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首页 >> 刀尖上的大唐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 一个人的抗日2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谍影无声 我真不是亮剑头号特种兵 诡三国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 德意志崛起之路 皇朝夜行 倾汉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1章 战河间,战战(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具装甲骑这玩意,盛于南北朝,从前隋到国朝一直都有,但因其用处过于单一,局限极大,国朝以来渐渐式微。主要是大唐的敌人多为草原牧骑,披甲不多但是跑得快,这让具装甲骑在西域、在漠北难以发挥威力。但是,在战场比较局促的辽东,又或者在于吐蕃的战争中,具装甲骑仍然发挥着作用。

各兵种各有擅场,战场正确,用法得当,具装甲骑才能一锤定音。否则,你用具装甲骑跟轻骑游斗,那就是作死了。

如果说毅勇军中哪部分最闲,一定是牛犇的步军,但如果多问一句,那就得有咱们卢八哥了。好容易捞着一次机会表现,老卢那是异常珍惜,亲帅二百具装在前,另二百甲骑居后策应。具装甲骑队形紧密,端平马枪平推,汴兵正跟卢龙步卒杀得难解难分,突然被铁疙瘩从侧方冲击,顿时倒了一地。

但汴兵毕竟不是羸兵,且军阵厚重,侧面占点便宜可以,愣往里打也打不动。撞翻当面数敌,马速便已减缓,有那疯狂的汴兵趁机冲上来,抱着骑士同归于尽。汴兵如此疯狂,卢八哪敢久留,用马枪将一敌钉在地上,丢了槊,擎起腿边的骨朵抡开,在亲兵护卫下从汴军阵中撞出。都不敢回头,直接从汴军的缝隙中跑过,一路向前,跑去跟麻利李正生汇合去了。

回身粗粗一看,人仰马翻,汴兵倒了一地,自家甲骑也翻了十余。有一骑还在挣扎,才站起半个身子就被汴兵扑上,一刀攮进脖颈,捂着狂飙的鲜血倒下。

心痛啊!

这边老黑与汴骑也已各自杀穿。都是精甲突骑,都憋了一肚子邪火。汴骑是因为被人各种骚扰、侮辱,一直抓不到机会拼命。燕骑则是因为汴兵屡次生事,这都打到家里来了。双方可算逮着机会,上来全是以命搏命的打法。

张存敬看得分明。

卢龙骑兵优势确实太大。汴军虽不乏弓马娴熟的骑将,例如张存敬自己就是骑将出身。但似他们这等家有资财,自小就能在马上锤炼技艺的毕竟不多,汴军骑卒多是步卒改练,与这些边地良家子或者塞北胡儿一比,技术粗糙太多。哪怕以最擅长的突骑冲阵,也是汴骑吃亏,粗粗看看,基本是两个换人一个。对上那黑厮就更别说了。传说这李鸦儿就是见了这厮武勇,收他做义儿,传言不虚啊。至少张存敬相信,自己上去不是那老黑一合之敌。

就是看他胯下的马爷有点辛苦,这呼哧带喘地,啧啧。

数千骑兵骤聚骤分,各自丢下一地狼藉。

死人还在其次,卢龙骑兵这次出击的时机恰到好处,尤其那数百具装甲骑从阵间横穿而过,惊扰了军心,卢龙步兵则冀此稳住了战线。站在望斗里瞧得分明,除非全军压上赌一把生死,可是,张存敬感觉,宣武的敌人那么多,在这里拼掉一波老兵不上算呐!

不得不承认,此次打卢龙,准备得很不充分。本来东平王北进只是为了争夺东昭义,后面是打得顺利,顺手抢一把成德,开始就没想要来碰卢龙。这次出兵,完全是成德捞了一大票,又受了王教主的蛊惑,有点得陇望蜀了。

虽然都是老牌藩镇,这卢龙跟成德、魏博也确实不同。长期以来,成德、魏博只要自己不作还可以混日子,心态比较颓,但卢龙有边患压力,常年跟胡儿打来打去,完全不是一路人。成德、魏博单独对上河东啥时候赢过,卢龙呢,李可举都不说,就是李匡威跟独眼龙也是打得有来有回,若非李匡筹搞事、刘仁恭又送了一波,这么点人东平王敢来么?

上回打沧州,葛从周可是领了八万大军过去,最后也就是个虎头蛇尾。

老鸦堤一战,张存敬没在现场,不过从此战来看,他琢磨着至少还得再有二万精兵。两翼顶住,然后以二三万步兵正面压上,就拼人命,跟他兑子,将之压垮。打塌了李可汗的主力,就沿运河一路平推向北挤,直接打到幽州城下,李可汗要么继续来硬打送命,要么就被赶回山北。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五万战兵主力加数万运粮、护卫,得有十万兵吧。

现在明显兵力不足,那就没必要继续厮杀了。

张存敬下令鸣金。

李可汗见好就收。

双方渐渐脱离接触。

地上许多伤兵,翻滚呻吟。

仗着骑兵优势,卢龙兵开始挤压汴军,后面辅军则上来打扫战场。后方大营搭了临时医护所,一批手艺精湛的屠子杏林高手正等着救死扶伤。老马匪亲领百余骑在阵前游荡,将汴兵驱逐,遇到未死的汴兵就纵马践踏,有看得过眼的,就跳下马一顿翻找。

不知为个什么,好像跟一个装死的汴兵拉扯起来。眼看尸体居然伸手来抓,老马匪都被唬了一跳,忙一脚踹翻,“呲呲”两刀扎死,将这厮脖颈上的一串珠子撸下,揣进怀中。郑哥瞥见那是一串佛珠,纳闷道:“这厮,甚时信了浮屠?”怎么,杀人多了,想求菩萨保佑么。老马匪闻言一愣,比个手势,装模做样道:“贫僧稽首啦。”说罢跳上马,哈哈跑开。

打扫战场完毕,因是卢龙兵控制局面,自家伤兵至少都被抬回,汴兵,就只能等到卢龙撤退后再来收尸。

当夜,张存敬给真定城外的东平王写信,请求退兵,并开始为退兵准备。除非增兵,否则很难突破河间,而他很清楚增兵的可能不大。十月初二,果然收到回信,东平王允许退兵,张存敬立刻拔营走人,一刻都不多待。

大李又是一路护送,但并非追击。自家有苦自家知,义昌被打烂了大半,又要支援小刘,尤要安顿难民,这两年卢龙的压力很大。对了,还有镇内的抚恤。幸亏有个弟弟帮衬,省心不少。此情此景,李大郎一点也不想把汴兵再招回来。

将张存敬礼送出境后,大李又开始惦记自己的山北大会盟。

其实,李可汗也累,如有可能,他也不想颠颠上千里瞎折腾,但是如今的卢龙真是胡子眉毛得一把抓。

义从军、铁骑军、保定营出来许久,得让他们都回部落转转。一来宣传下李大帅的威与信,这两年打得还算顺利,须要通过这些杀才的嘴,把他李大帅的威风传遍草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胡儿们老老实实,不敢生起别的心思。再来也得换人补人。义从军就是李大帅的草原抽水机,一茬一茬,等勇士都沐浴了他的恩德,草原就能更加安宁。部落最勇武的都在他的军中卖命,谁还敢造反,谁还能造反。

若非汴兵整了这么一出,此时他就已在柳城了。今年他打算去辽水岸边点把火。辽东旧地,渤海国趁大唐顾不上这边,悄悄偷过来,但一看唐军兵锋东向,很识相就撤了,而且扶余府还被契丹占着,够他们糟心的。至于辽南的那些城邦势力,李承嗣来报说实力有限,据称也都比较识时务。李三郎和自家老父明年准备在辽河那片大干一场,自己这个大哥兼长子,总得站个台、出把力不是。

奈何朱全忠赖在真定行营死活不走,搞得李崇文也不敢走啊。为了试探朱全忠,大李留下射日军在河间,其余各部统统后撤至莫州驻扎,先表个姿态看看。投石问路么。等了几日果然有反应,看这边卢龙兵后撤,汴兵也从真定起行,兵峰直接向北,奔着定州就来喽。

这就给李大整不会了。成德已经归服,赔了绢帛二十万劳军,还不够?要干嘛?借道定州打卢龙?朱全忠这是要疯么。怎么着?你朱老三真就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跟我拼命么?

结果不是借道,是要打定州。

义武军节度使王郜王大帅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接位后,王大帅小心翼翼地关门过日子,绝不出门惹祸。早两年河东、卢龙在自家地头打生打死,他都全当不见。若说有甚不踏实,也就是对自家叔叔王处直不放心。毕竟,叔叔跟着老爸征战多年,在军中威素着么。

否则,怎么能做后院都知兵马使呢?

本来互相小心的叔侄俩一看汴兵打上门,也不愿坐以待毙呐,友好磋商之后,决定暂时放下分歧,先退强敌再说。早年卢龙、成德联军五万来打,义武军当时才五千兵都守住了,何况此次汴兵不过三四万,自家凑凑也有五万兵呐。兵力占优,又是主场作战,遂点齐五万兵马,由老叔王处直领着开赴前线。

张存敬刚在瀛州吃憋,东平王还想再捞一票,于是他的一腔热情都给了王处直,义武军一战大溃。老叔一看形势不对,干脆抄了李全忠当年的考卷,领着败兵回头就掀了大侄子的桌子。

王郜跑去晋阳投靠了李克用,王处直就此做了留后。

十一月十二日。

东平王亲至安喜城下,也就是义定节度使的老巢。王处直站在城头果断投降,要求赔款绢帛十万劳军。

此前,王郜其实也向卢龙发了求援信,虽然当初李可举时代,卢龙打过义武,但那都是甚时节的事情了,再说,当事人都死绝了。如今的李大帅新人新气象嘛,王郜就报了点幻想。

然后,大李子只当没见,坚决不出头。就在莫县静静地看他们表演。他是这么想的,希望朱三哥能够见好就收,走一趟河北,收了两个小弟,三十万保护费到手,说不定就可以回去了。

李可汗实在是不想跟朱全忠打这种呆仗。

结果易定都降了,汴兵居然还不撤,大李子就有点不淡定,又后悔没有救义武。定州向北,过易州就是幽州啦。怎么着,真要鱼死网破么?为了给朱三哥提个醒,李大帅决定换个思路,命秦光弼领射日军西进,抵达与定州交界的博野驻扎,郑守义领毅勇军前抵清苑,即后世保定一带。李节度坐镇莫州,拉开架势,只要汴军敢继续北进,就随时准备拼命。反正他盯得紧,后面汴军没有进一步增兵,就眼前这三四万人,李崇文觉着还能拼一把。

面对如此局面,朱三哥也有点骑虎难下。

汴州这个四战之地实在被动,好不容易借刘仁恭的光弄残了魏博,这回北征打得出奇顺利,竟然能把成德拿下,好吧,虽然王镕这是棵墙头草,可谁不是呢?慢慢来么,看看魏博的成功经验,东平王相信,在他的诚意感化下,王大教主最终是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怀抱的。再搞掉卢龙,河北这就平了!若能成功,宣武的态势就能得到根本改观,一如当日孟德之平袁绍。可是,他朱老三愿意做曹操,奈何李可汗他非不肯做袁绍啊。现在撤,北征河朔未竟全功,打,除非拼着三四万主力打死打残,可能也未必能如愿。瀛州一战他详细问了,打法没问题,军士也算用命,光自家骑兵就死了一千多,真心疼啊。

确实是实力不允许。

李正德,他怎么就不是袁本初呢?你老老实实战败,多好。

就在两边僵持不下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唐天子给送了一波助攻。

那日李家天子气闷。当然是气闷了,即位之初天子也是有些雄心万丈的,结果这些年下来,真是王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想当初,手里还有十万神策军,虽说要受中官掣肘,但是,也比现在强呐。那年李茂贞把他堵在长安,说,你跑啊,蜀中也去不了了,我看你个乌龟你倒是跑啊。

想起来都是泪啊。

总之,这日天子到猎苑行猎,本欲放松一下心情,多吃了几杯酒,发起酒疯,刀劈宦官、宫女多人。本来也不是大事,问题在于天子登基以来,对中官一直不大友好,搞死了好几位大宦官,比如杨复恭、田令孜,下场都很不好。于是本届中官扛把子刘季述慌了,以为天子又要拿自己开刀,干脆破罐子破摔,领兵围了皇帝,立太子李缜继位,废天子为太上皇。之后,这中官又将宫人中凡与太上皇相近的一一杀戮。

废立皇帝,近百多年来,这是中官的传统手艺,结果这次出事了。朝廷有个崔胤相公,因在此次废立中表现不够积极,被刘季述解职。崔相公也不知是怕性命不保还是真的勤于王事,总之,这厮便密书三哥,请他进京勤王,拨乱反正。在河北正是左右为难之际,得了这个由头,东平王遂借坡下驴,向李崇文修书一封,言明有意南归,进京勤王,为天子送终,不对,是尽忠。当然,此中去留也有一番讨论,此事后话,先放下不提。

李崇文得书,亦好语回信一封,言说要回塞北会盟,为国守边,也要为大唐尽忠,绝不给三哥添堵。

双方使者往来,于是协调了撤军事宜。汴军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先拔营南归,李崇文则于两日后,令射日军、毅勇军撤回莫县驻扎。同时,自义从军抽调部分军士补充老三都战损后,使义从军先行北返。距离盟会尚有月余,跑快点还赶得及,李大帅是真打算回去大会盟的。

朱全忠得知燕兵果然陆续北归,亦加快步伐南下。待其过了邢州,看看汴兵走远,不像是要回头的模样,李崇文终于决定走人。“我走后,你两军加上铁枪都,一万五六千兵在此,压力不小。”临行前,李崇文将秦光弼、郑守义叫来面授机宜。舅子军、保定军及豹骑军都将出塞,若无大事,这次大李打算多呆一阵,至少休整到明年三月前后才能南归。“三郎在幽州,有事可与他商议。但有急事,你二人议定即可,不必等我回信,亦不必问三郎。秦郎,郑郎,你二人我素信重,瀛、莫之事,便托付二位了。”

屠子哥自知责任重大,胸膛提拔道:“哥哥且放心,人在城在。”

秦光弼亦道:“李郎放心。”

李崇文摆摆手,道:“莫说这蠢话。存人失地,人地两存。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务以保全军士为要。小敌则战,大敌则走。万万不可胡来。”有了这话,秦、郑二人更加踏实。李崇文又道,“刘守光那边不好过。你等与三郎问问明白,莫要吝惜钱粮,能予则予。有义昌挡着,咱好过许多。”这次德州遭灾不小,沧州也废了大半,义昌过百万口,粮食缺口不小。先期已送去一批,但肯定不够,刘守光已催了几次,只因秋粮才入库,总要等李三郎给个准数才好。当然,李崇文急着返回塞北,就不打算再等。

秦、郑二人皆知此中利害,认真允了。

李崇文又交代一些琐事,遂于二日后离了莫县,顶着风雪,奔柳城去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官场之财色诱人 肆虐韩娱 艳海风波 捡个飞碟送外卖 步步杀机之浴火凰后 百变武魂 高科技军阀 在仙侠世界拍电影 武装风暴 快穿之主角您的外挂已到期 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都市花语 老婆跟人跑了系统逼我做流氓 流浪的英雄 母皇 纵灵传 人间泪根之案件背后 九龙至尊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九霄剑神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抗战双子星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谍海无名 左明天下 红楼:绝世悍将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大唐躺平王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明朝的名义 玉符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穿越之原始之路 大明辽国公 云起惊鸿客 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巨宋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