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首页 >> 我在古代当镇令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护心 花豹突击队 带着农场混异界 红色帝国1924 三国军神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猎天争锋 朕,君临天下! 皇朝夜行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7章 陈峰再引黄金粮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水稻插秧后的第十日,开平镇西头的水田已泛起粼粼绿意。陈峰蹲在田埂上,用指尖拨弄着秧苗根部的淤泥,忽见远处尘头起处,几个汉子扛着半人高的秸秆匆匆赶来,领头的正是常来帮忙的猎户赵大。

“大人!”赵大老远就扯着嗓子喊,肩头的秸秆随着步子晃悠,“山里头新砍的玉米杆子,您看看中不中用?”

陈峰起身迎上去,接过秸秆细看。这是他半月前托人从南边带回的玉米植株,秸秆粗如儿臂,叶脉间还带着未干的汁液。他指尖划过干枯的玉米棒痕迹,对围拢过来的乡亲们扬声道:“都瞧好了,这就是玉米。秆子能喂牲口,棒子里头的籽粒,磨成面能蒸窝头,煮成粥比粟米还稠乎。”

人群里响起啧啧称奇声。张屠户家的婆娘踮着脚瞅:“大人,这玩意儿长得跟高粱似的,咋结粮食?”

“结在秆子中间呢。”陈峰指节敲了敲秸秆中部的疤痕,“一株能结一两个棒子,每个棒子能扒出半升籽粒。咱算笔账——”他蹲下身,用锄头在泥地上划道道,“每亩地撒粟米种三升,收粮一石五;要是种玉米,每亩撒种一升,收粮能有三石!”

“三石?”老丈的拐杖“咚”地杵在地上,浑浊的眼睛瞪得溜圆,“大人,您可别诓俺们,哪有庄稼能打这么多粮食?”

“是不是诓人,种一季就知道了。”陈峰起身拍了拍裤腿,指向水田旁的旱田,“这块地去年收粟米,每亩才一石二。我已让王老实老爹算过,玉米喜肥耐旱,咱开平镇的沙土正合适。”

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倒出一把金黄色的颗粒。玉米粒比稻种大上数倍,表面光滑如琥珀。“这是俺从江南粮商手里换来的‘金皇后’种,出芽率高,棒子也大。现在教你们第一步——浸种。”

他示意随从端来木盆,将玉米粒倒入温水:“浸十二个时辰,捞出来晾半干,能让芽儿长得齐整。记住,水要温乎,别用井里刚打上来的冰水,容易冻坏了种。”

赵大凑上前捏起一粒:“大人,这玩意儿咋种?跟粟米一样撒地里就行?”

“不一样。”陈峰从袖中摸出把骨尺,在地上量出两尺见方的格子,“玉米要间作,株距一尺五,行距两尺。这样通风透光,棒子才能长得饱满。”他拔出腰间短匕,在土块上刻出深浅:“坑要挖三寸深,底下撒把草木灰当底肥,再丢两粒种子,盖土的时候别压太实,不然芽儿顶不出来。”

次日清晨,陈峰带着十几个青壮汉子来到试验田。他蹲在田头,将浸好的玉米种摊在油布上晾晒,阳光透过籽粒,映出琥珀色的光晕。

“石头,你过来。”陈峰招招手,递过一把小铲子,“按昨天画的格子挖坑,记着坑底要平,别留硬土块。”

石头抡起铲子就挖,没两下就把坑刨得跟碗口似的。陈峰按住他的手腕:“慢着!坑深三寸就行,你这都快半尺了,种子下地得费劲儿往上钻。”他夺过铲子,手腕翻转,铲刃贴着地皮斜插下去,手腕轻转,带出个规整的圆坑,“看好了,像切豆腐似的,别把底下的土翻上来。”

旁边的李老汉蹲在地上搓着手:“大人,俺们一辈子种粟米,都是撒了种就拿耱耙搂一遍,哪讲究这些?”

“粟米秆子细,密植也能长。”陈峰捡起粒种子,用指甲在芽眼处掐了掐,“玉米秆粗,挨太近了争养分。你看这芽眼,得朝上放,不然根须容易长歪。”他示范着将种子放入坑中,覆盖上细土,“盖土别超过两指厚,天旱就稍微踩实点,保墒。”

日头升到头顶时,半亩地才种了不到一半。石头直起腰捶背:“大人,这比插秧还费事儿,怪不得能打那么多粮食。”

“想多收粮,就得下细功夫。”陈峰抹去额头的汗,指着远处的山坳,“等这季玉米收了,咱就把那片荒坡也开出来。王老实老爹说,玉米秸秆能编席子,棒子芯能烧火,浑身都是宝。”

正说着,田埂外传来喧哗声。陈峰抬头,见十几个老汉抱着陶罐往地里走,领头的张老丈扯着嗓子喊:“大人,俺们熬了麦仁粥,您跟娃们垫垫肚子!”

金黄的粥盛在粗瓷碗里,陈峰喝了两口就蹲回坑边。他拿起根树枝在地上画圈:“等苗长到巴掌高,得间苗,每坑只留一棵壮的。再过些日子,要追两次肥——”他突然停住话头,看向田埂下的阴影处。

只见三五个光屁股娃娃趴在那儿,手里攥着刚刨出来的玉米种往嘴里塞。陈峰放下碗走过去,从一个娃娃手里拿下种子:“这生的可不能吃,等秋天熟了,大人给你们烤玉米棒子吃,比烤红薯还香。”

娃娃们嘬着手指傻笑,露出的牙床上还沾着泥土。陈峰摸了摸领头那个的脑袋,忽然提高声音对众人道:“都听着!这玉米种金贵,谁家要是缺粮,先到镇衙领粟米,敢偷挖种子的,罚他给秧田挑一个月水!”

入夏后的开平镇暑气蒸腾,试验田的玉米秆已长得比人高。陈峰穿着短褂在田垄间穿行,拨开层层叠叠的叶片,露出半尺长的玉米棒子,嫩绿色的苞叶间渗出乳白的浆液。

“大人,这棒子咋还没黄?”赵大扒开一个苞叶,露出排列整齐的嫩粒。

“得等浆水变硬才行。”陈峰掐了粒玉米,浆液溅在指甲上,“再等半个月,苞叶发黄了就能收。记住,收的时候要留着秆子,晒干了能喂牲口。”

他转身时,衣角勾住了玉米须,扯下一缕金黄的丝穗。身后忽然传来窸窣声,陈峰猛地回头,只见张屠户家的小子猫着腰往田外跑,怀里鼓鼓囊囊的。

“站住!”陈峰几步追上去,从娃怀里掏出个带泥的玉米棒子,“偷掰棒子做啥?”

小子吓得直哭,抽抽噎噎地说:“俺娘说……想看看这金疙瘩咋长的……”

陈峰叹了口气,蹲下身替他擦掉眼泪:“想看跟大人说,别偷掰。这棒子还没熟,掰了就浪费了。”他从地里挑了个最饱满的棒子递过去,“拿回家让你娘煮了吃,嫩玉米芯甜着呢。”

三日后,收玉米的日子到了。陈峰站在田埂上敲响铜锣,乡亲们扛着箩筐涌进地里,惊飞了几只在秸秆间啄食的麻雀。

“都轻着点掰!”王老实拄着拐杖指挥,“棒子底下有个蒂,左右拧着掰,别把秆子拽断了。”

石头掰下一个棒子,掂量着足有斤把重:“乖乖,这一个棒子能顶半升粟米!”他剥开苞叶,露出金黄的籽粒,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陈峰看着堆满田埂的玉米棒子,眼角的皱纹都笑开了:“都别光看,赶紧往打谷场运。记住,棒子先堆起来捂三天,让籽粒更饱满。”

三日后的正午,郡王府的晒谷场上人声鼎沸。陈峰亲自掌秤,王老实蹲在一旁记录:“赵大,三亩二分地,收棒子八百七十斤!”

“张老丈,两亩七分地,收棒子七百二十斤!”

算盘珠子打得飞快,王老实忽然把算盘一推,胡子都抖了起来:“大人!按这数算,每亩能收二百六十斤籽粒,碾成面能有二石三斗!”

人群霎时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老丈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过来,抓起一把玉米粒放在手心里搓着:“老天爷……三石……真有三石啊……”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滑落,滴在金黄的谷粒上。

陈峰看着乡亲们捧着玉米棒子笑出泪的模样,忽然想起三年前被贬至此,看到的是饿殍遍野、流民塞途。他抬手擦了擦眼,声音有些发哑:“都别傻乐了,赶紧把好种子挑出来,明年开春,咱要让开平镇的山山峁峁,都长成这青纱帐!”

夕阳西下时,郡王府的粮仓前排起了长队。陈峰站在台阶上,看着百姓们用陶罐、布兜装着新收的玉米,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轻响。他回头,见小女儿抱着个玉米棒子跑过来,金黄的须穗缠在她发间:“爹爹,这个能磨成黄窝头吗?比粟米的甜!”

开平镇的暮秋总带着股萧瑟,陈峰披着玄色大氅立在郡王府的檐下,看随从将最后一篓新收的玉米搬进粮仓。金黄的籽粒顺着竹筐缝隙漏下,在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声响,却勾不起他半分笑意——方才与商队掌柜闲谈,得知南边一担上好的龙井能换十石粟米,这让他摩挲着腰间佩玉的手指骤然收紧。

“大人,前几日您托人从江南带的茶种到了。”小厮抱着个油纸包小跑过来,纸包边缘渗着湿痕,隐约能看见几株裹着湿泥的茶苗。

陈峰接过纸包,指尖触到微凉的湿土,忽然想起三年前在京城翰林院,同僚曾用青瓷盏泡过西湖龙井,茶汤清碧如春水,入口回甘。可眼下这开平镇,百姓喝的是带着土腥味的粗茶,甚至连茶是什么都没见过。他蹲下身拨开湿泥,见茶苗根部裹着红泥,嫩叶却已有些打蔫:“快,拿去后院那口老井旁,按我画的图样挖个土坑!”

后院的老槐树落了满地黄叶,陈峰蹲在坑边,用竹片刮去茶苗根部结块的红泥。王老实拄着拐杖凑过来,盯着那巴掌大的嫩叶直皱眉:“大人,这玩意儿看着比稻秧还娇贵,能在咱这沙土里活?”

“江南茶农说,茶树喜酸土,怕涝又怕旱。”陈峰将腐叶土拌进坑底,“咱这儿的土偏碱,得用腐叶、草木灰调一调。坑要挖两尺深,底下垫碎石子疏水……”他忽然停住话头,见石头抱着块磨盘大的青石走来,“哎哎,碎石子!不是让你去捡鸡蛋大的石头吗?”

石头把青石往地上一放,震得落叶纷飞:“大人,咱这儿哪有碎石子?这青石敲碎了不就行?”

陈峰看着他手里的铁镐,哭笑不得:“茶树根系浅,碎石子是为了渗水,不是让你砸地基!去,把厨房门口那筐煤渣筛一筛,细的拿来用。”

三日后,五株茶苗歪歪扭扭地栽进了土坑。陈峰每日清晨都要亲自浇水,见叶片还是耷拉着,急得在院里团团转。小厮见状,悄声道:“大人,前儿路过西市,见有个卖竹器的老汉,说是从江南来的,兴许懂些门道?”

月上柳梢时,陈峰揣着包刚炒的瓜子,摸到了西市尽头的竹棚。老汉正就着油灯编竹筛,见郡王爷突然到访,惊得把竹篾扎进了手指。

“老丈莫慌,我来跟您讨教些种茶的事儿。”陈峰递过瓜子,指着墙角的竹匾,“这是晒茶叶用的吧?”

老汉舔了舔伤口,眼里闪过讶异:“大人咋知道?俺老家在徽州,祖祖辈辈种茶。可这北边……”他摇摇头,“当年俺带茶种北上,走不到雁门关就全冻坏了。”

陈峰从袖中摸出张纸,上面画着茶树的根系图:“江南茶农说,茶树要依山势种,咱开平镇没山,能不能用土堆个坡?还有这施肥,是用羊粪还是豆饼?”

老汉盯着图纸,手指在油灯下抖了抖:“大人真想种茶?这玩意儿金贵着呢——春天要摘‘明前芽’,夏天得防虫,秋天要培土,冬天得拿茅草裹根。最要紧的是水,不能用井水,得接雨水,不然茶汤就带土腥味。”

“雨水?”陈峰想起后院那口老井,“开平镇十年九旱,上哪儿接雨水?”

老汉从床底拖出个半人高的竹桶:“俺老家都用这‘承露桶’,桶底铺木炭,上面蒙细纱,接了雨水澄三天才能浇茶。”他见陈峰听得入神,又从箱底翻出个茶饼,“您瞧,这是俺爹炒的祁红,杀青要翻三十六下,揉捻得像搓麻绳……”

半月后,陈峰在后院搭起了竹棚,墙角码着七八个承露桶。石头抱着陶罐往桶里倒雨水,嘀咕道:“大人,咱喝水都省着,您拿雨水浇苗?”

“茶树喝了井水,叶子会发苦。”陈峰用竹片拨开茶苗根部的腐叶土,见新抽的嫩芽泛着嫩红,“快,把那锅炒粟米的铁锅刷干净,今日学炒茶。”

王老实拄着拐杖蹲在灶台边,看陈峰往灶里塞松枝:“大人,炒茶得用枣木柴,火匀和。”

“咱这儿只有松枝。”陈峰挽起袖子,将铁锅烧得发白,抓起一把鲜叶扔进去。叶片“滋啦”一声冒起青烟,焦糊味瞬间弥漫开来。

“哎呦!”老汉抢过木铲翻炒,“得先热锅凉油,不,是热锅擦茶油!您这火太急了,要像煨鸡汤似的,文火!”

陈峰抹了把脸,指腹蹭上黑灰。他盯着老汉手腕翻转的动作,看鲜叶在铁锅里打卷变色,渐渐渗出油亮的光泽。“这是‘杀青’,得把水汽炒掉。”老汉抓起一把茶叶搓揉,“揉捻要像搓棉线,得让茶汁渗出来,将来泡着才有色。”

直到月上中天,竹棚里才飘出一缕若有似无的茶香。陈峰捧着粗瓷碗,看茶汤黄绿透亮,呷了一口,苦涩过后竟泛起回甘。石头在一旁砸着嘴:“嘿,比煮树叶强多了!就是费劲儿,炒一锅茶得忙半夜。”

“忙得值。”陈峰望着茶苗上的露珠,“等明年开春,咱先教镇上的婆娘采芽,再搭个炒茶灶。王老爹说,徽州的茶娘靠炒茶就能换丝绸,咱开平镇的闺女,将来也能坐在屋里挣钱。”

隆冬的开平镇飘起鹅毛大雪,陈峰裹着棉被在茶棚里守夜,看承露桶上结了层薄冰。小厮抱着陶罐跑进来:“大人,北境的商队在镇口歇脚,领头的要见您!”

正堂里,胡商搓着冻红的鼻子,盯着桌上的茶盏发愣:“郡王殿下,这……这是江南的碧螺春?”

“算是吧。”陈峰推过一碟炒玉米,“去年试种的茶苗,炒得不好,见笑了。”

胡商呷了口茶,突然站起身:“殿下!这茶虽比不得龙井,但香气清正,我愿用十匹胡麻换您五斤!不,二十匹!”

陈峰握着茶盏的手指一顿。窗外的雪粒子打在窗棂上沙沙作响,他想起白日里看见张屠户家的闺女,正用冻裂的手搓着玉米秸秆。

“换可以。”陈峰推开窗,让雪光映亮茶盏,“但我有个条件——你得带两个江南茶商来,看看咱开平镇的地,能不能种出更好的茶。”

胡商走后,陈峰在茶棚里踱了半夜。他蹲在茶苗旁,用手焐着冻硬的泥土,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轻响。回头见小女儿抱着个陶壶,壶嘴冒着热气:“爹爹,这是王老爹教我煨的姜茶,您暖暖手。”

茶汤入喉时,陈峰看见茶苗根部的腐叶下,竟冒出了一点嫩红。他忽然想起老汉说过,茶树要三年才成材,可这开平镇的百姓,等得起三年吗?

转年清明,茶棚里的五株茶树抽出了新芽。陈峰天不亮就带着几个婆娘蹲在棚下,手里捏着绣花针般的小竹片:“看好了,要采‘一芽一叶’,就是顶尖这芽,带着底下一片嫩叶,不能用指甲掐,要轻轻提下来。”

张屠户家的闺女笨手笨脚,掐断了好几根芽尖。陈峰拿过她掌心的嫩叶,放在鼻尖轻嗅:“你看,芽尖带绒毛,这是好茶的样子。掐断了伤口会发黑,炒出来就有焦边。”

午后炒茶时,石头往灶里塞了把湿柴,浓烟顿时呛得人咳嗽。陈峰夺过柴火扔出去:“说了要用干松枝!火要像孩儿的屁股,不温不火才行!”他抓起一把鲜叶抛进锅,手腕翻转间,叶片在铁锅里划出翠绿的弧光。

“翻茶要像摇蒲扇,手腕用力,别让叶子贴锅底。”他额头渗出细汗,却顾不上擦,“王老爹说,炒茶分‘青锅、摊晾、辉锅’三道,咱没那么讲究,但至少得炒到叶子卷成条,手一捻就碎。”

黄昏时,第一锅新茶出锅。陈峰摊开手掌,青黑色的茶叶在暮色中泛着油光。他取来粗瓷碗冲泡,见茶汤清亮,叶底舒展如雀舌,忽然想起京城琉璃厂的茶肆,那里的茶盏要配白玉托,而开平镇的百姓,只能用豁了口的陶碗。

“大人,这茶能换多少粟米?”老丈的儿子捧着茶碗,指尖沾着金黄的茶渍。

陈峰望着远处翻耕的田地,那里即将种上第二季玉米。他端起茶碗,看茶叶在水中浮沉:“等秋天商队来了,咱让他们看看,开平镇不光有黄金粮,还有这碧莹莹的‘绿金子’。”

陈峰蹲在茶垄间,捻起一片半老的叶子,对目瞪口呆的茶商说:“明年开春,咱要让这开平镇的山梁,都种上茶树。您瞧着,将来从这里运出去的茶,能香飘整个北境。”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天官赐福 快穿之拆官配计划 血宋 炮灰女配也要被病娇男主强制爱 从良医到良相 雪淞散文随笔集 贴身老师 听说,爱情回来过 在炮灰游戏里极限逃生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雁鸣长空 大神夫人有点萌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忠犬神探 间者 都市之纨绔军医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新现代逍遥录 穿越之极限奇兵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1989红色攻略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红楼:绝世悍将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官路旖旎 超级少皇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大唐躺平王 三藏还俗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英烈传奇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