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名人传

凝香笔

首页 >> 中国古今名人传 >> 中国古今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穿越之极限奇兵 谍影凌云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三国军神 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亮剑之军工系统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德意志崛起之路 明末逐鹿天下 
中国古今名人传 凝香笔 - 中国古今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今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今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9章 韩遂:狡黠多智,割地称雄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东汉末年,那是一个繁华倾颓、乾坤倒悬的灰暗时代。朝堂之上,桓灵二帝昏聩无道,卖官鬻爵之举犹如一场荒诞的闹剧,将国家官职明码标价,任人买卖,使得朝堂鱼龙混杂,奸佞之徒充斥其间。宦官与外戚宛如两拨贪婪的饿狼,为了权势与财富,展开一轮又一轮血腥且无休止的争斗,正直忠良之士被排挤至朝堂边缘,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施展拳脚之地,政令仿若失灵的罗盘,在混乱中迷失方向,民生福祉更是被弃若敝履。

地方吏治更是腐败到了骨子里,各级官员仿若吸血虫般,疯狂盘剥百姓。繁重的赋税如同压在百姓肩头的大山,田赋、人头税、杂税等五花八门,层层加码,让本就靠着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的农民苦不堪言。土地兼并之风猖獗肆虐,豪强大族仗着权势与财富,肆意侵吞农民土地,无数农民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被迫背井离乡,沦为流民,在荒野间挣扎求生,啼饥号寒。

凉州,这片广袤且充满野性的边陲之地,恰似帝国抵御外部冲击的盾牌,却也是矛盾冲突的“火药桶”。东汉官府长期奉行高压统治,对待羌人部落,不仅课以沉重赋税,征调他们服徭役,参与修筑边防工事、运输军粮等苦役,更时常无端欺凌,肆意抢夺羌人牲畜、财物,激起羌人部落此起彼伏的反抗怒火。同时,凉州本地汉族豪强势力错综复杂,他们有的为谋取私利,与羌胡部落暗中勾结,狼狈为奸,在边境走私货物、贩卖兵器;有的则因牧场、水源、土地归属问题,与羌胡频繁爆发冲突,刀兵相向。凉州边军深陷两难境地,既要枕戈待旦,防范北方羌胡骑兵如潮水般的侵袭,又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弹压境内因民族矛盾引发的种种动乱,军费开支如同无底洞,凉州百姓的脊梁被压得更弯,整个地区仿若一座积蓄着无尽愤怒与力量的活火山,韩遂,便在这片滚烫的热土上呱呱坠地,开启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韩遂,生于金城(今甘肃兰州附近这片兼具汉风胡韵的土地),其家族虽未在名门望族的谱系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极有可能是地方上略有资产、颇具威望的中小地主阶层,亦或是传承着尚武之风的行伍世家子弟。在金城,汉族与羌胡杂居共处,街头巷尾既有汉家朗朗书声,讲述着忠孝节义、经史子集,传颂古之名将保家卫国、驰骋沙场的传奇故事,在韩遂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军事梦想的种子;又回荡着羌胡豪放的牧歌,随处可见矫健骑手挥舞马鞭,展示精湛骑射技艺,独特的部落组织习性、民俗传统,让他深谙多元文化之道。

成长于这般环境,韩遂铸就了果敢坚毅的品性,面对困境从不退缩,恰似那峭壁上顽强生长的苍松;豪爽重义的性情使他广结豪杰,在朋友危难之际总能拔刀相助,收获一众死心塌地的追随者;而狡黠多谋的特质,犹如隐匿在暗处的狡黠狐狸,让他在复杂局势与纷繁势力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为日后在凉州这片“修罗场”纵横驰骋、逐鹿关西,铺垫下独一无二的性格基石与能力底蕴。

初涉风云:边地军官到起义领袖

(一)仕途起点

韩遂生逢这乱世,恰似利刃出鞘恰逢战场。他身姿矫健、武艺超群,心怀壮志凌云,恰遇凉州边患汹涌如潮,毅然决然以良家子身份投身军旅,开启军旅生涯。彼时凉州边军,犹如一座冷峻严苛的“熔炉”,每日操练风雨无阻,士卒们需在烈日下苦练骑射、阵法,在寒风中坚守哨岗,时刻准备与神出鬼没的羌胡骑兵短兵相接。

韩遂初入军营,便如一颗璀璨星辰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在一次寻常巡逻中,遭遇小股羌人骑兵突袭,敌军来势汹汹,马蹄声震得大地颤抖。韩遂毫无惧色,迅速指挥数名士卒,以路边巨石、树木为依托,竖起盾牌,组成坚不可摧的防御阵形,弓弩手藏身其后,张弓搭箭,严阵以待。待羌人骑兵进入射程,弩箭如雨般射出,瞬间射翻数名敌骑,敌军阵脚大乱。韩遂瞅准时机,挥舞长刀,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手起刀落,斩杀敌酋,余下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此役韩遂初露锋芒,声名在军中悄然传开。

此后,参与大规模围剿羌人部落战役,面对敌军据守山谷、易守难攻之势,韩遂登高望远,仔细勘察地形,向主将建言在敌军必经之山谷两翼设伏,派遣精锐轻兵绕道敌后,截断其补给线。战役打响,羌人部落依仗地势,负隅顽抗,可当后方粮道被断,军心大乱,韩遂随大军从正面强攻,两侧伏兵齐出,敌军首尾难顾,一溃千里,韩遂因军功逐步升迁,历任伍长、什长、军侯等职,他与士卒同甘共苦,常将赏赐分给部下,在军中威望日盛,成为凉州边军备受瞩目的后起之秀。

(二)烽火燎原

东汉灵帝年间,凉州大地仿若被点燃的烽火台,羌人长期遭受压迫,积怨已久,终于在北宫伯玉、李文侯等煽动蛊惑下,揭竿而起,起义风暴瞬间呈燎原之势,席卷凉州每一寸土地。韩遂本受官军差遣,奔赴前线平叛,然而置身其中,他目睹官军腐败不堪,军官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士兵士气低落、作战敷衍,反观起义军高呼“反抗暴政、求生存”口号,为自由与尊严而战,满是蓬勃朝气。或是不满官军现状,或是被起义军热血感染,亦或是被汹涌形势裹挟其中,韩遂最终做出改变一生的抉择——加入起义阵营。

投身起义军后,韩遂凭借自身军事素养与官军作战经验,迅速与北宫伯玉等人打成一片,成为核心智囊与将领。起义伊始,诸事繁杂,他们如穿梭在荆棘丛中的拓荒者,四处奔走联络羌人部落,深入大漠、草原深处,凭借真诚与胆略,说服一个个部落加入。以金城为根基,韩遂亲自监督打造兵器,叮叮当当锤声中,刀枪剑戟逐渐成型;囤积粮草,一袋袋粮食堆满仓库,构建起初步军事组织架构。

他深知羌人骑兵机动性强,汉军阵法严谨,便别出心裁,将二者优势融合,训练义军骑兵在冲锋时保持松散队形,灵活穿插,遭遇强敌又能迅速结成方阵,顽强抵抗。经此训练,起义军战斗力飙升,短时间内聚众数万,如汹涌潮水,多次大败官军征讨部队,威名远扬,震动东汉朝堂,成为朝廷心腹大患。

纵横凉州:割据势力的崛起

(一)内部整合

随着起义军如滚雪球般壮大,内部矛盾恰似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逐渐浮出水面。北宫伯玉等旧首领,出身草莽,军事才能平庸无奇,目光短浅犹如井底之蛙,只知贪图眼前利益,在战利品分配、地盘划分上肆意妄为,引得各部争吵不休,军心浮动。韩遂敏锐察觉到,若不及时拨乱反正,起义军必将在内耗中走向覆灭。

于是,一场精心谋划的变局悄然拉开帷幕。韩遂暗中联合军中诸多亲信、有识之士,这些人皆不满现状,渴望起义军长远发展。选定良辰吉日,韩遂设下鸿门宴,营帐内灯火摇曳,气氛却剑拔弩张。北宫伯玉等人毫无防备,大摇大摆赴宴,酒过三巡,韩遂摔杯为号,伏兵四起,刀光剑影闪烁,数位掣肘首领瞬间身首异处,血溅当场。韩遂以雷霆手段平息纷争,掌控全局。

掌权后的韩遂,仿若一位严苛且睿智的领航者,整肃军纪,明令禁止士卒劫掠百姓、滥杀无辜,对违抗者严惩不贷,轻者鞭笞示众,重者军法处置。经此整治,起义军风纪焕然一新,赢得凉州百姓衷心支持,百姓纷纷为其提供粮草、情报。重新分封将领时,他依据战功、军事能力,公平合理划分地盘、调配兵力,构建起层级分明、令行禁止军事指挥体系;广纳贤才,不论出身汉族或羌胡,只要身怀一技之长,谋士可畅抒己见、谋划方略,医术高明者保障将士健康,能工巧匠打造精良兵器装备,皆被他纳入麾下,起义军综合实力如凤凰涅盘般大幅提升,从松散义军蜕变成为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割据势力,扎根凉州,虎视四方。

(二)对抗官军

东汉朝廷见凉州起义军声势日隆,如芒在背,多次派遣名将率重兵围剿,妄图将这股“叛逆”之火扑灭。皇甫嵩,这位曾在黄巾军战场上大显神威、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踌躇满志,率得胜之师西进凉州,欲复刻辉煌,一举荡平韩遂势力。韩遂深知敌我实力悬殊,正面硬刚无疑是以卵击石,便施展“避实就虚”之计,利用凉州山地巍峨、沙漠广袤复杂地形,派遣小股精锐部队,如鬼魅般穿梭于官军补给线,袭扰粮道,烧毁粮草辎重,截杀信使,让官军陷入信息隔绝、补给匮乏困境。主力部队则隐匿于山谷密林中,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待皇甫嵩大军因补给困难,士卒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士气跌入谷底时,韩遂瞅准时机,亲率精锐骑兵,宛如夜空中的黑色闪电,夜袭敌营。一时间,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官军从睡梦中惊醒,乱作一团。韩遂骑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官军丢盔弃甲,死伤惨重,皇甫嵩围剿计划就此破产。

张温征讨时,韩遂面对数倍于己敌军,不慌不忙,巧设联营。营帐布局仿若神秘莫测的八卦阵形,各营互为犄角,既能独立防守,又可相互支援。同时,他与周边羌胡部落重续旧盟,以牛羊财宝相赠,换来援军补充兵力、物资。交战之时,韩遂佯装败退,故意留下破绽,引得官军步步深入,待敌军进入包围圈,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截断退路,两面夹击,官军首尾不能相顾,哭爹喊娘,张温只能灰溜溜收兵,韩遂凭借顽强抵抗、灵活战术,在凉州站稳脚跟,成为令官军忌惮、诸侯瞩目的一方诸侯。

逐鹿关西:联盟与纷争

(一)联军组建

天下大乱,恰似棋局重洗,诸侯纷纷崛起,各怀心思,觊觎着天下霸权。韩遂身处凉州,虽偏居一隅,却心怀壮志,深知仅凭凉州一地,人力、物力有限,难以在这乱世之中成就宏图霸业,遂将目光投向东方,与马腾等凉州军阀一拍即合,决意东进关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联军组建之初,恰似一锅沸腾的热粥,各方势力矛盾重重,争吵声不绝于耳。兵力多寡关乎话语权,各方都想多派兵员,占据主导;进军路线关乎利益得失,皆想选富庶之地,便于劫掠扩充;战利品分配更是焦点,谁都不愿吃亏,斤斤计较。韩遂深知,若联军因内部纷争土崩瓦解,众人皆无好下场。

于是,他凭借自身威望、过人谋略,化身穿梭在荆棘丛中的调解者,频繁穿梭于各方营帐。他提出按出兵比例划分利益,公平合理,让出力多者多得;轮流执掌联军指挥权,各方都有机会施展拳脚,平衡各方诉求。为强化团结,韩遂精心筹备联军会盟仪式,旷野之中,香案罗列,诸将歃血为盟,誓言同生共死,共图大业。经多番努力,凝聚起一支包含汉族、羌胡、氐人等多民族,兵力达十余万庞大联军,军旗猎猎,浩浩荡荡向关中进发,剑指长安,欲在乱世棋局中抢占先机,改写命运。

(二)长安之乱

联军踏入关中,恰值董卓余部内乱、李傕郭汜混战不休,局势如一团乱麻,复杂难测。初入关中,韩遂心怀壮志,试图扶持汉室,借献帝名号号令天下,与联军商议“清君侧”、迎献帝还都洛阳,以正其名,谋其利。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联军内部将领恰似一盘散沙,各怀鬼胎,有人被长安繁华迷了眼,贪图城中金银财宝、美眷佳人,主张劫掠一番,满载而归;有人想割据关中,自立为王,将这片富饶之地据为己有,对迎帝之事敷衍塞责。

军事行动上,联军与李傕郭汜在长安城郊展开殊死拉锯战。战场上,联军骑兵风驰电掣,挥舞长刀,如黑色风暴般冲向敌军;步兵扛着云梯,喊着号子,奋勇攻城,箭矢如雨,石块纷飞,战火将天空都染得通红。韩遂亲率联军一部,强攻长安东门,他身先士卒,冒着矢石,指挥士卒搭建云梯,云梯靠城瞬间,士兵如蚁般攀爬而上,与守军展开殊死搏斗,刀枪碰撞声、喊杀声交织。虽一度突破防线,可无奈联军协同不畅,各部队各自为战,敌军援军又如潮水般赶到,韩遂部孤立无援,只能含恨退兵,功亏一篑。

此后,各方势力围绕长安控制权反复争夺,韩遂在政治、军事权衡中陷入两难境地。扶持汉室,需约束自身野心,听从献帝号令;割据称雄,又失道义人心,且面临各方围剿。在这权力漩涡中,韩遂苦苦挣扎,势力在混战中此消彼长,往昔锐气渐失,渐失先机,被命运裹挟着,走向未知归途。

迟暮枭雄:飘摇暮年与落幕

(一)曹操西征

曹操统一北方后,兵强马壮,气势如虹,宛如一头择人而噬的猛虎,将目光锁定关西。韩遂深知曹操威名远扬,麾下谋士如云、良将如雨,实力雄厚,不敢有丝毫懈怠,紧急联合马超等凉州势力,秣马厉兵,筹备应战。

战前局势,曹操挟官渡、赤壁之战余威,根基稳固,兵精粮足。关中之地富饶,可为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物资补给,长安作为军事重镇,城防坚固,可倚为根基。军事上,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各领精锐,或擅长冲锋陷阵,或精通守城御敌,谋臣荀彧、郭嘉等出谋划策,制定步步为营、分化瓦解战略,欲将凉州势力连根拔起。韩遂与马超虽坐拥凉州铁骑,来去如风,熟悉本地山川地形,占尽地利,然兵力、物资储备相较曹军,犹如小巫见大巫,逊色不少,且内部联盟松散,各族部落人心不齐,各有盘算,仿若拼凑之舟,看似庞大,实则脆弱不堪。

渭南之战,曹操巧用离间计,直击联军要害。阵前,曹操与韩遂“叙旧”,言谈间看似亲密无间,笑声爽朗,实则暗藏玄机。密谈之后,曹操故意涂改书信,言辞含糊暧昧,送予马超。马超生性多疑,见信后心中疑虑丛生,猜忌韩遂与曹操暗通款曲,联军内部瞬间嫌隙横生,将领间相互猜忌,往昔信任荡然无存。交战之时,曹军先以轻兵诱敌深入,轻兵佯装败退,丢盔弃甲,引得联军骑兵贸然追击。待联军阵型散乱,曹军铁骑两翼包抄,如钢铁巨钳,将联军死死夹住,韩遂联军阵脚大乱,士卒自顾不暇,虽拼死抵抗,奈何大势已去,终难挽败局,损兵折将,防线崩溃,凉州精锐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只能退往湟中地区,如受伤野兽,暂求喘息。

(二)败亡之路

退回湟中后,韩遂心有不甘,往昔辉煌仍在心头萦绕,试图联络羌氐部落,重振旗鼓,再争天下。他不顾年迈体衰,亲赴部落营帐,带着财宝、许下土地承诺,言辞恳切,重温旧盟。部落酋长念及往日情谊,又被厚礼打动,拼凑起一支残军,追随韩遂。

可此时韩遂,已是暮年英雄,往昔精力充沛、意气风发不再,岁月在他脸上刻满皱纹,身体也大不如前。曾经威望因战败受损,麾下得力将领或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或见大势已去,叛逃投敌,另寻靠山。新募士卒未经系统训练,军纪松散,武器装备简陋,战斗力孱弱,难以与曹军精锐抗衡。

曹操岂会容他东山再起,持续派夏侯渊等将领率大军围剿。夏侯渊素有“虎步关右”之名,作战勇猛,用兵如神。在曹军攻势下,韩遂残军节节败退,据点接连失守,防线如纸糊般一捅即破。或说韩遂于逃亡途中,被部下为求自保、贪图赏赐杀害,首级献予曹军;亦或言他困守孤城,粮尽援绝,望着城外如乌云般压境的曹军,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满心不甘,最终抑郁而终。随着他的离世,凉州韩氏势力烟消云散,这片历经战火洗礼的土地,纳入曹操统治版图,历经多年战乱,终渐归平静,只留下韩遂传奇又悲壮故事,在岁月长河中供后人评说、叹息。

韩遂一生,恰似一部波澜壮阔、充满传奇与悲壮色彩的史诗,横跨东汉末年军政舞台数十年,在乱世风云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军事上,他出身行伍,从基层士卒摸爬滚打,历经无数实战锤炼,铸就非凡军事才能。战术层面灵活多变,深谙凉州山川地利,巧妙借助峡谷、荒漠、丛林等复杂地形设伏、突袭、周旋,让敌军防不胜防。他融合汉羌军事优长,将汉军严谨阵法与羌人骑兵机动性完美结合,训练出独具特色、战斗力凶悍的部队,无论早年对抗东汉官军,还是后来诸侯争雄,皆打出诸多亮眼战绩,是令对手不敢小觑的军事统帅。然而,战略眼光相较军事战术,略显局限,长期困于凉州、关西之地,未能洞悉天下大势脉络,制定长远逐鹿中原、统一天下的宏伟方略,错失在乱世中进一步开疆拓土、成就帝业的时机。

政治层面,身处多民族杂居、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凉州,他展现出一定权谋手段与整合能力,周旋于汉族豪强、羌胡部落以及各路军阀之间,凝聚人心、平衡利益,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割据势力。可在汉室正统与割据称雄的抉择间,摇摆不定,时而想借献帝名号号令天下,提升自身合法性;时而又被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野心驱使,这种矛盾心态致使他在关键政治节点决策失误,渐失先机,陷入被动。

性格上,果敢坚毅成就其崛起之路,初入军旅面对敌军毫不畏惧,冲锋陷阵,投身起义后,果断铲除内部阻碍,掌控大局;豪爽重义助他广结豪杰,收获众多追随者,在势力组建初期,凭此凝聚人心;狡黠多谋让他在复杂局势中应变自如,多次巧施妙计应对官军围剿。但猜忌多疑终成致命伤,曹操离间计轻易撕开联军内部信任防线,致使联盟瓦解,也暴露其性格短板,为失败埋下伏笔。整体而言,他是东汉末年凉州地区代表人物,借乱世而起,搅弄风云,虽未成就帝业,却深刻影响凉州乃至关西历史走向,是乱世枭雄典型,其一生轨迹映照出那个时代边疆军阀挣扎求存、逐鹿天下的复杂与艰辛。

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严谨笔触下,韩遂作为地方割据势力被客观详实记载,史官以质朴文字详述其军事行动,每一场战役胜负细节、战术运用;勾勒其与各方势力纠葛,与东汉官军的攻守博弈、与诸侯联军的合纵连横,为后世勾勒出乱世复杂局势与鲜活人物群像,宛如一幅工笔历史长卷,呈现时代本真面貌,供史学家探究东汉末年政治、军事、民族关系演变脉络。

而在文学巨着《三国演义》里,韩遂形象经艺术加工,成为烘托曹操、马超等主角的“配角”。渭南之战中计情节更具戏剧性张力,书中生动描绘曹操与韩遂阵前“谈笑风生”,暗藏机锋,书信涂改后的马超猜忌、愤怒,将韩遂智谋不足、命运无奈渲染得淋漓尽致,满足大众对传奇故事趣味性需求。民间据此衍生诸多传说、戏曲,舞台上,韩遂或身着战甲、威风凛凛,演绎反抗暴政勇气;或满面愁容、仰天长叹,诉说壮志未酬悲剧,经千年传承演绎,韩遂之名仍在历史长河与民间文化中熠熠生辉,诉说着东汉末年那段烽火连天、英雄辈出又充满遗憾的沧桑过往,成为中华历史文化记忆拼图中独特一块,承载岁月厚重,启迪后人对乱世兴衰、人性抉择的思索。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天官赐福 末世巨贾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大叔宠娇妻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玄鉴仙族 鬼帝守护三世的小娇妻又逃跑了 异界烽火录贰烽云再起 雁鸣长空 忠犬神探 超级电力强国 大宋游侠 在炮灰游戏里极限逃生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间者 一品邪凰三小姐 你擦肩而过 宠婚之法医俏夫人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佣兵二十年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北宋大丈夫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官路旖旎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周第一婿 冰临谷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唐代秘史 明朝的名义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浴血山河 笔架叉将军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明辽国公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中国古今名人传 凝香笔 - 中国古今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今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今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