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首页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武神主宰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民国之谍影风云 大秦:我靠读书入圣,开局召唤大雪龙骑! 我在亮剑搞援助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汉世祖 抗日之战将无敌 千山记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章 武安君李牧全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战国风云卷怒涛,七雄逐鹿逞英豪。

赵邦危卵凭谁守?雁门飞将立功劳。

破虏十万胡尘靖,抗秦千里战旗摇。

可怜忠骨埋荒草,千古奇冤风怒号!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这一章咱不聊别的,单说那战国末年,一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

公元前三世纪,神州大地上处处是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争霸。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如日中天,东出函谷吞韩灭魏,眼瞅着就要把六国挨个收拾。赵国呢?当年武灵王胡服骑射,那也是“车千乘、骑万匹”的强国,可长平一战,四十万赵卒被白起坑杀,元气大伤,到了赵王迁手里,早就没了往日的威风。北边匈奴骑兵三天两头来抢粮抢人,西边秦军像饿狼似的盯着邯郸,赵国就跟那寒风里的破灯笼似的,说灭就灭。就在这节骨眼上,李牧横空出世,成了赵国最后的救命稻草。

李牧祖上是赵国柏仁县的农户,成年以后,生得一副好身板——身高八尺有余,肩宽背厚,能开三石硬弓;面如重枣,浓眉大眼,下巴上一把络腮胡,风吹过跟钢针似的扎着,往那一站,自带三分威严。

赵王迁元年,匈奴又犯雁门,杀了赵国守将,抢了上千头牛羊,还掳走了几百户百姓。赵王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满朝文武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能出来撑局面。这时候,有个老臣站出来说:“大王,柏仁县的李牧,懂兵法、善骑射,不如派他去试试?”赵王一听,死马当活马医,当即下旨,封李牧为雁门守将,拨给他三万边军,让他即刻赴任。

李牧到了雁门,先不着急练兵,而是带着几个亲兵,把雁门周围的山川地形摸了个遍。哪有峡谷能设伏?哪有平原能跑马?哪有水源能驻军?都一一记在心里。等摸清了地形,他才召集全体将士,立下三条规矩:第一,匈奴要是来犯,各营将士先掩护百姓和牛羊护躲进堡垒,谁敢擅自出战,斩!第二,每日杀猪宰牛犒赏士兵,伙食必须管够,谁要是克扣军粮,斩!第三,加紧修缮堡垒、训练骑射,弓箭要磨亮,长枪要磨光,谁要是偷懒耍滑,斩!

这规矩一立,有几个年轻气盛的校尉立刻不服气了,找到李牧说:“将军,咱们赵国的骑兵,当年可是把匈奴打得屁滚尿流,如今缩在堡垒里,岂不让人笑话?”李牧把脸一沉:“笑话?丢了性命、丢了国土,那才是真笑话!我自有我的打法,你们照做就是,再敢多言,军法处置!”校尉们吓得不敢作声,只能照令行事。

接下来的日子,李牧每天都让厨房杀猪宰牛,士兵们顿顿有肉吃、有酒喝,一个个养得身强体壮。白天,他亲自带着士兵训练骑射,从早上天不亮练到太阳落山,晚上,他又带着工匠修缮堡垒,把城墙加高加厚,还在堡垒外挖了三道壕沟,沟里插满尖木。

匈奴的单于听说赵国换了个守将,本想再去抢一票,结果每次来,赵军缩在堡垒里不出来。时间一长,匈奴人都笑李牧是个胆小鬼,连带着赵国的士兵也觉得脸上无光。有个老兵跟同伴说:“想当年,咱们跟着老将军,一顿冲锋就能把匈奴打跑,如今跟着李将军,只能天天躲在堡垒里吃闲饭,真是憋屈!”这话传到李牧耳朵里,他只是淡淡一笑:“不要着急,等咱们打了胜仗,你们就不憋屈了。”

消息传到邯郸,赵王迁也火了。他本来就对李牧不放心,这下听说李牧缩在雁门不敢出战,当即下旨把李牧召回。李牧接到圣旨,叹了口气:“大王不懂兵法,这一回去,雁门怕是要出事啊!”可君命难违,他只能交接兵权,回了邯郸。赵王另派了个叫韩仓的将领去守雁门,这韩仓是个好大喜功的主,一到任就把李牧的规矩全改了,匈奴一来,就带着士兵作战。结果呢?赵军屡战屡败,三个月不到,就折损了五千多士兵,雁门周围的百姓也没法耕种放牧,纷纷逃到邯郸避难。

赵王迁这才知道后悔,又派人去请李牧出山。李牧躲在家里,闭门不见。赵王没办法,只能让老臣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请,信里说:“之前是寡人糊涂,错怪了将军,如今雁门危急,还请将军以国事为重,再次出山。”李牧见赵王态度诚恳,才说:“大王要是真心用我,就得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回雁门后,军务我说了算,大王不能干涉我的军务。”赵王连忙答应:“只要将军能守住雁门,一切都听将军的!”

就这样,李牧再次回到雁门。将士们李牧回来了,都欢呼雀跃。李牧还是老样子,每天犒赏士兵、训练骑射、修缮堡垒,匈奴再来,依旧坚守不出。匈奴单于见李牧又回来了,还是那副胆小怕事的模样,心里更得意了:“这李牧就是个软蛋,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说不定就投降了!”于是,单于召集了匈奴各部,凑了十万铁骑,准备大举入侵雁门,一举拿下赵国的北疆。

公元前244年,秋高气爽,正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好天气。匈奴单于亲自率领十万铁骑,浩浩荡荡杀向雁门。一路上,匈奴骑兵耀武扬威,见了赵国的村庄就烧,见了百姓就抓,好不嚣张。

消息传到李牧的大营,将士们都摩拳擦掌,等着李牧下令出战。李牧却依旧镇定,他召集众将,笑道:“匈奴人来了十万,正好让咱们打个痛快!不过,硬拼肯定不行,得用计。”说着,他指着地图,给众将布置任务:“左将军,你带五千弓弩手,埋伏在狼居胥峡谷的东侧山坡,听我号令,万箭齐发!”“右将军,你带八千长枪兵,埋伏在峡谷西侧,等匈奴兵进了峡谷,就从山坡上冲下来,截断他们的去路!”“前将军,你带三千铁骑,埋伏在峡谷北边的密林里,等匈奴兵乱了阵脚,就从后面冲上去,断他们的退路!”“后将军,你带一万刀盾手,守在峡谷南边的出口,防止匈奴兵突围!”

众将领命而去,李牧又让人放出消息,说赵军粮草不足,士兵都怕了匈奴,准备弃营而逃。还故意让士兵把几百头牛羊赶到峡谷外的草原上,让牧民假装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

匈奴单于带着大军,刚到草原就看到了牛羊,又听说赵军要逃,顿时大喜:“我说李牧是个软蛋吧,这下看我怎么收拾他!”他当即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冲进赵军大营,活捉李牧!”匈奴骑兵们一见牛羊,纷纷纵马冲上去抢掠。

李牧在堡垒上看得清清楚楚,见匈奴骑兵大多进了狼居胥峡谷,只有少数留在谷外,当即抽出龙泉宝剑,大喝一声:“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

一声令下,左将军的五千弓弩手率先动手。只见山坡上突然站起密密麻麻的弓弩手,弓弦如满月,箭矢似流星,“嗖嗖嗖”地射向峡谷里的匈奴兵。匈奴兵毫无防备,顿时倒下一片,惨叫声此起彼伏。单于一惊,刚想下令撤退,右将军的八千长枪兵又从西侧山坡冲了下来,长枪如林,一步一进,把匈奴兵逼得往峡谷深处退。

就在这时,前将军的三千铁骑从北边的密林里冲了出来,马蹄踏得地面轰隆隆作响,像惊雷似的。铁骑将士们手持长刀,见了匈奴兵就砍,刀光闪过,人头落地。匈奴兵被夹在中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胡乱挥舞马刀抵抗。

单于见势不妙,想带着亲兵从峡谷南边突围,可刚到出口,就被后将军的一万刀盾手拦住了。刀盾手们结成方阵,盾牌在外,长刀在内,像一堵铜墙铁壁,匈奴兵冲了几次,都被砍得人仰马翻。

这一场仗,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峡谷里,匈奴兵的惨叫声、马的嘶鸣声、刀枪的碰撞声混在一起。赵军将士们因为平时训练有素,又憋了好几年的气,一个个如狼似虎,杀得匈奴兵哭爹喊娘。李牧骑着白龙驹,手持龙泉宝剑,在战场上往来冲杀,凡是挡路的匈奴兵,都被他一剑劈落马下。

一直杀到太阳落山,峡谷里的匈奴兵大部分被消灭,只有单于带着几百个亲兵,拼死从峡谷东侧的小路上逃了出去,连帽子都跑丢了。此役,李牧斩杀匈奴骑兵十万余人,还俘虏了匈奴的白羊王、楼烦王,缴获战马三万多匹、牛羊几十万头。随后,李牧又乘胜追击,率军北上,灭了襜褴部落,攻破了东胡的营地,逼得林胡部落首领亲自来投降,发誓再也不敢侵犯赵国边境。

消息传到邯郸,赵王迁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当即下旨,封李牧为大将军,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雁门的百姓听说李牧打了大胜仗,都提着酒、拿着肉来军营慰问。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拉着李牧的手说:“将军啊,以前匈奴一来,我们就只能四处躲藏,现在有您在,我们终于能安心了!”李牧握着老人的手,笑道:“老人家,保家卫国是我分内的事,只要有我在,就不会让匈奴人再欺负咱们!”

咱再说秦国,秦王政见李牧把匈奴收拾得服服帖帖,赵国的北疆稳定了,心里很是不安,于是,他在公元前233年,派大将桓齮率领十万秦军,进攻赵国的赤丽、宜安两地,想一举逼近邯郸,灭了赵国。

这桓齮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秦国的名将,当年跟着王翦打韩国,立下了不少战功,打起仗来凶猛无比,人送外号“催命阎罗”。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赤丽、宜安,杀了赵国守将,直逼邯郸。邯郸城里的百姓慌了,纷纷收拾行李准备逃难,赵王迁更是吓得睡不着觉,连夜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有个大臣说:“大王,如今秦军势大,只有武安君李牧能抵挡得住,不如让他率边军回师救援?”赵王迁连忙点头:“对,对,快传旨,让李将军即刻回师!”

李牧接到圣旨时,得知邯郸危急,不敢耽搁,当即挑选了五万精锐边军,星夜南下。这五万边军,都是跟着李牧打匈奴的老兵,个个能征善战,骑射精湛,是赵国最精锐的部队。

一路上,李牧率军马不停蹄,白天赶路,晚上就在路边扎营,连饭都是在马背上吃。只用了三天三夜,李牧就率领边军赶到了宜安附近,与邯郸的两万守军会合。此时,秦军已经在宜安城外扎下了大营,营盘连绵几十里,旗帜招展,气势逼人。赵军将士见秦军势大,都有些害怕,有个将领悄悄对李牧说:“将军,秦军势大,要不咱们先退守邯郸,再想办法?”李牧摇摇头:“不行,要是咱们退了,秦军就会趁机追击,到时候就被动了。咱们得在这儿挡住秦军,打退他们!”

当天晚上,李牧亲自带着几个斥候,悄悄摸到秦军大营附近侦察。他看到秦军大营戒备森严,营门口有士兵来回巡逻,营里灯火通明,还能听到秦军士兵的喊杀声,显然是在加紧训练。

回到赵军大营,李牧召集众将开会。他说:“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肯定不多,想速战速决。桓齮要是见咱们坚守不出,肯定会想办法诱咱们出战。依我看,他下一步可能会进攻肥下,想让咱们去救援,然后在半路上设伏。”众将一听,都点头称是。李牧接着说:“既然他想诱咱们,咱们就将计就计。左将军,你带两万士兵,在营里虚张声势,多插旗帜,白天敲鼓,晚上点灯,让秦军以为咱们要坚守大营;我带五万精锐,趁夜偷袭秦军大营,只要烧了他们的粮草,秦军就会不战自乱!”

众将领命,各自去准备。当天夜里,月黑风高,正是偷袭的好时机。李牧率领五万精锐,悄悄离开了赵军大营,朝着秦军大营摸去。一路上,士兵们都下马步行,马蹄上裹着布,嘴里衔着枚,生怕发出一点声音。

快到秦军大营时,李牧让士兵们停下来,派几个身手敏捷的斥候摸进营里,杀了营门口的巡逻兵。然后,他大手一挥,士兵们如猛虎下山,冲进了秦军大营。秦军士兵大多在睡觉,突然听到喊杀声,都慌了神,有的连衣服都没穿好,就拿着武器冲了出来,结果刚出门就被赵军砍倒。

李牧带着士兵,直奔秦军的粮草营。粮草营里有几千秦军守卫,见赵军冲进来,连忙抵抗。可赵军将士们个个勇猛,很快就杀散了守卫,放火把粮草营烧了起来。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夜空,秦军大营里顿时乱成一团。

正在肥下准备攻城的桓齮,突然看到大营方向火光冲天,心里一惊:“不好,大营被袭了!”他连忙下令:“全军撤退,回援大营!”秦军将士们听说大营被袭,粮草被烧,都无心恋战,纷纷掉头往回跑,队伍乱成了一锅粥。

桓齮带着秦军,慌慌张张地往大营赶,刚走到一条山谷里,就听到一声炮响,两边山坡上突然冲出无数赵军。原来,李牧早就料到桓齮会回援,提前在这里设下了埋伏。赵军弓弩手万箭齐发,秦军士兵纷纷倒下;长枪兵从山坡上冲下来,拦住了秦军的去路;铁骑队则从后面冲上来,把秦军夹在了中间。

桓齮见状,知道大势已去,可他还想拼死一搏。他挥舞着大刀,杀了几个赵军士兵,想冲出重围。李牧骑着白龙驹,手持龙泉宝剑,冲了上去,大喝一声:“桓齮,哪里跑!”桓齮回头一看,见是李牧,吓得魂飞魄散,不敢恋战,拔马就跑。李牧在后面紧追不舍,一剑砍中了桓齮的肩膀。桓齮惨叫一声,带着几十个亲兵,狼狈地逃了出去,连自己的盔甲都丢了。

这一场肥下之战,李牧全歼秦军主力,斩杀秦军七万余人,缴获战马两万多匹、兵器无数。消息传到邯郸,赵王迁亲自出城迎接李牧,拉着他的手说:“将军真是赵国的救星啊!要是没有将军,邯郸就保不住了!”当即下旨,加封李牧为武安君,食邑万户,还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李牧。

肥下之战后,秦国消停了两年。可秦王政灭赵的念头一刻都没放下,到了公元前229年,他派王翦和杨端和两位大将,率领二十万秦军,分两路进攻赵国。北路王翦率军出井陉,直逼邯郸以北;南路杨端和率军进攻邯郸以南,想两面夹击,一举灭赵。

赵王迁连忙让李牧率军抵抗。李牧临危受命,担任赵国的大将军,统领全国兵马。他仔细分析了战局,认为北路秦军是主力,只要打退了王翦,南路的杨端和就好对付。于是,他派副将司马尚率领三万士兵,驻守邯郸以南,抵抗杨端和;自己则率领十万大军,北上抵抗王翦。

李牧率军来到井陉附近,与王翦的秦军对峙。王翦知道李牧厉害,不敢贸然进攻,坚守营垒,与赵军对峙。李牧也知道秦军势大,不能硬拼,于是采用疲敌战术:每天派小股部队袭扰秦军,让秦军不得安宁;又在秦军的粮道上设伏,截获秦军的粮草。

就这样,两军对峙了三个多月,秦军粮草越来越少,士气也越来越低落。王翦心里很是着急:“再这样下去,不用赵军打,咱们自己就被脱垮了。”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毒计——反间计。他派人偷偷潜入邯郸,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郭开在赵王面前散布谣言,说李牧和司马尚与秦军勾结,准备谋反,要献出邯郸,投降秦国。

这郭开是个贪财好利的小人,收了秦国的重金,就开始在赵王迁面前说李牧的坏话。一开始,赵王迁还不信,说:“李将军是赵国的忠臣,怎么会谋反呢?”可郭开天天在赵王面前说,还伪造了李牧与秦军往来的书信,找了几个假证人,说亲眼看到李牧与秦军使者见面。

赵王迁本就是个昏庸无能、多疑的人,听郭开说得多了,又看到“证据”,心里就犯了嘀咕。他找来几个大臣商议,可这些大臣要么是郭开的同党,要么害怕郭开,都顺着郭开的话说:“大王,李牧手握重兵,要是真谋反了,可就麻烦了,不如先把他召回邯郸,削了他的兵权。”赵王迁一听,觉得有道理,当即下旨,派赵葱和颜聚两位将领,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

李牧接到旨意,不由仰天长叹:“我李牧一生戎马,从雁门到肥下,哪一次不是提着脑袋护赵国?当年匈奴十万铁骑压境,是我率将士死守;秦军围邯郸,是我星夜回援!如今王翦兵临城下,正是国难当头,大王竟听信奸人谗言,要夺我兵权?我……我对得起赵国的山山水水,对得起边关的父老乡亲,对得起这‘武安君’三个字啊!”

这一声长叹,让帐外的亲兵听得鼻子发酸,偷偷抹泪。没等李牧缓过劲来,帐帘“哗啦”被掀开,十几个校尉、将军涌了进来,为首的正是跟着他打了八年匈奴的老部下周勃(非汉初周勃,为同名赵将)。周勃“嗵”地跪在地上,大声说:“将军!郭开那奸贼收了秦国的钱,故意害您!您不能交兵权!咱十万将士都听您的,只要您一句话,咱就杀回邯郸,把郭开那狗东西剁了!”

跟着进来的将士也齐刷刷跪下,有的喊“将军不能走”,有的骂“赵王昏庸”,帐里顿时乱成一片。李牧看着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眼眶也红了——这些人里,有当年雁门守堡垒时断了胳膊的,有肥下之战替自己挡过箭的,还有刚从代郡招来的年轻兵卒,把他当成了赵国的希望。他蹲下身,扶起周勃,声音沙哑:“兄弟们,我知道你们心善,也知道你们为我抱不平。可我是赵国的将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王上要我交兵权,我不能抗旨啊!”

周勃急得直跺脚,“您要是交了兵权,赵葱和颜聚那两个草包能挡得住王翦吗?别说秦国二十万大军,他们就连匈奴的小股骑兵都打不过,到时候邯郸丢了,赵国就真完了!”

李牧沉默了——他不是没想过这点。赵葱是赵王的远房亲戚,靠裙带关系爬上来的,当年在雁门跟着韩仓打仗,三战三败,;颜聚倒是打过几场仗,可性格急躁,没什么谋略,遇上王翦那样的老狐狸,只会吃大亏。他对将士们说:“我知道赵葱和颜聚不行,可我不能抗命。我要是抗命,就成了乱臣贼子,赵国就更没救了。你们听我的,好好跟着新将军打仗,守住井陉,别让秦军过了这道关。只要井陉在,赵国就还有希望。”

正说着,帐外传来马蹄声,有人喊“赵将军、颜将军到了”。李牧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他整理了一下盔甲,把龙泉宝剑解下来,放在案上——这把剑陪了他十年,破匈奴时斩过匈奴的白羊王,肥下之战劈过秦军的将军,如今要易主了。他对帐里的将士说:“都起来吧,别让新将军看笑话。”

很快,赵葱和颜聚就进了帐。赵葱穿着一身新盔甲,腰间挂着一把镶金的弯刀,走路都带着一股子傲气。他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将士,又看了看李牧,皮笑肉不笑地说:“武安君,大王有旨,让我和颜将军来接掌兵权。您也累了,该回邯郸歇着了。”

颜聚站在旁边,脸色有些难看——他当年在肥下之战中跟着李牧打仗,知道李牧的本事,也知道这事儿是郭开搞的鬼,可他不敢说。他低着头,小声说:“武安君,多有得罪。”

李牧没理赵葱,指着案上的兵符和地图,对颜聚说:“颜将军,这是井陉的布防图,西边的峡谷要派三千弓弩手埋伏,北边的山口得用长枪兵守住,秦军粮草从井陉以东运来,你可以派小股骑兵去袭扰。”

赵葱不耐烦地打断他:“武安君,这些琐事就不劳您费心了。您还是赶紧收拾东西回邯郸吧,大王还等着您呢。”

李牧看了赵葱一眼,眼神里满是失望。他拿起案上的龙泉宝剑,递给颜聚:“这把剑陪我打了不少仗,你拿着,用它杀敌斩将,别丢了赵国的脸。”

颜聚双手接过宝剑,只觉得这剑有千斤重,眼眶瞬间就湿了。

李牧又对帐里的将士说:“兄弟们,我走了以后,你们要听从新将军的指挥,好好打仗。记住,咱们是赵国的士兵,要守住赵国的疆土。”

将士们都低着头,没人说话。周勃咬着牙,拳头攥得咯咯响,却不敢违抗李牧的命令。

李牧整理了一下衣冠,没带任何行李,只带了几个亲兵,跟着赵葱和颜聚出了营。营外的将士们听说他要走,都放下手里的活,围了过来,密密麻麻站了一路,从大帐一直到营门。

李牧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对将士们说:“好好打仗,等我回来。”可他心里清楚,这一去,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到了营门,他翻身上马,回头望了一眼军营——夕阳下,“李”字大旗还在风中飘扬,将士们还在望着他。他深吸一口气,拨转马头,往邯郸方向去了。身后,是十万将“武安君”的呼喊声,那面飘扬的“李”字的大旗,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悲壮。

谁也没想到,这一去,竟是李牧与赵军将士的最后一别;这一去,赵国的擎天白玉柱,就再也没能回来。

李牧一行到邯郸城门口时,城门守将见了李牧,没有丝毫敬意,只冷冷地说:“郭相国有令,武安君到邯郸后,先去驿馆‘歇息’,不许面见大王。”

李牧被软禁在驿馆里,一住就是三天,第四天清晨,驿馆的门被猛地推开,郭开带着几个护卫走了进来。郭开穿着紫色官袍,脸上堆着假笑:“武安君,别来无恙啊?大王有旨,说你‘通秦谋反’证据确凿,念在你往日有功,赐你全尸——这是毒酒,你饮了吧。”

李牧盯着郭开,那眼神像要把他生吞了:“郭开!我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收秦国的钱,害我赵国?你可知道,我死了,赵国就完了呀!”

郭开笑得更得意了:“赵国完不完,与我何干?秦国给我的黄金,比赵王给我的多十倍!再说了,你挡了我的路——你在,大王就不重用我;你死了,我就是赵国的顶梁柱!”他挥了挥手,身后的护卫立刻上前,把一杯毒酒递到李牧面前。

李牧接过毒酒,手都没抖一下。他抬头望向窗外,仿佛又看到了雁门的草原——牛羊在吃草,士兵在练箭,匈奴兵被打得落荒而逃;又看到了肥下的战场——秦军被围在峡谷里,将士们喊着“武安君威武”。他笑了,笑得眼泪都流了下来:“我李牧一生,杀匈奴、抗强秦,为赵国征战二十多年,到头来,却死在自己人手里。也罢,我去地下见那些战死的兄弟,也能问心无愧!”

说完,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毒酒入喉,像火烧一样疼,他捂着胸口,慢慢倒在地上。临死前,他还在喃喃自语:“赵王……郭开……赵国……亡了……”

郭开见李牧死了,拍了拍手,让人把他的尸体拖出去,扔到城外的乱葬岗。可他没想到,驿馆的一个老杂役,是当年李牧在雁门救过的百姓,趁夜偷偷把李牧的尸体埋了,还在坟前立了一块木牌,写着“武安君李牧之墓”。

李牧死讯传到井陉,赵军将士当场就炸了锅。周勃提着刀,要杀回邯郸为李牧报仇,却被颜聚拦住:“周将军,现在不是报仇的时候,秦军还在城外,咱得守住井陉!”可将士们没了心气,有的偷偷跑了,有的打仗时故意消极怠工。王翦听说李牧死了,当即下令进攻——秦军像潮水一样涌来,赵葱吓得躲在营里不敢出来,颜聚虽然拼命抵抗,可没了李牧的指挥,赵军很快就败了。

井陉一丢,邯郸就成了孤城。王翦率军围住邯郸,日夜攻城。城里的百姓没了粮食,只能啃树皮、吃草根;士兵们没了斗志,纷纷弃城而逃。赵王迁这才慌了,哭着找郭开:“郭相,怎么办啊?秦军要破城了!”郭开却早跟秦国串通好了,偷偷打开城门,把秦军放了进来。

公元前228年,邯郸城破。王翦率军冲进王宫,俘虏了赵王迁。赵王迁被押到秦国,贬为庶人,最后饿死在房陵的深山里。周勃带着残部逃到代郡,立赵王迁的弟弟赵嘉为代王,想继续抗秦,可没过三年,也被秦军灭了——赵国,彻底亡了。

而郭开呢?他以为自己能在秦国当官,可王翦早就看他不顺眼,又听说他私藏了赵国的财宝,就找了个理由,把他的财宝没收了,还把他赶出了咸阳。郭开带着仅剩的一点钱,想回邯郸,却在半路上被强盗杀了。

后来,刘邦建立汉朝,路过邯郸,听说了李牧的故事,特意让人重修了他的坟墓,还追封他为“忠烈侯”。司马迁写《史记》时,把李牧和廉颇并列,说他是“赵之北边良将也”。

李牧这一生,忠肝义胆,却落得个含冤而死的下场;赵国因他而存,也因他而亡。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忠良在,国则兴;忠良亡,国则亡。”

正所谓:

忠魂千载照山河,奸佞万年遭唾骂。

是非功过留青史,武安美名传万家!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大明1937 林岚秦小雅 不要啊棺人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从良医到良相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王妃太彪悍:爷,休书拿来!  家园 大叔宠娇妻 重生学霸千金:首席校草,别犯规 恶灵龙骑 重生八八年 超级电力强国 风痕篇:丑陋王爷穿越妃 容少的下堂妻 你是我兄弟 暖床王爷丑颜妃 携手战神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烽火之铁血雄师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三国:乱世谋士 地表最强佣兵 大时代1958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亮剑之烽火悍匪 九鼎问道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岂独无故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铜镜约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史上最强县令 北宋第一狠人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