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首页 >> 刀尖上的大唐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花豹突击队 战场合同工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大清隐龙 神话版三国 奥特格斗传说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德意志崛起之路 重生之铁血战将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章 黄河远上白云间(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许多事情都经不起细想。

比如,大河封冻,人家可以过来,你也能过去嘛。

但是手握数万重兵,朱有贞偏偏就不敢怼过去,而是跑回汴梁观望风色,准备凭城坚守。这就是军心士气的差别了。

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但是汴兵龟缩回汴梁,也让渡了河的唐军犯难。

汴梁是雄城,城中几万老兵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胡儿,想迅速破城没有可能。

嘿,朱梁的禁军再受伤,那也不是咱赵官家的八十万草包可比的?

朱有贞再蠢,还能蠢得过老赵家那画宗父子俩?

呦,跑题了,跑题了。

言归正传。

总之是唐军借着大河封冻过了河,却不敢孤军深入,缩在汴梁城里的梁军也不敢过来送人头。等了数日,看看没有战机,李老三只好留下三千右羽林军戍守杨刘城,在城中多留粮食箭矢、战守之物,主力则退回贵乡。

又以郑守义领着左龙虎军八千骑在莘县,与杨柳城隔河呼应。

原本浩浩荡荡的大河,此时就如同一条僵死的巨龙。

郑大帅往来如风,总算能在河南奔驰牧马了。

很多年前,咱代国公就设想过来河南打草谷,可惜一直不能成行。

这把可算是梦想成真了,结果却非常令人失望。

大河是过了不假,可是这边是满地的堡寨啊。

往西不远就是济州,向西南一点是东阿,南边有平阴,东边有长青,其间还有一条济水纵贯南北。

郑大帅的毅勇军这是骑军是骑军,是骑军,不是拿来爬城头的。

然后河南人民也都很懂,早早都缩回城里寨里。

兴致高昂的郑大帅左兜右转,最后不能说一无所获吧,肯定是入不敷出。想想也是,从巢乱以来,这地方来回来去打了几十年,人种可能都换了一两茬,能活下来的,那不得有点绝活么。

过了正月,济水率先开始化冻。

后路要断,代国公郑守义再不敢在河南停留,老老实实回到河北。

至于杨刘城里的三千守军,按老黑的意思也该都撤回来。但是城里的副指挥使叫个啥张庆的不肯,还说什么人在城在,死活不走。

看他如此志气,又不是自家麾下,郑大帅就随他去了。

梁军到底也不是完全脓包,郑二前脚走,梁军后脚到。

这次领头的是谢彦章。

小谢将军那日跑得快,从战场上撤来下,所部精骑还有不少。后来刘鄩走人,谢彦章就被朱友贞火线提拔,领兵顶在了前头。

谢彦章绕着杨刘城转一圈,发现辽贼士气高昂,还在城墙上泼水成冰,硬打必定死伤枕籍。谢将军于是也不硬打,干脆跑回滑州附近直接掘开了河堤。

冰水磅礴而下,西起滑州,东过济水,形成一片巨大的泽国。

冰水高时,连杨刘城下也水深数尺。

郑大帅在对面看得是目瞪口呆。

听说当年朱三南征,杨行密就是掘了淮河大堤,到如今那边还是几百里烂泥塘,没有人烟。怎么着,梁军也这样疯狂了?不怕水过有大疫么?好些郑大帅没破的堡子,倒是让梁军自己放水淹垮了。

李三郎得信,立刻从大名赶来。

正值冰水泛滥,老哥俩只能望河兴叹,都在心里给对面的张全将军祈祷。

谢彦章扒河堤,效果其实非常显着。

泛滥的河水在唐军与汴梁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杨刘城地处济水以西,唐军要进攻汴梁,正面是泽国过不去,就需要向东绕远渡济水。就是过了济水,一路还有郓州等坚城阻隔,突袭汴梁更无可能。

杨柳城里张全将军是辅军出身,从柏乡战场下来后几经调整,借着李老三上台的东风,进入威武军做了副指挥使。这次他是自告奋勇,打算从梁军身上捞一把军功,再向上走走。

手下三千人,骨干当然是老辅军。兵卒有其他各军调整过来的老兵,也有部分新兵,甚至还有教练军派来见习学生兵五百。

城中粮草足支年余,各样器具不缺,唐王还搬过来许多猛火油、震天雷。张将军都做好了迎接暴风骤雨的思想准备,没成想梁军不来攻城却来放水。

大水固然隔绝了唐军南下之路,同样也挡住了梁军北进之途。

梁军,居然就与他隔着大片水泽玩起了干瞪眼。

军中的五百学生兵也帮忙不小。堵城门防水灌城,组织军士出城樵采,保障柴薪供给,还将城中分区管理,说什么要防病防疫,搞得头头是道。

别个花样也多,没事就搭台子表演,各种变文、轶事那是张口就来,古今英雄,才子佳人,内容丰富,量大管保,提升士气很有效果。

如此,倒是把城中治理的井井有条。

后方,可能是梁军水师被友军牵制,大河南北的交通联络还算通畅,船只往来无虞。局面完全不是张全将军设想的那样凶险,闹得他常常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来干嘛来了。

难道爷爷也是天选之子?神佛垂青?

要说这朱梁的施工技术也着实过关,城墙被大水泡了数日,水落之后也无垮塌的迹象。城内安稳,城外亦无梁军来攻……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了。

但是这种僵局十分脆弱,总是要被打破。

李三郎从来就闲不住,尤其不喜欢被动,眼看天气渐渐转暖,便令人准备了舟船,亲自沿河考察,寻找战机。

“二郎。梁军胆怂了。”唐王似是对郑守义说,又像是自言自语,“谢彦章毕竟是初次统领大军,兼梁军成分复杂,难以统御。我看他并无死战之心。”

拉着郑二同行,唐王的马鞭在眼前一阵乱晃,道:“打杨刘,本意就是勾引梁军主力来与我决战。柏乡打掉他二三万,去年打掉五六万,再送一两波,汴京,或可不战自下矣。”

可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

南至曹州,北至郓州,大泽挡路,水深超过两丈,必须坐船。

问题是梁军沿岸修寨,严防死守,坐船登岸是个大坎。

等于唐军过了一条黄河,梁军又造了一条黄河,这事闹的。

可别拿柏乡大战时的那几个小河沟瞎联想,漳水的小支流跟黄河绝不是一个天地。李思安靠着一批小船能摆渡强攻,来黄河试试,弄不好船到河心就完蛋了。还他娘的得过两次河。

想一想脑仁疼。

看一看心口痛。

这局面郑大帅也很无语。

郑某人擅长来去如风,猪突猛进,但是在水上浪,二爷他没有这项技能。

比如这小船他就坐得提心吊胆。

过黄河是坐大船,进了这水泽又换了小船,惨啦。

那大船吧,在河里摇来摆去晃悠得郑老爷灵魂都在跳舞。

这小船呢,飘飘荡荡更是脚下虚浮无根,感觉随时都要翻船。

最可恨李老三这个王八蛋还在船头船尾不消停,一会儿从船头走到船尾,一会儿又从船尾走回船头……

这老小子一会儿在这边瞅瞅,一会儿又在那边看看。

再过一会儿,又把起根大马枪从这边捅进水里测量水深。

哎呀!

这一顿操作,搞得小船是晃了又晃,很不平静。老郑抱着船板子缩在角落,骇得老脸煞白都不敢起身,心里把这厮的祖宗八辈是骂了又骂,下定决心绝不能再上李老三的贼船。

你想把咱黑爷的黑脸都吓白了,多吓人呐。

可是咱黑爷也硬气,硬挺着上了岸才张嘴把隔夜饭吐个干净。

只此一次,今生难忘。

五月端午。

两军对峙,暂时没有战机,李老三又把他搞气氛的本领拿出,在军中搞起“竞技会”。除了跑跑跳跳这些寻常内容,这次专门增加了不少水上项目。

比如划船竞速。

比如船上对战。

总之是各种花样翻新。

可惜老郑的队伍最擅马上科目,下水的比赛一个也无。看教练军的小伙子们操舟作战一如平地,尤其小十一那队还拿了个水上项目的团体铜牌,好像是什么船上徒手团战?

看着挺激烈的样子。

郑大帅心中也在赞叹,哎,这教练军不一般呀。

咦,这臭小子,是爷爷的种。

小屠子很有眼色,颠颠跑去跑回,将一块沉甸甸的牌子捧给老爹。“小十一说,这牌子献于阿爷。”

郑守义接过牌子瞧瞧,是精铜打造的一个小圆盾。

哼哼,李老三惯能作怪,也舍得下本。是真拿金、银、铜做了许多牌子,重约一二两。作为军中宿将,郑大帅可没少给别人发牌子,小屠子参加的个人项目金牌就是他亲手发的。

但是小十一这个吧……

看看站在数步开外扭扭捏捏的儿子,老黑将牌子往怀里一揣,点头收下了。

小屠子见状,忙又过去将兄弟拉来,还在他腚上轻轻踹了一脚,装腔作势道:“怎么,还要阿爷给你赔不是?”

小十一忙拱手,道:“阿爷。”然后又放不出个屁了。

高家小子带着一群跟班,又在不远处探头探脑。

对自家儿子,郑大帅有啥怨气?亲生的,自己的种啊。

而且怎么说呢,小十一这股子犟劲儿属实还很对黑爷的脾胃。

还敢跟爷爷动手,哼哼,想当年……

好吧,郑二当年可没胆子跟郑老大龇牙。

阿爷么,走得早,郑二更没得机会挑战。

这算不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据他所知,教练军中军将子弟甚多,小十一能在里头混个人样,也确实给他老黑长脸。据说,前阵子还去杨刘城轮戍了半个月,真比在家里像模像样太多。

但是,对这些拐带儿子的混小子,黑爷可就没有好脸了。

尤其那个高家的小混蛋。

其实老黑手下也有姓高的。小屠子那个哼哈二将,高什么曹,敢打敢拼,做事把稳,多好。

你再看看这一家子。

高行珪、高行周哥俩还想在妫州做土皇帝?哼,也不撒泡尿照照。后来被大李子削了,似乎现在是辗转跑到魏东城手下混饭吃。

就这么个不入流的玩意,生儿子竟想给小十一做大哥?

这你让咱黑爷情何以堪。

要说这知子莫若父,同样,知父亦莫若子。

小十一看老屠子的黑脸都要着火,忙又一鞠躬转身跑了,跟着一群小伙伴远去,留下郑老板自己在那里生气。

奶奶地,再见了高家那两个杂碎,要他好看!

看着儿子跑远,老屠子暗暗许愿,哼哼,哪天去魏东城那边串个门去。

……

要么怎么说无巧不成书呢,郑大帅刚刚发完感慨,机会就真来了。

噩耗传来,夏国公李承嗣西征回鹘……

栽了!

“你慢慢说,怎么回事?”

要说在豹军上下有谁让黑爷比较佩服,李三、老秦之外就属李承嗣这小子。

李老三嘛,郑守义如今越发觉着这厮是个人物了。

老秦呢,算是郑某人从军的半个领路人,虽然许多年无赫赫之功,但是对他的能耐,郑守义从来不敢小看。

好吧,就是从来不敢小看。

至于李承嗣么。实话实说,就大李手下的这些老弟兄里头,论用兵,郑守义也就觉着李承嗣比较靠谱。

李老三的长处从来不在临机决断上。

秦光弼么,那是根子深,用兵则总体比较稳,但是要他干点啥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反正郑某人没见过。

其他人就不用……

哦,元行钦算一个,但他根子浅,而且现在心劲儿比较颓,没什么好说的。

要说就这个李承嗣,干事的风格比较合郑某人的脾胃。尤其两人在夏州、灵武合作愉快,这厮是属于该勇勇、该稳稳的典范。

不像有的人,跟着大李硬干行,一到自己把舵就总差点意思。

边上的张德将军似有所感,向老黑看来,说李承嗣呢,你看我做什么?

但是这么个主,他能栽了?

李老三又去勘验水情不在,郑守义遣人速去通信,自来问话。

送信的是宋瑶之子宋廷浩。

小伙子二十来岁,生得嘛人模狗样,就是造型惨了点。

从大西北一路换马不换人,跑了不有几千里地赶到大名。问明李三在莘县行营,都不带喘口气就又赶来。这满面风尘,大盆清水浇下,恨不能洗出两筐泥。

等郑守义拿了书信在看,宋廷浩道:“去岁末,夏国公邀家父共击回鹘,定计先取甘州,再回军取凉州。

两镇合兵万五,于西城聚兵,年初二月十五日起行。

夏国公亲率三千骑为前军先行,我随父帅引兵在后。

二月廿八日,我军与夏国公会师于居延海。

此次西征,最难在于路途遥远,补给不易。大军人配四马,另有橐驼二千,所携粮豆亦仅支十五日。

夏国公与父帅抱定信念,不成功便成仁。

幸夏国公领前军急行五日,顺利抵达居延海,时回鹘无备,为夏国公袭破三千帐,缴获无算。我军始无乏粮之忧,亦补充了马匹驮畜甚多。

之后,夏国公仍引五千精骑在前,父帅居后,沿张掖河向南。

回鹘全然无知,我军势如破竹,遂至删丹。

回鹘可汗乌母主领军出城,与我阵战三场,皆溃。只因彼有坚城可依,兵溃即回城,我军始终未能歼灭之。

然回鹘业已丧胆,已不敢出城。

我军携有震天雷若干,夏国公遂命打造器械,布置破城而入。

未料凉州嗢末并诸蕃贼集兵来援。

时,我军远袭二千余里,人马已疲,虽于删丹城下战而胜之,亦折损不少。最为要紧是,是夏国公中了流失。医官说,贼子于箭头染有污物,时正值酣战,夏国公未能及时处置,待战后虽以烈酒清洗可惜为时已晚。

是夜,夏国公果然发热不止。

夏国公强撑病体,拟次日击破蕃贼后破城休整。

怎奈何贼子援兵日众。

次日,我军主动出击,虽再溃诸蕃却亦成疲军。

破城,已无望矣。

遂定计撤军。

行前,夏国公将震天雷集于营中,待蕃贼入营引燃,杀贼甚重。

贼以为天罚,十分骇怖,未敢紧追。

而我军亦不敢走凉州东归,仍缘来路返回。

叵耐夏国公伤势益重,竟……竟没于中途。

家父得夏国公所托,引军且战且走,辗转千余里,终于退回西城。

只是……

只是沿途折损,得归者不足五千矣。”

郑守义道:“不是说没追来么,怎么还且战且走?”

宋廷浩抹一把泪,怒道:“有焉耆龙家欲劫我军。”

郑守义道:“怎样?”

宋廷浩回想这一路之艰苦卓绝,昂然道:“破之再三!”

“壮哉!”

虽只寥寥数语,郑守义已体会其中的跌宕起伏。

尤其最后这个“破之再三”,终于按捺不住胸中的烈火。郑守义将那书把他人传阅,自起身转了两转,呼吸沉重,目视众人,朗声道:“李承嗣,终不辍我豹军威名。

虽死。

尤生。”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官场之财色诱人 肆虐韩娱 大明1937 捡个飞碟送外卖 步步杀机之浴火凰后 在萌兽世界的日子 赶尸道长 十二天劫 高科技军阀 福艳之都市后宫 快穿之主角您的外挂已到期 清除毁灭者 贤者与少女 流浪的英雄 逸霄 人间泪根之案件背后 开宗立派当反派 豪门隐婚,盛爱亿万天后 穿到八零,麻辣警花变成反派后妈 我的纯情女上司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北宋大丈夫 在下潘凤,字无双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英烈传奇 明朝的名义 玉符传奇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大明辽国公 云起惊鸿客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水浒之往事随风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