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首页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民国之谍影风云 百炼飞升录 三国军神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德意志崛起之路 明末逐鹿天下 封侯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0章 张居正入阁辅政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隆庆元年(1567年)的一个清晨,紫禁城的内阁值房里已经亮起了灯火。一个身着绯色官袍的中年官员正伏案批阅奏折,此人便是刚入阁不久的张居正,时年四十三岁。

张居正的仕途,升迁并不快,但步步扎实。他是湖北江陵人,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少年时的名声就传遍湖广。主考官徐阶见他文章锋芒毕露,曾私下告诫:“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但官场如棋局,需懂藏锋。”张居正把这话刻在心里,入翰林院后,他没像其他新科进士那样忙着吟诗作赋、结交权贵,而是埋首于《大明会典》和历代奏疏中,琢磨“如何让国家变强”。

嘉靖朝的官场,被严嵩父子搅得乌烟瘴气。张居正当时只是个翰林院编修,人微言轻,却看得通透。他写了篇《论时政疏》,指出朝廷存在“宗室骄横、吏治败坏、边备废弛”等五大弊端,可奏折递上去,如石沉大海——嘉靖帝正忙着炼丹,哪有心思看这些“烦心事”。张居正并不气馁,他知道,时机未到。

此后几年,他借口养病,回到江陵老家。在乡下的三年里,他走遍湖广的田间地头,看到百姓因赋税繁重而卖儿鬻女,看到驿站官吏敲诈过往行商,看到河工因克扣工钱而怠工。这些见闻,被他记在《荆州府志》的批注里,字里行间全是“心疼”与“焦虑”。有次路过一座破败的驿站,他对随从说:“朝廷的政令,到了地方就变了味,这比外敌入侵更可怕。”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徐阶出任内阁首辅。张居正被召回北京,升任国子监司业(太学的副长官)。他知道徐阶是务实之人,便经常向徐阶请教政务,还帮他草拟了几份整顿吏治的奏折,言辞恳切,措施具体,让徐阶暗暗赞叹:“此子有王佐之才。”

当时内阁里还有个厉害角色——高拱。高拱是隆庆帝做裕王时的老师,性格刚直,脾气火爆,看不起“只会掉书袋”的文官。张居正却能和他处得来,两人经常在值房里争论政务,从边防谈到水利,有时吵得面红耳赤,吵完却坐在一起喝茶。高拱曾对人说:“张太岳(张居正字太岳)这小子,嘴皮子厉害,脑子更厉害,是个能干事的。”

这种“藏锋守拙”的智慧,让张居正在嘉靖末年的官场站稳了脚跟。他不像海瑞那样硬碰硬,也不像严嵩那样搞阴谋,只是默默积累人脉,观察局势,等待属于自己的时机。就像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的:“天下之事,非急功近利可成,需如匠人琢玉,慢慢来。”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驾崩,隆庆帝朱载坖(ji)继位。这位新皇帝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懦弱,不像他父亲那样专断,却也因此给了大臣们施展的空间。徐阶作为首辅,主持了嘉靖帝的丧礼和隆庆帝的登基大典,还平反了嘉靖朝的冤假错案,释放了海瑞,一时间威望极高。

但徐阶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时年六十四岁),需要找个得力的助手。他想到了张居正——此人既有才华,又懂变通,更重要的是,他和高拱关系不错,而高拱是皇帝的潜邸旧臣,说话有分量。于是,在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徐阶力排众议,推荐张居正入阁,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接到任命时,张居正正在吏部核查官员档案。下属跑来报喜,他却只是淡淡一笑:“入阁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当天晚上,他没设宴庆祝,而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重新翻看那篇多年前写的《论时政疏》,在上面补了一句:“今日再看,弊端依旧,当力行改革。”

初入内阁,张居正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辅佐而非主导”。徐阶提出“减轻赋税”,他就主动去户部核算钱粮,拿出具体的减免方案;高拱主张“加强边防”,他就去兵部查阅边军名册,建议“选良将、练精兵”。有次讨论是否开放海禁,大臣们吵成一团,有人说“海禁不可开,防倭寇”,有人说“海禁当开,通贸易”。张居正站起来说:“开海禁不是放任不管,可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收税以充军饷,同时严查走私,这样既利民生,又固海防。”这话既照顾了保守派的担忧,又支持了改革派的主张,徐阶和高拱都点头称是。

隆庆朝的内阁,堪称“黄金组合”——徐阶掌舵,高拱主兵,张居正主财,三人虽偶有分歧,却都以国事为重。有次高拱因为提拔自己的门生,被言官弹劾“结党营私”,气得要辞职。张居正跑去劝他:“言官弹劾是职责所在,您若因此辞职,反倒显得心虚。不如主动请皇帝核查,清者自清。”高拱听了他的话,果然化解了危机。事后高拱拍着张居正的肩膀说:“太岳,还是你脑子活。”

这段时间,张居正最亮眼的表现,是在边防事务上。当时蒙古俺答部经常入侵,边军屡战屡败。张居正分析后发现,边军最大的问题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将领频繁调动,士兵毫无斗志。他向隆庆帝建议:“让熟悉边防的将领长期驻守,如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等人,给他们自主权,允许他们就地募兵练兵。”

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家庭矛盾,跑来投降明朝。消息传到北京,大臣们炸开了锅,有人说“杀了他,震慑俺答”,有人说“送回去,别惹麻烦”。张居正力排众议:“这是安抚俺答的好机会。不如善待把汉那吉,再派人去跟俺答谈判,让他交出汉奸赵全等,我们就送回他孙子,还可以封他为王,互通贸易。”

这个建议风险极大,一旦俺答不接受,就会引发更大的战争。高拱一开始也反对,张居正跟他彻夜长谈:“打仗劳民伤财,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何不试?”高拱被说动了,两人一起说服了隆庆帝。果然,俺答见孙子受到优待,又贪图贸易之利,同意了明朝的条件,还表示“永不犯边”。这便是历史上的“俺答封贡”,从此明朝北方边境安宁了几十年。

张居正的智慧,不在朝堂上的高声争辩,而在处理具体事务的“认真”里。他不像有些大臣那样“只画大饼”,而是凡事都要“落地生根”。

有次巡查太仓(国库),他发现仓库里的粮食大多发霉变质,账面上写着“存粮百万石”,实际能吃的不足三成。管仓库的太监解释:“粮食多了,难免发霉。”张居正没发火,只是让人把各仓的粮管员叫来,问他们:“你们自己家的粮食会让它发霉吗?”然后下令:“按地域远近调粮,近处的先吃,远处的通风晾晒,每月上报损耗,超过三成者治罪。”三个月后,太仓的存粮损耗降到了不足一成。

他还特别重视人才,主张“不拘一格降人才”。戚继光在东南抗倭有功,却因为不懂钻营,一直没被重用。张居正知道后,亲自向隆庆帝举荐:“戚继光练兵有方,可任蓟镇总兵,镇守北京门户。”有人反对:“戚继光只是个武将,怎能担此重任?”张居正说:“能不能担责,看能力,不看出身。”果然,戚继光到蓟镇后,修长城,练边军,蒙古人再也不敢轻易南下。

但张居正也并非完人。他深知官场险恶,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也会用些“手段”。有个叫刘台的御史,总弹劾他“专权”,张居正没直接报复,只是在刘台考核时,给了个“不称职”,把他调到地方当知县。有人说他“心胸狭隘”,他却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若事事讲宽容,改革寸步难行。我不是要整人,是要让想干事的人能干事。”

隆庆五年(1571年),高拱成为首辅,张居正任次辅。两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高拱性格急躁,想“大刀阔斧”,张居正主张“循序渐进”。有次讨论是否废除“一条鞭法”(嘉靖朝开始试行的赋税制度),高拱说“此法扰民,当废”,张居正说“此法虽有不足,却能防止官吏盘剥,当改不当废”。两人争执不下,最后隆庆帝拍板:“按张居正说的办,先改后行。”这让高拱心里很不舒服,私下对人说:“太岳这是要抢我的权。”

但即便如此,两人在大是大非上仍能保持一致。隆庆六年(1572年),隆庆帝病重,召高拱、张居正等入内殿托孤。看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皇帝,听着“辅佐幼主”的嘱托,两人对视一眼,之前的不快烟消云散,一起跪下磕头:“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隆庆帝驾崩,十岁的万历帝朱翊钧继位。临终前,他任命高拱、张居正、高仪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此时的张居正,心里清楚: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高拱虽为首辅,却因性格刚愎,得罪了太监冯保(万历帝的“大伴”),而冯保与张居正关系密切。一场围绕“谁主导朝政”的官斗,已拉开序幕。

但张居正并没有急于出手,他像一个耐心的猎手,等待最佳时机。他依旧每天准时到内阁,处理政务,批改奏折,。有次儿子张嗣修问他:“父亲,您现在是次辅,将来能当首辅吗?”张居正摸着儿子的头说:“当不当首辅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做成事。若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就算当次辅,也无所谓。”

隆庆朝虽然只有短短六年,却像一道桥梁,连接了嘉靖的腐朽与万历的革新。而张居正,便是这道桥梁上最重要的“承重柱”。他在这六年里积累的经验、人脉和威望,都为后来的“万历新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终于走到了舞台中央。但回望隆庆朝的岁月,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锋芒毕露”,都始于“潜龙在渊”的隐忍;所有的“力挽狂澜”,都源于“脚踏实地”的积累。张居正用六年的内阁生涯证明:真正的政治家,不仅要有改变世界的野心,更要有改变世界的耐心。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天官赐福 末世巨贾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夫君,来种田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玄鉴仙族 鬼帝守护三世的小娇妻又逃跑了 近距离爱恋 雁鸣长空 重生之不再做女生 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 大宋游侠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间者 一品邪凰三小姐 你擦肩而过 盛宠之嫡女医妃 你是初见的美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乾风云起苍穹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唐代秘史 明朝的名义 锦衣血诏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明辽国公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巨宋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