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前方到达天津站

首页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武炼巅峰 花豹突击队 抗日之特战兵王 战场合同工 霸天武魂 大秦:一剑开天门,被金榜曝光了 想当皇帝的领主 高危职业 江湖的传说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前方到达天津站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全文阅读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txt下载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十三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公子,此番北伐势在必行,你安心监国即可。”

朱棣沉吟片刻,说道:“朕本欲留姚广孝监国,但现下看来,恐不宜如此,需带姚广孝同行。”

朱高炽闻言,苦着脸道:

“父皇,若连您都不在,儿臣实在难以应付那些老谋深算之人……”

朱棣冷冷扫了一眼朱高炽。

“你是朕的长子,未来的大明太祖,若连这点挑战都不敢面对,如何担起江山重任?”

朱高炽低头,面露愧色。

这时,李武微笑开口:“殿下,圣上所言甚是。此次监国,将是难得的成长机会。错过了实属可惜。”

“先生宽慰,晚辈心领。若真遇棘手之事,还可仰仗先生相助。”

“那是自然,我已备下分身,必要时可随时召唤。”

“多谢先生!”

朱高炽眼中闪过一丝感激。

李武留下分身,不仅是为朱高炽提供支持,更为了自身签到所需。

“殿下,此举也是先生看重你的表现。”

朱棣提醒道:“务必全力以赴,不负众望。”

“儿臣定竭尽全力!”

朱高炽恭敬行礼后离去。

待朱高炽走后,朱棣告知李武:“张玉已在军中待命,明武便率军出发!”

“越快越好,但须声势浩大,让人知悉我们带走几乎全部嫡系。”

“明白!”

朱棣离去后,李武望着窗外夜色轻笑:

“这般行事,倒似布下诱饵。”

随即不再多想,安然入睡。

次日清晨李武睁开双眼,起身离开床榻。柔和的武风自未关紧的窗缝中悄然渗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明代的空气闻来如此清新。”

李武舒展身体,随即换上一身黑袍,缓步出门。施展出御风之术,很快便抵达了昨日点兵之地。

此刻,三十余万将士已陆续集结完毕,列队整齐,只待号令。朱棣亦早已登上了点兵台。

今日,文武群臣齐聚高台周围,无论情愿与否,都要为朱棣与李武饯行。

“见过李先生!”

李武缓缓降落,朱高炽立即行礼。李武微微点头示意无须拘礼,随后询问朱棣:“一切可都齐备?”

朱棣躬身答道:“一切按先生指示筹备妥当。”

“好,即刻开始仪式,之后立即启程。”

“遵命。”

朱棣向前略移一步,目光扫视全场,随后下令:“放!”

一声令下,传令之人分处远近不同之处,依次复述其言,确保每位将士都能接收到讯息。

片刻后,后方传来连续的**声,大**动,火光冲天。

高台上,李武微感诧异,侧身问道:“陛下所用可是先皇时的大将军炮?”

朱棣点头道:“确是。父皇当年以此炮于鄱阳湖击溃陈友谅,今日借此炮声为大军壮行,也是告慰父皇在天之灵。”

李武轻颔首,沉吟思索。

明代火器本具威力,然而在历史长河中,这份底蕴被后来者糟蹋殆尽。

待大局初定,首要事务理清之后,或许真该让朱棣组建专研火器的机构……

此念稍纵即逝,毕竟过于长远且非急务,李武遂将其搁置一旁,重新聚焦于誓师仪式。

随着数十声炮响,朱棣抽出佩剑,高举向天,大喝:

“不雪此耻,绝不返乡!”

短暂寂静后,原野回荡起震天呐喊,众将士齐声响应,兵器高举,气势如虹

清晨,南京城内一家茶楼雅座里,五六个身着儒衫、头戴方巾的读书人围坐闲谈。忽然间,有人匆匆递来消息,称燕王朱棣亲率大军北伐,目标直指蒙古诸部。此消息一出,众人哗然。

“燕王此举太过莽撞,未免有失分寸。”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摇头叹息。

另一名青年则道:“可否是北平之地出了变故?否则何以如此仓促兴兵?”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又有人低声提及新出台的政策,涉及边疆事务调整,似与此次北伐息息相关。消息迅速传遍京城,令诸多士子震惊不已。

忽闻门外喧嚣渐起,又有信使快马加鞭而来。他带来最新情报:朱棣已顺利抵达大同,且有意绕道而行,似在拖延行程,以便吸引敌军主动出击。

消息传来,众人心中疑窦丛生,一时难以定论。

他们的身份卑微,年年赴考却屡试不中。因此平日或为人师授业解惑,或替人抄书谋生。虽地位不高,但因深受方孝儒影响,心中抱负却不小,从未将自己视作局外人,都盼着有朝一日能建功立业。即便经历种种挫折,仍对政事充满热情。此刻,几个读书人围坐一处,感慨时局艰难,叹息连连。

其中一人长叹数声,摇头拭泪后说道:“若太祖泉下有知,见如今大明如此境况,必定难以瞑目!”此言一出,众人无不悲从中来,纷纷以袖掩面。

“正是!”

“又有谁能例外呢?”

“想起太祖,心中便痛彻心扉。”

“试问天下士子,谁不怀念太祖?”

另一人补充道:“不仅是太祖,先皇亦令人追思。先皇英年早逝,实在令人扼腕。”

旁边有人急忙打断:“兄台慎言!此话万不可说出口,此处恐有耳目,锦衣卫遍布各地,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前些日子,我一位故交就因醉酒辱骂国师,结果锒铛入狱。”

先前激动之人愤愤不平:“那妖道何德何能治理国家?不过是装神弄鬼之徒罢了。竟不知使了何种邪术,蛊惑圣听,致使新政出台,荒谬至极。”

旁人闻言惊出一身冷汗:“您莫要再说下去了,这等言论万万不可提及!”

此人意识到失言,连忙拱手致歉:“是我唐突冒犯,若有隔墙之耳,连累诸位实在不该。”

“不妨事。”邻座宽慰道,“若牺牲我一人能阻止这动摇根基的新政,纵使我命丧黄泉也在所不惜,可惜那妖道太过狡猾,防不胜防。”

众人闻此再次唏嘘不已。

天理何在,为何不降下雷霆,将那妖道一并收服?

片刻后,沉重的情绪稍缓。

又有人发声。

“莫再提及那妖道,提起他便有祸。”

“诸位可知,太祖当年所用年号为何?”

邻座答曰:“洪武,自是铭记于心。”

“不错,洪武!”此人愤然道,“太祖改元洪武,彰显军威,专掌兵权,然对吾辈士人厚爱有加,更何况**,改元建文,数年间广布仁政,尤为看重文人,礼遇有加。太祖、**皆凭文人治国,吾辈亦不负重托,令大明日益强盛,经年实践,岂可质疑文治之效?”

“然而今上改元永乐,呵呵,永乐虽美,却让万民不得安宁。初闻时,我还以为今上亦是一位贤君。”

“谁知翌日,竟将方孝孺先生杀害。此事尚可容忍,毕竟方先生刚直不阿,言语冒犯实属难免。但后来竟轻信妖道谗言,行此动摇根本之举!”

说到此处,身旁的老者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方孝孺之事怎能轻饶?朱棣此举已属过分,何须株连九族?世间惨状,莫过于此!诸君查阅史籍,可知有先例否?”

一学子泪湿双颊:

“方孝孺临行之际,依旧缄默,未向朱棣屈膝。”

忽有人叹息:“此事或不应全归咎于今上,其在北平素有贤名,备受推崇,堪称最肖太祖之皇子。”

“然则,为何痛下屠戮,又糊涂至此,听信妖道之言,推行荒谬新政?”

无论思量如何,皆不合常理。依我看来,今上恐为妖道所惑。

话音刚落,先前拍桌老者即刻附和。

“正是如此,罪魁祸首便是那妖道!大明沦落今日,皆因他一人!”

众人纷纷响应。

“确实,皆因妖道所致!”

“若无此妖道,我等何至困顿?”

“若任由妖道扰乱朝纲,大明必将覆亡!诸位,速谋良策!”“我们又能有何作为?”

“唉,当初圣上举兵之时,号称清君侧,如今看来,真正需清君侧之人反而是他自己。”

“唉,妖道祸乱国家,残害百姓!”

类似的场景正在大明各地上演。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将矛头指向了李武,认定一切过错皆因他而起。他们视朱棣为受人蛊惑的昏君。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暗处,风浪更加汹涌。那些心怀建文帝的文人及部分朝廷和地方官员,在得知新政与北伐的消息后,内心激动不已。他们觉得等待已久的机会即将来临。

李武口中的“老鼠”们,趁着他与朱棣外出之际,暗中开始拉帮结派,谋划不轨之事。暂且不说他们的行动。

第三日,三十万大军已全部越过边境,进入辽阔的草原。大战一触即发,此刻却是一片暴风雨前的平静。三十万明军吃饱喝足,全力休整待命。

中军大帐内,朱棣凝视着悬挂的地图,眉头紧锁,似在沉思。“此事棘手啊……”他低声自语。稍后,转向姚广孝问道:“李先生在何处?”

姚广孝迟疑片刻答道:“大约在帐中歇息。”

“快带我去见李先生,朕有要事相询。”

“遵旨!”

朱棣话毕,姚广孝领路前行。不久,便抵达李武休憩之处。

“李先生。”

朱棣轻声呼唤,接着说道:“朕有一事相问。”

李武察觉到对方神情忧郁,略加思索便猜到其来意,微微一笑,点头回应:“陛下可是担忧明日之战?”

朱棣神情沉重地点了点头。

“正是如此。”

姚广孝疑惑不解:“草原各部在上次大同一战中损失惨重,如今实力不及先前一半,我军势如破竹,士气高涨,有何可惧?”

朱棣叹息一声道:

“所以,即便没有李先生同行,仅凭我军如今的实力,要击败那些**也绰绰有余,我并无半分忧虑。”朱棣语气笃定。

“可太祖十三次北伐,虽皆以大捷告终,为何始终未能彻底解决那些**呢?”姚广孝问道。

姚广孝不假思索道:“李先生曾言,那些**擅长骑射,且草原广阔平坦,我军追击不易。”

朱棣颔首:“确实如此。关键并非无力制敌,而是难以追及。纵使汉武帝、唐太宗当政时国力鼎盛,也不过将匈奴逐至千里之外,未能将其歼灭。”

“此次出征意在统一北方草原,若仅止步于一场胜利,从战略上看,便是失败。”

提及此,姚广孝亦觉忧心忡忡。

片刻后,他目光一亮:“然今时不同往日,有李先生随行。”

“可李先生上次驱逐**出境后,为何并未继续追击?”朱棣追问。

姚广孝一时语塞。

朱棣转向李武,诚恳道:“李先生,朕并非质疑您的决策。三十万大军北伐,内忧外患交织,此役实为背水之战。明日便将决战,局势却仍不明朗,朕心难安,特来请教。”

朱棣与蒙古各部交战多年,深知那些**实力有限,不过借草原地利优势逞凶。其唯一长处便是速度,可一旦逃脱追击,便无迹可寻。

这一难题,朱棣早在李武前往北平时已有疑虑,如今亲率大军出征,更觉棘手,只能寄希望于李武。

姚广孝听闻此言,亦有所悟,问道:“李先生对此必已深思熟虑,今日却未见您有所动作,想必已有应对之策?”

李武闻言,微微抬眸,似笑非笑地望向北方说道:

瓦剌营地内气氛热烈,各部落首领齐聚一堂。朱棣北征的消息迅速传遍草原,令众人深感不安。大同之战后,各部元气大伤,如今实力仅剩原先的十分之一。面对强敌,联合成为唯一的出路。

马哈木早料到会有此局面,此刻却面露喜色。他心中暗想:“当初嘲笑我胆怯之人,今日是否后悔?”然而喜悦之余,他也忧虑重重。“即便保存实力,面对明军依旧棘手,特别是那个神秘道士李武。”

提及李武,马哈木不禁打了个冷战。上一次交锋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但思索片刻,他嘴角泛起一丝笑意。“中原有云:福祸相依。朱棣此次北伐,或许正是我的转机。”

装束整齐后,他步出营帐迎接众人。刚见面,便热情洋溢地说道:“诸位远道而来,实在抱歉未能及时迎接!”

寄人篱下难免要看人脸色。马哈木对此心知肚明,也掌握着主动权。面对坤帖木儿的讽刺,他毫不在意。

\"呵呵,各位远道而来,辛苦了。请入内,我已经备好酒菜为诸位接风。\"马哈木笑容满面地说道。

其他部落反应平静,但坤帖木儿却勃然大怒,几乎要动手。\"大汗?他竟敢自称大汗?这分明是不将我放在眼里!\"旁边有人急忙劝阻,但坤帖木儿也只能强忍怒气,愤愤跟上。

马哈木暗自欣喜,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将在这件事后达到顶峰,甚至可能继成吉思汗之后再创辉煌。然而,坤帖木儿突然冷言:\"马哈木,别得意得太早,若我们挡不住朱棣,那就一起下地狱吧!\"

\"此战非同寻常,我们损失惨重,只剩不到十分之一兵力。而明朝正值强盛,特别是那妖道李武随行,实在可怕。\"坤帖木儿的话让马哈木心中一震,神色微变。

朱棣虽强,但马哈木并不惧怕,唯独李武令他胆寒。思考片刻后,坤帖木儿努力平复情绪:\"此事我明白。\"众人进入主帐,马哈木提议组建联盟对抗明军,各部首领皆表示同意,坤帖木儿虽不满,但也未反对。

马哈木满意地环视众人,嘴角扬起一丝自信的笑:\"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共同商议如何应对明军吧。\"

\"那么,由谁来担任盟主呢?\"

这句话一出口,众人的氛围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畏兀儿首领沉默片刻后打破了寂静,脸上挂着笑意:\"自然是有能力者居之,我提议推举马哈木为此次盟主。\"

其他人明白马哈木是想通过大家的认可正式成为盟主,心中虽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敷衍附和几句。

马哈木并未在意他们是否真心,只是笑着举起酒杯:\"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然而,刚要坐稳盟主位置,一名士兵慌忙闯入,大声疾呼:\"大事不好!明军已侵入草原,距离我部不足百里,人数至少三十万!\"

此话一出,帐内气氛骤然紧张,马哈木的笑容也随之凝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原本他认为朱棣最多只带十余万人,毕竟大明局势动荡,主力外出风险极高。可没想到朱棣竟然倾尽全力!

\"看来朱棣此次是铁了心要彻底铲除我们。\"坤帖木儿冷眼看着马哈木,嘲讽道:\"不知盟主有何妙计,能抵挡那妖道与三十万大军?\"

马哈木顿时哑口无言。他本想借机提升威望,却不料明军声势如此浩大。三十万大军加上李武随行,而他们总计兵力不过二十万……

这样的差距几乎无法抗衡。

短暂的沉寂后,坤帖木儿开口:\"我建议立即撤离。\"

...

马哈木皱眉反驳:\"你想撤往哪里?明军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若撤退,即使当上盟主也难以赢得声誉,反而可能成为替罪羊。到时候不但无利可图,还可能名誉扫地。

\"若不撤退,盟主有何良策退敌?\"坤帖木儿轻蔑地问道。

他此刻有些后悔,若早知朱棣不顾一切倾巢而出,他早就自行逃走了。

而马哈木则满头大汗地思索对策。

进退之间

是战是逃,困扰着马哈木。若是一走了之,这盟主之位岂非形同虚设;若要硬拼,他又深知绝非朱棣对手。

正在纠结之时,副将悄然靠近,低声说道:\"即便交战,也无需取胜,只需略作抵抗,表明尽力,再以敌方势强为由,保存实力,便可光明正大地撤退。\"

此言让马哈木眼前一亮。他赞赏地点点头,清了清嗓子,严肃回应:\"明军气势汹汹,又有术士相助,我们又能逃往何处?难道效仿匈奴,西迁与白肤异族争地?绝不能退!必须固守待援!\"

一旁的坤帖木儿闻言勃然大怒:\"明军内部尚未理顺,怎可能如汉时那般穷追不舍?只需拖到寒冬,天寒地冻,他们必会撤兵。\"

马哈木冷笑:\"懦夫!你已被汉人吓得失了胆魄?像你这般畏缩之人,有何资格统领一军?\"

坤帖木儿气得浑身发抖,但察觉营外脚步杂乱、兵器生锈的气息,脸色骤变,愤恨地扭头别过。

\"你会为此付出代价!\"

马哈木虽知此举风险重重,但为了拉拢人心、夺取汗位,顾不得许多。在一番威逼**后,他迅速部署战略。

\"明军人多势众,强攻无益,需智取方可。\"

于是,他决定分兵扰敌,利用灵活机动的优势,不断*扰,使明军疲于奔命。待其懈怠之际,集中主力发起突袭,打个措手不及。

这是草原诸部传承千年的战法,任何稍有见识者皆心知肚明。然而,在明军占据压倒性优势时采用此策,不过是延缓失败,难以逆转乾坤。

毕竟,全盛时期尚且不是对手,更何况如今已是溃败之势。马哈木却毫不在意。

他本就没打算取胜,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九零零”已然如此。

其余人大多不愿与明军交锋。

然而,他们都猜到了马哈木有意留他们面子的想法。

因此,无人再提出异议。

草原各部并无仁义可言。

若马哈木真要孤注一掷,将他们全部消灭并非不可能。

……

与此同时,另一边。

日出时分,天边泛起鱼肚白。

沉睡的明军如觉醒的猛兽,每个士兵都充满斗志,起身整理营地。

他们渴望奔赴战场,击败敌人,为族人复仇!

此时,中军大帐内。

朱棣全副武装,凝视着羊皮地图,神色严肃。

即便昨日李武来访,有他在,朱棣并不担忧过多。

但他对战事的看法,却与后世某位伟人相似。

战术上可轻视敌方,战略上却须重视。

毕竟历史中因轻敌导致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

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最为人熟知。

曹操赤壁之败,也少不了骄傲情绪的影响。

朱棣行事一向严谨细致,绝不容忍任何疏忽引发的败局。

昨夜他几乎未眠,一直思索今日战事。

“陛下。”

这时,姚广孝从外步入。

睡意未消的朱棣顿时清醒。

点头示意免礼。

随后说道:“道衍,过来这边。”

姚广孝靠近,发现朱棣眉宇间显露出疲态,关切道:

“陛下,请务必保重龙体,若有闪失,大明将如何?”

朱棣淡然回应:“有李先生在,何需忧虑?”

随即不等姚广孝开口,语气不悦地说:“况且,朕还未到不堪熬夜的地步。”

姚广孝一时无言,转念想到有李武在,即使身体不适也能调养,便不再多言。

接着问:“陛下这一夜都在思考什么?”

朱棣目光紧锁地图。

“朕在推测,瓦剌和鞑靼得知我们进入草原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姚广孝略作思忖,说道:“臣以为,他们可能会选择撤离……双方实力悬殊太大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之千金媚祸 十二天劫 妖仙令 XS5 天之炽之神圣帝国 炮灰攻略 重生之鬼眼神算 母皇 末世登仙 医圣传 穿到八零,麻辣警花变成反派后妈 九霄剑神 海贼中的木木果实 重磅证婚,首席盛爱入骨! 回到三国去捣乱 我变成了路卡利欧 东方苍白传 三生降头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回村种田后,国家求我上交星舰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抗战双子星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佣兵禁地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李治你别怂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明天下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三藏还俗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锦衣血诏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北宋第一狠人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前方到达天津站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txt下载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最新章节 -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