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首页 >> 王凌在明末 >> 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日之铁血狂兵 康熙大帝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战场合同工 一个人的抗日2 我真不是亮剑头号特种兵 从八百开始崛起 重生之铁血战将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 王凌在明末全文阅读 - 王凌在明末txt下载 - 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66章 龙兴故地寻根脉,中州沃野定新基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民生日报对光武帝南巡的详尽报道,如春风般席卷全国。这背后,离不开社长嘉平郡王王锦焕的全力推动。作为太皇太后张嫣之子,王锦焕深知此次南巡意义非凡,不仅安排了最精锐的记者团队全程跟随,更是放下社务,亲自陪同御驾。他明白,光武帝此行,既是视察,更是向天下宣示“工技兴国、商贸惠民”国策的决心与路径。每一篇报道,都力求真实、鲜活,将皇帝的务实、工业的脉动、民生的点滴,传递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正如光武帝私下所言:“要让百姓看到朕所见,听到朕所闻,知朕所思,上下同欲,方能共兴大明。”

结束了在临清紧张而富有成效的视察,光武帝并未选择更快捷的火车,而是做出了一个更具象征意义的决定——乘坐刚刚由大明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不久的新型大巴车,前往河南卫辉府。几十辆崭新、宽敞、涂装着皇家徽记和“大明制造”字样的大巴车,组成了一支特殊的车队,浩浩荡荡地行驶在连接山东与河南的、由工部新近拓宽的“鲁豫大道”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宣告:帝国的工业血脉,正通过这些钢铁造物,延伸向广袤的国土。

车轮滚滚,窗外掠过的是初春时节略显萧瑟却又蕴含生机的华北平原。光武帝坐在首车靠窗的位置,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村庄,神情沉静。皇后乌兰图雅陪伴在侧,内阁首辅王紫涵、山东巡抚崔宛如(她将陪同至河南边界)、临清知府马腾飞以及王锦焕等人分乘前后车辆。这支庞大的车队,象征着帝国中枢对河南这片饱经沧桑土地的深切关注。

车队抵达卫辉府时,河南巡抚张庆伟、卫辉府知府李天学早已率领地方官员在城郊大道旁恭迎。张庆伟,开国元勋、前军机大臣张名镇之子,年富力强,眉宇间带着其父的刚毅,举止间又多了几分新政历练出的干练。李天学,作为永昌二十五年的进士,又是传说中那位传奇女子李师师的娘家人(此乃皇室秘辛,鲜有人知,但光武帝自是知晓),举止儒雅,目光中透着精明。两人上前大礼参拜,光武帝亲自扶起,温言道:“二位爱卿辛苦。朕此来河南,非为观景,乃为寻根问政,体察民瘼。”

皇帝并未在府城多做停留,稍事休息,便在张庆伟、李天学及卫辉府主要官员的陪同下,直奔此行的第一个核心目的地——黑风荡。

黑风荡,这个在帝国开国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字,此刻静静地卧在卫辉府北部的丘陵之中。当年,永昌帝(光武帝之父)在开封滔天洪水中侥幸逃生,于此地落草,诛杀为祸一方的悍匪“胖孩”,以此为根基,收拢流民,开荒屯田,兴办作坊,整军经武。这里,是永昌帝从草莽走向王者的起点,是光武帝父辈们筚路蓝缕、艰难创业的圣地。车队沿着新修的盘山路蜿蜒而上,最终停在了一片开阔的山谷前。谷口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书三个苍劲大字:“黑风荡”。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在张庆伟和李天学的引导下,光武帝一行踏入了这片“龙兴之地”。映入眼帘的并非繁华的城镇,而是一个刻意维持着旧貌的、规模不大的根据地遗址。许多建筑明显经过了精心修缮,但都保留了初创时期的简陋和实用风格。

* **聚义堂:** 这是黑风荡的核心,一座用巨大原木和夯土搭建的大厅。厅内陈设极为简单,正中是永昌帝当年坐过的粗糙虎皮交椅(与临清大将军府那把不可同日而语),四周是长条木凳和几张磨损严重的木桌。墙上挂着当年手绘的简陋地图、锈迹斑斑的刀枪和几面残破的旗帜。光武帝肃立在堂中,手指轻轻抚过冰冷的原木柱子,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父辈们在此议定方略、歃血为盟的热血与决绝。乌兰图雅皇后亦被这份质朴的坚韧所打动。

* **农场与鸭场:** 山谷中的土地被开垦成整齐的梯田,此时冬小麦已返青,绿意盎然。旁边一个不大的池塘,便是当年赖以解决肉食和蛋类的鸭场旧址。李天学介绍道:“陛下,此地虽小,却是当年数千军民的口粮根基。永昌爷在此推行‘军民一体,屯垦自足’之策,为日后大业奠定了粮秣基础。”光武帝蹲下身,仔细查看麦苗长势,点头道:“民以食为天,军无粮则溃。先帝深谙此道。”

* **黑风荡小学:** 一座由几间茅屋改造的学堂,是当年永昌帝为军中子弟和流民孩童设立的启蒙之所。简陋的黑板上还残留着模糊的字迹,桌椅板凳都带着手工打造的痕迹。光武帝感慨道:“兴学育才,乃百年大计。即便在最艰难之时,先帝亦不忘启迪民智,此等远见,令人钦佩。”

* **炸药厂、钢厂、军械厂旧址:** 这些才是黑风荡真正的“硬实力”体现。几处依山挖掘的窑洞或搭建的简陋棚屋,便是当年生产火药、土法炼铁、打造简易武器的地方。设备极其原始——土高炉、石碾、铁砧、手摇钻床……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硝烟和铁锈的气息。张庆伟指着那些锈迹斑斑的工具说:“陛下,正是依靠这些简陋之物,黑风荡的义军才武装起来,剿灭四方匪患,最终拥有了对抗建奴的初始力量。后来永昌爷移驾临清,工业重心随之转移,此地便作为‘创业圣地’保留原貌,以警后世,创业维艰。”光武帝看着那些原始的炼钢炉渣,想象着父辈们在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万难的情景,心潮澎湃。他对随行的工部官员道:“科技日新月异,临清之厂已用上电炉、精密机床。然此间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永不可丢!当勒石铭记,令后世工者知来路之艰,守创业之魂!”

整个下午,光武帝都沉浸在黑风荡的历史氛围中。他走得极慢,问得极细,从当年如何解决饮水,到土法炼铁的配方,再到军械厂如何保证质量。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父辈创业历程的无限追思与敬仰。夕阳为这片古老的山谷镀上一层金辉,也映照着光武帝眼中坚定的光芒。离开前,他在聚义堂前伫立良久,对着山谷深深一揖。随行众人,无不肃然。

翌日清晨,庞大的车队离开卫辉府,驶向古都开封。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拜谒光武帝的曾祖父母——永昌帝生身父母王寿与苏氏的陵寝。

开封城西,一处新近修建、规制庄严的陵园静静矗立。这便是河南官员为寻找并归葬的先祖——永昌帝追封的“无清帝”王寿及其后苏氏所建的“无清帝陵”。陵园规模不大,但庄严肃穆,神道、石像生、碑亭、享殿、宝顶一应俱全,严格按照帝陵次级规格建造。

河南巡抚张庆伟与开封知府(李天学随行)早已率众在陵前等候。光武帝与皇后乌兰图雅身着素服,神情庄重肃穆。在礼官的唱引下,一场庄重而略显悲怆的祭祀典礼开始。

鼓乐低沉,香烟袅袅。光武帝亲自主祭,行三跪九叩大礼。当他的额头触碰到冰冷的拜垫时,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感慨与一丝难以言喻的遗憾。他曾祖父母,生前不过是挣扎于乱世的普通百姓,甚至可能死于非命,尸骨难寻。永昌帝穷尽一生,也未能找到他们的确切下落和任何族人。眼前宝顶之下,只有河南官员费尽心力寻回的几块疑似王寿的骸骨,以及用上等木料精心雕刻、书写着“苏氏”名字的牌位,合葬于此。真正的苏氏遗骸,以及王寿、苏氏两族的血脉亲缘,如同消散在历史尘埃中的迷雾,至今杳无音讯。

“列祖列宗在上,不孝玄孙凌,谨以清酌庶羞,祭告于无清帝、帝后陵前……”光武帝的声音在空旷的陵园中回荡,带着帝王的威严,也带着血脉后裔的孺慕与愧疚,“……孙儿蒙祖宗荫庇,承继大统,夙夜忧勤,惟恐有负先帝创业之艰,有负万民殷殷之望。今国势渐兴,然寻根问祖之心,未尝一日或忘。曾祖父母流离之苦,孙儿感同身受;族裔散佚之憾,实乃孙儿心头之痛!……伏祈祖宗在天之灵,默佑指引,俾使王、苏二族血脉,有重聚之日!孙儿定当竭尽心力,光耀门楣,以慰祖宗在天之灵!”

祭文读罢,光武帝已是眼眶微红。他郑重地将祭文焚化,青烟直上云霄。皇后乌兰图雅亦上前,亲手献上洁白的鲜花(虽不合古制,但光武帝特许,以表心意),默默祈祷。

礼毕,光武帝召过张庆伟与李天学,语气凝重而饱含期望:“张卿、李卿,寻访王、苏二族之事,乃朕之心病,亦是皇家之愿。河南乃先祖最后踪迹之地,望二位爱卿务必倾尽全力,广布告示,细查旧档,访求耆老。凡有蛛丝马迹,无论耗费几何,务必追查到底!若有寻得确凿血脉者,朕必不吝封赏!此乃国事,亦为朕之家事!”

“臣等谨遵圣谕!定当穷尽府库档案,遍访河南州县,乃至邻省,务必为陛下寻得亲族下落!”张庆伟与李天学跪地领命,深感责任重大。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皇帝内心深处对血缘根源的执着追寻。

离开肃穆的帝陵,光武帝的心情并未完全轻松。他决定深入开封府附近的乡村,亲眼看看新政之下河南的农业状况。在张庆伟、李天学以及当地县令的陪同下,皇帝一行换上便装,深入田间地头。

初春的河南大地,冬小麦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毯,覆盖着广袤的平原。光武帝蹲在田埂上,仔细拨开麦苗,查看分蘖情况和土壤墒情。他询问老农:“老丈,今年麦情如何?冬雪可足?春灌有无困难?”

老农见贵人问话,虽不知是皇帝,但也恭敬答道:“回老爷话,去冬雪还算可以,开春又下了两场小雨,墒情不错。就是……就是怕后头天旱。这麦子,最怕抽穗扬花时缺水。”

光武帝点头,又问道:“家中种了多少地?赋税重不重?除了麦子,还种些什么?”

“小老儿家有二十亩地,租了东家十亩。赋税……比前些年好些,官府说叫什么‘摊丁入亩’‘永不加赋’,乱七八糟的名目少了些,但……还是觉得沉。除了麦子,夏秋种些豆子、谷子,坡地种点红薯。”老农小心翼翼地回答。

“红薯?”光武帝眼睛一亮,“产量如何?可够吃?”

“红薯好啊!产量大,耐旱,不挑地!荒年能救命!就是……吃多了烧心,也卖不上价,多半喂猪了。”老农实话实说。

光武帝站起身,环顾四周广阔的麦田,对张庆伟、王紫涵及随行的农部官员郑重说道:“诸位都听到了?‘粮食是天’!此乃治国安邦之根本!河南乃天下粮仓,位置举足轻重。新政之中,‘摊丁入亩’旨在减轻小民负担,务必落到实处,严禁地方胥吏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张巡抚,你要亲自抓,民生日报要盯着报!”

“臣遵旨!”张庆伟躬身应道。

“此外,”光武帝指着田垄,“红薯此物,高产耐瘠,实乃备荒济民之宝!然其食用价值与加工潜力,尚未完全发掘。农部听令:一,即刻在河南、山东、直隶等适宜省份,大力推广红薯种植!朝廷可提供良种、补贴,鼓励开垦荒地种植。二,命皇家科学院农科所、工部匠作监,全力研究红薯深加工之法!如何制粉、酿酒、制糖、甚至提炼其他有用之物?如何改善储藏,减少损耗?如何提升其食用口感和价值?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朕要这‘土疙瘩’,真正变成富民强国的‘金疙瘩’!要让百姓不仅靠它活命,更能靠它增收!”光武帝的思路极其清晰,他深知推广高产作物是解决粮食安全的关键,但更要提升其附加值,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陛下圣明!臣等领旨!”农部尚书和工部官员激动地记录着皇帝的指示。这无疑将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农业带来新的机遇。

视察完农田,光武帝一行又巡视了开封府城的市容市貌。得益于运河与铁路的交汇,以及新政的推行,这座古城正焕发新的生机。街道拓宽了,商铺林立,人流如织,新式学堂、邮局、银行点缀其间。光武帝对开封府在维护古城风貌的同时进行的有序改造表示赞许。

就在车队即将离开开封府,准备启程南下之际,光武帝做出了一个令河南官员惊喜万分的决定。他召集张庆伟、李天学及工部、兵部随行官员,在开封府衙内宣布:

“朕观河南,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乃控扼四方之枢要。境内煤铁资源虽不及临清丰沛,然亦有相当储量,且水路、铁路交通日渐便利。黑风荡精神,当有新的传承!”光武帝目光炯炯,声音沉稳有力,“为均衡帝国军工布局,强化中原战略支撑,提升军需物资转运效率,朕决定:一,于郑州附近择址,新建‘中原第一坦克制造厂’!规格产能,参照临清坦克厂,初期月产不低于二十辆‘山猫’系列及其后续改进型号!二,于洛阳附近择址,新建‘黄河重型汽车制造厂’!专司生产军用载重卡车、牵引车及工程车辆!此二厂,由工部、兵部会同河南巡抚衙门,即刻着手规划选址,调拨资金、设备、技术骨干!务求三年内建成投产,形成战力!”

此言一出,张庆伟、李天学以及在场的所有河南官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巨大的惊喜瞬间淹没了他们。新建一座坦克厂!一座重型汽车厂!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意味着海量的资金投入和产业拉动,意味着河南将从传统的农业大省,一举跃升为帝国新兴的重工业基地!意味着他们这些地方官,将亲手参与缔造一个全新的、充满荣耀的“中州工业时代”!

“陛下……陛下隆恩!天高地厚!臣……臣代河南千万黎民,叩谢天恩!”张庆伟激动得声音发颤,带领河南官员齐刷刷跪倒一片,额头触地,久久不起。这份厚礼,远超他们最大胆的期望。

光武帝微微抬手:“平身。此非朕之私恩,乃国策所需,亦是河南应得之机遇。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厉,“建厂非易事。征地、移民、基建、招工、技术培训、质量管控……桩桩件件,皆是考验!张庆伟、李天学,朕将此重任交予尔等,望尔等以黑风荡创业之精神,殚精竭虑,夙夜在公!务必保证工程进度,务必保证工程质量!若有贪墨渎职、玩忽懈怠、欺压百姓者,朕必严惩不贷!民生日报,给朕盯紧了!”

“臣等谨遵圣谕!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重托,不负河南父老!”张庆伟等人再次叩首,声音洪亮,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们知道,一个属于河南的、崭新的篇章,就在皇帝的金口玉言中,轰然开启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开封城墙上,也映照着河南官员们激动而坚毅的面庞。光武帝的河南之行,在寻根问祖的肃穆、重农固本的深思和擘画工业新局的振奋中落下了帷幕。车队再次启程,带着对历史的回望与对未来的期许,向着烟雨江南,继续前行。而“中原第一坦克制造厂”与“黄河重型汽车制造厂”的名字,如同两颗重磅炸弹,迅速传遍河南,点燃了这片古老土地沉寂已久的工业激情,也通过民生日报的电波,传向了帝国的四面八方。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官场之财色诱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肆虐韩娱 武神主宰 吸金萌宝:天才儿子俏妈咪 新现代逍遥录 大明1937 竹马他有自闭症 拯救男配计划 艳海风波 捡个飞碟送外卖 情满四合院之彪悍人生 流浪的英雄 腹黑嫡女:相公求你休了我 武装风暴 天之炽之神圣帝国 纵灵传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明末钢铁大亨 俄国佣兵 红楼:开局被流放,我要造反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终宋 1989红色攻略 红楼群芳谱 隆万盛世 铁血狂潮 抗战双子星 一个人的抗日2 我给玄德当主公 铁血佣兵 战地军医 李治你别怂 北美大唐 在下潘凤,字无双 无情江湖路 一文钱秒杀:我在灾荒年间捡娘子 
最近更新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大唐躺平王 三藏还俗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玉符传奇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 王凌在明末txt下载 - 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 - 王凌在明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