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荻雪

首页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民国之谍影风云 带着农场混异界 三国之至尊系统 想当皇帝的领主 调教太平洋 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明末逐鹿天下 朕,君临天下!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荻雪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文阅读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txt下载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4章 大明最高财政会议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洪熙二年正月初五的乾清宫,铜鹤香炉里焚着苏合香,青烟顺着雕花木格窗袅袅上升,将东暖阁的金砖地洇出一层温润的光泽。

朱高炽扶着赵婕妤的手来到门外,忽然挤出一个笑容:“太祖皇帝有言,后宫不能干政。”

说完,皇帝独自一人踏入会议室已经敞开的槅扇门,晨光透过缠枝莲纹的窗纱,在杨士奇等人的绯色官袍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陛下万安。”七名重臣齐刷刷躬身,腰间玉带扣撞出清越的声响。朱高炽望着眼前这排熟悉的面孔——“三杨”鬓角已染霜雪,夏元吉的蟒纹补子磨得发亮,唯有王淮穿着簇新的孔雀蓝贴里,袖中拂尘穗子随着行礼轻轻晃动。这班从永乐朝走来的臣子,如今在他治下已磨合出独特的节奏。

“都坐吧。”皇帝指向主位两侧的紫檀木椅,龙袍袖口扫过桌案时,案上的黄册发出哗啦轻响。他特意将会议室设在寝殿旁,墙上还留着郭贵妃当年悬挂的《寒江独钓图》,只是如今画轴已换成赵妃临摹的《朝鲜岁时图》,曾经那幅画中戴笠翁垂钓的姿态,倒与他此刻的心境有几分相似。

夏元吉率先起身,素色绸帕擦了擦额角:“启奏陛下,去年户部总支出银三百二十七万两,较永乐末年减少十八万。”

言语间,他翻开镶蓝边的账册,指节敲在“宗室养赡银”一列,“新增开支主要在两项:给郡王以下子弟每人岁发二十两谋生银;疏浚长江荆江段等四河道,用工料银四十六万两。”

朱高炽指尖摩挲着椅背上的蟠龙浮雕,想起去年朱瞻基巡视河道时,带回的那船从淤泥里捞出的锈刀——永乐朝南征安南时,这些兵器被随意丢弃在河床,如今清淤竟捞出三百余件。

“军马收归官养后,”皇帝忽然开口,“兵部草料费增了多少?”

“回陛下,增银十八万两千两。”夏元吉立刻翻到另一页,“但民间马户免役后,山东等地桑蚕收入增银十六万,基本两相抵算。”

夏元吉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张桑皮纸,“这是山东按察使呈的《桑蚕税赋明细》,其中提到……”

“不必细说了。”朱高炽抬手止住,目光扫过账册末尾的“岁余银五十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两”。五十万两,在永乐朝连一场小规模北伐的军费都不够,如今却能让他在紫禁城安坐听政。他想起老爹朱棣临终前,内帑空虚到连赏赐功臣都要挪用太仓库的情景,忽然觉得胸口那口气顺了许多。

“下面说内府收支。”王淮尖着嗓子上前,展开明黄折页,“去年各处皇庄、官窑、织造局共收银一百五十二万五千两。按陛下旨意,二万五千两作宫人工钱,现余一百五十万两,已存入文渊阁后面的银库。”

朱高炽抚掌而笑,指节叩在桌案上:“好!比朕预计的多了三十万。”他想起赵妃曾说朝鲜官窑用“裹足支烧法”能省三成燃料,便让王淮试了试,果然见效。如今景德镇官窑的柴耗账本,还压在他寝殿的枕下。

“陛下,”杨荣忽然起身,官靴碾过地砖上的暗纹,“臣以为,内府盈余可拨二十万两,用于修缮南京明孝陵。去年雷击毁了享殿一角,至今……”

“准。”朱高炽打断他,“再拨十万两给宗人府,给那些没差事的宗室开个‘宗学’,教他们读书理财。”他想起朱瞻垲昨日递的折子,说想在河南办个桑蚕讲习所,郭贵妃的哥哥郭玹竟也附议——他们如今联手,倒像是在试探他这个皇帝的态度。

乾清宫东偏殿内暖意融融。鎏金铜鹤香炉中升腾的苏合香气,与殿外未散的残雪气息交织,烘托出帝国最高财政会议的庄严肃穆。

“接下来,讲一讲今年收的钱。”朱高炽声音带着帝王的沉稳,在改造后的会议室里回荡。这座由原本的两个寝宫改建的议事场所宽敞明亮,北墙悬挂的《大明舆图》尤为醒目,长江沿岸新疏浚的河道以朱笔标注,宛如帝国脉络般清晰。

户部尚书夏元吉率先起身,他的袍服袖口已磨得发亮,却依旧透着干练:“启奏陛下,去年田亩税粮共计一千一百二十万担,白银二百二十万两;盐税白银一百八十万两,商税白银五百万两。”他的声音抑扬顿挫,每一个数字都沉甸甸地落在众臣心上,“托陛下洪福,去年风调雨顺,各省粮仓均已充盈,足可应对来年灾荒。”

朱高炽微微颔首,取过御笔在明黄宣纸上写下“九百万两”四个大字。墨色在纸面上晕开,与他记忆中永乐朝的财政数据形成鲜明对比。

“永乐年间,朝廷赋税不过白银二三百万两,粮两千万担以上。”夏元吉适时补充,语气中难掩赞叹,“如今陛下推行新政,实物税减半,白银收入却激增三倍,此乃利国利民之大计。”

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老臣们纷纷颔首。朱高炽放下笔,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目光扫过舆图上的万里江山,心中满是治国成效的欣慰。

“汇总已毕,接下来便议各部开支吧。”朱高炽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吏部尚书蹇义率先出列,神情恭敬而严肃:“陛下,吏部请支白银五十万两,用于今年官吏考核、驿馆修缮及俸银发放。”

“准奏。”朱高炽立刻应允。这位曾在燕王府教导他政务的老臣,向来清正廉明,用度必定精打细算,五十万两想必已是斟酌再三。

接着,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杨溥起身,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袍,说话时有些吞吞吐吐:“陛下,礼部……需白银四十万两,主要用于今年开科取士,印制典籍、修缮贡院号舍……”

“准奏。”朱高炽爽快批准。杨溥为人老实巴交,掌管礼部向来克勤克俭,四十万两用于抡才大典,他放心得很。

轮到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杨士奇时,老臣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陛下,兵部请支白银一百五十万两!”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怔。杨士奇捋了捋花白胡须,继续道:“蓟镇边防需更换佛郎机炮,奴儿干都司要增置屯垦牛具,辽东卫所亦需补充军饷……”

“准奏。”朱高炽不待他说完便颔首同意。杨士奇历经三朝,深谙军务,虽数额巨大,但每一分钱都关乎帝国安危,他自然信得过。

就在此时,刑部尚书黄淮缓缓起身。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黄淮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坚定:“陛下,刑部请支白银五十万两。”

“什么?”

“五十万两?”

殿内响起一片惊疑之声。要知道,刑部往年开支最多不过二十万两,今年竟陡然增加三十万,这如何不让人吃惊?众臣纷纷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疑惑,紧紧盯着黄淮,想知道这巨额开支究竟意欲何为。

黄淮迎着众人的目光,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展开后呈给内侍转呈御前。他朗声道:“陛下,去年全国秋审案件较往年激增四百七十三件,如今刑部大牢已关押两千三百余人,现有狱舍早已不堪重负,急需扩建。此外,刑具多有破损,亦需更新。”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沉重:“更重要的是,去年冬天,狱中竟冻死十七名囚徒。臣以为,即便身为罪囚,也当有基本的生存保障,故恳请陛下恩准,为待决囚徒每人添置一床棉被……”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黄淮苍老却坚毅的面庞上,也照亮了那份详细标注着牢房扩建规划和开支明细的文书。众臣看着黄淮,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对刑部现状的震惊,也有对这位老臣仁心的敬佩。

朱高炽拿起文书,目光落在“添置棉被”的条目上,久久没有说话。乾清宫东偏殿内,苏合香的烟雾依旧缭绕,而这场帝国最高财政会议,却因黄淮的五十万两请求,陷入了一片凝重而复杂的氛围之中。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帝王的最终裁决,也在思索着这背后关乎国法与人情的深刻命题。

鎏金铜鹤香炉的青烟裹着苏合香,在金砖地面投下摇曳的影。黄淮垂首立于丹墀下,蟒袍玉带在寂静中泛着冷光。当他说出\"五十万两\"时,夏元吉握着算盘的手指骤然停在百位,杨荣捻胡的动作僵成木雕,唯有檐角铁马在风中叮咚,敲碎满殿凝滞的空气。

\"黄大人,\"杨士奇的声音如老槐树皮般粗糙,\"陛下以宽仁治天下,刑部要这许多银子,怕是要大兴刑狱?\"他身后的《大明舆图》上,长江疏浚的朱线正蜿蜒至南京。

黄淮猛地抬头,官帽翅子险些扫到烛台:\"诸位误会了!\"他展开袖中图纸,牢房改建图与航海罗盘纹在宣纸上交错,\"三成银子用于修缮狱舍,添设通风井;另七成……是给郑和大人的航海学堂。\"

朱高炽手中的茶盏顿在半空,烫金缠枝莲纹与郑和宝船的记忆重叠——永乐年间为寻建文帝,老爹朱棣将下西洋的账单藏在刑部\"特殊开支\"里,如今洪熙二年的账本上,竟还躺着这笔陈年旧账。

\"为何还挂在刑部?\"皇帝的指节叩击着桌案,龙纹桌布下露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残卷,纸边还留着自己当年批阅的朱砂批注。

杨士奇上前一步,象牙笏板映着晨光:\"陛下未下明旨,臣等不敢擅改旧例。\"他眼角余光瞥见黄淮袖中露出的航海图边角——那是去年赵妃私下交给杨溥的朝鲜海图,此刻竟成了刑部开支的注脚。

\"从今日起,\"朱高炽将残卷推到案角,新换的明黄桌布上立刻压下一道折痕,\"郑和所有开销归户部单列,学堂、船坞、采办一概如此。\"他想起昨日赵妃临睡前说的\"朝鲜造船用樟木,比松木耐海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暗纹。

当工部尚书杨荣报出\"一百六十万两修黄河大堤\"时,夏元吉的算盘珠子终于发出脆响。九百万两白银如沙漏般流泻:吏部五十万修缮的驿馆图纸里,藏着考察官吏的密折通道;礼部四十万印的《四书五经》,版心处暗刻着防舞弊的微缩纹;兵部一百五十万的佛郎机炮清单上,最新一批正从澳门港起运……

阳光爬上《大明舆图》的交趾布政使司,朱高炽望着剩下的四百五十万两白银数字,忽然想起太祖皇帝在《皇明祖训》里画的财政铁律。殿外传来更夫报时的梆子声,他这才惊觉已耗去两个时辰。

\"剩下的银子,\"皇帝起身时锦袍扫过烛台,火苗骤然拔高,\"留二百万作漕运改道预备,三百万入国府。\"他没说的是,内府账册里早有一笔专款:给赵妃腹中胎儿预备的启蒙教具,清单上列着檀木算盘、带水浮标的司南,还有按《大明律》缩印的启蒙读本。

众臣退殿时,黄淮特意落后半步,将一卷郑和学堂的预算悄悄塞进杨士奇袖中。当乾清宫的大门在身后缓缓合上,他听见杨荣对夏元吉低语:\"陛下把郑和开支单列,怕是要重开海禁?\"而杨士奇望着西南方的角楼,那里正是乾清宫的方向,晨雾中隐约有宫女提着食盒走过,食盒上印着特殊的缠枝纹。

内阁会议结束,杨溥展开皇帝给的《农桑辑要》,发现其中一页的页边空白处用朱笔写着:\"黄河大堤若用糯米灰浆,可抵百年水患。\"

而此刻的乾清宫内,朱高炽正用放大镜细看郑和航海图,图中麻六甲海峡的标注旁,多了一行娟秀的小字——那是赵妃根据朝商船日志补注的暗礁位置,墨迹尚未完全干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赶尸道长 天官赐福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不要啊棺人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夫君,来种田 云间长生叹 异界烽火录贰烽云再起 Seven日记 贵女多娇 大宋游侠 重生八八年 逍遥人生 家园 极品太子爷 超神学院之万界英灵 都市之纨绔军医 携手战神 狼行三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国术宗师在红楼的彪悍人生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无情江湖路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大唐躺平王 大乾风云起苍穹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唐代秘史 锦衣血诏 玉符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云起惊鸿客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清宫秘史十二章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荻雪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txt下载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最新章节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