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以空空

首页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骠骑大将军 大清隐龙 红楼之我不是贾政 抗日之铁血使命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猎天争锋 德意志崛起之路 灵剑尊 大明1937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以空空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全文阅读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txt下载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3章 诸葛亮(1.15万字大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杨平中军帐中,剩下的两名亲卫,一个身高八尺、英俊非常的青年人,听到杨平的问话,躬身答道:\"亮,认为,都督之部署,有些犯了兵家之大忌。\"

杨平踱步来到青年面前,平淡地问道:\"孔明何以言说,本都督于张将军之部署,犯了兵家大忌?\"

杨平身前的青年,就是诸葛亮。

只听他朗声说道:\"亮,虽不通军伍之道,但知两军交战,应集中兵力攻其一处,

而非都督这样兵,分三处与强敌交战。\"

杨平听完哂然一笑,伸平胳膊,示意旁边的亲兵吴土与诸葛亮帮他卸甲。

卸完甲胄后,杨平才向二人解释道:\"本都督之战略,汝二人亦是知道,

此战,本都督非是为了歼灭袁术主力,而是为了将其击溃,

使后续本都督攻略荆州时,袁术无力、也无胆攻击我汝南便可。\"

杨平看着如璞玉般的诸葛亮,耐心教导道:\"对岸袁军主力,前期为三万人,经过淮滨县以及淮北水营突袭战,歼灭桥蕤部五千余人后。

袁术大营中,有兵两万五千,即便加上袁术后来带来的一千余骑兵和亲卫,总数也不过两万七千人。

在我军覆灭袁术淮北军营后,袁术为防我军顺着淮河东进,威胁寿春,便命手下大将陈兰,率兵一万再次进驻淮北营寨,

随后,又从寿春急调一万兵将,入了河东大营。

明日我等与袁术决战,淮河北岸陈兰的一万袁军,自有第三师、第六师万余人负责料理。

之所以让第二师与袁术河东大营对峙者,

乃是为了让袁术仓促之间,不敢轻易主力北上,与我决战,给我北部主力大军展开,争取时间。

同时,袁术大营,因为有第二师在对岸,其两万民壮,必须留于大营之内方能保证不会溃散,

同时,袁术还必须留下三千以上兵将,防备对岸第二师的突袭,

故而,袁术大军,能北上与我军正面对垒者,不会超过两万四千人。

我军若是出动兵力过多,恐袁术不敢出营与我军野战。

若其龟缩于大营之中,有坚固的营寨,我军对其攻寨作战,伤亡必将剧增。

故,本都督部署两个师、三个营,加上本都督亲卫,以及前线救护,共计一万八千余人。

以袁术之傲慢,定会领兵出营,与我等野外浪战。

孔明,汝二人应当知晓,野战之中,我军一万八千精锐,对战袁术两万四千军卒,

乃优势在我,此战必胜!\"

听完杨平对二人的分析和教导,诸葛亮与吴土立马就明白过来了。

诸葛亮此时虽然没有接触军武之道,但人家的智商,可以说是三国内独一档的存在,

在串联杨平给出的信息后,诸葛亮就明白了杨平这是用示敌以弱、诱敌出战的策略。

于是对着杨平躬身道:\"亮,受教也。\"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会出现在,杨平的中军大帐里?

这是一个冗长的故事,在这里就长话短说了:

大概就是去年冬天,孙策和周瑜率部击败了在丹阳郡的刘繇所部,刘繇带着残兵败将逃向了豫章郡。

当时的豫章太守是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

这位诸葛玄,一路带着诸葛家兄弟,从山东诸城避曹操屠城之祸,一路南下,随后被袁术上表为豫章郡太守。

刚到豫章郡,凳子还没坐热,就发现来了一个丧门星刘繇,江东猛虎孙策兵锋,随时会抵达豫章郡。

于是,诸葛玄就留下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豫章郡,随后诸葛瑾便投靠了孙策,算是在东吴方面留了一颗种子。

留下诸葛瑾后,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他的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一家人顺着长江一路西进,于今年三月初赶到了襄阳,投靠了诸葛玄的旧识刘表。

在三月下旬的时候,刚刚安定的诸葛亮,在一次交友活动中,认识了从汝阳逃到襄阳投亲的曾家二房长子曾索。

曾索在这次聚会中,向荆州的这帮青年才俊们,痛诉妖人杨平的恶行,包括腰斩了他的父亲,以及将地主乡绅们,世代累积的土地、财富全部分给了其手下那些贱民们。

俗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曾索的朋友们,肯定也都是地主豪强家出身的,包括诸葛亮——他父亲诸葛珪,还担任过泰山郡郡丞呢。

众世家子弟一个个的,都开始痛斥妖人杨平的恶行。

刚开始的诸葛亮,还有些同仇敌忾,毕竟以己推人,若是有人在他父亲没有病亡之前,占了自家的庄园,分了自家的田地,自己也会拿起刀剑与那强盗拼命!

随后,有一位世居荆州的公子哥,好奇地问道:\"吾听父亲言,那杨平愿意放你等离开,似有条件,曾家郎君,可否与我等明说?\"

只听那曾索很不屑地说道:\"那妖人杨平,不知从哪儿杜撰了一张天下舆图,诓骗家主等人,

言说:'其太平民团若得天下,世家豪族若有愿出神州,于八荒之间为大汉后世子孙开疆扩土者,妖人杨平愿送武器、铠甲、粮草,

助其到八荒之间开疆扩土,建国称王。'\"

说完,曾索哈哈大笑道:\"此无异于白日做梦也!\"

只是曾索不知道,他说完杨平这个安置天下世家的规划后,坐在角落的诸葛亮,却有了另一番想法。

这位智商极高、而且历经父亲病亡、家族在战乱中迁徙数千里,早早地就承担起顶门立户工作的少年,可不是个偏听偏信之辈。

当天回家以后,诸葛亮与叔父诸葛玄有过一段对话。

只听诸葛亮问道:\"当今天下显学为儒学,儒学圣人终极理想乃为:建立耕者有其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之大同世界。

今闻汝南流寇杨平者,在汝南郡打击豪强,为治下百姓分田地。

敢问叔父,此杨平者为妖人耶?为圣人耶?\"

诸葛玄也知道自己这位二侄子,十分早慧,虽然刚过十五岁,但已经通晓天下大事,虽然仍需打磨,但已经强过此时大部分诸侯的幕僚了。

思考一会认,真回答道:\"圣人言,听其言而观其行。

杨平之言,我等到荆州不过二十余日,便已如雷贯耳,虽大部分为谩骂之言,但仍有可取之处。

观其行,来荆州避难的曾家之主言说:杨平乃守信之人,暴而不残,非嗜杀之人也。

曾家家主,吾于前日也曾见过,听其言说:杨平欲在九州之内建大同世界。其确实将手下所得田亩,尽数分于治下百姓。

至于其对我世家的态度,十分明确,那就是:世家只能到九州之外去开拓八荒,不得留在九州之内。\"

说到这里,诸葛玄这位比较正直的、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老人,也难得地说了一句实话:\"天下世家豪强,皆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之人,其家中奴仆、佃户,确如杨平所言:活得猪狗不如!\"

诸葛亮听完,沉默一会儿,对着诸葛玄行礼说道:\"叔父,当今天下大乱十余年,仍丝毫未有平定之迹象。

今,家中已然安定,侄儿欲东去汝南郡见识一番,不知叔父意下如何?\"

诸葛玄知道自己这位15岁的二侄子,是对那位16岁的杨都督产生了兴趣——都是少年人,少年义气,起了比较之心。

示意诸葛亮坐下后,诸葛玄站起来,思考许久,才缓缓说道:\"吾家阿亮,欲以何时、何种身份前去汝南郡?\"

诸葛亮在见诸葛玄之前,就已经想好了,于是缓缓说道:\"前些时日,侄儿结交了庞德公侄子庞山民。

山民言说,其家有一支商队,将于近日启程前往平舆县交易,只是此次交易数额庞大,山民向侄儿抱怨,缺少随同账房。

侄儿心想,不如化用他名,做个账房,随商队一同前去平舆县一观。\"

诸葛玄点头,认可诸葛亮这种愿意放低身份,跟随商队的行为,又问道:\"阿亮此去,有何目的?\"

诸葛亮知道,这才是诸葛玄最关心的,于是行礼说道:\"侄儿此去,只是行千里路,观另一方世界,不会节外生枝。\"

诸葛玄回了一句:\"吾知你谨慎,但仍需小心……\"

看着比自己都高大的侄子,诸葛玄忽然拉着诸葛亮的手说道:“吾家阿亮,乃光明磊落、聪慧通达之人。

今汝欲独自远行,吾就提前赐汝表字‘孔明’,望汝……”

……

于是,诸葛亮就化名朱亮,拿着从庞山民那里“为朋友要的”的介绍信,

到襄阳对面的樊城,庞家商队前去报到。

凭借诸葛亮的数学功底,很轻松就应聘上了随行账房一职。

商队于四月初出发,一路东进,在四月十四日傍晚,抵达了平舆县。

进入汝南郡后,诸葛亮就看到了与南阳郡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里的百姓们即便是下田耕作,脸上也不再麻木,偶尔还能看到有说有笑的妇孺,向田地里的男人们送去浆食。

而更让诸葛亮感到惊奇的是,在路过一个乡堡时,竟然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

受制于当时商队正在快速前进,诸葛亮也没有去探究,只是越往东行,遇到的这种情况就越多。

诸葛亮十分好奇地问商队的管事:\"太平民团治下,怎如此多的学舍?\"

那管事已经是第二次来汝南了,给诸葛亮解释道:\"那位杨都督不知发了什么疯,要求其治下每个乡,必须得有一所小学,还要拿出粮食,表示,只要每天上午到学堂学习一个时辰的孩童,都可以管一顿午饭。\"

诸葛亮听完,心中暗暗感叹一句:\"杨平,无论你是否是妖人,仅凭这一点,若他日落到亮之手上,定饶你一命。\"

到达平舆县后,诸葛亮更是被这里热闹非凡的情景给惊呆了:

只见平舆县北面汝河上,原本只有一条小吊桥,此时已经换成了一座宽度将近一丈的木桥横跨南北。

而在木桥的尽头,是忙碌的人群正在修路。

诸葛亮目测这条路宽度最起码有三丈,向北望去,修路的人群一眼望不到边。

而汝河南岸到平舆县城,这六七里路已经彻底修成,而且地面上还是一种类似于石头的灰白色材质。

诸葛亮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此物,于是在货物抵达城外的临时货站后,就询问了过路的一位民夫。

当时诸葛亮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这位杨都督,竟让尔等刚刚结束春耕就来服劳役吗?\"

农夫笑着回答说:\"非是劳役,而是雇工。上月春耕之时,杨都督借粮与我等,约定好春耕之后,一户出一劳力,前来修桥筑路、修缮渠道,以方便百姓们出行和灌溉农田。

并且,出工者每日报酬为两斤粮食,用以抵扣上月所借之粮,同时,出工者中午还管午餐哩。\"

诸葛亮听完,心中倒也称赞杨平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同时又称赞了杨平体恤治下百姓不易。

随后又问:\"道路怎修得如此宽大?(汉朝的官道也就一丈多宽)河南之路,铺的又是何物?\"

那农夫说道:\"道路修如此之宽,我也不知,只听乡长说过,都督有言'要想富,先修路'。

至于地上所铺之物,听乡长有言,乃都督发明之人工石,具体是何物,我也不知。\"

最后,诸葛亮问出了他最想问的问题:\"敢问这位兄长,您家中确实分地了吗?

确实如外界所言,除了每亩地十斤粮食的地税以外,不用再付任何税赋,同时,治下亦没有任何徭役?\"

问到这里,那位民夫已经起了警惕之心,招呼同伴将诸葛亮团团围起来,问道:\"尔为何地之细作?\"

诸葛亮见此状,赶紧摆手道:\"吾是荆州而来的行商,好奇之下,故而问之,非是细作也。\"

随后,便拿出了当时进入汝南郡时,在野王县西侧关卡,开具的放行竹片。

那民夫也看不懂,但知道眼前之人不是细作就好,于是站直了腰身说道:

\"吾因为身体瘦弱而不得参军,一家四口只分得田地一百亩。

在我家所属东侧十里,都督设有一亭,亭中前日,刚刚立了一个石碑,上面明确写着:

授田第一年,每亩交粮五斤,以后固定粮税为,每亩地十斤,永世不变!

太平民团治下,亦永无徭役!

这位郎君,刻入石碑之规定,岂有变乎?!\"

诸葛亮一听,心下巨震:\"刻石呀!这位杨都督竟然如此决绝、爱民!\"

当下对杨平好感度爆棚。

但这也不是让诸葛亮,去追随杨平的原因。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出现在杨平大帐里,这纯粹是\"好奇害死猫\"!

四月十五日上午,庞家商队和平舆县的商部进行了交割,

用两千石粮食、五百匹麻布,换取了大量的白瓷、透明琉璃、白纸以及一些太平民团治下的特产。

交割完毕时,已近正午,商队准备略作休息,在下午不太热时,便开始出发西返。

谁知此时,有一辆单马双轮、插着三角旗的军用传讯车,过了汝河上的木桥,进到了那条人工石铺成的道路上。

传讯车上的两名传讯兵,一人驾车,一人拿着大喇叭喊道:“大捷!大捷!杨都督指挥部队,于昨日清晨,在淮河北岸歼灭袁军5000余人,我军伤亡不足300人!

大捷!大捷……”

城外此时有很多收工之人准备进城,听闻此言,纷纷涌上道路,互相祝贺。

在临时货站的帮忙的劳工,有人兴奋的说道:“看来,袁术是打不回来了,我等的土地能保住矣!”

随即,也加入了欢庆的人群。

诸葛亮等人,被挤的东倒西歪。

等人群过后,商队的管事清点人数,发现一人未少,也是松了一口气。

只是,诸葛亮未曾发现,自己挂在腰间的一块儿竹片,掉到了地上,被不知道哪位兴奋的人,踩成了两半!

欢庆的气氛还未平复,忽听有人大呼:“雷亭长开亭了,二三子,快去一观!”

只见呼啦啦的人群就往河边跑去,在汝河南岸的新修的一座草亭前,不多时就聚满了人,并不断有人群向那座草亭围聚。

诸葛亮抓住旁边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问道:\"前方却是何故,如此多人耶?\"

那少年说道:\"有学堂教谕,因有父母苛责其学生,敲响了法亭之钟。

我河南亭的雷亭长接受了其申诉,通知我等河南亭三乡一坊之民众,若有闲暇者,前去观看其审案。\"

这倒是新奇啊!

诸葛亮想着:左右出发还有一个多时辰,于是和管事说了一声,便跟着人群向前方两里地外的一座草亭快步走去。

要说这位敲钟的教谕是谁?那就是曹操的好儿子曹昂。

至于他为什么会成了老师,还敲响了法庭的警钟,也是说来话长。

这里以极简的方式通告一下:大概就是曹昂这几天,因为平舆县城北坊的坊长,因战时受伤未痊愈,这几天卧床不起,就委托曹昂代为讲课两天。

曹昂心想,他在杨平这里,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应了下来。

结果,他就发现一个十分聪慧但很瘦弱的女学生,每天中午的餐食,还要打包回去吃。

第一天还不觉得,但这天,曹昂明显感觉这女学生,被饿得已经没力气走路了。

询问之下,从女学生同来的那些伙伴们口中得知,原来这女孩已经十三岁了,却被其父母要求谎称十岁来学校混饭。

他母亲倒是亲生的,父亲是他继父,还有一个三岁的同母弟弟。

总之,就是一个后爹加上亲妈,有了后爹儿子,苛责继女的常见故事。

曹昂这位正义感(优越感)爆棚的世家青年,哪受得了这种事,当即就拉着那女孩出了学堂,来到不远处的法亭,敲响了上边的警钟。

这个亭因为位于汝河之南,所以被称为平舆县河南亭。亭长是牛壮安排的一位在大别山区剿匪时受伤的大队长雷布。

在得到曹昂的申诉以后,雷布当即以\"不慈、诈骗\"之罪名,令归属于河南亭的一小队民兵,

前去传讯了那个女孩的父母,以及其所在里的里长,同时传令周边闲暇之人,前来旁听他审案子,以做公正。

整个审理过程没有太大的波澜,毕竟刚刚分了地,住所比较紧张,大家住的都比较近,谁家不知道谁家的事。

那女孩的继父也没有抵赖,大大方方地承认克扣了女孩学校发放的午餐;那女孩的母亲也承认朝食(一日两餐)没让其吃饭。

等于说,这位上学的女孩一天就吃了一顿晚饭,还不一定吃饱。

两位被告说得理直气壮:\"如此乱世之中,能活命已算不错,安敢奢求吃饱饭?况一他家之人乎(女孩终究要嫁人的)!\"

就连在场围观的人,也都没说出何等难听之言,都觉得,能让这女孩活下来,已经不错了。

毕竟乱世之中,那真是人吃人的世道!

雷布听了也是头疼,让他当法官,那确实也是赶鸭子上架,自己大字都不识几个,也就是自打跟随都督以后,才学了点东西。

此时他也有些慌乱,不知该如何判决。

甚至就连原告曹昂,也想起了这个时代小民生存之艰难,甚至都有些后悔自己当时的气愤之举了。

雷布站在法亭之前,围着那个刻着法规的石碑,一圈又一圈地转着,回想着杨平在魏家坞堡、在临颍县城,给他们灌输的理念,

最后,雷布站直了身躯,极其严肃地说道:

\"都督曾与尔等有过约定:

接受太平民团所发地契之前,尔等之前所作所为,太平民团一概不究,因尔等此前处于乱世。

尔等接受太平民团所发地契之后,即为太平民团治下之民,应当遵守太平民团之法之规。

尔等可还记得?\"

在场围观的近千余百姓,纷纷出言道:\"如何不记得?!都督当时说:

'没有田地之前,尔等为草芥贱民,有了田地,尔等即为当家做主之人。'\"

雷布重重地问道:\"尔等如今有无田地?\"

众人挺起胸膛齐声回答:\"我等皆有田地也!\"

雷布又问道:\"都督给尔等之许诺,可曾实现?\"

众人皆躬身回答:\"都督大恩,我等永生不忘!\"

雷布厉声喝问道:\"尔等应否遵守,都督制定之法规?!\"

众人再次齐声道:\"愿遵都督法度!\"

雷布走到秦五面前,说道:\"秦五、秦氏,你二人接受我太平民团分发之土地,即为太平民团治下之民,

太平民团之法规,亦适用尔等之家。尔等家中有粮食,却使继女一日只食一餐,此为不慈也。

都督于学堂中,为学童分发一顿午餐,乃是为让学童饱餐、强健体魄也,

尔等却胁迫其女谎称回家食用,实为入尔等之腹,此为诈骗也。

尔等可认?!\"

雷布刚刚的四问,已经给这些百姓说清楚了:

没给你们分地之前,你们干的事,我们太平民团不管;

分地以后,你们就是我们太平民团治下之民,就要守都督制定的规矩。

而这些百姓也都认同。

那么,现在你们这夫妻俩,只让女儿一天吃一顿饭,那就是犯了都督制定的\"不慈\"之罪;(乱世之中,重组的家庭太多了,杨平就为这些尚且年幼的继子、继女制订了一些保护法案。)

还骗了都督学堂的一顿饭,那就是诈骗。

秦五夫妻二人,此时终于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跪地求饶。

雷布不为所动,站到刻着法规条文的石碑前,庄重地宣布道:\"念尔等二人初犯,不予登记在案,一人鞭笞三十下,罚秦五义务劳作五日。

尔等可认罚?\"

秦五本来以为,最起码要收回自家的土地了,谁知刑罚如此之轻?于是赶忙认下。

雷布一挥手,身边两个民兵,拿起小手指粗的竹条,当众扒了秦武的裤子,照着屁股上狠抽起来。

秦氏当然要好受点了,隔着裤子抽屁股,疼得两人嗷嗷直叫。

打完之后,雷布上前问道:\"本亭长对尔等之责罚可曾公平?\"

两人能说什么?点头道:\"公平。\"

雷布又问周围群众:\"本亭长之宣判,可还公平?\"

众人皆言公平。

却见曹昂走了出来问道:\"雷亭长,如此判罚,是否过轻?\"

看着曹昂穿着官服(与护民军的军服差不多,只不过颜色是黑色的),

那固定发束的白玉冠,显示这是一位有些家底的官员,最后,雷布看到了曹昂左胸前挂着的绶带,知道这是一位从五品官员,行了个军礼说道:

\"请问这位上官,为何说吾判得轻了?\"

曹昂说道:\"吾之学生,今年已十三岁,却如此瘦弱,定是此二人虐待所致……\"

不等曹昂说完,雷布就瞪着眼问道:\"这位上官,若汝做亭长该如何判决?\"

曹昂说道:\"当收回田地,判此二人为奴!\"

跪在地上的秦五夫妻一听,吓得也不顾身上的伤痛,对着曹昂跪地求饶道:\"请上官饶命啊!\"

雷布十分恼火地问曹昂:\"这位上官,汝为何人?\"

曹昂朗声答道:\"行政府礼部司正曹昂。\"

雷布当然知道曹昂,毕竟他也参加过版梁大战,根本不惧曹昂,一脸正气地说道:

\"都督有令,行政机关不得干涉护民军司法。汝欲越权乎?!\"

曹昂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正七品亭长,竟敢顶撞自己这位从五品的礼部司正,面上有些挂不住,

正欲显摆一下自己的官威,却听身后有一道讥讽的嘲笑传来:

\"礼部司正曹昂,原来是屠夫曹阿瞒之子也!\"

曹昂听闻大怒,扭头一看,只见一位身长八尺、英俊非常的少年郎,目中带着怒火盯着自己。

原来诸葛亮到达襄阳以后,倒是听闻了曹操兵败版梁、曹昂两次救马救父之事。

襄阳士族皆夸赞曹昂品行,只有经历过曹操屠城的诸葛亮,当时却仰天长叹道:\"如此屠夫之人,竟得如此孝悌之子,上天不公也!\"

诸葛亮此时见曹昂准备以势压人,本来对雷布判决挺满意的他,瞬间就将自己的谨慎甩到一旁,出言讽刺。

曹昂本来对雷布下了自己面子很恼火,但听到有人骂自己父亲屠夫,那已经不是恼火了!

曹昂和诸葛亮的冲突,很快就从言语之争,变成了拳脚相向。

曹昂身长八尺,诸葛亮也身长八尺,两个人都是非常英俊之人。

曹昂经历过战阵,虽然没有亲自提刀杀人,但是武功是相当不错的;

诸葛亮逃命之时,也学得不错的武艺傍身,两个人一时间打得难解难分。

如若不是两人都没武器,还真会血溅三尺!(一个是15岁少年冲动的诸葛亮见到了屠杀家乡的仇人之子!

一个是20岁骄傲、矜持的世家子面对辱骂自己父亲的狂徒!)

(pS:本书是基于正史加工创作的。书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维方式,作者尽量代入汉朝时的价值观。

汉朝世家子重面子——有兴趣的看官可以查找一下汉武帝时,窦婴和田蚡的恩怨,两人就因为请客吃饭被下了面子,两个家族就成了死仇,最后窦婴一家被灭门!)

虽然雷布对诸葛亮很有好感,但曹昂毕竟是太平民团治下的官吏。

大庭广众之下,两个人从开始打得有章有法,到后来直接“王八拳”互殴,看得雷布直摇头。

在诸葛亮照着曹昂英俊的脸上来了两下后,雷布看见曹昂踹了诸葛亮一脚,赶忙上来拉架,抱住曹昂道:\"曹司正,曹司正,且息怒,且息怒呀!\"

趁着雷布抱住曹昂,诸葛亮又给曹昂来了两脚,这才整理整理衣衫,退到一边。

总之,这一架诸葛亮打得很爽,毕竟十五岁的热血少年郎,看不惯曹操很久了,打不了曹操,还打不了你儿子吗?!

曹昂是憋着一肚子火,指着诸葛亮说道:\"雷亭长,此人乃细作也,快抓起来!\"

雷布倒是没听曹昂之言,而是走到诸葛亮身边问道:\"这位郎君,请出示身份堪验。\"

诸葛亮迅速去拿身上的竹片,却找遍全身也找不到。

雷布看出了诸葛亮的窘态,让周围的人帮忙,看看是不是刚刚打架时掉地上了。

结果地上啥也没有!

雷布傻眼了!

诸葛亮傻眼了!

曹昂也傻眼了——没想到自己的气愤之言,还真抓了个奸细!于是对着帖身护卫他的6名杨平亲兵命令道:“抓起来,送入军营审问。”

杨平的亲兵伍长之一的魏强,刚刚在看戏,现在却不能装聋作哑了,因为汝南初定,官方行事都是简单粗暴——对于奸细,那是宁错杀,毋放过!

于是,六名身挂板甲的亲兵,直接抽出了斩鬼刀,将诸葛亮围住。

诸葛亮此时也稍有慌乱,但仍拱手说道:“在下乃是荆州来的行商,身份勘验,却不知何时丢失了。”

诸葛亮说的话,雷布相信。但此时,他也只能对这位没有身份勘验的少年郎,拱手说道:

“尔且稍等,待我安置完事情,于尔一同去平舆县守备处。

若尔确是行商,定放你回还。若尔确实奸细,那就得罪了!\"

说完,雷布便回到亭中石碑前,对着跪地的秦五夫妻说道:\"念尔等初犯,此次本亭长轻判。

若尔等回家,仍再虐待其女,本庭长就如曹司正之言,收回尔等之田地,贬尔等为奴(平民)。尔等可记住了?\"

秦武夫妻赶忙应和。

雷布又对着秦五的里长说道:“你一定要监察这家,再有虐待继女之事。

你应该知道太平民团的规矩,连你这位直属管理者也甭想舒坦?”

那位由甲长兼任的里长,行了个军礼说道:“请雷亭长放心,这秦武两口子,再敢虐待小兰儿!我先收拾了他们!”

雷布挥挥手,示意人群散去。

人群慢慢散去,雷布随同曹昂,以及六名亲兵,押着诸葛亮,来到了城东的新兵大营里。

军营里有一间专门用来处理奸细事务的茅草亭。

曹昂脸色铁青的盯着诸葛亮,忽然开言问道:\"尔乃何人?\"

不等诸葛亮开口,便又说道:\"休拿行商的身份糊弄于吾,看得出来,尔乃世家之子。\"

于是,诸葛亮也恪守礼仪地,对着雷布轻轻一礼,朗声说道:\"某乃琅琊诸葛亮。\"

雷布感觉诸葛亮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听过,但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

倒是曹昂开口问道:\"泰山郡丞诸葛珪,是汝何人?\"

诸葛亮朗声回答道:\"此乃先父。\"

曹昂又问:\"我曹家与你诸葛家有何仇怨,尔竟如此愤恨于我父亲?\"

诸葛亮沉声说道:\"吾家避难之时,吾渡过泗水时,乃是踩着尸体过去的!\"

一句话就让曹昂无言以对!

这时,平舆县县尉郑双,带着一个小队的守备兵进来。

同行的,还有庞家商队的管事。

曹昂见此,叹了口气,背着双手,在杨平的六名亲兵护卫下,离开了军营。

见曹昂走了,诸葛亮无视进来的郑双,对着雷布躬身一礼:\"雷厅长能不畏强权、恪守执法,亮,佩服。\"

却见,雷布忽然想起了什么,赶紧上前,抓住诸葛亮的手说道:\"诸葛亮?你是诸葛亮?!\"

诸葛亮不解地问道:\"雷亭长认识亮?\"

却见雷布这糙汉子摇着头,笑呵呵地说道:\"不曾认识,不曾认识。但曾听我家都督说过你诸葛亮的大名。\"

诸葛亮很不解:\"杨都督也知道亮?\"

只听雷布慎重地问道:\"敢问小郎君今年是否十五岁?\"

诸葛亮淡淡回答道:\"正是。却又如何?\"

只听雷布笑着回答道:\"正月初,都督在流民营地之中行事,我等皆夸都督聪明。

都督言道:'此间天地中,最聪明者为诸葛亮也。'

我等忙问其故,都督笑而不语。最终实在拗不过我等,这才言说:'诸葛亮乃天上文曲星君,晚本都督一年下凡尘,乃吾在天上时的朋友。'

我家都督今年十六岁,文曲星君诸葛亮比我家都督晚下凡尘一年,看来就是你无疑了。\"

雷布说的这些,是当时杨平刚刚穿越到这里,带着他们围堰抓鱼之时的戏言,没想到,当时瘦弱的都快死的雷布,竟然给记得清清楚楚。也可能是诸葛这个姓太特别了。

既然确定眼前的就是诸葛亮,雷布就出言邀请道:\"既然是都督的朋友文曲星君到了,某这就挑选挑选快马,送郎君到河西大营去见都督。\"

说着,就要和双眼放光的郑双打招呼。

诸葛亮赶忙推辞道:\"亮,不是什么文曲星君,也非天下最聪慧之人。

亮,此来只是为商队做账房也。荆州家人尚在等亮归家……\"

雷布、郑双几次三番邀请。

诸葛亮虽然对杨平和太平民团观感极好,但却没有投靠的打算。

一方面自己年龄太小,自认为学识也不足;

另一方面,听闻杨平正在与袁术大军对峙,袁术可是此时天下数一数二的诸侯。

虽然刚刚听闻了杨平部队取得了一次大捷,歼灭了袁术五千余人,但诸葛亮并不认为杨平能胜袁术,毕竟杨平发展的时间太短了!

雷布见几次三番邀请,诸葛亮都坚决不同意,于是立马变脸,对着堂外的十二名士兵说道:\"此人乃是细作也,与我抓起来!\"

说罢,一个怀抱便把诸葛亮死死抱住,几名士兵迅速取出身上的绳索,把诸葛亮捆了个结结实实。

最后,雷布看着一脸坏笑的郑双(流民营地的老人),对着诸葛亮拱手说道:\"小郎君,不管你是不是都督所说的诸葛亮,我都要把你带去见都督,得罪了。\"

随后,雷布就以诸葛亮和商队管事犯了护民军的忌讳为由,宣称要让他们劳动改造三个月。安排士兵去通知庞家商队,自是不提。

有道是秀才遇见兵,有理也说不清!

就这样,郑双亲自带着一个大队的警备军,压着一脸懵逼的诸葛亮,即刻向东而去。

4月16日傍晚,杨平在河西大营见到了15岁的诸葛亮。

杨平对诸葛亮的第一印象就是“帅”!心中感慨:曹昂这个汝南郡第一帅的位置保不住了。

然后,杨平热情的给诸葛亮解开绳索,还假意呵斥了郑双几句——怎绑得如此紧,害得本都督费劲!

万军大营中,杨平也不怕诸葛亮跑了。

随后,就是杨平对诸葛亮热情的招待了——4月16日夜,整整一夜,杨平不断的抛出诸葛亮感兴趣的问题,并一一解答。

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排兵布阵、治国理政、农业生产、工业商业……总之,谁让你诸葛亮聪明好学呢。

杨平用脑海中储存的庞大的信息、知识,对诸葛亮进行了一夜的“熬鹰式”轰炸!

最后,杨平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体力和智商——郑双虽然是把诸葛亮放在一辆双轮车上,可一百多里的颠簸和一夜的担惊受怕,并没有让诸葛亮感到疲惫。

面对杨平不断引出的问题,诸葛亮只要知道其中的原理,立马就如亡父复生一样高兴,进而能举一反三!

“熬鹰”到最后,杨平都快崩溃了——高智商的妖孽太可怕了!

这一夜,杨平没把诸葛亮彻底拿下,自己却郁闷的不行。不过,杨平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杨平用自然到极致的见缝插针话术,把诸葛亮家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二人也互通了表字,称兄道弟。

同时,杨平也在不经意间,展露太平民团的实力,在给了诸葛亮足够多的前置条件后,一声鸡鸣,叫起了东方的红日。

诸葛亮脑中灵光一闪、福至心灵,指着杨平脱口而出:“杨长生,汝月余间,便要谋夺荆州耶?”

话一出口,诸葛亮便后悔了!但是,晚了!

只见,这一夜都是热情而好为人师的杨都督,直接变了脸色,冷冰冰的说出7个字:

“你知道的太多了!”

……

最终,杨平以诸葛亮知道了太多的太平民团内幕为由,给了诸葛亮两条路——第一,本都督杀了你!

第二,你诸葛亮给本都督当一段时间的亲卫,等本都督拿下荆州后,放你自由。

15岁的诸葛亮心想:自己还有大好年华,怎能如你杨都督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于是,果断选择先跟知识渊博、人品高洁、能力出众、心狠手辣……的杨都督,当一段时间的亲卫。

杨平当时心中就乐开了花——你诸葛亮既然暂时留下了,本都督就不信,你还能逃出我的手掌心!

于是,4月17日一天时间,杨平不顾疲惫,带着亲卫诸葛亮视察河西各大营。

颍河流民营地出身的军官,只要是没有任务的,就纷纷跟过来看稀奇。

都热情的跟诸葛亮打招呼:“诸葛星君,您终于来了!”

“诸葛星君,您要是再不来,我们几个弟兄就准备,打完这一仗后,就去琅琊郡把您绑过来。”

“诸葛星君,您可是让都督好一阵念叨呢!”

这些人的热情,让诸葛亮尴尬了,在细问之下,以诸葛亮的智商,当然知道,这些人说的,都是几个月前杨平当讲故事讲给他们的,不是杨平特意安排的。

一时间,诸葛亮也有些迷糊了——我诸葛亮只是个无名之辈,杨平怎会如此知我?难道我们两个真是天上的神仙兄弟?

“子不言怪力乱神!”诸葛亮赶紧摇摇头,把这个想法甩出去,赶紧跟着杨平继续视察军营。

这越看,诸葛亮越心惊——杨平军队的披甲率太高了,近乎人人披甲,还是铁甲!

护民军将士,也是十分精锐——能列出这个天下最整齐划一的队列。

杨都督的粮草太充足了——士兵一日三餐!

到4月17日傍晚,诸葛亮其实已经认可了杨平的实力——经过他心中推演,杨平和袁术这一仗,杨平赢定了!

至于荆州,在杨平的谋划下,刘表还真得完蛋!

于是,第二日(4月18日,也就是今天),诸葛亮已经是心甘情愿的给杨平当亲卫了。

而杨平对诸葛亮,那真是走哪带哪,任何事都要询问一下诸葛亮,就如现在一样,明日大战的部署,不仅问了他的看法,还仔细的给诸葛亮讲解其中的用意。

见大帐中的诸葛亮已有所得,杨平给自己挂上胸前板甲,说道:“孔明、吴土,你二人随我去用餐。餐后,我等一同去观看搭建浮桥。这是此战的关键!”

“诺!”诸葛亮二人躬身应诺,随杨平走出中军大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之千金媚祸 高科技军阀 掳爱:错惹豪门继承人 圣堂 我女友是外星人 一品邪凰三小姐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混完西游才出世 不负卿莫别离 那些年遇到的异事 谁敢与我食铁兽夺笋 从棋魂开始的无限 巫术师 巧姻缘,暗王的绝色傻妃 云间长生叹 阿苏尔纳克斯事记 鸾凤替,皇的神秘隐妃 霍门 总裁痴情蚀骨 霸宠一神秘娇妻 葛英与兴明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战地军医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国术宗师在红楼的彪悍人生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大楚武信君 寒门状元路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衣冠谋冢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以空空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txt下载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最新章节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