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武神主宰 带着农场混异界 我的公公叫康熙 三国之至尊系统 我的老婆是土匪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谍影无声 逍遥太子爷 亮剑之独立大队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94章 一爻点破千重险,半语惊醒万里身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稗史?都城轶事》载:“成武三年冬,太保谢渊以军政繁剧,兼旧党构陷日紧,心积忧闷,乃微服出府,至德胜门城根散心。遇一卖卜老卒,布幡书‘观梅断易’,渊试卜仕途,老卒掷卦叹曰:‘功高震主者,需持满戒盈,否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渊默然掷银而去,归府后竟日不食,沉思应对之策。”

此遇卜之事,非仅 “江湖占问”,实为谢渊 “在功高与避祸、担当与自保间的深度自省”—— 老卒一语点破政治危局,旧党暗布罗网显官场之险,谢渊默然不语藏内心之挣扎。今循谢渊行踪,详述其微服两时辰内的所见所感、心理博弈,兼及旧党构陷之隐情,以呈 “孤臣在权欲漩涡中的清醒与坚守”。

微服潜行避紫宸,城根寒市见风尘。

一爻点破千重险,半语惊醒万里身。

功似丘山终累主,权如利刃易伤臣。

默然掷银归府去,独对孤灯思未伸。

谢渊换了一身青布直裰,头戴毡帽,将那枚象征太保身份的玉带束在怀中,只带着一名心腹亲兵,从府后门悄然而出。街面上行人稀疏,风卷着尘土掠过脸颊,带着几分凛冽。他没有乘车,只沿着街边缓步而行,目光扫过两侧的店铺 —— 粮店的伙计正搬着陈米上秤,布庄的掌柜对着账本唉声叹气,杂货铺前几个流民缩在墙角,捧着破碗瑟瑟发抖。

“大人,咱们这是往哪里去?” 亲兵低声问。谢渊摆了摆手:“随便走走,看看市井实情。” 他心中积郁多日 —— 前日吏部核查边军粮饷,发现宣府卫上月粮米中掺了三成沙土,追查下去竟牵扯出户部主事与粮商勾结,而那主事正是李嵩的门生;昨日玄夜卫递来密报,说诏狱署提督徐靖私自释放了三名石迁旧党,理由是 “查无实据”,秦飞欲弹劾,却被理刑院以 “越权” 驳回。官官相护,层层包庇,旧党势力盘根错节,而自己虽掌军政,却如履薄冰。

行至德胜门城根,喧嚣渐歇。城墙下倚着不少流民,还有几个挑着担子的小商贩,在寒风中缩着脖子叫卖。谢渊的目光落在城墙的砖缝上 —— 那里还留着当年瓦剌大军攻城时的箭痕,有的砖面被炮火熏得发黑,像一道道丑陋的伤疤。他曾在这里率领士兵死守七日七夜,左臂中箭仍不肯下城楼,那时心中只有 “守住京师” 的执念,从未想过战后会陷入这般复杂的政治漩涡。

墙角处,一名老者正蹲在地上摆弄着卦签,面前铺着一块破旧的布幡,写着 “观梅断易,趋吉避凶” 六个褪色的大字。老者须发皆白,脸上刻满皱纹,左手缺了两根手指,右手握着一枚龟甲,指节粗大,布满老茧 —— 看这手型,不像是常年卖卜的江湖人,倒像是行伍出身。

谢渊停下脚步。亲兵低声道:“大人,江湖卜算多是骗人的把戏,不必理会。” 谢渊却摇了摇头 —— 他并非信卜,只是连日烦忧,想找个由头排遣,况且这老者身上的军人气息,让他生出几分亲切感。他走上前,蹲在老者对面:“老丈,卜一卦。”

老者抬眼打量他,目光浑浊却锐利,扫过他的毡帽、青布直裰,最后落在他的手上 —— 谢渊虽换了便服,但常年握笔、执剑,掌心的老茧与指节的痕迹,绝非普通百姓所有。老者没多问,只将龟甲递过来:“客官,掷三次。” 谢渊接过龟甲,入手冰凉,他深吸一口气,将龟甲晃了晃,猛地掷在地上。

卦签落地,排成一列。老者俯身细看,眉头渐渐皱起,拿起一根刻着 “亢龙” 的卦签,叹了口气:“客官,此卦乃‘亢龙有悔’,主功高震主,易遭猜忌。” 谢渊的心猛地一沉 —— 这话正戳中他的痛处。他强作镇定:“老丈何出此言?”

老者放下卦签,指了指德胜门的城楼:“当年瓦剌攻城,老夫就在这城楼上扛过火药桶,亲眼见过谢太保率军死守。那时全城百姓都说,谢太保是救星;可如今呢?老夫昨日在茶馆听吏部的人闲聊,说谢太保‘手握重兵,恐非池中之物’,还说理刑院正在查他‘德胜门大捷时冒领战功’的事。” 谢渊的指尖猛地攥紧 —— 理刑院查 “冒领战功” 之事,他竟一无所知,显然是旧党暗中操作,想打他个措手不及。

“你怎么知道我问的是谢太保?” 谢渊的声音有些沙哑。老者笑了笑,露出缺了两颗牙的牙床:“客官虽穿便服,却有官威;看这城墙的眼神,带着几分眷恋与忧虑,除了谢太保,还有谁会对这德胜门有如此深的感情?”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老夫是永乐年间的老兵,跟着元兴帝打过靖难之役,见过太多‘鸟尽弓藏’的事 —— 当年随帝出征的将领,十个有八个没得善终,皆是因‘功高震主’四字。”

谢渊沉默了。老者的话像一把锤子,敲在他的心上。他想起元兴帝实录中记载的 —— 靖难之役后,元兴帝以 “谋逆” 罪处死了七位战功卓着的将领,其中就有当年率军攻破南京城门的都督佥事,理由竟是 “其功盖主,恐难驾驭”。而如今,自己的处境比那些将领更险:旧党在朝中散布流言,宗室在旁窥伺,连萧栎看他的眼神,也渐渐少了当年的信任,多了几分审视。

“那依老丈之见,当如何应对?” 谢渊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老者拿起那根 “亢龙” 卦签,在地上写了八个字:“持满戒盈,急流勇退”。“谢太保掌军政、管监察,权倾朝野,这是‘满’;德胜门大捷,功盖天下,这是‘盈’。” 老者解释道,“若不收敛锋芒,早晚会引火烧身。老夫建议,太保当自请辞去部分职权,再将子弟送离京师,以示‘无争权之心’,或许还能保全身家。”

谢渊的心猛地一揪。辞去职权?他怎能甘心?边防未固,瓦剌仍在边境虎视眈眈;旧党未除,官场腐败日益严重;京师百姓还在为粮米掺沙、赋税过重而怨声载道 —— 这些事,哪一件离得了他?可若不辞去职权,真要落得 “鸟尽弓藏” 的下场,不仅自身难保,还会连累亲信,甚至动摇社稷根基。

就在此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几名身着皂衣的差役正驱赶流民,其中一名差役一脚踢翻了一个流民的破碗,骂道:“瞎了你的狗眼!敢挡李大人的路!” 谢渊抬头望去,只见一顶八抬大轿从街尽头而来,轿前的牌子写着 “吏部尚书”—— 正是李嵩。

轿帘掀开一角,李嵩的侧脸露了出来,他目光扫过城根,看到谢渊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便放下了轿帘。谢渊的心沉了下去 —— 李嵩显然认出了他,即便他换了便服。若李嵩借此散布 “谢渊微服私访,勾结江湖术士,图谋不轨” 的流言,后果不堪设想。

老者也看到了李嵩的轿子,低声对谢渊说:“客官快走吧,李大人与谢太保素来不和,被他撞见可不是好事。” 谢渊点了点头,从怀中摸出一块碎银,放在老者面前。老者却推了回去:“老夫当年在德胜门受过谢太保的恩惠 —— 那时粮草短缺,是太保下令将自己的口粮分给士兵和流民,老夫才能活到今天。这卦,分文不取。”

谢渊没有再推让,只是深深地看了老者一眼,便起身与亲兵匆匆离开。走了一段路,他回头望去,只见老者仍蹲在墙角,摆弄着卦签,而李嵩的轿子已经远去,只留下一串杂乱的脚印。他的心乱如麻 —— 老者的话、李嵩的眼神、旧党的构陷、萧栎的猜忌,像一张网,将他紧紧困住。

“大人,李尚书刚才好像认出您了。” 亲兵担忧地说。谢渊 “嗯” 了一声:“他若想构陷,总会找到借口。” 他想起昨日秦飞递来的密报 —— 李嵩暗中授意吏部侍郎张文,将宣府卫粮米掺沙案的责任推给兵部,理由是 “兵部监管不力”。而刑部尚书马昂与李嵩交好,竟也默认了这一说法,迟迟不将案件移交御史台核查。官官相护,层层包庇,他这个御史大夫,竟连查案的权力都被架空了。

行至一条僻静的小巷,谢渊停下脚步,对亲兵说:“你即刻去玄夜卫北司,让秦飞秘密核查理刑院‘查谢太保冒领战功’之事,务必找到是谁在背后主使;再让他盯着李嵩的动向,看他今日去城根做什么。” 亲兵领命:“属下遵旨!” 看着亲兵离去的背影,谢渊靠在墙上,闭上眼睛 —— 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仿佛肩上的军政大权、监察重任,都变成了沉重的枷锁。

他沿着小巷缓步而行,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老者的话:“持满戒盈,急流勇退”。可他真的能退吗?他想起德胜门守城时,一名年仅十五岁的小兵对他说:“谢大人,我爹娘都死在瓦剌人手里,我要跟着您杀胡虏,守京师!” 那小兵最后死在了城楼上,手里还紧握着一把断刀。他想起上个月去宣府卫巡查,一名老妇人拉着他的手说:“谢大人,粮米里的沙土太多,我孙儿吃了拉了三天肚子,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 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闪过,让他无法放弃肩上的责任。

可若不退,又该如何应对?他想起元兴帝时的宋濂 —— 宋濂辅佐元兴帝整饬吏治、发展生产,功劳卓着,却因 “权过重” 被旧党构陷,最终下狱处死。而自己现在的权力比宋濂更大,旧党的构陷也更猛烈,萧栎的猜忌也更深,若不采取措施,宋濂的悲剧很可能在他身上重演。

走到巷口,他看到一家茶馆,便走了进去。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茶。邻桌的两名书生正在闲聊,其中一名书生说:“听说了吗?理刑院正在查谢太保德胜门大捷时的战功,说他‘虚报杀敌人数,冒领赏赐’。” 另一名书生道:“不会吧?谢太保可是忠臣啊!” 那名书生冷笑一声:“忠臣?功高震主就是罪!当年的宋濂不也是忠臣?还不是被处死了?”

谢渊端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流言已经传到了市井之中,可见旧党散布流言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他想起昨日在朝堂上,萧栎问他:“宣府卫粮米掺沙之事,兵部为何监管不力?” 当时他还以为萧栎只是正常问责,现在想来,很可能是李嵩等人在萧栎面前说了什么,让萧栎对他产生了怀疑。

他放下茶杯,起身离开茶馆。走到街上,风更紧了,吹得他的毡帽都有些歪斜。他抬手扶正毡帽,目光落在远处的兵部衙门 —— 那里的灯火常年不熄,无数军政文书需要他批阅,无数边防事务需要他调度。他想起自己的誓言:“此生必守大吴江山,护黎民百姓。” 这个誓言,他不能违背。

可 “持满戒盈” 的道理,他也不能不放在心上。或许,他可以辞去御史大夫之职,只保留兵部尚书和太保衔,这样既可以避开 “专权” 的嫌疑,又能继续掌管军政,守护边防。同时,他可以将儿子送往宣府卫参军,让他远离京师的政治漩涡,也向萧栎表明 “无争权之心”。

回到府中,谢渊径直走进书房。案上还放着宣府卫粮米掺沙案的卷宗,以及秦飞递来的密报。他坐下,拿起卷宗,仔细翻阅 —— 卷宗中记载,粮商与户部主事勾结,将沙土掺入粮米中,从中牟利,涉及金额达白银万两。而户部尚书刘焕对此竟 “毫不知情”,显然是在包庇下属。

他拿起笔,写下《请辞御史大夫疏》,在疏中写道:“臣久掌监察,恐招物议,愿辞此职,专司兵部,以尽守土之责。” 写完后,他又写下《荐子从军疏》,建议将儿子送往宣府卫,“历练军务,为国效力”。看着这两份疏奏,他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 辞去御史大夫之职,虽失去了监察百官的权力,但也避开了旧党的 “专权” 构陷;荐子从军,既显 “无争权之心”,又能让儿子在边防历练,将来或许能为国家出力。

就在此时,亲兵进来禀报:“大人,秦指挥使来了,说有紧急事要禀报。” 谢渊点头:“让他进来。” 秦飞躬身入内,递上一份密报:“大人,属下查明,理刑院查‘冒领战功’之事,是李嵩授意理刑院左佥都御史所为;另外,属下发现李嵩今日去城根,是与诏狱署提督徐靖密会,两人在轿中交谈了约一炷香时间,具体内容不详,但徐靖随后便释放了三名石迁旧党。”

谢渊看完密报,眉头紧锁。李嵩与徐靖勾结,释放旧党,又授意理刑院构陷他,显然是想里应外合,将他扳倒。而户部尚书刘焕包庇下属,刑部尚书马昂拖延查案,旧党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六部和特务机构,形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

“秦飞,你即刻将李嵩与徐靖密会之事,以及宣府卫粮米掺沙案中户部主事的罪证,整理成卷宗,明日一早递交给陛下。” 谢渊沉声道,“另外,你派人密切监视徐靖和那三名释放的旧党,若他们有异动,立刻拿下。” 秦飞躬身:“属下遵旨!”

待秦飞走后,谢渊拿起《请辞御史大夫疏》和《荐子从军疏》,又仔细看了一遍。他知道,这两份疏奏递上去后,萧栎或许会对他放下一些猜忌,但旧党的构陷绝不会停止。他必须在辞去御史大夫之职前,将李嵩、徐靖等人的罪证呈给萧栎,至少扳倒几个旧党核心人物,为自己、也为社稷清除一些障碍。

他走到窗前,推开窗,寒风灌进来,却吹得他神清气爽。他想起城根卖卜的老卒,想起老者说的 “持满戒盈”,也想起自己的誓言。他知道,自己不能急流勇退,只能 “持满戒盈” 地坚守 —— 辞去部分职权以避嫌,同时坚守军政岗位以尽责,在避祸与担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烛火摇曳,映着他的身影,在寂静的书房中,显得格外坚定。

片尾

深夜的谢府书房,烛火被窗缝漏进的夜风吹得微微摇曳,将谢渊伏案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在堆满卷宗的墙壁上。他握着狼毫的手沉稳有力,将李嵩收受赃银的账册、徐靖释放旧党的供词、张文篡改的考核记录一一誊抄整理,墨痕透纸,似要将这些官场龌龊连同自己的愤懑一同刻进竹简。

案头那枚从城根卦摊带回的铜钱,被他随手压在卷宗一角,铜锈斑驳的表面,映着烛火的微光,也映着他眼底的坚定 —— 老卒 “持满戒盈” 的告诫犹在耳畔,德胜门守城时小兵挡箭的身影、粮店前百姓攥着掺沙糙米的颤抖双手,更在心头灼烧。他清楚,“持满” 不是退缩,“戒盈” 不是弃责,而是在权欲的漩涡中守住本心,在构陷的暗箭下护牢社稷。

天快亮时,厚厚一叠罪证卷宗终于整理完毕,与《请辞御史大夫疏》《荐子从军疏》并排放置 —— 后者是他连夜追加的奏疏,愿将长子派往宣府卫戍边,以明 “无谋私之心、有守土之志”。

他走到书架前,抽出《元兴帝实录》,指尖抚过 “靖难后诸将多以‘权重’见诛” 的记载,心中五味杂陈:那些曾为大吴浴血的将领,并非无忠,而是不懂 “权高则让、功盛则谦”;他既不能学其刚愎,更不能效其退缩。合上书时,晨光已从窗棂缝隙挤入,在案上投下一道金线。

“大人,秦指挥使已在府外等候,随时可入宫奏事。” 亲兵轻声禀报。谢渊点头,抬手整了整青黑色的兵部尚书官袍 —— 褪去御史大夫的绯色印绶,肩头似轻了几分,心中却更沉了几分。他抱起卷宗与疏奏,大步走出书房,府外的晨光洒在他身上,将鬓角的几缕白发染成金芒。望向奉天殿的方向,他知道今日朝堂必有一场恶斗,但握着卷宗的手,再无半分犹豫。

卷尾语

谢渊城根遇卜之事,看似江湖偶逢,实则是大吴官场权力博弈的微观缩影,更是其个人政治生涯的关键抉择。从微服察舆情见吏治之腐,到卜得 “亢龙有悔” 悟权位之危;从拒 “避权远谤” 之劝守社稷之责,到以 “辞御史、荐子戍边” 行 “持满戒盈” 之智,谢渊之心路,始终在 “自保” 与 “守责” 的撕扯中向 “大义” 倾斜,在 “权欲” 与 “初心” 的较量中为 “苍生” 立脚。

后世读《大吴名臣传》载此段往事,多赞谢渊 “能进能退,知权知责”。实则其核心不过 “初心未改” 四字:城根老卒的告诫是 “术”,德胜门守城的誓言是 “道”,术为道用,方得始终。而那句 “功高震主者,需持满戒盈”,也超越了个人际遇,成为大吴官场的传世箴言 —— 它告诫所有握权者:权位如登高,愈往上愈需谨慎;功勋如积薪,愈堆高愈需留白。唯有以 “社稷” 为顶、以 “黎民” 为基,方能在权力的山巅站稳脚跟,不堕 “亢龙有悔” 之境。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大明1937 林岚秦小雅 不要啊棺人 王妃太彪悍:爷,休书拿来!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逍遥人生 兰香缘 大宋游侠 恶灵龙骑 重生八八年 异度 超级电力强国 风痕篇:丑陋王爷穿越妃 容少的下堂妻 洪荒之孔宣传 暖床王爷丑颜妃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狼行三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禁地猎人 特战雇佣兵 北美大唐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王牌佣兵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韩娱之梦幻少时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岂独无故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高门庶子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