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首页 >> 二战那些事儿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隋末之大夏龙雀 三国军神 谍影无声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红楼如此多娇 抗日之战将无敌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封侯 亮剑之独立大队 
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 二战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二战那些事儿txt下载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7章 闪击奥廖尔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上一回我们说到,德军“堡垒行动”的轰然倒塌。在东普鲁士“狼穴”的阴郁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沮丧中,第三帝国彻底交出了在东方战场的战略主动权。然而,在战争这盘巨大的棋局上,一方的终局,正是另一方的开局。当德国人还在为失败而震惊时,苏军的反攻计划也开始了。

这个计划,可以被形象地称为“斯大林的三板斧”,它沿着三条巨大的作战轴线,同时展开。

北线:指向通往白俄罗斯的门户(涅韦利-斯摩棱斯克方向)

行动代号:苏沃洛夫行动(后发展为着名的斯摩棱斯克战役)

预定发起时间:1943年8月上中旬

主要作战集团:加里宁方面军与西方面军,这两支长期在莫斯科以西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对峙的部队,将联手出击。

战略目标:向西推进,攻取维捷布斯克、斯摩棱斯克一线。斯摩棱斯克,这座在1941年曾让德军付出惨重代价的城市,被视为“通往白俄罗斯的大门”。

战略意义:旨在对德军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形成一道致命的“北方铁钳”。一旦成功,不仅能牵制该集团军群的大量兵力,使其无法南下增援库尔斯克方向,更为关键的是,它将为1944年那场规模空前、将彻底碾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巴格拉季昂”行动,做好至关重要的战略铺垫。

中线:直刺德军心脏(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

行动代号:“库图佐夫”行动

发起时间:1943年7月12日(在德军攻势最盛时即已发动)

主要作战集团:由西方面军(索科洛夫斯基)、中央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波波夫)三大方面军联合执行,兵力空前。

战略目标:快刀斩乱麻,切除并“消化”掉德军在奥廖尔形成的巨大突出部,拔掉这颗钉在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钉子,并打通至关重要的莫斯科-基辅铁路主轴。

战略意义:“库图佐夫”是整个三线反攻计划的“中轴心”。它的成功,将直接割裂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南北联系,剥夺德军在东线中部最重要的战略枢纽之一,成为整个反攻结构的中心承力点,为南北两翼的行动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南线:歼灭德军精锐(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

行动代号:“鲁缅采夫”行动

预定发起时间:1943年8月3日

主要作战集团:由刚刚在库尔斯克防御战中打残了德军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瓦图京)和草原方面军(科涅夫)担纲主力。

战略目标:向南猛攻,收复别尔哥罗德和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更重要的目标是,彻底歼灭在“堡垒行动”中遭受重创但尚未被消灭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尤其是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党卫军的几个王牌师。

战略意义:这一斧,旨在打开通往乌克兰粮仓顿巴斯地区和首都基辅的门户。一旦成功,不仅将实现乌克兰战线的战略性反转,更将从经济和兵源上,给德国以沉重打击。

三线合击的战略意图

这三条巨大的战线,如同三把巨大的战斧,被苏联最高统帅部同时举起,遥相呼应,彼此配合,形成了一种精妙而致命的战略态势——“北钳牵制、中轴穿刺、南翼歼灭”。

北线的“苏沃洛夫行动”,其主要任务是“牵制”。它就像一个壮汉,死死地抱住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左臂”(北方部队),让它动弹不得,无法抽调兵力去救援身体的其他部分。

中线的“库图佐夫行动”,其任务是“穿刺”。它是一把最锋利的匕首,直插德军的“胸膛”,切断其大动脉,使其陷入混乱和瘫痪。

南线的“鲁缅采夫行动”,其任务是“歼灭”。它是一柄最沉重的铁锤,旨在砸碎德军最强壮的“右臂”(南方集团军群),彻底摧毁其有生力量。

整个战略反攻并非一次性的猛击,而是形成了一套持续性的、多方向的、让德军防不胜防的“组合拳”。它标志着苏联红军,自卫国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次能够以如此宏大的规模,在如此广阔的战线上,牢牢地掌握着战争的节奏,主动选择开战的时间和地点。

我们先来看看讲讲中线的“库图佐夫”行动。

计划的目标清晰而致命:从南北两个方向,以强大的装甲和步兵集团,发动一场经典的钳形攻势,合围并彻底摧毁盘踞在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一部兵力,拔除这颗深入苏军阵地腹地、危害极大的战略毒瘤。

北翼:由西方面军左翼发起主攻,集团军司令为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其中先锋部队是由伊万·巴格拉米扬中将指挥的第11近卫集团军,兵力约15万人、300余辆坦克,从北向南直插突出部根部的卡拉切夫方向,旨在切断德军南北补给联络线。

东翼:由布良斯克方面军发动正面突击,由马克西姆·波波夫上将指挥,承担从正东方向进行持续挤压的任务。该方面军下辖3个集团军,总兵力约20万人、约40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目标是将德军压缩在突出部内,迫其缩线固守,为南北夹击制造有利条件。

南翼:则由刚刚在库尔斯克防御战中打出赫赫威名的中央方面军发起,由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上将担任司令。罗科索夫斯基此役调动了第13集团军、第48集团军、第70集团军等主力部队,总兵力约25万人,配属近700辆t-34中型坦克与SU-76火炮,从南向北实施钳形推进,目标是与北翼部队在奥廖尔市郊实现合围。

三大方面军总体协同投入兵力逾60万人、约1500辆坦克和突击炮、超过1.5万门各型火炮,再辅以航空兵上千架次的火力支援——这是苏军继斯大林格勒后又一次大纵深、多集团联合作战的战略范例。

7月12日,凌晨。

就在普罗霍罗夫卡那场史诗级坦克对决爆发的同一天,在奥廖尔突出部的北翼,战斗率先打响。

西方面军司令索科洛夫斯基大将,将其最锋利的矛头——由伊万·巴格拉米扬将军指挥的第11近卫集团军,作为北线的突击先锋。

巴格拉米扬,这位亚美尼亚裔的苏军将领,以其冷静、果敢和富于创造性的战术而闻名。他没有采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打法。在凌晨密集的炮火准备之后,他祭出了一套他称之为“跳跃式火力压制”的战术。

苏军的炮火没有一味地猛轰前沿阵地,而是分为几个波次:第一波,集中火力精确打击德军的炮兵阵地和指挥所,先打掉对方的“眼睛”和“嘴巴”;第二波,炮火向前延伸,为步兵冲击扫清障碍;当步兵成功突破第一道防线后,第三波,坦克集群才在炮火的再次掩护下,高速跟进,扩大突破口。

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德军措手不及。德军的防御兵力配置过于靠前,一线阵地在苏军的饱和攻击下迅速瓦解,而后方的预备队由于指挥中断和苏军炮火的封锁,调动严重迟滞。

第11近卫集团军的重点突击方向,直指卡拉切夫一线,意图非常明显——像一把快刀,斜插进奥廖尔突出部的西北角,切断德军南北两翼的横向补给通道。

德军的抵抗异常顽强,尤其是第5装甲师,他们利用地形反复组织反击。但在巴格拉米扬凌厉而有序的攻势面前,这种抵抗显得杯水车薪。在短短5天之内,苏军北线部队就成功向南推进了超过25公里,迫使德军第46步兵师和第5装甲师狼狈后撤。

北线的“快刀”战术取得了成功,它不仅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更像一个楔子,狠狠地钉入了德军的防御体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如果说巴格拉米扬的北线攻势是锋利的快刀,那么在突出部东缘,由马基恩·波波夫将军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则更像是一把沉重的钝刀。

7月13日,在北线取得突破的第二天,波波夫的方面军发起了主攻。他的战术,没有北线那么多的花巧,却充满了俄国军队最原始、也最令人生畏的力量——压倒性的火炮和无穷无尽的步兵。

数十万苏军士兵,在震耳欲聋的炮火掩护下,向着德军在苏霍多里至米岑斯克一线的坚固阵地,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这里的战斗,没有快速的穿插和机动,只有最残酷的堑壕对峙和阵地争夺战。

德军的第293和第292步兵师,在这里展现了惊人的防御韧性。他们依托早已修筑好的永备工事和雷区,用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疯狂地收割着苏军进攻部队的生命。每一米阵地,都要用鲜血来浸泡。

从战术上看,波波夫的进展极为缓慢,伤亡也相当巨大。然而,从战略层面看,他的“钝刀战术”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是由于他从正面施加的巨大压力,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施密特上将被迫将手中本就捉襟见肘的预备队,不断地投入到东线这个“无底洞”里。波波夫的部队,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地吸住了德军的主力兵团,使其无法抽身去增援更为危急的北线和南线。

他用巨大的牺牲,为南北两翼的兄弟部队创造了绝佳的突破机会。这把“钝刀”虽慢,却完成了它最重要的战略牵制任务。

当北线和东线打得如火如荼,成功吸引了德军全部注意力的时候,真正的致命一击,在南翼展开了。

7月14日,刚刚在库尔斯克防御战中顶住了莫德尔疯狂进攻的中央方面军,在司令员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的指挥下,转入反攻。

罗科索夫斯基,这位在苏德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元帅,最擅长的就是大规模、大纵深的装甲包围战。他将方面军中的第13、第48和第70集团军作为主攻力量,并将手中近700辆t-34中型坦克和SU-76自行火炮,集中投放在一个极其狭窄的突破口上。

德军的防御重点,一直放在南部的哈尔科夫方向,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刚刚经历了一场残酷防御战的中央方面军,能如此迅速地发动一场规模浩大的反攻。德军第25装甲师的防线,在苏军压倒性的装甲洪流面前,几乎是瞬间就被冲垮。

与东线的稳扎稳打不同,罗科索夫斯基的战术充满了灵活性和速度感。他命令t-34坦克群不要理会德军残余的支撑点,而是采用灵活的穿插和侧包战术,高速绕过德军防线,像水银泻地一般,向德军纵深渗透。

他向所有部队下达了一道冷酷的命令:“所有部队,不得以任何理由中途休整!只有一个目标,直逼奥廖尔外围!”

南线的苏军,如同出闸的猛虎,以惊人的速度向北推进。到7月20日前,罗科索夫斯基的先头部队,已经在奥廖尔东南郊,与从北面杀来的巴格拉米扬的部队,实现了初步的接触。

至此,南北两把巨大的铁钳,已经开始合拢。奥廖尔突出部内数十万德军的命运,已经被死死地锁定了。

面对三面合围的绝境,德军指挥官莫德尔元帅再次扮演起他“消防队长”的角色。他紧急从后方调来了最后的王牌——第656重型坦克歼击车团的“费迪南德”和一些“虎”式重型坦克,在几个关键点组织了疯狂的反击。

这些钢铁巨兽,在局部战场上确实给苏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成功地延缓了苏军的推进速度。然而,在整个战役的大棋盘上,这些战术性的成功,已经无法挽回战略上的败局。

德军的总体兵力严重不足,后勤补给线在苏军南北两翼的穿插下,被切得七零八落。德军的防线,从僵持、到动摇、最终陷入了全线退守。

苏军三大方面军,则像三股汹涌的洪流,齐头并进,不断地压缩着德军在奥廖尔地区的机动空间。

7月28日至8月3日,决战在奥廖尔的外围和市区爆发了。战斗进入了最残酷的巷战阶段。苏军的突击工兵小组,用炸药包、火焰喷射器和反坦克枪,与据守在楼房和废墟中的德军,展开了逐街、逐楼、逐屋的争夺。每一寸土地,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

最终,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的有生力量被消耗殆尽,被迫放弃了这座已经化为焦土的城市。

8月5日拂晓,在奥廖尔市中心的中央火车站,两支疲惫不堪但兴奋不已的部队胜利会师了——他们分别是从北面杀入城区的第11近卫集团军的侦察兵,和从南面攻入的第13集团军的战士。两面红旗,在布满弹孔的火车站大楼上空,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苏联红军,正式宣告收复奥廖尔。

奥廖尔解放的当晚,莫斯科上空,124门礼炮齐鸣,发出了12响震天的轰鸣。这是自战争爆发以来,苏联第二次为庆祝军事胜利而鸣放礼炮。斯大林以这种方式,向全世界宣告了“库图佐夫行动”的辉煌胜利。

这场胜利,意义非凡。

它不仅拔除了德军在中央战线这颗最危险的钉子,极大地改善了莫斯科的战略态势,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证明了:苏联红军,已经从一支擅长防御和韧性消耗的军队,成长为一支能够策划、组织并成功实施大规模、多兵种协同战略进攻的现代化军队。

从此,德国国防军在东线全面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彻底转入了他们最不擅长、也最不愿意面对的战略防御和节节败退之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天官赐福 快穿之拆官配计划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星际虫族之恋爱合集 林岚秦小雅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他又被季小姐迷住了 嚣张娘亲别想逃 超级电力强国 听说,爱情回来过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恶灵龙骑 异界烽火录贰烽云再起 大叔爱萌妻 朕,君临天下! 你是我兄弟 都市之纨绔军医 绑架总裁作嫁妆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大叔凶猛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这个魏延不一样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大唐躺平王 三藏还俗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英烈传奇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 二战那些事儿txt下载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二战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