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首页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武炼巅峰 红色帝国1924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我在原始社会风生水起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德意志崛起之路 朕,君临天下! 明末1625 签到在红楼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4章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回目解析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这一回目,字面意思清晰地概括了本回的主要情节。“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指贾政为考察宝玉学业,让其讲解经典文章义理,之后有人来与贾政商量宝玉的亲事,提及张家女儿,拉开了宝玉婚事的序幕。“探惊风贾环重结怨”则描述了巧姐惊风生病,贾环在煎药时故意捣乱,烫伤自己还打翻药,引发众人不满,进一步加深了他与众人的矛盾。

其深层寓意在于展现贾府内部的复杂关系和人物命运走向。宝玉试文字反映出封建家族对子弟学业和仕途的重视,提亲之事暗示着家族的联姻策略和宝玉未来的情感纠葛。贾环的行为则凸显了他在贾府不受重视、心理扭曲的状态,预示着他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冲突。

这一回目在整本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前文对宝玉学业和家族事务的铺垫,又为后文宝玉的情感命运、家族的矛盾纷争等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回目与情节关联

回目“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精准概括了本回的主要情节。“试文字宝玉始提亲”对应着贾政想着宝玉该学科举应试学问,把他叫来讲解经典文章义理,宝玉虽不情愿但认真应对,之后便有人来和贾政商量宝玉的亲事,提及张家女儿,贾政未立刻答应,要再看看。“探惊风贾环重结怨”则是巧姐儿生病有惊风症状,贾环在煎药时故意弄出动静,还烫伤自己、打翻药,引得众人不满,与众人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在与前后文情节的呼应上,宝玉试文字呼应前文元妃对宝玉学业的关心,贾政借此考察宝玉,也为后文宝玉在科举道路上可能的发展或与家族期望的冲突埋下伏笔。提亲之事与前文家族对宝玉婚姻的潜在关注相呼应,同时为宝玉的情感命运和家族的联姻策略等情节发展做铺垫。贾环的行为则照应了他一贯在贾府中不受待见且性格扭曲的特点,为后续他可能引发的更多矛盾和冲突埋下伏笔,如后文他和别人合伙卖巧姐儿、宝玉丢玉后众人怀疑他等情节。

二、情节概述

1.宝玉试文字情节

宝玉试文字这一情节有着特定的背景和目的。元妃病愈后,对宝玉的前途颇为惦记,贾政作为封建家族的大家长,重视宝玉的学业和未来仕途,希望他能通过科举走上正途,光宗耀祖,便想测试一下宝玉最近的学习成果。

具体过程中,贾政把宝玉叫来,先是询问他的学习情况。宝玉面对父亲,心里有些紧张,但还是认真回答。贾政看了宝玉做的文章,并给予了指点,总体还算满意。随后,贾政出了一个题目《惟士为能》,让宝玉破题。宝玉虽有自己的想法,却不敢轻易说出口。就在这时,听说姨太太(薛姨妈)来了,他才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在宝玉回答问题时,其神态和语言细节刻画得十分生动,展现出他在面对父亲时的紧张和小心,以及内心对科举学问的真实态度。他虽不太情愿学习科举应试的学问,但在贾政面前还是努力表现,显示出他的聪慧和一定的学识素养,同时也体现出他在封建家长权威下的无奈。

贾政对宝玉的回答进行了评价,虽觉得宝玉的词句中终带着些富贵气,但也认可他有一定的见解。这次试文字不仅考察了宝玉的学问,也反映出贾政对宝玉前途的关心。它为后续宝玉在科举道路上的发展或者与家族对他的期望之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若宝玉在科举上不能如家族所愿取得成就,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而宝玉内心对科举的抵触,也注定了他在这条道路上会充满挣扎。

2.宝玉提亲之事发展

宝玉提亲之事的起因与家族对其婚姻的重视密切相关。在贾母吃饭期间,贾政提到给宝玉相亲一事,贾母表示只要模样好、心性实在就行,显示出贾母对未来孙媳的基本要求。此时,一个新进来的乡客王尔调自荐为宝玉作媒,介绍的是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这姑娘是邢夫人家的亲戚,且张家资巨万,只是没有儿子,打算招女婿进门。

提亲之事的经过颇为曲折。邢夫人透露这张家的女儿平时娇生惯养,识得几个字,但见不得大阵仗,常在屋里不出门,受不得委屈。贾母听闻这些情况后,坚决拒绝了这门亲事,认为宝玉自己都还需要人照顾,哪能去给别人当家。之后,贾母把王尔调说亲的事告诉凤姐,凤姐巧妙地提到宝玉和金锁(指薛宝钗的金锁)是天配姻缘,说得贾母笑了。这一情节展现出凤姐的机智和圆滑,她深知家族利益和各方关系,试图通过提及“金玉良缘”来影响贾母的决策。

从各方人物的态度和想法来看,贾母心疼黛玉,也心疼宝玉,在选孙媳妇的问题上内心纠结。她既考虑到家族利益和宝玉的未来,又对黛玉有着特殊的感情。贾政作为封建家长,在宝玉亲事上态度谨慎,会综合考虑家族利益等多方面因素,不会轻易做决定。邢夫人则如实说出张家女儿的情况,没有刻意隐瞒。而凤姐提及“金玉良缘”,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薛家的友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利益,她认为宝钗稳重得体,更适合成为贾府的少奶奶。

提亲之事的结果是张家的亲事被否决,而“金玉良缘”被重新提及,在贾府众人心中埋下了种子。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贾府对宝玉婚事的重视和家族联姻策略,也反映出宝玉在这种包办式婚姻下的无奈和挣扎。他更倾向于与林黛玉的感情,对于这种家族安排的亲事,内心必然充满抵触。同时,这一情节也为后续宝玉的情感命运和家族的婚姻安排等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使得故事更加曲折复杂。

3.探惊风贾环重结怨事件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巧姐生病了,出现了惊风的症状。凤姐作为母亲,心急如焚,赶忙回去探望女儿,并让人配好药,希望巧姐能尽快康复。

事件的经过是,贾环在听说巧姐的药里有牛黄后,出于好奇或者故意捣乱的心态,非要去厨房看看牛黄长什么样。当他掀开锅时,不小心将药都打翻了。这一行为看似是意外,但结合贾环一贯的性格,也有故意为之的嫌疑。

事件发生后,各方反应强烈。凤姐听后非常生气,她本就疼爱巧姐,看到女儿的药被打翻,心疼不已。而且,她想起之前赵姨娘(贾环的母亲)曾害过自己,这次又让贾环闯祸,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更加痛恨赵姨娘和贾环。她可能会认为这是赵姨娘母子故意使坏,想要害巧姐。

赵姨娘听说儿子闯祸后,恨铁不成钢地骂儿子。她深知儿子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儿子带来更多的麻烦,也担心会进一步得罪凤姐。她到处寻找贾环,而贾环吓得躲起来,不敢露面。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害怕受到惩罚。

这一事件进一步加深了贾环与凤姐等人的恩怨。在贾府中,贾环本就不受重视,他的行为更加让众人对他不满。他的顽劣和自私在这次事件中暴露无遗,也反映出他在贾府中因长期不受待见而导致的心理扭曲。他可能觉得自己在贾府中没有地位,通过这种捣乱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从影响来看,这次事件为后续贾环可能引发的更多矛盾和冲突埋下了伏笔。他与凤姐等人的矛盾加深,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更大的纷争。同时,也让贾府内部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家族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巧姐生病本就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贾环的行为无疑是火上浇油,使得贾府的气氛更加紧张。而且,这一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混乱,才会让贾环有机会去厨房捣乱,打翻药罐。

三、人物分析

1.贾宝玉形象剖析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贾宝玉在试文字和提亲事件中的表现,生动地展现了他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试文字情节里,宝玉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他对科举的态度。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为考察其学业,把他叫来测试。宝玉面对父亲时,心里紧张,这不仅是因为贾政的威严,更源于他对科举学问的抵触。他虽不情愿学习科举应试的内容,但在父亲面前还是认真应对,努力表现。当贾政出了《惟士为能》让他破题时,他有想法却不敢说,直到听说姨太太来了才大胆表达。这一细节刻画,既展现出他在封建家长权威下的小心翼翼,又凸显了他内心对科举的真实态度。他并非没有学识,只是对这种为了仕途而进行的学习方式充满反感,他的聪慧和才情在不情愿中仍有所展现,显示出他性格中叛逆却又无奈的一面。

在提亲事件中,宝玉的表现反映出他对婚姻的想法。当贾政提到给宝玉相亲时,虽未直接描写宝玉的反应,但从他一贯的情感倾向可以推测,他内心是抵触这种包办式婚姻的。他与林黛玉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渴望自由的爱情。而这次提亲,无论是张家千金还是之后凤姐提及的“金玉良缘”,都不是他所期望的。他在贾府的环境中,虽享受着富贵生活,但对这种家族安排的婚姻充满无奈。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不由自己掌控,只能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默默挣扎。

从整体来看,宝玉的性格特点是复杂多面的。他善良纯真,对身边的人充满关爱,尤其是对姐妹们。他厌恶功名利禄,不喜欢与官场之人交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情感上的真挚。然而,他又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无法摆脱家族的期望和社会的束缚。在试文字和提亲事件中,他的无奈和挣扎正是他性格与现实冲突的体现。他试图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又不得不面对封建家族的种种规矩和要求。这种矛盾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他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极具魅力和深度的人物形象,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2.贾政人物特征解读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贾政作为封建家长的形象鲜明地展现出来,他在宝玉学业和婚事上的态度与行为,深刻体现了其对家族传承和子女教育的责任感。

在宝玉学业方面,贾政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便立刻行动起来,将宝玉叫来测试学问。他认真询问宝玉的学习情况,仔细查看宝玉做的文章,并给予详细的指点。当他出了《惟士为能》让宝玉破题时,专注地倾听宝玉的回答,虽觉得词句中带着些富贵气,但也认可宝玉有一定的见解。这一系列行为表明,贾政深知科举对于家族和宝玉个人前途的重要性。在封建时代,科举是子弟进入仕途、光宗耀祖的主要途径,贾政希望宝玉能通过科举走上正途,为家族增添荣耀,延续家族的辉煌。他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正是其对家族传承责任感的体现,他不希望家族的地位和声誉在宝玉这一代衰落。

在宝玉婚事上,贾政同样表现出谨慎和负责的态度。在贾母吃饭期间,他主动提到给宝玉相亲一事,显示出他对宝玉终身大事的关注。当乡客王尔调为宝玉介绍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时,贾政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要再看看。他明白,宝玉的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关乎家族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大事。他会综合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姑娘的品性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这门亲事能为家族带来益处。这种谨慎的态度,体现了他作为封建家长对家族利益的维护和对子女婚姻的负责。

贾政的行为背后,是封建家族制度下的使命感。他作为贾府的重要长辈,肩负着传承家族文化、维护家族地位的重任。他对宝玉学业和婚事的重视,是为了让宝玉成为家族的合格继承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延续家族的繁荣。然而,他的这种责任感也带有封建礼教的局限性。他过于强调科举和家族利益,忽略了宝玉的个人意愿和情感需求。宝玉对科举的抵触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贾政的期望产生了冲突,这也反映出封建家长的权威与子女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贾政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尽到了一个封建家长应有的责任,他的行为和态度是封建家族制度的典型体现。

3.贾环性格特点探究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贾环的行为充分展现出他顽劣、自私的性格特点。巧姐生病,出现惊风症状,凤姐心急如焚地回去探望并让人配药。贾环听闻药里有牛黄,非要去厨房看个究竟,结果掀开锅时不小心将药打翻。这一行为看似意外,实则与他一贯的性格相符,极有可能是故意捣乱。他不顾巧姐病情危急,只图自己一时好奇,全然不考虑打翻药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其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无遗。

贾环这种性格的形成与他在贾府的处境密切相关。他虽是贾政之子,但母亲赵姨娘地位低下,在贾府不受尊重,这使得贾环也跟着遭人轻视。他长期生活在被冷落、被歧视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自卑和怨恨。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他便通过一些顽劣的行为来发泄情绪、引起他人注意。例如,他在府中常常做出一些捣乱的事情,像之前故意用蜡烛烫伤宝玉等,以此来表达对他人的不满和反抗。

在贾府中,贾环的处境十分尴尬。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与宝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宝玉备受众人宠爱,而贾环却处处被边缘化。这种巨大的落差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心理扭曲。他看到宝玉在府中享受着优越的待遇,而自己却无人问津,心中的嫉妒和怨恨不断滋生,导致他的行为愈发恶劣。

贾环的这种性格和处境也为他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此次打翻巧姐的药,让凤姐更加痛恨他和赵姨娘,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可以预见,在后续的情节中,贾环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性格和行为引发更多的纷争,他在贾府的处境也会变得更加艰难。

4.王熙凤人物形象展现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王熙凤在巧姐生病和提亲事件中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精明能干、疼爱子女和机智圆滑的性格特点。

当听闻巧姐生病有惊风症状时,王熙凤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她对子女的疼爱。她心急如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务,火速赶回去探望女儿。这种急切的反应,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本能的关爱。在照顾巧姐的过程中,她安排人配药,展现出她的果断和行动力。她深知时间对于孩子病情的重要性,不允许有丝毫的拖延,体现出她作为母亲的责任感。

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在处理巧姐生病这件事上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她在得知贾环打翻药后,虽然愤怒,但并没有失去理智。她清楚地记得赵姨娘之前害过自己和宝玉的事情,将新仇旧恨联系起来,更加痛恨赵姨娘和贾环。她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和记忆力,使她能够迅速判断局势,做出合理的反应。她不会轻易放过贾环的过错,也会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措施维护自己和女儿的权益,展现出她在贾府复杂环境中生存的智慧。

在提亲事件中,王熙凤则展现出了她的机智圆滑。贾母把王尔调说亲的事告诉她后,她巧妙地提到宝玉和金锁(指薛宝钗的金锁)是天配姻缘,说得贾母笑了。这一行为既显示出她对家族利益的考虑,也体现了她善于把握时机、左右逢源的能力。她深知家族的婚姻安排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家族的利益和未来发展。通过提及“金玉良缘”,她试图引导贾母的决策,同时也维护了与薛家的关系。她的这番话既不得罪任何人,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展现出她在人际交往中的高超技巧。

王熙凤在这两个事件中的表现,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她既是一位疼爱子女的母亲,又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管理者,还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交高手。她的性格特点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极具魅力和争议的人物。她的精明能干和机智圆滑帮助她在贾府中站稳脚跟,但她的强势和狠辣也为她带来了不少敌人。她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权力和家庭之间的挣扎与奋斗。

四、艺术特色

1.情节结构安排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在情节结构上展现出了高度的紧凑性和连贯性,各情节之间层层推进、过渡自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节从宝玉试文字开始,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作为封建家长,重视家族传承和宝玉的仕途发展,便将宝玉叫来测试学问。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封建家族对子弟学业的重视,也为后文提亲之事埋下了伏笔。因为宝玉的学业情况是家族考虑其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学业有成,才能更好地匹配合适的亲事。

提亲之事的出现十分自然。在贾政测试完宝玉学问后,乡客王尔调自荐为宝玉作媒,介绍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这一情节的发展既符合当时封建家族为子弟安排婚姻的习俗,又与前文宝玉试文字所反映的家族对其未来的规划相呼应。提亲之事引发了贾府众人的讨论,各方人物的态度和想法也得以展现,进一步丰富了故事内容。

巧姐生病和贾环闹事的情节则是在提亲之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就在众人谈论宝玉婚事时,巧姐生病有惊风症状,凤姐赶忙回去探望。这一情节的转折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而贾环在听说巧姐药里有牛黄后去厨房捣乱,打翻药罐,更是将矛盾推向了高潮。这一事件不仅加深了贾环与凤姐等人的恩怨,也反映出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矛盾的激化。

各情节之间的过渡和关联十分巧妙。从宝玉试文字到提亲之事,是通过家族对宝玉未来的整体规划进行过渡的,学业和婚姻都是家族关注的重点。而从提亲之事到巧姐生病贾环闹事,则是通过贾府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进行衔接的,使故事在平稳的叙述中突然出现波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种情节结构的安排,使得本回内容丰富多样,既展现了封建家族的日常生活和内部矛盾,又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诸多伏笔,如宝玉科举道路的发展、宝玉宝钗的婚姻、贾环引发的更多矛盾等,让读者对故事的后续发展充满期待。

2.人物刻画手法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通过细腻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性格,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语言描写方面,人物的话语往往能直接反映其性格特点。例如,在提亲事件中,贾母坚决拒绝张家的亲事时说:“宝玉都还要人照顾都不够,还给别人当家去。”这句话简洁明了地体现了贾母的果断和对宝玉的疼爱。她不会因为张家的财富而轻易答应这门亲事,更注重宝玉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生活。而凤姐提及“金玉良缘”时说:“放着天配的姻缘,还到哪里找?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这显示出凤姐的机智圆滑,她善于把握时机,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既维护了家族利益,又不得罪任何人。

动作描写也为展现人物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当贾政测试宝玉学问时,“贾政把宝玉叫来,先是询问他的学习情况”,“看了宝玉做的文章,并给予了指点”。这些动作体现了贾政作为封建家长对宝玉学业的重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他通过实际行动来考察宝玉,希望宝玉能在科举道路上有所成就。而贾环在听说巧姐药里有牛黄后,“非要去厨房看看牛黄到底长什么样,结果掀开锅的时候,不小心将药都打翻了”。这一系列动作展现出贾环的顽劣和自私,他不顾巧姐病情危急,只图自己一时好奇,全然不考虑后果。

神态描写同样不可或缺。宝玉在面对贾政试文字时,“心里有些紧张,但还是认真回答”,“有想法却不敢轻易说出口”。这些神态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宝玉在封建家长权威下的小心翼翼和对科举学问的抵触。他虽有才华,但对这种为了仕途而进行的学习方式充满反感,却又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

通过这些人物刻画手法,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读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这些刻画手法也为《红楼梦》成为经典之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作品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3.环境描写作用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虽未对贾府环境进行大篇幅的直接描写,但一些细微之处的环境描写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氛围的作用。当巧姐生病时,文中虽未详细描绘贾府的环境,但可以想象,此时贾府上下必然是一片紧张、压抑的氛围。这种氛围通过众人的反应和行动间接体现出来,如凤姐心急如焚地赶回去探望女儿,安排人配药等。周围环境仿佛也被这种紧张的气氛所笼罩,暗示着事情的严重性。这种氛围的烘托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贾府众人对巧姐病情的担忧,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其次,环境描写暗示了人物的心情。在宝玉试文字的情节中,贾政把宝玉叫到房间询问学习情况。房间内的布置或许是庄重、严肃的,这与贾政作为封建家长的威严相呼应,也暗示了宝玉此时紧张、不安的心情。宝玉面对父亲的询问,心里有些慌张,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房间的环境就像一个无形的压力源,加剧了宝玉内心的紧张感,使读者更能理解他在封建家长权威下的无奈和小心翼翼。

最后,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贾环在厨房打翻巧姐药罐这一情节,厨房的环境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背景。厨房是一个相对杂乱、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贾环在这里有机会接触到药罐。而且厨房的热气、锅碗瓢盆的声音等环境因素,也增加了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和戏剧性。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贾环可能就没有机会去看牛黄,也就不会打翻药罐,从而不会引发后续凤姐与赵姨娘、贾环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所以,厨房的环境描写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本回中的环境描写虽不显眼,但却巧妙地融入到情节和人物塑造中,通过烘托氛围、暗示人物心情和推动情节发展,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真实,让读者更能深入地感受到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和微妙。

4.伏笔与照应运用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巧妙地运用了伏笔与照应,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诸多线索,使故事前后连贯、情节跌宕起伏。

宝玉试文字为后续科举发展埋下伏笔。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测试宝玉学问,这一情节体现了封建家族对子弟科举入仕的重视。宝玉虽对科举学问有所抵触,但在贾政面前仍努力表现。他在试文字中的表现,如对《惟士为能》的破题,显示出他有一定的学识素养。这为后文宝玉在科举道路上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若宝玉在科举上取得成就,将符合家族的期望,可能会改变他在贾府的地位和未来的命运;若他在科举上失败,与家族的期望产生冲突,将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纷争,进一步展现他与封建礼教的对抗。

提亲之事也存在伏笔。乡客王尔调为宝玉介绍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虽这门亲事被贾母拒绝,但“金玉良缘”被重新提及。这暗示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可能是家族未来的安排。在封建家族中,婚姻往往是为了家族利益和延续,宝钗稳重得体,符合封建家族对媳妇的要求。这一伏笔为后文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发展做了铺垫,也将引发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使故事的情感线更加复杂。

贾环结怨为后续矛盾冲突埋下伏笔。贾环打翻巧姐的药罐,引发了凤姐的愤怒,加深了他与凤姐等人的恩怨。贾环在贾府中本就不受重视,性格顽劣自私,此次事件进一步激化了他与他人的矛盾。这为后续他可能引发的更多纷争埋下了伏笔,如他可能会与别人合伙做出不利于贾府的事情,或者继续捣乱,给贾府带来更多的麻烦。他与凤姐等人的矛盾也可能会升级,导致贾府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

此外,本回中还存在一些与前文的照应。宝玉试文字呼应前文元妃对宝玉学业的关心,体现了家族对宝玉前途的持续关注。贾环的行为则照应了他一贯在贾府中不受待见且性格扭曲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连贯和丰满。这些伏笔与照应的运用,使《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更加严谨,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精心布局和故事的深远韵味。

五、主题思想挖掘

1.封建家族制度体现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深刻体现了封建家族制度下对子弟学业和婚姻的高度重视,以及家族内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子弟学业方面,贾政对宝玉的要求充分展现了封建家族对科举入仕的看重。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便立刻将宝玉叫来测试学问。他认真询问宝玉的学习情况,仔细查看宝玉做的文章,并给予详细指点。出题目让宝玉破题,关注宝玉对经典文章义理的理解。这一系列行为表明,在封建家族观念中,科举是子弟进入仕途、光宗耀祖的主要途径,贾政希望宝玉能通过科举走上正途,为家族增添荣耀,延续家族的辉煌。他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正是封建家族对子弟学业重视的典型体现。

在婚姻方面,贾母和贾政对宝玉婚事的态度反映了封建家族的联姻策略和对家族利益的考量。在贾母吃饭期间,贾政主动提到给宝玉相亲一事,显示出他对宝玉终身大事的关注。乡客王尔调为宝玉介绍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时,贾政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要再看看。贾母在了解到张家女儿娇生惯养、张家要招女婿进门等情况后,坚决拒绝了这门亲事。这说明他们在考虑宝玉的婚姻时,会综合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姑娘的品性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这门亲事能为家族带来益处。而凤姐提及“金玉良缘”,也是从家族利益出发,认为宝钗稳重得体,更适合成为贾府的少奶奶。

家族内部的等级制度在本回中也十分明显。贾环虽为贾政之子,但因其母亲赵姨娘地位低下,他在贾府备受冷落和歧视。与备受众人宠爱的宝玉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巨大的落差导致贾环心理扭曲,行为顽劣。而王熙凤作为贾府的管理者,手握大权,她在巧姐生病和处理贾环打翻药罐事件时的强势表现,也体现了她在家族中的地位和权力。

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也极为复杂。凤姐与赵姨娘、贾环之间矛盾重重,贾环打翻巧姐药罐后,凤姐想起之前赵姨娘害自己的事,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更加痛恨他们。而贾母在宝玉婚事上的纠结,既考虑家族利益,又心疼黛玉,也反映出家族内部情感关系的复杂性。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等级制度,是封建家族制度的必然产物,也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2.人物命运无奈与悲哀

在《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宝玉和贾环等人物在封建环境下的无奈与悲哀展露无遗。

贾宝玉作为封建贵族家庭的公子,看似生活优渥,实则内心痛苦挣扎。他对科举充满抵触,却又无法摆脱家族的期望。元妃病愈后惦记他的前途,贾政便对他进行学业测试。宝玉虽有学识和才情,但对这种为了仕途而进行的学习方式极为反感。在试文字时,他面对贾政的威严,紧张不安,有想法也不敢轻易表达,直到姨太太来了才大胆说出见解。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出他在封建家长权威下的无奈。在婚姻方面,他渴望与林黛玉的自由爱情,然而家族却开始为他安排包办婚姻。乡客王尔调为他介绍亲事,之后又提及“金玉良缘”,这些都不是他所期望的。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不由自己掌控,只能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默默承受,其内心的悲哀可想而知。

贾环的命运同样充满无奈与悲哀。他虽是贾政之子,却因母亲赵姨娘地位低下,在贾府备受冷落和歧视。这种长期被边缘化的处境,导致他性格扭曲,变得顽劣自私。巧姐生病时,他听闻药里有牛黄,便去厨房捣乱,打翻药罐。这一行为看似是好奇或捣乱,实则是他内心不满和怨恨的发泄。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换来的却是更多的责骂和厌恶。他在贾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与宝玉的待遇形成鲜明对比,这使他的心理更加失衡。他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封建家族的等级制度下,他很难有翻身的机会,只能在痛苦和无奈中继续沉沦。

此外,像王熙凤这样看似精明能干、手握大权的人物,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她疼爱巧姐,当巧姐生病时心急如焚,但在处理贾环打翻药罐事件时,又不得不考虑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她与赵姨娘、贾环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这也让她在贾府的管理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这些人物的无奈与悲哀,深刻反映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他们在封建环境的枷锁下,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只能在命运的安排下随波逐流,这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合理。

3.社会现实反映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封建社会的诸多现象,深刻揭示了其腐朽与不合理。

婚姻观念的束缚在本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封建家族为子弟安排婚姻时,全然不顾当事人的意愿,更多考虑的是家族利益和联姻策略。贾政主动提及给宝玉相亲,乡客王尔调为宝玉介绍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虽这门亲事因各种原因被否决,但“金玉良缘”被重新提及。这表明在封建社会,婚姻是一种家族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盟,而非基于爱情。宝玉渴望与林黛玉的自由爱情,却不得不面对家族安排的包办婚姻,他的无奈和悲哀正是封建婚姻观念束缚下的典型写照。这种婚姻观念剥夺了年轻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将他们的命运与家族利益紧密捆绑,严重压抑了人性。

家族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也是本回反映的重要社会现实。贾府表面上是一个富贵显赫的大家族,但内部却矛盾重重。贾环因母亲赵姨娘地位低下,在贾府备受冷落和歧视,导致他性格扭曲,行为顽劣。他打翻巧姐的药罐,引发了凤姐的愤怒,加深了他与凤姐等人的恩怨。这一事件背后,是家族内部等级制度的森严和人际关系的复杂。王熙凤作为贾府的管理者,手握大权,但她与赵姨娘、贾环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使得家族内部的斗争愈发激烈。这种内部矛盾不仅消耗了家族的精力,也反映出封建社会家族制度的腐朽。家族成员之间不是相互关爱、团结协作,而是为了权力和利益明争暗斗,导致家族逐渐走向衰败。

此外,封建家族对子弟学业的过度重视,也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功利性和单一性。贾政为了让宝玉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光宗耀祖,对他的学业严格要求。这种对科举的片面追求,忽视了宝玉的个人兴趣和才能,将他的人生局限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这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观念的僵化和不合理,扼杀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婚姻观念的束缚、家族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教育观念的僵化等问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合理,让读者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六、与前后文关联

1.与前文情节呼应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与前文情节存在多处呼应,这些呼应之处对情节连贯性和故事完整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元妃对宝玉学业的关心在本回得到呼应。前文提到元妃对宝玉的成长极为关注,她深知宝玉的学业关乎家族的未来。在本回中,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便将宝玉叫来测试学问。这一情节与前文元妃的关心相呼应,体现了家族对宝玉学业的持续重视。这种呼应使得情节发展具有连贯性,让读者感受到家族对宝玉的期望始终如一,也为后文宝玉在科举道路上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使故事的发展更加合理和自然。

赵姨娘之前害宝玉和凤姐的事件在本回也有呼应。前文详细描述了赵姨娘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贾环获得更多利益,使用邪术害宝玉和凤姐。在本回中,贾环打翻巧姐的药罐,引发了凤姐的愤怒。凤姐想起之前赵姨娘害自己的事,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更加痛恨赵姨娘和贾环。这一呼应不仅加深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使情节更加连贯。它让读者看到赵姨娘母子的恶劣行径是一贯的,也解释了凤姐对他们的痛恨并非无缘无故。同时,这种呼应也为后续情节中赵姨娘和贾环可能引发的更多矛盾和冲突做了铺垫,使故事的发展更加紧凑和有张力。

此外,前文对贾府家族事务和人际关系的描写也与本回相呼应。本回中宝玉试文字、提亲之事以及贾环闹事等情节,都与贾府的家族利益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这些情节的发展与前文所展现的贾府的复杂环境相契合,进一步丰富了故事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内部运作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这些与前文情节的呼应之处,使得《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更加连贯,故事更加完整。它们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故事的延续性和逻辑性,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2.对后文情节铺垫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诸多重要伏笔,使得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悬念和张力。

宝玉试文字为其科举道路的发展埋下伏笔。元妃病愈后惦记宝玉前途,贾政对他进行学业测试,这体现了封建家族对宝玉科举入仕的期望。宝玉虽对科举学问有所抵触,但在试文字时展现出一定的学识素养。这暗示着他在后续可能会在科举道路上有所发展。若他在科举中取得成就,将符合家族的期望,可能会改变他在贾府的地位和未来的命运,也可能会使他与黛玉的感情面临更大的考验。然而,他内心对科举的反感也可能导致他在这条道路上遭遇挫折,与家族的期望产生冲突,从而引发更多的矛盾和纷争。

提亲之事暗示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走向。乡客王尔调为宝玉介绍南韶道张大老爷家的千金,虽这门亲事被贾母拒绝,但“金玉良缘”被重新提及。在封建家族中,婚姻往往是为了家族利益和延续,宝钗稳重得体,符合封建家族对媳妇的要求。这一伏笔为后文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发展做了铺垫。他们的结合可能会引发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使故事的情感线更加复杂。同时,宝玉对这种包办婚姻的抵触,也会在婚后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展现他与封建礼教的对抗。

贾环在本回中的行为为后续引发更多矛盾埋下伏笔。贾环打翻巧姐的药罐,引发了凤姐的愤怒,加深了他与凤姐等人的恩怨。贾环在贾府中本就不受重视,性格顽劣自私,此次事件进一步激化了他与他人的矛盾。在后续情节中,他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性格和行为引发更多的纷争。例如,他可能会与别人合伙做出不利于贾府的事情,或者继续捣乱,给贾府带来更多的麻烦。他与凤姐等人的矛盾也可能会升级,导致贾府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贾府的兴衰。

此外,本回中对家族事务和人际关系的描写,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线索。贾府内部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将在后续情节中不断升级和演变,使故事更加曲折复杂。这些伏笔的运用,使得《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更加严谨,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精心布局和故事的深远韵味。

七、红学研究观点探讨

1.关于宝玉婚姻人选观点

红学界对于宝玉婚姻人选存在诸多不同观点,其中贾母倾向林黛玉还是薛宝钗的讨论尤为热烈。

一部分观点认为贾母倾向林黛玉。依据在于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之情溢于言表。从黛玉初进贾府,贾母便将她视作心肝儿肉,百般呵护。在日常生活中,黛玉与宝玉朝夕相处,两人感情深厚,贾母看在眼里。而且,黛玉才情出众,与宝玉在精神层面有高度的契合,他们共读《西厢记》等情节,展现出灵魂的共鸣。贾母深知宝玉的性情,明白他对黛玉的深情,从她对宝玉婚事“模样好、心性实在就行”的表态来看,黛玉模样标致、心性纯善,符合贾母的要求。此外,贾母心疼黛玉自幼父母双亡,若能促成她与宝玉的婚事,也是对黛玉的一种庇护。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贾母更倾向薛宝钗。理由是在封建家族观念中,婚姻往往是为了家族利益和延续。薛宝钗稳重得体,博学多才,深谙为人处世之道,符合封建家族对媳妇的要求。她的“金玉良缘”之说在贾府众人心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凤姐提及“金玉良缘”时,贾母并未反对,反而笑了,这或许暗示着贾母对这门亲事并非排斥。而且,薛家是四大家族之一,与贾府联姻能进一步巩固家族的地位和利益。从家族长远发展考虑,贾母可能更希望宝玉能娶一个能操持家务、助力家族的媳妇,而宝钗显然具备这样的能力。

还有一种折中的观点认为,贾母在宝玉婚姻人选上处于摇摆状态。她既疼爱黛玉,希望宝玉能幸福;又要考虑家族的利益和未来。在第八十四回提亲之事中,贾母对张家千金的拒绝,表明她在为宝玉挑选媳妇时十分谨慎。她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会轻易做出决定。随着情节的发展,家族的形势和宝玉的未来走向都会影响贾母的最终选择。

红学界关于宝玉婚姻人选的不同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依据和理由。这些观点的碰撞和讨论,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封建家族的婚姻观念。

2.本回在全书中地位看法

红学界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持有多种不同看法,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本回的重要性。

部分学者认为这一回是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故事多围绕着贾府的日常生活、儿女情长展开。而本回中,贾政测试宝玉学问,正式将科举这一关乎家族兴衰的重要元素引入,预示着宝玉未来将面临科举的挑战,这与他内心对自由和情感的追求形成冲突,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矛盾的种子。提亲之事的出现,也使宝玉的情感命运变得更加复杂。从拒绝张家千金到“金玉良缘”的重提,暗示着宝玉的婚姻不再仅仅是个人情感问题,而是与家族利益紧密相连。这一系列情节的转变,标志着故事从相对轻松的生活场景逐渐转向更为严肃的家族事务和人物命运的抉择,推动了情节向更深层次发展。

也有学者强调本回在人物性格进一步展现方面的重要作用。宝玉在试文字和提亲事件中的表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对科举的抵触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其叛逆却又无奈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贾政作为封建家长,在宝玉学业和婚事上的谨慎态度,充分体现了他对家族传承的责任感和封建礼教的坚守。贾环的顽劣自私在打翻巧姐药罐事件中暴露无遗,进一步揭示了他因长期受冷落而扭曲的心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疼爱子女和机智圆滑在巧姐生病和提亲事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为后续情节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命运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有观点认为本回是家族矛盾激化的关键节点。贾环打翻药罐事件,加深了他与凤姐等人的恩怨,使贾府内部的矛盾进一步公开化和尖锐化。这一事件不仅反映出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等级制度的森严,也预示着家族内部的斗争将愈演愈烈,为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同时,提亲之事引发的各方人物的态度和想法的碰撞,也体现了家族内部在婚姻观念和利益考量上的分歧,进一步加剧了家族的不稳定因素。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既是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又是人物性格深入展现和家族矛盾激化的关键环节,对推动故事的整体发展和揭示主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赶尸道长 末世巨贾 天官赐福 玄鉴仙族 不要啊棺人 快穿玩转逆袭 贴身老师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大叔宠娇妻 近距离爱恋 异界烽火录贰烽云再起 贵女多娇 逍遥人生 穿越之极限奇兵 超神学院之万界英灵 至尊邪天 叱咤风云 入侵里世界 福艳之都市后宫 容少的下堂妻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明末钢铁大亨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抗战双子星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红楼:绝世悍将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旅明 
最近更新真理铁拳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唐躺平王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唐代秘史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史上最强县令 浴血山河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清宫秘史十二章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