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秘史十二章

马踏飞花

首页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清宫秘史十二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 花豹突击队 我的公公叫康熙 谍影凌云 谍网 红色帝国1924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调教太平洋 红楼如此多娇 朕,君临天下! 
清宫秘史十二章 马踏飞花 - 清宫秘史十二章全文阅读 - 清宫秘史十二章txt下载 - 清宫秘史十二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3章 孝庄之死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洪泽湖畔,康熙看到湖水汹涌澎湃,堤坝随时有决口的危险。

他心中忧虑,大声疾呼:“快调运土石方,保护百姓田宅不受损失!”

他亲自询问河工和百姓,了解治河的困难。

他得知,由于河工浩大,资金不足,许多工程难以推进。康熙当即下令,调拨更多的银两用于治河。

十一月十七日,康熙抵达江宁(今南京)。南京是前朝的旧都,也是明朝遗民反清复明思想最激烈的地方。

康熙深知,此行南京,意义非凡,他决定率一行人到明孝陵去祭拜。

“明朝故都反贼猖獗,皇上还是别去祭拜朱元璋为安全,一旦有个闪失,微臣担不起责任。”随行的臣子劝道。

“不必紧张,朕就是要平息前明遗老遗少的仇恨,想必不会有危险。”康熙信心满满说道。

明孝陵正门有五个门洞,按惯例皇帝应走中间门洞,但康熙却走旁边门洞,

以此表示对朱元璋的礼让与尊重,这一举动让随行官员和汉人知识分子大为震惊。

“皇上果然大度能容天下之仇恨!真乃千古一帝也!”臣子们除了震惊,更多的是钦佩。

仪仗到下马坊后,康熙便徒步进入陵园,紧靠甬道边行走。

到达陵宫门时,康熙竟行三跪九叩大礼,这又让百官十分惊愕,数万随行百姓也不禁哽咽失声。

康熙此举收买了南方汉人之心,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无疑成功了。

在明孝陵前,康熙看到陵寝杂草丛生,心中不禁感慨万千,马上下令修缮明孝陵,并称赞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代开创令主。

离开南京,康熙继续南巡,抵达苏州。

苏州是江南的繁华之地,康熙在这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他微服私访,来到望亭,看到一位老妇人跪地乞讨,心中不禁怜悯。

康熙询问老妇人的遭遇,得知她是因为水灾失去了家园。

他当即下令,拨款赈灾,并减免受灾该地区的赋税。

这一举动,让百姓们对康熙皇帝充满了感激之情。

康熙第一次来到苏州,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

康熙在苏州街头看到一位女子在卖字画,其字画功底深厚,一看就知道该女子曾拜过名师。康熙与她交谈后,得知女子因家道中落才出来卖字画为生。

康熙对她的才华十分欣赏,暗中帮助她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难题。

除了忙于政务,康熙在苏州品尝了当地的各种美食,他对松鼠鳜鱼、碧螺虾仁等菜肴赞不绝口。

他还让御厨向当地厨师学习制作方法,以便回宫后也能品尝到这些美味。

康熙喜爱昆曲,在苏州专门观看了昆曲演出。

他对昆曲的唱腔、服饰、表演等方面都非常感兴趣,最后还做了一回票友。

康熙还游览了苏州的一些着名园林,如拙政园等,他对园林的精巧设计和优美景色大为赞赏,流连忘返,还多次提笔写下对园林景色的赞美之词。

十一月,康熙受江苏巡抚汤斌之邀,参加了苏州虎丘千人石夜宴,鲜果、美酒早早就备好了。

聚会时,江南文人把康熙帝团团围在中间,气氛相当融洽,本地士绅献上吴歌《子夜四时曲》。

为助兴,“宴乐园”的歌姬鱼贯入场舞翩翩,舞毕,康熙一眼看到歌姬水袖翻处,暗绣\"明月\"二字。

这可是反动言论,“明月”二字显然是江南士人怀念明朝明月,寄托思念,在当时不能提明,光、亮等词,

康熙却视而不见,抚掌笑道:“朕亦续上一句——愿同尘与灰。”竟是用吴语吟出《乐府》古辞。

康熙谈笑中解除了尴尬,意思是说,前朝早已化作了尘与灰。

各路文人满座愕然。这首《子夜歌》暗藏反清复明之意,皇帝续的却是情诗,并且新意天成。

皇上不以为意谈笑风生,江苏巡抚却被吓得冷汗直流。

……

十二月,康熙结束南巡,踏上回程之路。

在回程中,他一路思考这次南巡的收获,他看到了江南的繁荣,也看到了百姓的疾苦。

他深知,治理国家,不仅要靠武力,更要靠民心。

回到北京后,康熙将南巡的经历记录在《南巡笔记》中。他下令加强河工治理,调拨更多的资金用于治河。

同时,他还积极招揽江南的文人学士,进行文化交流,促进满汉文化的融合。

康熙的第一次南巡,历时六十天,行程万里。

他不仅视察了河工,了解了民间疾苦,还通过祭拜孔子、明孝陵等举动,缓和了满汉明清之间的矛盾。

……

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掠过紫禁城。

75岁的孝庄太后躺在病榻上,气息微弱。

康熙帝日夜守在祖母身边,衣不解带,亲自为其尝药,眼中满是焦虑与不舍。

这位一生辅佐两代幼主,在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中力挽狂澜的传奇女性,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随着最后一口气息消散,她的离去不仅让康熙悲痛欲绝,也留下了诸多令人费解的谜团。

比如孝庄太后崩逝后,并未与她的丈夫太宗皇太极合葬。

按照常理,帝后合葬是皇家惯例,可孝庄却违背了这一传统。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称孝庄曾下嫁多尔衮,在清军入关、幼主福临登基的关键时期,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权势滔天。

坊间传言,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孝庄太后不得不委身下嫁,与多尔衮形成特殊关系。

正因如此,孝庄自觉有愧于丈夫皇太极,无颜在地下与他相见,故而不愿葬在丈夫身边。

但实际上,这一说法更多是传说,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

真正的原因,孝庄太后在临终前曾向康熙透露。她表示:“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吧。”

孝庄一生经历了太多风雨,在皇太极驾崩后,她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儿子顺治与孙子康熙身上,在她心中,陪伴儿孙、守护大清江山比与皇太极合葬更为重要。

也有人认为,孝庄未与皇太极合葬,一是孝庄不想惊扰已安葬多年的皇太极的神灵;二是孝庄可能不想在地下与姑姑哲哲、姐姐海兰珠“争宠”,

皇太极在世时,哲哲地位尊贵,海兰珠备受宠爱,孝庄的地位和受宠程度相对较低。

人们更相信孝庄挂念儿孙,期望能守在他们身旁,毕竟她将所有心血都倾注在儿子顺治帝、孙子康熙帝身上,希望死后也能守护他们。

最大可能是太宗寝陵在辽东沈阳,在关外,远离了儿孙。

太宗皇太极去世后,被葬于盛京昭陵,位于今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2号,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帝王陵墓。

孝庄文皇后临终前留下遗嘱,因不忍远离子孙,希望将其葬在遵化的孝陵附近。

康熙遵祖母遗嘱,在孝陵之南建暂安奉殿,希望以后想出妥善办法再下葬祖母。

谁知孝庄棺椁一停就是37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孝庄文皇后才正式葬入昭西陵地宫。

昭西陵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与清东陵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陵区,这独特的丧葬安排,让孝庄太后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赶尸道长 玄鉴仙族 不要啊棺人 快穿玩转逆袭 雪淞散文随笔集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大叔宠娇妻 重生明朝当嫡女 近距离爱恋 异界烽火录贰烽云再起 贵女多娇 大宋游侠 逍遥人生 异度 极品太子爷 穿越之极限奇兵 至尊邪天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入侵里世界 福艳之都市后宫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抗战双子星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大叔凶猛 李治你别怂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这个魏延不一样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亮剑之烽火悍匪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真理铁拳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大唐躺平王 大乾风云起苍穹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唐代秘史 锦衣血诏 玉符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云起惊鸿客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清宫秘史十二章 
清宫秘史十二章 马踏飞花 - 清宫秘史十二章txt下载 - 清宫秘史十二章最新章节 - 清宫秘史十二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