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乾憨婿 民国之谍影风云 带着农场混异界 我的公公叫康熙 调教太平洋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我在原始社会风生水起 明末逐鹿天下 高危职业 明末1625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4章 张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有一位诸侯常常被淹没在曹操、刘备、孙权等霸主的光环之下,他便是被后世称为“北地枪王”的张绣。

这位出身凉州将门的将领,以其麾下精锐的“宛城军”和出神入化的枪法闻名一时,更因两次降曹又两次反曹的复杂经历,在三国历史的褶皱中留下了充满争议却又不可忽视的印记。

张绣的一生,是一部关于生存、抉择与宿命的史诗,他的起落沉浮,恰是那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乱世的缩影。

张绣的传奇,始于凉州的风沙与战马嘶鸣。

他的叔父张济,是东汉末年盘踞关中的重要军阀,曾为董卓部将,在董卓死后与李傕、郭汜等人共掌朝政,手中握有当时天下闻名的凉州铁骑。

这支军队常年与羌胡作战,士兵多为关西健儿,悍勇善战,骑术精湛,配备的“环首刀”与“铁胎弓”在当时堪称顶尖装备,是东汉末年战斗力最强的军事力量之一。

张绣自幼随叔父在军营中长大,耳濡目染的是刀光剑影与兵法谋略。

他不像其他将门子弟那般沉溺于享乐,反而整日与士兵同吃同住,跟着老兵学习骑射、演练阵法。

据《三国志·张绣传》注引《吴书》记载,张绣“少知名,以骁勇显”,十几岁时便能拉开三石硬弓,在马上左右开弓箭无虚发。

而他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一手出神入化的枪法。

相传张绣的枪法得自“枪神”童渊的亲传。

童渊是东汉末年的隐士高人,善使长枪,其独创的“百鸟朝凤枪”堪称一绝——枪尖在舞动时如凤凰展翅,枪影重重,变幻莫测,能在瞬间刺出数十枪,令对手防不胜防。

童渊一生只收三徒,除张绣外,还有“西川枪王”张任与蜀汉名将赵云。

张绣尽得“百鸟朝凤枪”真传后,又结合凉州骑兵的实战特点加以改良:他将枪法与骑术结合,创造出“飞马连环枪”,在冲锋时借助马的速度,枪尖如流星赶月,往往一枪便能挑落敌将;在近战中又能以枪为棍,横扫竖劈,兼具枪法的灵动与棍法的刚猛。

在少年时期的一次校场比武中,张绣曾单枪匹马挑战三名西凉悍将。

第一个悍将挥刀劈来,张绣侧身躲过,枪尖顺势刺入其肋下;第二个悍将挺矛直刺,张绣枪杆一转,缠住对方矛杆,猛一用力将其夺下,反手一枪将其挑落马下;第三个悍将见状心虚,拔马欲逃,张绣纵马追上,从背后一枪刺穿其铠甲。

整个过程不过一炷香时间,围观的凉州兵无不拍手叫好,“北地枪王”的名号从此在军中传开。

张济见侄子如此勇武,对其愈发器重,将身边最精锐的“背嵬军”交由他统领。

这支部队是凉州铁骑中的核心力量,士兵皆为百战余生的老兵,每人配备两匹战马、一把长枪、一副重甲,战斗力极强。

张绣统领“背嵬军”后,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很快将其打造成一支令行禁止的劲旅。

在一次与羌胡的战斗中,张绣率“背嵬军”担任先锋,他一马当先,枪挑羌胡首领,麾下士兵如潮水般冲锋,竟以千人之力击溃了数万羌胡联军,从此“背嵬军”威名远扬。

然而,张绣的成长之路并非坦途。

东汉末年的凉州,始终是帝国的“火药桶”。

自汉和帝以来,羌胡之乱便此起彼伏,朝廷为了镇压叛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史称“羌患”。

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凉州的军阀们趁机拥兵自重,相互攻伐,百姓流离失所,军队也常处于颠沛之中。

张济虽为一方诸侯,却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既要应对朝廷的猜忌,又要防备李傕、郭汜等昔日盟友的吞并,还要安抚麾下骄横的凉州兵。

张绣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隐忍与观察。

他深知武力并非乱世生存的唯一资本,审时度势的智慧同样重要。

有一次,张济与李傕因粮草分配发生冲突,双方剑拔弩张,险些火拼。

张绣劝叔父说:“李傕虽骄横,但麾下兵力远超我军,若与之开战,必两败俱伤,不如暂退一步,以图后计。”

张济听从了张绣的建议,主动让出了一部分粮草,避免了一场内战。

事后,张济对左右说:“吾侄虽年少,却有老成之智,将来必成大器。”

公元196年,关中地区发生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张济麾下的凉州兵陷入了断粮的困境。

为了生存,张济决定率部南下攻打荆州刘表的穰城,抢夺粮草。

穰城虽小,却城防坚固,刘表又派大将黄祖率军驻守,张济久攻不下,在一次攻城时不幸被流矢射中,当场身亡。

消息传到军中,张绣麾下的凉州兵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

一些将领主张退回关中,一些将领则想投靠其他军阀,还有一些将领趁机劫掠百姓,军纪荡然无存。

此时的张绣年仅二十余岁,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过人的镇定与威望。

他迅速召集众将,厉声说道:“叔父已逝,我等若自相残杀,必为天下人所笑!穰城未克,粮草短缺,退回关中亦是死路一条。唯有团结一心,方能闯出一条生路!”

说完,他拔出佩刀,砍断了面前的案几,“有敢再言分裂者,犹如此案!”

众将见张绣态度坚决,又想起他往日的勇武与智谋,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号令。

稳定军心后,张绣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首先收编了张济的残部,将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然后严惩了劫掠百姓的士兵,整肃军纪;最后派使者前往穰城,向刘表表达了和解的意愿。

刘表此时正担心曹操南下,急需有人在南阳地区牵制曹操,见张绣主动求和,大喜过望,当即同意让张绣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阳),并承诺每月提供粮草支持。

就这样,张绣在乱世中为自己和麾下的凉州兵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正式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宛城地处中原腹地,北接许都,南连荆州,是南阳盆地的核心城市,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有“南船北马”之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张绣屯兵宛城的消息传到许都后,曹操意识到了这个“肘腋之患”的威胁。

此时的曹操已迎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正积极扩张势力,南阳地区作为许都的南大门,绝不容许落入他人之手。

公元197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兵临宛城之下。

曹军号称十万,旌旗遮天蔽日,气势汹汹,而张绣麾下的凉州兵虽精锐,但不足万人,双方实力差距悬殊。

面对曹操的绝对优势兵力,张绣陷入了两难: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不仅自己性命难保,麾下的将士也将玉石俱焚;降,又担心曹操会秋后算账,毕竟自己是董卓旧部,与曹操有着天然的敌对关系。

经过反复权衡,张绣选择了“先降后观”——他打开宛城城门,迎接曹操入城,却始终保持着军队的独立性。

曹操进入宛城后,表面上对张绣十分优待,不仅保留了他的兵权,还封他为扬武将军。

然而,曹操却在暗地里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看中了张济的遗孀邹氏,将其纳为己有。

邹氏是当时有名的美人,不仅容貌出众,而且知书达理,深得张济的宠爱。

张济死后,邹氏一直守寡,在张绣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她不仅是张济的遗孀,更是张绣维系凉州兵团结的精神象征之一。

在注重宗族荣誉的凉州兵眼中,曹操纳邹氏为己有,不仅是对张济的侮辱,更是对整个张绣集团的挑衅。

张绣得知此事后,气得浑身发抖,他对心腹说:“曹操欺我太甚!我降他是为了保全将士性命,他却如此侮辱我叔父,士可忍孰不可忍!”

此时,张绣的首席谋士贾诩劝他冷静:“曹操势大,不可轻举妄动,不如先隐忍,再寻时机。”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开始联络心腹,密谋反曹。

为了确保突袭成功,张绣与贾诩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他们先是向曹操请示,说麾下的凉州兵多为骑兵,铠甲沉重,在城内居住不便,请求移营到城外,曹操没有怀疑,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然后,张绣又以“士兵甲胄过重,搬运困难”为由,请求允许士兵在移营时携带武器,曹操也答应了。

同年夜里,张绣率部以“移营”为名,向曹操大营靠近。

当距离曹营只有一箭之地时,张绣一声令下,凉州兵突然发起猛攻。

他们骑着战马,手持长枪,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曹营。

毫无防备的曹军顿时陷入混乱,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来不及披甲持械,便被凉州兵斩杀。

曹操的长子曹昂见情况危急,立刻率亲兵掩护曹操撤退。

他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说:“父亲乃天下之主,不可有失!”

自己则手持长刀,与曹安民一起堵住营门,奋力抵抗。

凉州兵如潮水般涌来,曹昂、曹安民终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

曹操的猛将典韦负责守卫中军大营,他见敌军来袭,手持双戟,站在营门处奋力厮杀。

典韦力大无穷,双戟挥舞得如风车一般,每一挥都能打死数名凉州兵,凉州兵一时不敢上前。

张绣见状,命人从侧面偷袭,用箭射向典韦。典韦身中数十箭,仍死战不退,最终力竭而亡。

曹操在曹昂等人的掩护下,趁乱逃出了宛城,但他本人也在逃亡中被流矢射中,险些丧命。

这场“宛城之变”,成为曹操军事生涯中最惨痛的失败之一,也让张绣的名字响彻中原。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事后痛哭流涕,说:“吾失长子、爱侄、爱将,皆因一时之过也!”

反曹之后,张绣与曹操彻底决裂,他转而与刘表结盟,屯兵穰城,多次抵御曹操的进攻。

在一次战斗中,曹操亲自率军攻城,张绣登上城楼指挥防御。

他见曹操在城下督战,便拿起弓箭,一箭射向曹操,险些将其射中。

曹操大怒,下令猛攻,但穰城城防坚固,张绣又指挥得当,曹军久攻不下,只好撤退。

在另一次战斗中,张绣曾单枪匹马闯入曹营。

当时曹军正在追击张绣,张绣却突然调转马头,冲入曹军阵中。

他手持长枪,如入无人之境,枪挑曹操麾下数员大将,吓得曹操不敢轻易出战。

经此一役,“北地枪王”的名号传遍天下,张绣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

张绣与曹操的对抗持续了数年,双方互有胜负。

然而,随着袁绍与曹操的矛盾日益激化,天下格局逐渐演变为“袁曹争霸”,张绣的处境变得愈发微妙。

袁绍占据河北四州,兵多将广,实力雄厚;曹操控制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野心勃勃。

双方都想拉拢张绣,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袁绍派人前来招降张绣,许以高官厚禄,封他为“宛城侯”,并承诺在击败曹操后,将南阳地区全部封给他。

张绣见袁绍势力强大,心中有些动摇,便与贾诩商议。

贾诩却对袁绍的使者说:“回去告诉袁绍,他连自己的兄弟袁术都容不下,又怎能容得下张绣将军呢?”

说完,便将使者赶走了。

张绣见状,大惊失色,说:“先生为何要得罪袁绍?如今我们与曹操为敌,若再得罪袁绍,处境将更加艰难!”

贾诩笑着说:“将军不必担心,我已有良策。”

他认为,袁绍虽强,但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若投靠袁绍,张绣必然得不到重用,甚至可能被袁绍猜忌而丧命;而曹操虽与张绣有血海深仇,但曹操为了成就大业,必然会放下私怨,且曹操此时势力较弱,更需要张绣这样的盟友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贾诩进一步分析说:“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顺,这是其一;袁绍强盛,我们以少量兵力投靠他,他必然不会重视我们,而曹操势弱,我们投靠他,他必然会大喜过望,这是其二;曹操有霸王之志,必然会不计前嫌,以向天下人展示他的宽容大度,这是其三。将军投靠曹操,不仅能保全自身,还能成就大业。”

张绣听了贾诩的分析,仍有些犹豫。

毕竟曹操与他有杀子之仇、杀侄之仇、杀将之仇,这些仇恨如同一根根毒刺,深深扎在他的心中。

他说:“曹操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我若投靠他,他怎能容我?”

贾诩说:“将军放心,曹操是个有远见的人,他知道杀了将军,会让天下英雄寒心,不利于他招揽人才。而且,我愿亲自陪同将军前往曹营,担保将军无事。”

公元200年,就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夕,张绣做出了一个震惊天下的决定——第二次投降曹操。

曹操见到张绣后,果然如贾诩所料,不仅没有追究宛城之仇,反而握着张绣的手说:

“文和劝卿降,吾无忧矣。”

他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两家结为亲家,以此来消除张绣的疑虑。

张绣的这一抉择,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冒险”的,但却为他赢得了生存空间。

在官渡之战中,张绣率部奋勇作战,立下赫赫战功。

他先是在白马之战中,协助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在延津之战中,又率军击败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在官渡决战中,张绣率部坚守营垒,多次击退袁绍大军的进攻,为曹操最终击败袁绍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后,曹操论功行赏,封张绣为破羌将军,食邑两千户。

这在当时的曹操麾下,是仅次于夏侯惇的待遇,可见曹操对张绣的器重。

张绣也因此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全心全意为曹操效力。

从反复降曹到成为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张绣的转变背后,是乱世中弱小诸侯的生存智慧。

他深知,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个人恩怨与尊严必须让位于集团的存续。

贾诩的谋略固然关键,但最终敢于放下仇恨、做出抉择的,仍是张绣本人。

这种“能屈能伸”的特质,让他在波谲云诡的乱世中一次次化险为夷。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赶尸道长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快穿玩转逆袭 不负卿莫别离 道藏辑要 贴身老师 雪淞散文随笔集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贵女多娇 逍遥人生 极品太子爷 穿越之极限奇兵 超神学院之万界英灵 至尊邪天 都市之纨绔军医 间者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叱咤风云 入侵里世界 福艳之都市后宫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秦时小说家 秦虎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特战雇佣兵 红楼:绝世悍将 纨绔小侯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坏人笔记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穿越之原始之路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