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首页 >> 我在古代当镇令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公公叫康熙 谍影凌云 三国军神 我真不是亮剑头号特种兵 亮剑之军工系统 锦衣状元 明末逐鹿天下 明末钢铁大亨 朕,君临天下! 明末1625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5章 举办科举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青崖城的硝烟散尽,开平镇的阳光洒在雕花窗棂上,暖融融地笼着书房。陈峰斜倚在紫檀木榻上,手中摩挲着一枚青釉瓷盏,茶水中的叶子清晰可见。案几旁散落着几卷古册,茶香与墨香混在一处,熏得人懒洋洋的。

自从青崖城战役打完后,孟国也老实了许多,他们开始把重心都放在欺负周国头上,这让陈峰很满意,他们欺负周国,周国就会和陈峰关系更加紧密,这样就可以给开平地区带来更大的利益。

“而且随着地盘的增加和整合,陈峰的军队数量迎来了加强,其中火铳兵和火炮兵3万,骑兵3万,步兵12万,共计18万正规部队,还有20万辅助士兵。”

正在想着后续规划的陈峰被门口的声音打乱了思绪。

“主公。”孙师爷掀帘而入,拂尘轻扫袍角,躬身行礼。他眉间隐有忧色,却刻意压着声调,不似往日军师那般雷厉风行,“近日闲来无事,我想跟您说个事?”

陈峰抬眼,突然乐了,你闲来无事,少见啊,那你说说吧...

“洛国陛下虽允王爷自治,但开平地处要冲,若长此无新血入仕,恐难长治。”

等等,等等,说白话,整这个文言文我听着有点费劲,还有最近你怎么个事,说话总是...

额...主公,就是我们,开一科乡试?既可选才,又可以让读书人能看到希望。且……且朝廷那边,也好有个交代。”

陈峰眉心微动。他自领开平郡王印以来,确未动过科举的念头。此地原是边陲苦寒之地,百姓多以耕猎为生,读书人几乎没有,因为饭都吃不饱,哪有条件读书,在这个年代读书可是大户人家才能上的起的,花费很多的。

陈峰想了想,孙师爷所言不无道理青崖城战后虽胜,但战后重建需治吏,若只靠旧部,难免僵化,况且新扩建的几个县也缺少人才,他指尖叩击案几,沉吟道:“洛国律例允郡王自开科场?”

孙师爷此时笑着从袖中抽出一轴黄绢,正是当年圣旨副本:“陛下敕书中有‘因地制宜’四字,王爷既掌军政,举贤之事自可裁度。何况王爷乃武勋封郡王,非文官体系,陛下未必干涉。”

还得是你啊,陈峰指了指对面的孙师爷。

喝完了茶盏中的茶,陈峰也忽觉这闲适日子底下,暗流未止,科举一事,看似选才,实则亦是立威。

开平若自成体系,朝廷那边……他义弟洛成自从在洛国新君登基不到一年,洛国就分裂成东洛和西洛,洛思掌握东,洛成掌握西,而且朝中党争暗涌,若自己在此地开科取士,既显独立,又彰贤名,倒是一步好棋。他倏然起身,瓷盏“叮”地撞在案角:“既如此,半月后开科。

孙师爷,你且拟章程,考场设在郡学,令各县荐举士子。另,考场须设三重门禁,以防滋事。凡考生入闱,必搜身验籍,不可有半分懈怠。”

孙师爷眼底掠过精光,躬身领命:“我这便去调翰林院的旧卷,拟策论题纲。只是……王爷可愿亲临主考?”陈峰望向窗外渐起的夏风,想起青崖城箭雨中的厮杀,忽觉这文墨之争,亦是另一种战场。

他轻笑一声:“自然。本王倒要瞧瞧,这开平的山野里,能出何等人才。”

第二天,开平镇鼓楼敲响九通,告科举令的木牒贴满街巷。消息如野火般燎原,茶馆里霎时沸了。听客们挤在柜台前议论纷纷:“郡王要开科?这可是头一遭!老张家的二小子苦读十年,这下有出头之日了!”

“嘿,听说考场要搜身验籍,比进衙门审犯人还严!莫不是防着咱们边民有异心?”

“怕甚!只要文章过硬,王爷眼皮底下也能摘桂冠!”陈峰立于郡衙高台,俯瞰人潮如蚁。孙师爷已将考场规制细细列明:首日考经义,次日策论,三日为诗赋。

监考官皆由军中亲信与本地耆老混编,防舞弊如防敌军。他瞥见街角有白发老者颤巍巍抄录告示,亦有少年书生在书肆抢购新出的策论范文,心中忽生一丝期待——这开平的荒土上,当真能长出治国之才?筹备科场之事,远比想象中繁琐。

孙师爷率人将郡学旧院清扫一新,廊柱刷漆,窗棂添纱,连地砖都换了防滑的青石。陈峰亲自巡查考场,见孙师爷正与匠人争执考场门的高度:“必须低三寸,便于搜身!”那匠人苦着脸道:“低了门,学子们进出不便啊……”

陈峰摆手笑道:“照你所言,科举重地,宁严勿松,我又不懂,你看着弄就行”又遣人往各县传令荐举士子,文书里特意添了一句:“无论寒门富户,唯才德是举。”

消息传至偏远山村,樵夫之子连夜磨墨,猎户之孙翻出祖辈残卷,连寺院里的抄经僧人都动了心思,将佛偈与儒典对参,誓要一试。三日后,郡学考场外,青衫士子们鱼贯而入。

晨雾未散,考生们顶着酷暑却仍捧着书册默诵。陈峰身披黄色蟒袍,立于朱漆考棚之上。他见队伍中有白发老者拄杖而行,有稚气未褪的少年被挤得踉跄,亦有富家子弟由仆从捧着暖炉相随,各色人等混在一处,倒像一幅众生图。

“王爷,此乃考生名录。”孙师爷递上一册黄纸,上头密密麻麻列着三百余人姓名,籍贯从开平镇到百里外的云溪村皆有。陈峰扫过名录,忽见“林昭”二字,问道:“此子何人?”

“回王爷,乃云溪村林猎户之子。老朽暗访时,闻他白日耕猎,夜则凿壁偷邻家烛光读书,乡里皆称其‘寒窗麒麟’。”孙师爷答。

陈峰眸中微亮,将名录合上:“今日且看这麒麟,能否破壁。”首日考经义。考生入闱后,监考官依规搜身验籍,连砚台都撬开查看是否藏纸。

一考生因怀中揣着母亲缝的护身符被疑作弊,急得面红耳赤,幸得陈峰亲临查看,方知是误。他挥袖令放行,叹道:“科举重才,亦需存人伦。”至午时,考场静得只闻笔尖沙沙声。

陈峰巡至廊下,忽闻一考生踉跄而出,额上冷汗涔涔。孙师爷附耳道:“此人旧疾复发,已送去医馆。”

陈峰点了点头,科举之路,和现代高考也差不多,也有突发疾病,或者紧张过度的晕倒的,于是又马上说道:那个你让大都督从军营里调来些军医,还有通知夫人让家丁们煮些绿豆水免费发放。

忽有衙役来报,考场外一富户之子与寒门书生因座位之争险些动武。陈峰蹙眉出闱,见那富家子仗着家势欲抢占窗边位,而一衣衫褴褛的士子死死护着案几。

窗户边有风,不闷这谁不知道,必须得做到公平公正,此时陈峰厉声道:“科举之地,不分贵贱。若再滋事,逐出考场!”

富家子吓得缩了脖子,那寒门书生却跪地泣道:“王爷开科之恩,草民必以血诚报之!”陈峰挥手命人安抚,心中更觉科举之重——这考场内外,皆是人心试金石。次日策论,题纲为“边郡治乱之策”。

考生们笔下疾书,有论屯田养兵的,有倡修驿道通商的,亦有言以文教化民心的。陈峰立于高处,见一少年书生掷笔长吟:“青崖烽火熄,开平文脉兴。郡王开科诏,寒门有青云!”其声清朗,震得檐下风铃都颤了颤。他记下此子姓名,心道:“好个气韵。”午后,忽有考生举报邻座者暗中传递纸条。陈峰命人搜查,果然在一考生袖中搜出半张写满策论要点的绢纸。那考生跪地求饶,称是家中兄长所迫。陈峰冷声道:“科举舞弊,等同叛国。押入牢狱,三年不得应试!”

此举震得考场鸦雀无声,连笔尖声都愈发谨慎。三日为诗赋,题“秋闱望月”。考生们或吟边塞苍茫,或咏太平盛世。那林昭所赋之诗,却独辟蹊径:“戍楼残雪映书灯,笔锋如剑斩寒星。

今借郡王青云路,愿化春雨润边庭。”陈峰阅罢,拍案而起,惊得孙师爷险些拂尘落地。他命人将诗卷单独呈上,反复吟诵,似见诗中隐有治世之志。放榜那日,郡学门前挤得水泄不通。

百姓们踩着石阶上的霜痕,踮脚望那朱红榜文。三甲之名公示,果有林昭拔得头筹,另有两名老儒入榜。陈峰亲赐宴席于郡衙后堂,金樽玉盏间,新晋举人们拘谨中带着雀跃。酒至半酣,陈峰忽问林昭:“若让你治一县,首事何为?”

少年拱手道:“修水利,开学堂。民有粮,亦有书,方成治世。”

陈峰大笑举杯,眼底已见开平未来之影。他瞥见席间有老儒欲言又止,便邀其畅谈。那老者颤声道:“王爷开科,乃边郡百年未有之盛事。然……然寒门士子多,恐难服旧吏……”陈峰默然片刻,掷杯于案:“本王既开此路,自当护其行。孙伯,明日拟诏,新吏上任,各派亲兵护衙三月!”宴后,林昭独留求见。陈峰见他袖中藏一物,却是半截磨秃的狼毫笔,笔杆上刻着“昭”字。少年坦言:“原以为边郡荒芜,不想王爷治下,文风亦盛。此笔乃家传,自小伴读,今愿献于王爷,求赐一言。”

陈峰接过残笔,命人取来金漆匣收藏,提笔在其上书:“寒窗破,麒麟出。守此心,不负开平月。”少年跪谢,泪湿袍襟。秋风又起时,科举新吏已赴各县。孙师爷抚须而笑:“王爷此棋,既安民心,又固根基。朝廷纵有耳闻,亦无话可责。”陈峰望着案头新呈的县报,见林昭在云溪村开渠引水,百姓赞其“小郡王”,茶盏中映着开平镇渐起的灯火。他知道,这平静日子底下,终是织起了一张新的网——文治之网,比战场的铁甲,更绵长,更无声。

然风波未止。新吏上任不过旬日,便有旧吏联名上书,言寒门士子不通实务,治理多疏。陈峰将奏章掷于案上,冷笑:“孙师爷,传本王令,各县新吏每月须呈治绩,凡有懈怠者,军法处置。另外郡学增设实务学堂,老吏与新吏同堂听课,互评优劣!”

此举一出,开平官场顿时震动。旧吏们不得不收敛傲慢,与新吏共研农桑、税赋之法;新吏们亦从老吏处习得实务经验,治县渐显成效。陈峰又命人将科举录册与治绩文书呈送洛国朝廷,新君阅后惊叹:“开平治吏竟有如此气象!”

遂降旨褒奖,特许开平科考三年一开,自成体系。林昭跪拜道:“皆王爷开科之恩,草民唯以勤政报之。”陈峰抚其肩,忽忆起当年青崖城血战中,自己麾下将士亦如是忠勇。文治与武功,原是一体两面。朝廷使臣再度至开平时,恰逢郡学新科再开。

考场外,不仅有士子候考,连寻常百姓亦围观热议,茶肆里说书人添了新段子:“郡王青崖挥剑,开平执笔,文武双治,乃千古未有之奇王!”

使者见状,亦叹:“边郡竟有如此盛况!”回京后力荐开平科考之法,洛国新君遂诏令全国效仿,开平自此成科举典范。陈峰仍闲时玩古瓷,只是案头多了新卷——皆是新吏呈上的治县策论。他偶抚那枚“永泰元年”的青釉盏,笑对孙师爷道:“孙师爷,你看这茶盏,釉色愈旧愈润。

治民之道,亦需岁月沉淀啊。”孙师爷捻须而笑:“王爷以科举织网,以治绩固网,开平之治,必传后世。”然陈峰心中仍有隐忧。洛国朝廷虽褒奖开平,但朝中党争未息,新君之位亦未稳。

他暗令亲信密查京城动向,又于科举中增设“边政策”一题,专考士子对边郡防务之见解。如此,既选治国之才,亦得谙军事之士,以防不测。

整个科举在几日后全部完事,陈峰有些兴奋,准备再次进行武将科举,这样能吸收更好的人才。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六道仙尊 血宋 拯救男配计划 暖床王爷丑颜妃 白色年华 修行在完美世界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混完西游才出世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林岚秦小雅 枕中二十一克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忠犬神探 大叔宠娇妻 重生九零我绑定了搞钱系统 巫术师 于怀阳古典诗词集 穿进古代后开局一块田 大神夫人有点萌 仙道释然清尘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抗战之英雄血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纨绔小侯爷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穿越:重塑大唐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大唐躺平王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玉符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清宫秘史十二章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