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首页 >> 大唐第一臣 >> 大唐第一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乾憨婿 民国之谍影风云 带着农场混异界 百炼飞升录 调教太平洋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猎天争锋 明末逐鹿天下 高危职业 明末1625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 大唐第一臣全文阅读 - 大唐第一臣txt下载 - 大唐第一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五百一十五章 回府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高冲一路轻车简从,并没有通知任何人,没有回报行程,因此也没有人前来迎接。

强忍着归家之心,高冲特意前往人多的西市里绕一圈,听到最多的便是民众对于登基大典的讨论,只四个字便可形容:热情高涨。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这让高冲心底安稳许多,历来皇帝更替最容易产生动荡不安,看来在李世民这里并不会发生。

“王云,就此别过,你自回王家去吧”,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之后,高冲再无兴趣,只想回家,西市坊门口,高冲对王云说道:“相信此行过后,王家对你必将重用”。

王云脸色一变,颇为不舍,这一段时间的相处使他对高冲很是敬服。

他虽出身王氏,但只是偏支,往日里向来氏不受重视,他的一切都只得听从家族的安排,只有高冲,尽管出身名门,但从不以门第看人。

甚至王云有一种冲动,跟随高冲建功立业,但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家族里就不会同意。

王氏善治经书,多出文人,并不以军武见长,近百年来最厉害的名将便是王珪祖父南梁大将王僧辩。

现在的王云年纪轻轻,便有河东大刀将的威名,以武勇闻名,好好培养,或许可以成为王氏在军方的顶梁柱,对于这些传承千百年的世家来说,只要崭露头角的族人,自然不会错过。

王云面色郑重,躬身拜道:“大使援救之恩,王云铭记在心”

高冲拍拍王云的肩膀笑道:“日后同殿为臣,自有相聚之日,不用这样依依惜别”。

王云点头应着,注目看着高冲等人离去,然后转身前往王家。

看着眼前的高门大户,深宅大院,王云面无表情。

这是家吗?在王云心中,这并不是,这只是家族在京城的一处驻点而已,这只是他在京城的落脚之处而已,他的家在河东,那里有他的老母亲,尽管那里只有几间瓦房。

王云喟叹一声,下马近前,恭敬的向门丁递上名帖,回家需要名帖,这哪里是家,王云很不喜欢,这一刻他想回河东了。

“师父,我们现在回府吗?”裴行俭似乎有些拘谨,迟疑问道。

高冲点点头,“已经离家月余,你们的两位小师弟估计都不记得我了,想念得很啊”,说完转头一看裴行俭脸色,便是明白,失笑道:“你还紧张了?”

“这……”,裴行俭看看面无表情的突地谨行,有些难为情的挠头说道:“这一路匆忙,也没给师母师弟准备见面礼,空手登门,是不是有些失礼啊”。

高冲一拍裴行俭的脑袋,哈哈大笑,“你这小子,心思倒是挺多,有这个心意就行了”。

如国子监的学生称呼老师为夫子、先生即可,但裴行俭等人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求学,而是住进高家,接受高冲的抚养,如同侍奉家中大人一般侍奉高冲,便称师父。

相较于师父,师傅这个称呼起源更早,由太师、太傅、少师、少傅演变而来,正所谓“身为师傅,贵及人臣”,因此师傅这个词绝不可滥用,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直到宋明时期,师傅一词才开始回归于百姓,普通人也可使用。

而师父一词则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相对于师傅、先生、夫子等敬称,师父具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的地位便是等同于父母。师父往往是把弟子当做子女一样抚养,这便是把弟子当做真正的家人。

见裴行俭年仅十岁便是如此懂事,高冲也是莫名觉得心疼,拍拍他的脑袋说道:“就跟自己家一样就好,这不是还有谨行陪着你,过段时间,仁贵就来了,你们也有伴了”。

裴行俭刚刚出身父兄双亡,不久后母亲病逝,虽是出身于世家,但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在这种大家族里难免遭受冷眼待遇,这也是为何罗士信夫妇有心将裴行俭接到身边抚养,十岁的孩子,懂事得令人心疼。

裴行俭笑着点点头,笑容灿烂,他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至少他有一个疼爱的他的姐夫,现在更有一个疼爱他的师父。

高冲快马一鞭,直奔燕国公府。

“郎君回府了……”。

回到门口,顿时鸡飞狗跳,门丁兴奋的叫喊道。

“别喊了”,高冲笑骂道:“低调”。

话音落下,只见前厅里冲出一个四岁的男孩,虎头虎脑,小小身子看起来很是壮实,瞪着大眼睛,直盯着高冲,很是惹人喜爱。

“乖儿子,来,阿耶抱抱”,看见好大儿出来,高冲咧嘴笑道,张开怀抱。

高彦章一脸茫然,高冲一把举起来,这小子竟是兴奋的挥舞双手,伊呀大叫,一巴掌拍在高冲脸上,直拍得高冲龇牙咧嘴。

裴行俭师兄弟二人在一旁看着面面相觑。

“阿耶、是阿耶回了……”,前厅门口响起惊呼声。

高冲转身一看,便看见高彦兴激动的跑过来,身后跟着薛氏、李秀婉还有韦珪,薛氏手牵着跟高彦章同岁的高准,含笑看着。

高冲一把搂住冲过来的高彦兴,“我的好大儿,你可是比你弟弟重多了”。

“那当然,我比弟弟大一岁,肯定比弟弟重”,五岁多的高彦兴理所当然的说道。

高冲放下一左一右两个乖儿,连忙上前行礼道:“拜见阿娘,孩儿回来了”。

“回来就好,又瘦了”,薛氏笑道。

高冲拍拍肚子,一脸苦笑,每次回来阿娘总是说他瘦了,这次可是真没有瘦,因为幽州的羊肉太好吃了。

“老二,喊大哥”,高冲一把抱起怯怯的高准,捏住他的脸说道。

“大、大……”,岂料高准说到一半,竟是眼睛通红,哇的一下就哭了,高冲有些哭笑不得,“老二,你可是叔父,你侄子可还没哭呢,你倒哭起来了”。

薛氏笑着接过高准,笑骂道:“还不是彦章那小子,明明比准儿还小几个月,还天天欺负他”。

韦氏只得无奈陪笑,“这小子太顽皮,还是要他哥哥治他”。

“这次我出去收了几个徒弟,这是次徒裴行俭,字守约,罗士信的小舅子,这是三徒突地行,字谨行,蓍国公之子,首徒薛仁贵还在河东,后面再来”,高冲转身介绍两个徒弟,“等下清个院子,让他们几个住在一起,平时有劳阿娘和两位娘子多照应了”。

“甚好,甚好,这两个孩子一看就是俊杰人物”,薛氏很是和蔼的含笑点头道:“这下我高家更加热闹了”。

裴行俭和突地谨行立即上前行跪拜大礼,高冲的父母妻妾便是他们的长辈,首次见面肯定是要行大礼,若是仅行叉手礼,也太过无礼了。

“好,好,都是好孩子,快起来”,薛氏最是喜欢孩子,开怀笑道。

高冲所属的这一支人丁并不兴旺,高冲的曾祖高宾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高宾一生颠沛流离,初仕东魏,然后因谮害于北齐神武帝高欢,因故逃亡西魏,后在北周入仕,累迁至骠骑大将军。

高宾这一生并不安稳,自此子嗣艰难,仅有二子,其中幼子,即高君雅之父战死南陈,仅有高君雅一子。

“真宰相”高颎倒是生育三子,只是在高颎死后,三子各有磨难,长子高盛道被贬柳城(今新疆鄯善),死于途中,无子嗣。次子高弘德,门荫入仕,辅左杨广登基,受封应国公,江都之变时,全家死于乱军之中。

唯有幼子高表仁,被贬蜀郡,在高君雅招抚巴蜀时,积极响应,因功受封新州刺史,高表仁的妻子还是前隋废太子杨勇之女,生下两子,长子高睿,次子高昱,高冲的这两位从弟尚且年幼,尚未出仕,更未娶妻,现随高表仁客居新州。

高睿、高昱兄弟二人在史书上声名不显,高冲只以为是寻常人也,实际上名气不响并不代表就是平庸之辈,至少这两人可以在史书上留名。

高睿成年后明经及弟,官至桂州都督,后来因功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转赵州刺史。

圣历初年,突厥南侵,兵临城下,属官劝谏高睿:“突厥所向无前,百姓丧胆,使君力不能御,不若降之”。

高睿大怒,斥责道:“吾为天子刺史,不战而降,其罪大矣”,决意死守城池。

但是赵州长史唐波若生性怯懦,畏惧突厥兵锋,竟是开城投降,并派人刺杀高睿,熟悉的场景来了,高睿治政有方,百姓拥戴,刺客不忍杀之,反而告知高睿。

高睿见大势已去,便拔刀自杀,未死,城陷被擒,突厥人劝降,高睿大骂,随后被杀。

高睿死后不久,武周击退突厥,武则天听得事迹,深为叹息,追赠东官尚书,即工部尚书,谥号为节。

并且特意下诏,将高睿的事迹通传天下,“故赵州刺史高睿,狂贼既至,死节不降;长史唐波若,不能固城,相率归贼,高睿已加褒柱,波若等身死破家。赏罚既行,须敦惩劝,宜颁示天下,咸使闻之”。

高睿之子高仲舒,也就是高表仁之孙,同样非凡,通晓五经,学问精深,时人赞叹道:“古事问高仲舒,今事问崔綝,则又何所疑矣”。

这就是薛氏感慨的缘由,高宾一脉,作为高冲这一房的始祖,高宾已去世五十余年,已过四代人,但到现在只可以用人丁稀薄来形容,截止武德八年,仅有两个孙子,即高君雅、高表仁。四个曾孙,即高冲、高准、高睿、高昱,以及两个玄孙高彦兴、高彦章。

“吩咐下去,今夜设宴,等阿耶下值回来,一家人好好聚聚”,高冲笑着说道,然后便带着两个徒弟来到西侧院,“今后你们就住在这里,没有单间,为促进你们的感情,全部给我睡大通铺,每日卯时起床晨练,早中晚按时前往饭厅用餐”。

裴行俭挠挠头问道:“师父,早中晚用餐,这是吃三顿吗?”

“别人家吃几顿我不管,在我这里一日三餐,缺一不可”,高冲点头说道,

裴行俭点头应着,似乎很是高兴。

“你们先沐浴更衣,晚上在你们师公面前莫要丢人”,高冲说道。

二人一听顿时有些紧张,人的名,树的影,高君雅拜相多年,朝野威望很高,即便突地谨行沉稳持重,也是有些忐忑不安。

等回到前厅之后,高冲一顿,发现薛氏后面站着一个十余岁的小男孩。

“阿娘,这是?”高冲愣住。

“这是你攸之兄长”,薛氏拍拍那男孩肩膀,和煦笑道,然后看向高冲,“这是你同宗从弟,高侃,家中只他一个”。

“弟高侃拜见兄长”,高侃一本正经的行礼道。

“侃弟有礼了”,高冲点头笑道。

“阿侃家中遭难,你阿耶特意将他接来府上,日后你们多加亲近”,薛氏继续说道。

高冲点头笑道:“我早就想跟族中兄弟亲近一些,这真是再好不过了,家中更加热闹了”,实际上高冲也不知道他有这么一位同宗从弟。

随后交谈,高侃只是在一旁站直身子应着,看着小小的身躯挺拔,臂膀雄健有力,高冲直接问道:“侃弟可曾习武?”

“每日勤练,不敢懈怠”,高侃嗡声回应道。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高冲这才弄清楚情况,对高侃说道:“你我是兄弟,莫要见外,我家就是你家,以后就安心住在家里”。

高侃脸色有些动容,躬身拜谢。

原来高侃的父亲名叫高佑,按照辈分是高君雅的从弟,在前隋时期,官拜左散骑常侍,大唐立国后,高佑出仕,官至宕州别驾,直到月前,高佑病逝,高侃成为孤儿,只得回到渤海修县家族中生存。

高君雅听闻后便将高侃接到家中,高君雅的本义也是认为燕国公府人丁稀薄,太过冷清,收养族中孤儿这也是极其正常的事情,毕竟偌大的燕国公府不缺那一间屋,更不缺那一碗饭,毕竟这个时代,别说收养本族孤儿,便是收养义子也是极为常见。

听到高侃说他的志向便是扬威北疆,看见他一脸刚毅,高冲忽然怔住:高侃……高侃,怪不得这个名字如此耳熟,原来是他。

“侃弟,以后每日我陪你对练,以后一定有机会实现你的抱负”,高冲郑重说道,既然眼前的少年是高侃,那他一定可以。

因为在渤海高氏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叫高侃,并且年龄相符,眼前这个少年一定就是二十多年后,北征突厥,生擒突厥车鼻可汗,东征高句丽,大败新罗的名将高侃,那个继薛仁贵之后,接任安东大都护的高侃。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血宋 非主流清穿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道藏辑要 从良医到良相 雪淞散文随笔集 暖床王爷丑颜妃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雁鸣长空 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 忠犬神探 间者 都市之纨绔军医 首席,深情如初 御寇群英录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金牌嫡女,逃嫁太子妃 新现代逍遥录 盛宠之嫡女医妃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秦时小说家 秦虎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特战雇佣兵 红楼:绝世悍将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坏人笔记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冰临谷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唐代秘史 明朝的名义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浴血山河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明辽国公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 大唐第一臣txt下载 - 大唐第一臣最新章节 - 大唐第一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