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首页 >> 二战那些事儿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民国之谍影风云 带着农场混异界 穿越之极限奇兵 调教太平洋 抗日之战将无敌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明末逐鹿天下 朕,君临天下! 
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 二战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二战那些事儿txt下载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3章 蛙跳新几内亚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上一回我们说到,美军在布干维尔岛,用一场教科书式的“越岛作战”,成功地将日本南方大本营拉包尔变成了一座海上孤岛。他们没有硬攻,而是聪明地选择在敌人最薄弱的地方登陆,迅速建立机场,然后用空中力量彻底锁死了敌人的咽喉。这场战役的成功,不仅为后续的反攻铺平了道路,更让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蛙跳战术”——得到了实战的检验。现在,这种战术即将被一位更渴望胜利、更具表演天赋的将军,在更广阔的战场上,发挥到极致。这位将军,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而那片战场,就是太平洋第一大岛——新几内亚。

新几内亚,这个在地图上状如巨鸟的岛屿,是地球上仅次于格陵兰的第二大岛。它横亘在赤道南侧,是东南亚与澳大利亚之间最重要的一道天然屏障。对日本人来说,这里是他们“大东亚共荣圈”南缘的坚固基石,是从所罗门群岛通往菲律宾的咽喉要道。而对盟军来说,这里是必须拔除的钉子,是反攻的必经之路。

1943年,战争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所罗门群岛的连番血战之后,美军与澳军的兵锋,已经指向了新几内亚的东北海岸。坐镇澳大利亚的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正雄心勃勃地计划着,要在这片广袤的丛林和海岸线上,铺设一条通往他魂牵梦绕之地——菲律宾的胜利跳板。

但他的计划,面临着巨大的战略矛盾。

“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意味着他能得到的资源永远是“次等品”。他手下的兵力、舰船和飞机,远不如中太平洋的尼米兹海军上将那般阔绰。这位极度渴望荣誉和媒体关注的五星上将,时常感到自己被尼米兹“抢了风头”,因此他迫切地需要一场酣畅淋漓、进展神速的胜利,来证明自己才是太平洋战争中真正的主角。

与麦克阿瑟的急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驻守在新几内亚的日本第18军。他们的指挥官安达二十三中将,给部下灌输的是“荣誉死守”的武士道精神。他们准备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而对于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流过血的澳大利亚士兵来说,新几内亚是一个充满了血腥回忆的地方。他们忘不了科科达小径上的惨烈搏杀,忘不了无处不在的疟疾、饥饿,以及被日军斩首的战友。

一场关乎战略、荣誉和复仇的决战,即将在这片赤道南岸的土地上,全面展开。而它,将以一种全新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进行。

1943年中,麦克阿瑟的反攻大计,从新几内亚东北沿岸的两个重要港口——萨拉马瓦和莱城开始。拿下这里,不仅能割裂日军的后勤线,更能为下一步向西挺进,夺取芬什港提供前进基地。

这是一次典型的盟军协同作战。地面主力,由善于丛林战的澳大利亚第7师和第9师,以及美国第6集团军的部分部队组成。空中支援,则由乔治·肯尼将军指挥的、强大的美国第五航空队负责。这支航空队,将成为麦克阿瑟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

战斗的序曲,与新乔治亚岛开始的同一天1943年6月30日打响。美军在萨拉马瓦以南的拿骚湾实施了一次登陆,摆出一副要强攻萨拉马瓦的架势。这成功地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迫使他们将莱城的部队调往萨拉马瓦增援。

正当日本人疲于奔命时,肯尼将军的第五航空队,在8月17日和18日,对韦瓦克的日军机场发动了一次毁灭性的空袭。在短短两天内,约200架日军飞机在地面上被摧毁。这次空袭,几乎打残了日本在新几内亚的航空力量,为后续的行动彻底扫清了天空。

一切准备就绪,真正的好戏登场了。

9月4日,澳大利亚第9师,在海军舰炮的掩护下,从海上对莱城以东的海滩实施了大规模登陆。

9月5日,麦克阿瑟上演了他最得意的一幕。1700名美国伞兵,在数百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护航下,如天兵天降般,准确地空降在莱城西北的纳扎布机场。他们迅速控制了机场。紧接着,澳大利亚第7师的士兵,乘坐着c-47运输机,一波接一波地在纳扎布机场机降。

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的空降与机降协同作战。它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接插进了日军的后心。

萨拉马瓦的日军守军,发现自己即将被包围,顿时陷入恐慌。他们放弃了阵地,拼命向莱城方向撤退,企图与主力会合。

此时的莱城,已经成了一座死城。东面是海上登陆的澳军,西面是从天而降的美澳联军。

9月15日,两路大军成功会师,完成了对莱城的合围。

城内的近9000名日军,在绝望中选择了向北边的山区突围。这条突围之路,成了他们的死亡之旅。在盟军的追击和恶劣的丛林环境下,他们付出了数千人伤亡的代价,最终只有少数人逃出生天。

当盟军走进莱城时,看到的是遍地的武器装备和日军来不及撤走的物资。萨拉马瓦—莱城攻势,以一场漂亮的、陆海空协同作战的胜利而告终。

拿下了莱城,麦克阿瑟的目光立刻投向了东北方的休恩半岛。半岛顶端的芬什港,是一个天然的深水良港,是建立大型海空军基地的绝佳地点。

1943年9月22日,也就是占领莱城后不到一周,经验丰富的澳大利亚第9师,再次担当主力。他们在休恩半岛的东端,一个叫“红滩”的地方成功登陆。

登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遭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但澳军士兵凭借其顽强的战斗意志,在与从内陆赶来的友军部队配合下,经过了近十天的激战,于10月2日成功占领了芬什港。

日本人当然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从本土紧急调来了第二十师团,试图发动反扑,夺回芬什港。

然而,此时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已经牢牢掌握在盟军手中。

这支增援部队,在运输途中,就遭到了美国第五航空队轰炸机的轮番“照顾”。大量的运输船被击沉,数千名士兵还没踏上新几内亚的土地,就葬身鱼腹。

少数侥幸登陆的日军,在10月中旬对澳军阵地发动了反扑,但很快就被强大的火力击溃。到了12月,残余的日军被迫向半岛北端的锡奥地区撤退,一路上被盟军追着打,损失惨重。

芬什港的陷落,其战略意义是巨大的。

盟军的工兵部队迅速进驻,将这里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前进基地。深水港里停满了军舰和运输船,新修建的机场上,则布满了b-24“解放者”轰炸机和p-38“闪电”战斗机。

从此,整个新几内亚东北部的天空,彻底变成了美国人的天下。日本的航空兵,再也无力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

麦克阿瑟的反攻机器,终于加满了油,换上了全新的引擎。他准备要来一次真正的大跳跃了。

到了1944年初,麦克阿瑟的部队已经控制了休恩半岛。按照传统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打法,下一步他们应该去进攻日军在汉萨湾和韦瓦克的重兵集团。在这两个地方,日军第18军的主力,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正严阵以待,准备和盟军好好地打一场消耗战。

但麦克阿瑟,根本不准备陪他们玩了。

麦克阿瑟和他的参谋们,看着地图,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构想:我们放弃汉萨湾和韦瓦克,不打了!我们直接跨过这两个地方,向西跳跃超过500英里(约800公里),直接攻击日军防御薄弱的荷兰迪亚和艾塔佩!

这个构想,就是“蛙跳”战术的精髓。麦克阿瑟后来解释道:“我的战略,就是不进攻敌人集结重兵的地方,而是绕过它,切断它的补给线,让它在孤立无援中枯萎。要跳,就跳得够远,远到让日军的反应和增援都跟不上!”

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精确的计算。这次跳跃的距离如此之远,以至于全程都需要航空母舰提供空中掩护。为此,麦克阿瑟不得不放下身段,去向他那位“竞争对手”——尼米兹海军上将,借用太平洋舰队的航母。

为了实现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跳跃,盟军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和巧妙的伪装。

庞大的登陆舰队,从芬什港和马努斯岛出发。他们先是向着韦瓦克方向航行,摆出一副要强攻的架势。当日本侦察机报告“美军舰队正逼近韦瓦克”时,当地的日军指挥官安达二十三,还以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然而,在夜幕的掩护下,这支庞大的舰队,突然在海上掉头,以最高航速,直扑数百英里之外的荷兰迪亚。

1944年4月22日,黎明。

当8万名美军士兵,乘坐着数百艘登陆艇,出现在荷兰迪亚毫无防备的海岸线上时,当地的日军守备部队,彻底惊呆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敌人会从天而降。

抵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美军迅速占领了滩头,并向内陆的机场推进。许多日本后勤和文职人员,连枪都没来得及拿,就仓皇逃进了丛林。

在短短四天之内,美军就以极其微小的代价,彻底控制了荷兰迪亚地区,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三个完好的机场。

就在进攻荷兰迪亚的同时,另一支美军部队,也在其东边的艾塔佩,成功实施了登陆,迅速夺取了当地的机场。

这个“蛙跳”战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驻守在韦瓦克和汉萨湾的数万名日军精锐,一夜之间,从严阵以待的防守者,变成了被切断后路、毫无战略价值的孤军。他们被麦克阿瑟轻巧地“跳”了过去,留在原地,只能在饥饿和绝望中,等待末日的来临。

这场战役,是麦克阿瑟军事生涯中最得意、最经典的杰作之一。它标志着“蛙跳”战术,已经成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最致命的武器。

荷兰迪亚的胜利,让麦克阿瑟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的“蛙跳”战术,似乎战无不胜。然而,接下来的两场战斗,却提醒着所有人,即使战略上再高明,具体的战斗,依然充满了血腥和残酷。

荷兰迪亚的机场虽然好,但距离麦克阿瑟的下一个目标,还是有点远。他需要一个更靠前的航空基地。目光,落在了瓦克德岛上。

这是一个很小的岛,但上面有一个日本人修建的机场。

5月17日,一支代号“旋风特遣队”的美军部队,对瓦克德岛发动了攻击。这一次,依然是速战速决。经过了四天的战斗,美军以阵亡40人的微小代价,击溃了岛上近800名日军守军,成功夺取了机场。

这又是一次干净利落的小型“蛙跳”。

然而,在比亚克岛,美军却一脚踢上了铁板。

比亚克岛是斯考滕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岛上的三个机场,是麦克阿瑟计划中,用来轰炸更西边目标,乃至支援菲律宾战役的关键。

日本人也深知其重要性。他们在这里部署了重兵。在原有的守备部队基础上,又紧急增援了约7000人,使得岛上总兵力超过了11,000人。指挥官是经验丰富的葛目直幸上校。他吸取了之前所有失败的教训,决定放弃在海滩上与美军硬拼。

他将主力部队,全部撤退到内陆的丛林和山地中,利用岛上天然的石灰岩洞穴,构筑了一个多层次、深纵深的防御体系。每一个洞穴,都是一个坚固的火力点,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支援。他准备在这里,和美国人打一场真正的丛林消耗战。

5月27日,美军第41师,在富勒少将的率领下,登上了比亚克岛。他们几乎没有在海滩上遇到抵抗,一度以为这又是一次轻松的胜利。

但当他们向内陆推进时,噩梦开始了。

日军从隐藏在丛林和悬崖峭壁上的无数洞穴中,射出致命的交叉火力。美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酷热的热带气候,缺水的困境,以及神出鬼没的敌人,让美军士兵的士气,一度跌入谷底。富勒少将指挥失当,导致攻势停滞不前,很快就被麦克阿瑟撤了职。

日军的抵抗,是绝望而疯狂的。他们甚至组织了坦克部队,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中罕见的、日军坦克对美军坦克的反击战。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也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面对日军的顽抗,美军调集了更多的增援部队和重型装备。

m4“谢尔曼”坦克开到洞穴口,用主炮进行近距离轰击。火焰喷射器,则向着黑漆漆的洞口,喷出长长的火龙。工兵们则扛着炸药包,一个个地炸毁这些坚固的据点。

战斗变成了极其血腥的、逐个洞穴的清剿战。

7月22日,经过了近两个月的苦战,美军终于肃清了岛上主要的抵抗力量,控制了所有机场。而为了切断日军最后的增援希望,美军还在7月2日,攻占了比亚克岛西边的农福尔岛。

比亚克岛战役,美军付出了近2500人伤亡的代价。它证明了,即使“蛙跳”战术可以避免攻击敌人的主力,但当目标本身就是一块“硬骨头”时,血战,依然不可避免。

拿下了比亚克岛,整个新几内亚战役,已经接近尾声。麦克阿瑟的目光,已经越过了这片巨大的岛屿,望向了菲律宾。为了完成最后的包围,并为未来的登陆行动提供最西端的航空基地,他策划了在新几内亚的最后一次,也是决定性的一次跳跃。

目标,是新几内亚主岛最西端,那个形似鸟头的半岛——“鸟头半岛”。

1944年7月30日,美军第6步兵师的一部分,在半岛西北岸一个叫桑萨波的地方,实施了登陆。

这一次,他们又找对了一个日军的防御盲点。登陆过程几乎兵不血刃,未发一枪一弹。美军迅速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新的机场,彻底封锁了日军从西边获得任何增援或撤退的可能。

桑萨波的登陆,就像是关上了新几内亚这座巨大“囚笼”的最后一扇门。

此时此刻,那些被“跳”过去的、驻守在韦瓦克等地的数万名日军,已经陷入了彻头彻尾的绝境。

他们的海上和空中补给线,被完全切断。粮食、弹药、药品,全部告罄。指挥官安达二十三中将,曾试图带领部队,从陆地上穿越数百公里的原始丛林,向西突围,但最终失败了。

这些曾经骄傲的日本士兵,如今变成了丛林中的野人。为了活下去,他们被迫吃野草、树皮,捕食战马,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疟疾、痢疾和营养不良,像瘟疫一样,在他们中间蔓延。数以万计的士兵,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最终死于饥饿和疾病。

1944年8月,随着桑萨波基地的建成,麦克阿瑟正式宣布,新几内亚战役的主要作战行动,宣告结束。

他的兵锋,已经推进到了新几内亚的最西端,与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只隔了一片不宽的海域。

那个他日思夜想、在梦中演练了无数次的“回家之路”,终于近在咫尺了。

新几内亚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也是一场复杂的心理战。它暴露了盟军内部的矛盾,也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巨大考验。

尽管取得了一连串辉煌的胜利,但麦克阿瑟心中,始终充满了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来自于他对海军,特别是对尼米兹的“嫉妒”。

在新几内亚的“大跳跃”中,他多次需要借用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来提供空中掩护。每一次,他都觉得海军给他的支持不够多,不够久。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记者和下属抱怨:“如果有更多的航母,我能跳得更远、跳得更快。”

这句话,看似是对战术的探讨,实则是对他与尼米兹“平起平坐”的总司令地位的不满。他认为,华盛顿的决策者们,过分偏爱海军在中太平洋的战线,而忽视了他这位陆军元帅在西南太平洋的“丰功伟绩”。他渴望获得太平洋战区唯一的、绝对的指挥权,渴望亲自指挥太平洋舰队,去完成他重返菲律宾的伟业。这种强烈的个人野心,贯穿了整个战役的始终。

在这场战役中,澳大利亚军队承担了大量最艰苦、最血腥的地面战斗,尤其是在萨拉马瓦、莱城和芬什港的攻坚战中。

然而,在媒体的报道中,聚光灯永远打在麦克阿瑟和他的美国部队身上。这让许多澳大利亚士兵感到不满,他们觉得自己成了“配角”,成了为美国将军的荣誉而战的“雇佣兵”。这种情绪,为战后美澳关系的微妙变化,埋下了伏笔。

此外,对于许多来自美国本土的士兵来说,新几内亚的丛林,是他们一生中最恐怖的噩梦。他们对无处不在的疟疾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日本人的恐惧。每天服用阿的平(一种抗疟疾药物)的副作用,让他们皮肤发黄,备受折磨。残酷的丛林战,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难以愈合的创伤。

新几内亚战役,从1943年中到1944年8月,历时一年多,麦克阿瑟的部队,沿着海岸线向西推进了近3000公里。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一次惊人的、规模宏大的战略突进。

这场战役的结束,标志着麦克阿瑟终于肃清了通往菲律宾道路上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他,终于摸到了菲律宾的门户。

“蛙跳”战术,在这场战役中,被运用得炉火纯青,走向了成熟。它证明了,在现代战争中,通过机动、情报和海空优势,完全可以绕开敌人的坚固防线,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略成果。

然而,西南太平洋,只是“双轴进攻”中的一轴。

就在麦克阿瑟在热带丛林里奋勇“蛙跳”的同时,大洋的另一边,尼米兹的海军,也正掀起滔天巨浪。

中太平洋战区的攻略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和实施。从吉尔伯特群岛的血腥滩头,到马绍尔群岛的轻松夺取,再到即将到来的、将直接决定日本命运的马里亚纳群岛之战……

太平洋战争,即将进入“双轴推进”最高潮的阶段。两条战线,将像两把巨大的钳子,从不同的方向,死死地夹向日本帝国的心脏。

而下一回,我们将回到中太平洋,去看一看那条战线上,第一场让整个美国都为之震惊的血腥登陆战——塔拉瓦环礁之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天官赐福 快穿之拆官配计划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重生明朝当嫡女 星际虫族之恋爱合集 林岚秦小雅 他又被季小姐迷住了 嚣张娘亲别想逃 超级电力强国 听说,爱情回来过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异界烽火录贰烽云再起 大叔爱萌妻 朕,君临天下! 大神夫人有点萌 人间最强兵 空间之田园商妃 异度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冰临谷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唐代秘史 明朝的名义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浴血山河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明辽国公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 二战那些事儿txt下载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二战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