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首页 >> 寒门宰相 >> 寒门宰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乾憨婿 民国之谍影风云 带着农场混异界 百炼飞升录 调教太平洋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猎天争锋 明末逐鹿天下 高危职业 明末1625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 寒门宰相全文阅读 - 寒门宰相txt下载 - 寒门宰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画工还欠费工夫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元佑元年春。

江宁半山园。

榻前的窗棂外,一株病梅在寒风中摇曳。王安石披着旧棉袍从病榻上,手持银剪,正细细修剪着枯枝。

“司马十二真要尽数废除新法?”

“汴京来的太学生是这么说的。”侄儿王防言道。

“不仅要废除新法,对党项和契丹还要妥协,甚至连章相当年在京畿为御辽所设的三镇辅军也要裁撤。”

咔嚓一声,枯枝应声而断。王安石缓缓放下剪刀,灰白的胡须微微颤动道:“司马光要废尽新法,由着他去为之吧,若天祚大宋,则新法终不可泯。”

“日后必有能复之新法者,这些话不为外人所道,你自己明白就好。”

王防闻言道:“是,侄儿谨记叔父教诲。”

“我让你焚毁的《日录》,可都办妥了?“

王防稍稍迟疑,然后道:“小侄已是烧了一部分了。”

王安石点点头,仍是不放心道:“熙宁七年时,老夫第一次罢相后,吕惠卿发动党羽清查,追究旧事。”

“并阻扰老夫复相,这都是教训。”

“老夫当时岂有心与他争。后来老夫写日录,既是备以自省,也是他时去位,当以日录修缮后进予先帝。同时也是为了记变法始末,明是非曲直。”

“为何叔父后来不呈给先帝?”王防小心问道。

“先帝晚年......“王安石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待平息后才苦笑道:“那时候君臣分歧已深,再呈这些徒增伤感。“

“老夫久病至此,时日已是不久。若司马光复相,他日这些日录留在你们手中,怕是一场祸害。”

王防闻言点头道:“这些都是丞相的心血。日后读史者看来方知丞相心血。”

“怎能见司马光编排是非,诋毁新法。”

王安石道:“我不是与你说过了吗?”

“只要新法利国利民,自会有人继承。何须这些文字佐证?”

“今日你当着我的面,把这些都烧了。“

王防无奈只能照办。

铜炉里日录的灰烬腾起青烟。

王安石看了一眼窗前的病梅叹道:

“老年少欢豫,况复病在床。汲水置新花,取慰此流光。流光只须臾,我亦岂久长。新花与故吾,已矣两相忘。”

王防听着这句‘新花与故吾,已矣两相忘’不由更是感伤。

……

王防烧了半卷,片刻后有人道:“知江宁沈括来访。”

司马光拜相后,让沈括改任知江宁,却不补行枢密使之职,如同废掉了当年章越所设的行枢密院。

王安石当年对沈括这‘三姓家奴’行为很不满。

王安石命王防不必再烧,王安石到了客厅最后还是见了沈括一面。

二人相见,沈括面对王安石一揖到底道:“沈某见过丞相。”

“沈某当年所为无状,愧对丞相。”

王安石见了沈括道:“当年的事罢了,你也是一心谋国的人。”

“平夏城之战,你有功于社稷,如今也终于官至执政。老夫替你高兴。”

哪知沈括听了此言反而更是无颜以对,结结巴巴地道:“沈……某罢职,无一日……不思念西北战事。”

“司马……十二一旦罢去新法,朝廷在西北二十年的经营,皆前功尽弃。”

“沈某就算官至执政,又有何用?此生怕是没有一日不追悔莫及了。”

沈括之言令王安石一哽。

沈括所言,何尝不戳中他的心思。

王安石道:“老夫当初得知司马光等欲变尽新法时,也是愕然。”

“老夫熙宁为政纵有苛民之处,但章魏公继之已是改之,为何还有不便民,这是老夫如何也不明白的地方。”

“之后章魏公平凉之功,何尝不是彰显新法之得。”

沈括愤愤不平地道:“皆是司马十二所为,丞相以为司马十二到底如何人也?”

王安石沉默片刻后方道:“老夫与他相交几十年,知其贤良,而不敢有怨也。”

沈括很是失望,司马光要废尽新法,王安石直到现在仍是称赞司马光的人品。

一旁侍奉的王防却知道,王安石话虽如此说,但当日知道司马光要废除新法时,并罢黜熙宁元丰旧臣后,王安石大病了一场。病愈之后他在将一整面的屏风上都是写满了司马光数字,由此可知胸中不平之气。

沈括听王安石之言,大为失望,当即起身道:“知丞相身子不适,故送药而来。”

“药已送到,沈某告辞。”

就在沈括告辞时,忽得知汴京有消息到。

……

“中使已至瓜洲,快马来禀皇太后召荆公为平章军国重事!学生听得消息立即前来报信。”

沈括听得王安石的门生所言,错愕得不能自抑。

却见对方道:“沈相公还有一道旨意是你的,皇太后命你即日罢去知江宁府的差事,入京叙职。”

沈括大是诧异。

连王安石也是蒙在鼓里。

对方笑道:“学生忘了说了,如今汴京处分国事的已不是太皇太后,而是皇太后。”

“魏公已拜侍中,二次任相,主持朝局!”

“故请荆公入朝,共商国是!”

“啊!”沈括又惊又喜。

王安石沉吟片刻,反问道:“太皇太后虽年事已高,但身子还好,怎会突然让皇太后处分国事?”

对方道:“学生在渡口听得也不真切,听说是司马光要裁撤辅军,扣发禁军恩赏,最后激起兵乱。”

“太皇太后不能平定乱局,最后让魏公出面主持国事!”

沈括抚掌大笑:“天佑大宋!魏公终是回来了!

王安石点点头确认这一消息。

王安石这位老相国,想起与章越相识几十年来,数度与对方辩难的旧事。

当年那位宠着媳妇,留恋京师繁华不去的敕元兼状元,如今竟拜相要执掌他未尽的新法大业,还请他回朝共商国是。

学生笑道:“是平章军国重事。魏公毕竟没忘了,只有丞相在朝主持,此是真正的新法。”

沈括微微笑道:“荆公,先帝临终托孤魏公,果真没有托付错人。”

王安石转而道:“先帝向来有知人之明。”

“当年群臣上殿,先帝考察其才,十得八九。熙宁元丰之群臣,非古今所不可及。而是有史以来,很少有哪个帝王似先帝这般,知人善用。”

王安石脸上露出又是欣慰,又是缅怀的神情。

沈括自己也是先帝一手提拔,对王安石的话深以为然。

一旁的王防喜极而泣,连连拭泪道:“有魏公在朝,司马光断不会废除新法。”

沈括亦道:“朝廷会继续对西北用兵,不必担心全功尽弃了。”

“先帝灭党项遗愿可成了。”

沈括想到这里,恨不得插上翅膀即刻入京,连连道:“我这就收拾行装!灭党项、收幽燕,先帝遗志可成矣!”

“丞相!你与我同船而去吧!”沈括问道。

王安石看向瓶中花枝摇头道:“此花似欲留人住,山鸟无端劝我归。”

沈括一听王安石的诗句,心道荆公罢相而归后,连诗句也是愈发精妙。

难怪魏公常言赋到沧桑句是工。

沈括问道:“丞相不愿入京吗?”

王安石对中使道:“老夫本意往汴京一行,看看朝堂上的新气象。但奈何久病,此生已是时日无多,便不入京凑这热闹了。”

“就此谢过皇太后的恩典,侍中的好意。”

沈括并不意外,见王安石这样子,确实有疾在身。

沈括道:“丞相保重!”

“存中且慢!”

王安石对王防道:“你将老夫的日录取来!”

王防称是,旋即抱了数卷书籍前来。

王安石对沈括道:“这是老夫所写的日录,记录了熙宁时老夫与先帝的奏对,还请存中入京替我转交给魏公!”

王防笑着将日录捧给了沈括道:“沈相公收好!”

沈括郑重其事地收下道:“丞相一片心血所在,沈某必交给魏公。不知有什么话让沈某转告魏公?”

王安石沉吟片刻,徐徐道:“老夫老病之身,怕是很难再替朝廷尽什么力了。”

王安石继续道:“老夫晚年自负三事,一是诗句,二是书法,三是为政治国还有一些可以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譬如老夫之书法,得无法之法,然尔等不可学,学之则无法。”

众人听王安石之言,一并点点头。

沈括也通书法,王安石的字歪歪扭扭,乍看下有些丑态,不过仔细一看,杂乱无章之间又有章法,有魏晋之风。

很多人想学也不得门径。

天下书法有数名家,章越算一个,蔡京蔡卞其二,苏轼其一,这几人要学都可以学个大概的样子。但唯独王安石的书法怎么学,也学不像。

王安石道:“治国何尝不是如此,师其神者达,摹其形者滞。”

“是了老夫记起一世,章公当年与言过,一位僧人路过西湖时作诗一首,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费功夫。”

“魏公始终对老夫变法之道将信将疑,觉得错处良多,老夫也不以为意,但盼他以后继续走下去,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到老夫的坟前,点上三炷香道上一句,画工还欠费功夫!”

说完王安石不再言语。

王防和沈括皆是洒泪。

沈括问道:“相公还有什么话吗?”

王安石摇了摇头了,不复再言。

走出半山园后,沈括突然停步,回看镶嵌在江宁的山水中的半山园。

沈括对王防道:“其实若无丞相大刀阔斧的矫枉过正,焉有魏公的元丰之政!”

“沈某当年错怪丞相了。若今日章公在此,想必也会说这一句吧。”

说完沈括对着半山园长长一揖。

……

洛阳,春雪初霁。

诏书刚至府门,文家三代四代子弟早已按品秩跪满前庭。

真是簪缨世家,子孙绵长。

内侍看了一眼宣旨道。

门下:

朕绍承皇绪,临御宝图,涉道未明,罔知攸济。乃眷元老,弼亮三朝,功被生民,名重当世。天赐眉寿,既艾而昌,宜还师臣,辅我大政,已降制授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可一月两赴经筵,六日一入朝,因至都堂与执政商量事,如遇军国机要事,即不限时日,并令入预参决。其馀公事,只委仆射以下签书发遣,俸赐依宰臣例。

文彦博一袭紫袍玉带,俯身接过黄麻诏书时,眼神依旧锐利。

这位三朝元老看着诏书上“平章军国重事“数字,忽想起四十年前与富弼共议庆历新政的旧事——如今竟以八旬之龄重归庙堂,且特许“六日一入朝“的殊礼,实乃本朝宰臣致仕复起未有之典。

长孙文维翰及六子文及甫一左一右地搀扶着文彦博。

“且去吃茶!”文彦博笑着拜受圣旨,然后让人赠了百金。

内侍喜笑颜开,这一次到文彦博府邸宣旨,宫中的人都争着前来。谁都知道文彦博笼络宫人,出手一贯大方。

内侍道:“皇太后有谕,太师虽致仕多年,但当年在西北与契丹周旋的军略、在庆历嘉佑间调和新旧两党的胸襟,正是当下朝局急需。”

文彦博闻言大笑。

内侍走后,自有文家盛情款待。

文家子侄恭维道:“许太师五日一赴起居,每起居日入中书,或遇军国重事,不限时日,并令入预参决。”

“此乃依王旦故事啊。”

“皇太后比太皇太后更看重太师。”

“不仅仅是皇太后,老夫此职,亦是侍中在朝所举。”文彦博抚须笑道。

一旁文家众子侄们都齐声笑道:“魏公高义。”

文彦博特许用宰臣、使相出使到阙例书判,确为殊荣。

文及甫更是与有荣焉,谁都知道自他牵上了章越这条线,他在文家的地位是水涨船高,甚至连他的妻子十五娘,也是在文家众多侄媳面前,倍受文彦博夫妇的关爱。

文及甫从文彦博的第六子,一下子成为文家举足轻重的人物。

如今因文彦博拜平章军国重事,他也将拜为工部侍郎入朝。

文及甫搀扶着文彦博走入书房,十五娘上前斟茶,早有两日前,文彦博就知道汴京的消息,至任平章军国重事的圣旨出来时,文彦博都已晓得了任命。

书房暖阁内炭火正旺,文彦博斜倚在紫檀榻上。

文及甫与妻子十五娘侍立两侧,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喜色。

“爹爹,“文及甫捧着茶盏笑道,“章侍中此番主政,必将继续先帝开边之策。儿臣这工部侍郎之职,正好可为西北军需效力。“

章越在西北执行浅攻进筑之策,大修土木,以堡垒战术包围党项,捆索蛟龙。

工部侍郎自是一个肥缺。

文彦博微微笑道:“你道皇太后和侍中为何要老夫回朝?”

十五娘轻移莲步,为文彦博续上新茶。

文及甫道:“侍中要团结两党的大臣们,使之上下一心。”

“而侍中恰恰当今朝堂之上,唯一有这等威望之人。”

“这也是先帝方以托孤顾命之意。”

文彦博笑道:“先帝之托孤,非为守成,实为开拓。”

“蔡持正余党煽动作乱,侍中隔岸观火,韩师仆推波助澜,最后逼迫太皇太后将大权交出。侍中势大难免以臣权迫皇权,除非侍中有朝一日黄袍加身,否则就是取祸之道,甚至史书说侍中一句大奸似忠也不为过。所以侍中要我与冯当世,王介甫回朝,同他搭台唱戏。”

“王介甫肯定不会去,所以只有老夫与冯当世勉强在资历和人望上,与他分庭抗争。”

文及甫与十五娘恍然。暖阁内霎时静了下来,炭火噼啪声格外清晰。

“章度之权来自何处?”文彦博问道,“并非是他今日的侍中之职?两分来自西北战功,三分源于先帝遗命,还有五分来自元丰为政的天下官民间的口碑。这才是他真正的底气。”

“这二者老夫与冯当世资历虽深,但都远不如他章三。但这朝堂啊,总要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

……

接到敕命后,冯京是第一个抵京的。

冯京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河阳,所以接到圣旨后抵达得最快。

冯京与蔡确是儿女亲家,这一次蔡确余党叛乱,冯京坐镇河阳府,却迟迟没有应变举动。谁都知道蔡确的儿子蔡渭,冯京的女婿,正托庇于他的帐下。

后来太皇太后让出权柄,皇太后召冯京为平章军国重事,令冯京放下担忧的心思。

从三元及第,再到成为富弼的女婿,冯京何尝不愿在政治上有所抱负。

到了熙宁执政,一开始与王安石不和,到了后来又被吕惠卿所罢,到了章越为宰相,二人面上不和倒是心和,到了蔡确执相位时,冯京再度被罢出外。

马车外北风呼啸,卷着碎雪扑打在车帘上。

“老泰山,不是枢密使,而是平章军国重事!”蔡渭有些不平的道,“章三这是要架空你,让你有名无实。”

冯京放下诏书,缓缓抬眸道:“侍中的意思已很明白了,要参用两党,收拾人心,消弭党争。”

“真正的元佑元佑,便是元丰和嘉佑各取一字。诏书上所写‘昔照陵的学士,独卿一人存’,触动老夫心思,侍中真懂得攻心之道。”

蔡渭闻言一怔,忽见岳父眼角泛起微光。

蔡渭心道,自己岳父是仁宗时仅存的翰林学士,既是元丰嘉佑各取一字,建元元佑。

那么作为嘉佑时的翰林学士,冯京代表的就是嘉佑时的风气。

“元佑元佑...”冯京望向车外风雪,仿佛看见四十年前汴京琼林宴上的灯火,仁宗皇帝的知遇之恩,以及嘉佑朝时君臣上下融洽,其乐融融。

“元佑是取元丰之进取,嘉佑之和气……这才是章度之要老夫回朝的用意。”

蔡渭道:“老泰山,真要接受章三之请吗?”

冯京道:“章度之话都说得这份上,文潞公也会去的。”

蔡渭道:“潞公与侍中交情非浅啊,且不说两家有姻亲,这些年章越在西北拓边,文家拿着真金白银趁着低价从番人手中收购,置办下不知多少田土,仅熙州一地的棉田就有三分之一是他文彦博家里的。”

冯京看了蔡渭一眼,虽说自己没有去西北买田的。

但吴家,吕家,韩家,章家,自己的岳父家富家哪个在西北没有大肆购并产业。

蔡渭道:“元佑之道,如何继续元丰之开边国策,又不重蹈永乐城之失,还在辽国虎视眈眈下,对党项用兵,还要不使民生疾苦,使朝堂上重回嘉佑风气。”

“我只能说章侍中有些异想天开了,仅这两党分歧,要消弭党争就是痴人说梦!”

“从古至今党争之事,只有一方被彻底打倒,否则就是不死不休之局。他章三凭什么?”

冯京道:“你说消弭党争是痴人说梦。但章度之敢用'照陵学士'四字相召,便是看准了老夫放不下嘉佑年间的君臣相得。”

“我见一见侍中再说。”

……

章越重回都堂。

以侍中兼尚书左仆射拜相,自从蔡确、章惇、韩缜先后罢去,司马光卧疾在府。

章越总摄宰相事,吕公着虽辅之,但人望功绩都不如章越。

不过章越都堂后,一改旧事,原先是宰执们每三五日一聚都堂。堂吏们抱着文书将诸厅各司禀告,蔡确在朝时,一贯是他得之专决,同列难争之。

司马光曾建议蔡确在都堂会议时,让每一事由宰执们各抒己见,不过蔡确对司马光不作理会。

而章越秉政之后大改其议。

冯京抵达都堂后,听说堂吏言语,章越将三五日一聚都堂,改为一日一议大为讶异。

他素来知道章越勤于政事,这一日一议的制度,也只有他方能身体力行。

冯京抵至都堂后,本是要在廊下等候宰执聚议之后再入内。

“当世!”

却见一身紫袍章越未戴幞头,雪落在肩头也浑不在意,竟亲自出迎至廊下。

冯京慌忙长揖:“岂敢劳侍中亲迎!“

章越执其手笑道:“公乃平章军国重事,三朝耆宿,章某迎一迎又何妨?“

章越道:“以往元丰故事,宰执三五日聚都堂一议。”

“我如今召众宰执们,每日都聚在都堂之上,让宰执们从容各抒己见,充分商量后,再决断其事。”

冯京明白三五日一议,事务多,宰相一言而决,除非大事才有商量机会。

一日一议,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让宰执各抒己见。

冯京迟疑地问道:“此是一时,还是长久。”

章越笑道:“作为元佑执政的故事,垂范后世,你说是一时,还是长久。”

冯京见章越恢复宰执聚议之事,不由动容。

冯京抵达都堂后,见右相吕公着,枢密使苏颂,尚书左丞李清臣,右丞张璪,枢密副使黄履围坐于堂上。

众宰执环坐共商国是。

他望着廊下鱼贯而立的堂吏们,每人怀中都抱着高及下颌的文卷等候接见。这一幕场景确实蔡确执政时所未见。

冯京目光回堂内,吕公着正与苏颂低声交谈,李清臣和张璪对坐审阅文书,黄履则向堂吏询问细节。这般景象,恍如二十年前韩琦主政时的中书省。

哪似当年堂吏们只能战战兢兢候廊下,待蔡确朱笔批阅后方敢挪步。

冯京知章越要消弭党争,若真正实行众相议事,倒真可以恢复到嘉佑时风气。

众相议事之后闲聊。

冯京对章越道:“嘉佑时,韩魏公主中书,若官吏问政令,魏公则道问集贤(曾公亮),问典故,则问东厅(欧阳修),问文学则问西厅(赵忭),唯有大事才出面裁决。”

“今日侍中此举真有嘉佑风气。”

章越笑道:“我话岂是随便说的,自今日始,恢复嘉佑旧制——每日聚议,众论佥同而后行。”

冯京道:“天子垂拱而治,群臣勤政协恭——这才是太平气象!“

这时堂吏恰在此时呈上鄜延路急报。章越却不急于拆阅,而是转示吕公着:“晦叔先观之。“

待众宰执传阅完毕,他才徐徐问道:“诸公以为当如何处置?“

众宰执们又恢复嘉佑时各抒己见的场景。

冯京望着堂外渐高的日影,眼眶渐渐模糊。

……

送走冯京后,章楶走入都堂。

但见堂外碎雪扑簌,而章越伏案疾书,紫袍袖口沾了墨迹也浑然不觉。

章楶静立案前,抬眼目光却落在那份墨迹未干的熟状上——“枢密副使章楶除陕西五路行枢密使“。

“质夫,“章越搁笔,溅起几点墨星笑道,“明日你便启程赴西北。“

章楶看着章越草拟的熟状心情激荡,但仍是问道:“这不是沈存中的差遣吗?”

章越笑道:“存中长于练兵制械,但灭国之战...非你章质夫不可!“

烛火猛地一跳,映得章楶眼中泪光闪烁。

章越看章楶这般,章越在西北执行的浅攻进筑战略,就是偷师自历史上的章楶。

他笑道:“质夫,你当年被闲置时,我不是一再与你言道留此有用之身,暂作蛰伏,日后必有东山再起之日。”

“你此去接任行枢密使后,将全面接管西北防务,我问你灭党项当以何为首?”

章楶闻言情绪激动,灭党项之功,青史彪炳——这样的重任竟真落在自己肩上。

感谢苍天,将此名垂千古之功绩落在自己身上。

“侍中...“章楶刚要开口,章越已抬手制止向旁问道:“陛下经筵已毕吗?”

“尚未。”

他对侍从道:“备驾武英殿,请官家移步。“

章越转向章楶道:“质夫你随我向官家面呈此事!”

雪粒扑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章楶深吸一口气,整肃衣冠向章越深深一揖。

二十年沉浮,半生抱负,尽在此中了。

风雪中,章越与章楶二人持伞齐行入宫。

殿前下了一层薄雪,二位大臣在雪中留下两行脚印,不久看到武英殿的轮廓在雪幕中若隐若现。

殿门内侍们都被冻得或呵手,或缩脖,或瑟缩身躯。

内侍们似谁都没有预料到,有大臣会冒着寒雪而至。

此刻内侍石得一一摆佛尘已迎出殿门外,冒着风雪等候着章越与章楶。章越回朝之后,向太后立即将之前被高太后被贬出京的石得一,李宪重新召回朝堂。

等石得一看见二人冒雪而至对内侍们骂道:“没眼色的奴才,没见到侍中亲至吗?”

几名内侍闻言忙打了伞迎上章越,章楶。

石得一亲自上前拂去章越衣袍上的积雪,迎入了殿中。

而此刻武英殿殿中早升起了铜炉,内侍正忙碌往铜炉里添炭。

而蔡卞,李宪随侍在天子一旁。

天子望着殿中三人高的熙河路地图,上面留着满满先帝的朱批御笔。先帝驾崩后,高太后不喜兵戈之事,命内侍将此图收起。

而今此图重见天日,犹待新墨!

章越引章楶拜见天子,然后向天子引荐道:“陛下,这是前枢密副使章楶!”

章楶郑重一拜。

天子扶起章楶道:“朕听先帝说过卿家,卿家雪藏十年,料来以待今日之事。”

“今日朕将国事托付于卿,必是得人。”

章楶闻言哽咽,仿佛看见熙宁年间那个在西北风雪中策马巡边的自己。

章越看向一旁蔡卞,蔡卞微微摇了摇头,这番话显然是天子自己言语,非他所教。

章楶道:“先帝在朝锐意进取,决意征伐,服我汉唐旧疆。”

“臣此生之志乃恢复先帝未竟之愿!”

天子闻言手抚《熙河开边图》道:“李克用留给李存勖三矢雪恨,朕虽不才亦不敢有片刻忘了祖宗之仇,先帝之恨!”

闻言李宪,石得一都是唏嘘不已。

天子转过身对章楶道:“以后卿便是朕的曹彬,王朴,有何良策尽言之!”

章越对章楶点点头让他尽管直言。

章楶道:“昔王朴平边策以上,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今日有人言,王朴误国,不如先难而后易为之,灭北汉逐契丹复幽燕,而后南下岂如今百年受契丹之迫的窘境。”

“此为书生误国之论。国兴之初,先平江南,晚定河东,次第不能易也。”

天子看向一旁的李宪。

李宪向天子点点头,旋即命添炭的内侍们退下。

天子示意章楶继续说。

章楶道:“攻取党项也是这般,熙河路为易,次泾原路,鄜延路为难矣。”

“本朝于鄜延路与党项败多胜少,所胜皆在熙河路,泾原路。”

“此番李秉常再犯鄜延路攻我米脂寨,我不该在此应他,而是……”

蔡卞递竹杖递给章楶。章越退在一旁,由章楶施展。

“陛下,“但见章楶袖袍一震,以杖往图上一扣:“而是出泾原路……攻灵州!”

君臣们的目光都看向位于图中央的灵州。

内侍石得一继续往铜炉里添炭,眼中看着君臣共论的一幕,安邦定国的贤相,绍述先帝之志的天子,如李世绩李靖一般的名臣。

见此君臣相得一幕,石得一看向图角先帝那“复汉唐旧疆“的朱批,此刻正被铜炉炭火映得通红。

……

雪夜。

风雪一阵又疾过一阵。

司马光卧于病榻,额上覆着冰帕。郭林捧着药盏侍立榻前,范祖禹正将炭盆拨得更旺些。

“资政殿大学士韩维除中书侍郎了。“郭林轻声禀道。

司马光闻言咳嗽数声,药汁从嘴角溢出:“章度之素来'谋之在众,断之在独'...“他喘息着指向案头奏章,“三省看似新旧参用,可枢密院已尽是他的人。“

一面是枢密院,枢密使苏颂,枢密副使是黄履及马上要回朝的沈括,而行枢密使则在熙宁年间战功赫赫的章楶。

而是三省则是吕公着、司马光、取代章直的韩维、以及李清臣、张璪。

在三省上继续是新旧参用格局,而在枢密院都换上了章越亲信。

范祖禹添了块炭,火星噼啪炸响:“侍中所言新旧调和,怕是要借嘉佑之名,行元丰之实。“

“听说武英殿里熙河开边图,已被重新挂起了,长此以后百姓多难,国事多艰了。”

郭林道:“我看不是,或许是取嘉佑时之君臣共心,元丰时之开拓进取!”

范祖禹道:“可是当务之急是要补救时艰。”

郭林看了一眼司马光脸色没有言语,他心道开拓进取比补救时艰难多了。

片刻门外禀告说苏轼,苏辙前来看望司马光。

苏轼,苏辙见司马光病容憔悴,长揖及地。

“侍中命我等来看望相公。“苏轼轻声道。

司马光道:“我已风烛残年,看望也是无济于事。”

“子瞻你难道忘了当年乌台诗案之事吗?”

苏轼道:“不敢忘,先帝在朝时,以一道德,一好恶压制异论,又用蔡确等人大兴牢狱,而相公回朝后,虽有广开言路之善政,但任由刘挚,王岩叟大肆批评新法。”

“这不也是乌台诗案?”

“当年新党除旧党,今日旧党逐新党,来日新党再起又当如何?这般循环往复,终非社稷之福。我看侍中调停党争,使上下团结一心,实势在必行之举,也是朝野人心所向。”

司马光则道:“元丰熙宁之臣中,多有似蔡确,吕惠卿,章惇皆小人也。以父子之意离间太皇太后与陛下,最后导致朋党作祸,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老夫实痛于此矣。”

“明日你替我转告侍中一声,必须要清算蔡确,章惇,追究他们这一次兵乱中罪责。否则……否则青史自有说法!”

司马光反将了章越一军。

苏辙则道:“相公,先帝遗志说得清清楚楚。”

“元丰以前辙与司马相公所论相同,但元丰以后辙去了陕西各路,去了熙河路,去熙州,方知当地棉田万里,番汉和睦之景。朝廷这些年在侍中主持下拓边西北,所得远大于所去,长久而论更是利于国家。”

苏轼道:“司马相公,轼在民间为官,免役法甚善。相公之前所言,尽废免役法,如鳖厮踢也。”

司马光躺在病榻上不解问道:“鳖安能厮踢?”

苏轼作了个踢脚的姿势道:“就是鳖厮踢。”

司马光会意过来,苏轼又在讲笑话揶揄自己,闷闷不讲话。

苏轼与苏辙苦劝了司马光半日,对方犹自不听。

……

次日,听苏轼苏辙劝不动司马光,章越又让张璪,安焘又拜访司马光,请他改变初衷,出山办事。

司马光愤然道:“灵夏之役,开拓熙河之事,由本朝而起,所据之地都彼田。”

“譬如甲夺乙田,未请而与之,胜于请而后与,若更请而不与,则两家必然兴斗也。”

“相公!”听到这话,兵部尚书安焘当即愤然而起道:“自灵武以东,皆中国故地,先帝兴师复之,相公何必借此喻先帝之非。”

张璪也不愿前来劝司马光,但违不过章越的意思。

不过他听司马光这话太离谱,忍不住道:“元丰所取都是中国故地,如兰州凉州原先西番地,原非党项所有。先帝复之,有此武功,岂可轻言弃之。”

司马光失语,一旁郭林郭林见状,默默将炭盆拨旺,他深知老师精于史笔,却对边陲地理不甚了了。

见司马光默然,安焘张璪也是无奈而返。

苏氏兄弟以及安焘,张璪之后,还有不少大臣前来劝司马光,如范纯仁等是自发前来,也有听章越所命。

……

其中就有刑部侍郎邢恕。

邢恕抵达都堂时,正值章越回堂。

却见门吏以杖叩地,邢恕与左右几十名官员尽数下拜,片刻后紫袍玉带的章越从容步入正堂,数十名身穿朱袍堂吏,一一都怀抱案卷跟在后面,尽显宰相威仪。

邢恕等候半个时辰,终轮到他入见。

章越高坐公堂上,邢恕立着向他禀事。

“启禀侍中,在太皇太后处分军国事时,恕就曾劝过司马公,自元丰庙堂上诸公没一人愿将国家整垮,一心一意都为了朝廷百姓,所害者在于各执己见。但以母改子之道,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就算侥幸成功,日后陛下亲政又会作如何之想?相公岂有为日后考量?”

“司马相公回答得倒是义无反顾,他日之事,吾岂不知?只为了赵氏天下虑,不得不如此。”

“恕当时反问,就算赵氏能安,司马氏日后如何?”

“司马相公当时答,光之心只为了赵氏,若不行光之言,赵氏日后如何未可知矣。”

章越听了邢恕言语,对司马光也是无奈至极。

原来司马光早预料到了自己日后历史上下场了。

章越对邢恕道:“司马相公也是的,真是义无反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邢恕道:“恕从学司马相公门下十几年,司马相公道德当世无双,他当然是忠臣。只是蔡相公,章枢相恨之入骨,以为司马相公是大奸似忠之士。”

“其实话说回来,在恕眼底蔡相公,章枢相又何尝不是真正的忠臣啊!可惜……可惜……”

邢恕说完忍不住潸然泪下。

章越给邢恕递上了巾帕,容其拭泪。

邢恕道:“昨日我又见司马相公,司马相公仍是那句话,熙宁元丰之臣多是奸佞小人,是他们离间了太皇太后与天子,才有了今日之局面。”

“他还说……还说……”

章越道:“你尽管直言。”

邢恕道:“司马相公则道,若天祚宋,则新法……新法事必不成。”

章越听此不怒反笑,觉得司马光这人未免太过荒谬,太过可笑了,但笑之后还是忍不住以手重叩了一下桌案。

邢恕道:“还请侍中恕司马相公之罪。他既是执意不改初衷,侍中还是不必让人再去劝他了。”

“司马相公早已是油尽灯枯了,他既执政,早做好了以身殉社稷的打算,凡事必躬亲,大小庶务都要过问。访客见他身体羸弱,都以诸葛亮食少事烦为戒,但司马相公从来只道一句,生死,命也。”

章越听邢恕之言微微点头,他本就没有说服司马光的打算。

他不过是借这个由头,让朝廷持论中立者,通过说服司马光来表明他们立场态度,以决定以后的去留,到底是重用轻用。

听到邢恕这么说,章越点点头道:“和叔,你也是不易。”

“你替满朝之人都说过好话,当初新旧两党分歧,你也是在其中说和,在劝说太皇太后之事,你也尽过力。”

“当初你叛我之事,就此揭过!明日去吏部领新职吧!”

邢恕起身向章越长长一揖,然后告辞离去。

章越扭头看向桌案上《日录》,正是沈括进京所呈,他不知王安石将此日录赠己的用意?章越拿起一卷,看见上面还有火燎的痕迹。

章越想到王安石相同的,还是有吕惠卿。

吕惠卿也写了四卷《日录》,他曾道,四卷之内,皆铺陈执政以后归美之迹,自明其忠。

章越看了一眼堂外的大雪,他对左右道:“将官员们的条陈收一收。”

“明日再议吧!”

说完后,章越关上门一人独坐都堂上,翻阅着日录,自言自语道:“画工还欠费工夫!”

自己当年有志于学,何尝不是读了王安石之文章。

那一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始终是自己读书励学的座右铭。

是日,雪夜都堂火盆前,章越手捧着王安石所书的日录,彻夜读之。

(本章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六道仙尊 血宋 非主流清穿 不负卿莫别离 海贼中的木木果实 暖床王爷丑颜妃 大叔爱萌妻 修行在完美世界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贴身老师 枕中二十一克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忠犬神探 重生九零我绑定了搞钱系统 巫术师 三界棺 于怀阳古典诗词集 穿进古代后开局一块田 大神夫人有点萌 仙道释然清尘落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秦时小说家 秦虎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特战雇佣兵 红楼:绝世悍将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坏人笔记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大唐躺平王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玉符传奇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 清宫秘史十二章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 寒门宰相txt下载 - 寒门宰相最新章节 - 寒门宰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