑贱的人。[9]审:严明。[10]则:因为。守要:把握住治国的关键。[11]贵:看重。之:指“刑”“法”。传之:把它传下来。[12]释:放弃。私:指臣下。[13]上下:君臣。别:区别。

原边注:

恐怕不是那么简单。道德的约束和自身素质提高也是关键。

点评:

本文主要论述了治国必须要有法度的政治主张,所以题为“有度”。它系统地阐述了韩非的法治思想。

首先,韩非强调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以法治国,对外关系到本国在列国间的地位,“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内则关系到君主统治地位的巩固,“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主不可欺以诈伪”,“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由此可见,君主以法治国,就可以稳坐江山而“独制四海之内”。一言以蔽之,“法审,则上尊而不侵”。实行法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君主的专制统治,这便是韩非法治思想的实质。韩非主张法治的最终目的虽然是为了“上尊”,但还是将“矫上之失”列为法治的首要作用,可见他并不认为君主可以无法无天,任意妄为。当然,真正要用法律去规范君主恐怕并非那么容易,所以“诘下之邪”,“一民之轨”,才是我国传统法治思想的重心所在。

韩非的法治思想实际上是他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一种延伸和体现,因为“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而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所以,君主只有虚静无为,“舍己能而因法数”才能解决问题。当然,韩非提倡法治,也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在那个时代,“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因此,君主如果“释法用私”,就会“上下不别”;只有“以法治国”,才能“上尊而不侵”。

韩非提倡法治,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君主根据法令来考核提拔官员,即“使法量功”,“使法择人”,既不“以誉进能”“以党举官”,也“不自举”。二是要君主凭借法令来控制群臣,“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从而达到“贵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的境界。由此可见,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是韩非法治思想的核心。

为了实现其法治的预期目标,韩非提出了严格的执法原则,这也是其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韩非认为,君主必须严格执法,以维护法治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他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虽然他所谓的“法不阿贵”并没有把君主包括在内,但对于“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政法观念来说,韩非这种带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色彩的法治观念显然具有进步性。当然,由于韩非提倡法治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君主,所以他要求君主独操赏罚大权,即“威不贷错,制不共门”。只有这样,法治才能真正成为君主手中的统治工具。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血宋 不要啊棺人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玄鉴仙族 鬼帝守护三世的小娇妻又逃跑了 近距离爱恋 雁鸣长空 重生之不再做女生 忠犬神探 一品呆萌妻 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 大宋游侠 间者 你擦肩而过 至尊邪天 宠婚之法医俏夫人 你是初见的美好 
经典收藏赝太子 我有一个修仙世界 签到从守灵开始 猎艳江湖 镇妖博物馆 这年头,谁还正经修仙 这个猴子超强却过分谨慎 李易陆璃小说阅读免费 我的师父是个谪仙 大秦开局震惊诸子百家黑的蚂蚁 女侠叶沛 登仙传 异世神级鉴赏大师 仙途闲修 洪荒之文殊菩萨 剑神侠侣传 情千千劫 苏紫宸北冥渊 混沌大至尊 天行缘记 
最近更新新玉箫英雄传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三年后必死?模拟修仙,启动! 倚天:张无忌,阴阳合欢功 天绝剑破宿命劫 医圣杨洪一 葬魂天刃 通天重生,镇压洪荒 纵横诸天:从修炼辟邪剑法开始 异界纵横之我在江湖搞发明 签到修仙:我在青城山躺成剑仙 万化仙主,从捡漏废丹开始! 开局力挺宁中则,李青萝求放过 修仙家族:我的灵肥引情劫 天龙当家奴?我把夫人们全拿下了 综武:最强说书人,开局曝光金榜 萌娃姐弟闯江湖 一代剑神 混江湖哪有造反爽 辞京华 
侠影美颜 德兰Y - 侠影美颜txt下载 - 侠影美颜最新章节 - 侠影美颜全文阅读 - 好看的武侠修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