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星星们都在

首页 >> 明朝那些事儿 >> 明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天唐锦绣 霸天武魂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我的老婆是土匪 从八百开始崛起 逍遥太子爷 大叔凶猛 大明:苟在皮岛当老六 北宋大相公 
明朝那些事儿 星星们都在 - 明朝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明朝那些事儿txt下载 - 明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3章 自命为二帝拒异族,任英雄豪杰展宏图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闻听此言,建州使者的面色瞬间转为铁青,仿佛春日里突遭寒霜侵袭的翠叶,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色彩。他心中愕然,万没想到李自成竟会如此行事,既无半点协商之意,又堂而皇之地接纳了满载诚意的黄金,此举无疑是对外交礼仪的一次公然挑衅。

“你……”使者怒极,声音颤抖,仿佛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卡在喉咙间,难以顺畅吐出。他右手剧烈地颤抖着,指向李自成,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与愤怒交织的光芒,最终,只能愤然一甩衣袖,转身离去,背影中透露出无尽的失望与愤慨。

议事堂内,众人见状,不禁爆发出阵阵哄笑,那笑声中既有对李自成胆识的钦佩,也夹杂着几分对建州使者尴尬处境的戏谑。笑声回荡,为这原本沉闷的场合平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李信适时地拍掌而出,步伐稳健,面带赞许之色,“闯王此举,真乃胆识过人,令人叹为观止!”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穿透了笑声的海洋,为李自成的行为添上了几分英雄色彩,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那份不凡的气魄与决断。

李自成,那面义旗在他手中仿佛燃烧着不灭的火焰,他目光如炬,字字铿锵:“吾高举义旗,非为一己之荣华,实乃心系苍生,誓将万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而出。若我今日应了建州之谋,又与那张献忠之流何异?吾心昭昭,誓不与此辈同流合污。”

李信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敬佩之色,心中那份追随之意愈发坚定,他轻轻点头,仿佛是对这份信念的无声共鸣。正是这份心系天下的情怀,让他甘愿追随李自成,风雨同舟。

“闯王,前路虽长,然筹备之事亦不容懈怠。”李信语气温和而坚定,适时地提醒着。

李自成闻言,目光自远方收回,转而凝视着地面,沉思片刻后,缓缓言道:“军事训练,乃克敌制胜之根本,务必精益求精,不容丝毫懈怠。否则,昔日之败,或将重演,我辈心血,或将付诸东流。”他的话语中,既有对过往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坚定决心。

“忆往昔,我等十八骑,于绝境中求生,于荒芜中崛起,一手缔造了今日之雄师。此番再战,非为逞一时之勇,实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吾等岂能轻言放弃,让无数英魂之血白流?”李自成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那是对过往艰辛岁月的怀念,也是对即将来临挑战的无畏。

“你说,这难道不正是天意使然吗?”他抬头望向浩瀚苍穹,仿佛在寻求某种答案,又似在自问自答。那一刻,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高大,仿佛真的成了那引领万民走向光明的闯王。

李信的话语,宛如晨钟暮鼓,字字铿锵:“此乃天命所归,无可违逆。闯王殿下,何不乘势而起,顺应那浩瀚苍穹下的无尽天意?”

李自成闻言,眉宇间掠过一抹深思,目光如炬,却又似被迷雾笼罩,不解地凝视着李信:“顺应天意?此言何解?”

李信躬身一揖,言辞恳切:“陛下龙潜于渊,待时而动,正是为了成就那大同之世,此非天意使然乎?今崇祯失德,内有张献忠之乱,外有皇太极之患,天下民心所向,正是殿下登基大宝,名正言顺,挥师北伐之时。”

言毕,李信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悄然间在李自成心中激起了千层浪。他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热血在胸膛中沸腾,却又被对未来的种种未知所牵绊,犹豫不决。

“崇祯暴虐无道,滥杀无辜,朝堂之上,千余忠良含冤而去。如此昏君,何以再承天命,稳坐那至高无上的龙椅?”李信忽地双膝跪地,声音激昂,响彻议事堂每一个角落,“臣李信,恭请闯王殿下,即皇帝位,以安天下,以慰民心!”

随着李信这一跪,堂内众人纷纷效仿,齐声高呼:“拜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声浪,穿透了议事堂的穹顶,直冲云霄,仿佛连天地也为之动容,预示着一段新的历史篇章即将开启。在这一刻,李自成的心中终于有了决断,他感受到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及那份来自天地的召唤。

夜幕低垂,御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朱由检那沉静如水的面容,他手中的朱笔未停,仿佛外界的风云变幻皆无法扰动其分毫。

“皇爷,紧急奏报,李自成已公然僭越,自立为帝,国号定为‘大顺’。”王承恩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生怕这惊天之变会触动龙颜,引来雷霆之怒。

然而,朱由检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并未抬头,只是淡淡一笑,那笑容中藏着几分无奈与释然,“此事,早在我预料之中。国号‘大顺’吗?倒是符合他那份‘顺应天意’的狂妄。”话语间,尽显一位末代帝王对时局的了然于胸,以及对命运的无尽感慨。

王承恩闻言,心中不禁翻江倒海,震撼难平。他暗自思量,皇爷莫非真有未卜先知之能,竟能如此精准地预判天下大势?

“李自成既已迈出这一步,张献忠恐怕也不会甘于人后,称帝之事,亦是迟早。”朱由检的语气中多了几分深沉,似乎在述说着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轮回。他放下朱笔,凝视着窗外漆黑一片的夜空,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有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这一刻,御书房内静得只能听见烛火噼啪作响,两人的呼吸声都显得格外清晰。王承恩站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更是无数生灵命运的沉浮起落。而眼前的这位皇爷,虽已身处绝境,却依然保持着那份超脱与淡然,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又仿佛一切都已与他无关。

夜色更浓,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而在这小小的御书房内,一场关于命运、权力与时代的对话,悄然落下帷幕。

“杨阁老,求见陛下。”王承恩的声音再次响起,语调中带着几分沉稳与恭敬。

“宣!”龙椅之上的崇祯帝,朱由检,轻轻吐出一个字,声音虽轻,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之势。

“陛下,西北传来急报,李自成已公然僭越,自立为帝。”杨嗣昌步入大殿,面色凝重,字字清晰,似乎连空气都因这消息而沉重了几分。

“哦?”朱由检轻轻挑眉,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杨卿家,何故如此失态?你我皆知,乱世之中,群雄并起,李自成称帝,不过是迟早之事。”

杨嗣昌闻言,心中不禁泛起涟漪。难道,陛下真已心生退意,欲弃这风雨飘摇的大明于不顾?他急欲探明圣意,却又不敢直言其忧。

“陛下……”杨嗣昌欲言又止,眼神中满是忧虑。

“杨卿不必惊慌。”朱由检轻摆龙袍,语气平和而深邃,“李自成称帝,乃时势使然,张献忠等人亦非等闲之辈,称帝之日亦不远矣。此等变故,朕早有预料。”

杨嗣昌闻言,心中稍安,却又不免生出新的疑惑:“莫非陛下已胸有成竹,有应对之策?”

朱由检轻轻摇头,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未有万全之策,亦无需有。乱世如棋局,步步皆变,唯有随机应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朕所虑者,非李自成一人,亦非建州之患,而是这天下苍生,如何能在乱世中寻得一丝安宁。”

杨嗣昌闻言,心中豁然开朗,对陛下的敬意油然而生。他深知,这位年轻的帝王,虽身处绝境,却依然心系苍生,其胸怀与气魄,非一般人所能及。

“臣虑及李自成与建州或有勾结,恐对大明不利。”杨嗣昌终是道出了心中的担忧。

朱由检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睿智:“杨卿所虑,朕亦思之。然,世事难料,唯有加强戒备,提升国力,方能应对一切变故。朕已令兵部加强边防,同时广开才路,招募勇士,以备不时之需。”

一番对话,君臣二人心意相通,大殿之内,仿佛有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默默支撑着这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

杨阁老心中暗自揣摩,目光中满是对皇上话语的惊异与不解,轻声叹道:“陛下胸有成竹,实乃我大明之幸。然则,李自成之威势,非比寻常,何以断言他绝不会与建州联手?昔日边疆之困,犹在眼前,陛下此番论断,实乃令人费解。”

朱由检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那笑容中似乎藏着深不可测的智谋与自信,他缓缓言道:“杨卿家有所不知,此乃李自成骨子里的孤傲使然。他既已自命为帝,怎会甘愿与异族共谋?那将是他心中难以逾越的耻辱。”

杨嗣昌闻言,心中虽有疑惑稍减,却也不免忧虑再起:“陛下所言极是,但李自成一旦称帝,中原必遭涂炭,我大明又该如何应对?”

朱由检的目光穿透殿宇的琉璃瓦,仿佛已望见未来的风云变幻,他语气平和而坚定:“且由他风光几日,历史的洪流中,一时的辉煌终将归于沉寂。我大明根基深厚,岂是他所能轻易撼动?吾等只需静待时机,以不变应万变。”

王承恩与杨嗣昌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同样的情绪——震惊、疑惑,却也不乏对皇上那份超凡脱俗之自信的敬佩。殿内一时静默,唯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似乎也在为这即将展开的棋局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期待。

在那风起云涌、朝代更迭的乱世之中,有人竟提出让李自成短暂登基为帝,这岂止是胸襟广阔,简直是惊世骇俗之举,仿佛是将九天之上的龙椅轻轻一推,任由英雄豪杰一展宏图。然而,这背后隐藏的,又怎会是简单的谦让之心?在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内,每一块砖石都浸透着权力的血腥与欲望,暴虐成性的朱家皇族,怎可能容忍旁人染指那至高无上的宝座,即便是片刻的酣眠,也足以引发雷霆之怒。

这看似荒谬的提议,实则暗流涌动,或许正是帝王之间一场精心布局的棋局。权力与智谋的交锋,在无声处响起惊雷,每一个棋子都承载着改变天下的重量。李自成与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对手,正以一种世人难以揣度的方式,进行着一场关乎江山社稷的博弈。

而与此同时,远在巴蜀之地的张献忠,听闻李自成称帝的消息,心中波澜四起。震惊之余,更多的是不甘与渴望。那象征着无上荣耀的龙袍,仿佛已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他深知,自己虽手握重兵,但根基未稳,如同立于悬崖之上的孤松,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贸然称帝,无异于向大明王朝递上了一封挑衅的战书,必将引来铺天盖地的围剿。

于是,张献忠的目光转向了北方,那位同样野心勃勃的皇太极。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悄然生根——何不借他人之手,为我所用?皇太极的势力如日中天,若能得其助力,至少能为自己赢得喘息之机,稳固后方,再图大业。但张献忠并非等闲之辈,他深知皇太极的算盘打得响亮,每一分帮助都将是未来沉重的债,甚至可能要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铺就一条通往皇位的血路。

在这乱世洪流中,张献忠如同一只狡黠的孤狼,既渴望那一抹属于自己的光芒,又不得不时刻警惕着四周的豺狼虎豹。他的心中,既有对权势的狂热追求,也有对现实的冷静分析。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而他,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准备迈出那决定命运的一步。

对于皇太极的策略和意图,张献忠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还不够强大,无法轻易拒绝皇太极抛出的诱人橄榄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张献忠意识到,如果他能成为皇帝,或许就能扭转当前的局面。于是,张献忠毅然决然地做出了称帝的决定。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掌握了主动,视野就会变得更开阔。在李自成称帝后不久,张献忠也迅速跟进,正式称帝,国号大西。大西政权的成立无疑是向全世界宣告,张献忠有能力带领深陷困境的人民走向光明。然而,四川的原住民们对此却并不感到兴奋。因为他们始终无法忘却张献忠曾经对他们的残忍屠杀。与李自成相比,张献忠这位皇帝显得有些憋屈。

时局动荡,张献忠的军队如同风中残烛,时而不得不向皇太极伸出援手,借粮求资,以维系那摇摇欲坠的战线。每一座坚城的久攻不下,都如同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预示着末日的逼近,若再无突破,恐怕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然而,这翻天覆地之变,竟未能触动紫禁城内崇祯皇帝的心弦。他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与教学之中,对外界的风云变幻置若罔闻。这份超脱,在世人眼中,却成了冷漠与无能的代名词。

百姓的心,随着这无声的漠视而渐渐沉入谷底。他们渴望的,是一位能够挺身而出,护佑家园的君主;他们担忧的,是若这最后的依靠也崩塌,那么往日的安宁与希望,将如同晨雾般迅速消散,留下的是无尽的黑暗与绝望。

崇祯皇帝的孤傲与执着,张献忠的挣扎与野心,以及那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忧虑与期盼,共同编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引人深思,令人动容。

新得的田亩尚带泥土的芬芳,却也隐约透露着可能被命运之手再次轻抚而去的预兆,平添了几分世事无常的苍凉。

与此同时,大江南北,一股前所未有的参军热潮正悄然涌动,青年的热血与国家的召唤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令人心潮澎湃。这股力量的汇聚,不仅超越了崇祯帝的预料,连朝堂之上的肱骨之臣,也纷纷投以惊愕与赞叹的目光。

“禀皇爷,兵部尚书陈新甲大人已在殿外候见,神情急切。”王承恩轻声细语,语调中带着几分对时局的敏锐感知。

崇祯帝闻言,目光微敛,沉吟片刻后,语气坚定地道:“传朕旨意,对于陈尚书及所有有志之士,无论多少,皆应广开大门,热烈欢迎。至于面圣之事,便安排在明日吧,让陈尚书稍作休整,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共商国是。”

此言一出,殿内仿佛凝聚了一股无形的力量,预示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明将携手万千子民,共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辉煌。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那简单却充满力量的一句话,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渴望为国效力的心田。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官场之财色诱人 肆虐韩娱 大明1937 新现代逍遥录 捡个飞碟送外卖 异界流氓天尊 快穿女帝家的小白狐 重生之千金媚祸 权宠之仵作医妃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综影视,准备好了吗?木心来也! 高科技军阀 武装风暴 妖仙令 贤者与少女 九龙至尊 母皇 炮灰女配也要被病娇男主强制爱 纵灵传 春光乍泄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铁血狂潮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大楚武信君 寒门状元路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衣冠谋冢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云起惊鸿客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明朝那些事儿 星星们都在 - 明朝那些事儿txt下载 - 明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明朝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