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带着农场混异界 谍影凌云 三国军神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谍影无声 逍遥太子爷 抗日之战将无敌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封侯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25章 老叟持锄驱贼寇,村姑举杵助军僚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纪事本末?德佑彰义门之变》载:“德佑七年秋,瓦剌太师也先破西直门围后,转攻彰义门。彰义门守将、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李诚(时暂署彰义门防务)率卒千余拒敌,然城防经工部侍郎周瑞(正三品)验收时,匿‘箭楼木梁朽坏、城砖酥裂’之实,报‘坚固可守’;复有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王敬(正六品)通敌,私送彰义门布防图与瓦剌,标注‘东南角楼守军仅五十人,可袭之’。

瓦剌以火炮轰城,朽坏木梁崩坍,东南角楼陷,李诚力战殉国,外城破。瓦剌万余骑涌入,巷战遂起。太保谢渊(正一品,兼兵部尚书、御史大夫)闻报,急调京营三千卒驰援,命都督同知岳谦(从二品)守内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侦缉内奸。史臣曰:‘彰义门之陷,非独胡贼势众,实因周瑞贪渎匿弊、王敬通敌卖城,而户部旧吏复拖粮饷,致士卒无险可守、无粮可食。然李诚之忠、谢渊之勇、百姓之助,亦显大吴不亡之基。’”

《玄夜卫档?彰义门失陷录》补:“秦飞侦得:周瑞收王敬贿银百两,许其‘验收时隐弊’;王敬复以黄金五十两赂瓦剌细作,换布防图。彰义门破时,李诚身中七箭,犹握刀倚门,骂贼而死;巷战中,百姓或持菜刀、或举扁担助战,死者逾千。谢渊驰援时,途遇瓦剌游骑袭粮队,斩敌三百余,方得达彰义门内城。”

彰义门高雾色寒,胡尘滚滚压城垣。周瑞匿瑕欺上听,王敬通敌送图残。李诚力战身殉国,千卒喋血护重关。

朽梁崩坍城陷日,哭声响彻九重天。

火炮轰城震地摇,瓦剌骑涌似潮涛。刀光劈碎街前月,血渍染红巷里桥。老叟持锄驱贼寇,村姑举杵助军僚。谢公急调京营卒,誓与胡奴死战邀。

内奸未除祸未消,粮迟械朽助敌骄。秦飞侦弊追残证,岳谦守隘固金汤。巷战三日尸积路,忠魂一缕绕旌旄。至今彰义门边路,犹记当年战骨焦。

彰义门的城楼上,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李诚正握着望远镜(工部制,虽简陋却能辨远),凝视着远处瓦剌营帐的方向。风卷着尘土,吹得他铠甲上的铁片 “哗哗” 作响,他眉头紧锁 —— 三日前,他就发现东南角楼的木梁不对劲,用手一推竟 “咯吱” 作响,城砖也多有酥裂,可工部侍郎周瑞留下的验收文书上,却写着 “城垣坚固,箭楼完好,可抵万敌”。

“来人!” 李诚扬声喊来亲卫,声音带着焦虑,“你即刻去兵部,把这城防的实情禀报谢太保,就说东南角楼木梁朽坏、城砖酥裂,若不尽快修缮,恐难抵瓦剌攻城!” 亲卫领命,翻身上马,刚出彰义门,就被一队身着工部官服的人拦住 —— 为首的是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王敬(正六品),他手里拿着一张文书,笑着说:“李将军何必急?这是周侍郎的手谕,说彰义门城防已核验完毕,无需再奏,若擅自上报,便是质疑工部验收,恐有‘扰乱军心’之嫌。”

亲卫不敢硬闯,只能返回城楼,将王敬的话禀报李诚。李诚气得将验收文书摔在地上:“周瑞、王敬,这是拿士卒的性命当儿戏!” 他知道,周瑞是出了名的贪渎,定是收了贿赂才隐瞒城防弊病,可他只是暂署彰义门防务,无直接上奏之权,只能让人加固东南角楼,用粗木支撑朽坏的梁架,又让人在酥裂的城砖后堆上沙袋,聊作补救。

与此同时,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正坐在侦缉房里,看着暗探送来的密报 —— 密报上写着 “工部主事王敬近日频繁出入瓦剌细作所居的客栈,形迹可疑”。秦飞将密报递给文勘房主事张启(从三品),语气凝重:“张主事,你去查王敬的履历,看看他与周瑞有无关联,再去客栈附近布控,务必抓到他通敌的证据。”

张启领命而去,半日后果然带回消息:“秦指挥使,王敬是周瑞的门生,三年前由周瑞举荐入工部;方才暗探回报,王敬从客栈出来时,交给细作一个油纸包,暗探趁细作不备,截获了包内之物 —— 是彰义门的布防图,上面标注着‘东南角楼守军五十人,木梁朽坏,可轰之’,还有王敬的私印!”

秦飞接过布防图,指尖拂过 “东南角楼朽坏” 的字样,心里一沉 —— 彰义门是京师西南要道,若被瓦剌突破,内城危矣!他即刻起身:“备马,去兵部见谢太保!”

此时的兵部衙署,谢渊正与户部侍郎陈忠(正三品)议事。陈忠脸色难看,将一本账册递给谢渊:“太保,彰义门的粮饷又被拖延了,户部旧吏说‘通州仓粮需再核验三日’,可我派人去查,仓里明明有粮,只是被他们故意压着,怕是…… 怕是与周瑞有关联,想逼李诚将军服软。”

谢渊接过账册,上面 “彰义门粮万石,待核验” 的字样刺眼,他气得拍案:“这些旧吏,国难当头还在谋私!陈侍郎,你即刻带人去通州仓,强行调粮,若有人阻拦,就以‘延误军饷’论处!”

陈忠领命刚走,秦飞就拿着布防图冲进兵部:“太保,不好了!王敬通敌,给瓦剌送了彰义门的布防图,周瑞验收时隐瞒城防弊病,东南角楼是弱点!”

谢渊接过布防图,看着上面的标注,喉间发紧 —— 他没想到,内奸竟已渗透到工部,还把城防弱点卖给瓦剌。“秦指挥使,你即刻去抓王敬,审出他与周瑞的关联;某这就调京营卒去彰义门支援,加固城防!”

可就在谢渊写调兵符时,兵部侍郎杨武(正三品)匆匆赶来:“太保,京营卒调不动!李嵩尚书(吏部尚书,正二品)说‘京营需守内城,不可轻动’,还说…… 还说李诚将军能守住彰义门,无需支援。”

谢渊愣住了 —— 李嵩是六部之首,竟也阻挠调兵,显然是与周瑞等人官官相护,想掩盖城防弊病与通敌之事。他握紧调兵符,眼神坚定:“就算调不动京营,某也要带亲兵去彰义门!绝不能让瓦剌破城!”

瓦剌主营的鎏金大帐内,也先斜倚在铺着虎皮的坐榻上,指尖捏着王敬送来的彰义门布防图,图上 “东南角楼木梁朽坏,守军五十人” 的朱笔标注被他反复摩挲,指腹蹭过纸面留下淡淡印痕。他忽然将图扔给身旁的副将巴图,笑声粗嘎如破锣:“你瞧瞧!大吴的正六品主事,五十两黄金就把国门卖了!周瑞那厮更蠢,收了百两银子就敢瞒报城防弊病 ——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官吏,咱们不破彰义门,都对不起他们送的‘大礼’!”

巴图接过布防图,粗粝的手指点在 “东南角楼” 四字上,琥珀色的眼珠里满是贪婪:“太师英明!那东南角楼是彰义门的命门,咱们十门红夷炮(瓦剌从西域购得,比大吴工部粗制火炮射程远三成)齐轰,不出半个时辰,定能轰塌那朽木梁!到时候万骑涌入,内城指日可待!” 也先闻言,端起案上的马奶酒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淌到衣襟上,他却毫不在意,猛地拍案:“传我将令!辰时三刻,炮轰东南角楼,不破城,誓不回营!”

帐外的号角声骤然响起,绵长而凄厉,刺破了清晨的薄雾。万余瓦剌骑兵簇拥着十门红夷炮,马蹄踏在官道上,震得地面微微发颤,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远远望去,竟似一条黑色的巨蟒,缓缓向彰义门蠕动。

彰义门城楼上,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李诚正亲自检查东南角楼的木梁 —— 昨日他让人用粗木临时支撑时,就发现梁身已被虫蛀出密密麻麻的孔洞,指尖轻轻一抠,便有木屑簌簌落下。他攥着木屑的手微微发颤,喉间发紧:这哪里是 “坚固可守”?分明是一碰就塌的危楼!身后传来士卒的低语,一个十七岁的新兵张阿牛正抱着弓箭发抖,箭杆因用力而泛白:“将军,听说瓦剌的火炮能轰塌城墙…… 咱们能守住吗?”

李诚回头,拍了拍张阿牛的肩膀,声音尽量平稳:“能守住!咱们守的不是这根朽梁,是身后的百姓,是京师的内城。只要咱们在,胡贼就别想前进一步!” 话虽如此,他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 昨日派去兵部报信的亲卫被王敬拦下,粮饷又被户部旧吏拖延,此刻城楼上只有千余士卒,两门工部造的小炮射程不足百丈,连瓦剌的前阵都够不到,滚石和热油也只够支撑半个时辰。

“将军!胡贼来了!” 了望哨的喊声骤然响起。李诚猛地抬头,只见远处尘土中,十门红夷炮的炮口已对准了东南角楼,炮身上的铜箍在晨光中闪着冷光。“快!滚石、热油备妥!小炮对准胡贼炮阵!” 李诚嘶吼着下令,士卒们瞬间忙碌起来,有的搬起百斤重的滚石堆在垛口后,有的将滚烫的热油倒进铁桶,张阿牛更是死死攥着弓箭,眼睛盯着越来越近的瓦剌兵,睫毛因紧张而不停颤动。

“轰 —— 轰 —— 轰 ——” 三声巨响几乎同时炸响,瓦剌的红夷炮炮弹拖着黑烟,直奔东南角楼。李诚只觉脚下的城垣猛地一颤,一股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耳边是城砖崩碎的 “咔嚓” 声,木屑与碎石像暴雨般砸落。他下意识地护住身边的张阿牛,却见不远处的两名士卒已被碎石埋了半截,只露出一只挣扎的手,很快便没了动静。

“东南角楼出缺口了!快用沙袋堵!” 李诚的喊声被后续的炮声淹没。三名士卒扛着沙袋冲向缺口,刚跑出两步,瓦剌的箭雨便呼啸而至,箭头穿透他们的铠甲,鲜血喷溅在城砖上,瞬间凝成暗红的血痂。剩下的士卒看着同伴的尸体,眼神里满是恐惧,却仍有个满脸络腮胡的老卒扛起沙袋:“弟兄们,跟我上!不能让胡贼小瞧咱们!”

就在这时,李诚眼角的余光瞥见城楼下一间民房的窗棂后,有光斑一闪 —— 那是铜镜反射阳光的痕迹!他刚要细看,便见瓦剌的炮弹精准地落在老卒身旁,老卒连同沙袋一起被炸得粉碎,血肉溅到李诚的铠甲上,温热而粘稠。“是内奸!有人给胡贼指引目标!” 李诚气得目眦欲裂,却来不及细查,只能继续指挥士卒抵抗。

城楼下的民房里,正六品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王敬攥着铜镜的手满是冷汗,镜光每闪一次,他的心脏就狂跳一阵 —— 既怕被人发现,又盼着瓦剌快点破城,好拿到也先许诺的 “太宰” 之位。忽然,房门被猛地踹开,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带着两名玄夜卫卒冲了进来,黑色的官袍上还沾着赶路的尘土,腰间的绣春刀已出鞘,寒光直逼王敬:“王敬!你这通敌叛国的奸贼,还敢在此指引胡贼!”

王敬吓得魂飞魄散,手里的铜镜 “哐当” 掉在地上,转身就往后门跑。可他一介文官,哪里跑得过常年习武的玄夜卫卒?刚跨出后门,就被一名玄夜卫卒踹倒在地,冰凉的刀背压在脖颈上,他只觉浑身发软,嘴里不住地求饶:“秦指挥使饶命!是周侍郎逼我的!我不是故意的……”

秦飞懒得听他狡辩,命人用铁链将王敬捆住,押在马后。他自己则提着刀冲上城楼,刚踏上最后一级台阶,就见李诚正弯腰扶起一名受伤的士卒,城楼上的士卒已不足八百,半数带伤,滚石和热油也所剩无几。“李将军!某来助你!” 秦飞高喊着,挥刀砍倒一名爬上城楼的瓦剌兵,鲜血溅到他的脸上。

李诚见秦飞到来,眼里闪过一丝希冀,刚要开口,便听 “咔嚓” 一声脆响 —— 瓦剌的一发炮弹精准击中东南角楼的木梁,那根被虫蛀空的主梁再也撑不住,从中间断裂,带着半座箭楼轰然倒塌。烟尘弥漫中,五十名守楼士卒的惨叫声、木梁砸落的巨响混在一起,李诚亲眼看见张阿牛被一根断梁砸中,小小的身躯瞬间被压得变形,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把没来得及射出的弓箭。

“阿牛!” 李诚目眦欲裂,一口鲜血险些喷出。他猛地拔出腰间的环首刀,刀身映着烟尘中微弱的天光,泛着冷光:“弟兄们!胡贼毁我箭楼,杀我兄弟!跟某杀下去,为阿牛报仇,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五百余名残卒跟着李诚,从城楼上跃下 —— 有的士卒跳得急,崴了脚,却仍拄着刀站起来;有的腹部中箭,却用布带紧紧勒住伤口,嘶吼着冲向瓦剌兵。李诚的环首刀率先砍中一名瓦剌兵的脖颈,鲜血喷了他满脸,他却毫不在意,反手又是一刀,劈开另一名瓦剌兵的铠甲。可瓦剌兵像潮水般涌来,一名瓦剌骑兵举着马刀冲来,李诚侧身躲过,刀却划中他的左臂,箭伤未愈的左臂顿时血流如注。

“将军!您受伤了!” 一名亲卫冲过来护在李诚身前,却被瓦剌兵的长矛刺穿胸膛。李诚接住亲卫倒下的身体,亲卫的血染红了他的衣襟,嘴里还断断续续地说:“将军…… 守住…… 内城……” 李诚咬碎了牙,猛地拔出左臂上的箭,反手掷向那名瓦剌骑兵,箭头正中其咽喉。

可瓦剌兵越来越多,李诚的右腿又中了一支寒铁箭,箭镞淬了狼毒,伤口很快发黑肿胀。他单膝跪地,环首刀拄在地上,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巴图骑着黑马,提着大刀冲过来,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大吴将军,降了吧!太师说了,降者封官,不降者死!”

李诚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血丝,嘴角却勾起一抹冷笑:“胡贼!某乃大吴将领,生是大吴人,死是大吴鬼!想让某降,先踏过某的尸体!” 巴图见状,怒喝一声,大刀带着风声劈向李诚。李诚用尽最后力气举起环首刀格挡,“当” 的一声脆响,环首刀被砍断,巴图的大刀顺势劈在他的右肩,深可见骨。

鲜血顺着李诚的肩膀往下淌,染红了他胸前的护心镜。他靠着冰冷的城墙,缓缓滑坐在地,视线渐渐模糊,却仍死死盯着内城的方向 —— 那里有他要守护的百姓,有他效忠的朝廷,有他未竟的使命。“胡贼…… 必亡…… 大吴…… 不亡……” 他的声音越来越弱,最后头一歪,再也没了气息,可握着断刀的手,仍保持着挥刀的姿势。

秦飞在城楼上看得真切,眼眶通红,握着刀的手因用力而指节发白。他想冲下去夺回李诚的尸体,却被瓦剌兵层层围住,只能眼睁睁看着李诚的尸体被瓦剌兵拖拽,马蹄踏过他的衣角。“李将军!” 秦飞嘶吼着,挥刀斩杀身边的瓦剌兵,心里满是愧疚与悔恨 —— 若他能早一步抓到王敬,若周瑞没有隐瞒城防弊病,李诚何至于此?这些忠勇的士卒,何至于此?

东南角楼的缺口越来越大,瓦剌兵像决堤的洪水,顺着缺口涌入外城。城楼上的残卒仍在抵抗,有的士卒断了手臂,就用牙齿咬瓦剌兵的脖子;有的士卒腿被砍断,就抱着瓦剌兵的腿滚下城楼,同归于尽。可寡不敌众的局面终究无法挽回,半个时辰后,城楼上的抵抗声渐渐消失,只剩下瓦剌兵的欢呼声和百姓的惨叫声。

彰义门外城,终是破了。黑色的瓦剌旗帜插在东南角楼的废墟上,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在嘲讽着大吴官吏的卑劣,也像是在祭奠着李诚与数百士卒的忠魂。

彰义门内的街巷里,瓦剌兵纵马狂奔,见人就杀,见房就烧。百姓们吓得四处逃窜,哭声、喊声、惨叫声混在一起,惨不忍睹。年过六旬的张老汉,手里握着一把锈迹斑斑的菜刀,挡在自家门口,保护着躲在屋里的孙儿:“胡贼,别过来!” 瓦剌兵挥刀砍来,张老汉举起菜刀反抗,却被一刀砍中腹部,鲜血直流,他仍死死抱住瓦剌兵的腿,喊道:“孙儿,快跑!”

十五岁的少女林阿妹,看着父母被瓦剌兵杀死,眼里满是仇恨,她捡起地上的扁担,从背后偷袭瓦剌兵,扁担打断了,她就用石头砸,直到被瓦剌兵抓住,她仍骂着 “胡贼,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就在这时,谢渊带着三百亲兵赶到,他看到街巷里的惨状,心里像被刀割。“杀!” 谢渊拔出镇国剑,率先冲向瓦剌兵,亲兵们跟着冲锋,刀光剑影间,瓦剌兵纷纷倒下。张老汉的孙儿跑过来,拉着谢渊的衣角:“大人,救救我们,我爷爷被胡贼杀了……” 谢渊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头,声音哽咽:“孩子,别怕,某会保护你们。”

他让人将百姓护送到内城方向,自己则带着亲兵在街巷里与瓦剌兵周旋。可瓦剌兵太多,亲兵们渐渐体力不支,谢渊的左臂也被箭划伤,鲜血浸透了官袍。“坚持住!岳都督的援军很快就到!” 谢渊高声喊道,给自己和亲兵打气。

可就在这时,巷子里传来谣言:“内城也破了!谢太保要逃了!” 士卒们闻言,士气顿时低落,有的甚至想放下刀逃跑。谢渊知道,这是内奸在作乱,想动摇军心。他抓住一个传播谣言的人,厉声问道:“是谁让你散布谣言的?” 那人支支吾吾地说:“是…… 是镇刑司的旧吏,他们说…… 说只要咱们投降,瓦剌就不杀我们。”

谢渊气得将那人推倒:“胡说!内城有岳都督守着,绝不会破!谁再敢散布谣言,以通敌论处!” 他让人将传播谣言的人押起来,又对亲兵们说:“弟兄们,咱们守的不是一条街巷,是京师的百姓,是大吴的江山!就算战死,也不能让胡贼再前进一步!”

亲兵们被谢渊的坚定感染,重新举起刀:“愿随太保死战!”

与此同时,秦飞押着王敬回到玄夜卫,开始审讯。“王敬,你为何通敌?周瑞知不知情?” 秦飞语气冰冷,桌上摆着布防图和王敬与瓦剌细作往来的密信。王敬吓得浑身发抖,却仍想狡辩:“某…… 某没有通敌,是瓦剌细作逼我的,周侍郎也不知情……”

“还敢狡辩!” 秦飞让人拿出王敬收受贿银的账册(从他家中搜出),“这是你收瓦剌黄金五十两、周瑞银百两的账册,上面还有你的签名,你还想抵赖?”

王敬看着账册,脸色惨白,终于崩溃:“是…… 是周侍郎让我做的!他说只要我把布防图送给瓦剌,再隐瞒城防弊病,就升我为工部郎中…… 我一时糊涂,才犯了错,求秦指挥使饶我一命!”

秦飞冷哼一声:“现在知道错了,晚了!李诚将军战死,数千士卒和百姓被杀,这些血债,你和周瑞都要还!” 他让人将王敬押入诏狱,即刻去工部找周瑞。

周瑞此时正在府中收拾行李,想逃去外地。见秦飞来了,他故作镇定:“秦指挥使,你找某何事?” 秦飞将布防图和王敬的供词扔在他面前:“周侍郎,王敬都招了,你收受贿银、隐瞒城防弊病、纵容通敌,证据确凿,跟某走一趟吧!”

周瑞吓得腿软,却仍想反抗:“某是工部侍郎,正三品,你无权抓我!” 秦飞冷笑:“陛下有旨,凡通敌贪渎者,无论官职高低,皆可先抓后奏!你若再敢反抗,休怪某不客气!” 他让人将周瑞押起来,搜出他准备带走的金银和细软 —— 其中竟有不少是从士卒粮饷中克扣的银子。

谢渊的镇国剑已砍得卷了刃,剑身上凝着的血痂顺着剑脊往下滴,落在脚下的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暗红。他右臂的箭伤被方才的厮杀扯裂,包扎的粗布被血浸透,每挥一次剑,伤口就像被火灼般疼,可他握着剑柄的手却愈发坚定 —— 身前是三十余名亲卫,背靠一间未被烧毁的民房,民房里躲着十几个瑟瑟发抖的百姓,其中还有个抱着婴儿的妇人,正用手捂住孩子的嘴,怕哭声引来瓦剌兵。

“太保,胡贼太多了,咱们…… 咱们要不要退到内城?” 亲卫队长李虎的左臂被砍伤,只能用右手举着刀,声音里带着疲惫。谢渊却摇头,目光扫过巷口涌来的瓦剌兵 —— 他们大多下马步战,狭窄的街巷让骑兵无法展开,可架不住人多,亲卫们已倒下十余人,有的躺在地上,胸口还插着瓦剌兵的弯刀,手指仍指着内城的方向。

“退不得!” 谢渊的声音沙哑却有力,“咱们退了,民房里的百姓怎么办?内城的防线还没加固,胡贼要是跟着冲进去,后果不堪设想!再撑一会儿,岳都督的援军就到了!” 他话音刚落,就见一名瓦剌兵举着长矛刺向民房的门,谢渊立刻冲过去,用剑格开长矛,反手一剑刺穿那名瓦剌兵的咽喉。

民房里的妇人吓得低呼一声,怀里的婴儿也哭了出来。谢渊回头,对妇人比了个 “安心” 的手势,又转身迎向新冲来的瓦剌兵。李虎见状,也咬着牙喊道:“弟兄们,跟胡贼拼了!护好百姓,护好内城!” 亲卫们像是被注入了新的力气,纷纷举刀冲向瓦剌兵,刀光剑影间,不时有惨叫声响起 —— 有瓦剌兵的,也有亲卫的。

谢渊的左腿又添了一道新伤,是被瓦剌兵的弯刀划的,血顺着裤管往下淌,浸湿了靴底。他踉跄了一下,靠在民房的门框上,眼前竟闪过李诚殉国的模样 —— 那个从宣府一起守边的老弟兄,明明答应过要一起喝庆功酒,却永远留在了彰义门的城楼上。“李将军,某定不会让你白白牺牲!” 谢渊在心里默念,猛地直起身,再次举起镇国剑。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熟悉的喊杀声 —— 不是瓦剌兵的嘶吼,而是大吴京营卒的呐喊!谢渊眯起眼,顺着巷口望去,只见一面绣着 “岳” 字的大旗在烟尘中展开,旗下是密密麻麻的京营卒,他们穿着整齐的铠甲,手持长刀,正从瓦剌兵的后路冲来。“是岳都督!援军到了!” 谢渊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许久的振奋。

亲卫们听到喊声,瞬间红了眼。李虎忘了手臂的伤痛,举刀喊道:“援军来了!杀啊!” 一名断了右臂的亲卫,竟用嘴咬着刀,扑向身边的瓦剌兵,死死咬住对方的脖子,两人一起滚倒在地。谢渊趁机带着亲卫冲出,与京营卒汇合 —— 岳谦骑着黑马,手里拿着长枪,看到谢渊,立刻喊道:“太保!某来晚了!”

“不晚!” 谢渊拍了拍岳谦的马镫,“现在正是时候!”

京营卒的加入让战局瞬间逆转。他们常年训练,阵型严密,很快就将瓦剌兵分割成几段。瓦剌副将巴图看着腹背受敌的士卒,又看了看巷口越来越近的京营旗,心里发慌 —— 他本以为能快速拿下街巷,没想到谢渊的亲卫这么能守,还等来了援军。“撤!快撤!退回外城!” 巴图嘶吼着下令,率先翻身上马,往彰义门外城逃去。

瓦剌兵见状,也纷纷丢了兵器,跟着往城外跑。谢渊和岳谦哪里肯放,率军在后追击。谢渊的镇国剑又斩杀了两名逃兵,李虎则带着亲卫堵住巷口,不让一个瓦剌兵漏网。追到彰义门内城门口时,京营卒已斩杀瓦剌兵千余人,缴获红夷炮两门、云梯十余架,还有不少瓦剌兵的弯刀和弓箭。

巴图带着残兵逃到外城,见内城门已关,只能隔着城垣怒骂,却不敢再靠近 —— 他知道,再不走,怕是要全军覆没。

待瓦剌兵彻底退远,谢渊才松了口气,身子一软,险些从马上栽下来。岳谦赶紧翻身下马,扶住他:“太保!您伤得太重了,快让医官看看!” 谢渊低头看了看自己的伤口 —— 右臂箭伤、左腿刀伤、腰间还有一道贯穿伤,身上的官袍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全被血染红。可他却摆摆手,推开岳谦的手:“某没事,先去看看百姓和士卒。”

两人步行走进街巷,眼前的景象让谢渊的眼眶瞬间泛红 —— 青石板路上满是尸体,有瓦剌兵的,也有亲卫和百姓的;几间民房还在冒烟,房梁烧得发黑,不时有火星掉下来;幸存的百姓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有的跪在尸体旁哭,有的在翻找亲人的遗物。一个约莫六岁的孩子,抱着一具妇人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娘!娘你醒醒!别丢下我!” 那妇人的胸口插着一支瓦剌兵的箭,显然是为了护孩子而死。

谢渊走过去,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抬起满是泪痕的脸,看着谢渊,哽咽道:“大人,我娘…… 我娘死了,我没有家了……” 谢渊的喉咙发紧,说不出话,只能从怀里掏出一块干粮,递给孩子:“孩子,别怕,朝廷会照顾你,会给你娘报仇。”

岳谦站在一旁,看着这惨烈的景象,心里也不好受:“太保,您放心,某这就让人清理尸体、救治伤卒,再调些粮食来,给百姓们充饥。” 谢渊点头,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辛苦你了。内城的防务也得抓紧,派些人去加固城门,再在街巷里设上路障,防止胡贼再来突袭。某去内城见陛下,禀报彰义门的情况。”

岳谦应下:“太保放心,这里有某,绝不会出岔子。”

谢渊忍着伤痛,骑着马往皇宫赶。一路上,他看到不少京营卒在清理战场,还有百姓主动来帮忙 —— 有的抬着担架送伤卒,有的提着水桶灭火,还有的在给士卒们递水。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叟,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正帮着京营卒挖沟设路障,嘴里还念叨着:“胡贼太可恨了,毁了咱们的家,咱们得跟他们拼到底!”

谢渊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 哪怕城破巷战,百姓们也没有放弃,这就是大吴的根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丢的底气。

到了内城,谢渊直接去了御书房。萧桓正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一份奏疏,见谢渊浑身是血地走进来,赶紧起身:“太保!你怎么伤成这样?快坐下!” 谢渊却不肯坐,“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镇国剑放在身侧,声音里满是愧疚:“陛下,臣有罪!彰义门外城失陷,李诚将军殉国,数千士卒和百姓伤亡,都是臣未能及时清除内奸、未能加固城防所致!”

萧桓赶紧走过去,扶起谢渊,手指触到他染血的官袍,心里一阵发酸 —— 谢渊是大吴的柱石,从西直门到彰义门,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身上的伤就没断过。“太保无罪!” 萧桓的眼眶泛红,声音带着自责,“是朕用人不察,轻信了周瑞、王敬之流,才酿成今日之祸。李诚将军忠勇殉国,朕追赠他为都督佥事(正二品),赐谥号‘忠烈’,厚葬于忠勇墓,其家属世袭锦衣卫百户(正六品),永不纳粮;战死的士卒,皆按正九品武官待遇抚恤,家属免徭役三年;遇难的百姓,也由户部拨款安葬,孤儿寡母由养济院收养。”

谢渊闻言,心里稍感安慰,躬身道:“陛下圣明!李将军和战死的忠魂,定会感念陛下的恩典。” 他又补充道:“秦飞指挥使已抓获周瑞、王敬,正在彻查他们的党羽,从王敬的供词来看,周瑞还与吏部的一些旧吏有往来,恐牵扯甚广。”

萧桓的脸色沉了下来,拳头攥得指节发白:“查!无论牵扯到谁,哪怕是六部尚书,也要一查到底!内奸不除,京师永无宁日!彰义门内城的防务,就交给你和岳谦,务必用新的城砖和木梁修缮,军器和粮饷,让陈忠从户部优先调给,谁敢拖延,以通敌论处!”

“臣遵旨!” 谢渊躬身领命,心里的决心愈发坚定 —— 一定要尽快清除内奸,加固防务,不让李诚的血白流,不让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几年后,秦飞的侦缉有了新进展。他从周瑞府中搜出了一叠书信,其中一封是吏部尚书李嵩写给周瑞的,信上写着 “彰义门若破,可借机弹劾谢渊‘治军无方’,届时某再举荐你入内阁”,还有周瑞收受李嵩银千两的账册。秦飞将证据呈给萧桓,萧桓震怒,下旨将李嵩革职,押入诏狱,与周瑞、王敬一同待审。

与此同时,谢渊和岳谦正在加紧加固彰义门内城的防务。工部送来的新城砖每块都经过严格核验,确保烧制合格;木梁选用的是宣府运来的硬木,不怕虫蛀;京营卒在街巷里挖了深三尺的壕沟,沟里埋上尖木,又用砖石砌起矮墙,作为第一道防线。百姓们也主动来帮忙 —— 老人们搬着小石子填壕沟,妇人们缝补破损的铠甲,孩子们则给士卒们送水送干粮。

苏瑾和春桃也带着几名宫女来了,她们手里捧着熬好的汤药,给受伤的士卒送去。春桃看到李虎的左臂缠着布,问道:“李队长,您的伤好些了吗?这是太医院的金疮药,敷上能好得快。” 李虎接过药,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多谢春姑娘,好多了,这点伤不算啥。”

谢渊站在城楼上,看着下方忙碌的军民,心里满是感慨。岳谦走过来,递给谢渊一碗热粥:“太保,喝碗粥暖暖身子。陈侍郎刚送来消息,通州仓的粮已经运到了,足够士卒和百姓吃半个月。” 谢渊接过粥碗,喝了一口,粥的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岳都督,你看,” 谢渊指着远处的瓦剌营帐,“也先这几日没动静,怕是已经知道内奸落网,不敢再轻易来攻了。” 岳谦点头:“是啊,军民同心,城防加固,胡贼就算再来,也讨不到好。”

果不其然,瓦剌太师也先派去的探马回来后,将彰义门内城的防务和百姓助战的情况一一禀报。也先坐在营帐里,手里拿着那支从西直门战场上捡来的寒铁箭,沉默了良久。“谢渊此人忠勇,大吴军民同心,再攻下去,怕是要损兵折将。” 他对巴图道,“传令下去,往后只守不攻,派人去京师议和,看看大吴的条件。”

巴图虽有些不甘,却也知道也先的决定是对的 —— 彰义门巷战让瓦剌损失了千余人,再攻下去,怕是连外城都保不住。

彰义门的危局,终是暂时稳住了。内城的防线固若金汤,军民同心同德,内奸的网络被层层撕开,而瓦剌的锐气,也在这场惨烈的巷战中被磨去 —— 这不仅是一场守城战的胜利,更是大吴军民忠勇精神的见证,为后续的议和与京师安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谢渊站在城楼上,望着内城的炊烟与远处的瓦剌营帐,心里清楚:这场仗还没结束,内奸未除,胡贼未退,他仍需坚守,直到京师真正安定的那一天。

片尾

萧桓下旨,追赠李诚为 “都督佥事”(正二品),赐谥号 “忠烈”,将其灵位入祀忠勇祠,家属世袭锦衣卫百户(正六品);战死的士卒与百姓,皆葬于彰义门旁的 “义士墓”,墓碑上刻着 “彰义门殉国义士之墓”,由谢渊亲自题写。

礼部编撰《彰义门忠烈录》,详细记载李诚殉国、军民巷战、内奸落网的始末,附以李诚的战报、秦飞的侦缉记录、百姓助战的口述,颁行各军镇,作为 “忠勇报国” 的典范。边军士卒读之,无不感奋,纷纷上书,表示 “愿赴京师,助谢太保守国门”。

谢渊与岳谦加固彰义门内城防务后,又在街巷里组织百姓成立 “乡勇队”,教他们使用简单的武器,以备瓦剌再次进攻。苏瑾、春桃等宫女也来帮忙,给乡勇队送水、缝补铠甲,春桃还教乡勇队唱她编的《守城门》小调,歌声里满是坚定:“彰义门,守得牢,胡贼来了也不怕;军民同心,保家国,大吴江山万年牢!”

秦飞则继续彻查内奸党羽,从周瑞的府中搜出与吏部尚书李嵩往来的密信,信中写着 “若彰义门破,可借机弹劾谢渊”,秦飞将密信呈给萧桓,萧桓震怒,下旨将李嵩革职,押入诏狱待审 —— 至此,彰义门失陷背后的官官相护网络,终于被彻底撕开。

卷尾

《大吴史?列传第三十四?李诚传》载:“李诚,宣府卫副总兵,从三品,德佑七年署彰义门防务。瓦剌攻彰义,诚率千卒拒敌,城陷后力战殉国,身中七箭,犹骂贼不绝。帝闻之,叹曰:‘诚之忠,不亚于谢渊,若城防无弊、内奸不存,诚何至于死?’追赠都督佥事,谥忠烈,祀忠勇祠。”

《大吴史?奸臣传?周瑞传》载:“周瑞,工部侍郎,正三品,贪渎成性。德佑七年验收彰义门城防,匿‘木梁朽坏、城砖酥裂’之实,收王敬贿银百两;复纵王敬通敌,送布防图与瓦剌,致彰义门陷、李诚殉国。后为秦飞侦得,罪证确凿,帝命革职下狱,次年处斩,抄没家产,补入军饷。史臣曰:‘瑞之罪,非独贪私,实乃通敌卖国,其心之恶,胜于瓦剌。’”

《玄夜卫档?彰义门失陷录》补:“彰义门巷战,百姓助战者逾三千人,死者千余,伤者两千余。秦飞彻查内奸,共抓获工部、吏部、镇刑司旧吏二十七人,皆以‘通敌贪渎’论罪,无一人漏网。帝命将诸人罪证存档于玄夜卫诏狱库,题‘奸臣警示录’,令百官每月观之,以儆效尤。彰义门内城防务经谢渊、岳谦修缮,增设火炮十门、箭楼三座,后瓦剌再攻,终未得入。”

《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德佑七年彰义门之变,帝知内奸之祸、吏治之弊,乃命谢渊整顿兵部、秦飞清理旧吏、陈忠改革户部,朝政渐趋清明。帝尝谓近臣曰:‘彰义门之失,朕之过也,若早除奸弊,何至有此惨状?往后当以民为念、以忠为鉴,勿使悲剧重演。’”

彰义门崩胡骑狂,李公力战血沾裳。周瑞匿瑕通敌寇,王敬卖图陷忠良。谢公提剑驱胡贼,百姓持锄卫故乡。巷战三日尸积路,忠魂千载绕城墙。内奸落网终伏法,至今犹颂李诚殇。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生活系游戏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法宝修复专家 快穿玩转逆袭 不负卿莫别离 夫君,来种田 家园 他又被季小姐迷住了 李世民魂穿刘阿斗 近距离爱恋 福艳之都市后宫 重生之不再做女生 空间之农家真命皇后 雁鸣长空 护花状元在现代 超级电力强国 容少的下堂妻 叱咤风云 洪荒之孔宣传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禁地猎人 大时代1958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王牌佣兵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明末:边军不退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岂独无故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