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首页 >> 刀尖上的大唐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天唐锦绣 谍海王牌 霸天武魂 大清隐龙 一个人的抗日2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永不解封的档案 从八百开始崛起 东晋北府一丘八 皇朝夜行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章 移镇(四)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要放外镇军也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准备许多事项。

主要是在东城这么个地方,几乎也是要重头再来。准备兵员、粮械,各种物资,围绕着军士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妥善筹备。

吃喝拉撒不给大头兵们安排好了,那还玩个屁。

郑大帅回转朔州是四月中旬,刘三押着大队已经陆续到达。

不等老郑吩咐,刘司马已在张罗着丈量土地、安顿军士。

说是万把军来,其实肯定不止这点人,有些军士家眷跟着就来了。荒败多年的善阳县突然涌入这多人马,顿时塞得满满当当。

从丈量土地,到按户授田,再到组织生产,辽王治下都有一套成例。这些都是李老三的工作,郑大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全都让他办理。

托福北地天寒,抓紧还能种一茬杂粮,不论收成高低,多少能帮补一些。

……

且放下郑大帅在朔州不表,来说梁帝在西京洛阳。

去年在晋州、汾州一带与辽军小战,未有斩获,一是准备不足,一是因为西边李茂贞不消停。

好在刘知俊回军后不负众望,一番打击下来,促成了延州军兵变,高万兴、高万金等三十八将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杀了节度使请降。刘知俊遂趁机合高万兴等兵,再夺延、鄜、坊、丹诸州 ,立功不小。

西边暂时平定,梁帝便将敬翔唤来商议北征之事。

“春耕已妥,我欲北征卢龙,敬公以为如何。”

请注意梁帝这不是疑问句,是肯定句。

还能如何?

按敬翔的意思,早就该弄死李可汗了。

敬翔道:“晋、绛,泽、潞,俱在我手,河东南出无门。可发兵讨河北。纵不能一股荡平,亦当大掠义昌、义武、瀛莫诸州,剪其羽翼。

我闻义武军调往代北去了,此时出兵,正当其时。”

对于又臭又硬的李可汗,梁帝确实是有点逃避心理。问题是,逃不了啊。这王八蛋摧枯拉朽一般并了河东……

对于敬翔的建议,梁帝颇觉满意,道:“当以何人为帅?若通美能去,我还是想让通美过去。”遍观诸将,梁帝还是看着葛从周顺眼。

敬翔也知道葛从周靠谱,若当初是葛从周在潞州,哪怕就是全用杂鱼,也不至于搞得这么灰头土脸。“奈何葛公身体实在不成啊。”

“是呀。咳,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记起当年,梁帝曾与长子说,自己这里是人太多。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贼老天瞎搞,几个靠谱的宿将死的死,伤的伤,虽然也不至于说无人可用,但是,梁帝就是觉着别扭。

敬翔建议:“王景仁如何?”

“王景仁用兵不差,然来归时短,以其为帅,恐难服众。”梁帝道,“刘知俊如何?”

敬翔当然知道王景仁是差点意思,他本来也是抛砖引玉,至于刘知俊么……

这厮投过来也有十六七年,资历不短。近几年刘知俊在关中打得有声有色,去年在潞州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至少救援及时保住了泽州。

观其用兵也很有章法。

敬翔遂道:“希贤用兵,张弛有度,颇得葛公三味。”

希贤,是刘知俊的字。

“哈哈,你也这样看?”梁帝喜道,“我拟设北面行营,以刘知俊为帅。至于调遣哪部兵马,以为谁将,爱卿劳心为我筹划。”

“敢不从命。”敬翔望望天子,道,“圣人,狮子搏兔当用全力。李可汗取河东半岁,薄赋敛,整军纪,颇得人心,不可再使其做大了。”

敬翔真希望卢龙还是刘仁恭那蠢猪做主,有他在,定能将卢龙的家底败光,为梁朝送上一份大礼。

可惜不是呀。

晃哥自然是听出了这位老臣的不满。

是该早早剪除卢龙。

本来呢,河朔三镇死气沉沉,梁帝确实没太将他们放在眼里。尤其当初刘仁恭兵败魏博,都那个狗样了,梁帝就大意了。

谁能想到李可汗这么能折腾?

其实一直是有机会的。至少张存敬打瀛州那次,若能专心,哪怕打不下来,至少也得把瀛、莫两州给他毁了。

卢龙过半人口在此,没了瀛、莫,养个鸟的兵。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如果有,晃哥想吞下一大缸。

梁帝语气怅然地说:“是呀。总说不能养虎为患,总是不能专心。公且妥为谋划,一定功成。”

圣人都这样了,敬翔也只能收工,唱个喏,准备跟天子聊几句就撤。

却有个中官托着一卷文书直呈天子。

敬翔便眼观鼻,鼻观心,只拿眼角偷看天子表情。

却看梁帝随手打开,只一眼就黑了脸。

敬翔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又要出事。

果然,天子咬着牙看完,将书一丢,怒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敬翔瞄着那绢纸飘飘荡荡来在面前,看吧不讲规矩,不看又很揪心。

梁帝道:“敬公你看看吧。”

天子说话的声音倒是平静了,但是敬翔的心是彻底沉了下去。

圣人若破口大骂,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旦这样平静,反倒要出大事。

敬翔探手将那书取来一看,脑仁也炸了。

继任王重师去长安坐镇的刘扞,举报前任王重师有反意。

言之凿凿,列数王重师三大罪状,一曰供奉不及时,一曰与李茂贞有往来,一曰擅发兵。

擅发兵,是说去年以来,正是王重师擅自发兵攻击李茂贞,所以引发凤翔兵祸乱关中。

与李茂贞有往来,说是有人证,言之凿凿。

供奉不及时么,这几年长安往东京供奉确实有波动,时多时少。

敬翔作为崇政院一把手,对各大将还是很关切的。

就刘扞所说这几件事,不能说是捕风捉影,至少也是胡说八道。

李茂贞在西面闹了这么些年,怎么分得清谁先动手?再说,节度使就有遇事发兵的权力,又不是来打东京,哪有擅发兵一说?

与李茂贞往来?证人不好找么,三木之下何事不成。

至于说王重师造反?

人家什么资历,天子说让回京,王重师就卸任回来,这是要造反的样子?

至于供奉不及时。这就更扯了。要供奉也得有钱供奉吧。天子几次西巡,恨不能把关中搬空,就关中现在那凋敝的样子,支撑本地驻军都辛苦,每年还都能挤出点钱粮运过来,可以了。拿这个说事,这不是鸡蛋壳里挑骨头么?

前阵子天子要给王重师挪个窝,敬翔表示认可。

大将久镇一地易出祸患,该移镇就移镇,该收权得收权。但是你刘扞这么搞就过分了。侍卫亲军、禁军重整刚刚搞完,后面还要相机收藩镇之权。其实,这次调王重师进京,也是一次重要尝试,多少人都看着呢。

如果王重师顺利下课,后面再换帅,会少了很多阻力。

不排除有个别丧了良心的,但是大部分兵头们也未必就都愿意造反愿意闹。如果能有个好结果,安安稳稳做个富家翁不好么?

你看人葛从周,多好。

但是你刘悍这么搞,是不是疯了。

不能让悲剧发生。

敬翔抖抖精神,道:“圣人,臣听到一个传言。”

“哦,你说。”

“我闻刘扞到镇,与重师有些龃龉。”

“龃龉?”梁帝口气轻挑地说,“刘扞就是一条狗,那也是代朕过去。他王重师甩脸这是给谁看?”

敬翔心说,大哥你这就不讲道理了。人家王重师在长安干得好好地,说让他交权,人家也交了,没下绊子撩阴脚,哪怕闹点情绪也正常吧。

刘扞是啥好东西了,这么多年谁不知道?

“圣人……

“呼。”

梁帝吹出一口气,堵住了敬翔后面的话,道:“朕会妥善处置。”竟是不再想听敬翔的解释。

……

回到朔州的郑大帅,稍稍整顿了队伍,待与全军共度了端午佳节,便于五月初八启程,领毅勇军的郭屠子、卢八哥、史十三,并亲军营共三千六百骑,辅军一千,开始西巡。

作为一镇节度使,治下的山山水水,最好能做到心中有数。

虽然远离了中原战场,但是郑大帅心里的这根弦是一刻也闲不下来。振武军是真苦啊,眼睁睁看着偌大的地盘,就是没有人。

没有人,就没有产出,就无法养军。

再说李家兄弟会给钱给粮,但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绝对不好。

尽快稳定局面,郑守义任重而道远。

而且是时不我待。

朔州周边,至少阴山以南这片他已经走过,完全没有油水,所以郑大帅准备向远看看。

奶奶地,天大地大,怎么就养不得这万余军么?

去天德军。

五月,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但郑哥没心情看草原美景。

他只驮了十二天的粮,紧一紧,能多吃几天。

没办法,挤不出太多的给养了。

若半途抢不到,就只能走五六天返回。

从朔州到天德军,大概得九百多里,平均一天得跑二百里才能保证赶到。

时间紧任务重啊。

初八日启程。

初十日夜宿东城。

这一片肯定是没有收获,去年扫荡,最西大概到了中城,也就是后世包头附近。所以,理论上得到中城附近才能有点好处。

科学理论,大部分时候是有道理的。

郑大帅马不停蹄,十二日赶到中城时,还真就有不怕死的部落在此。这是个二三百帐的党项部落,不知道怎么就跑过这里。

此时也顾不上吃相,毅勇军三千余骑扑上去,三刀两式解决战斗。

十三郎成为此次的战斗英雄。

本是不想带他来的,但史十三祭出滚地大法,二爷看妹婿都如此撒泼不要面皮了,只好答应。

可能是这次移镇憋了一肚子气,十三郎所部四百骑冲杀十分武勇。

这帮混蛋披着一身铁,将连长刀都没几把的牧人砍瓜切菜一顿好杀,看得毅勇军的老杀才们都不过眼了。

你他妈怎么连女子都杀了!丢。

点算下来,一把就抢了上万只羊,牛近二千,马五百余匹以及三百余峰橐驼,还有少量粮食。有了这批畜牲打底,郑爷心中大定,再不一日二百里狂飙突进。

说实话,那么跑太废马。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上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听到有人吟诗,郑爷左右瞅瞅,李三郎没来啊。

原来是监军使张忠,这厮主动请缨从征,正望着中受城愣怔出神。

可能,这些中官,对大唐的眷恋还要多过老郑吧。

休息一日,郑守义、郭屠子领二千余骑在前开路,余众由卢八组织,在后赶着畜群缓行。一日行进五十里左右,开启了一段天天有肉吃到吐的好日子。

沿途又破了个不到百人的小部落。

五月十九日,抵达目的地。

天德军故城,即内蒙古乌梁素海土城子一带。

……

天德军最早的治所就在这里,一度迁驻西受降城。

元和年间,西城为黄河泛滥冲毁,朝廷不愿花钱重修,便只留天德军千人守西城,余众移防天德军故城,又迁三万余户至此。

本任天德军防御使姓宋名瑶,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将领。

忽闻有大股军马至此,宋瑶宋将军忙派了使者来问情况,回报说是从振武军过来的,是友军。

宋瑶闻言大骂道:“放……放屁,振……武军便是友军么?”

在沿边藩镇中,天德军是个小藩镇,如今只剩三千多人。

但是,在中套这一亩三分地,天德军仍然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毕竟是朝廷经制之军,不是寻常蕃兵杂鱼可比。

宋将军抓了衣袍上马出城,领着二千兵向东,列阵与郑守义相望。

“啊呦?”挺有胆色么,敢出城,还敢列阵。

这倒是很合郑爷的脾胃。

一晃手,毅勇军三千多骑散开成一个大扇面,将这二千兵就给围住了。

郑大帅手搭凉棚去看,对面这二千军也算步伍严整,甲仗齐备。至少前排都是亮闪闪的铁甲,近两丈的大槊如墙如林,阵中五百骑,也人模狗样地。

“是支劲旅啊。”郑大帅赞叹着,心中盘算,若要硬吃,怕得费些手脚。

张忠道:“天德军在中套,与振武军一西一东,相为呼应。人虽少,却有些能为,周边蕃部还算恭顺。自西城再向西,便到居延海,便是瓜、沙地界了。

嘿嘿,那里便是河西地喽。”

对于这中官的博学,郑守义略感意外,道:“呀,你所知不少。”

小中官略有些羞惭道:“李司马最喜看河西舆图,心心念念是恢复西疆。嘿嘿,奴跟着李司马日久,也瞧了个大概。”

郑二想起来,李三是总念叨西域如何如何。

嘿,这厮一只幽州本地猴,哪里去过西疆,连中城都没到过,还不如郑某人走得远,一天到晚好像对西域挺熟的样子。

真是奇了怪了。

“武大,派个使者过去……别,”郑守义回身对史怀仙道,“你去,跟对面说说。”

十三郎正站在马上了望,闻言道:“郑二,你这……

艺高人胆大的十三郎心曰,敌情不明,你让老子去,这是居心叵测啊。

“放肆!”二爷黑了脸道:“军中只有阶级,没有亲戚。”

史十三心说爷爷又没招你,怎么左我呢。

本来还想挽救一下,却见这老黑瞪着一双圆眼很认真的模样,搞得十三哥心里没底。罢罢!不敢拼命的十三郎自己找台阶,心道人前且全了你面皮,看爷爷回去不给秋娘说,给姊姊告你老黑一状。

只好领了几个亲兵,硬着头皮上前。

这边宋瑶坐在马上也很紧张。

后悔一冲动就杀出来了。他妈地,唐朝的将军总是这么冲动。

要改,要改啊。

对面这数千骑不好惹,这阵仗,这装具,散如电光开、合如花艳秀的,一看就是积年老混蛋。宋将军跟周边蕃儿常年厮杀,鼻子一嗅都能嗅到味儿。

看对面有人过来,宋瑶想推出一个使者出去,想想又作罢了。

还是爷爷亲自来吧。

也一咬牙,宋将军领了几个随从策马上前。

看对面来人不多,姿态还算友好,史十三渐渐放心,就拿着架子拱手道:“某乃振武军银鞍都什将史怀仙。”

这边宋将军道:“某……某乃天德军防御使宋瑶。”心觉对方也不是要打,便抖抖官威,道,“你,你振武军来……哎此何为呀?”

一听是个结巴,十三哥仅有的一点慌张也乐没了。

憋着笑,十三郎道:“宋帅。我家节帅奉王命,领振武军,安抚阴山。闻友军在此,日子艰难,郑帅仁义,特来拜访劳军也。”

呦呵?送钱来的?

宋将军抬头瞅瞅,太阳没打西边出来吧,有这好事?

他这还在谨慎,宋将军身后的一将就轻轻碰了他一碰,明显是见钱眼开了。

宋将军被推得回了神,做出热烈之态,拱手道:“哦?未知是哪位大帅当面……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官场之财色诱人 捡个飞碟送外卖 情满四合院之彪悍人生 步步杀机之浴火凰后 十二天劫 高科技军阀 在仙侠世界拍电影 武装风暴 快穿之主角您的外挂已到期 毒妃在上,邪王在下 天之炽之神圣帝国 流浪的英雄 修真四万年 大唐一品 母皇 人间泪根之案件背后 都市神化 医圣传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九霄剑神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我给玄德当主公 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秦时小说家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亮剑之烽火悍匪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迷魂引,嗜血妖妃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大楚武信君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铜镜约 衣冠谋冢 笔架叉将军 北宋第一狠人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穿越古代异界争霸 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