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

溜溜的兔子

首页 >>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 >>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花豹突击队 大明1937 民国之谍影风云 大清隐龙 我真不是亮剑头号特种兵 从八百开始崛起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千山记 明末逐鹿天下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 溜溜的兔子 -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全文阅读 -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txt下载 -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97章 皇帝,怎么当(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林威的第一反应,帝王之道的传承牛大发了。

第二反应,信王是真不知道皇帝怎么当啊,天启给他的忠告一句都没听,十六岁登基,完全是叛逆期的孩子。

事必躬亲、偏听偏信、焦躁猜忌、心浮气躁…每一条都反着来。

第三个反应,天启说的对,自己一直能认为自己成功,从来没有过预案,毕竟‘先例’太多,抄作业的答案太多。

但是…答案是如何出现的自己也没思考过。

从皇帝的角度看,一下就解释清楚了。

非黑即白的思维是小民纯洁心态,无法治国。

堵不如疏,自古就没有能堵死的水。

妄图海清河晏,永绝后患,这个立场就是错的。

记忆中几百年的血腥实践才换来的答案,自己直接写出来一定不合适,还得改良一下。

旁边的云梦看他一直不开口,微笑说道,“四威,你现在也知道,陛下从来没选择错了吧?你有公心,但我担心你将来会被人骗得团团转,有些贼人大奸若忠,你很难分辨。”

林威突然笑了,伸出手指摇一摇说道,“我要在宪政院上面成立一个裁决司,裁决司所有人与官场无关,通过全国核定推举,裁决司只裁决叛国案件,贪墨也算谋逆,只裁决违反宪政的案件,换句话说,他们是管理官的机构,设立九位终身制大法官,这些法官由皇帝和摄政同时任命,但不具有罢免权,他们什么时候无法履职才会有的新的接替。”

天启眉头一皱,“全国核定推举?所有人与官场无关?怎么像在听一个梦。”

“现在当然不行,微臣会直接指定,由他们来判决是否违宪。”

“指定?我听你指定什么人。”

“周王、衍圣公、张维贤、沐国公、赵南星、毕懋康、高攀龙、给女真人和鞑靼人各留一个名额,裁决司下属由原亲军充任,但永远失去世袭资格。宪政之事必须九人全部同意,若有一人反对,不得修改,并由裁决司执行对官场的廉政监督,接受天下百姓举荐。”

天启皱眉思索了一会,“谁又来监督他们呢?”

“宪政院啊,双重监督,互相监督。”

“怎么听起来非常乱。”

“当然乱,就是让他们乱,乱起来才能实践出结果,乱起来我才能动刀子,乱起来才能让人接受。”

云梦和天启齐齐深呼吸仰头,“林卿啊,你这学当皇帝也太快了。”

“哈哈哈,哪里哪里,是陛下教导的好。没有一成不变的权力架构,也没有永恒的解决之道,微臣是在实践保持实践的办法。”

“朕听懂了,乱在官场啊,有点意思。”

还有更猛的呢,林威掐着下巴道,“其实丁绍轼和杨涟的治国理念是不同的,微臣决定允许他们公开组党,允许他们公开吸纳有识之士,但不得影响政务运转,每一方在都察院的同仁不得少于三成,不得超过六成,籍贯同一府的御史不得入同一党,继续扩大互相监督群体。”

天启眉毛猛得一跳,“杀人诛心,他们瞬间分裂了,但你如何控局?又如何保证自己不会被他们反向控制?”

“武卒、将军、武英殿,不得加入任何阵营,否则视同叛国。”

“朕问的是你,是你摄政之权。”

“是啊,微臣说的就是摄政权啊,武权在摄政手里,内部有镇抚使,大案有裁决司,不接受文臣和都察院哔哔。”

天启大张嘴愣了一会,“妙,更乱了。”

“哈哈哈,没错,谁都会抢那个看不到摸不着的权力,给他们缥缈的希望,他们才会努力做好本职,才会努力向上爬,但他们真正接触就会发现,摄政烫屁股,还是小官好当。”

天启拍拍手,歪头淡淡问道,“那谁又来监督摄政呢?”

“都察院、文华殿、武英殿、裁决司、皇帝,所有人同意就可以罢免摄政,然后论罪。”

“那你这摄政比皇帝还稳。”

“微臣当然稳,否则就崩塌了,等以后会逐渐削减罢免摄政的要求,这也是为修改宪政做准备。”

天启点点头,“那朕就是这个看得见、摸得着、当不得的宪政?人人向宪政效忠,人人与朕无关?”

“陛下圣明。”

“贪墨叛逆,叛国叛逆,反贼叛逆,人人可诛杀叛逆,叛逆却与朕无关?”

“叛逆叛的是大明,叛的是律法,叛的是百姓,怎么能与陛下无关?陛下就是大明,陛下就是律法,陛下就是大明百姓。”

“无耻!”

“错,这才是皇帝。永恒的律法圣人,因为您再没有犯错的机会。”

“皇庄皇田皇族,这些事怎么办?”

“这些事出征回来再说,但微臣贺喜陛下,您返璞归真,终于考虑衣食住行了,这才是一个家庭当家人应该操心的事。”

天启歪头瞧他一眼,甩袖离开。

陛下您还跟我玩心理战呢,一天一天您会越来越死心的。

林威下午回到京城,立刻让所有朝臣到金銮殿,宣布了他跟皇帝短时间就得出的结论,也是他短时间就抄来的答案。

朝臣立刻嗡嗡交头接耳,如果裁决司他们还一点点预料的话,这个公开组党很震撼,一定会有很多制约条件。

他们想错了,林威准备做‘皇帝’、一直‘否决’,直到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坐金銮殿正中,林威拍拍手让他们安静,“组党是让你们组志同道合的党,不是让你们组朋党,两位卿家用什么理念来组党,那得你们自己去想,不能由本公来告诉你们。

若不符合本公的期盼,一律驳回重提,一直提到本公满意为止。

抛弃你们以往的中枢治国思维,现在咱们反着来,你们提,本公来审,而不是本公提,让你们同意,这样你们自然也就具备了与摄政、或与皇帝一样的治国权力。

权力无法垄断,也不能垄断,本公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权力,志同道合之辈组党后,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用盯着摄政和皇帝挑毛病,有人会盯着你们。”

林威这摄政只做选择,以后也就没人能握住真正的‘把柄、软肋’,自然也无法撼动。

丁绍轼和杨涟齐齐躬身,“摄政英明,我等一定互相印证,提供完善的组党管理条陈。”

林威点点头,“宪政现在可以传天下了,本公与陛下亲征回归后必须开始执行,这个时间不能超过两个月。

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官员财产公开是民心所向,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阳谋治国之道,是最基本的治国架构。

官员财产不在是隐私,而是公开资源,百姓有权知晓信息,这样是为了保护官员,居心叵测之辈才会想着怕被人利用。

一千多年前,诸葛武侯就曾公开自己的家产: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武侯尚能如此,大明新朝官员更应无所畏惧,必须作为新朝基础制度存在,这是决心问题。

本公知晓你们有的人来源不明,有的人不敢惹天下士大夫,既得利益群体在主观阻扰,涉及自身的权益,妄图掌握决定国策制定和国策走向的巨大权力是做梦。

本公今天把治国之权一拆再拆,人人有权治国,人人有权监督治国,这就是新朝治国核心。改革的顶层架构就是这样。

本公与陛下出征后,立刻开始组建裁决司,但不得影响现有政务运转,一个能够超越部堂利益、文武利益、地区利益等各种利益关系的改革协调机构、律法执行架构,改革才能冲破所有压力和阻力。

本公与诸位共勉!”

朝臣齐齐躬身,“摄政英明,我等刀山火海,誓死追随。”

…………

关于本章内容,您理解、意会就可以了,天下从来没有完善的制度,说太白我就倒霉了。人类生活在一个永恒的实践活动中,没有哪高哪低,只有动态的适应,实践活动的任何吵闹、混乱都是暂时的。

好久没有‘注’过了,有个注我前天(2024.05.24)改到了41章,被几个读者提醒注早了,想了想的确是这样,浮躁的人也不关心这个,关键是追书的读者没看到,还是放到后面吧。

明朝‘以文御武’的形成过程(很多人都知道,但不太清楚形成过程,误会一开始就是,或者是土木堡之后的国策,其实都不对,形成‘国策’时间远比大伙想象的迟)

捋一捋真正的国策形成过程,您也许能明白很多‘国策’滞后的先天属性。

问:朱明的以文御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咋就成国策了

答:1老朱当时是文武制衡,大都督府与六部制衡,都察院来监督,但后来老朱小心眼犯了,搞了个锦衣卫,这就把监察权弄到皇权这边。

(有没有人听说过明朝初期的毛驴御史?那时候的官场非常清明,御史骑毛驴巡视天下,加上老朱对贪官的仇恨,毛驴御史的‘巡回功绩’在如今专业人员眼里非常具有史料价值)

2朱小四上位后,搞了个内阁,让文官抱团了,下来仁宣过度。

为什么说土木堡是一个分界线,深层原因是三十万明军主将是皇帝,副将是勋贵,文官被排除核心武权之外。

英宗把带兵的勋贵都搞死了,张辅当时就死于土木堡,土木堡之后,全国的兵权到了兵部手里。

3注意,是兵部,是被排挤在武权外的兵部(那时候兵部实际履职就是个后勤部门),兵部尚书于谦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理论上大伙不是支持他,是支持‘兵部尚书’。

这么说是不是容易理解?于谦以兵部尚书领天下兵权,勋贵、将领、武卒全部俯首听令,实现了完整的、绝对的、短暂的以文御武。

4再注意,这是短期现象,只是一个‘先例’,英宗复辟之后,勋贵夺回了五军都督府,但是呢,封建社会,对以文御武影响的根源始终还是皇帝,是皇帝在放弃武权,因为他不“亲征”了,皇帝不作战,勋贵就做不了副将,让勋贵去做主将,巡抚总督就全变成了副职(因为勋贵超品),这是文官难以接受的现象,大伙一起避免出现难堪。。

5接下来磨磨蹭蹭,到武宗朱厚照,哇靠,这是一个牛的,勋贵突然插上了翅膀,武权突然翻身了。。咳。。所以他嘎了。。又是一个短暂的混乱。。

6世宗朝,就是嘉靖皇帝,嘉靖中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文武非常‘和谐’,因为国难当前,南倭北虏十几年,文官在抗倭,勋贵在驱鞑,大家都是功臣,核心勋贵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将领(被文官的史书刻意忽略了),这期间大伙共享武权,公侯很多都在九边外镇。

如成国公朱希忠、定国公徐文壁、镇远侯顾寰,都是当世名将,他们领的兵远远比戚继光俞大遒多(就是那重建的巅峰期京营,那时候三十万京营,其中超过十五万常备骑军,想想都养不起)。

7嘉靖皇帝之前,以文御武,或者文武制衡,都是动态出现的,谁强谁就牛。

土木堡之前大伙泾渭分明,之后也就武宗朝蹦跶了一下,其他时间,说实话,文官占据上风,以至于形成了一种舆论假象。。。

请您再次注意,这个‘上风’,不是御服、降服,是‘养服、收买’了,文官把勋贵高高架起,变态的人身安全,加上免税身份,勋贵家家富可敌国,自然会妥协,所以这期间的勋贵不是实质上落了下风,而是‘闭嘴’了。

8真正把以文御武定为国策的其实是万历皇帝,已经是明朝中后期了,原因是杨镐在朝鲜的糟糕表现。

9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援朝之役经过两个阶段。第一次李如松胜利的太快,后来他撤回来了,留下陆海一堆总兵,这时候丰臣秀吉抓住明朝各部互不隶属,以及文官无法节制全局的漏洞,全面出击,让明军死伤惨重,杨镐就是那个反面教材。

10煌煌天朝被‘鬼’咬了一口,万历皇帝大怒,怒骂将领草包,怒骂经略软蛋。(万历二十五年,那时候他还真的没吃过大败仗)

由此皇帝下令大明朝以后战区将领悉数听从‘总览全局’的钦差指挥(巡按、巡抚、总督、经略都是钦差性质)、分路将领必须听从‘钦差属官’指挥(就是那些御史、督战官、兵备道)。

从此以后,以文御武成为白纸黑字的国策,七品文官挺起肚腩吆喝一品都督成为常态。

这就是明朝历经二百年权力博弈,最后以文御武的形成过程,它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也不是一下形成的,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动态起伏博弈。

后人见到的各种实录史料,文官来源占据了九成以上,‘语气’当然是文臣的视角,其实我们也被当时的舆论假象误导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僵尸男友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非主流清穿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重生九零我绑定了搞钱系统  白色年华 刚遇退婚,就被偷听了心声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雁鸣长空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都市之兽王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邪王盛宠 ,庶女狂妃 凤凰羽 首席,深情如初 桃运狂医 金牌嫡女,逃嫁太子妃 穿越之极限奇兵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奋斗在沙俄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超神雇佣兵王 纨绔小侯爷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冰临谷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大乾风云起苍穹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浴血山河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水浒之往事随风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巨宋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 溜溜的兔子 -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txt下载 -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最新章节 - 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