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名人传

凝香笔

首页 >> 中国古今名人传 >> 中国古今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日之特战兵王 骠骑大将军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调教太平洋 永不解封的档案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大唐一品 北宋大相公 
中国古今名人传 凝香笔 - 中国古今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今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今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9章 许远:同守睢阳,抗击叛军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在盛世的背后,隐藏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自唐玄宗开元后期起,唐朝的政治生态逐渐恶化,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平衡被打破,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安禄山,这个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异族将领,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军事力量和阴谋手段,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公然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禄山率领着十七万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向南推进。由于唐朝内地长期和平,军备松弛,叛军很快就突破了边境防线,深入大唐腹地。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的社会秩序瞬间陷入混乱,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城镇和村庄被摧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长安和洛阳作为唐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叛军的一路狂飙下,相继沦陷。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企图建立自己的伪朝,将唐朝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唐朝的统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唐朝的平叛战争也由此全面展开,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在华夏大地展开,而许远,就是这场波澜壮阔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与张巡共同坚守睢阳,谱写了一曲英勇抗敌、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

一、许远生平概述

(一)早年经历

许远,字令威,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是唐代名臣和将领。许氏家族在吴越之地为世代显族,许远的家族历史可以追溯到其曾祖父许克华。许克华,字宪,为避地睦州桐庐,娶陈氏,生子许岘。其家族在当时以儒雅传家着称,“世为儒,少孤,以先人善书名世,因笃志力学,遍阅藏书,通历代史”,许远在这样的家族氛围熏陶下,自幼便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许远少年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志向,他勤奋好学,“好学有才能”,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知识,不仅对儒家经典的精髓有着深入的领悟,还钻研兵法,对军事战略布局和战术运用等方面均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独特的见解。这种文武兼备的知识体系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求学过程中,许远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友人,他们经常一起探讨国家大事,议论时政风云。许远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政治见解,在友人中崭露头角。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关心民间疾苦,展现出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二)踏入仕途

许远早年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最初,他在各地担任一些地方官职。在任职期间,许远展现出了出色的治理能力和清正廉洁的为官风范。他关心民生,致力于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许远积极推动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当地的粮食产量得到显着提高,百姓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

在治安管理方面,许远注重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他建立了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组织民众加强巡逻防范,有效地遏制了盗贼恶霸的嚣张气焰,使得当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因其政绩卓着,先后受到当时皇帝的嘉奖和提拔,逐步晋升至虢州刺史等重要地方官职。

许远在虢州刺史任上,更是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理智慧。虢州地处中原要冲,战略地位重要,但当地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等。许远到任后,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重新丈量土地、调整赋税政策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使得一些贫困百姓得以重新获得土地,安居乐业。

许远深知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虢州积极兴办学校,推广教育。他邀请知名学者前来任教,修缮学府设施,为当地学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他的努力下,虢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人才辈出。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促进了虢州地区的繁荣稳定,使当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也赢得了朝廷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二、许远与睢阳保卫战

(一)睢阳的地理位置与战略重要性

1. 地理形势

睢阳,位于唐朝疆域的中原地区,其地理形势得天独厚。它的西部紧邻秦山山脉,山脉连绵起伏,犹如一道坚实的屏障,阻挡了来自西北方向的入侵。秦山山脉地势险要,山峰陡峭,地势错落有致,为睢阳城提供了天然的防御优势。东部则是广袤的平原地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孕育了这一方人民。睢水如一条蜿蜒的巨龙,贯穿睢阳城而过,将古城分为南北两部,河水清澈,波光粼粼,不仅为当地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沛的水源,还对城市的防御起到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睢水自城外流入,经过城内纵横交错的渠道后,再缓缓流出。这些渠道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水网体系。河流与沟渠相互连接,构成了坚固的防御屏障。当叛军进攻睢阳时,睢水及其支流成为了抵挡敌军骑兵的重要防线。敌军难以在狭长的河道中展开大规模骑兵冲击,且城墙依托睢水而建,使得叛军的进攻路线受到极大限制,增大了其作战难度。

睢阳城不仅拥有天然的水系防御,其地形地势也独具特色。城墙沿着山势和河流走向修筑,巧妙地借助地理优势,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城东地势稍高,形成了有利的高地,便于防守和监视敌军动向。在城南和城北的关键位置,筑有坚固的堡垒和烽火台,可相互呼应,形成紧密的防御体系。一旦发现敌军踪迹,烽火台便迅速发信号,将情报传递至城中,使守军能够及时做好防御准备。

2. 战略意义

睢阳在唐朝的军事防御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唐朝在江淮地区的重要屏障,对于保卫国家的经济命脉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经济角度看,江淮地区是唐朝的主要粮食产地和经济重镇,每年提供大量的赋税收入,支撑着唐朝的中央财政。睢阳作为江淮地区的门户,一旦失守,叛军将迅速南下,掠夺江淮地区的财富和粮食。届时,唐朝的财政将遭受重创,无法维持长期的战争开支。因此,睢阳城的坚守对于确保江淮地区的经济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从军事角度而言,控制睢阳就意味着掌控了南北交通的要道。睢阳与东都洛阳、西京长安形成了紧密的军事联动。它不仅是洛阳与长安的联系纽带,还在整个军事防御布局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若睢阳沦陷,敌军可长驱直入,迅速攻占洛阳和长安,对唐朝的统治构成致命威胁。而且,睢阳周边的地理环境复杂,河流湖泊众多,为守军提供了有利的防御条件。在叛军大规模进攻的关键时刻,坚守睢阳能够极大地牵制敌军主力,分散其兵力,为唐朝的后续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二)许远和张巡的协作

1. 两人的结识与合作

许远,这位出身显赫的官员,在踏上仕途的坎坷旅途中,历经风雨磨砺,逐渐展现出非凡的军事素养与领导才能。他身材魁梧,目光坚毅,自幼习文练武,对兵书战策钻研颇深,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家国的赤诚与担当。而张巡,年少成名,以文才武略闻名于世,为人正直果敢,心怀天下。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经》《孙子兵法》等经典着作,深知兵不厌诈、用兵如神之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两人皆立志以身许国,为社稷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而奋斗。

许远与张巡的相识,源于命运的安排和共同的理想抱负。早在许远担任虢州刺史之前,张巡已在多地任职,以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而闻名。许远听闻张巡的事迹后,对他十分钦佩,暗自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其并肩作战。后来,许远调任睢阳,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局势动荡不安。张巡也被朝廷任命为睢阳太守,二人终于得以会面。初次见面,许远便被张巡的雄才大略和坚定信念所折服。他诚恳地说道:“张将军心怀社稷,忠勇无畏,远钦佩已久。今叛军肆虐,睢阳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还望将军与远携手并肩,共卫睢阳,保一方安宁。”张巡望着许远,目光坚定,回应道:“许大人忧国忧民,令人感慨。我张巡定当与大人齐心协力,共抗叛军,尽吾所能,护睢阳百姓于危难之中。”两人一番交谈,彼此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都视对方为知己。

2. 作战策略与分工

在制定睢阳保卫战的作战策略过程中,许远和张巡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智慧和协调能力。他们经过深思熟虑与反复研讨,制定了符合睢阳实际情况的策略。

许远注重运用地形优势构建坚固的城防体系。他带领士兵们依凭睢阳城的自然地势,完善和加固城墙防御工事。他指挥士兵沿着睢阳城的周长挖掘了多条护城河,并在河上设置了吊桥、陷阱等防御设施,使叛军难以轻易接近城门。为了增强城墙的防御能力,他亲自参与监督城墙的修缮工作,确保城墙的每一处都坚固无比。同时,许远深知心理战的重要性,他下令在城墙上插满了旗帜,制造出一种兵多将广、严阵以待的假象,迷惑敌人。

而张巡在战术指挥上更为灵活多变。张巡经常采用突袭战术,带领一小股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掩护,出其不意地袭击叛军营地的薄弱环节。张巡会利用叛军排兵布阵的漏洞,指挥士兵们快速突入敌阵,打乱叛军的部署,使其首尾难以相顾。他会趁着叛军营地防守松懈、士兵们疲惫不堪的时机,突然发动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叛军沉重的打击。

此外,张巡善于使用心理战术,瓦解敌军士气。他利用各种手段,向叛军散布谣言,扰乱其军心。有时,张巡会伪装成百姓出城砍柴或采药的样子,接近叛军营地,暗中观察叛军的情况,寻找可乘之机。

(三)睢阳保卫战的艰苦过程

1. 初期战斗

叛军在安禄山的指挥下,气势汹汹地向睢阳扑来。许远和张巡临危不惧,迅速组织军民投入到战斗中。在叛军初期的进攻中,他们凭借着一股勇猛的气势,不断地对睢阳城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攻。然而,许远和张巡领导下的守军毫不退缩,凭借着坚固的城防和顽强的意志,一次次地击退了叛军的攻势。

当时,城外的叛军如潮水般涌动,喊杀声此起彼伏。叛军的骑兵在城下横冲直撞,步兵则扛着云梯、抛石机等各种攻城器械,试图突破城墙防线。许远站在城楼上,目光坚定,冷静地指挥着防御战斗。他深知防守的重要性,亲自督促士兵们加固城墙、修补破损之处,确保防线稳固。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士气高昂,有条不紊地应对着叛军的攻击。张巡则在城墙上巡视,他密切关注着叛军的动向,及时调整防御部署。当看到叛军的云梯靠上城墙时,他一声令下,守军们猛力向下投掷滚木礌石、弓箭,砸向云梯上的叛军,让他们纷纷摔落下来。同时,一些守军还用钩杆插入叛军抛石机的关键部位,使其失去作用。在激烈的战斗中,尽管叛军人数众多,但他们始终无法攻破睢阳城。许远和张巡的顽强抵抗,让叛军陷入了困境,他们开始调整战略,寻找新的突破点。

2. 物资匮乏与艰难坚守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睢阳城逐渐陷入了物资匮乏的困境。长时间的围城使城内的粮食、弹药等物资所剩无几,百姓和士兵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许远和张巡意识到,坚守睢阳不仅考验着士兵的战斗力,更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毅力。

为了缓解物资危机,许远四处奔走,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他一方面组织士兵在城内进行艰苦的劳动生产,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尽可能地增加粮食产量。尽管城市空间有限,但他们还是想尽办法划出了一些农田,开垦出了不少菜地,以补充城内食物的短缺。同时,他还派遣部分士兵外出寻找可食用的植物和野菜,尽量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

然而,这些努力远远无法满足城内众多居民和士兵长期坚守所需。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资匮乏的问题日益严重。粮食供应极度紧张,每人每日所分得的口粮急剧减少,百姓们在饥饿中苦苦挣扎,身体日益虚弱。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百姓们开始吃起树皮、草根,甚至有人煮食皮革,痛苦不堪。士兵们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有的士兵因饥饿和疲劳而晕倒在战场上。但他们依旧强撑着,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最后的力气保卫着睢阳城。

在艰难的物资困境下,许远和张巡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张巡常常激励士兵们说:“我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绝不能退缩。睢阳百姓视我们为依靠,我们若弃城而逃,他们必将遭致叛军的屠杀,我们便是千古罪人。所以,必须咬牙坚持,与睢阳共存亡!”士兵们听后,无不泪流满面,纷纷表示绝不放弃,定要拼尽全力与叛军血战到底。他们知道,此刻的坚持不仅关乎个人生死,更关系到整个中原地区的命运。许远也积极为士兵们打气,他说:“兄弟们,我们虽然物资短缺,但我们占据着有利的地势,且我们有勇有谋。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坚守下去,定能等到援军的到来,共同击退叛军!”在他们的鼓舞下,士兵们继续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守,以顽强的意志与叛军抗争。

3. 叛军的攻势与城防之困

叛军在久攻不下后,加大了进攻的力度。他们不断调整战术,采用更加猛烈和持久的攻击方式,试图打破睢阳城的防线。

叛军将大量的投石机集中起来,对城门和城墙进行集中轰炸。巨大的石块如雨点般纷纷砸向城墙,城墙砖石断裂,部分地段出现了坍塌。同时,叛军还制造了许多简易的攻城器械,如云梯、长梯等,不断地进行攀登攻击。守军们也更加艰苦地作战,他们不断用土石填补城墙缺口,防止叛军趁虚而入。面对叛军的疯狂进攻,许远和张巡并没有慌乱,他们迅速组织人力,昼夜不停地抢修城墙。

在叛军的攻势面前,睢阳城的城防系统也面临着重重困难。由于长期的围城和频繁的攻击,城中的守军数量不断减少,物资也日益匮乏。他们既要坚守城墙,又要抵御叛军的各种攻击,还要应对城中百姓的饥饿和疾病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叛军曾采用一种特殊的战术,利用绳索和滑轮将士兵从空中吊至城中,试图突袭城门。面对这种新的战术,许远和张巡迅速做出反应。他们提前在城墙上设置了一些简陋的防御装置,一旦发现叛军的突袭,便立即用刀剑斩断绳索,将敌人投入深渊。同时,利用城中的地下通道,进行迂回反击,成功击退了叛军。

(四)许远的英雄事迹和关键决策

1. 坚守信念,不屈不挠

在睢阳保卫战的艰难岁月里,许远始终以坚定的信念为支撑,展现出令人敬佩的不屈不挠精神。当时,形势愈发严峻,战况对守军极为不利。城外,叛军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发起猛攻,喊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城池吞噬。许远深知,每一分每一秒的防守都无比艰难,但他从未有过任何退缩的念头,他的眼神中始终透着坚毅与果敢。面对叛军的强大攻势,城内部分士兵因长期战斗的疲惫和物资匮乏而失去了战斗意志,出现了动摇和叛逃的现象。许远面对这些负面情况,没有丝毫的气馁和恐惧。

他一方面以身作则,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热情,以身先士卒的姿态激励士兵坚持战斗。他日夜巡视城墙,不顾个人的安危,亲自参与防御工作,激励士兵坚守岗位,不畏强敌。许远亲力亲为,搬石抬木,修补城墙漏洞,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让原本动摇的士兵们深受触动,士气为之一振。

同时,他积极劝说叛逃的士兵回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和关怀打动了他们,使得许多叛逃士兵羞愧地返回战场,坚定地与守城将士们并肩作战。另一方面,他还不断地鼓励着城中的百姓,让他们相信援军将会到来,胜利终将属于坚守者。在许远的精神感染下,睢阳城内形成了一种坚如磐石的团结,大家相互扶持,共同抵御叛军。

他的这种精神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许远的信念如同明亮的灯塔,在黑暗的围城时刻,为人们指引着希望的方向。无论叛军的进攻多么猛烈,无论局势多么艰难,他都始终坚守,坚信只要城中的军民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敌军,保卫家乡。在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困时,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地坚守在每一座城池、每一个角落,他们的勇气和毅力让人无比敬佩。许远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成为了睢阳城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2. 出城求援与绝地反击

当睢阳保卫战的局势愈发恶化,城墙摇摇欲坠,守军兵力锐减,物资消耗殆尽时,许远意识到,仅凭城内现有的力量,难以击退叛军,只有等待援军的到来,才有可能扭转这艰难的局面。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充满危险却又无比英勇果敢的决定——出城求援。

许远深知此行凶多吉少,叛军的势力强大,他们的防线如天罗地网,稍有不慎便会被捕或牺牲。而且,叛军对于前来援救的队伍更是极为警惕与凶狠。然而,许远为了城内百姓的安危,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毅然决然地披上铠甲,跨上战马,决然地踏上了出城的艰难征程。

在出城的过程中,许远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巧妙地避开了叛军的主要防守点,避开敌军的巡逻队和岗哨。他们绕过危险区域,选择在夜间、雾天等视线受阻的时机出发,以减少被发现的可能性。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已经安全时,叛军的探子发现了他们的踪迹。许远等人在途中遭遇了叛军的截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许远毫不畏惧,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他英勇作战,指挥若定,与士兵们紧密配合,经过一番殊死较量,终于突出敌军的包围,成功到达了援军所在的要道。

许远向援军详细说明了睢阳城的危急情况和城中百姓的困境,情真意切地呼吁援军迅速出兵救援。援军在了解了城中的情况后,深感责任的重大,随即将部分兵力交予许远,与其一同火速返回睢阳城。许远回到睢阳城后,与张巡迅速组织兵力,对叛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反击。在这场战斗中,许远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冲锋陷阵。他挥舞长枪,与敌军展开了近身搏杀,其勇猛的气势让敌军大为震惊。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五)睢阳保卫战的结果与影响

1. 悲壮结局

在叛军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下,睢阳的城墙逐渐坍塌,城内的物资和兵力也逐渐消耗殆尽。许远深知,睢阳城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与百姓们在一起。

当城门最终被攻破时,许远依然毫不退缩,与张巡组织百姓和士兵进行最后的抵抗。他们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在战斗中,许远和张巡身中数箭,鲜血染红了他们的战甲,但他们依然毫无惧色,顽强地战斗着。

最终,许远因身上多处受伤,力竭而亡,为保卫睢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心系着睢阳,心系着那些被战火侵袭的百姓。许远和张巡的英勇牺牲,他们的壮举令人动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屈不挠、英勇抗敌的典范,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2. 深远影响

睢阳保卫战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影响深远而持久。当时睢阳的坚守,无疑极大地振奋了唐朝军民的士气。在那个叛军肆虐的黑暗年代,睢阳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它向世人表明,即使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下,大唐的子民依然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愿意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了坚守那份对国家的忠诚,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对于叛军来说,睢阳保卫战起到了巨大的牵制作用。叛军多次企图南下,但都被睢阳城的守军抵挡在外。这使得他们在进攻其他地区的力量上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延缓了其前进的步伐,为唐朝赢得了一定的时间,使得唐朝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调集兵力,组织有效的反击。而且,睢阳保卫战的英勇事迹激发和传承了民族精神。许远和张巡等守军将士们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这种精神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抹璀璨的色彩。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大家牢记历史,珍惜和平,也告诉人们对家园的守护、对国家的忠诚,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许远和张巡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三、许远的历史评价

1. 当时人对许远的评价

在当时的社会中,许远的行为和表现得到了众多人的尊重和赞誉。许多朝臣和将领对他英勇无畏、坚守睢阳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些朝臣在奏章中称赞许远忠勇护国,将他的行为与古代的忠臣相比,认为他在睢阳保卫战中的表现,极大地彰显了大唐的威严与荣耀,为其他官员树立了榜样。一些将领也对许远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表示钦佩。在他们眼中,许远不仅有着坚定的信念,还具备出色的战略头脑,在睢阳保卫战中,他巧妙地运用各种战术,巧妙地应对叛军的攻击,为睢阳城的坚守立下了汗马功劳。

2. 后世文人的赞誉与记载

后世的文人墨客对许远的评价也是极高。许多诗人用诗歌来歌颂他的英勇事迹,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有的诗人在诗中称许远为“浩气存天地,英名永流传”,赞誉他的忠诚和勇敢。有的诗人在诗中写到:“壮情如许远风存,睢阳苦守志长留”,将他的英勇壮志与睢阳的坚固防守紧密相连,强调了他的坚守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大量的史学着作对许远的事迹进行了详细记载。这些史学着作不仅记录了他在睢阳保卫战中的具体表现,还对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作用进行了分析。

3. 争议与澄清

在历史文化研究过程中,许远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质疑许远在睢阳保卫战中是否有更好的策略,也有人认为他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这些争议并没有影响许远的地位和形象。通过深入研究许远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发现,他在睢阳保卫战中的表现是无可挑剔的,许远在睢阳保卫战中的决策和行动是结合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是符合全局利益的。

许远,这位唐代着名的将领,一生忠诚爱国,其人生轨迹充满了坎坷与奋斗。他早年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以优秀的学业成绩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在为官生涯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治理能力和高尚的为官品德。他关心民生疾苦,所到之处都深受百姓爱戴。无论在何处任职,许远都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积极解决各种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显着贡献。在“安史之乱”这一历史背景下,许远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积极投身于抗击叛军的行动中。特别是在睢阳保卫战中,他作为守军的重要将领,展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许远的精神是宝贵的财富,他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像许远一样,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无论在何种逆境中,都要怀揣勇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实现目标。许远的精神也应该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从中汲取力量。通过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许远的事迹,在心中种下爱国、勇敢、奉献的种子,让许远的精神在新时期绽放出新的光彩。

总而言之,许远是一位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英雄,他的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前行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六道仙尊 把弟弟养歪了肿么破 血宋 拯救男配计划 非主流清穿 海贼中的木木果实 暖床王爷丑颜妃 修行在完美世界 听说,爱情回来过 混完西游才出世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林岚秦小雅 贴身老师 朕,君临天下! 枕中二十一克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忠犬神探 巫术师 大神夫人有点萌 仙道释然清尘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国术宗师在红楼的彪悍人生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无情江湖路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冰临谷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唐代秘史 明朝的名义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浴血山河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明辽国公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中国古今名人传 凝香笔 - 中国古今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今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今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