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首页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我在亮剑搞援助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猎天争锋 奥特格斗传说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重生之铁血战将 封侯 亮剑之独立大队 朕,君临天下!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文阅读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txt下载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5章 藩王初成,海外传捷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应天府,紫禁城,御书房。

初夏的微风,带着一丝暖意,从半开的窗棂间潜入,却丝毫吹不散房内那近乎凝固的肃穆气氛。空气中,弥漫着顶级龙涎香的淡雅与浓郁的墨香,但更让人心神紧绷的,是一种无形的、名为“期待”的张力。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曾经布满杀伐之气的双眸,此刻深邃如井,静静地注视着御案上那份刚刚由八百里加急从东瀛送抵的奏疏。与寻常单薄的军报不同,这份奏书厚重如一部典籍。封面之上,是燕王朱棣苍劲有力的八个大字:“东瀛靖平,献俘新政”。

太子朱标侍立一旁,神情沉稳,但微微攥紧的袖口,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而在另一侧,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诚意伯刘伯温,则垂手而立,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尊入定的老僧。

自从朱雄英将那份“开海策”与“藩王镇四海”的宏图伟略摆在他们面前,整个大明朝廷的神经,就一直紧绷着。秦、晋、燕三王,如三支离弦之箭,射向了未知的远方。如今,第一支箭,似乎已经命中了靶心。

“打开吧。”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名小太监躬着身,小心翼翼地解开包裹奏书的黄绫,先是呈上一份简报,正是朱棣亲笔所书的《东瀛捷报》。朱标接过,朗声读了起来。

奏疏的开篇,是意料之中的军事胜利:大军如何登陆,如何破敌,如何直捣京都,擒杀首逆妖僧一条经嗣,废黜伪天皇……每一个字,都带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朱元璋听着,脸上波澜不惊,只是习惯性地用指节敲击着桌面。对于他而言,以大明之国力,击败区区岛夷,本就是理所当然之事。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然而,当朱标翻开第二页,声音开始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惊异。

“……儿臣谨遵皇太孙殿下《东瀛治理纲要》,于京都宣诏,废伪天皇神权,罢幕府军政,设‘东瀛都护府’,总揽全境事权……”

听到这里,朱元璋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住了。他抬起眼,与刘伯温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深思。

破其国,易;灭其神,难。雄英的这一手,直指要害。

朱标继续读下去,声音越来越低,语速也越来越慢,因为他需要时间来消化那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石破天惊般的构想。

“……其后,儿臣依纲要所定,行‘雷霆雨露’之策。公开审判,斩杀首恶一条经嗣,以儆效尤,是为雷霆;赦免被裹挟之伪皇,圈禁终身,以示宽仁,是为雨露。威立恩施,民心稍定。”

“……其三,亦为新政之基石,乃‘计口授田’。儿臣已遣户部官吏,携鱼鳞图册,分赴各地。废除旧有大名、寺社之封地,将所有田亩尽数收归都护府。而后按人丁,无论男女老幼,均分田亩,授予永业。前三年免赋,此后永为什一之税。令下之日,村野百姓,无不感激涕零,叩首谢恩,高呼‘大明万岁’……”

“砰!”

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极致的震撼。他豁然起身,几步走到朱标面前,一把夺过那份奏书,亲自看了起来。

“计口授田……好一个计口授田!”朱元璋的声音在颤抖,“咱当年起事,靠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跟着咱的兄弟们有饭吃,有地种吗?!雄英这小子,他是要把咱当年在濠州、在应天做过的事情,在整个东瀛,再做一遍啊!”

朱标心头巨震。他明白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占领,这是从最根本的生产关系上,将东瀛的社会结构彻底打碎,然后按照大明的模式,重新塑造!那些分到了土地的东瀛农民,谁还会怀念过去被层层盘剥的旧主?他们只会将给予他们土地的大明,视为再生父母!

这,是诛心之策!是真正将一片土地,化为己有的不世之功!

然而,震撼,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奏疏之后,是一本更厚的册子,正是那份由朱雄英拟定,再由朱棣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细化的——《东瀛治理纲要实施细则》。

朱元璋一页一页地翻看。

“易文字,变风俗”:强制推行汉字汉语教育,所有孩童必须入学“明式学堂”。

“正礼仪,知上下”:颁行大明衣冠礼仪,废除旧有跪拜,代之以大明君臣、百姓之礼。

“兴格物,破迷信”:开设算术、地理、格物等课程,以科学之理,破除神道教之愚昧。

“建保甲,严律法”:推行大明保甲制度,以《大明律》为东瀛最高法典。

“统度量,一商税”:统一使用大明度量衡,建立统一的商业税收体系……

一条条,一款款,细致入微,环环相扣。从政治、经济、军事,到文化、教育、民俗,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将东瀛从灵魂到肉体,彻底融入大明体系的宏伟蓝图。

御书房内,死一般的寂静。

许久,朱元璋缓缓合上册子,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吐尽了胸中的万千丘壑。他没有坐回龙椅,而是走到了窗边,负手望向天际。

“伯温,”他没有回头,声音却异常清晰,“咱这一辈子,自认英雄盖世。平陈友谅,灭张士诚,北逐蒙元,光复中华,咱以为,这便是帝王功业的极致了。”

刘伯温躬身道:“陛下之功,万古罕有。”

“不,”朱元璋摇了摇头,嘴角竟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咱错了。咱的眼界,终究还是在‘皇帝’这两个字里。咱想的是守住这片江山,传给子孙万代。”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朱标,又仿佛是透过朱标,看到了那个远在东宫的身影。

“可雄英那孩子……他想的,不是守江山,而是……开天地!”

“他的眼里,没有国与国的边界,只有文明与野蛮的分别。他不是要当一个大明皇帝,他是要当这天下的共主!他要让所有沐浴到日月光辉的地方,都说汉话,写汉字,行华夏之礼!这……这是三皇五帝才有的气魄啊!”

朱标闻言,心潮澎湃,与有荣焉。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优秀,却没想到,在爷爷和刘伯一这样的人杰眼中,已经达到了如此匪夷所思的高度。

刘伯温捋着长须,脸上满是欣慰与感慨,他轻声道:“陛下,臣曾以为,皇太孙殿下是‘守成之英主’。今日看来,臣亦是眼拙了。殿下之志,非在守成,而在开创。昔日汉武,设西域都护府;今日,大明设东瀛都护府。然汉武止于军政,而殿下,已然深入文教民生之根本。此功,远迈前朝!”

“说得好!”朱元璋猛一击掌,压抑不住的豪情破胸而出,“咱的皇孙,有此胸襟,有此手段,何愁大明不兴!何愁天下不定!”

就在此时,一名小黄门神色慌张,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甚至忘了通报。

“万岁爷!万岁爷!大喜!大喜啊!”

朱元璋眉头一皱,正要呵斥,那小黄门已经跪在地上,高举着一份火漆密封的文书,声嘶力竭地喊道:“南……南边!八百里加急!晋王殿下大捷!”

什么?!

御书房内的三人,心头又是一跳。东瀛的震撼尚未平息,南疆的捷报,竟然也到了?

朱标抢先一步接过文书,双手颤抖地展开。

“父皇!”他失声喊道,“二弟……二弟他,已彻底荡平安南全境!斩伪王黎氏于升龙城下,传首四方!安南大小臣工,望风而降!”

捷报上,晋王朱棡那雄健的笔迹,透着一股百战之后的豪迈。他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完胜,更重要的是,他同样遵照朱雄英的密令,在战后迅速行动。

“……儿臣已遵太孙殿下之令,废安南国号,将其故地,划为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上设‘大明镇南都护府’,以总其成!安南之地,自此永为大明之郡县!”

如果说,燕王朱棣的捷报是一道划破天际的惊雷,那晋王朱棡的捷报,就是紧随其后、震动大地的滚雷!

一东,一南!

一海岛,一丛林!

大明的两支铁拳,在几乎同一时间,将两个桀骜不驯的邻邦,彻底纳入了版图!

朱元璋仰天大笑,笑声洪亮,震得屋梁上的尘土簌簌而下。

“好!好!好!咱的儿子们,都是好样的!”

他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这不仅仅是双喜临门,这是一种共振,一种帝国鼎盛、气运勃发的最强音!

然而,命运似乎觉得,今天的惊喜,还远远不够。

朱元璋的笑声还未停歇,殿外,又一个更加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这次,是兵部的侍郎,他甚至来不及整理官帽,手捧着第三份文书,冲入殿内。

“陛……陛下!!”侍郎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了调,“西洋……西洋舰队捷报!!”

西洋!

这一次,连刘伯温都无法保持镇定了。他的眼睛猛然睁大,死死盯住那份来自遥远海疆的文书。

秦王朱樉,他去的地方,不是为了征伐,而是为了贸易,为了控制那条传说中的黄金水道。

朱标再次接过奏报,这一次,他的手抖得几乎拿不稳。

“父皇……三弟他……他成功了!”

朱标的声音,已经带上了哭腔。

“……儿臣率宝船舰队,已抵达麻六甲。此地乃东西洋航路之咽喉,商船汇集之要冲。儿臣以雷霆之势,威慑本地土王,助其扫平海盗,而后与之立约,租借海峡一侧港口,设立‘大明市舶司’与‘西洋贸易中枢’!凡过往商船,皆需领取大明‘龙旗’,缴纳商税,方可通行。如今,麻六甲航路,已尽在我大明掌控之中!”

静。

死一般的寂静。

如果说,前两份捷报是雷鸣,那这第三份捷报,就是一道无声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所有人的灵魂!

东瀛都护府,是文化与政治的征服。

镇南都护府,是军事与疆域的开拓。

而麻六甲的贸易中枢,则是经济命脉的掌控!

三份捷报,来自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采用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手段,却指向了同一个宏伟的目标——构建一个以大明为绝对核心的、全新的世界秩序!

朱元璋瘫坐回龙椅上,他大口地喘着气,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他看着眼前这份地图,那上面,被朱雄英用朱笔圈出的三个点——东瀛、安南、麻六甲——如今,全部被点亮了!

那不是一份地图,那是一个棋盘。而他那个未及弱冠的皇孙,正以天地为棋盘,以藩王为棋子,下着一盘旷古烁今的惊天大棋!

“天下……共主……”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已是混杂着狂喜、震撼与深深的敬畏。这一刻,他终于彻底明白了,孙儿心中那片天地的广阔,早已超越了他毕生的想象。

---

捷报,是藏不住的。

当三份捷报的内容,经过朝廷的润色,以《大明邸报》的形式公之于众时,整个应天府,乃至整个大明,都彻底沸腾了。

起初,百姓们只是为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而欢呼。

“听说了吗?燕王殿下把东瀛给平了!以后再也不怕倭寇了!”

“何止啊!晋王殿下把南边的安南也给打下来了,变成了咱大明的地盘!”

“还有秦王殿下,听说在海外建了个大港口,以后做生意的,都得听咱大明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议论的焦点,开始悄然转移。

在秦淮河畔最负盛名的“得意楼”茶馆里,说书先生的醒木一拍,说的早已不是什么《三国》、《说唐》,而是新出的段子——《皇孙定四海》。

“……要说咱大明朝最神的人是谁?不是开国太祖爷,也不是仁厚太子爷,而是那位身居东宫,运筹帷幄的皇太孙殿下!只见殿下他,取来一张坤舆图,朱笔一点东瀛岛,言道:‘此地当为我文教之乡!’于是乎,燕王奉旨,东瀛俯首,如今那里的娃娃,都得学咱的《三字经》哩!”

“又一点安南地,言道:‘此地当为我南疆之郡!’于是乎,晋王提兵,安南授首,万里疆域,尽归版图!”

“最后,殿下那朱笔,遥遥指向万里之外的西洋大海,笑道:‘此乃我大明之钱袋!’于是乎,秦王扬帆,商路贯通,四海之财,滚滚而来!”

“各位看官,这是什么?这已非凡人手段,这是拨动乾坤,言出法随啊!咱这皇太孙殿下,怕不是天上的文曲星、武曲星齐齐下凡,方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

满堂喝彩,赏钱如雨点般落下。百姓们听得如痴如醉,在他们淳朴的认知里,无法理解如此复杂的国家战略,便只能将其归于神迹。

“圣明储君”这个词,已经不足以形容朱雄英了。在街头巷尾的议论中,他开始被冠以“天授皇孙”、“在世真神”之类的称谓。家家户户,甚至有人偷偷将皇太孙的名号,与自家祖宗牌位放在一起,祈求福佑。

而在官员之中,这种震撼,则转化为一种深刻的敬畏与狂热的追随。

两个相熟的六部官员,下朝后走在回府的路上,其中一人忍不住感慨道:“孟兄,我等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总以为治国平天下,乃是皓首穷经之事。可你看看皇太孙殿下,未及加冠,便已为我大明,开辟了万世不拔之基业。我等与殿下一比,简直就是萤火与皓月争辉,不值一提啊!”

另一人亦是点头叹道:“谁说不是呢?以往我总觉得,开疆拓土,便是极限。可殿下却让我等明白,开疆之后,更有化夷为夏的文治,掌控商路的经济。此等眼界,此等格局……我等能生于此时代,亲眼见证这天朝盛世的开端,实乃三生有幸!今后,唯殿下之命是从,万死不辞!”

民心,在敬仰。

官心,在归附。

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正在以朱雄英为核心,迅速形成。他的形象,已经从一个储君,彻底升华为整个帝国的精神图腾。

---

御书房内,朱元璋将所有的奏疏,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大明坤舆万国全图》前,亲手拿起朱笔,将东瀛、安南、麻六甲三个地方,重重地涂成了代表大明疆域的朱红色。

做完这一切,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传旨!”

朱元璋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仪与发自肺腑的骄傲。

“告秦、晋、燕三王——”

“尔等奉命出征,扬我国威于海外,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东瀛已定,南疆已安,西洋已通,尔等之功,朕与天下臣民,共鉴之!”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用最洪亮的声音,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着,三王料理完各自藩地首尾,择吉日,凯旋归京!”

“朕,要在应天府,于文武百官、万千百姓之前,为我大明之英雄,加封晋赏!”

圣旨一下,数名传旨太监立刻领命,捧着明黄的圣旨,奔向驿站。快马的蹄声,将带着这份荣耀的召唤,跨越千山万水,抵达那三片刚刚被烙上大明印记的土地。

一场史无前例的凯旋盛典,即将拉开序幕。整个大明,都在翘首以盼,等待着迎接那些为帝国开辟了新天地的,功成名就的英雄们。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天官赐福 非主流清穿 从良医到良相 雪淞散文随笔集 霍门 总裁痴情蚀骨 在炮灰游戏里极限逃生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修行在完美世界 大神夫人有点萌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忠犬神探 嚣张娘亲别想逃 间者 都市之纨绔军医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金牌嫡女,逃嫁太子妃 盛宠之侯门庶女 新现代逍遥录 盛宠之嫡女医妃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大唐房二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在下潘凤,字无双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明末:边军不退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冰临谷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大乾风云起苍穹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浴血山河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水浒之往事随风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巨宋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txt下载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