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武神主宰 带着农场混异界 我的公公叫康熙 三国之至尊系统 我的老婆是土匪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谍影无声 逍遥太子爷 亮剑之独立大队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67章 淮河风急报边危,秦帅承谋募义师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帝纪?成武卷》载:“瓦剌窥淮河,边报急至南京,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承谢渊遗志(谢渊时在京师守安定门,遥授防务策),奏请募兵十万守淮河,都督同知岳谦以‘京营旧部’助之。疏至南京,成武帝萧栎览之,忆谢渊、岳谦昔年共守安定门事,叹秦飞‘能承忠良志,可托社稷事’。

时李嵩党羽以‘粮饷不足、募兵扰民’阻之,秦飞持谢渊手谕、岳谦边军印信,证募兵可行,终得帝准。” 此疏非仅 “募兵守河” 之请,实为 “忠良之志传承、边将之威延续” 的关键,秦飞承谢渊之谋,岳谦凭旧部之威,二人合力破奸佞阻挠,固淮河防务,补大吴 “南北联防” 历史闭环。今唯述帝览疏半日之独角始末,以细节显帝之心路、秦之忠勇、岳之威重,彰 “忠良相承,社稷可安” 之理。

淮河风急报边危,秦帅承谋募义师。

岳氏旧威扬淮上,谢公遗志护京畿。

奸言难阻征兵令,帝鉴忠良颔首期。

不是同心承大业,何凭一疏定安危?

奉天殿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案上的《秦飞募兵疏》上,疏纸是玄夜卫专用的麻纸,边缘印着 “北司勘验” 的暗纹,墨痕却比寻常公文深了几分 —— 显是秦飞书写时,因淮河边报紧急,笔锋带着急切。萧栎坐在紫檀木案后,指尖先触到疏尾的 “岳谦” 二字,那是都督同知岳谦的亲笔签押,旁边还盖着 “京营边军印” 的朱印,印泥尚新,似能嗅到从淮河传来的边尘气息。他深吸一口气,展开疏卷,秦飞的字迹跃然纸上,开篇便直陈利害:“淮河为南京北门,瓦剌若破此河,三日可至金陵,臣请募兵十万,分守淮河沿线十二隘口,都督同知岳谦愿以京营旧部五千为骨干,助臣练兵,待兵成,与京师谢太保防务联动,共阻瓦剌南下。”

案角堆着淮河沿线的防务图,图上用朱笔圈出 “盱眙、泗州” 二地,旁注 “瓦剌骑兵已至盱眙外围,边民多有逃亡”—— 这是玄夜卫密探昨夜递来的急报,与秦飞疏中所言正好印证。萧栎抬手按在防务图的 “淮河” 二字上,指腹磨过纸页的褶皱,心中满是沉郁:自登基以来,京师有谢渊死守,江南有宗室督粮,唯淮河一线兵力空虚,瓦剌若真从这里突破,南京便成了孤城,北伐大计也将功亏一篑。

疏中接下来的内容,让萧栎的目光愈发凝重 —— 秦飞详细写了募兵的难处:“江南富户多惧征兵扰业,户部侍郎陈忠以‘国库粮饷仅够京师三月用’为由,拒拨募兵粮;吏部侍郎张文则言‘募兵需经吏部核验籍贯,恐延误时日’,实则皆为李嵩党羽阻挠,欲借‘防务延误’构陷臣与岳谦。” 萧栎看到 “李嵩党羽” 四字,指尖猛地攥紧疏卷,麻纸的毛边硌得指腹发疼 —— 他想起前日李嵩在朝堂上的话,说 “淮河防务可暂由地方卫所承担,不必劳师动众募新兵”,当时他虽觉不妥,却未深究,如今才知,这竟是李嵩的奸计:地方卫所多被其门生把持,若真让他们守淮河,怕是瓦剌一来,便会不战而降。

疏中还附了岳谦的《助募呈文》,写着 “臣昔年与谢太保守安定门,深知‘边军需精、防务需早’之理,今愿将京营旧部五千人调出,这些士卒皆经安定门之战历练,善骑射、懂防守,可作募兵骨干,且臣愿自降俸禄,补贴新兵粮饷,绝不给户部添负担”。萧栎看着 “自降俸禄” 四字,眼眶微微发热 —— 岳谦乃元兴帝时的老将,如今已年近六十,左臂还留着安定门之战的箭伤,却仍愿为防务奔走,这份忠勇,比李嵩之流的虚与委蛇,不知珍贵多少。

萧栎的思绪飘回昔年安定门之战,那时他还是成王,跟着谢渊、岳谦在城楼上督战。谢渊左臂中箭,仍握着令旗,喊着 “死守安定门,护京师百姓”;岳谦则率京营旧部,在城下与瓦剌骑兵厮杀,刀光剑影中,他的甲胄被血染红,却仍身先士卒。战后清理战场,岳谦抱着战死的校尉尸体,哽咽着说 “这些孩子,都是为了大吴死的,咱们得守住他们用命换来的江山”—— 那场景,至今仍刻在萧栎的脑海里。如今谢渊在京师守着北大门,岳谦愿助秦飞守淮河这南大门,二人虽隔千里,却仍以 “护社稷” 为念,这样的传承,让萧栎心中稍安。

他想起谢渊上月递来的密信,说 “秦飞虽掌玄夜卫,却懂军务,昔年在山西赈灾时,便曾组织乡勇抵御流寇,有将才;岳谦老成持重,二人合力,可托淮河防务”。当时他还怕秦飞 “文臣掌兵,恐难服众”,如今看秦飞的疏,条理清晰,对策周全,连李嵩党羽的阻挠都考虑到了,才知谢渊的眼光没错 —— 秦飞不仅有忠勇,更有谋略,是能承谢渊之志的人。

萧栎重新看向疏卷,秦飞写了应对阻挠的办法:“臣已令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核查江南富户粮库,发现李嵩门生私藏粮饷三万石,可充募兵之需;吏部核验籍贯之事,臣请岳谦以‘边军招募’之权,先募兵后补核验,待防务稳定后再交吏部备案,此乃元兴帝时‘临危募兵’的旧制,有《大吴祖制录》为据。” 萧栎翻出案上的《大吴祖制录》,翻到 “临危募兵” 一页,上面果然写着 “国危时,边将可自主募兵,事后补奏,以应急需”—— 秦飞连祖制都查得仔细,可见其行事之周全,绝非鲁莽之辈。

他想起李嵩党羽的借口,“粮饷不足”“延误时日”,在秦飞的对策面前,都成了无稽之谈。萧栎冷笑一声,指尖在疏上 “李嵩党羽阻挠” 几字旁批注:“此等奸佞,只知谋私,不顾社稷,待淮河防务定后,必严惩不贷。” 批注毕,他才发现,自己的字迹竟与谢渊有几分相似,都是带着坚定的笔锋,许是这些日子,受谢渊的影响太深了。

萧栎的指尖先落在案角那方永熙帝遗下的和田玉镇纸上 —— 玉面泛着温润的包浆,是先帝当年批奏时常用的物件,边角还留着细微的磕碰痕迹,据说是永熙帝临终前,攥着它批阅《边防务册》时不小心撞在案角留下的。凉沁的玉质顺着指腹漫上来,竟让他清晰记起先帝龙榻前的温度:那时永熙帝气息已弱,枯瘦的手攥着他的腕,将这镇纸塞到他掌心,声音轻得像随时会断,却字字钉在他心上:“谢渊有守土之勇,岳谦有治军之能,此二人…… 是大吴的根,日后若遇危难,切记…… 信之,用之,不可负……”

他轻轻提起玉镇纸,将《秦飞募兵疏》与岳谦的《助募呈文》在案上展平,再把镇纸稳稳压在疏卷边角 —— 那位置,正好对着疏上 “承谢渊之志,守淮河之险” 的字句,像是用先帝的遗物,为这份忠良之请做个见证。殿内烛火轻轻摇曳,光落在玉镇纸的云纹上,又映在疏卷的墨痕里,明明灭灭间,竟让他恍惚觉得,永熙帝还坐在这案前,正低头看着秦飞的奏疏,手指会像从前那样,轻轻叩着案面,说 “此等忠勇,当准”。

萧栎退后半步,躬身俯首,额头几乎触到案前的青石板,腰间的玉带因躬身而微微绷紧,玉扣碰撞的轻响,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他的声音压得低沉,却每一个字都透着沉甸甸的郑重:“皇祖父(元兴帝)、皇父(永熙帝),孙儿(儿臣)今日捧读秦飞之疏、岳谦之呈,才知二位先帝当年‘识忠良、托大事’的深意 —— 秦飞愿承谢渊守土之志,岳谦愿以六十老躯率旧部助战,此乃大吴之幸;可李嵩党羽却藏私念,借‘粮饷不足’‘户籍难核’为由百般阻挠,他们怕的不是募兵扰民,是怕淮河守住了,他们通敌谋私的路就断了!”

烛火映着他垂落的袍角,风从窗缝里钻进来,轻轻掀动疏卷的边缘,露出岳谦呈文中 “愿自降俸禄补粮饷” 的字句。萧栎的喉结动了动,声音里添了几分哽咽:“皇父您看,岳将老将军已逝,岳小将军左臂还带着安定门的箭伤,却连‘自降俸禄’都愿,反观李嵩之流,握着江南粮饷却见死不救,这便是忠与奸的分野!儿臣今日在此立誓:定准秦飞募兵之请,查抄李嵩门生私藏的粮饷,罢黜陈忠、张文那等阻挠防务的奸吏,绝不让淮河因奸佞之私陷危,绝不让二位先帝当年识人的眼光,落得一场空!”

他直起身时,指腹又轻轻蹭过玉镇纸的磕碰痕迹,忽然想起永熙帝当年常说的话:“为官者,手里的笔、案上的纸,都连着百姓的田宅、性命,半点轻慢不得。” 如今秦飞疏里的每一笔 “募兵守河”,岳谦呈文里的每一句 “愿效死力”,何尝不是连着淮河两岸数十万百姓的性命?他低头看着案上的疏卷与镇纸,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虽重,却也有了底气 —— 有谢渊在京师撑着北大门,有秦飞、岳谦要去守淮河,有先帝留下的忠良之臣、识人之道,他便不会是孤家寡人。

“皇父,您放心,” 萧栎对着玉镇纸,也对着心中的先帝影像,轻声补充,“儿臣不会让谢渊的心血白费,不会让岳谦的老勇空付,更不会让秦飞这样的忠良寒心。淮河会守住,大吴会安稳,您和皇祖父创下的江山,儿臣定护好。” 殿内的烛火似乎亮了些,光落在疏卷上 “十万募兵” 的字样上,竟像是给这份决心,添了几分温暖的印证。

他转身回到案前,取来狼毫笔,在疏卷上写下 “准奏” 二字,字迹力透纸背。又令太监传三道旨意:其一,“令秦飞为‘淮河防务提督’,全权负责募兵守河之事,岳谦为‘副提督’,协理军务,京营旧部五千人即刻调往淮河,听二人调度”;其二,“令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即刻查抄李嵩门生私藏的三万石粮饷,充作募兵粮,若有阻挠,可先斩后奏”;其三,“令户部侍郎陈忠、吏部侍郎张文,暂停职务,交御史台核查,若查实与李嵩勾结阻挠防务,一并治罪”。

太监领旨退下后,萧栎重新拿起疏卷,逐字细读,秦飞的每一句话,都透着对社稷的忠诚;岳谦的每一个承诺,都显露出老将的担当。他想起秦飞昔年在山西,力阻矿税、赈济边民;想起岳谦在安定门,身先士卒、死守城门;想起谢渊在京师,箭创未愈、仍掌防务 —— 这些忠良,是大吴的脊梁,是他这个皇帝最坚实的依靠。

殿外传来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的轻唤,说 “岳谦已率京营旧部出发,臣明日便赴淮河募兵,特来向陛下辞行”。萧栎走到殿门,见秦飞身着玄色劲装,腰间佩着绣春刀,岳谦则身着旧甲,甲胄上还留着安定门之战的箭痕。二人见帝,躬身行礼,声音坚定:“臣等定不负陛下信任,守好淮河,阻瓦剌南下!”

萧栎扶起二人,目光落在岳谦的箭痕上,声音带着暖意:“岳将军,你年事已高,左臂箭伤未愈,此番去淮河,需多保重身体,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岳谦摇头,声音洪亮:“陛下放心!臣虽老,却还能骑马、能挥刀,只要能护大吴,臣愿死在淮河阵前!” 秦飞也道:“陛下,臣已与谢太保通过密信,待淮河防务稳固,便与京师联动,夹击瓦剌,助谢太保迎上皇归京!”

萧栎点头,心中满是欣慰。他从案上取来自己的佩剑,递给秦飞:“此剑乃永熙帝所赐,今赐给你,若遇不听调度者,可持此剑斩之,不必禀朕。” 秦飞接过剑,双手高举,声音哽咽:“臣定不负陛下所赐,不负永熙帝之灵,不负谢太保之托!”

秦飞、岳谦离去后,萧栎坐在案前,望着窗外的晨光,心中渐渐安定。他想起李嵩党羽的阻挠,想起淮河的防务,想起谢渊、秦飞、岳谦的忠勇,忽然明白:大吴的社稷,不是靠一两个皇帝撑起来的,而是靠这些一代又一代的忠良,靠他们 “承前志、护后人” 的信念,才能在危难中屹立不倒。

他拿起案上的《淮河防务图》,用朱笔在 “盱眙、泗州” 二地旁写下 “秦飞守盱眙,岳谦守泗州”,又在图的末尾写下 “与京师谢渊防务联动,共阻瓦剌”。写完后,他将防务图小心地折好,放进紫檀木盒中,盒中还放着谢渊递来的密信、岳谦的《助募呈文》,这些文书,都是大吴忠良的见证,是社稷稳固的基石。

暮色渐浓,殿内的宫灯被点亮,昏黄的光映在疏卷上,秦飞的字迹与岳谦的签押相映,像一道无声的誓言。萧栎坐在案前,重新翻阅《大吴祖制录》,元兴帝 “靖难守边” 的记载,永熙帝 “护民安邦” 的遗训,谢渊 “死守京师” 的密信,秦飞 “募兵守河” 的疏卷,岳谦 “助募” 的呈文,这些都像珍珠一样,串联起大吴的历史,也串联起 “忠良相承” 的信念。

他想起自己登基时的誓言,说 “要护大吴百姓,要守大吴江山”,如今有谢渊、秦飞、岳谦这些忠良相助,他定能实现这个誓言。窗外的风渐渐小了,宫灯的光愈发稳定,萧栎的心中,也充满了希望 —— 淮河会守住,京师会守住,北伐会胜利,上皇会归京,大吴的百姓,终会过上太平的日子。

夜深了,萧栎将疏卷放在枕边,像抱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希望。他闭上眼睛,梦中仿佛看到淮河沿线的景象:秦飞站在盱眙的城楼上,指挥新兵操练;岳谦骑着战马,在泗州的边境巡逻;谢渊在京师的安定门楼上,望着南方,与淮河的防务遥相呼应;瓦剌的骑兵在淮河岸边,见防务森严,不敢南下,只能狼狈退去。百姓们在淮河岸边,欢呼雀跃,喊着 “陛下圣明”“秦将军忠勇”“岳将军威武”“谢太保英明”—— 这是他心中最期盼的画面,也是大吴最该有的模样。

宫灯的光透过薄帐,落在萧栎的脸上,他的嘴角带着一丝安心的笑意。他知道,这个梦不会太远 —— 有谢渊、秦飞、岳谦这样的忠良在,有他们 “承前志、护社稷” 的信念在,大吴的江山,定会稳固如磐;大吴的百姓,定会安居乐业。

片尾

夜色中的奉天殿,宫灯仍亮着,案上的《秦飞募兵疏》还摊开着,疏尾的 “准奏” 二字在灯光下泛着墨光。殿外传来巡逻侍卫的脚步声,轻得像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 他们不知道,这份疏卷,承载着大吴淮河防务的希望,承载着忠良相承的信念。

萧栎走到窗边,望向北方,那里是京师的方向,是谢渊的方向;望向东方,那里是淮河的方向,是秦飞、岳谦的方向。他在心中默念:“谢太保,秦飞、岳谦已赴淮河,你在京师可安心;秦飞、岳谦,朕在南京等着你们的捷报,等着淮河稳固的消息。” 夜风卷着他的声音,飘向远方,像一道跨越山河的承诺,落在安定门的城楼上,落在淮河的岸边,也落在每一个为大吴社稷奔走的忠良心中。

卷尾语

大吴成武帝览秦飞募兵疏半日,非仅 “准一疏、定防务” 之事,实为 “明忠奸、承遗志、固联防” 的关键转折。从览疏知淮河危局,到忆谢渊、岳谦安定门旧情;从察李嵩党羽阻挠之奸,到赞秦飞对策周全之智;从赐剑托防务,到梦淮河稳固之景,萧栎之心路,映照着大吴危局下 “忠良相承” 的重要性 —— 谢渊之谋为 “纲”,秦飞之勇为 “目”,岳谦之威为 “势”,三者相合,方能破奸佞、固防务、安社稷。

此疏之准,有三重意义:其一,定淮河防务,补大吴 “南北联防” 之缺,阻瓦剌南下之路;其二,显忠良之勇,证秦飞能承谢渊之志、岳谦能续边军之威,为后续北伐埋下根基;其三,斥奸佞之谋,查抄李嵩门生粮饷、暂停陈忠、张文职务,为清剿旧党迈出关键一步。

然危局仍在:瓦剌未退,淮河防务尚需时日稳固;京师粮饷仍紧,谢渊死守压力未减;李嵩党羽虽受打击,却仍藏于朝堂,伺机作乱。成武帝之托,非仅托淮河防务,更托 “忠良相承” 之念 —— 谢渊护京师、秦飞守淮河、岳谦助军务,君臣同心,上下协力,方能不负列祖列宗之托,不负天下百姓之望,让大吴的社稷,在风雨中愈发稳固。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大明1937 林岚秦小雅 不要啊棺人 王妃太彪悍:爷,休书拿来!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逍遥人生 兰香缘 大宋游侠 恶灵龙骑 重生八八年 异度 超级电力强国 风痕篇:丑陋王爷穿越妃 容少的下堂妻 洪荒之孔宣传 暖床王爷丑颜妃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狼行三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禁地猎人 特战雇佣兵 北美大唐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王牌佣兵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韩娱之梦幻少时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大楚武信君 寒门状元路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衣冠谋冢 道藏辑要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