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花豹突击队 我的公公叫康熙 谍影凌云 红色帝国1924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调教太平洋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德意志崛起之路 朕,君临天下!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55章 陈宫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的时代之一。

这个时代英雄辈出,豪杰如云,谋士贤臣更是多如过江之鲫。

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位谋士以其独特的个性和经历,在青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便是陈宫。

陈宫,字公台,是东汉末年的着名谋士。

他为人刚正不阿,性格刚烈,对“道义”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

在那个充满权谋与背叛的乱世,他始终以“道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绝不轻易妥协。

陈宫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起初是曹操的谋士,曾为曹操出谋划策,助其在乱世中崭露头角。

然而,当他发现曹操的行为与他所坚守的“道义”渐行渐远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曹操,转投吕布。

在吕布帐下,陈宫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为吕布出谋划策,多次击败曹操的军队。

然而,吕布并非明主,他刚愎自用,不听从陈宫的良言劝告,最终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在吕布被曹操击败后,陈宫也随之落入曹操之手。

面对曹操的劝降,陈宫毫不屈服,他以“忠臣不事二主”为由,坚决不肯投降。

最终,陈宫被曹操处死,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

陈宫的一生,是一个坚守“道义”的孤臣在乱世洪流中挣扎的历程。

他的刚烈性情和决绝选择,使他成为了三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尽管他的结局令人惋惜,但他的故事却永远流传在了青史之中,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陈宫,字公台,他的家乡在东郡东武阳,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莘县。

关于他早年的经历,史书上的记载非常有限,但从他后来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他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点。

可以想象,陈宫自幼就对书籍充满了热爱,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对经史子集等经典着作有着深入的研究。

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让他在文学和知识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更培养了他心怀天下、济世救民的志向。

然而,陈宫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年,朝政极度腐败,宦官当道,专权跋扈。

与此同时,黄巾起义如燎原之火般席卷全国,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这样的乱世,对于一个有抱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陈宫并没有被乱世的黑暗所吞噬。

相反,他在中牟县担任县令期间,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尽心尽力地为百姓服务。

他的政绩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认可和赞誉,也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然而,在这看似安稳的仕途生活背后,陈宫的内心深处却始终燃烧着一团火焰。

他渴望能够在这乱世中有所作为,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真正的改变。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董卓之乱时期。

董卓入京后,废立皇帝,屠戮忠良,焚烧洛阳,天下震怒。

曹操当时还是一名血气方刚的讨董义士,他行刺董卓失败后仓皇出逃,途中被中牟县吏捕获,押至陈宫面前。

正是这次相遇,让陈宫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当陈宫得知曹操“欲回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的志向时,这位原本安于县令之职的士人深受触动。

他看到了曹操身上的锐气与担当,更认同其匡扶汉室、诛杀国贼的大义。

深夜,陈宫屏退左右,对曹操坦言:“公乃大义忠义之士,我愿弃官从公,共图大事。”

于是,他毅然挂印弃官,带着曹操逃离中牟,踏上了充满未知的乱世征途。

这一选择,彰显了陈宫骨子里的侠义与理想主义。

他并非追名逐利之徒,而是将“忠义”二字看得比仕途前程更为重要。

在那个道德崩坏、人人自危的时代,陈宫的这份决绝,已然显露其与众不同的品格。

追随曹操初期,陈宫对这位“忠义之士”充满期许。

他凭借自己的人脉与智谋,为曹操谋取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曹操兵败后势单力薄,陈宫主动前往兖州,游说兖州别驾、治中等人:“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在他的奔走下,兖州官员最终决定迎接曹操入主兖州,使曹操得以拥有第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实力迅速壮大。

此时的陈宫,无疑是曹操麾下最受信任的谋士之一。

他与曹操朝夕相伴,共谋大业,心中或许早已勾勒出辅佐曹操平定乱世、重振汉室的蓝图。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裂痕,往往在不经意间悄然显现。

曹操的性格中,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猜忌多疑、狠辣残酷的底色。

在征讨徐州陶谦时,曹操为报父仇,下令“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所过之处“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这等惨绝人寰的暴行,让以“道义”为准则的陈宫深受震撼。

他无法理解,自己倾心辅佐的“忠义之士”,为何会变成滥杀无辜的屠夫。

真正让两人彻底决裂的,是曹操诛杀边让事件。

边让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时任九江太守,因对曹操的一些行为有所非议,便被曹操罗织罪名杀害,甚至牵连其家人。

边让之死,在士大夫阶层引起极大恐慌,也让陈宫对曹操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他意识到,曹操的“忠义”不过是权宜之计,其本质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利己主义者。

道义的底线被触碰,陈宫的失望化为决绝。

他感慨道:“孟德心术不正,必为天下祸患。我当初错信于人,如今岂能助纣为虐?”

于是,他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等人,密谋背叛曹操,迎立吕布入主兖州。

这一选择,注定了他此后颠沛流离的命运,但在陈宫看来,这是坚守道义的必然之举——他不能容忍自己辅佐一位残杀名士、屠戮百姓的暴君。

迎立吕布,是陈宫人生中最具争议的选择。

吕布,字奉先,以勇武闻名天下,却也因反复无常、见利忘义被后世称为“三姓家奴”。

陈宫为何会选择辅佐这样一位声名狼藉的武将?

从史料记载来看,这并非盲目的冲动,而是乱世中无奈却又符合其道义逻辑的选择。

陈宫看中吕布的,并非其智谋或品格,而是其强大的军事能力。

在他看来,曹操已然成为兖州的祸患,唯有借助吕布的武力才能将其驱逐,保护兖州百姓。

他对张邈说:“吕布善战,若迎之共据兖州,观天下形势,待机而动,可成大业。”

在当时的局势下,这或许是对抗曹操最现实的选择。

辅佐吕布期间,陈宫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谋略。

他多次为吕布出谋划策,试图在乱世中为这支势力谋得一席之地。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大军围攻吕布于下邳,陈宫提出了一条极具针对性的计策:“曹操远来,势不能久。公可率步骑出屯于外,我率余众守城。曹操攻公,我引兵击其背;曹操攻城,公则救之。不出旬日,操军粮尽,可破也。”

这一“犄角之势”的战术,堪称破解曹操围城的良策,足见陈宫的军事才能。

然而,吕布的无能与猜忌,让陈宫的智谋难以施展。

吕布妇人之仁,听信妻子严氏的劝阻,放弃了陈宫的计策,错失了突围的良机。

不仅如此,吕布麾下将领郝萌曾发动叛乱,虽被平定,但吕布却因此对陈宫产生了怀疑——只因郝萌的部将曹性指认陈宫与叛乱有关。

尽管陈宫当时面红耳赤,吕布也因“惜其才”未加追究,但两人之间的信任裂痕已无法弥补。

即便如此,陈宫始终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背弃吕布。

在吕布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涣散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岗位,试图力挽狂澜。

这并非愚忠,而是源于他对“道义”的坚守——既然选择了辅佐吕布,便要做到尽职尽责,哪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他的忠诚,不是对某个人的依附,而是对自己选择的道义责任的承担。

建安三年十二月,下邳城在曹操大军的猛攻下水尽粮绝,吕布麾下将领侯成、宋宪、魏续等人反叛,将吕布、陈宫等人擒获,献于曹操。

这场持续数月的围城战,最终以吕布集团的覆灭告终。

当陈宫被押至曹操面前时,两人再次相遇,只是身份已然不同。

曹操见到这位昔日的旧友与谋士,心中百感交集,试图以旧情劝降:“公台,你往日对我说的话,今日为何不践行?”陈宫从容应答:“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

曹操又问:“卿如是,奈卿老母何?”

这是直击人心的质问,以孝道相逼,试图让陈宫屈服。

陈宫却神色坦然:“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不在宫也。”

他将母亲的安危托付于曹操的“仁德”,实则是以道义反将曹操一军——若曹操真如他所宣称的那样“以孝治天下”,便不会加害其母。

曹操再问:“若卿妻子何?”

陈宫答道:“吾闻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不在宫也。”

句句掷地有声,始终以道义为盾,不卑不亢。

他知道,自己的生死早已注定,但他要用最后的言行,扞卫自己一生坚守的道义准则。

最终,陈宫仰天长叹:“请出就戮,以明军法。”

他从容赴死,没有丝毫畏惧与留恋。

曹操望着陈宫决绝的背影,不禁落泪,随后下令“厚葬之”,并善待其老母妻儿,或许是出于对这位旧友的愧疚,或许是被其刚烈的气节所打动。

陈宫之死,是一场道义的悲剧。

他一生追求“忠义”与“仁政”,却在乱世中屡屡碰壁;他试图以自己的力量匡扶正义,却最终沦为阶下囚;他坚守原则,却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他的死,并非毫无意义——他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那个道德沦丧的时代,留下了一抹悲壮的亮色。

陈宫的一生,在三国乱世中或许算不上“成功”——他没有辅佐明主成就霸业,没有留下彪炳史册的功绩,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

但他的形象,却在后世的史书中不断被重塑与铭记,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三国志》中,陈寿评价他“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虽未直接褒奖,却也点出了其刚烈的品格。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更是将陈宫塑造成一位忠义两全、悲情侠义的谋士形象,使其成为民间广为熟知的“孤臣”代表。

从京剧《捉放曹》到现代影视剧中的演绎,陈宫始终以“弃官从义”“义释曹操”“白门楼赴死”等经典场景,传递着对道义的坚守。

陈宫的悲剧,源于他的理想主义与乱世现实的冲突。

在那个“兵不厌诈”“胜者为王”的时代,他固执地坚守着传统士大夫的道义准则,拒绝同流合污,拒绝妥协变通。

他的选择,或许在当时看来是“不识时务”,但正是这种“不识时务”,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他让我们看到,即便在最黑暗的乱世,依然有人为了心中的道义挺身而出,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从历史的角度看,陈宫的价值不在于他的谋略是否成功,而在于他用一生践行了“士”的精神。

他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并非只有功成名就一种形式,坚守内心的原则,扞卫人性的尊严,同样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成功”。

他的故事,也警示着后世:在权力与利益的诱惑面前,如何保持初心,坚守道义,始终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考验。

岁月流转,三国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陈宫的身影依然矗立在历史的长廊中。

他是乱世中的孤臣,是道义的守护者,是悲剧中的英雄。

他的一生,如同一支悲壮的挽歌,吟唱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坚守与妥协的抉择。

而这份对道义的执着,这份宁死不屈的气节,正是陈宫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深思。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赶尸道长 林岚秦小雅 新现代逍遥录 血宋  巧姻缘,暗王的绝色傻妃 无上真身 李世民魂穿刘阿斗 鬼帝守护三世的小娇妻又逃跑了 星际虫族之恋爱合集 恶灵龙骑 逍遥人生 雁鸣长空 重生八零:陆少宠妻无度 绑架总裁作嫁妆 北界邪说 听说,爱情回来过 宠婚之法医俏夫人 暖床王爷丑颜妃 携手战神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明朝的名义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水浒之往事随风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