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康熙大帝 民国之谍影风云 谍影凌云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谍影无声 明末逐鹿天下 灵剑尊 朕,君临天下! 明末1625 江湖的传说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95章 孙权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东汉光和五年(182年),在吴郡富春县孙氏宅邸内,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孙权降临人世。

他出生时便与众不同,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容貌奇伟,令见者无不称奇。

彼时孙坚正忙于四处征战,听闻次子诞生,虽未能及时陪伴左右,但心中对这个儿子也充满了期待。

当地善于相面的刘琬见到年幼的孙权后,更是断言:\"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

这番预言,似在冥冥之中预示着孙权不平凡的一生。

孙权自幼聪慧过人,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稳重。

在兄长孙策的教导下,他不仅熟读经史子集,对兵法谋略也颇有研究。

每当孙策宴请宾客,年幼的孙权总能安静地坐在一旁,认真聆听长辈们的谈论,从中汲取知识与智慧。

孙策常对宾客们说:\"此诸君,汝之将也。\"言语间满是对弟弟的赞赏与期许。

初平三年(192年),对于孙氏家族而言,是个悲痛的年份。

孙坚在攻打荆州刘表时,不幸被黄祖部将射杀,年仅三十七岁。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让孙氏家族失去了主心骨,也让江东局势陷入动荡。

此时年仅十岁的孙权,虽还未到能够独当一面的年纪,但已开始协助兄长孙策处理诸多事务。

他跟随孙策辗转各地,在战火中逐渐成长,不仅习得了军事谋略,更培养出洞察人心的敏锐直觉。

建安五年(200年),命运再次给了孙权沉重一击。

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遇刺,生命垂危。

临终前,他将年仅十九岁的孙权唤至榻前,郑重地将江东大业托付给他:\"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说完,便将象征权力的印绶交到孙权手中。

面对兄长的重托,年轻的孙权强忍悲痛,迅速振作起来。

此时的江东,内忧外患交织:山越族时常发动叛乱,扰乱地方安宁;内部各方势力对这位年轻的继承人持观望态度,暗流涌动;外部更有曹操、刘表等强敌环伺,随时可能趁虚而入。

但孙权没有丝毫退缩,在张昭、周瑜等老臣的辅佐下,他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与魄力。

孙权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即位之初便广招贤才。

他亲自登门拜访鲁肃,与之\"合榻对饮\",共商天下大计;重用诸葛瑾,使其成为自己的重要谋士。

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安抚老臣,对程普、黄盖等跟随孙坚、孙策征战多年的老将礼遇有加,让他们继续为江东效力。

在孙权的努力下,江东逐渐形成了新老结合、人才济济的局面。

为了稳定内部局势,孙权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一方面,他对归附的山越部落采取怀柔政策,给予土地和物资,鼓励他们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对于顽固不化的叛乱势力,则坚决予以镇压。

经过数年的努力,孙权不仅平息了山越之乱,还将大量山越人编入军队,扩充了江东的军事力量。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意图一举荡平南方割据势力,实现天下一统。

此时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在蔡瑁、张允等人的劝说下,不战而降,将荆州拱手相让。

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军大败,仅率数十骑逃至夏口,形势岌岌可危。

曹操在占据荆州后,信心大增,随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江东。

信中写道:\"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封看似轻描淡写的战书,实则充满了威胁之意,令江东上下人心惶惶。

面对曹操的大兵压境,江东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以张昭为首的文臣认为,曹操\"挟天子以征四方\",师出有名,且曹军势大,拥有水陆大军数十万,而江东兵力有限,难以与之抗衡,主张投降曹操。

而周瑜、鲁肃等武将则力主抗曹,他们分析指出,曹军虽众,但存在诸多弱点: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等势力仍在关西,是曹操的后顾之忧。

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正值寒冬,马无草料,且曹军远道而来,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孙权深知,这一战关乎江东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一方面认真倾听各方意见,另一方面也在心中反复权衡利弊。

此时鲁肃向他进言:\"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何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这番话直击孙权内心,坚定了他抗曹的决心。

为了进一步坚定信心,孙权又召见周瑜。

周瑜详细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兵力:\"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周瑜的分析让孙权彻底打消了顾虑,他拔剑斫案,斩钉截铁地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随后,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统率三万吴军,与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对峙。

在这场决定天下走势的大战中,孙权与刘备联军采用黄盖火攻之计。

黄盖率数十艘装满易燃物的战船,伪装成投降曹军,待靠近曹军战船时,点燃战船,一时间火光冲天,曹军战船陷入一片火海。

孙刘联军趁势出击,大破曹军。

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粉碎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战后,孙权趁机扩大势力范围,派步骘收服交州,巩固了江东的后方。

然而,这场胜利也让孙权与刘备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为日后围绕荆州的明争暗斗埋下了伏笔。

赤壁之战后,荆州成为孙刘两家争夺的焦点。

刘备以\"暂借\"为名占据荆州要地,孙权多次派人索要未果。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则亲率五万大军至公安,令关羽进兵益阳,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曹操攻打汉中的消息传来,刘备面临益州安危的严峻考验。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刘备不得不与孙权议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

尽管暂时缓和了矛盾,但荆州问题始终是横亘在孙刘之间的一颗\"毒瘤\",随时可能爆发更大的冲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曹操为避其锋芒,甚至一度有迁都之意。

此时,孙权看到了夺回荆州的绝佳机会。

他与曹操暗中勾结,派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

吕蒙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他严令部下不得骚扰百姓,对关羽将士的家属更是善待有加。

当关羽得知荆州失守,率军回援时,发现自己的军队军心涣散,许多将士因牵挂家人而不愿再战。

最终,关羽败走麦城,突围至临沮时,被孙权部将潘璋、马忠擒杀。

孙权夺取荆州,不仅解除了上游的威胁,更将势力范围扩展至长江中游,实现了\"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

但这一举动也彻底激怒了刘备,为日后的夷陵之战埋下了伏笔。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伐吴。

孙权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外部是刘备气势汹汹的复仇之师,内部则有山越叛乱未平,局势岌岌可危。

面对危局,孙权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

他一方面向曹丕称臣,接受曹魏的册封,避免两线作战;另一方面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吴军抵御蜀军。

陆逊采取\"避其锋芒,坚守不战\"的策略,与蜀军相持半年之久。

刘备求胜心切,在夷陵一带扎下数百里连营。

陆逊抓住蜀军疲惫懈怠的时机,果断发起反攻,采用火攻之计,火烧连营七百里,大破刘备。

刘备败退白帝城,不久后病逝。

夷陵之战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孙权在江东的统治,也让孙权得以从容应对魏、蜀两国。

黄武八年(公元 229 年),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孙权终于在武昌举行了盛大的称帝仪式。

这一天,阳光明媚,武昌城内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孙权身着龙袍,头戴皇冠,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

他的面前是一群高呼万岁的群臣,他们身着朝服,整齐地排列在大殿两侧,向孙权行礼致敬。

孙权望着眼前的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了自己十九岁时继承父兄遗业的情景,那时的他年轻气盛,怀揣着满腔的抱负和理想。

然而,这一路走来,却充满了无数的艰辛与挑战。

在他的统治下,东吴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和内乱。

他曾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也曾与刘备反目成仇,展开激烈的争斗。

在这些战争中,他失去了许多亲人和将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如今,他终于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东吴的皇帝。

这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时刻,也是他一生奋斗的结果。

然而,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等待着他。

在登基大典上,孙权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

他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感谢了群臣的支持和帮助,并表示将继续努力,让东吴变得更加强大。

演讲结束后,孙权接受了群臣的朝拜和祝贺。

他看着眼前的这些人,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些人都是他的忠臣良将,他们陪伴着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共同创造了东吴的辉煌。

随着登基大典的结束,孙权开始了他作为皇帝的新生活。

他将面临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但他相信,只要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东吴一定会繁荣昌盛,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

称帝后的孙权,致力于治理国家。他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兴修水利,促进江东经济发展;重视教育,设立学校,培养人才;又派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赴海求夷州(今台湾)、亶州,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大陆与台湾交流的最早明确记载 。

在孙权的治理下,江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的强大政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权的性格逐渐变得猜忌多疑,尤其是在太子孙登病逝后,孙权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二宫之争\"。

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为争夺储位,各自拉拢朝中大臣,形成两大政治集团。

朝中大臣们或支持太子,或拥护鲁王,局势日益紧张。

孙权最初试图平衡两派势力,但随着矛盾的激化,他逐渐失去了耐心。

他先是废黜孙和,又赐死孙霸,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为了巩固孙亮的地位,孙权大肆诛杀陆逊、吾粲等朝中重臣。

陆逊作为江东士族的代表,为东吴的建立与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却因卷入\"二宫之争\",遭到孙权的多次责难,最终忧愤而死。

孙权在其晚年时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对江东士族与孙氏政权之间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政治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太元元年(252年),孙权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人生旅程,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这位曾经威震江东的一代雄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或许也对自己晚年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和无奈。

孙权去世后,被追谥为“大皇帝”,庙号“太祖”。

这一谥号和庙号,无疑是对他一生功绩的高度肯定。

然而,他晚年的种种失误,却也给东吴政权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使得东吴在他去世后的日子里,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

回顾孙权的一生,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军事谋略,将江东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发展成为雄踞长江中下游的强大帝国。

尽管晚年举措多有失当,为东吴的衰落埋下隐患,但不可否认的是,孙权的一生深刻地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走向,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治国方略、用人智慧,以及在关键时刻的战略抉择,至今仍值得后人研究与借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末世巨贾 赶尸道长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三千世界漫谈 官场之财色诱人 从良医到良相  巧姻缘,暗王的绝色傻妃 李世民魂穿刘阿斗 Seven日记 贵女多娇 兰香缘 绑架总裁作嫁妆 一品呆萌妻 人在斗罗,开局被唐昊抛弃 容少的下堂妻 叱咤风云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邪魅总裁冷傲妻 在炮灰游戏里极限逃生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俄国佣兵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纨绔小侯爷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神捕乱宋 
最近更新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明朝的名义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大明辽国公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水浒之往事随风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