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天煌贵胄

首页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回到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临高启明 武神主宰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民国之谍影风云 我的公公叫康熙 霸天武魂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调教太平洋 抗日之战将无敌 锦衣状元 
回到明朝当暴君 天煌贵胄 - 回到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 - 回到明朝当暴君txt下载 - 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百零二章 黄河大桥必须修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郭允厚蛋疼无比的道:“各地常平仓和预备仓早在崇祯十年的时候就已经通过高价收来来对粮价进行保护了,此时贸然出手打压,只怕真个会出大乱子。”

粮价确实不能再低了,再低就他娘的该崩盘了!

崇祯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粮价已经达到了一两银子一石的高位——万历年间,每石米合银五钱,洪武年间更是四钱左右不到五钱的价位。

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两石。

这么计算一下的话,一家耕三十亩地,可以得到六十石的粮食,在洪武年间的收入约为三十两左右,到了崇祯初年的时候就已经值六十两了。

一两白银折合人民币668元,六十两的银子约合人民币四万多点儿——崇祯皇帝穿越前,很多二线城市的工资都不到四千元每月。

问题在于,大明的物价低的令人发指,通过万历年沈榜写的《宛署杂记》可以看出,活肥鸡一只的价格为白银四分。

一只活肥鸡的价格为四分银子,折合人民币26元,一斤大米三文不到的价格,折合人民币才1.75元,大致相当于崇祯皇帝穿越前的物价。

就算是到了崇祯年间,物价有所上涨,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彻底涨起来,就被崇祯皇帝给打压了下去——通过藩国购买的大量粮食,直接让民间大量囤粮的豪商亏到吐血。

如果单纯的从纸面数据上来看,这个粮价还有打压的空间,最起码从现在的每石一两银子打压到五钱银子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但是要真有哪个穿越者敢这么干,那才是真正的傻逼。

就像崇祯皇帝刚刚穿越之时就定下了以天下百姓,尤其是农民为基本盘的原因一样,大明的豪商是多,土地兼并严重,大土主也多的一逼,但是更多的还是自己家有田的普通百姓!

粮贵伤农,粮贱更伤农!

崇祯皇帝可以在天灾什么的导致物价上涨时出手打压,因为这时候粮贵,伤到的就是大量的普通百姓,打压下粮价伤到了豪商和大地主反而没什么关系。

普通百姓不乱,那些人再乱也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但是现在的情况跟崇祯皇帝刚刚登基时又有所不同。

现在的问题在于,随着皇家学院流出来的良种还有外藩购入的大量粮食已经把粮食的价格给打压到了一个低点,比崇祯皇帝刚登基时已经低了一倍,比万历时都要低一些。

即便如此,现在的物价和粮价还在一个缓慢降低的过程当中——尤其是随着卜失兔汗和卓里克图汗,还有察哈尔部的内附,辽东和奴尔干都司的收复,大量的牛羊开始涌入到市场上,肉价的降低进一步带动了粮价的降低。

这时候如果再出手打压粮价,伤到的已经不是那些地主和豪商了,而是连真正种地的百姓都伤到了。

当粮食不值钱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是一部分百姓不耕种了,而是所有人都不会再想着耕种,或者把种出来的粮食烧掉以人为的抬高粮价。

但是不管哪一种现象的出现,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都绝对不是什么好现象。

大明不是后世的天朝,并没有那么强的风险调控能力,一个不慎就是天翻地覆的局面,让崇祯皇帝辛辛苦苦才打开的局面彻底玩完。

人为的打压粮价,将大量的人口从土地上面解放出来从而快速完成工业化的法子不是不可以,而且有两家堂口都这么干过。

这么干的两家堂口,一家叫苏联,另一家叫种花家,这两家都被扯到了蛋,只是苏联没扛过去,被生生的扯死了,种花家的长老比较牛逼,感冒过后照样浪的飞起。

事实证明,扯到蛋的后果很严重,尤其是在大明还不具备强大的风险调控能力的情况下,这么干就真的是在作死了。

沉吟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粮价断然不可再出手打压了,百姓耕种已然不易,朝廷身为百姓父母再出手打压,实在是说不过去,倒不如想一想温爱卿刚才说过的问题。”

温体仁颔首道:“纵然朝廷不出手打压粮价,但是对于崇祯十四年的粮食收购价格,也势必要降低一些了,然后再想法子提高百姓外出劳作的薪水,以诱使百姓离开土地。”

崇祯皇帝突然将目光投向了郭允厚:“倘若将之前各部的预算再提高五成,国库能否支撑下来?”

虽然不知道崇祯皇帝又会搞出什么妖蛾子,但是郭允厚心里也清楚,眼下不是抠门省银子的时候:“启奏陛下,倘若再提高五成,国库之中便只剩下了一千万两左右的银子,一旦有什么事情,只怕难以应付。

不过,若是只提高两成或者三成的话,国库之中倒还能多剩下一些银子。”

崇祯皇帝点头道:“那便提高百姓们上工的薪水,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再提高两成,让百姓们知道外出做工的收入要比耕种更高一些。

铁道部和工部,还有交通部,记得吩咐下去,给这些做工的百姓提供好路引,各地官府也不得在路引之上刁难百姓”

施凤来早已显得浑浊的眼睛之中闪过一道精光,抚须道:“陛下,一旦朝廷各部提高了薪水,刚民间工坊也要跟着提价,否则便招不到工人。

在这般局面之下,那些豪商士绅除了提高物价之外,便只剩下了一条路可以走。”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笑道:“若仅仅是提高一些物价,那也随得他们去,若是有些人不开眼,那也由得他们。”

很明显,朝廷一旦把工钱给的高了,豪商就面临着招不到人手,士绅面临着招不到佃户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提高工钱或者除低地租,剩下的还真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了。

要么通过一齐涨价的行为把生产成本转价出去,要么就造反,把掀桌子的崇祯皇帝给掀了,一切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但是崇祯皇帝会在意有人造反么?

如果是把百姓逼的造反了,那没说的,崇祯皇帝比谁都害怕,也比谁都着急,肯定想着如何平息叛乱。

如果造反的是豪商或者士绅,那崇祯皇帝就只能呵呵了——抄家灭族了解一下?国库和内帑又能多一笔收入了!

呵呵一笑之后,崇祯皇帝又将话题转到了另一方面:“户部和礼部也要好生考虑一下,这些百姓子女的入学问题,不能让这些百姓的子女出现无法读书,难以应试的局面。

还有就是朝堂诸公的养老金,其实也可以减少比例之后实行于这些务工的百姓身上,让他们彻底的不用担心以后老了该怎么办。

另外,惠民药局需要改动一下,这些外出务工的百姓,同样也是大明的百姓,自然也可以享受到惠民药局的优惠才是。”

温体仁和施凤来等人互相对视一眼之后,纷纷躬身应了下来。

崇祯皇帝这才指了指车厢外面:“瞧瞧,不知不觉的,已经快要到京城了。”

温体仁等人向着车窗外瞧了一眼,这才发现已经离京城很近了——大概再有个七八十里地就可以到京城了。

要知道,天津离着京城可是足足有二百八十余里,

汗血宝马这种水平的一天能跑一千余里,对于京城到天津这二百多里地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换成了其他马匹,通常连续跑上一百多里地就得停下休息。

也就是说,天津到京城,如果不爱惜马匹的话,大概只需要一个多时辰就可以跑到了。

如果顾惜马力的话,最快最快也要两个时辰,算上休息的时间大概要达到三个时辰才行。

而此行乘坐的火车根本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从一开始到现在就一直保持着一个速度,也不存在什么爱惜不爱惜的问题。

如果再更新换代呢?如果速度再提高一些呢?

没有人是傻子,尤其是温体仁这种朝堂上的大佬们,看问题的眼光更是毒辣无比。

就像是刚才温体仁提议通过朝廷来打压粮价一样,真的是温体仁没看到其中的坏处么?

恩出于上!

这种嘉大惠于天下的事情,自己这个首辅不能干,其他的官员们也不能干,只能让崇祯皇帝提出来,让崇祯皇帝来当这个好人。

现在也是一样,通过这个速度来判断,火车从天津到京城大概需要两个时辰,比正常情况下骑马的速度还要快一些,以后这个速度还可能更快——而火车的动力要比马车强太多了。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大明各地的货物沟通有无的速度会大大增加,天津的海鱼运到京城的时候,可能还是活的!

都是白花花的银子!都是税收!

必须搞!铁路必须得修,得大修!

心中打定主意之后,温体仁便将目光投向了崔永安:“崔侍郎可知道黄河那边铁路修建的进度?”

崔永安顿时绝望了——怕什么来什么!

强自打起精神后,崔永安才低眉顺眼的道:“下官之前远赴莫卧儿勘探地形,对于黄河那边的情况还真不太清楚?”

温体仁捋着胡须笑眯眯的道:“这一回倒是要看看铁道部跟工部如何解决黄河的事儿了。”

崇祯皇帝同样点了点头道:“若是能修成大桥的话,倒是可以修一条通火车的铁路大桥,再修一条供车马通过的大桥。

只是不知道,工部和铁道部现在有没有把握能修建大桥了,倘若不能,只怕在黄河那边还是需要通过渡船来中转。”

温体仁伸出手在面前的桌子上面比划着道:“臣记得黄河最窄处仅三四丈,宽者为四五里。

而我大明的铁路想要横渡黄河,则不只要修建一坐大桥,全部算上,约要修建十余处。

从京城往南京,必经的便是这济南河段,此处宽约两里,纵然现在河中水流已经减少,想要修建起来,只怕也不太容易。”

崇祯皇帝闻言,则是琢磨了起来。

后世的大桥是用混凝土弄出来的,大明有水泥,想必弄出混凝土的难度不算太大——问题在于,弄出来的混凝土能不能满足要求。

水泥是有标号的,混凝土有没有?

现在大明弄出来的这玩意,到底能不能满足需求?被黄河冲刷上几年,这玩意会不会就烂掉了?

如果隔上几年就要重建一回,这成本等高到什么地步?大桥好建,铁路改道怎么办?

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让崇祯皇帝有些头大。

不解决这个问题,想要修建横跨黄河的大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是修建浮桥——浮桥对车马行人有用,对于铁路这玩意来说有个屁用?它能承载的起来?

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也没有想出来什么靠谱的解决方案,只能眯着眼睛道:“朕记得在书上看到过一个说法,说是木骨撑泥墙,就连穷苦的百姓家盖房子,也会在泥坯里面掺入麦秸或者其他的东西以为骨架。

倘若将泥巴换成水泥,将麦秸换成长长的钢铁以为骨架,用做桥墩,不知道如何?”

温体仁等人闻言,顿时就傻眼了。

木骨撑泥墙的说法都知道,泥坯里面掺麦秸的说法也都听过或者见过,但是用水泥加钢铁的做法,能行?

别说温体仁等人懵逼,崇祯皇帝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气——自己“发明”出崇祯水泥之后,就把这玩意扔给了皇家学院再没有管过,谁知道他们有没有进行过改进?

如果有改进,又改进到了什么地步?有没有那种高标号的牛逼水泥出现?

实在不行的话,用纯钢铁的桥墩行不行?大不了就是浪费点钢铁而已。

但是钢铁又能撑几年?和大明版混凝土比起来,哪个更耐用?

还没等崇祯皇帝想明白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火车的车身就开始传来一阵阵顿挫感,崔永安道:“启奏陛下,已经要进入京城永定门了,眼下便是车头在减速所造成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天官赐福 末世巨贾 云雾尽散,我爱你人尽皆知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夫君,来种田 大叔宠娇妻 刚遇退婚,就被偷听了心声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巧姻缘,暗王的绝色傻妃 鬼帝守护三世的小娇妻又逃跑了 重生之不再做女生 忠犬神探 一品呆萌妻 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 大宋游侠 绑架总裁作嫁妆 间者 盛宠之嫡女医妃 宠婚之法医俏夫人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三国:乱世谋士 地表最强佣兵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穿越:重塑大唐 亮剑之烽火悍匪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唐躺平王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玉符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清宫秘史十二章 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 
回到明朝当暴君 天煌贵胄 - 回到明朝当暴君txt下载 - 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 - 回到明朝当暴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