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首页 >> 王凌在明末 >> 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花豹突击队 迷踪谍影 带着农场混异界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我在原始社会风生水起 大叔凶猛 亮剑之独立大队 朕,君临天下! 
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 王凌在明末全文阅读 - 王凌在明末txt下载 - 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87章 南洋之南:爪哇的旧港新颜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马尼拉停留数日,深入视察了吕宋布政使司的军政商农诸务,并难得地与五弟瑞亲王王锦普享用了短暂的天伦之乐后,光武帝的南巡舰队再次启航。

庞大的皇家舰队离开吕宋群岛,舰首劈开南海与爪哇海交界处墨蓝色的深邃海水,向着帝国的更南疆域——爪哇承宣布政使司驶去。海风变得愈发湿热,天空中的云团也更加庞大而富有热带气息,预示着旅程的终点已近在眼前。

光武八年七月初,舰队终于抵达了此行的最终目的地,爪哇岛西北端的巴达维亚湾(batavia bay)。

与马尼拉湾那热情似火、万人空巷的欢迎相比,巴达维亚港的迎接仪式显得更为庄重、肃穆,甚至带着一丝历史沉淀下的复杂意味。这里的空气中,似乎还隐约残留着数十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留下的殖民印记,但又已被深深烙上了崭新的大明帝国徽章。

码头经过扩建和修缮,既保留了部分荷兰式的坚固石砌码头和仓库,又新建了中式的牌楼、亭台以及飘扬着日月龙旗的旗杆。迎接的官员队伍前,站立着一位气质与众不同的封疆大吏——爪哇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李东。

李东,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沉静中透着干练。他并非皇亲国戚,也非功勋之后,他的父亲乃是当年追随光武帝起兵、光复大明的功臣之一,原闯军将领后归顺大明、忠心耿耿的李二贵。以其父之功勋与忠诚,李东得以在帝国新拓之疆土上被委以重任。他身着二品文官孔雀补子绯袍,头戴乌纱,立于众官之前,自有一股沉稳气度。

当光武帝的龙辇踏上巴达维亚的土地时,李东率领爪哇文武百官,整齐划一地行三拜九叩大礼,声音洪亮而恭谨:“臣,爪哇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李东,率爪哇全体同僚,恭迎吾皇陛下、皇后娘娘圣驾!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紧随其后的主要官员包括:

· 右布政使: 阿卜杜勒·拉赫曼(Abdul Rahman)——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精通汉学的爪哇本地穆斯林贵族领袖,协助李东处理与占人口多数的爪哇穆斯林社群关系,作用类似吕宋的苏禄·巴朗。

· 提刑按察使: 赵铭森——刑部出身,以精通律法、作风严谨着称,负责在此民族、宗教成分复杂的地区推行《大明律》及其补充条例。

· 都指挥使: 高占魁——一员虎将,原属北伐军序列,作战勇猛,后调任爪哇,统领本地卫戍部队及民兵,负责镇压零星抵抗和维护地方秩序。

· 巴达维亚知府: 沈廷扬——工部营缮司出身,擅长工程营造,巴达维亚城的改造和建设多由其负责。

· 爪哇市舶提举司提举: 钱广进——出身东南海商家族,熟悉印度洋贸易网络,负责经营巴达维亚这一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贸易的关键节点。

光武帝同样上前亲手扶起李东,勉励道:“李卿镇守爪哇,远离中枢,拓土安民,辛苦了。朕观此港气象森严,秩序井然,尔等之功也。”

“臣惶恐,此乃臣等本分,仰赖陛下天威远播,将士用命,方有今日之局。”李东的回答谦逊而得体,眼神中对皇帝充满了敬畏与忠诚。他深知,自己能在此地为父母官,既源于父亲的余荫,更源于皇权对这片新得之地的重视与试探。

皇后的凤目则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与马尼拉那种大明风格主导下的南洋风情不同,巴达维亚的荷兰印记更为明显:宽阔的运河(grachten)、带有厚重砖墙和巨大窗户的荷兰式建筑、以及随处可见的拱形门廊。但同时,大明的影响也在迅速渗透:许多建筑上加建了中式飞檐,悬挂着汉字匾额的商铺鳞次栉比,街道上行走的人群中,穿着汉家衣冠的人明显增多,既有汉人移民,也有不少模仿汉人服饰的本地土绅。

欢迎仪式后,皇帝一行下榻于原荷兰总督府改建而成的“爪哇行在”。这座坚固的殖民时代核心建筑,如今已成为帝国在南洋最南端权力的象征,其内部装饰已按皇家规制进行了大幅改造,兼具欧式的坚固与中式的奢华。

翌日,光武帝的视察正式开始。李东深知爪哇的情况与吕宋有所不同,这里的核心任务并非仅仅是经济发展,更在于如何巩固统治、化解隔阂、真正将这片富饶的土地融入帝国体系。因此,他的汇报和安排的视察重点也极具针对性。

第一站,便是位于巴达维亚城外的“万民屯垦示范区”。爪哇岛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但长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大量本地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这也是过去动乱的根源之一。大明设立布政使司后,一方面没收了原荷兰东印度公司及附逆土王的土地,另一方面鼓励(有时也带有强制性)从闽粤等地移民来的汉人百姓,与无地或少地的爪哇本地农民合作,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甘蔗、咖啡、香料(如胡椒、豆蔻)等经济作物。

广阔的田野上,沟渠纵横,阡陌交通。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远处是茂盛的甘蔗林和咖啡种植园。李东介绍道:“陛下,此示范区推行‘汉爪合作,屯垦实边’之策。官府提供土地、种子、农具,汉民带来精耕细作之法,爪哇民提供劳力并学习技术,收获按比例分成。此举既可安置移民,稳固根基,又可增产粮食,缓和民困,教授王化。”

光武帝深入田间,仔细查看作物长势,甚至通过通译与几名正在劳作的爪哇老农交谈,询问他们的收成和生活情况。老农们虽有些拘谨,但脸上已无过去的愁苦,表示如今至少能吃上饱饭,且官府征税远比过去的荷兰人和土王公道。皇帝闻言,对李东的政策表示赞许:“‘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让百姓安居乐业,有恒产有恒心,方是长治久安之基。李卿此法,颇合朕意,当持之以恒,逐步推广。”

第二站,是巴达维亚城内的“宣礼学堂”。这是一所颇具特色的官办学堂,其目的是为了培养能通晓汉文汉语、了解大明律法礼仪的本地精英子弟,以及能通晓马来语或爪哇语、熟悉本地风俗的汉人吏员。学堂原址是一所荷兰教堂,如今被改造得颇具中西合璧之风。

当圣驾抵达时,学堂内正传来朗朗读书声。既有孩童用略带口音的官话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也有汉族学生学习简单的马来语日常用语。光武帝一行静静地在一旁观看。李东汇报说:“陛下,欲要长久治理,文化沟通、人心向化至关重要。此学堂招收各族聪颖子弟,教授汉文、算术、地理、律法基础,也允许其保留自身之信仰(如伊斯兰教)。日后学成,优异者可进入官府为吏,或为通译,成为沟通官民之桥梁。臣以为,潜移默化,水滴石穿,方是王道。”

光武帝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亲自考校了几名学业优秀的爪哇族学生,孩子们虽然紧张,但也能用简单的官话回答皇帝的提问。皇帝龙心甚悦,当场赏赐了笔墨纸砚,并对李东和学堂的教谕们说:“‘教化之行,兴学为本’。此乃百年大计,甚至比屯田练兵更为深远。尔等需用心办理,所需钱粮,朝廷定当支持。要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仅是我大明的臣民,更要逐渐成为知礼明义、心向中华的赤子。”

皇后乌兰图雅也对学堂表现出浓厚兴趣,特别关注了女童的学习情况(虽然数量很少),并私下向皇帝建议,或可鼓励本地女子学习纺织、刺绣等手艺,既能补贴家用,也能传播汉家技艺。

视察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巽他海峡(Sunda Strait)战略要冲的新建海军要塞——永靖堡。爪哇的地位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其物产,更在于其控制着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原荷兰人在此已有防御工事,大明接收后,由工兵部队和高占魁的驻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现代化改造。

永靖堡依山傍海而建,地势险要。坚固的水泥炮台上,安装了从本土运来的大口径海岸重炮(后膛装线膛炮),黑洞洞的炮口威严地指向碧波万顷的巽他海峡。炮台之下,是屯驻兵马的营房、储存弹药的地下仓库以及修理舰船的船坞。高占魁详细向皇帝和陪同视察的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王锦世介绍了要塞的火力配置、防御体系以及与南洋水师的协同预警机制。

站在最高的了望塔上,强劲的海风扑面而来。光武帝极目远眺,但见海峡中帆影点点,既有悬挂日月旗的大明商船、军舰,也有来自印度、阿拉伯乃至欧洲的异国船只。更远处,海天一色,浩渺无垠。

“此处,便是帝国南疆之门户,海上丝路之锁钥。”光武帝的声音在海风中显得异常凝重,“东控爪哇海,西扼印度洋,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李卿、高卿,尔等肩上的担子不轻啊。不仅要安内,更要御外。此堡名曰‘永靖’,便是要永保此方海疆之安宁,护佑往来商旅之安全,震慑一切觊觎之外敌!”

“臣等谨记圣谕!必当竭尽全力,巩固海防,不负陛下重托!”李东与高占魁肃然应命,他们深知皇帝此话的分量。帝国的边界已推进至此,再往西,便是更为复杂莫测的印度洋世界了。

当晚,李东在行宫内举行了规模适度但规格极高的欢迎晚宴。宴席之上,既有从大明本土带来的珍馐,也有爪哇本地的特色美食,如沙嗲(satay)、加多加多(gado-gado)、烤乳猪(babi guling)以及各种热带水果,象征性地体现了某种程度的文化融合。

宴会后,光武帝单独召见了李东,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时辰的密谈。李东更为详细地汇报了爪哇的赋税收入、人口构成(汉人移民与本地居民的比例变化)、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原始信仰并存)的处理原则、以及周边苏丹王国(如万丹、马打蓝)的动向。皇帝仔细聆听,不时发问,尤其关注潜在的治理难点和文化冲突。

“李卿,爪哇非吕宋,此处情况更为复杂。治理此地,一味怀柔恐失之宽纵,一味强硬又易激生变乱。其中分寸拿捏,最是考验封疆之吏的智慧与定力。朕观你施政,宽严相济,颇得中庸之道,朕心甚安。然切记,万事以稳为先,以民为本,以潜移默化为上。遇有难决之事,即刻上奏,朕与朝廷,便是你的后盾。”

“臣,叩谢陛下信任与教诲!定当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守土安民,扬我大明国威于这极南之地!”李东跪地,声音哽咽,深感皇恩浩荡与责任重大。

站在行宫的露台上,望着巴达维亚城星星点点的灯火和远处漆黑如墨、却暗流涌动的巽他海峡,光武帝王锦繁的心中感慨万千。从北方的京师,到南方的交趾、吕宋,再到这天涯海角的爪哇,帝国的疆域从未如此辽阔,帝国的海洋从未如此亲近。这片祖先未曾涉足的南方大岛,如今已纳入了大明的版图,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真正消化、吸收这些新的领土,使其成为帝国永久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武力征服下的战利品,这条治理与融合之路,或许比当年的征战更为漫长,也更为考验这个新生帝国的智慧与韧性。

南洋之南,星火已燃。帝国的航船,将继续它的征程,驶向未知更广阔的深蓝。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生活系游戏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三千世界漫谈 血宋 不负卿莫别离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肆虐韩娱 李世民魂穿刘阿斗 近距离爱恋 极品太子爷 空间之农家真命皇后 雁鸣长空 护花状元在现代 超级电力强国 风痕篇:丑陋王爷穿越妃 北界邪说 容少的下堂妻 宠婚之法医俏夫人 洪荒之孔宣传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霸天武魂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官路旖旎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岂独无故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大唐躺平王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 王凌在明末txt下载 - 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 - 王凌在明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