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谍网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谍影无声 逍遥太子爷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抗日之战将无敌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封侯 亮剑之独立大队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02章 宁拙毋巧,此吾心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

《大吴食货志》载:\"开中制者,以盐引召商输粮边地,实乃军饷之基石。然日久生弊,商官勾结,屡禁不止。\" 德佑十九年暮春,早朝的薄雾还未散尽,吏部尚书的弹劾奏疏已如乌云压境 —— 谢渊整顿开中制的举措,不仅触怒了晋商,更唤醒了王林旧部的蛰伏势力,一张由流言、旧怨、新仇编织的大网,正悄然收紧。

\" 或谓予曰:' 子拙乎?'

予曰:' 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

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

宁拙毋巧,此吾心也。\"

太和殿的晨光斜斜切过金砖,将郑淮捧着的奏疏照得透亮,墨迹浓得像化不开的墨锭,在宣纸上洇出细微的毛边。他上前三步,皂色官袍的下摆扫过丹墀的青苔,声音字字如刀:\"臣郑淮,弹劾大同巡抚谢渊三大罪!\"

\"其一,擅改开中旧制!\" 郑淮展开奏疏,指尖点着 \"纳米中盐\" 四字,\"元兴帝定 ' 纳米中盐 ' 之法,沿用上百年,谢渊竟私改为 ' 银盐并收 ',美其名曰 ' 便民 ',实则坏祖宗成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御座,\"其二,构陷晋商!范、王等七家盐号世代供边,谢渊却诬指其私售瓦剌,查抄账册,逼得张家口、大同马市盐商罢市,如今边军食盐短缺,士兵嚼盐块度日,怨声已传到京师!\"

最末一句他加重了语气:\"其三,越权用事!玄夜卫本掌缉捕奸佞,谢渊却令其查抄盐号,翻箱倒柜如抄家,商户人人自危,都说 ' 朝廷容不下守法之商 ',此非动摇国本是什么?\" 话音未落,他身后七位官员齐刷刷出列,朝珠轻晃间,已在阶下摆出半弧的施压阵仗,晨光里他们的影子交叠,像一张暗网悄然张开。

班末的李大人(王林旧部)紧了紧官袍,袖中那卷 \"潞绸百匹\" 的清单硌得腕骨生疼。他出列时脚步微顿,声音却刻意拔高,带着几分装出来的焦灼:\"《大吴盐法考?卷三》明载:' 开中制沿元兴旧例,非奉诏不得擅改。' 谢大人未奏先改,视祖制如无物,若人人效仿,国法何存?\"

他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中清单,那是晋商昨夜塞给他的 \"润笔费\",桑皮纸的糙面蹭得指尖发麻,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 —— 他比谁都清楚,晋商罢市不是因查私盐,是怕谢渊查出他们用官盐换瓦剌战马的旧账。可此刻箭在弦上,只能硬着头皮接话:\"据张家口商户报,自谢大人改制,边地盐价一月涨三成,士兵骂声连天,都说 ' 清官来了,盐罐子空了 '!\"

谢渊出列时,青布官袍的领口沾着晨露,他从袖中取出的《边地盐价册》已被翻得卷边,每页都盖着大同卫、宣府卫的鲜红官印,印泥还带着朱砂的腥气。\"陛下容禀,\" 他声如洪钟,震得殿角铁马轻响,\"臣改 ' 纳米中盐 ' 为' 银盐并收 ',非为擅改祖制,实因去岁边地大旱,粮食歉收,商户运粮成本涨五成,故许以银补粮缺,每引加收的五分盐税,皆入大同卫《军饷收支册》,正月至三月已充饷银十二万两,有卫所官印为证。\"

他翻到册中 \"晋商罢市缘由\" 页,上面用朱笔圈着七家盐号的名字:\"罢市者非寻常商户,乃范、王等七家,他们常年私铸伪引,将官盐售与瓦剌,臣查抄其账册,三年内私售盐引十二万,获利银八十万两,更用伪引套取边军粮草,此才是罢市的真因!\" 谢渊的目光如炬,扫过郑淮身后的官员,\"至于 ' 惊扰商户 ',玄夜卫所查皆有赃证 —— 搜出的伪引模子、瓦剌马商的书信,难道也是 ' 惊扰 '?\"

郑淮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指尖攥皱了奏疏边角,却仍强撑着反驳:\"即便有私盐,也应循例交三法司会审,玄夜卫掌缉捕,非掌盐务,谢渊私用玄夜卫,是越权!\"

\"《大吴宪纲?风宪篇》载:' 边地涉敌私盐,风宪官可会同玄夜卫查办,不必经三法司会稿。'\" 谢渊立刻引律回应,声音掷地有声,\"臣身为巡抚,兼领风宪事,依规行事,何来越权?倒是郑大人,既非盐务官,却为私盐商辩护,不知是何缘由?\"

这话如利剑出鞘,郑淮喉头滚动,一时语塞。御座上的德佑帝指尖叩着龙椅扶手,目光在奏疏与账册间游移 —— 他看清了谢渊册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也瞥见了郑淮身后官员躲闪的眼神,更知道那七家盐号与宗室的千丝万缕。晨光爬过龙椅的 \"海水江崖\" 纹,将皇帝的犹豫映得分明:公道在谢渊这边,可盘根错节的势力,却让这公道举步维艰。

早朝未散,李德全已捧着太皇太后的懿旨匆匆入宫,明黄的卷轴在晨光中晃眼。懿旨措辞委婉,却字字带锋:\"谢某整盐有功,然刚愎自用,恐失勋贵商贾之心,宜稍敛锋芒,以安人心。\" 德佑帝接过懿旨时,指尖触到卷轴的凉意,忽然想起太皇太后前日的话:\"晋商与宗室联姻者众,逼急了恐生乱。\"

退朝后,皇帝在暖阁召见谢渊,龙涎香的烟雾模糊了他的表情:\"太皇太后的意思,你也听到了。\" 他摩挲着懿旨上的朱印,\"京师不比边地,盘根错节,你查盐引可以,但别把所有勋贵都逼到对立面。\"

谢渊躬身道:\"陛下,勋贵若奉公守法,何惧查核?若与盐商勾结,便是国法不容。\" 他从袖中取出范家盐号与代王府的密信抄本,\"代王旧部通过晋商转移赃银,每笔交易都有宗室子弟参与,这才是他们怕臣查下去的原因。\" 德佑帝看着密信上的红手印,突然沉默 —— 那上面有几个名字,是太皇太后的娘家侄孙。

德佑帝最终将郑淮的弹劾奏疏 \"留中不发\",既不批准也不驳回,却让李德全传口谕:\"谢渊暂留京师,协理户部盐课,大同巡抚一职由副手暂代。\" 这道谕旨看似提拔,实则是将谢渊调离边地,脱离他熟悉的战场。

郑淮在吏部值房收到消息时,正与晋商代表密谈,闻言冷笑:\"调他回户部?正好让他看看谁才是京里的主事人。\" 晋商代表忙递上银票:\"尚书大人放心,镇刑司那边已备好 ' 谢渊私吞盐税 ' 的账册,只等他入套。\" 窗外的槐树叶沙沙作响,像在为这场罗网计数。

大同卫的快马在永定门急停,骑士翻身滚落,怀里紧抱的木匣撞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匣内是三万边军联名的保书,每页纸上都按满红手印,有的是指印,有的是掌印,最末页盖着大同卫指挥使萧枫的官印,墨迹旁写着:\"谢大人若蒙冤,我等愿卸甲入狱!\"

骑士直奔风宪官署,却在街角被镇刑司的校尉拦住。\"奉冯安大人令,\" 校尉夺过木匣,刀柄顶在骑士胸口,\"边军不得干预朝政,此等文书需先交镇刑司查验。\" 骑士挣扎着嘶吼:\"这是将士们的血书!你们不能扣压!\" 却被强行拖走,木匣在地上拖出长长的划痕,像一道未干的血痕。

镇刑司密室里,冯安翻开保书,指尖捻着红手印冷笑:\"萧枫倒是忠心,可惜啊,这东西到不了御前。\" 他让吴康:\"取些朱砂来,在上面添几笔 ' 通敌暗号 ',再呈报陛下,说边军被谢渊蛊惑,已生异心。\" 吴康应声时,袖中的泽州桑皮纸密信硌着掌心 —— 那是给代王的报信,说 \"谢渊左膀已断\"。

赵衡乔装成货郎,在镇刑司后巷截获了冯安的亲信,从其怀里搜出密报。\"大人,\" 他将密报呈给谢渊,\"冯安扣下了边军保书,还要伪造通敌证据,嫁祸萧枫。\"

谢渊捏着密报的指尖泛白,粗糙的麻纸被指腹碾出细微的毛边,纸上 \"镇刑司扣压军报\" 的字迹仿佛渗着边军的血。他闭了闭眼,眼前闪过萧枫送他离大同时的场景 —— 那位铁塔似的将军红着眼眶说 \"大人放心,边军永远信你\",此刻三万将士的血手印定是按得极重,连麻纸都要洇透了。

大人,不能就这么算了!\" 林缚急得在值房踱步,靴底蹭过青砖发出细碎声响,\"萧将军他们在边关等着消息,镇刑司扣着文书,岂不是让将士们寒心?\"

谢渊睁开眼,目光扫过案上的《大吴宪纲》,指尖在 \"风宪官可风闻奏事\" 条目上停住:\"他们扣文书,就是盼我们急着抢回来,好坐实 ' 勾结边将 ' 的罪名。\" 他起身走到窗前,暮色正将镇刑司的飞檐染成暗灰色,\"冯安要的是让陛下觉得我与边军过从甚密,我们偏要让他弄巧成拙。\"

他转身时眼神锐利如鹰,烛火在眸中跳动:\"去告诉柳清御史,让都察院的御史们递 ' 风闻奏事 '—— 就说 ' 镇刑司无旨私扣边军文书,阻拦军情上达,恐有隐情 '。他们能扣住纸,扣不住天下人的嘴。\"

暮色漫过风宪官署的门槛时,檐下的孤灯突然亮了,昏黄的光晕里,七个佝偻的身影踏着夜露而来。为首的前户部尚书王晏鬓角结着霜,青布官袍洗得发白,手里紧紧攥着一卷用油布裹着的账册,见了谢渊,枯瘦的手微微颤抖:\"谢大人,我们来了。\"

他解开油布,露出泛黄的账册,纸页边缘卷曲如枯叶,上面用小楷记着晋商十年的盐引交易,\"这是当年王林案漏下的底册,\" 王晏指尖点着 \"郑淮\" 二字,墨迹已发黑,\"看这笔 ' 盐引三千,分润银五千两 ',是郑淮在泰昌十七年收的;还有冯安,\" 他翻到后页,\"德佑三年他借查私盐之名,私吞范家盐号银两万两,都记在这儿。\"

烛火前,老臣们围坐成圈,皱纹里还沾着夜露。前都察院御史李默(当年因弹劾王林被贬)咳着说:\"镇刑司扣军报的事,我们让国子监生员编了民谣,' 边军血书递京城,镇刑司门锁得紧,不是怕他说假话,是怕真话惊圣听 ',如今街头巷尾都在唱,百姓眼睛亮着呢。\"

前兵部侍郎周显拍着桌案:\"太皇太后那边,我等十七个老臣联名递了密折,说 ' 边军保谢渊,不是结党,是怕忠良蒙冤寒了心,万一激得边军哗变,宗室封地首当其冲 '。她最疼娘家侄孙,定不会坐视不理。\"

谢渊望着这些布满风霜的手:王晏的指节变形(是当年受廷杖留下的疤),李默的掌心带茧(是贬谪务农时磨的),周显的指甲缝里还嵌着墨迹(是连夜抄录奏疏蹭的)。烛火在他们手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落的星子,他忽然喉间发紧 —— 原来自己从未孤身作战,这些沉默的坚守者,早已在暗处织起了护持公道的网。

镇刑司的月光冷得像冰,冯安摔碎的茶盏碎片溅在金砖上,茶水顺着砖缝蜿蜒,像一道扭曲的血痕。\"一群退了休的老东西!\" 他攥着拳头低吼,指节捏得发白,\"当年斗不过王林,如今倒敢来坏我的事!\"

吴康捡着碎片,声音发颤:\"大人,要不今晚就动手?以 ' 私会边将、意图不轨 ' 的罪名抄谢家,搜出些边军书信,看他还怎么辩!\"

冯安却盯着窗外的月影,忽然冷笑出声:\"抄家?那才便宜了他。\" 他走到密室地图前,指尖点着大同卫的位置,\"晋商罢市再闹三日,边军缺盐的消息就压不住了;宗室那边我已打点好,明日早朝就有人奏请 ' 严惩谢渊以安边军 '。等陛下亲自下旨治罪,他就是有百张嘴也说不清 —— 忠臣烈士的名头,我可不会让他得去。\"

风宪官署的烛火却亮到天明,谢渊伏案批注《大吴刑律》,笔尖在 \"镇刑司不得私扣军报\" 的条款上重重画圈,墨汁透过纸背,在衬纸上晕开一小团墨渍。他提笔在页边写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查镇刑司正德十三年私吞盐引案。\"

林缚研墨时,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慢慢晕开成一朵浅淡的莲,晨光从窗棂照进来,恰好落在墨痕上,像给这朵暗夜滋长的花,镀上了一层微光。值房外,早起的麻雀落在檐角,叽叽喳喳的叫声里,已带着几分破晓的清亮。

片尾

晨雾再次笼罩京师,风宪官署的檐角挂着未干的夜露,滴落在青石板上,与镇刑司后巷的血迹形成诡异的呼应。谢渊望着案上的空白奏疏,知道真正的博弈才刚开始 —— 旧敌的网越收越紧,而他的剑,已在鞘中蓄满寒光。那些被扣压的血书、被伪造的账册、被编织的流言,终将在阳光下显露出原形,只因公道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永远沉默。

卷尾

《大吴史?盐法志》载:\" 德佑十九年晋商罢市,实乃旧党借盐引构陷忠良之局。边军三万保书被扣,清流七十老臣暗助,朝堂之明暗,于此可见一斑。\" 流言如网,却网不住人心;权势如刀,却斩不断公道。

谢渊在《风宪要略》中写道:\"吏治之难,不在除奸,而在破局 —— 当旧弊与权柄勾结,需以民心为盾,以祖制为矛,方能动其根本。\" 太和殿的铜鹤仍在吐雾,而永定门的晨光里,已有百姓悄悄传唱:\"边军血书镇刑扣,清官自有天保佑。\" 这场清浊之战,早已越过朝堂,潜入了市井的心跳。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生活系游戏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法宝修复专家 不负卿莫别离 夫君,来种田 家园 云间长生叹 李世民魂穿刘阿斗 近距离爱恋 福艳之都市后宫 重生之不再做女生 空间之农家真命皇后 悍女斗中校 雁鸣长空 护花状元在现代 超级电力强国 容少的下堂妻 叱咤风云 宠婚之法医俏夫人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大叔凶猛 禁地猎人 大时代1958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王牌佣兵 在下潘凤,字无双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明末:边军不退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韩娱之梦幻少时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岂独无故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铜镜约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史上最强县令 北宋第一狠人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