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论对话

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首页 >> 杂论对话 >> 杂论对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亿万盛宠只为你 三国之至尊系统 谍影凌云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亮剑之军工系统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德意志崛起之路 明末逐鹿天下 皇朝夜行 
杂论对话 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 杂论对话全文阅读 - 杂论对话txt下载 - 杂论对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47章 商业永续的底层逻辑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商业永续的底层逻辑:从资产锚定到制度传承的大佬智慧

在商业世界的长河中,无数企业如浪花般起落,而少数能跨越周期、代代相传的商业帝国,都暗藏着一套经过时间淬炼的生存哲学。从晋商票号\"汇通天下\"的百年传奇,到现代科技巨头的基业长青,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商业大佬们,用各自的实践揭示了商业永续的核心密码。他们的智慧如同灯塔,为后来者照亮了穿越经济迷雾、抵御市场风浪的航道。本文将透过李嘉诚、巴菲特、任正非、马斯克、马云等商业巨擘的经典案例,解码资产配置、制度设计、危机应对与文化传承的底层逻辑,展现商业智慧如何在变与不变中铸就永恒。

资产磐石:穿越周期的锚定艺术

商业世界如同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企业这艘航船要想平稳航行,必须找到坚实的锚点。纵观那些历经经济周期而不倒的商业巨头,无不拥有一套精妙的资产配置策略,既能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又能在市场波动中捕捉增长机遇。李嘉诚的全球资产布局犹如一座精心设计的冰山,水面上的部分清晰可见,水下的根基则深不可测,共同构成了抵御风浪的稳固结构。

这位蝉联香港首富多年的商业传奇,其资产配置哲学堪称\"全球抗通胀组合拳\"。据最新数据显示,李嘉诚家族资产中约1%配置于比特币,10年前的1亿元投资如今已增值至200亿元,展现了对新兴资产的敏锐嗅觉;5%的资产持有黄金,200吨的黄金储备价值超1000亿元,如同压舱石般提供了最基础的抗通胀保障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15%的核心城市收租房产,从北京东方广场到香港长江中心,再到新加坡滨海金融中心,每年稳定贡献60多亿租金收入,这些位于全球核心地段的不动产,就像插入土壤的钢钉,为整个资产组合提供了稳定的支点 。

如果说上述资产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那么占比85%的海外资产则构成了水下的庞大根基。李嘉诚通过家族信托在全球43国布局港口、输油管道、通讯基站等基建资产,仅在欧洲就控制着英国25%的电力分销、30%的天然气供应及7%的水务市场。这些基础设施如同深埋地下的根系,默默吸收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养分,其稳定的现金流特性在经济下行周期更显珍贵。李嘉诚的资产配置之道,完美诠释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古训,通过\"流动性资产(比特币)+抗通胀资产(黄金)+收益性资产(房产)+战略型资产(基建)\"的组合,构建了一个既能抵御货币超发冲击,又能捕捉全球增长红利的动态平衡系统。

与李嘉诚的全球布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菲特的\"滚雪球\"哲学,这位被誉为\"奥马哈先知\"的投资大师,用最简单的比喻揭示了价值投资的精髓。巴菲特常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湿的雪和长长的坡。\"在他看来,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然后耐心陪伴其成长。2025年二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新建仓联合健康503.9万股,在该公司股价暴跌45%的背景下逆势布局,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巴菲特将投资比作棒球运动,引用传奇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理论:\"只在理想的击球区挥棒\",以此强调耐心等待最佳投资时机的重要性 。

巴菲特对市场盲从行为的批判同样发人深省。他用\"旅鼠效应\"形容投资者的跟风行为,提醒人们警惕那些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投机热潮 。在互联网泡沫高峰期,他将当时的市场比作\"灰姑娘参加舞会\",警告投资者不要在没有钟表的舞会上流连忘返,因为午夜钟声一响,所有的泡沫都会变回南瓜和老鼠 。这种对市场本质的深刻洞察,让伯克希尔在多次市场危机中屹立不倒,其市值在2025年达到1.0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稳健的商业帝国之一。

李嘉诚和巴菲特的资产哲学虽风格迥异,却殊途同归地指向了商业永续的核心要素:抗波动性与成长性的平衡。如果说李嘉诚的资产配置像一座多元化经营的生态农场,通过种植不同作物抵御气候变化;那么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则像一片精心培育的森林,通过选择优质树种并给予足够生长时间来收获复利。两位大佬用各自的实践证明,穿越经济周期的关键在于:既要有抵御风浪的磐石资产,也要有等待成长的足够耐心。

制度引擎:从利益捆绑到智慧传承

如果说资产配置是商业帝国的硬件基础,那么制度设计就是驱动其持续运转的软件系统。纵观历史上那些长寿企业,无不拥有一套能够平衡各方利益、激发组织活力的制度安排。从山西票号的\"身股制\"到华为的\"虚拟受限股\",从晋商的\"血手印签约\"到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这些制度创新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管理难题,更蕴含着穿越时空的商业智慧。

山西票号在清末创造的\"汇通天下\"传奇,其背后的制度基石是堪称现代股权激励雏形的\"身股制\"。这种独特的制度设计将票号员工分为\"银股\"和\"身股\"持有者:银股由财东出资认购,承担无限责任;身股则由掌柜和伙计以人力资本入股,无需出资即可参与分红 。身股从1厘到1股不等(10厘为1股),顶尖掌柜可获得1股身股,年分红超过1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知府俸禄的20倍。更令人称道的是票号的\"故身股\"制度,优秀掌柜去世后,其家属可继续享受3年分红,部分有特殊贡献者甚至能获得永久分红权,这种制度设计极大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晋商票号的治理智慧还体现在\"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上。财东一旦聘请掌柜,便实行\"疑人莫用、用人莫疑\"的原则,将经营管理权完全委托给掌柜,自己仅在账期查看业绩报告 。为确保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稳定,票号采用\"血手印签约\"的仪式强化契约精神:掌柜割破手指将血滴入酒碗,诵读号规后在契约上按手印,契约规定挪用白银超过10两即砍手,且同族子弟永远不得进入晋商体系。这种严苛的惩戒机制与丰厚的激励措施相结合,使得票号掌柜的平均任职年限达到23年,为企业战略的长期执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时隔百年,华为的股权激励制度与晋商身股制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任正非从1987年集资2.1万元创立华为时就深知,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让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制度设计更为关键。华为的股权激励历经实股、虚股、\"虚股+tUp\"三个阶段,截至2024年底,已有15.17万名员工持有公司虚拟股,覆盖约60%的核心员工,而任正非个人持股比例已稀释至0.65% 。这种\"散财聚人\"的制度设计,将企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共享平台,每个员工都能通过努力获得与贡献匹配的回报。

华为2013年引入的tUp(时间单位计划)制度,更是对传统股权激励的创新升级。这种\"递延+递增\"的分配计划规定:员工获得的股份权利在前4年逐步递增,第5年全额享受分红并结算增值收益后清零 。例如2014年配给的5000股,2015年可获1\/3分红权,2016年获2\/3,2017年全额享受,2018年除分红外还可获得股价增值收益,之后权益清零 。这种动态调整机制既解决了老员工持股固化问题,又让新员工看到清晰的成长路径,完美平衡了短期激励与长期绑定的关系。华为通过\"虚拟股+tUp\"的组合拳,构建了一个\"能力定价、贡献分红\"的价值分配体系,这正是其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保持活力的制度密码。

阿里巴巴的传承制度则展现了另一种制度创新路径。马云早在2009年就未雨绸缪地建立了合伙人制度,规定合伙人需在阿里服务5年以上,高度认同企业文化,经现任合伙人75%以上同意方可加入。这种制度设计确保了公司控制权不被资本裹挟,即使大股东也无法干预公司日常管理。2019年马云将董事长之位传给张勇,2023年张勇又交棒给蔡崇信和吴泳铭,两次平稳交接证明了这套制度的有效性 。阿里的\"1+6+N\"组织变革进一步将权力下放,让各业务单元像创业公司一样灵活决策,同时通过合伙人制度保持战略一致性,这种\"统分结合\"的架构为大型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范本。

从晋商票号到现代企业,优秀的制度设计都遵循着共同的原则: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动态平衡。晋商的身股制通过人力资本量化解决了委托代理问题,华为的股权激励让员工与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阿里的合伙人制度确保了战略传承的稳定性。这些制度创新表明,商业永续不仅需要优质资产,更需要能让资产持续增值的制度引擎。正如任正非所说:\"企业的经营机制,本质就是利益驱动机制。\"设计出能够激发人性善意与创造力的制度,是每个商业领袖的核心使命。

危机免疫:大佬们的抗压算法

商业世界从不缺少危机,如同海洋中总有风暴。真正考验商业领袖智慧的,不是顺境时的高歌猛进,而是逆境中的绝地求生。从特斯拉的\"产能地狱\"到华为的制裁危机,从巴菲特经历的十几次股市崩盘到李嘉诚的数次资产腾挪,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商业巨头,都拥有一套独特的\"抗压算法\",既能在危机中保全自身,又能在逆境中寻找生机。

马斯克的特斯拉堪称现代企业危机生存的教科书案例。2008年圣诞节前夕,特斯拉账上现金只够发3天工资,供应商的催款函堆满了马斯克的办公桌,公司累计亏损超过20亿美元,现金流连续18季度为负。就是这样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在马斯克的带领下完成了惊人的财务涅盘,2023年自由现金流达到92亿美元,同比增长34%。马斯克的\"现金流保卫战\"包含三大狠招:预付款革命(要求客户支付1000-2500美元定金)、库存周转加速(从68天压缩至17天)、应付账款博弈(将付款周期从30天拉长至90天),这套组合拳形成了240亿美元的无息资金池,让特斯拉在生死关头获得了喘息之机。

马斯克的危机应对哲学可以概括为\"现金比利润更重要\"。他曾形象地比喻:\"现金流就像氧气,99%的时候你不会注意它,直到它消失的那一刻。\"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特斯拉建立了严苛的财务红线:最低现金储备必须覆盖3个月固定成本加1个月应付账款。这种底线思维在2018年model 3的\"产能地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公司过度投资全自动生产线多花9亿美元,实际产能仅达目标的20%,正是充足的现金储备让特斯拉渡过了难关。马斯克的抗压算法告诉我们,危机时刻的生存法则是:先活下来,再谈发展,而现金流就是企业的生命线。

巴菲特应对危机的策略则体现了逆向思维的智慧。他经历过多次市场崩盘,却始终坚持\"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投资哲学。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当其他投资者纷纷恐慌抛售,巴菲特却向高盛等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注资50亿美元,这些逆周期操作最终为伯克希尔带来了丰厚回报。巴菲特用\"诺亚效应\"解释这种策略,就像诺亚在洪水来临前建造方舟,危机中最危险的时刻往往孕育着最大的机遇 。他提醒投资者警惕\"旅鼠效应\",不要盲目跟风抛售优质资产,因为市场恐慌带来的下跌往往是暂时的,而优质企业的价值终会回归 。

巴菲特的抗压能力还来自于伯克希尔独特的财务结构。公司旗下的保险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浮存金\"——即客户缴纳的保费在赔付前形成的资金池,这些资金成本极低甚至为负,为巴菲特在危机中抄底提供了弹药。更重要的是,伯克希尔始终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就像\"金融界的诺克斯堡\"(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黄金储备地),这种稳健的财务政策让公司在市场动荡中始终保持主动 。巴菲特的危机智慧证明,抵御风险的最佳方式是:在晴天修屋顶,在风暴来临前备好干粮。

李嘉诚的危机应对则展现了东方商人的\"弹性哲学\"。他有句名言:\"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这种知进退的智慧让他多次成功规避市场风险。2013-2025年间,李嘉诚累计从中国内地套现2500亿港元,将内地资产占比从28%降至6.5%,同时大幅增持欧洲基建资产。这种资产腾挪并非简单的地域转移,而是基于对全球经济周期的精准判断:在新兴市场风险上升时转向成熟市场的防御性资产,在资产价格高位时果断套现离场。李嘉诚的资产组合就像一个精密的气压计,能够敏锐感知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这种灵活性使其在多次经济危机中都能全身而退。

华为在遭受美国制裁时的应对则彰显了制度韧性的力量。当外部供应链被切断,华为启动了多年前就准备的\"备胎计划\",海思芯片一夜之间全部\"转正\"。这种危机预案背后是华为独特的组织韧性——通过广泛的员工持股形成的利益共同体,让19万华为人在危机面前能够众志成城。任正非在危机中展现出的定力同样关键,他提出\"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通过全员降本增效共度难关,同时坚持每年将15%以上的营收投入研发,2023年研发费用达27亿美元,这种\"冬天播种\"的战略眼光,让华为在制裁下依然保持技术领先。

从这些商业大佬的危机应对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套通用的\"抗压算法\":现金储备是安全垫(马斯克)、逆向思维是抄底机(巴菲特)、资产弹性是缓冲带(李嘉诚)、组织韧性是承重墙(任正非)。危机从来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商业周期的必然环节,真正的商业智慧不在于预测危机何时到来,而在于建立能够抵御危机的免疫系统。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商业永续的关键,就是要有活到后天的智慧和耐力。

文化基因:穿越时代的传承密码

短期的成功靠机遇,中期的成功靠制度,而长期的成功则靠文化。那些能够跨越百年的商业帝国,无不拥有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不仅定义了企业的价值观,更塑造了组织的行为模式,成为穿越时代变迁的精神纽带。从晋商的\"信、义、利\"到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从阿里的\"六脉神剑\"到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信仰\",优秀的商业文化能够在代际传承中不断进化,成为企业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晋商票号的百年传奇,其文化根基是儒家伦理与商业精神的完美融合。山西票号的号规开篇就强调\"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准则,要求员工\"重然诺、守信用\",这种文化熏陶使得晋商在没有现代法律体系保障的环境下,依然能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信用网络 。票号内部实行严格的道德约束,员工一旦违反诚信原则,不仅会被开除,还会被记入\"黑名单\",终身不得再入晋商体系。这种将商业信誉看得重于生命的文化氛围,让\"晋商\"成为信誉的代名词,为票号的扩张奠定了文化基础。

晋商的文化智慧还体现在\"义利并举\"的价值观上。票号虽然追求利润,却始终坚守商业道德,在灾年常常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这种社会责任意识反而赢得了更大的商业空间。票号的身股制度本身就体现了\"利益共享\"的文化理念,东家与掌柜、伙计并非单纯的雇佣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这种文化认同使得票号在面临危机时总能上下同心。晋商的教训同样深刻,后期部分票号背离诚信原则,参与投机活动,最终导致信誉崩塌,这从反面证明了文化基因对企业存续的关键作用。

华为的文化基因则是\"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主张。任正非将这种文化具象化为\"狼性文化\"——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但更核心的是\"不让雷锋吃亏\"的分配理念。华为的股权激励制度本质上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员工的奋斗通过股权分红得到回报,而股权的动态调整(如tUp制度的五年清零)则防止了\"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的惰性 。2024年华为新增\"强制回购条款\",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回购全部股权,这种制度设计强化了\"持续奋斗\"的文化导向。

华为文化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去中心化\"的落地机制。任正非虽然持股仅0.65%,却通过文化认同而非股权控制企业,他在管理层合影中总是站在后排,用行动诠释\"华为不是一个人的公司\"。华为的\"压强原则\"——在关键技术和市场集中资源突破,体现了战略聚焦的文化;\"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研发理念,则彰显了长期主义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制度设计融入员工的日常行为,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无形力量。

阿里巴巴的文化传承则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特色。马云提出的\"六脉神剑\"价值观——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不仅是抽象的理念,更是具体的行为准则,阿里甚至将价值观纳入员工考核,权重高达50%。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本质上是文化传承的制度保障,只有高度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才能成为合伙人,而合伙人又负责文化的传递与阐释。2023年阿里管理层交接时,蔡崇信强调\"这不仅是管理职务的交接,更是一个制度的传承\",这种制度与文化的双重传承,确保了阿里在管理层更迭中保持文化一致性 。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则构建了独特的\"价值投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投资哲学,巴菲特用\"罗塞塔石碑\"比喻这一理念的重要性,认为它是破解投资密码的关键 。伯克希尔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能力,无论是收购企业还是招聘高管,巴菲特都坚持\"文化契合度\"优先原则。他与芒格的长期合作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典范,两人共事数十年,价值观高度一致,这种稳定的文化核心让伯克希尔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从这些商业巨头的文化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传承的三大密码:价值观具象化(晋商的诚信准则、阿里的六脉神剑)、利益机制绑定(华为的股权激励、晋商的身股制)、制度保障延续(阿里的合伙人制度、伯克希尔的治理结构)。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精神力量,它决定了企业在诱惑面前的选择,在危机面前的态度,在传承面前的延续。正如德鲁克所说:\"文化能把战略当早餐吃。\"真正强大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在战略调整中保持根基不变,在时代变迁中保持初心不改。

永续之道:商业传承的底层逻辑

穿越历史的长河,观察那些能够跨越周期、代代相传的商业帝国,我们发现它们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行业,却遵循着相似的永续之道。从晋商票号到现代商业巨头,从资产配置到制度设计,从危机应对到文化传承,这些商业大佬的实践共同构成了商业永续的底层逻辑——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平衡,在短期与长期中建立连接,在个人与组织中形成合力。

商业永续的第一定律是资产的抗通胀性与流动性平衡。李嘉诚的全球资产组合证明,能够穿越周期的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两种特性:对抗货币超发的\"硬资产\"属性(如黄金、核心房产、基建)和应对危机的流动性储备(如现金、高流动性证券)。这种\"磐石+活水\"的资产结构,既能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又能在机会来临时迅速出击。巴菲特的\"滚雪球\"理论则强调资产的长期增值性,找到那些具有\"长长的坡\"和\"湿的雪\"的优质资产,通过时间复利实现财富增长。资产传承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能够自动调节的\"生态系统\",而非静态的资产组合。

商业永续的第二定律是制度的动态平衡机制。从晋商的\"银股与身股\"到华为的\"虚拟股+tUp\",优秀的制度设计都能在不同利益主体间找到平衡点:既让资本获得合理回报,又让人才得到充分激励;既保证创始人的战略控制权,又让核心团队有足够的决策权。阿里的合伙人制度则解决了大型企业的传承难题,通过制度设计确保管理权与所有权的适度分离,让最懂企业的人来管理企业。制度传承的精髓在于\"流水不腐\",好的制度既能保持核心原则不变,又能根据发展阶段不断进化,在稳定与变革中找到动态平衡。

商业永续的第三定律是危机的提前免疫能力。马斯克的特斯拉和任正非的华为证明,危机应对的最高境界是\"防患于未然\"——建立充足的现金储备,制定应急预案,培养组织韧性。巴菲特的逆向思维和李嘉诚的\"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则体现了危机中的机会意识,真正的商业领袖既能在风暴中保全自身,又能在废墟上发现生机。危机免疫的核心在于建立\"压力测试\"机制,定期检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顺境中为逆境做准备,在晴天时修屋顶。

商业永续的第四定律是文化的基因级传承。晋商的诚信文化、华为的奋斗文化、阿里的客户文化,这些深入骨髓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行为边界和长期方向。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具象化\"和\"机制化\"——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通过制度设计确保文化不被稀释。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代际传承中不断自我更新,既保持核心基因不变,又能适应时代发展,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从晋商票号的\"汇通天下\"到华为的\"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从李嘉诚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到巴菲特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商业大佬们的智慧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的规律。商业永续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系统设计的必然;不是少数天才的顿悟,而是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那些能够穿越周期的商业帝国,都像镇家湖的水一样——看似平静,实则早已将家底浸得比湖底的磐石还扎实。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商业的形式在变,但商业的本质不变;技术在迭代,但人性的规律不变;市场在波动,但价值的逻辑不变。学习商业大佬的智慧,不是复制他们的做法,而是掌握他们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如何配置资产才能穿越周期?如何设计制度才能激发活力?如何培养文化才能代代相传?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李嘉诚的资产组合里,在任正非的股权结构中,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在晋商票号的账簿上。

商业永续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就像陈明拿起锤子落下的第一锤,声音混着湖水拍岸的声儿,像极了百年前陈老铁那第一声锻打——沉稳,悠长,带着一股子要传下去的劲儿。这种劲儿,就是商业永续的精神内核,是穿越时空的商业基因,是每个商业追梦者都应该传承的智慧火种。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赶尸道长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不要啊棺人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夫君,来种田 蜜爱深宠:总统大人好腹黑 云间长生叹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Seven日记 大宋游侠 极品太子爷 风痕篇:丑陋王爷穿越妃 超神学院之万界英灵 至尊邪天 都市之纨绔军医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携手战神 兰香缘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红楼群芳谱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北宋大丈夫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官路旖旎 血碎 
最近更新真理铁拳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三藏还俗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大乾风云起苍穹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锦衣血诏 玉符传奇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云起惊鸿客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杂论对话 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 杂论对话txt下载 - 杂论对话最新章节 - 杂论对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